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党内失意者的林林总总(未完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14:26
作者  林苑竹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参加中共一大的13人,以及其他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能与会的创党先驱,到了1949年10月1日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并不算多。而最终能够站上去的,又并非都是与党的路线始终保持一致的人士。如当中的谭平山等人,可算是殊途同归。包括未能并肩同庆革命胜利者在内,他们却并不都是党的叛徒。有些是对革命的道路、方式和进程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分手,有些是因受到来自共产国际的错误批判而离去,有些是因党内斗争的激化和个别人的打击迫害而负气出走。
        说起党内斗争,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形势下发展成长的,革命胜利道路是曲折而不断前进的,出现多次路线斗争有其必然性。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将中共党史的进程归纳为两条基本主线,其中一条就是对党内“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的历次斗争。至于总结为“十条错误路线”是否恰当,党的历史决议已经做出了相关回答,在此不赘。
        有斗争就有胜败。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决不能用“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对于矢志救国的职业政治家来讲,总是不停地寻求各种道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于是乎,就有了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等人的坚持不懈,并获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就有了陈独秀、尹宽等人选择了向托洛茨基靠拢,结局不言而喻;也有谭平山、章伯钧等人转为第三党反蒋,也是一路;也有人因此转向意志消沉,变得逆来顺受,如瞿秋白。至于王明,像他这样有着特殊关系与背景,因而能够迅速躲到避风港去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当然,像张国焘式的叛徒行为,既为共产党人所唾弃,也为敌对方国民党诸人所不耻。无论其理由自述得多么的充分,辨白说得再怎么堂皇,内中有着再多的痛苦与无奈或许值得同情,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却是无法逃避的命运。
        记得有哲人说过:有志于从事政治的人,先得有了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乃至身败名裂的心理准备,而且不许后悔。而人的一生,又总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何坚持到底,思想如何更新,如何调整策略,如何善用环境,如何处世应变,等等,都是一门无限深奥的学问。
        通过对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毛泽东、周恩来、谭平山诸人政治生涯的比较分析,又能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作者  林苑竹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参加中共一大的13人,以及其他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能与会的创党先驱,到了1949年10月1日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并不算多。而最终能够站上去的,又并非都是与党的路线始终保持一致的人士。如当中的谭平山等人,可算是殊途同归。包括未能并肩同庆革命胜利者在内,他们却并不都是党的叛徒。有些是对革命的道路、方式和进程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分手,有些是因受到来自共产国际的错误批判而离去,有些是因党内斗争的激化和个别人的打击迫害而负气出走。
        说起党内斗争,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形势下发展成长的,革命胜利道路是曲折而不断前进的,出现多次路线斗争有其必然性。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将中共党史的进程归纳为两条基本主线,其中一条就是对党内“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的历次斗争。至于总结为“十条错误路线”是否恰当,党的历史决议已经做出了相关回答,在此不赘。
        有斗争就有胜败。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决不能用“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对于矢志救国的职业政治家来讲,总是不停地寻求各种道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于是乎,就有了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等人的坚持不懈,并获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就有了陈独秀、尹宽等人选择了向托洛茨基靠拢,结局不言而喻;也有谭平山、章伯钧等人转为第三党反蒋,也是一路;也有人因此转向意志消沉,变得逆来顺受,如瞿秋白。至于王明,像他这样有着特殊关系与背景,因而能够迅速躲到避风港去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当然,像张国焘式的叛徒行为,既为共产党人所唾弃,也为敌对方国民党诸人所不耻。无论其理由自述得多么的充分,辨白说得再怎么堂皇,内中有着再多的痛苦与无奈或许值得同情,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却是无法逃避的命运。
        记得有哲人说过:有志于从事政治的人,先得有了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乃至身败名裂的心理准备,而且不许后悔。而人的一生,又总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何坚持到底,思想如何更新,如何调整策略,如何善用环境,如何处世应变,等等,都是一门无限深奥的学问。
        通过对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毛泽东、周恩来、谭平山诸人政治生涯的比较分析,又能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
.
        前些天跟朋友聊天,他提到党内失意者的首一个是陈独秀,我不以为然,觉得应该是李汉俊,与李汉俊情况有点相似的还有陈望道。接下来便是李达。
        建党之初,李汉俊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主持组织的工人运动中,与陈共同创办了《劳动界》、《上海伙友》等刊物,参与筹建了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李汉俊还与俞秀松等人创建了“S.Y.”。陈离沪赴粤后,上海发起组书记由李汉俊代理,《新青年》也交由李汉俊和陈望道主编,并改为党的机关刊物。马林称李汉俊是中共党内“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认为李的理论水平可能比陈独秀还要高些;董必武则称李汉俊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老师”,沈雁冰则很钦佩李的品德和学问。像筹建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一大等等重要之事,多由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杨明斋等人讨论决定,中共党章也是李汉俊起草的。董必武是由李汉俊介绍入党的,武汉共产党组织也是李汉俊给董必武、张国恩去信约建的。但就在建党前,李汉俊就党的组织问题同陈独秀产生了思想分歧,陈主张中央集权制,李主张地方分权制,各自拿了一个草案出来争论。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但陈、李两人都是火爆性格,脾气都不好,处理手法当然还是纯粹知识分子的那一套——论战。再加上垫付经费的纷争,这样一来,陈、李之间隔阂就加深了,矛盾还波及陈望道。李汉俊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夕,愤而辞去代理书记职务,改由李达代理。这就揭开了李汉俊悲剧的序幕。
        马林、尼科尔斯基到了上海以后,李汉俊又与马林起了争执。圆滑乖巧的张国焘这时候插了进来,迅速变成了倔强的马林和直来直去的“两李”之间的调和人,反客为主,取代召集人“两李”而充当了主角,成为“一大”主席,并在“一大”上入选中央局。
        中共一大会上,李汉俊同张国焘之间发生激烈争论。李汉俊主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依据环境不同而定,中国是否适用无产阶级专政,必须研究;而且,共产党的基础不必建立在工人上,可以知识分子为中心。张国焘对李进行了过分的批评。其后,李汉俊在“一大”上未能入选中央局,而另一位召集人、同样傲劲十足且面部表情经常似乎“怒不可遏”的李达则顺利入选。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地方代表性的因素。却又产生了另一个疑问:李大钊虽然因为忙于主持北大教师索薪工作未能与会,但以其发起人身份和“南陈北李”的党内资望,为何在“一大”上未能入选中央局?甚至在北京小组推选代表时也未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推举呢?这个话题,当可另开一帖了。
        “一大”之后,陈独秀从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局工作,李汉俊又与陈产生明显的分歧,与张国焘也政见不一。这样,李汉俊在1922年离开上海回到武汉,不久,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从蔡和森提供的资料来看,陈李之间的分歧主要有二:一是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二是主张党的组织原则采用苏维埃联邦宪法而不赞成民主集中制。而当时“大部分同志认为李汉俊等退党是陈独秀同志的专横,使汉俊等消极”(蔡和森语)。同时,李汉俊被开除出党,“与张国焘的打击也不无关系”。

(待续)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4-26 17:05 发表
作者  林苑竹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参加中共一大的13人,以及其他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能与会的创党先驱,到了1949年10月1日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并不算多。而最 ...


关于张国焘的说法让人不敢苟同,我说了很多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市场经济体制普及史,法制化社会形成史,在这一从社会生产力出发的社会发展大趋势下,国民政府和小平同志以后的中国都是顺应的,而这两者共同的敌人,小平同志以前的我党是反动的。
张国焘离开反动,加入光明,本身就是一种义举,值得钦佩的行为,说要把人家钉死,估计五十年后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要以整体的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而不是某一群人组成的利益集团的好恶,把苏联走狗的好恶强加于人民的思维中,人民不会答应。
毛泽东在建国前是反市场经济体制的受外国人指挥的工具,这样的人不是人民的敌人,民族的败类,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败类。
这个。。。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故事,但是勉强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功力有限,瞎扯几句顶帖:
1. 高调的洋化思想,主义只能起到召唤,装饰的作用,中国当时的问题要解决还是要回到同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方式上来

2.从历史之眼来看,个人的进退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使是老M也是如此,在艰苦的斗争中,一些小事对人的命运影响都极大,即所谓蝴蝶效应。我们看老M崛起的过程,也是非常曲折痛苦的,特别是前期带着很大的偶然性,无怪农民说他命大,是真命天子。
另外还有一些相对性的东西,比如日本侵华对TG的成长来说是偶然性大利好,但对历史来说是必然性的。

3.这个主义,组织对世界的看法是唯一性的,排他性的,只有一种正确的合适的方法,其它都是错误的,不是生就是死不是黑就是白。
这就导致了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谁都会犯错误,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事实上最后结果虽然宣讲是高调的主义占了上风,实际上还是太平天国的那套传统的凝聚农民的办法起了本质作用。

蒋介石为什么能容纳那么政敌,他们失败后还可以共存呢(除了TG),除了他本人胸怀以外,理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什么要规定死只有我的这种才是对的,别人的都是错的呢,而且错的就要打倒,整死呢?必要时别人的方法还可以尝试。

按照GG的思想是绝对无法理解二战后立下如此功勋的丘吉尔,戴高乐居然会在选举中被击败,更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后来还又再上台! 呵呵
从党内斗争变成党内争斗,也算是从列宁、孙文那里学来的坏毛病了。
转引好友青铜侠的评论,供大家参考(标点符号部分经重新编辑)

大致可分几类失意者。
张申府——和领导话不投机,率袖而去,超然党派;
谭平山、章伯钧——受不公正处分,另辟蹊径,继续反蒋;
陈独秀——革命理念变化,重新组党,反蒋也反“修”;
文强——受压抑脱党,后加入国民政府,但不与老东家作对;
张老四——路线斗争失败,加入国方,与老东家反脸;
龚楚——穷途末路,看不到希望,叛变投敌,充当打手;
周昆——革命大有起色,但对前途仍无望,携款不辞而别,布衣余生;
金柯——眼拙,在革命胜利在望时,投敌
……  ……
怎样才算失意?怎样才算是失意者?
此前在飞扬论坛讨论时也有不同看法,大有可商之处。
(续正文)

        李达的情况与李汉俊有些相似,也是主要因为与陈独秀闹矛盾,同时与张国焘发生意见分歧而脱党的。只是时间上晚了些。
        建党前,陈独秀与李汉俊打起笔墨官司的时候,李达还充当起和事佬来。虽然陈独秀写信给李达,要求他反对李汉俊,而李达却觉得党刚刚发起,只有那么几个同志,就闹起分裂来实在太不像样。但陈独秀是党的主要发起人,李汉俊又是相交颇深并且一同赴日本留学的朋友,两边都不好说什么,只得周旋于陈、李之间,尽力弥合他们之间的裂痕。结果如上述可知,李汉俊平息不了怒火,把党的名册(注)和文件统统交给李达。当时也并非像现在这样有着完备的组织程序,李汉俊把名册和文件交到李达手中,李达又不好撂挑子不干,就这么当上了上海发起组的代理书记。如今所常见的任命书,自然也是没有的。于是,李达从1921年2月起担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代理书记,全面主持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直到中共一大召开。
        “一大”外地代表的食宿和会务工作(包括去南湖继续开会的建议,以及租船等),又主要是由李达、王会悟夫妇负责安排的。从传统思维所重视的名份上看,陈独秀、李汉俊、李达同为中共早期领袖,把李达作为失意者把单独列出来叙说,也就是这个意思。
.
        李达与张国焘的意见不合出现在中共二大期间。张国焘与被派往莫斯科的10多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带了一些宣传品回国,他们学会了唱国际歌,行动敏捷,颇具一派新作风。李达回忆说:“他们看到我们留在国内的这些党员俨然是学者式样,他们就送给我们一个徽号,叫做‘研究派’。这是确实的,我还觉得对于马列主义的研究是太不够了,还须继续努力研究下去。”这段话,让人读起来有酸溜溜的感觉。我们现在知道,列宁等人自1905年以来就对知识分子有些歧视态度,苏俄建立后采取的政策也偏向政治现实的需要,列宁就曾经提出过“知识分子永远必须严加管束”,而中共自成立后也形成了革命实践派和革命理论派的内部分歧(详见陈独秀、李达、双山等人的回忆录)。当时张国焘等人是否在苏俄、在中共党内受了这些影响,因而对李达等学者有些不同看法呢?张氏的回忆录里没有明确交代。
.
        李达对张国焘还有其他意见。
        张国焘在李达负责召集的教育问题组和妇女问题组讨论问题时曾经发表过意见,当李达将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提交大会讨论时,张国焘又根据自己从苏俄带回来的宣传品内容对李达所归纳的共同意见首先发言批评。李达说:“我当面质问他,昨天在小组会讨论时你为什么不提出你的高见,要留到今天才发挥?他答说,昨天没有仔细想到。我听了这话,倒抽一口冷气,这阴谋狡诈的家伙,无非是踏倒别人,抬高自己。这对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痛切地感到‘同志如敌国’,这样的作风,是很可痛恨的。但是我看了当时所发表的主张,与当时的情况相差太远,我觉得马列主义理论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一方面,我自认自己不够积极;一方面,我还是专心去研究理论为好。”
.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党内还没有发生过政治斗争,党内第一次的政治斗争是后来王明与“江浙同乡会”的事,年轻而冲动的张国焘是否真的有李达后来所说的“踏倒别人,抬高自己”的“阴谋狡诈”呢?我看未必有那么复杂。当事人的另一方张国焘只是平淡地说:“李达表示根据他一年来在中央工作的经验,还是专门从事写作比较合适些,而且准备到湖南去教书,请求不再担任宣传的工作。因而选举的结果,陈独秀、蔡和森和我当选为第二届中央委员,分担书记、宣传、组织职务。”(张国焘《我的回忆》)比较之下,李达的这段话,出自他自己写于1949年的《李达自传》。其时张国焘在政治上已经完全失败,并且已经被开除出党。我们没有材料确证李达是在“臭屎堆”上再加一脚,但李达在回忆中的情绪化倾向却是表露无遗的。他对包惠僧的“一大”代表资格问题,也同样带有个人爱憎色彩。这个与本主题无关,略过不提。
.
        李达的脱党与张国焘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与陈独秀的争拗。
        1923年暑期,李达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的问题。李达对会面情形是这样回忆的:“暑假时风去到上海,会见陈独秀,谈起这个问题,他是主张党内合作的,似乎已经由他决定了。他问我的意见怎样?我回答说,我是主张党外合作的。我的理由还未说完,他便大发牛性,拍桌子,打茶碗,破口大骂,好像要动武的样子,幸亏在座有一两位同志劝住了。我心里想,像这样草寇式的英雄主义者,做我党的领袖,前途一定无望。但他在当时已被一般党员尊称为‘老头子’,呼‘老头子’而不名。我当时即已萌发了脱党的决心。”(《李达自传》)
据说是毛主席的亲家?林版肯定这不是“敌营十八年”?
我党在国府里安插了太多人,有人怀疑卫立煌也是啊!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4-27 14:35 发表
据说是毛主席的亲家?林版肯定这不是“敌营十八年”?
我党在国府里安插了太多人,有人怀疑卫立煌也是啊!

如果真是“敌营十八年”,那就不应该在共产党的监牢里再坐个26年吧。
有吃有穿,还可以研究永动机,性病什么的疾病也治好了,这种战俘有什么问题啊?
出来就当政协委员,
对了,我找找文强是什么原因被抓起来的资料去
文强是毛泽东的姑表兄弟,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和杜聿明一起被俘。
文强被俘后,被安排到第三野战军的解放军军官教导团学习。1950年春,文强被送到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处”。
1975年3月获得特赦出狱,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职委员。1983年5月8日,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林版主,请问:共产党自建党到执政,内部搞了很多运动,从过去的AB团,到整风抢救运动,建国之后就更不用说了。结果是,清洗了一大批,打倒了一大批,应当说,斗争很激烈了。

可是,国民党斗争很激烈,而国民党内部却出现了很多派系,还有不同的军阀。国民党老蒋嫡系有中央军,而地方上,各路军阀都有自己的武装,不怎么听中央的摆布。比如阎锡山的晋军,就听老阎的,对老蒋就不怎么感冒。

为什么共产党却没有出现那种情况?为什么共产党同样经过了内部残酷的斗争始终没有分裂,还走到了今天,还越来越壮大?为什么这个党最终却没有出现解体或者类似于内部分成各个派系军阀武装或者像国民党转进台湾之后的那样最后落得快成了孤家寡人的下场。

为什么即使张国焘叛逃,也没有出现张国焘曾经领导的军队跟随哗变叛逃的情况?为什么在文革时期,斗争那么激烈,军队也没有发生分裂?为什么四人帮即使再牛逼,最后还是被轻易的收拾?

这里面的诀窍何在?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4-26 23:25 发表
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要以整体的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而不是某一群人组成的利益集团的好恶,把苏联走狗的好恶强加于人民的思维中,人民不会答应。
毛泽东在建国前是反市场经济体制的受外国人指挥的工具,这样的人不 ...


  大漠教主再一次让我们开眼,原来“四大家族”的财阀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
原帖由 太极张三丰 于 2008-4-27 20:08 发表
林版主,请问:共产党自建党到执政,内部搞了很多运动,从过去的AB团,到整风抢救运动,建国之后就更不用说了。结果是,清洗了一大批,打倒了一大批,应当说,斗争很激烈了。
可是,国民党斗争很激烈,而国民党内 ...

老道这回可是出了个大题目,比偶挖的这个坑还要巨大。粗略看看,就中共单方面情况而论,涉及的领域起码有思想史、组织史、党建理论、军队建设史等科目。还要与国民党史作个比较:L
我们先勾个纲,慢慢来吧,一时半会肯定谈不完。
先说这么3条:一是理想信仰和宣传教育;二是组织纪律和基层建设;三是党指挥枪。
说得不完整的,大家一起补充。
另外,我的意见,最好还是能够结合着人物来谈。
如果单纯从理论到理论,有些忌讳的话不好讲,参与的朋友也容易走火踩雷。
]]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4-27 23:10 发表
  大漠教主再一次让我们开眼,原来“四大家族”的财阀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

小二如果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还等着竹君子先生给我讲经济史的课呢。
我倒是想看看,在我们这个过去从来没有产生过商业本位的政治实体的国度,市场经济(哪怕是最原始形态的资本主义)是如何萌芽出来的?
陶希圣关于唐代的社会是商业资本主义性质的推断,是没有根据的非历史的类推。还有人认为,中国的中世纪也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倘若不是意外的历史事变打断了客观历史发展进程,中国社会也能生长出资本主义来。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本帖谈的是中共党史,经济史的论辩就另开专题好。
就此打住吧,请多支持。
太极所问的问题的本质还是苏联武器问题,苏联武器是一个开关,控制着两种思想体系,真实与幻想之间的区别。
我党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远离事实的幻想型思想体系,把一切都针对愚民口味进行幻想,进行编篡,造就了当今中国的思想体系,不深入思考,很难突破这种幻想思维体系。比如把人想的很高尚,那种突破社会利益规律的高尚,那是不可能的; 把错误归咎于一方,把另外一方同样的肮脏进行美化......
毛泽东很怕史,建国后一半的经历估计都用于篡改历史方面,对历史的篡改之系统,全面,很是恐怖。
问题的实质就是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某一天一种思想体系完全的胜利了,人们按照这种思想体系就会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而否定完全对立的另外一种,一种是务实,一种是愚蠢;一种是真实,一种是虚假。老夫希望人民选择前者。
而政治哲学史需要好研究不是愚民能搞的懂的,某些陷入其中研究者的都弄不明白,不要说是愚民。
只能靠国家政治机器在精英的推动下大力的普及思想变革,扫除伪诈。
这更需要社会力的推动
而变革与形成稳定体的社会形态进行博弈,不管是进步的社会形态还是反动的社会形态,都要在量上战胜稳定这一社会基本面提供的社会总体利益。而社会稳定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面。
所以变革在突破社会稳定态这一因素面前是基本脆弱的,反动的形态能战胜进步,除非是在国家贫弱的情况下靠外部强大敌对势力恶意干涉才能达到,而从属反动战胜先进的毫无疑问是外国扶植的反动走狗势力,毛泽东就是最突出的代表;而一般进步的社会变革后的社会创造利益肯定会大于反动的社会形态,进步才需要的是人民的支持,而这时候的人民是愚昧的。
当今的中国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飞跃下的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形态的,不论是败类的罪行,还是伟人的功绩,都不足以于社会稳定这个大基本面相提并论,但是消除反动败类,弘扬正气所得到的社会利益肯定会更大。
而这个扎实的社会基本面也同时为扫除败类创造了很坚实的国家基础。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化,扫除不扫除毛泽东这个猪狗败类,完全当今党中央掌控,是领导人一句化的事情,扫除了,国家也是稳定的,不扫除,国家也是稳定的。
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社会基本面,败类在这面前,真是如一偷猪般的脆弱,扫除毛泽东其实很简单。
估计都用于篡改历史方面,对历史的篡改之系统,全面,很是恐怖。”

  教主来说说这个“估计”二字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呢?教主既然敢自诩理论水平第一,史料总拿得出手来吧?拿出来让咱们开开眼啊?
有人受的刺激可不浅呀。
真TMD,咱种梧桐树,是为了引来凤凰,谁知道引来一个吊死鬼,你会怎么想?;funk

那个大漠教主,你还是一边去吧!
老道别急,你觉得有些说得实在无趣的,美丽的无视之便是。
小二有个关于党国的分析挺好的,等着他帖上来再批!
:D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4-28 09:20 发表
小二有个关于党国的分析挺好的,等着他帖上来再批!
:D


  “我觉得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国民党从建立之初就有着浓厚的军阀成分,孙中山脱离“傀儡”的影子决心建立独立的、不依靠军阀的国民党之后,到一个真正完整的国民党形成,其实依然是对军阀势力的吸收、妥协的过程,这期间并没有将加入的军阀瓦解掉。而中共对比之下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虽然也斗争但首先都是笔杆子的争论,没有军阀间你争我多的大打出手,一直都是政治领域的勾心斗角。”

  林大说的是这段话吧?关于太极老道讨论国共两党政治斗争方式不同的描述。
三丰兄说XX党始终没有分裂,越斗越强,这个话不能简单同意。
我一贯的习惯,这个时候不说中国,说外国。暂就说日本吧,说起来一个自民党执政多少年,但实际上,自民党内派系林立,一个派就相当于一个党。这要在某党内部,那得搞多少你死我活的路线斗争阿?
不说不说还的绕回来,某某当真的没分裂?的确,没人说分裂,也没人说另立一个党,但那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那样的话,该党自成立至今,要分裂多少次?
有人说,斯大林把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消灭了,那么某人是否也把49年之前的那个某党歼灭性打击了一次?
某人驾鹤西去离开跑道还没多远,他的那个掌握党中央的权力核心就被另一派双规了,你说这算什么?至于某个十年中的那个党,与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党,是一个党么?现在的该党,与那个人的某个十年那个时代相比,你说是一个党?
我反正觉得不像。
我甚至认为连主义都不是一个。

当然,变得对!
有句话叫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
在弱者地位时要团结才能生存,到了强者地位时。。。
两党比较的另一视角,其实可以相对集中地放在两次国共合作期间。
第一次合作,中共取得了自立门户的基本条件;第二次合作,中共获取了战胜对手的关键资源。
原帖由 dxbdl 于 2008-4-28 10:35 发表
三丰兄说XX党始终没有分裂,越斗越强,这个话不能简单同意。


——是不能够简单同意。我的意思是,
按理说,经过AB团,这样的事情,共产党在当时早就应该解体了,或者让国民党给收拾了,为什么没有?
按理说,经过抢救运动,冤杀了很多干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跟着共产党干?
按理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那么多人,放在民国,早就暴动了,为什么共产党的统治却在日后日益巩固?
按理说,庐山会议,彭德怀上书,打出了个反党集团,为什么彭德怀不敢造反?
按理说,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党内斗争更激烈了,为什么共产党仍然没有分裂呢?

这些的诀窍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