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精机制作所社长森雅彦:金融立国行不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48:58
【日经BP社报道】


摄影:糠野 伸
  大约5年~10年前,有一段时间流行“日本不能造机床,应该尽快放弃”的论调。著名大学的老师在书中写到:以机床为代表的低级磨合产业不久就会被韩国和台湾取代,中国大陆也将崛起,日本必须趁早改行。报纸里也说:出口型的“重厚长大”产业(钢铁,水泥,非铁金属,造船等)已经复兴,但日本在向软件和服务业的转换中落在了后面。

  因为我只懂机床,所以一度非常沮丧,但综观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我的感觉是,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在今后20~30年,在日本制造机床是有利的。不管怎么想,结论都是如此。

  在日本,包括高中和职高在内,教育水平较高,产业集成良好,拥有制造机床的坚实基础。这种环境非常难得。与日本相比,韩国和台湾需要从外国进口各种材料。而中国大陆的产业基础不成熟,而且缺乏很多前提条件,说中国是竞争对手,不如将其定位于我们的机床客户更准确。

需以长远的眼光看机床

  机床的平均使用期限为15年左右。比如今天交货,那么我们在今后的15年都要对产品负责。至少,在这一期间停止售后服务的话,就不要再想有新的订单。所以资本周转期也比较长。不能把到手的资金全部花光。百分之几需为15年间的客户服务预留。因此,在资金周转过快的美国、英国、法国,机床产业已经衰落。

  上世纪,全球份额冠军在70年代是法国,80年代前期是英国,80年代后期是美国。但是,到90年后,日本和德国异军突起。不同国家资金周转方式不一定相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就是说,制造国的文化对于机床非常重要。日本机床强大的背后,就是有着能够以长远眼光经营的文化。

——主张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脱工业化论调依然盛行

  说起我们的机床在意大利很畅销。日本制造业人士会感到惊讶:哎?为什么在意大利那么畅销”。对于“在法国畅销”的反应也是如此。法国拥有空中客车和标致公司,钢铁厂也比较多。意大利也有很多工厂,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国家大到一定程度,不制造产品就无法养活国民,甚至无法维持生活。

  即便如此,某些人仍然有完全错误的幻想:“就算本国没有制造业,只要买别人造的就行”、“金融业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有些人真的相信只靠金融就能过日子。但是,只要人类还需要物质而生存,这就是无稽之谈。

  美国和英国的制造业已经在这种论调下衰落了。机床产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之大。有人认为:“英国的金融业因此得到了复兴。所以日本也应该学习英国模式”。在东京的部分地区,也就是特定地区,这也许是正确的。但是从整个日本来看,其影响之恶劣难以想象。

  即便是英国,地方上的弊病也相当严重。有的人生活贫困,(给这些人看病的)医院也存在重大问题。这里虽然街道整洁、历史悠久、英语全球通行,有着光鲜的外表,但是从个人的生活来看,有时甚至令人感到恐怖。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几个英国客户倒闭时的情形。

  英国模式也有好的地方,但并不是无懈可击。今后制造业到底该如何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多讨论。

简历
森 雅彦:1985年进入伊藤忠商事,任职于大阪总部机械部门产业机械本部纤维机械第1部。1993年4月进入森精机制作所,任职于企划管理室。1994年任该公司董事。历任常务董事、专务董事,于1999年6月就任董事社长。工学博士(东京大学)。

■日文原文
金融立国なんてあり得ません【日经BP社报道】


摄影:糠野 伸
  大约5年~10年前,有一段时间流行“日本不能造机床,应该尽快放弃”的论调。著名大学的老师在书中写到:以机床为代表的低级磨合产业不久就会被韩国和台湾取代,中国大陆也将崛起,日本必须趁早改行。报纸里也说:出口型的“重厚长大”产业(钢铁,水泥,非铁金属,造船等)已经复兴,但日本在向软件和服务业的转换中落在了后面。

  因为我只懂机床,所以一度非常沮丧,但综观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我的感觉是,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在今后20~30年,在日本制造机床是有利的。不管怎么想,结论都是如此。

  在日本,包括高中和职高在内,教育水平较高,产业集成良好,拥有制造机床的坚实基础。这种环境非常难得。与日本相比,韩国和台湾需要从外国进口各种材料。而中国大陆的产业基础不成熟,而且缺乏很多前提条件,说中国是竞争对手,不如将其定位于我们的机床客户更准确。

需以长远的眼光看机床

  机床的平均使用期限为15年左右。比如今天交货,那么我们在今后的15年都要对产品负责。至少,在这一期间停止售后服务的话,就不要再想有新的订单。所以资本周转期也比较长。不能把到手的资金全部花光。百分之几需为15年间的客户服务预留。因此,在资金周转过快的美国、英国、法国,机床产业已经衰落。

  上世纪,全球份额冠军在70年代是法国,80年代前期是英国,80年代后期是美国。但是,到90年后,日本和德国异军突起。不同国家资金周转方式不一定相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就是说,制造国的文化对于机床非常重要。日本机床强大的背后,就是有着能够以长远眼光经营的文化。

——主张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脱工业化论调依然盛行

  说起我们的机床在意大利很畅销。日本制造业人士会感到惊讶:哎?为什么在意大利那么畅销”。对于“在法国畅销”的反应也是如此。法国拥有空中客车和标致公司,钢铁厂也比较多。意大利也有很多工厂,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国家大到一定程度,不制造产品就无法养活国民,甚至无法维持生活。

  即便如此,某些人仍然有完全错误的幻想:“就算本国没有制造业,只要买别人造的就行”、“金融业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有些人真的相信只靠金融就能过日子。但是,只要人类还需要物质而生存,这就是无稽之谈。

  美国和英国的制造业已经在这种论调下衰落了。机床产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之大。有人认为:“英国的金融业因此得到了复兴。所以日本也应该学习英国模式”。在东京的部分地区,也就是特定地区,这也许是正确的。但是从整个日本来看,其影响之恶劣难以想象。

  即便是英国,地方上的弊病也相当严重。有的人生活贫困,(给这些人看病的)医院也存在重大问题。这里虽然街道整洁、历史悠久、英语全球通行,有着光鲜的外表,但是从个人的生活来看,有时甚至令人感到恐怖。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几个英国客户倒闭时的情形。

  英国模式也有好的地方,但并不是无懈可击。今后制造业到底该如何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多讨论。

简历
森 雅彦:1985年进入伊藤忠商事,任职于大阪总部机械部门产业机械本部纤维机械第1部。1993年4月进入森精机制作所,任职于企划管理室。1994年任该公司董事。历任常务董事、专务董事,于1999年6月就任董事社长。工学博士(东京大学)。

■日文原文
金融立国なんてあり得ません
欧洲机床厂商认为“日本人不再好学”
DATE 2007/10/12   

  【日经BP社报道】 日前,笔者对在德国举办的世界3大机床展会之一——“欧洲机床展览会(EMO)2007”进行了采访。本届展会展示了机床技术切实的进步,同时改变了机床发展的趋势。在上届达到顶峰的复合加工机的展出有所减少,5轴控制加工中心(MC)开始正式成为主流。

  作为欧洲制造业的根据地,德国的机床厂商非常优秀,德国客户也青睐于本国厂商生产的机床。由于机床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一判断不失妥当。不过即便如此,日本机床厂商在德国的份额仍在不断增加。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吞食。“汽车厂商还不行,但二级部件厂商和一级部件厂商已经接受了我们”,某著名机床厂商自地说。同时信心十足地表示:“能在5年、10年后赶上并超过德国厂商”。

  在注意到日本机床厂商快速前进的同时,采访某著名德国厂商展位时解说员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日本人不再好学。现在的展位基本没有日本人参观。看到像日本人的,说的却不是日语。交谈后才发现是中国人。中国人现在非常好学。来参观的日本人只有与我们竞争的机床厂商的员工”。

  经常听到这种说法。在2002~2003年“中国威胁论”成为热点时,如果维持现状,日本制造业将败给中国的说法盛行,其根据之一就是“中国人学得很猛”。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日本制造业并没有被中国完全吃掉,不少厂商还走向了复兴。于是,我试着为日本厂商圆场:“日本机床厂商有充足的实力,是不是不需要再借鉴海外厂商的机床了呢?”

  对方迅速对我进行了反驳。

  “那是错觉吧。打个比方,在5轴控制MC上,德国厂商实力居上。我们公司1年能够销售800台5轴控制MC。有如此的销量当然是因为有客户。在欧洲,通过熟练运用5轴控制MC赢得业绩的客户很多。但日本机床厂商在5轴控制MC上落在了后面。提高份额采用的是低价销售通用3轴控制MC的方法。不过,能够熟练运用最新的5轴控制MC的客户和满足于通用3轴控制MC的客户相比,在5年后、10年后将会有非常大的差别”。

  这家德国厂商从10年前左右开始致力于5轴控制MC的开发。实际上,在机床行业,新技术很多都出自欧洲。欧洲厂商喜欢并擅长提出原创性奇思妙想的技术,日本厂商吸收这些技术,然后在生产力上超越对方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5轴控制MC也不例外,日本厂商目前正在追赶德国厂商。

  当然,最新技术并不一定是竞争优势的源泉。日本甚至传出了“5轴控制MC无用论”。出现了“必须同时控制5轴才能切削的工件只有飞机发动机叶轮”的看法,多家机床厂商的技术人员在判断其真伪后众口一词地表示“这是事实”。而叶轮这类工件在产量上并不算多。因此,认为“为切削需求不大的工件购买昂贵的5轴控制MC是种浪费”的客户在日本为数众多。

  但是在欧洲,利用5轴控制MC获得了业绩的客户的确存在。所以5轴控制MC才能够畅销。至少在目前,对于5轴控制MC技术优劣的判断还不是定论。而现在正是必须通过学习,对其进行判断的时候。正想到这里,解说员又对我进行了反驳。

  “与过去相比,日本人努力发展制造业的意愿淡薄了。在20年前,为了引进海外技术,日本公司不惜血本把员工送出去。拼命把制造业带回日本。但是在1990年初期泡沫经济破灭后,为了降低成本,日本陆续把制造业转往中国。为了反省这一做法,在2~3年前,机械加工领域进行了‘日本应该加工什么’的思考。之后,制造业开始从中国一点点回归,在此期间,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学习。而日本过去好学的高峰一代则开始陆续退职”。

  比起5轴控制MC的介绍,这位解说员花了更多的时间与我探讨“如今日本人不再好学”的话题。大有不吐不快之感。笔者当然有充足的理由进行反驳。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也应该正视德国著名厂商认为“日本人不好学”的现实。在当地撰写EMO2007新闻时,这一想法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中。(记者:近冈 裕)

■日文原文
「日本人は勉強しなくなった」---欧州の工作機械メーカーが語った
以上是从日经BP网站上转载的两篇关于机床的文章,日经BP是我每天都看的网站,周一到周五都有更新,报道各种工业技术新闻还有企业家的评论,比起国内的八股新闻要实在的多.
机床是工业之本,这一规律连高居食物链条顶端的英国也不能例外,那些买船不如租船的陈词滥调可以休矣.
现在一些“专家”(龙永图之流)又提出传统工业是夕阳产业知识经济(比如微软谷歌)、金融(美英)、石油(俄罗斯)能赚大钱的论调让人们趋之若骛,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
就是变种版本的直接吃第三个馒头
官方媒体不是宣传我们的机床现在很厉害么?:D
原帖由 松海 于 2008-5-23 15:07 发表
官方媒体不是宣传我们的机床现在很厉害么?:D

那里的官方媒体?
深圳就在鼓吹总部经济,相会吉全球大企业的总部,靠金融流水赚钱,呵呵!靠这个能比得过香港么?

深圳本土现在最有前途的企业我看就是比亚迪、华为、腾讯,其他的还真的没什么亮点的。
我看好比亚迪
中国有13亿人,不靠制造业,那么多人都干吗去...:L
日本人这么先进还这么有危机意识。。。。。
原帖由 帝琚 于 2008-5-23 15:18 发表

那里的官方媒体?


CCTV啊!;P
金融是寡头行业....
确实很好的文章,都很认真仔细。
看起来日本的“精英”也很多啊。
你不会再CNN工作吧?

;P
原帖由 caidian 于 2008-5-23 13:12 发表
以上是从日经BP网站上转载的两篇关于机床的文章,日经BP是我每天都看的网站,周一到周五都有更新,报道各种工业技术新闻还有企业家的评论,比起国内的八股新闻要实在的多.
机床是工业之本,这一规律连高居食物链条顶端的 ...

现在一些“专家”(龙永图之流)又提出传统工业是夕阳产业知识经济(比如微软谷歌)、金融(美英)、石油(俄罗斯)能赚大钱的论调让人们趋之若骛,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

龙永图,也做过中国的官员,有一定的能力一定的水平
不会不晓得中国的人多,不止是要发展某些新经济,还要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啊
所以不太相信,他会这么说
我认为我们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面,汽车产业注定就是一个全 球一体化国际化的产业,今后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不管叫别克也好,叫大众也 好,叫尼桑也好,叫丰田也好,如果其中许多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的技术都是在中 国开发在中国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 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
售后服务的话,就不要再想有新的订单。所以资本周转期也比较长。”。如果没有自己的机床制造业,可能有这块的服务业么?印度人打算以服务业立国,就是指望自己虽然不会造机床,但是机床用户却会来找自己(而不是机床制造者)做机床销售后的服务,行得通就见鬼了。
传统产业虽然赚钱不如金融业,但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必不可少的.
原帖由 caidian 于 2008-5-24 20:53 发表


龙永图:中国根本不需要拥有自主品牌汽车(典型买办卖国有理)
(搜狐讯 陈映璇文)在21日广州花都进行的汽车论坛上,中国WTO谈判的主帅龙 永图与中国最资深的汽车业专家、中国汽车业老领导何光远在自主品牌的观点 ...

“关于汽车的自主品牌或者说民族品牌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面,汽车产业注定就是一个全 球一体化国际化的产业,今后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不管叫别克也好,叫大众也 好,叫尼桑也好,叫丰田也好,如果其中许多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的技术都是在中 国开发在中国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 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

这句话没错啊,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不能提供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凭借一个自主品牌就能生存发展了?
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要符合商品规律的啊

“如果其中许多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的技术都是在中 国开发在中国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 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
这句话也很好

记得前几年娃哈哈和达能有争执
处于民族感情,我们都是非常的支持娃哈哈、支持民族品牌
后来有报道:持有娃哈哈品牌的娃哈哈老总其实是个加拿大人,而且其在签约之前考虑不周,后来自己开始违约抵赖
这个支持,让我有种上当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