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失意台灣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1:47:32
台灣人到大陸,是不是一定過得好、成為高人一等的台商?有人被台灣老闆解僱,有人數度創業、生意失敗,如今每天以燒餅打發兩餐,或甘願領5000元人民幣的月薪,卻不願意回台灣。從上海到東莞,這一萬個失敗的故事帶來什麼教訓?他們在等什麼?

中國夢是否一定很美?讀者是否可以想像也有台灣人在大陸,住月租人民幣1500元、只有一個房間、衛浴在屋子外面和大陸人共用的「公房」,和當地人擠公車,包一個人民幣5元的便當?或者到大陸被裁員,無固定工作,只靠人民幣1000元過一個月?

人們常認為移居上海或大陸的台灣人過的是高人一等的生活,沒想到,不止是上海,全中國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一群台灣人,他們暫時沒有工作,或已持續幾年找不到工作;他們習慣於當地的生活成本,或是寧可忍受比台灣低的生活水平,在中國等待機會。這群人隱身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有人則如「中國吉普賽人」,從一個城市流浪到另一個城市,有一個新名詞稱他們為「台流」。

他們靠人民幣1000元過一個月;
他們沒有工作、習慣大陸的生活水平;
他們在城市間流浪,他們是「台流」

「台流」這個名詞來自於「盲流」。「盲流」是中國大陸用來形容無戶籍、無固定居住所、無固定收入,並竄流在大都市角落的大陸外地人。「台流」如今泛指沒有固定工作的台灣人。

翻開這一個個流落異鄉或暫時失意的台灣人的故事,我們發覺淪為或暫時成為「台流」的這群人,有些的確是已成為中國底層社會的一員,中國低廉的生活成本,更合適遠離台灣那些令他們所不願面對的現實;但新近成為「台流」者,有更多卻是寧願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執意追求一個更大的「中國夢」。這一大群淪為台流者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這個世代兩岸經濟快速變動下的「大時代的故事」。

「台流」人數最多的地方在東莞。很多人都聽過,東莞有個「台商流浪村」,在那裡有許多十多年前開始到中國去幫老闆打拚的台幹,或甚至本身就是老闆的台灣人,在公司經營失敗、職位被大陸人取代,或是自己耽於酒色不能自拔之後,聚集在東莞一條叫「厚街」的地方,靠著積蓄、台灣家中接濟甚或欺騙的方式維生。

在東莞經商的吳淑姿,有一次在深圳機場等人接機時,碰到一位伸手向她借錢的男子。這名男子以「錢掉光了,沒錢回台灣」為由,向她借旅費。吳淑姿從對方顫抖的雙手,感覺到他不是一個熟練的說謊者,但還是掏出港幣400元(約合新台幣 1600元)借他。回台灣後,吳淑姿拿出對方留下來的身分證影本及聯絡電話,好奇的撥電話去。結果,那支電話的主人說:「小姐,這裡沒這個人,妳已經不知是第幾個打電話來要錢的。」這回覆不禁讓吳淑姿意外,但她還是為那位「台流」感到悵然。

在東莞的台流有多少人?這個數字無法精確估計。不過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台商掀起另一波上海投資熱後,東莞失意台商的戲碼重新在上海上演,所不同的是,上海的生活壓力更大,生活成本遠較東莞為高,他們隱身在大上海的各個角落,面貌顯得更為模糊、多樣。

「早期到上海的台商,整體而言素質比台灣差,有不少是去跑路的。」一位已在上海10年、現在經營旅行社代辦業務的人說。台灣人到大陸,是不是一定過得好、成為高人一等的台商?有人被台灣老闆解僱,有人數度創業、生意失敗,如今每天以燒餅打發兩餐,或甘願領5000元人民幣的月薪,卻不願意回台灣。從上海到東莞,這一萬個失敗的故事帶來什麼教訓?他們在等什麼?

中國夢是否一定很美?讀者是否可以想像也有台灣人在大陸,住月租人民幣1500元、只有一個房間、衛浴在屋子外面和大陸人共用的「公房」,和當地人擠公車,包一個人民幣5元的便當?或者到大陸被裁員,無固定工作,只靠人民幣1000元過一個月?

人們常認為移居上海或大陸的台灣人過的是高人一等的生活,沒想到,不止是上海,全中國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一群台灣人,他們暫時沒有工作,或已持續幾年找不到工作;他們習慣於當地的生活成本,或是寧可忍受比台灣低的生活水平,在中國等待機會。這群人隱身在中國的各個角落,有人則如「中國吉普賽人」,從一個城市流浪到另一個城市,有一個新名詞稱他們為「台流」。

他們靠人民幣1000元過一個月;
他們沒有工作、習慣大陸的生活水平;
他們在城市間流浪,他們是「台流」

「台流」這個名詞來自於「盲流」。「盲流」是中國大陸用來形容無戶籍、無固定居住所、無固定收入,並竄流在大都市角落的大陸外地人。「台流」如今泛指沒有固定工作的台灣人。

翻開這一個個流落異鄉或暫時失意的台灣人的故事,我們發覺淪為或暫時成為「台流」的這群人,有些的確是已成為中國底層社會的一員,中國低廉的生活成本,更合適遠離台灣那些令他們所不願面對的現實;但新近成為「台流」者,有更多卻是寧願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執意追求一個更大的「中國夢」。這一大群淪為台流者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這個世代兩岸經濟快速變動下的「大時代的故事」。

「台流」人數最多的地方在東莞。很多人都聽過,東莞有個「台商流浪村」,在那裡有許多十多年前開始到中國去幫老闆打拚的台幹,或甚至本身就是老闆的台灣人,在公司經營失敗、職位被大陸人取代,或是自己耽於酒色不能自拔之後,聚集在東莞一條叫「厚街」的地方,靠著積蓄、台灣家中接濟甚或欺騙的方式維生。

在東莞經商的吳淑姿,有一次在深圳機場等人接機時,碰到一位伸手向她借錢的男子。這名男子以「錢掉光了,沒錢回台灣」為由,向她借旅費。吳淑姿從對方顫抖的雙手,感覺到他不是一個熟練的說謊者,但還是掏出港幣400元(約合新台幣 1600元)借他。回台灣後,吳淑姿拿出對方留下來的身分證影本及聯絡電話,好奇的撥電話去。結果,那支電話的主人說:「小姐,這裡沒這個人,妳已經不知是第幾個打電話來要錢的。」這回覆不禁讓吳淑姿意外,但她還是為那位「台流」感到悵然。

在東莞的台流有多少人?這個數字無法精確估計。不過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台商掀起另一波上海投資熱後,東莞失意台商的戲碼重新在上海上演,所不同的是,上海的生活壓力更大,生活成本遠較東莞為高,他們隱身在大上海的各個角落,面貌顯得更為模糊、多樣。

「早期到上海的台商,整體而言素質比台灣差,有不少是去跑路的。」一位已在上海10年、現在經營旅行社代辦業務的人說。
一边一奶,中间那条沟叫台湾海峡
厚街可不是一条街
5000RMB的月薪不错了吧,对照现在的汇率和RMB的购买能力也说。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专门有帮台湾人帮来开场的台湾人扯皮条的, 已经从东莞转进到上海, 昆山, 苏州一带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