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95式枪族的宣传艺术之探秘(骨架预览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05:17
]]
批判精神可嘉,但真正的收获和提高不是靠攻击对方获得的
当初宣传95的确太过,不过看在5.8轻弹杀伤力比M43弹强的份上,这已经是进步了,大陆军主义的影响太大。
潜力贴,占个位置看吵架.
原帖由 几把叉子 于 2008-3-21 22:49 发表
批判精神可嘉,但真正的收获和提高不是靠攻击对方获得的


是的。
还没找到这个520mm标准枪管的出处,M16也只是20英寸的标准枪管,难道是拿63出来做标准的?
我以为消除膛压峰值是所有发射药的目标呢。
铜比钢贵,坦赞铁路不是白修的,在找到解决办法之前对于别人的妥协大加指责不妥,因为你不也一样要妥协?
批判是FQ的abc,95能成话柄也是一种荣幸!:')
直觉上感觉不对劲,跟国外同类产品比太简陋粗糙,听大佬的发言很震惊,看权威的访谈很困惑,所以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对比同类。
做出图来一看:不过如此而已。

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一场悲剧正上演,大多数观众却在欢呼庆祝。
一场又一场的同类型悲剧一再上演,一个个主角在热烈的掌声中自信地走向悬崖的最高点。在和平年代走向辉煌,在战争中跌入深渊,拉上不少陪葬和殉葬。

不怕技术落后,技术可以进步。
不怕观念落后,观念可以更新。
就怕体制落后,那就没治了,因为决策的合理性和资源的投向根本不受控。
]]
钢的延展性不好,物理特性决定了弹壳弧度不能太小
否则,抽壳不畅,更会为你所诟病的!
“标准枪管长度(约520mm)”,不晓得这个标准是怎么得出的。和二战时的步枪枪管比较还是和什么比较的?
5.8的口径也是平衡各种因素得出得结果(多篇论文都有阐述),发射药是很差
这一点希望以后能有提高
95为了长度尽可能的短,是做了多种妥协,不过看了各国装甲车和军用汽车的空间大小,觉得这种妥协也不是全无道理。
520mm,是56半/56班机/63自/81班机的管长
真理阿,
货比货得扔……

:D
那是弹壳锥度好吧,弧度,差点就被带到沟里去了。这个可以诟病为什么不用击锤减速器什么的把射频降低到450-550发,以及为什么不在弹膛开槽等等,质疑锥度不对劲,除非你有更好更便宜的钢壳能批量供应。
说到空腔能力,193和109可都是会破碎的,D大的图片表明109在350码上还有50%的机会破碎,而M43和5.45似乎是即使弹尖弯曲6、70度也不破碎。既然193和109没有惹来海牙公约的麻烦,我们当然可以照做,把被甲材料改改,辊沟什么的尺寸改改,即使不能学南斯拉夫M43的铅心,也可以整个社会主义双叶空腔+破裂的后半部被甲的爆炸性空腔,准保你满意。
楼主打过95吗??
M16 , M4,95,97 肯定模都没模过,表说打了,还评头论足
空谈误国
纸上谈兵(凑字)
无知者无畏
都开学了,楼主怎么还不去上课
动能公式是1/2×M×V×V,冲量公式是F×T=M×(V2-V1)

假如枪口初速一样,弹头外形对速度损失影响一样,质量大的弹头,飞行一段后,能量保持就比质量小的多。也就是说,初速一样时,质量大的,杀伤距离远。

对目标的穿透力,假如速度损失一样,接触物体的方式一样(也就是T一样)那么质量大的,穿透力就强。

这些都是中学物理。
]]
原帖由 不知所谓 于 2008-3-22 18:07 发表
弹壳锥度大点,除了对精度有不利影响,对便携性能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如果弹壳底缘直径、全弹长度、弹匣容量相同,弹壳锥度大,弹匣体积小、直线长度更短;但由于形状更弯,所以直线宽度较大。这对便携性能是利,还是不利啊?...


弹壳锥度的大小和精度没什么关系。

大锥度弹壳的问题主要是 用不了西方的那种可以插入机匣很深的直弹匣/直弯直弹匣/低弯度弹匣,只能用插的很浅的大弯度弹匣,这样露在枪身外面的弹匣部分太多,对便携性和架枪有影响。

不过优点是在同样技术/材料条件下,大锥度弹壳更可靠。
谢谢指正!
需要补充和修正的地方还不少呢。
被批评的过程其实也是进步的过程。
想当年上学的时候可没有这样厚的脸皮来承受抨击。

更正如下:
1、弹壳弧度纯属低级的打字错误。
2、520mm估算值有些过长了,选择510mm更有利于同M16对照。
3、物理定律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假设的条件先要成立,而且先要分清那个速度到底是谁的,不要张冠李戴。
4、对便携性考虑不是说真实体积的大小,而是占压空间的体积。也要考虑是否容易钩挂影响取用和更换弹匣的速度。
  安装状态下,弯弹匣的垂直高度大于直弹匣,射手的脑袋包括上半身都要抬高一些。
“低膛压高初速”的路子究竟如何呢?记得老朵对此是大为扼腕的
对照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陆军逼迫属下的陆军特种部队上缴HK416事件的结果,咱们对T G其实也该知足了!

虽然T G对公发的枪,管的比老美陆军还死,但好歹下发的95,03这些还是能够全自动射击的,而今后美国陆军全军,上至特种部队,下至普通轻步兵,用的全是清一色的只能单发和3发点射的M4:L 。特种部队连M4A1都不允许用:Q 。
全弧度弹匣一样可以设计成插入式的,为什么非要直弯直啊?说实话,我认为M16的30发弹匣是个不可理喻的设计,我个人猜想,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原先20发弹匣是直的,接口做成直的了。改30发的时候,为了适应原先的接口,只好做成直弯直的。HK416的弹匣实际是直-弯,我认为更合理一点。

G36的弹匣就是插入式的,它的插口那段也有点弯;MP7的弹匣是插入式的,而且是全弧度的。
原帖由 pizzaaa 于 2008-3-22 18:28 发表
安装状态下,弯弹匣的垂直高度大于直弹匣,射手的脑袋包括上半身都要抬高一些。


看我的图,你说反了,弯弹匣垂直高度小些--如果弹壳底缘直径相同的话
]]
“弯弹匣垂直高度小些--如果弹壳底缘直径相同的话”
可惜后置的前提条件不成立,同等容积的弹壳,锥度较大必将导致弹壳底缘偏大。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突飞猛进了。

SS109的钢弹壳和7.62*51的钢弹壳能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是美帝能接受6.8SPC的话,说明5.8×42也不存在问题,6.8SPC的弹壳底缘比5.8×42还大些。
如果没有大量实战数据,一切对95枪及5.8弹的赞美和批评都是苍白无力的。
美帝的枪弹能得到大多数军迷的赞誉,与美帝从来没有真真停止过实战还是有关的
6.8SPC的发射药与5.8mm轻弹的发射药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从照片上看6.8SPC的弹壳锥度似乎和SS109差不多。
7.62*51的弹壳底缘比6.8SPC更大呢,锥度却差不多。

弹壳锥度其实只是小问题,低膛压大威力的变态要求才是大问题,是万恶之源。
同样是钢弹壳,为什么5.8mm弹药需要这么大的锥度?为什么会出现要靠加大锥度来保障可靠性的问题?
晕,楼上,我拿6.8SPC和5.8×42的弹壳底缘做对比,是想说明30发5.8的弹匣携带性并非不可接受。
兄弟,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是可以提倡的,但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谈得越多,偏差也越多,最终的结论也就很难能立得住脚。

俺特别说明一下:
1、95的造价高,因为95是完全设计出的新东西,其成本本来就比仿制的M16要高。仿制照抄的东西,造价如果比全新设计并且通过严格的各种实验后的东西都强,那才奇怪呢。所以,95造价比仿制M16系列高,是正常的。

2、关于弹也好,枪也好,都是在多种条件下平衡的结果。如果要评价,我们不能脱离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军方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弹药基础是什么,加工条件是什么,军方要求是什么,在这些东西都不了解的情况下,最终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没有标准,如何得出一个更合理的结论呢?

3、对现有东西,其实老朵也不是很满意,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但许多东西,不是一个人的事。往往许多人觉得枪械就几十到几百个零件,没有多么复杂,感觉比较简单。但实际考虑一下,并不那么简单,推出一套全新口径的枪械,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需要做的调研、设计、验证、实验等工作何其多,后面都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在做许多的工作。我们所看到的在人前露面的一些人,其实是很少一部分人。至于国外一些厂家推出枪械时,似乎并不需要多少人,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许多东西可以直接采购其他厂商的产品,自己并不需要研制,他们是整个大工业基础的一个环节,拿出他们那个环节的产品,所以显得人少,也推出新产品。但要将其他的都包含进来,就知道这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朵作为一个代表人物出来,讲话就不能只代表自己的意见,要代表后面许多默默无闻的许多工作者来讲一些还算公道的话。许多话是场面话,但不得不那么说,难道要提出公开的批评,这又有什么用呢?

4、体制问题是所有行业中都存在的,许多人都知道,关键的难度是,任何一个人,等他进入到利益核心后,当获得体制的好处后,就难以有更改体制的内在动力了,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靠设计师这个层级能够解决的。兵工本身的国营管理和性质,决定了许多改革只能从上而下,当国内现在许多很大的改革没有完成时,到兵工这一块的改革,要发生很大变化,还是比较困难的。

5、中国兵工会不会好起来,俺认为会,也认为最终会走上大家希望看到的那种样子,但时间可能会长。也可能长的超过大家的预期。
谢谢楼上的评论。

实际上我写这篇文章也感到很头痛,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员也没有第一手的资料,腰板不硬说话无力,而且很难准确控制突击的方向和力度,避免不必要的偏差、伤害和反弹。95式不但是政治枪,而且是民族枪,更是效益枪。

我只是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门后的东西。虽然在那一刻,所有的有关信息和线索全部对接圆满成功闭合,顿悟了却不知如何迈步走进去。
虽然还是有很多猜测,我会尽量选择看起来最靠谱的那些。
最起码,我要揭穿那个真实的谎言,破除虚幻的佛光,还原被人为屏蔽起来真相。不正视95式就不可能超越95式。能够蒙蔽国人难道还能蒙蔽敌人吗?

我理解做产品的技术人员的苦衷与无奈,民品的运作也有类似的情形,但是最终产品是不可以有苦衷和无奈的,更不可以靠不规范运作和误导宣传来过关得奖,尤其是人命关天的军用武器。

95式枪族被宣传成为中国之光,其实却是中国之叹息,急功近利耗尽后续改良空间的遗憾之作,哪怕院士大人也不能否认。
该说的话我要说到,感觉是一种责任。也许包括专业人员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不过还是废话居多。
我讨伐95式已经两年了,到了今天这种层次和感觉,其实也就看开了,一声叹息而已。

非不能为也,实不为也。
到最后积重难返,成了非人力所能为也。


但愿明天会更好,希望学费少交些。
多一点良知,少一点功利。
多一点责任,少一点圆滑。
扯淡,AK47比很多枪都粗糙,照样是一代枪王。根本就没弄懂枪是什么东西。
且对5.8口径的质疑非常反感  要谈致命率能有比的过"达姆弹"的吗 那让你往这个方向发展你认为可行吗?   

搞清楚TG的潜在对手  是些什么脚色  装备如何  你会发现突出穿透力是很合适的  打不穿对手的衣服时候就知道有多么可悲了............

对枪的意见一如既往的持保留意见
兄弟,业界许多人也不认为95就怎么怎么样居于世界之巅,普通老百姓也不关心,有几个人成天想着枪,还不如想赚些钱甚或好点,只是有咱们这些爱好者关心而已。
95也在改进,我相信95的弹药也会持续改进,只是咱们没有那么多信息而已。

不用太激愤,没有进入到那个领域,看什么东西也都还有一些偏差。即使斯通纳在美国,M16后来的改进斯通纳也没有参与,所以,许多东西啊,都是各种势力协调的结果。

可以提出一些猜测,最好就事论事,不要外延,包括“中国之光”之类的提法,并不见得是业内的提法,所以不用将问题讨论到这些方面,整个讨论,最好限于技术方面,并且适可而止吧!
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话别说太大了……

不过我敬佩LZ的探索精神 :handshake  这个帖子值得关注
谢谢,我会注意控制的,尽可能地少说没有根据的话和气话。
根据个人推导的伪理论的分析,我认为5.8mm轻弹和重弹的后续改进空间已经很狭小了,只有微调不可能有大改。95式的改进也不会有太大的动作和空间,顶多加强一点扩展性能。
广交会后,最迟4月底以前,我会把所有的公众版数据集合和绘制的图表分析,以及有点靠谱的猜想和伪推论汇总起来,完成这篇文章。
原帖由 浪子腾云 于 2008-3-22 12:46 发表
楼主打过95吗??

这位兄弟摸过外国的枪么?
95刚出来的时候,官方的资料都是说用DBP87式弹药
但从前年开始,网上就已经有DBP95的弹药的照片,在一些部队,95已经在用DBP95

不过,我不知道,DBP95相对DBP87有多少改进
是不是那个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