华国锋的身世之谜:他其实不姓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0:11:43
2008年06月05日 11:41书摘
文章来自《邓小平改变中国》 作者:叶永烈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华国锋本姓苏,单名铸。1938年参加游击队时,苏铸取了个化名"华国锋"--取义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后来他以"华国锋"这一化名闻名于世,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如今,华国锋的子女仍用苏姓,并不姓华。
华国锋与中国共产党在同一年诞生--1921年。因此,他可以说是"中共的同龄人"。顺便提一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生于1922年,比华国锋小一岁。在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时,华国锋不过是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所以,华国锋与毛泽东是两代人。
华国锋于1921年2月出生在山西交城县南关街。交城县在山西中部,太原西南,文峪河上游,吕梁山区,是个山多林密的地方。乡音难改,华国锋后来一直讲一口浓重的山西话。
1928年,7岁的华国锋入交城县南关小学。
1934年,13岁的华国锋毕业于南关小学。
1935年,14岁的华国锋入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到1937年。所以,华国锋后来在填写履历表时,"文化程度"一栏总是写"中学文化程度"。
交城地处晋绥边区,很早就有中共党组织活动。在华国锋上中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住着两个中共地下工作者。华国锋在那里看了一些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
1938年初,17岁的华国锋离开家庭,上山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从此改名华国锋。
自从改名华国锋起,华国锋就走上了红色之路。1938年10月,华国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8岁的华国锋担任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汾阳县牺盟会特派员,在汾阳的峪道河、开垣庄、鳌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工作。
1940年初,19岁的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县担任了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随后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1945年,24岁的华国锋担任了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从此,人们称华国锋为"华政委"。
笔者采访了华国锋的老上级--武光。
那是在1996年初夏的北京,笔者穿着长袖衬衫步入武光的住处,84岁的他竟只穿一件汗背心。当时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居然每天还去上班呢。
武光出生于1912年,河北深泽县人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团委书记,而当时胡乔木是北平团委宣传部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光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
武光说,他认识华国锋时,华国锋还是个小伙子。那时候,武光担任中共晋中区党委副书记。所谓"晋中区",是指山西太原周围的几十个县,而华国锋自1945年起担任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属于中共晋中区党委领导。这样,华国锋便成了武光的下属。周小舟担任中共晋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华国锋在这时结识了周小舟。后来,1953年10月,周小舟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华国锋的"顶头上司"。
笔者问起武光对华国锋的当时印象,武光如实地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好同志。那时华国锋给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实。"
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准备随军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乡。

武光回忆说,当时华北的干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华国锋都是属于"走"南下的。
当时的中共晋中区委一分为二,武光奉命把走的干部组建成六套地委班子,每套班子都包括党、政、武、工、青、妇六方面的干部。这样,便于南下时可以接收、成立6个地委。
南下时,干部们差不多都往上升一级。1949年1月,28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这样,他就由县委级干部升为地委级干部。期间,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
从华国锋最初的经历来看,他确实属于"根正苗红"的干部。他在吕梁山打游击,先是打日本军队,后是打国民党军队,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那时,年轻的华国锋在战争的烽火中成长,踏实,诚朴,吃苦耐劳,应该说是不错的中共基层干部。不过,在华国锋成为"英明领袖"之后,在"宣传华国锋"的高潮中,却刻意把华国锋"塑造"成在那时就已经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种种报道、回忆文章充满对华国锋的这样的宣传:
1940年初,他担任了交城县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为了发动群众大打抗日的人民战争,华国锋同志身披破羊皮袄,怀揣一本毛边纸印刷的《论持久战》,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地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明通俗地讲解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在另一篇文章中,是这样宣传华国锋在战火中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的:
交城地处吕梁山区,是晋绥边区八分区的前哨,斗争尖锐复杂,环境艰苦。当时,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华国锋同志总是抓紧一切机会,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的挎包里经常装着用麻纸印的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持久战》、《组织起来》、《祝十月革命25周年》……还有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施政纲领等小册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一次,华国锋同志等从科头村出发到王文村检查工作,登上一座山顶,大家感到很累,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华国锋同志不顾疲劳,见缝插针,打开了毛主席著作学了起来。晚上,没油点灯,他就用交城山区特产的松油柴照亮,经常学习到深夜。有时,脸被松油烟熏黑了,他也不在意。有段时间,他病了,同志们劝他注意身体,他说,在战争年代更应当多读毛主席的书,把毛主席的著作学好了,才有本领,才能战胜敌人,打开局面。
当时的报道如此刻意宣传华国锋在二十来岁时就已经成了"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其实是为了塑造华国锋"一贯忠于毛主席"的形象,证明华国锋是毛泽东的忠实接班人。
2008年06月05日 11:41书摘
文章来自《邓小平改变中国》 作者:叶永烈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华国锋本姓苏,单名铸。1938年参加游击队时,苏铸取了个化名"华国锋"--取义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后来他以"华国锋"这一化名闻名于世,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如今,华国锋的子女仍用苏姓,并不姓华。
华国锋与中国共产党在同一年诞生--1921年。因此,他可以说是"中共的同龄人"。顺便提一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生于1922年,比华国锋小一岁。在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时,华国锋不过是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所以,华国锋与毛泽东是两代人。
华国锋于1921年2月出生在山西交城县南关街。交城县在山西中部,太原西南,文峪河上游,吕梁山区,是个山多林密的地方。乡音难改,华国锋后来一直讲一口浓重的山西话。
1928年,7岁的华国锋入交城县南关小学。
1934年,13岁的华国锋毕业于南关小学。
1935年,14岁的华国锋入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到1937年。所以,华国锋后来在填写履历表时,"文化程度"一栏总是写"中学文化程度"。
交城地处晋绥边区,很早就有中共党组织活动。在华国锋上中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住着两个中共地下工作者。华国锋在那里看了一些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
1938年初,17岁的华国锋离开家庭,上山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从此改名华国锋。
自从改名华国锋起,华国锋就走上了红色之路。1938年10月,华国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8岁的华国锋担任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汾阳县牺盟会特派员,在汾阳的峪道河、开垣庄、鳌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工作。
1940年初,19岁的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县担任了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随后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1945年,24岁的华国锋担任了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从此,人们称华国锋为"华政委"。
笔者采访了华国锋的老上级--武光。
那是在1996年初夏的北京,笔者穿着长袖衬衫步入武光的住处,84岁的他竟只穿一件汗背心。当时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居然每天还去上班呢。
武光出生于1912年,河北深泽县人氏,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团委书记,而当时胡乔木是北平团委宣传部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光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
武光说,他认识华国锋时,华国锋还是个小伙子。那时候,武光担任中共晋中区党委副书记。所谓"晋中区",是指山西太原周围的几十个县,而华国锋自1945年起担任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属于中共晋中区党委领导。这样,华国锋便成了武光的下属。周小舟担任中共晋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华国锋在这时结识了周小舟。后来,1953年10月,周小舟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华国锋的"顶头上司"。
笔者问起武光对华国锋的当时印象,武光如实地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好同志。那时华国锋给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实。"
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准备随军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乡。

武光回忆说,当时华北的干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华国锋都是属于"走"南下的。
当时的中共晋中区委一分为二,武光奉命把走的干部组建成六套地委班子,每套班子都包括党、政、武、工、青、妇六方面的干部。这样,便于南下时可以接收、成立6个地委。
南下时,干部们差不多都往上升一级。1949年1月,28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这样,他就由县委级干部升为地委级干部。期间,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
从华国锋最初的经历来看,他确实属于"根正苗红"的干部。他在吕梁山打游击,先是打日本军队,后是打国民党军队,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那时,年轻的华国锋在战争的烽火中成长,踏实,诚朴,吃苦耐劳,应该说是不错的中共基层干部。不过,在华国锋成为"英明领袖"之后,在"宣传华国锋"的高潮中,却刻意把华国锋"塑造"成在那时就已经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种种报道、回忆文章充满对华国锋的这样的宣传:
1940年初,他担任了交城县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为了发动群众大打抗日的人民战争,华国锋同志身披破羊皮袄,怀揣一本毛边纸印刷的《论持久战》,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地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明通俗地讲解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在另一篇文章中,是这样宣传华国锋在战火中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的:
交城地处吕梁山区,是晋绥边区八分区的前哨,斗争尖锐复杂,环境艰苦。当时,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华国锋同志总是抓紧一切机会,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的挎包里经常装着用麻纸印的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持久战》、《组织起来》、《祝十月革命25周年》……还有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施政纲领等小册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一次,华国锋同志等从科头村出发到王文村检查工作,登上一座山顶,大家感到很累,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华国锋同志不顾疲劳,见缝插针,打开了毛主席著作学了起来。晚上,没油点灯,他就用交城山区特产的松油柴照亮,经常学习到深夜。有时,脸被松油烟熏黑了,他也不在意。有段时间,他病了,同志们劝他注意身体,他说,在战争年代更应当多读毛主席的书,把毛主席的著作学好了,才有本领,才能战胜敌人,打开局面。
当时的报道如此刻意宣传华国锋在二十来岁时就已经成了"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其实是为了塑造华国锋"一贯忠于毛主席"的形象,证明华国锋是毛泽东的忠实接班人。
中国网2002年9月22日
他的孙辈学习不太好。:D
以前还有本他的小人书:victory:
这是个老实人啊。。。可惜对手实在太强大了
两个凡是毁了他,可惜。
是一个老实人。但要他当领袖则太为难他了。
根基太浅,注定是个过渡.
]]
原帖由 草原猛禽 于 2008-6-6 16:04 发表

根基浅不是原因。看看李登辉就知道了。


和李登辉有什么关系呢?
原帖由 fuweigang 于 2008-6-6 16:31 发表


和李登辉有什么关系呢?

李登辉的根基不浅?
权术太差~~~不懂平衡之理!!打倒一派必被另一派反~~
  :D 某人不是说华国锋是姓毛的么?;P
政治斗争还是毛祖玩的溜
他不应该继续兼任总理,这个差事外事活动多,容易让人钻空子。
知道为什么叫huá国锋而不叫huà国锋了
在诸多老帅还在世的时候(或者说中国的政治制度体制还没有进入正轨的时候),华的根基和权术都显得浅显稚嫩,缺乏必要的政治智慧。这些都注定了他最多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回想明朝前期,太祖——建文——成祖,有相似之处。
身兼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三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逮捕 四 人帮,就注定了他的统治短命,因此 活该
不踢倒四人帮恐怕连现在“富贵闲人”的地位都没有了:b

   某人不是说华国锋是姓毛的么?
ytgk9999 发表于 2008-6-6 22:00



接近真理了~~
只可惜中央不批准~~
:D
   某人不是说华国锋是姓毛的么?
ytgk9999 发表于 2008-6-6 22:00



接近真理了~~
只可惜中央不批准~~
:D
当政者传位肯定要挑个老实人啊
好老的坟,当年家乡,还有不少家庭并排挂着他和老毛的像
Larry2002 发表于 2009-11-29 16:07


    接近哪门子的真理啊
老实人不老实啊
只是想让他做总理扶江上位的
拉了汪东兴搞政变事成后一脚踹了汪
高举两个凡是和一个你办事我放心的批示以示自己正统地位
被人给YY这么一出
篾青 发表于 2008-6-6 11:01

没有两个凡是照样会给老邓踹下来的
mcw 发表于 2008-6-12 12:14


    四人帮难道不该抓?
也是个有福之人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出了个华政委~~~~~歌词是这样吧?
资历太浅,又没魄力
肯定坐不稳的
386不也是这个样子吗,他怎么就能成核心呢?
此一时 彼一时
386时代邓留了保驾的,老的也都差不多了
华上台就不同了
老华同志口音简直叫一个难听
哀,不知道怎么说,
湾湾那边有个严姓的,替小蒋看管了几年,成全了小蒋的孝道的
ytgk9999 发表于 2008-6-6 22:00


    那天和一哥们闲聊,那哥们用超级神秘的语气来了一句,其实,华国锋是毛泽东的私生子,当场被我痛训一顿,丫的你哪把出生在山西的华国锋说成湖南人毛泽东的私生子还真是人才。
篾青 发表于 2008-6-6 11:01
好幼稚,真的是两个凡是就好了.他是一个厚道人.
老华其实是老毛失散多年的儿子。:P
他恐怕非常悔恨哪一年被老奸巨滑的忽悠了吧....可叹啊
拔毛 发表于 2009-12-6 20:51


    你怎么不说林肯是华盛顿的儿子呀?
经历战火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