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亲历世博系列之5月20日(完稿于2010年10月1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55:58
亲历世博系列之5月20日
主要参观场馆:土库曼斯坦馆、中国船舶馆

自从5月9日第一次参观世博会至今,我已经参观过很多次世博会,应该有超过10次了。估计在很多人看来超过10次参观世博会已经属于一种疯狂的举动。
世博会是否值得去参观以及参观多少次为宜,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我想,这实际上是一个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问题。
首先,世博会是否值得参观?
我想选择放弃参观世博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受限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参观世博,主要是时间和经费等,对于外地同志这种制约尤其明显,世博会门票本身可能不是很贵,但是如果算上交通和食宿等支出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住宿问题,自世博会开幕以来世博园区附近的所有宾馆不仅价格奇高而且很难预定到。
第二,认为“世博会”这种形式的综合性博览会已经落后于时代,完全没有举办的必要,因而也就不值得参观。这种观点在知识阶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三,因无法接受排队而放弃参观世博。在一些人看来,排队是一种典型的“短缺经济”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今天再花费几个小时去排队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第四,基于某种“政治原因”而“制抵”世博会。这种声音可能在网络上比较响亮而实际人数应该较少。他们出于对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的根本否定而号召人们制抵,希望通过减少世博会的参观人数来证明TG的失败。但我认为这种“制抵”实际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首先,凭我的个人感觉现在参观世博会的人数显然并不算少,如果参观人数减少一半,那么观众的参观效果应该会好很多,至少不需要再排那么长时间的队。其次,在我国举办的这一届世博会并不属于商业活动,因而并不需要确保盈利,同时也不是民主选举,不存在如果投票率过低则选举结果无效的问题,本届世博会的官方目标是“成功、精彩、难忘”,严格来说无论参观人数多寡其实都无碍于上述目标被宣布实现。
而选择参观世博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追逐潮流或曰随波逐流,其实就是看热闹。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人是随大流的,所以只要把某件事情成功地炒作成一种潮流或者时尚,那么就会自动生成越来越多的拥趸,类似于一种“滚雪球”效应。应该说主办方在造势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通过强大的全方位的宣传攻势成功地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将参观世博会塑造为一种时尚,使尽可能多的人相信如果没有参观世博会将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这次世博会虽然没有采用类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样的“举国体制”,但是党中央至少在精神上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关于2010上海世博会的议题甚至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被写进了《2010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享受福利。我们知道,上海市政府给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了一张世博会门票和200元的交通卡,另外许多单位也向职工派发了世博会门票,我们单位基层职工就每人发了两张。                           
第三,“参观考察学习”。这种提法适用于各级领导和各地机关公务员。他们同样属于公费参观,不过可能参观的场馆会比较有针对性,回去可能还要提交一些《考察报告》之类的文件。相信这类人中那些级别较高的领导及其陪同人员除了公费之外还有机会享受VIP待遇——最直接的好处是不用排队。
第四,教育下一代。其实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亲自游”,他们本身可能对参观世博会并不感兴趣,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开一开眼界。
第五,爱好者。就是对于世博会这种综合性展览及其展示内容本身怀有兴趣,严格来说这类人在总的参观者中占绝对少数,但还是有,就像始终会有人自费参观上海科技馆或者免费开放之前的上海博物馆一样。
其次,世博会参观多少次为宜?
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分几种情况来讨论。如果只是出于追逐潮流寻求体验或者享受福利或者“参观考察学习”的目的观博,那么1次即可。如果想看完所有那些“据说值得一看”的场馆,那么大约需要7次。如果想仔细看遍所有的馆,那就需要10次以上。
我也看过网上那些声称两天参观了上百个馆的所谓“攻略”,我只能说那也许是可能的,但绝不适合于普通参观者。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你的目的究竟是“赶场”还是“参观”,如果是“赶场”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其次,常人的“人品”不会好到顺利获得所有的预约券,因为很显然如果预约的人多了那么获得预约券的几率就会降低——预约券总数肯定不会增加——增加就没意义了,所以除非你是关系户或者VIP,否则你只能老老实实去排队——你以为那些排几小时队的游客都傻呀?他不懂得去弄张预约券?第三,那些声称两天参观上百个馆的牛人实际参观效果应该不会很好,因为许多场馆的精彩节目只在某些特定时间有,例如航空馆18:00之后模拟驾驶项目和4D电影都停了,省区市联合馆里一些馆的4D电影或者文艺表演也只在白天的固定时间段安排。第四,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人的体力难以满足两天参观上百个馆的强度,我估计那需要累计步行至少50公里,而且中间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不过无论如何参观世博会还是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因为对外地同志而言,如果参观7次或者7次以上,那住宿费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而且时间可能也不允许(本地人可以选择下班以后看夜场或者多次利用节假日参观)。
我多次参观世博会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我住的单位宿舍离世博园区很近,也就是步行10分钟左右距离,具有先天区位优势,所以我去参观世博会的话就不需要额外附加交通食宿这些费用。假定我最终购买2张7次票和10张夜间票,那么共计需要花费2700元,一共可以参观24次。而我去年曾经去江西和四川两地旅游,总计花费超过4000元,相比之下参观24次世博会的收获肯定要比参加两次旅游更多一些,而总的花费却更少,可知对我来说选择多次参观世博会具有更高的效费比。此外今年因为公务员录用差额考察的悲剧弄得心情极其不爽,年内不计划安排任何外出旅游,所以参观世博会经费上比较有保障。我多次参观世博会门票绝大多数都还是自费的。第二,我对于参观综合性展览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先前就曾参观过上海地区的许多博物馆,包括免费的和不免费的。第三,事实上多次参观世博会最主要的挑战可能不是经费而是巨大的体力消耗,不过因为我现在还年轻,所以体力上足够支持多次参观世博会,就当作锻炼身体吧。不过总的来说,只有通过图片和文字把参观世博会的感想和收获记录下来、展示出来,观博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体现,这也是支撑我一次又一次深入世博园区参观的主要动因。否则如果单纯以追求个人体验为目的,那么最多入园参观十次,一定会厌倦的。
不过必须承认,总的来说我参观世博会的效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5月20日夜,我第二次参观世博会。选择当天参观世博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上一次参观世博会时相机存储空间过早耗尽,导致后期参观的土库曼斯坦馆等几个馆都未能留下图片资料,一直想补拍一些图片,而当天正好是土库曼斯坦国家馆日,我期待能有一些特别活动;二是想参观一下传说中由我们单位承建的全面展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体面貌的中国船舶馆。
19:00左右,我从卢浦大桥下的世博园1号入口买了一张夜间票入园。搭乘园区内的L5—L4越江轮渡过江,然后又换乘园区通勤公交车“世博大道线”抵达亚洲区站。
当天虽然是土库曼斯坦国家馆日,但是和上次一样参观人数并不是很多,因而无需排队。不过馆内没有安排任何特别的活动,看来所有馆日活动都被安排到世博中心了。总的来说土库曼斯坦馆展区较小,展示内容也比较单调。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能源产业是本国支柱产业。今年早些时候,一条从土库曼斯坦至我国新疆的天然气管道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土两国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土库曼斯坦馆以展示本国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为主,整座展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展品是一套镀金的石油钻探设备模型(图1)。除了油气资源之外,土库曼斯坦的沙漠之下还蕴藏着多种矿物资源,馆内有一座展柜专门陈列着各种不同的矿石标本(图2)(图3)(图4)。
除了自然资源,土库曼斯坦馆还展示了一些本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有一个展柜集中展示土库曼斯坦出版的图书,从封面看这些书似乎以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神话传说为主(图8)(图9),我发现有一本书的封面纹饰出现了四条龙的图案(是中国的“龙”而非西方的“dragon”),这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图10)。有一个展台展示了土库曼斯坦独特而精美的首饰工艺品(图11)(图12),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这些首饰皆为镶嵌有宝石的银饰,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镶的是石榴石,一类镶的是孔雀石。推测石榴石和孔雀石可能是土库曼斯坦地区盛产的两种宝石,或者是当地人民特别钟爱的两种宝石,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在网上找到几幅网友拍摄的土库曼斯坦婚礼上的姑娘的图片(图13)(图14),这类精美首饰如果一旦和美女相结合,效果还是十分惊艳的!在展馆的墙壁上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悬挂着几幅马的画像,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画像上的可不是普通的马,而是中亚地区特有的名马“汗血宝马”(图15)(图16)。“汗血宝马”亦即著名的“大宛马”,早在汉代就已被《史记》所记载。这种马的主要性能特点是快速性,有很强的爆发力,在中短距离上奔跑速度极快,之所以叫“汗血宝马”据说是因为这种马奔跑时血液充溢毛细血管,看上去就像流出的汗液带血一样。前几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土库曼斯坦时土方曾以“汗血宝马”作为国礼相赠。整座展馆唯一一个会动的展品是一台展示土库曼斯坦民间制作主食“馕”的过程的活动模型,这个模型引起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图17)。      
我经询问后得知展馆的土方工作人员都不会讲汉语,只能讲俄语或者英语,我于是使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同土方人员进行了有限的交流。在离开土库曼斯坦馆时,我获赠了一本介绍土库曼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画册(图18),这本画册同时以土、俄、英三种文字标注,却独独没有中文。看来这个国家真的严重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1:00左右,我结束了在土库曼斯坦馆的参观,乘坐园区公交“世博大道越江线”来到位于浦西E片区的中国船舶馆。中国船舶馆是在江南造船厂原址一座船舶总装车间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江南造船厂在2008年整体搬迁之后原址上保留了一部分历史建筑和设施,除了中国船舶馆之外,日本产业馆、城市足迹馆、船坞剧场等场馆建筑也都是利用原先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改建的。中国船舶馆如同一座巨大的凉亭矗立在黄浦江西岸,如果单从场馆体积来看,作为企业馆区标志性建筑的船舶馆无疑是整个世博园浦西片区最大的馆,不过其中的核心展区并不大。因为当时时间已经很晚,加之5月份原本观博人数就不多,所以我参观时不仅不需要排队,而且船舶馆内游客寥寥,感觉参观者还没有讲解员多——后来听说到了六七月份这个馆就“火”起来了,最长排队时间纪录长达7小时!
在船舶馆核心展区的序厅中央陈列着一座某型船舶雷达桅的大比例模型(图19),推测比例为1:1。四周墙壁上则投影着几组造船企业施工现场的图像。我从第一展厅开始按顺序参观。整个展区始终被一片蓝蓝的色调所环绕,使人仿佛置身于深蓝色的海底世界(图20)。为了附会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船舶馆将自身主题确定为“船舶让城市更美好”,因此整个展示围绕未来船舶与城市的联系而展开。在展厅的二楼展示了两种为城市提供能源的船舶——海上石油钻探平台和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这两型船舶(海洋工程)分别以静态模型形式进行展示,背景墙壁上则投影着动态演示这两种系统工作流程的三维动画(图21)(图22)。
展厅三楼的楼梯口展示了一种为未来“海上城市”供应食物的概念船型——“飘移农场船”(图23)。三楼走廊集中陈列着中船集团旗下各企业近年来研制生产的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民用船舶产品的模型,包括江南造船厂的“粤海铁1号”火车轮渡船和水翼高速客船(图24)(图25),原求新造船厂的“天鹅”号地效翼船(图26),外高桥的VLCC船(图27)(图28),沪东中华的国内第一艘LNG船和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图29)(图30)(图31),以及远洋渔船、冷藏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等产品(图32)(图33)(图34)。在走廊的尽头,压轴展品是一座新型航天测量船大比例模型(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推测模型比例约为1:200。由中船集团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素有“海上科学城”之称,主要担负对我国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保障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望”号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远望”系列或许称得上是整个新中国船舶工业最具科技含量的一种系列船舶。融合了我国光学、电子、机械、造船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新一代远望5号、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交付使用,新一代航天测量船不仅功能更强大、信息化程度更高,而且船舱设计部分已接近豪华邮轮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船模的底座设计十分巧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下沉式底座设计。我们知道,不同于飞机或车辆,船舶作为一种水上漂浮物,其存在状态是比较特殊的,每一艘航行中的船舶都是由水面以上的可视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不可视部分组成。因此船模就分为全外观模型和水线模型两种,目前主流的舰船模型是完整表现舰船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部分的全外观模型,此外还有一种水线模型,只表现舰船水线以上可视部分外观。应该说这两种模型各有局限,水线模型无法表现舰船水面以下部分的型线以及舵和螺旋桨等的布置,而全外观模型虽然能展示船舶整体外,观却无法表现船舶漂浮于水面的效果。而此次亮相于中国船舶馆的下沉式船模底座可以说比较均衡地解决了以往两种船模所固有的局限性。独特的下沉式底座设计就是先依舰船模型的水线面投影轮廓在展台的玻璃台面上开出相同尺寸的镂空,然后将模型底座置于低于展台台面的位置,将舰船模型固定于底座之上后模型相对于展台表面形成一种下沉效果,而展台台面的垂向投影线基本同舰船轻载状态下的水线位置相一致。这样如果参观者从较低的视角观察就可以相对逼真地模拟出舰船漂浮于水面的效果,而如果从较高的视角又能够观察到螺旋桨、舵、减摇鳍等“沉”于展台之中的船体部件。      
从“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模型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高科技互动展区——创意走廊。在这里,一种名叫“海上城市”的未来概念船投影效果图占据了几乎整条走廊的墙壁,这种“海上城市”看上去就像美国经典灾难片《2012》中的“诺亚方舟”一样巨大(或者更大),估计排水量可达数千万吨,可以说是将一座中等规模的未来城市整个搬上了船(图40)。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展项体验到参与设计“海上城市”上层建筑分系统的乐趣。随着后期中国船舶馆参观热度的不断增加,“海上城市”概念船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资深造船专家、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胡可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不考虑工程成本,可预见的将来建造“诺亚方舟”式的巨型“海上城市”概念船技术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穿过创意走廊,就来到了中国船舶馆核心展区的最后一个展厅——环幕影院。这里滚动播放着一部题为《启航•追梦》的三维动画短片。短片通过几只能够随意穿越“虫洞”的鸽子的视角(很科幻的创意)展示了我国船舶工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城市和未来船舶的梦幻神奇的效果。
观看完电影,参观者被安排搭乘电梯(升降机)回到底楼出口处的工艺品销售部,这里出售各种船舶工艺品和邮品,还有一些海洋动物工艺品,并提供盖章服务。
参观完中国船舶馆,我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环幕影院播放的三维动画短片,二是这里的美女讲解员。三维动画电影的震撼之处在于海量三维模型制作,完成这样一部短片所需的计算机建模工作应该是极其庞大的,效果也十分壮观(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不过有所缺憾的是这个短片只配了《流星雨》的背景音乐而没有任何的字幕和解说,以致尽管“剧情”很丰富但即使像我这样的“业内人士”都无法完全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那么普通参观者就可想而知了。很担心多数参观者一段时间后回想起这部电影时可能只记得那几只能够穿越时空的神奇的鸽子了。美女讲解员是中国船舶馆的另一大特色。感觉5月20日的这批讲解员个个妆容整齐、艳若桃花,这不禁令我辈平素很少有机会目击美女的技术岗位理工科男生大开眼界。我同一位讲解员进行了简短交谈,得知对方是民航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也就是未来的空姐。当她提到自己才上大一时我一下子被震撼了,因为从形象气质上判断她怎么也至少是大三或者大四,我不由联想起《中国青年报》专栏作家陈彤在一篇《对话90后》文章中对这一代人的总结:没有青涩,只有“轻熟”。
而中国船舶馆令人略感缺憾之处我个人总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软件”建设的欠缺影响了展示效果。除了上文指出的三维动画影片缺乏字幕解说以致难于理解之外,讲解员培训工作的不足也影响了观众对于展示内容的理解。说实话,尽管属于业内人士,但我对船舶馆的许多展品也不是很明白,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向讲解员请教,然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讲解员对于所属片区的展项或一问三不知,或顾左右而言他(至少5月20日这批讲解员是如此)。可以说讲解员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对最终的展示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相信还是有相当部分的观众参观中国船舶馆并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看热闹,而是希望增加一些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至少这应该是主办方所期待的)。我注意到船舶馆无论是影片、模型还是其他的展品展项都制作得十分精细,作者显然都下了很大工夫,如前文所述,就连解说员都是从民航学院聘用的准空姐,这一切都表明主办方在“硬件”上投入巨大。可是影片字幕解说以及讲解员培训这两大“软件”的缺失却可能导致最终展示效果的严重削弱,这无疑对于主办方、展品作者以及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二是受过度的“企业本位”观念影响而导致展示内容欠大众化。这点在船舶馆环幕影院播放的三维动画影片中表现得特别充分,这部短片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镜头是直接表现造船厂的(图42)(图43)(图44)(图45)。在我参观过的企业馆中,直接表现工厂和生产资料的展项极其少见,记忆中除了船舶馆之外只有以展示玉石文化为主题的展馆——震旦馆在一个并不醒目的位置展示了一些古代和现代的玉石加工器具。值得指出的是,玉石制品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具有一定特殊性,它的价值往往由原材料(籽料)、设计(创作)和加工工艺三种因素综合决定,而加工器具正是连接这三种因素的桥梁。此外玉石制品一般都属于工艺品,加工玉石制品的过程既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同时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可展示的美,因而展示一部分玉石加工器具便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也很可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兴趣。不过船舶产品相比玉石工艺品就有天壤之别,船舶作为一种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原本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比较遥远,而且船舶建造过程本身也并不“有趣”,人们最多只可能关注到最终的船舶产品本身,很难想象除业内人士之外的普通公众真的可能对船舶的原材料、建造设备和建造过程发生兴趣——即使将三维动画制作得再精美。而在其他的企业馆,航空馆并没有展示飞机总装车间,汽车馆并没有展示汽车生产流水线,万科馆也没有展示建筑工地——甚至连楼盘都没展示……显然这些企业馆对展示内容的选择是明智的。船舶馆里还有一个十分莫名其妙的“互动展项”就是输入两个港口城市的名称以查询它们之间的航线距离和船舶运营时间,由于没有设计好,参与者的耐心往往在反复的选择中被耗尽……、其实这类信息除了一些航运公司决策层之外几乎不会有什么人关心。这些可以说都是主办方过度“企业本位”观念的表现。
    说船舶和普通公众距离遥远,其实也只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有两种船舶类科普期刊几十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市场,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一种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舰船知识》,一种是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七院)主办的《现代舰船》。两种刊物之所以能长期走近普通读者,我想有两点不容忽略,一是两刊基本上只介绍舰船产品、技术、武备,而几乎不介绍舰船建造;二是两刊都是以“舰”(军用船舶)为主,很少涉及民船。显然,普通公众对于军用船舶的兴趣远远高于民用船舶,这倒不是因为人们好战,而是因为现代军用船舶往往集成了各种最前沿的高新科技,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而现代民用船舶由于受用途使命的局限以及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技术含量一般并不是很高。不知是出于“和谐”还是保密的考虑,中国船舶馆的所有展品中竟没有一件军品,令人颇为遗憾。后来我在参观中国航空馆时发现,馆内展示的中航工业产品模型中有超过一半是军品。当然航空工业有他们的实际情况——“运十”项目夭折之后基本没有像样的民品,军方几乎是中航工业唯一的客户——但这至少说明世博会并非绝对不允许展示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中船集团和中航工业同属我国九大军工集团,军品项目的研制生产原本就是集团公司的“法定”主业,适度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图1,土库曼斯坦馆镀金钻井模型



图2,矿石标本



图3,矿石标本







图4,矿石标本



图5,土库曼斯坦馆一处微缩景观



图6,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图7,土库曼斯坦国家电网示意图

图8,图书



图9,图书



图10,“中国龙”图案



图11,镶嵌石榴石的银饰



图12,镶嵌孔雀石的银饰



图13,佩戴宝石银饰的土库曼女子(转自红网论坛)



图14,佩戴宝石银饰的土库曼女子(转自红网论坛)



图15,汗血宝马



图16,汗血宝马


图17



图18



图19,船舶馆序厅



图20



图21,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




图22,海上钻井平台



图23,“漂移农场船”



图24,“粤海铁1号”火车轮渡船



图25,高速水翼客船



图26,原求新造船厂的“天鹅”号地效翼船,地效翼船又称“地效飞行器”,是一种介于船舶和飞机之间的交通工具,目前地效翼船技术最前沿的国家是俄罗斯,代表产品是“里海怪物”系列大型地效翼船,原求新造船厂于2000年并入江南造船厂



图27,外高桥出品的超大型油轮(VLCC)



图28,外高桥出品的超大型油轮(VLCC)



图29,沪东中华出品的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



图30,沪东中华出品的国内第一艘LNG船



图32,远洋渔船



图33,大型散货船



图34,冷藏集装箱船



图35,新型航天测量船



图36,新型航天测量船



图37,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在船上设置游泳池可能在国产船舶中还是第一次



图38,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可见前雷达桅装备有多达3部导航雷达



图39,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艏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一套侧推装置



图40,“海上城市”(转自新浪博客)



图41,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图42,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图43,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图44,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图45,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亲历世博系列之5月20日
主要参观场馆:土库曼斯坦馆、中国船舶馆

自从5月9日第一次参观世博会至今,我已经参观过很多次世博会,应该有超过10次了。估计在很多人看来超过10次参观世博会已经属于一种疯狂的举动。
世博会是否值得去参观以及参观多少次为宜,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我想,这实际上是一个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问题。
首先,世博会是否值得参观?
我想选择放弃参观世博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受限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参观世博,主要是时间和经费等,对于外地同志这种制约尤其明显,世博会门票本身可能不是很贵,但是如果算上交通和食宿等支出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住宿问题,自世博会开幕以来世博园区附近的所有宾馆不仅价格奇高而且很难预定到。
第二,认为“世博会”这种形式的综合性博览会已经落后于时代,完全没有举办的必要,因而也就不值得参观。这种观点在知识阶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三,因无法接受排队而放弃参观世博。在一些人看来,排队是一种典型的“短缺经济”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今天再花费几个小时去排队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第四,基于某种“政治原因”而“制抵”世博会。这种声音可能在网络上比较响亮而实际人数应该较少。他们出于对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的根本否定而号召人们制抵,希望通过减少世博会的参观人数来证明TG的失败。但我认为这种“制抵”实际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首先,凭我的个人感觉现在参观世博会的人数显然并不算少,如果参观人数减少一半,那么观众的参观效果应该会好很多,至少不需要再排那么长时间的队。其次,在我国举办的这一届世博会并不属于商业活动,因而并不需要确保盈利,同时也不是民主选举,不存在如果投票率过低则选举结果无效的问题,本届世博会的官方目标是“成功、精彩、难忘”,严格来说无论参观人数多寡其实都无碍于上述目标被宣布实现。
而选择参观世博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追逐潮流或曰随波逐流,其实就是看热闹。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人是随大流的,所以只要把某件事情成功地炒作成一种潮流或者时尚,那么就会自动生成越来越多的拥趸,类似于一种“滚雪球”效应。应该说主办方在造势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通过强大的全方位的宣传攻势成功地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将参观世博会塑造为一种时尚,使尽可能多的人相信如果没有参观世博会将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这次世博会虽然没有采用类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样的“举国体制”,但是党中央至少在精神上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关于2010上海世博会的议题甚至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被写进了《2010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享受福利。我们知道,上海市政府给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了一张世博会门票和200元的交通卡,另外许多单位也向职工派发了世博会门票,我们单位基层职工就每人发了两张。                           
第三,“参观考察学习”。这种提法适用于各级领导和各地机关公务员。他们同样属于公费参观,不过可能参观的场馆会比较有针对性,回去可能还要提交一些《考察报告》之类的文件。相信这类人中那些级别较高的领导及其陪同人员除了公费之外还有机会享受VIP待遇——最直接的好处是不用排队。
第四,教育下一代。其实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亲自游”,他们本身可能对参观世博会并不感兴趣,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开一开眼界。
第五,爱好者。就是对于世博会这种综合性展览及其展示内容本身怀有兴趣,严格来说这类人在总的参观者中占绝对少数,但还是有,就像始终会有人自费参观上海科技馆或者免费开放之前的上海博物馆一样。
其次,世博会参观多少次为宜?
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分几种情况来讨论。如果只是出于追逐潮流寻求体验或者享受福利或者“参观考察学习”的目的观博,那么1次即可。如果想看完所有那些“据说值得一看”的场馆,那么大约需要7次。如果想仔细看遍所有的馆,那就需要10次以上。
我也看过网上那些声称两天参观了上百个馆的所谓“攻略”,我只能说那也许是可能的,但绝不适合于普通参观者。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你的目的究竟是“赶场”还是“参观”,如果是“赶场”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其次,常人的“人品”不会好到顺利获得所有的预约券,因为很显然如果预约的人多了那么获得预约券的几率就会降低——预约券总数肯定不会增加——增加就没意义了,所以除非你是关系户或者VIP,否则你只能老老实实去排队——你以为那些排几小时队的游客都傻呀?他不懂得去弄张预约券?第三,那些声称两天参观上百个馆的牛人实际参观效果应该不会很好,因为许多场馆的精彩节目只在某些特定时间有,例如航空馆18:00之后模拟驾驶项目和4D电影都停了,省区市联合馆里一些馆的4D电影或者文艺表演也只在白天的固定时间段安排。第四,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人的体力难以满足两天参观上百个馆的强度,我估计那需要累计步行至少50公里,而且中间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不过无论如何参观世博会还是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因为对外地同志而言,如果参观7次或者7次以上,那住宿费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而且时间可能也不允许(本地人可以选择下班以后看夜场或者多次利用节假日参观)。
我多次参观世博会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我住的单位宿舍离世博园区很近,也就是步行10分钟左右距离,具有先天区位优势,所以我去参观世博会的话就不需要额外附加交通食宿这些费用。假定我最终购买2张7次票和10张夜间票,那么共计需要花费2700元,一共可以参观24次。而我去年曾经去江西和四川两地旅游,总计花费超过4000元,相比之下参观24次世博会的收获肯定要比参加两次旅游更多一些,而总的花费却更少,可知对我来说选择多次参观世博会具有更高的效费比。此外今年因为公务员录用差额考察的悲剧弄得心情极其不爽,年内不计划安排任何外出旅游,所以参观世博会经费上比较有保障。我多次参观世博会门票绝大多数都还是自费的。第二,我对于参观综合性展览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先前就曾参观过上海地区的许多博物馆,包括免费的和不免费的。第三,事实上多次参观世博会最主要的挑战可能不是经费而是巨大的体力消耗,不过因为我现在还年轻,所以体力上足够支持多次参观世博会,就当作锻炼身体吧。不过总的来说,只有通过图片和文字把参观世博会的感想和收获记录下来、展示出来,观博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体现,这也是支撑我一次又一次深入世博园区参观的主要动因。否则如果单纯以追求个人体验为目的,那么最多入园参观十次,一定会厌倦的。
不过必须承认,总的来说我参观世博会的效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5月20日夜,我第二次参观世博会。选择当天参观世博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上一次参观世博会时相机存储空间过早耗尽,导致后期参观的土库曼斯坦馆等几个馆都未能留下图片资料,一直想补拍一些图片,而当天正好是土库曼斯坦国家馆日,我期待能有一些特别活动;二是想参观一下传说中由我们单位承建的全面展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体面貌的中国船舶馆。
19:00左右,我从卢浦大桥下的世博园1号入口买了一张夜间票入园。搭乘园区内的L5—L4越江轮渡过江,然后又换乘园区通勤公交车“世博大道线”抵达亚洲区站。
当天虽然是土库曼斯坦国家馆日,但是和上次一样参观人数并不是很多,因而无需排队。不过馆内没有安排任何特别的活动,看来所有馆日活动都被安排到世博中心了。总的来说土库曼斯坦馆展区较小,展示内容也比较单调。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能源产业是本国支柱产业。今年早些时候,一条从土库曼斯坦至我国新疆的天然气管道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土两国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土库曼斯坦馆以展示本国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为主,整座展馆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展品是一套镀金的石油钻探设备模型(图1)。除了油气资源之外,土库曼斯坦的沙漠之下还蕴藏着多种矿物资源,馆内有一座展柜专门陈列着各种不同的矿石标本(图2)(图3)(图4)。
除了自然资源,土库曼斯坦馆还展示了一些本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有一个展柜集中展示土库曼斯坦出版的图书,从封面看这些书似乎以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神话传说为主(图8)(图9),我发现有一本书的封面纹饰出现了四条龙的图案(是中国的“龙”而非西方的“dragon”),这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图10)。有一个展台展示了土库曼斯坦独特而精美的首饰工艺品(图11)(图12),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这些首饰皆为镶嵌有宝石的银饰,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镶的是石榴石,一类镶的是孔雀石。推测石榴石和孔雀石可能是土库曼斯坦地区盛产的两种宝石,或者是当地人民特别钟爱的两种宝石,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我在网上找到几幅网友拍摄的土库曼斯坦婚礼上的姑娘的图片(图13)(图14),这类精美首饰如果一旦和美女相结合,效果还是十分惊艳的!在展馆的墙壁上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悬挂着几幅马的画像,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画像上的可不是普通的马,而是中亚地区特有的名马“汗血宝马”(图15)(图16)。“汗血宝马”亦即著名的“大宛马”,早在汉代就已被《史记》所记载。这种马的主要性能特点是快速性,有很强的爆发力,在中短距离上奔跑速度极快,之所以叫“汗血宝马”据说是因为这种马奔跑时血液充溢毛细血管,看上去就像流出的汗液带血一样。前几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土库曼斯坦时土方曾以“汗血宝马”作为国礼相赠。整座展馆唯一一个会动的展品是一台展示土库曼斯坦民间制作主食“馕”的过程的活动模型,这个模型引起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图17)。      
我经询问后得知展馆的土方工作人员都不会讲汉语,只能讲俄语或者英语,我于是使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同土方人员进行了有限的交流。在离开土库曼斯坦馆时,我获赠了一本介绍土库曼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画册(图18),这本画册同时以土、俄、英三种文字标注,却独独没有中文。看来这个国家真的严重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21:00左右,我结束了在土库曼斯坦馆的参观,乘坐园区公交“世博大道越江线”来到位于浦西E片区的中国船舶馆。中国船舶馆是在江南造船厂原址一座船舶总装车间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江南造船厂在2008年整体搬迁之后原址上保留了一部分历史建筑和设施,除了中国船舶馆之外,日本产业馆、城市足迹馆、船坞剧场等场馆建筑也都是利用原先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改建的。中国船舶馆如同一座巨大的凉亭矗立在黄浦江西岸,如果单从场馆体积来看,作为企业馆区标志性建筑的船舶馆无疑是整个世博园浦西片区最大的馆,不过其中的核心展区并不大。因为当时时间已经很晚,加之5月份原本观博人数就不多,所以我参观时不仅不需要排队,而且船舶馆内游客寥寥,感觉参观者还没有讲解员多——后来听说到了六七月份这个馆就“火”起来了,最长排队时间纪录长达7小时!
在船舶馆核心展区的序厅中央陈列着一座某型船舶雷达桅的大比例模型(图19),推测比例为1:1。四周墙壁上则投影着几组造船企业施工现场的图像。我从第一展厅开始按顺序参观。整个展区始终被一片蓝蓝的色调所环绕,使人仿佛置身于深蓝色的海底世界(图20)。为了附会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船舶馆将自身主题确定为“船舶让城市更美好”,因此整个展示围绕未来船舶与城市的联系而展开。在展厅的二楼展示了两种为城市提供能源的船舶——海上石油钻探平台和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这两型船舶(海洋工程)分别以静态模型形式进行展示,背景墙壁上则投影着动态演示这两种系统工作流程的三维动画(图21)(图22)。
展厅三楼的楼梯口展示了一种为未来“海上城市”供应食物的概念船型——“飘移农场船”(图23)。三楼走廊集中陈列着中船集团旗下各企业近年来研制生产的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民用船舶产品的模型,包括江南造船厂的“粤海铁1号”火车轮渡船和水翼高速客船(图24)(图25),原求新造船厂的“天鹅”号地效翼船(图26),外高桥的VLCC船(图27)(图28),沪东中华的国内第一艘LNG船和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图29)(图30)(图31),以及远洋渔船、冷藏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等产品(图32)(图33)(图34)。在走廊的尽头,压轴展品是一座新型航天测量船大比例模型(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推测模型比例约为1:200。由中船集团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素有“海上科学城”之称,主要担负对我国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保障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望”号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远望”系列或许称得上是整个新中国船舶工业最具科技含量的一种系列船舶。融合了我国光学、电子、机械、造船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新一代远望5号、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交付使用,新一代航天测量船不仅功能更强大、信息化程度更高,而且船舱设计部分已接近豪华邮轮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船模的底座设计十分巧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下沉式底座设计。我们知道,不同于飞机或车辆,船舶作为一种水上漂浮物,其存在状态是比较特殊的,每一艘航行中的船舶都是由水面以上的可视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不可视部分组成。因此船模就分为全外观模型和水线模型两种,目前主流的舰船模型是完整表现舰船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部分的全外观模型,此外还有一种水线模型,只表现舰船水线以上可视部分外观。应该说这两种模型各有局限,水线模型无法表现舰船水面以下部分的型线以及舵和螺旋桨等的布置,而全外观模型虽然能展示船舶整体外,观却无法表现船舶漂浮于水面的效果。而此次亮相于中国船舶馆的下沉式船模底座可以说比较均衡地解决了以往两种船模所固有的局限性。独特的下沉式底座设计就是先依舰船模型的水线面投影轮廓在展台的玻璃台面上开出相同尺寸的镂空,然后将模型底座置于低于展台台面的位置,将舰船模型固定于底座之上后模型相对于展台表面形成一种下沉效果,而展台台面的垂向投影线基本同舰船轻载状态下的水线位置相一致。这样如果参观者从较低的视角观察就可以相对逼真地模拟出舰船漂浮于水面的效果,而如果从较高的视角又能够观察到螺旋桨、舵、减摇鳍等“沉”于展台之中的船体部件。      
从“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模型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高科技互动展区——创意走廊。在这里,一种名叫“海上城市”的未来概念船投影效果图占据了几乎整条走廊的墙壁,这种“海上城市”看上去就像美国经典灾难片《2012》中的“诺亚方舟”一样巨大(或者更大),估计排水量可达数千万吨,可以说是将一座中等规模的未来城市整个搬上了船(图40)。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展项体验到参与设计“海上城市”上层建筑分系统的乐趣。随着后期中国船舶馆参观热度的不断增加,“海上城市”概念船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资深造船专家、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胡可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不考虑工程成本,可预见的将来建造“诺亚方舟”式的巨型“海上城市”概念船技术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穿过创意走廊,就来到了中国船舶馆核心展区的最后一个展厅——环幕影院。这里滚动播放着一部题为《启航•追梦》的三维动画短片。短片通过几只能够随意穿越“虫洞”的鸽子的视角(很科幻的创意)展示了我国船舶工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城市和未来船舶的梦幻神奇的效果。
观看完电影,参观者被安排搭乘电梯(升降机)回到底楼出口处的工艺品销售部,这里出售各种船舶工艺品和邮品,还有一些海洋动物工艺品,并提供盖章服务。
参观完中国船舶馆,我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环幕影院播放的三维动画短片,二是这里的美女讲解员。三维动画电影的震撼之处在于海量三维模型制作,完成这样一部短片所需的计算机建模工作应该是极其庞大的,效果也十分壮观(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不过有所缺憾的是这个短片只配了《流星雨》的背景音乐而没有任何的字幕和解说,以致尽管“剧情”很丰富但即使像我这样的“业内人士”都无法完全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那么普通参观者就可想而知了。很担心多数参观者一段时间后回想起这部电影时可能只记得那几只能够穿越时空的神奇的鸽子了。美女讲解员是中国船舶馆的另一大特色。感觉5月20日的这批讲解员个个妆容整齐、艳若桃花,这不禁令我辈平素很少有机会目击美女的技术岗位理工科男生大开眼界。我同一位讲解员进行了简短交谈,得知对方是民航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也就是未来的空姐。当她提到自己才上大一时我一下子被震撼了,因为从形象气质上判断她怎么也至少是大三或者大四,我不由联想起《中国青年报》专栏作家陈彤在一篇《对话90后》文章中对这一代人的总结:没有青涩,只有“轻熟”。
而中国船舶馆令人略感缺憾之处我个人总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软件”建设的欠缺影响了展示效果。除了上文指出的三维动画影片缺乏字幕解说以致难于理解之外,讲解员培训工作的不足也影响了观众对于展示内容的理解。说实话,尽管属于业内人士,但我对船舶馆的许多展品也不是很明白,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向讲解员请教,然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讲解员对于所属片区的展项或一问三不知,或顾左右而言他(至少5月20日这批讲解员是如此)。可以说讲解员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对最终的展示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相信还是有相当部分的观众参观中国船舶馆并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看热闹,而是希望增加一些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至少这应该是主办方所期待的)。我注意到船舶馆无论是影片、模型还是其他的展品展项都制作得十分精细,作者显然都下了很大工夫,如前文所述,就连解说员都是从民航学院聘用的准空姐,这一切都表明主办方在“硬件”上投入巨大。可是影片字幕解说以及讲解员培训这两大“软件”的缺失却可能导致最终展示效果的严重削弱,这无疑对于主办方、展品作者以及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二是受过度的“企业本位”观念影响而导致展示内容欠大众化。这点在船舶馆环幕影院播放的三维动画影片中表现得特别充分,这部短片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镜头是直接表现造船厂的(图42)(图43)(图44)(图45)。在我参观过的企业馆中,直接表现工厂和生产资料的展项极其少见,记忆中除了船舶馆之外只有以展示玉石文化为主题的展馆——震旦馆在一个并不醒目的位置展示了一些古代和现代的玉石加工器具。值得指出的是,玉石制品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具有一定特殊性,它的价值往往由原材料(籽料)、设计(创作)和加工工艺三种因素综合决定,而加工器具正是连接这三种因素的桥梁。此外玉石制品一般都属于工艺品,加工玉石制品的过程既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同时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可展示的美,因而展示一部分玉石加工器具便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也很可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兴趣。不过船舶产品相比玉石工艺品就有天壤之别,船舶作为一种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原本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比较遥远,而且船舶建造过程本身也并不“有趣”,人们最多只可能关注到最终的船舶产品本身,很难想象除业内人士之外的普通公众真的可能对船舶的原材料、建造设备和建造过程发生兴趣——即使将三维动画制作得再精美。而在其他的企业馆,航空馆并没有展示飞机总装车间,汽车馆并没有展示汽车生产流水线,万科馆也没有展示建筑工地——甚至连楼盘都没展示……显然这些企业馆对展示内容的选择是明智的。船舶馆里还有一个十分莫名其妙的“互动展项”就是输入两个港口城市的名称以查询它们之间的航线距离和船舶运营时间,由于没有设计好,参与者的耐心往往在反复的选择中被耗尽……、其实这类信息除了一些航运公司决策层之外几乎不会有什么人关心。这些可以说都是主办方过度“企业本位”观念的表现。
    说船舶和普通公众距离遥远,其实也只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有两种船舶类科普期刊几十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市场,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一种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舰船知识》,一种是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七院)主办的《现代舰船》。两种刊物之所以能长期走近普通读者,我想有两点不容忽略,一是两刊基本上只介绍舰船产品、技术、武备,而几乎不介绍舰船建造;二是两刊都是以“舰”(军用船舶)为主,很少涉及民船。显然,普通公众对于军用船舶的兴趣远远高于民用船舶,这倒不是因为人们好战,而是因为现代军用船舶往往集成了各种最前沿的高新科技,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而现代民用船舶由于受用途使命的局限以及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技术含量一般并不是很高。不知是出于“和谐”还是保密的考虑,中国船舶馆的所有展品中竟没有一件军品,令人颇为遗憾。后来我在参观中国航空馆时发现,馆内展示的中航工业产品模型中有超过一半是军品。当然航空工业有他们的实际情况——“运十”项目夭折之后基本没有像样的民品,军方几乎是中航工业唯一的客户——但这至少说明世博会并非绝对不允许展示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中船集团和中航工业同属我国九大军工集团,军品项目的研制生产原本就是集团公司的“法定”主业,适度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P1020397.jpg (226.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6 上传


图1,土库曼斯坦馆镀金钻井模型

P1020398.jpg (185.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7 上传



图2,矿石标本


P1020399.jpg (185.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7 上传


图3,矿石标本





P1020412.jpg (193.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8 上传



图4,矿石标本


P1060289.jpg (209.3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9 上传


图5,土库曼斯坦馆一处微缩景观


P1060290.jpg (221.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9 上传


图6,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P1060291.jpg (250.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2:59 上传



图7,土库曼斯坦国家电网示意图

P1020403.jpg (271.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0 上传


图8,图书

P1020404.jpg (281.3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0 上传



图9,图书

P1020403-1.jpg (26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1 上传




图10,“中国龙”图案


P1020405.jpg (210.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1 上传


图11,镶嵌石榴石的银饰


P1020407.jpg (230.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1 上传


图12,镶嵌孔雀石的银饰


222340.jpg (483.3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4 上传


图13,佩戴宝石银饰的土库曼女子(转自红网论坛)


222501.jpg (497.8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2 上传


图14,佩戴宝石银饰的土库曼女子(转自红网论坛)


P1020410.jpg (222.1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6 上传


图15,汗血宝马


P1020413.jpg (134.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6 上传


图16,汗血宝马

P1020408.jpg (165.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8 上传


图17


P1050632.jpg (222.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8 上传


图18

P1020415.jpg (207.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9 上传



图19,船舶馆序厅


P1020417.jpg (15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09 上传


图20


P1020418.jpg (207.8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0 上传


图21,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


P1020419.jpg (231.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0 上传



图22,海上钻井平台


P1020422.jpg (200.7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0 上传


图23,“漂移农场船”


P1020430.jpg (181.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1 上传


图24,“粤海铁1号”火车轮渡船

P1020431.jpg (172.6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1 上传



图25,高速水翼客船


P1020429.jpg (211.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3 上传


图26,原求新造船厂的“天鹅”号地效翼船,地效翼船又称“地效飞行器”,是一种介于船舶和飞机之间的交通工具,目前地效翼船技术最前沿的国家是俄罗斯,代表产品是“里海怪物”系列大型地效翼船,原求新造船厂于2000年并入江南造船厂

P1020427.jpg (180.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3 上传



图27,外高桥出品的超大型油轮(VLCC)


P1020428.jpg (201.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3 上传


图28,外高桥出品的超大型油轮(VLCC)

P1020426.jpg (175.3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4 上传



图29,沪东中华出品的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

P1020432.jpg (145.8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4 上传



图30,沪东中华出品的国内第一艘LNG船


P1020423.jpg (195.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4 上传


图32,远洋渔船


P1020424.jpg (192.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5 上传


图33,大型散货船


P1020425.jpg (188.9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5 上传


图34,冷藏集装箱船

P1020433.jpg (141.6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6 上传



图35,新型航天测量船


P1020434.jpg (130.4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6 上传


图36,新型航天测量船

P1020435.jpg (193.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7 上传



图37,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在船上设置游泳池可能在国产船舶中还是第一次

P1020436.jpg (164.0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7 上传



图38,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可见前雷达桅装备有多达3部导航雷达


P1020437.jpg (146.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8 上传


图39,新型航天测量船局部,艏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一套侧推装置


海上城市.jpg (222.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19 上传


图40,“海上城市”(转自新浪博客)

505f85d4g8b191ac49b16&690&690.jpg (28.8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21 上传



图41,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505f85d4g8b1917927368&690&690.jpg (43.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21 上传



图42,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505f85d4g8b19182af020&690&690.jpg (45.1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21 上传



图43,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505f85d4g8b1918d2cb1a&690&690.jpg (151.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21 上传



图44,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505f85d4g8b191a2bfcbf&690&690.jpg (47.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16 03:21 上传


图45,三维动画影片截图(转自新浪博客)
第12张照片就是那个侧面女孩照,我第一眼就觉得怎么那么像“相约星期六”那个女主持人啊!
回复 2# 深海大洋


    下面那张应该是她的正面
板凳甘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