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防務評論:脆弱的天弓地對空導彈陣地與S300的機動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30:49
漢和防務評論:脆弱的天弓地對空導彈陣地與S300的機動性


漢和防務評論編者按:臺灣軍隊“天弓”導彈陣地是在15年前開始陸續修建的,敵人的作戰實力,尤其是空對地精確攻擊能力在這15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己方的對應方式也必須發生變化。自從2007年8月以來,臺灣國防部陸續開放了陸海空軍基地給西方媒體。本刊的印象是得益于李登輝時代的軍備增強活動,現在要打,臺軍還能夠打,能夠打贏中小“攤牌”戰爭。若再荒廢4-8年,4年以后的情況就將明顯朝對臺軍更加不利的方向極速發展。因此,到了該上進的時候了。




KDR平可夫臺北報道:臺灣國防部一月開放了空軍防空炮兵第951旅611營第一連三芝“天弓”地對空導彈連給國際媒體參觀。這一基地混合部署“天弓一”和“天弓二”型地對空導彈。天弓一采用牽引式發射車,類似早期S300P的部署方式。“天弓二”采用固定式垂直發射器,每個連似乎部署32部發射器,每個發射室由4個垂直發射器組成。眾所周知,“天弓一”、“天弓二”的搜索雷達都使用長白相控陣雷達系統,采用固定部署方式,還安裝了抗臺風的保護罩,“長白”雷達長33.58米,寬10.67米,高53.21米,由5632個子天線組成,采用S波段和10個可用頻道。官方的解說是“天弓”系列搜索雷達的跟蹤距離為300公里,北部福建的主要一線軍用機場、彈道導彈陣地都在其監控之下,圖像顯示龍田、路橋機場都在其監控范圍內。眾所周知,龍田機場部署了S300PMU和HQ2型地對空導彈。可見雙方地對空導彈的搜索雷達在搜索區域上已經相互涵蓋。“天弓”導彈戰術指控中心(CIC)和照明雷達也對國際媒體進行了開放,CIC中心由三臺雙層多功能彩色顯示器構成,并未安裝大屏幕圖像態勢顯示系統,也許只是備用中心。整個“天弓二”垂直發射室和CIC中心都修建在淺近地下,強化型鋼筋水泥厚度不超過0.5米,出入大門為鋼板。而俄式所有的空對地導彈都有高爆、穿透兩種彈頭,H59TE電視制導空對地導彈對鋼筋水泥的穿透厚度為4米。從中國空軍使用鼎新機場實施仿真模擬攻擊的圖像判斷,準確度日趨提高。照明雷達主要為“天弓一”指示目標,數量為2個,X波段,共有15個頻道,也是固定式,抗炸能力十分脆弱。因此整個“天弓”陣地必須重新修筑。



通常即使是北約國家,拱衛首都的戰略地對空導彈的CIC中心是極少對外開放的。



漢和分析認為這一次臺灣國防部之所以開放天弓地對空導彈連給國際媒體,所表達的意圖可能是告訴中方臺灣海峽不是中國的內海。雙方都裝備了遠程的地對空導彈,足以涵蓋臺灣海峽的大部,以達到“以地制空”和“攻勢防空”的目的。同時在總統三月大選之前不要盲動。



“天弓”系列地對空導彈是世界上第三套使用類似相控陣雷達系統的裝備,一型彈射程100公里,二型彈射程200公里,從1981年開始研制。即使是目前,遠東的日本、韓國都沒有獨立研制過類似的遠程地對空導彈,中國甚至在2007年7月才首次裝備了4個營的S300PMU2,射程200公里。2006年以來,中國空軍在臺灣海峽大興土木,修筑S300地對空導彈陣地,迄今為止,至少開始部署5個S300營。雙方地對空導彈的技術優劣不是本文探討的范圍,本文主要討論雙方地對空導彈的陣地建設差異。



首先,后冷戰時代的歷次局部戰爭經驗證明,固定式地對空導彈陣地、固定雷達陣地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就此而言,S300系列地對空導彈陣地的生存性遠遠好過“天弓”陣地。這是臺灣防空軍面臨研討的最首要課題。而歷次局部戰爭的空中打擊,首先是從對對方防空導彈陣地、指管中心、雷達站的首輪攻擊開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聯軍發動的攻擊伊拉克防空導彈陣地行動達到1367次﹐其中﹐使用反雷達導彈發動的攻擊為630次,達到46.9%。可見﹐以反雷達導彈對付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是這一攻擊的主要方式。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長白”雷達系統是固定式的,而且尺寸相當龐大,還從1993年開始,中國對俄羅斯最先感興趣的裝備就是H31P型反雷達導彈,并且引進了這種導彈的生產許可權。在巴爾干戰爭中﹐塞爾維亞使用消極對抗的方式﹐全面保持了“雷達寂靜”﹐開戰前一周﹐北約戰鬥機受到雷達照射的次數十分有限。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F4G發射的905發HARM導彈只擊中了254個伊拉克SAM導彈制導雷達﹐成功率28%。作為代價,伊拉克、塞爾維亞的防空雷達系統幾乎無法正常工作。此外,防空雷達還受到了其他制導武器的攻擊。F117A使用激光制導炸彈對地對空導彈雷達的攻擊卻高達90%以上。



相比之下,S300PMU1/2的64N6E搜索雷達、30N6E跟蹤雷達實現了自走化,至于發射器,則使用5P85SE或者5P85TE發射車,前者是自走式,后者是牽引式,中國空軍得到了兩種發射車。漢和防務評論之前分析過,從中央電視臺公布的相關錄象判斷,部署福建地區的S300 似乎主要以自走式為主,機動性更強。由福建部署的S300 陣地可以發現其若干作戰法則,平時部署在圓狀的4角陣地上,同時還設置了若干個預設野戰陣地,便于陣地之間隨時轉移。S300PMU1的整個作戰展開時間只需要5分鐘。快于“愛國者”地對空導彈的反應速度。S300的陣地內部也平坦,擁有不同的車道,十分便于車輛快速機動,不像臺北三芝的“天弓一”陣地,內部不太有利于牽引式發射車的運動。由此判斷,“天弓一”的陣地轉移要比S300所需更長的時間。漢和之前已經報道過,中國空軍的S300陣地構筑方式、結構十分類似烏克蘭防空軍的設計。提高“天弓一”陣地生存性的若干措施包括修建更加有利于車輛移動的發射陣地,戰時無需把動力車廂與發射器分離等。



三芝基地把“天弓”導彈的發射陣地與雷達陣地相分離,使其保持相當的距離是合理的,這樣即使雷達陣地受到反雷達武器的攻擊,也不至于使天弓導彈本身受到損害。這一點S300的部署到時反而令人費解,在幾乎主要的中國空軍S300地對空導彈陣地上,四個發射角的中間部署了30N6E、30N6E2型車載照射雷達。這可能是平時的部署方式,戰爭中,反正可以快速機動。



由中國空軍目前演練對地攻擊的動向和其裝備的相關特征可以判斷出其戰時對臺軍地對空導彈陣地實施首輪打擊的意圖。尤其是空10師H6H轟炸機在東中國海春曉油田附近的活動值得高度關注。日方有學者判斷聲稱H6可以發射空對艦導彈,但是空10師屬于空軍而非海航,海航的H6主要負責對艦攻擊。而空10師的H6頻繁在東中國海活動,2007年9月在2日間就出動了42架次,這顯然是執行某種密集攻擊戰術演習,而非“儀表飛行”訓練。漢和防務評論平可夫的判斷是H6H非常有可能使用射程超過200公里的YJ63空對地導彈對臺軍“天弓”、“愛國者2型”陣地實施第一次打擊!因此才頻繁在臺海北部實施演練。當然還可以結合安裝子母彈的二炮戰役戰術導彈,在破壞了臺軍部分“天弓”陣地,使其喪失一部“以地制空”能力之后,再以Su30MKK使用射程達到70公里的H31P、110公里的H31PD反雷達導彈、115公里的H59ME、30公里的H29TE空地導彈對其他臺軍“鷹”式導彈陣地實施突擊。



幾次局部戰爭中對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站的攻擊除了使用反雷達導彈之外,激光、電視制導導彈、炸彈也是主要的攻擊手段。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主要俄式空對地武器也是第二代電視制導型導彈、炸彈,YJ63空對地導彈也使用電視制導。因此對防空導彈陣地的保護除了增加部署具備抗巡航導彈功能的“彈炮結合”系統之外,各種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也是國際武器市場的發展趨勢。諸如在防空導彈陣地部署具備“軟殺”性質的激光干擾器、電視訊號干擾器也是后冷戰局部沖突獲得的經驗。中國也開發過程做“守衛”的激光干擾系統。



為何不為“天弓”導彈配備機動發射車?對此,臺灣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介苓中將回答本刊問題時表示相關的探討和研究中科院當然在進行,這里主要涉及預算的問題,當然會朝機動性更強的方向發展漢和防務評論:脆弱的天弓地對空導彈陣地與S300的機動性


漢和防務評論編者按:臺灣軍隊“天弓”導彈陣地是在15年前開始陸續修建的,敵人的作戰實力,尤其是空對地精確攻擊能力在這15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己方的對應方式也必須發生變化。自從2007年8月以來,臺灣國防部陸續開放了陸海空軍基地給西方媒體。本刊的印象是得益于李登輝時代的軍備增強活動,現在要打,臺軍還能夠打,能夠打贏中小“攤牌”戰爭。若再荒廢4-8年,4年以后的情況就將明顯朝對臺軍更加不利的方向極速發展。因此,到了該上進的時候了。




KDR平可夫臺北報道:臺灣國防部一月開放了空軍防空炮兵第951旅611營第一連三芝“天弓”地對空導彈連給國際媒體參觀。這一基地混合部署“天弓一”和“天弓二”型地對空導彈。天弓一采用牽引式發射車,類似早期S300P的部署方式。“天弓二”采用固定式垂直發射器,每個連似乎部署32部發射器,每個發射室由4個垂直發射器組成。眾所周知,“天弓一”、“天弓二”的搜索雷達都使用長白相控陣雷達系統,采用固定部署方式,還安裝了抗臺風的保護罩,“長白”雷達長33.58米,寬10.67米,高53.21米,由5632個子天線組成,采用S波段和10個可用頻道。官方的解說是“天弓”系列搜索雷達的跟蹤距離為300公里,北部福建的主要一線軍用機場、彈道導彈陣地都在其監控之下,圖像顯示龍田、路橋機場都在其監控范圍內。眾所周知,龍田機場部署了S300PMU和HQ2型地對空導彈。可見雙方地對空導彈的搜索雷達在搜索區域上已經相互涵蓋。“天弓”導彈戰術指控中心(CIC)和照明雷達也對國際媒體進行了開放,CIC中心由三臺雙層多功能彩色顯示器構成,并未安裝大屏幕圖像態勢顯示系統,也許只是備用中心。整個“天弓二”垂直發射室和CIC中心都修建在淺近地下,強化型鋼筋水泥厚度不超過0.5米,出入大門為鋼板。而俄式所有的空對地導彈都有高爆、穿透兩種彈頭,H59TE電視制導空對地導彈對鋼筋水泥的穿透厚度為4米。從中國空軍使用鼎新機場實施仿真模擬攻擊的圖像判斷,準確度日趨提高。照明雷達主要為“天弓一”指示目標,數量為2個,X波段,共有15個頻道,也是固定式,抗炸能力十分脆弱。因此整個“天弓”陣地必須重新修筑。



通常即使是北約國家,拱衛首都的戰略地對空導彈的CIC中心是極少對外開放的。



漢和分析認為這一次臺灣國防部之所以開放天弓地對空導彈連給國際媒體,所表達的意圖可能是告訴中方臺灣海峽不是中國的內海。雙方都裝備了遠程的地對空導彈,足以涵蓋臺灣海峽的大部,以達到“以地制空”和“攻勢防空”的目的。同時在總統三月大選之前不要盲動。



“天弓”系列地對空導彈是世界上第三套使用類似相控陣雷達系統的裝備,一型彈射程100公里,二型彈射程200公里,從1981年開始研制。即使是目前,遠東的日本、韓國都沒有獨立研制過類似的遠程地對空導彈,中國甚至在2007年7月才首次裝備了4個營的S300PMU2,射程200公里。2006年以來,中國空軍在臺灣海峽大興土木,修筑S300地對空導彈陣地,迄今為止,至少開始部署5個S300營。雙方地對空導彈的技術優劣不是本文探討的范圍,本文主要討論雙方地對空導彈的陣地建設差異。



首先,后冷戰時代的歷次局部戰爭經驗證明,固定式地對空導彈陣地、固定雷達陣地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就此而言,S300系列地對空導彈陣地的生存性遠遠好過“天弓”陣地。這是臺灣防空軍面臨研討的最首要課題。而歷次局部戰爭的空中打擊,首先是從對對方防空導彈陣地、指管中心、雷達站的首輪攻擊開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聯軍發動的攻擊伊拉克防空導彈陣地行動達到1367次﹐其中﹐使用反雷達導彈發動的攻擊為630次,達到46.9%。可見﹐以反雷達導彈對付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是這一攻擊的主要方式。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長白”雷達系統是固定式的,而且尺寸相當龐大,還從1993年開始,中國對俄羅斯最先感興趣的裝備就是H31P型反雷達導彈,并且引進了這種導彈的生產許可權。在巴爾干戰爭中﹐塞爾維亞使用消極對抗的方式﹐全面保持了“雷達寂靜”﹐開戰前一周﹐北約戰鬥機受到雷達照射的次數十分有限。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F4G發射的905發HARM導彈只擊中了254個伊拉克SAM導彈制導雷達﹐成功率28%。作為代價,伊拉克、塞爾維亞的防空雷達系統幾乎無法正常工作。此外,防空雷達還受到了其他制導武器的攻擊。F117A使用激光制導炸彈對地對空導彈雷達的攻擊卻高達90%以上。



相比之下,S300PMU1/2的64N6E搜索雷達、30N6E跟蹤雷達實現了自走化,至于發射器,則使用5P85SE或者5P85TE發射車,前者是自走式,后者是牽引式,中國空軍得到了兩種發射車。漢和防務評論之前分析過,從中央電視臺公布的相關錄象判斷,部署福建地區的S300 似乎主要以自走式為主,機動性更強。由福建部署的S300 陣地可以發現其若干作戰法則,平時部署在圓狀的4角陣地上,同時還設置了若干個預設野戰陣地,便于陣地之間隨時轉移。S300PMU1的整個作戰展開時間只需要5分鐘。快于“愛國者”地對空導彈的反應速度。S300的陣地內部也平坦,擁有不同的車道,十分便于車輛快速機動,不像臺北三芝的“天弓一”陣地,內部不太有利于牽引式發射車的運動。由此判斷,“天弓一”的陣地轉移要比S300所需更長的時間。漢和之前已經報道過,中國空軍的S300陣地構筑方式、結構十分類似烏克蘭防空軍的設計。提高“天弓一”陣地生存性的若干措施包括修建更加有利于車輛移動的發射陣地,戰時無需把動力車廂與發射器分離等。



三芝基地把“天弓”導彈的發射陣地與雷達陣地相分離,使其保持相當的距離是合理的,這樣即使雷達陣地受到反雷達武器的攻擊,也不至于使天弓導彈本身受到損害。這一點S300的部署到時反而令人費解,在幾乎主要的中國空軍S300地對空導彈陣地上,四個發射角的中間部署了30N6E、30N6E2型車載照射雷達。這可能是平時的部署方式,戰爭中,反正可以快速機動。



由中國空軍目前演練對地攻擊的動向和其裝備的相關特征可以判斷出其戰時對臺軍地對空導彈陣地實施首輪打擊的意圖。尤其是空10師H6H轟炸機在東中國海春曉油田附近的活動值得高度關注。日方有學者判斷聲稱H6可以發射空對艦導彈,但是空10師屬于空軍而非海航,海航的H6主要負責對艦攻擊。而空10師的H6頻繁在東中國海活動,2007年9月在2日間就出動了42架次,這顯然是執行某種密集攻擊戰術演習,而非“儀表飛行”訓練。漢和防務評論平可夫的判斷是H6H非常有可能使用射程超過200公里的YJ63空對地導彈對臺軍“天弓”、“愛國者2型”陣地實施第一次打擊!因此才頻繁在臺海北部實施演練。當然還可以結合安裝子母彈的二炮戰役戰術導彈,在破壞了臺軍部分“天弓”陣地,使其喪失一部“以地制空”能力之后,再以Su30MKK使用射程達到70公里的H31P、110公里的H31PD反雷達導彈、115公里的H59ME、30公里的H29TE空地導彈對其他臺軍“鷹”式導彈陣地實施突擊。



幾次局部戰爭中對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站的攻擊除了使用反雷達導彈之外,激光、電視制導導彈、炸彈也是主要的攻擊手段。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主要俄式空對地武器也是第二代電視制導型導彈、炸彈,YJ63空對地導彈也使用電視制導。因此對防空導彈陣地的保護除了增加部署具備抗巡航導彈功能的“彈炮結合”系統之外,各種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也是國際武器市場的發展趨勢。諸如在防空導彈陣地部署具備“軟殺”性質的激光干擾器、電視訊號干擾器也是后冷戰局部沖突獲得的經驗。中國也開發過程做“守衛”的激光干擾系統。



為何不為“天弓”導彈配備機動發射車?對此,臺灣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介苓中將回答本刊問題時表示相關的探討和研究中科院當然在進行,這里主要涉及預算的問題,當然會朝機動性更強的方向發展
以地制空?

简直荒谬!WW有资格和TG谈"以地制空"?
大陆的S300以其长射程放在福建都可以成为不折不扣的进攻性武器.
不像平可夫写的
原帖由 fifa888 于 2008-3-8 23:07 发表
不像平可夫写的


大湿的智商是没有下限的:D
以地制空绝对是军事思想中的一大“马鹿”
    确实不像"平底锅"的风格 指的是一个人的文笔风格~ 着个分明是某些军迷爱好者或者某WW"专家"攒出来的文章:D
哦,说不定平大师又有创收来源了~
台湾的远程防空导弹威胁不大,倒是那些短程防空导弹数量多,机动性强,很难对付。
確實是平可夫寫的, 在漢和08年3月刊上的文章.
可笑的是, 同一期雜志, 在不同文章引用的同一張中國S300陣地的Google earth照片, 下面注解的地名居然不一樣......:L
原帖由 jwkevin 于 2008-3-12 23:10 发表

確實是平可夫寫的, 在漢和08年3月刊上的文章.
可笑的是, 同一期雜志, 在不同文章引用的同一張中國S300陣地的Google earth照片, 下面注解的地名居然不一樣......:L  

平大师的风范表现的不止这些了。再说在这一行混过了这么久,文章水平提高一点也是可能的,不过工作态度。。。。。:D
跳梁小丑没钱可挣出来咬人了
为了保持超大的水准,大家还是不要再转大湿的文章了[:a8:]
大师是越丢人越起劲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