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昆明推宿迁式改革政策 官场掀起大风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03:39
2008年03月07日08:41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明星书记”的昆明“新政”

  【仇和语录】

  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但不换思想就换人。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领导干部。

  ——2007年12月30日,在看望慰问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时说。

  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2008年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2月29日,昆明大雪。据当地人说,昆明已经十多年没下雪了,春雪更是少见。

  “这场雪有点意思,仇和在昆明要有大动作了。”昆明街头小巷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开会打瞌睡被勒令辞职只是个小风波,昆明官场将要发生的是“大风暴”。

  昆明人明显还不适应这个“明星”书记,更未曾尝过“仇和”速度,“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旺’过了。”的士司机小李说,但他说:这样的官员就该罚,这事让人太痛快了。

  惊 初次领教书记的“绝”

  “今年年初六就上班了,这是去年底12月23日刚到任书记仇和要求的。”昆明晋宁县县长吕天云告诉记者,所有公务员提前一天到岗,非常干脆,没一个迟到的。年前召开的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由昆明电视台和昆明电台现场直播后,他们初次领教了新到书记的“绝”,不少人留下了“后遗症”。

  更“绝”的事情,接二连三

  先是电话号码公布到底: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共8万多字,详细公布了昆明市所有党政机关一把手的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当天的《昆明日报》卖‘疯’了。还有些外地朋友托我帮忙买几份。”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桂华说,她把当天的报纸好好地保存了起来。2月16日,《昆明日报》不得不加印了3万份。

  2月27日,公布了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电话。3月4日,同样在昆明日报,刊登了昆明450名政协委员的联系电话。这颇有些把人“刨出晾干”,让人“无处躲藏”的架势。

  最具有“戏剧”效果的是,在2月20日,召开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在会上打瞌睡,被仇和毫不客气地“揪”出来,当场勒令辞职,两天后就卷铺盖走人了。经过媒体报道后,蒋文辉一时间成为全城,甚至全国的笑柄,还落下了个“瞌睡局长”的外号。

  而据《瞭望》新闻周刊的最新报道,仇和表示,当天的批评只是要这位副局长改进会风,并没有任何更多的意思。仇和还说,“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恐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有官员半开玩笑,半抱怨对我说:以前下班后还会去打打高尔夫,现在连打羽毛球的时间都没有了。一般时间都会在办公室加班,做不完的事。”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说,他经常到党校给政府官员上课,官员大多对仇很“敬畏”。

  有陪同仇和下乡考察的官员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县视察,该县长以高标准的酒宴招待他,他当场就问:“是你买单还是我买单?”

  外界看来,仇和的“不近人情”无疑带来了官员情绪反弹,但晋宁县县长吕天云的想法恰恰相反:“仇和书记的到来,让我有了安全感。”

  “对仇和书记工作的超常投入,我感触很深。他来了之后,我感觉工作压力大了很多,目标高了,工作量大了,任务重了。同时,动力大了很多,干劲比以前足。”他说,一直觉得自己在官场很“另类”,有时间喜欢到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在某些氛围下,“谋事不谋人”是比较危险的,一定要上下左右把关系协调好,但这样就牵扯了太多精力。“仇和书记的行事风格我很喜欢,这样大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

  吕天云说,3月份的任务主要是继续解放思想。已经组织了“昆明发展战略专题研修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真正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障碍。

  拆 一声令下,七城中村开拆

  一声令下,七村开拆。昆明人并没有见过这么大阵势。2月28日,昆明开拆336个城中村。这与仇和当年在宿迁,铁脸拆屋的情形有些相似,又不尽相同。

  在昆明佴家湾村,巨大的“拆”字随处可见,街道两旁的商铺多数已关门。佴家湾村位于昆明市区主干道春城路及吴井路之间,占地7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短分布。上世纪90年代,整个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长期以来,佴家湾村民自建房随心所欲,房屋密度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村民生活条件差、治安也差。村民大多靠出租房屋生存。

  由于佴家湾村处于城市中心区、交通条件好,所以成为改造点。这次的旧房改造是通过“统一规划,自拆自建”的方式,由村民自主开发改造。拆迁村民的房屋补偿,按照“拆一还一,就地回迁”的原则安置。

  “城市治安比以前要好多了。”早起锻炼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这是仇和来昆明之后最大的感受。“以前,路上经常有抢东西的,现在很少见了。”记者在昆明街头发现,不大的昆明市,到了晚上,每隔一个路口,就会有两三个警察看守。

     卖 七成医院变民营

  当人们还在对“电话号码”风波和“瞌睡局长”风波津津乐道的时候,仇和“新政”的步子明显加快了。

  “终于开始对教育和医疗‘动刀子’了。”熊思远说,“当年仇和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对医院和学校的拍卖,‘仇卖光’就是这样得来的。”

  “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的“宿迁形式”在昆明上演。3月3日,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要求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主办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常规医疗服务领域,实行‘管办分开’”,“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鼓励社会投资,实行自主经营”这些字眼,对于昆明人来说,煞是新鲜。不仅如此,还鼓励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造、重组。

  意见提出的初步目标是,到2012年,民营医疗机构资产占全市医疗总资产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同时,“非义务教育可实行股份制”、“国有民办”、“公办学校可转化为民办学校”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让昆明大开眼界: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公办高中学校,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民营机制运行,实行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学校所有权和办学管理权分离,试行“国有民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经批准后,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对引资和投资民办教育,政府还给予了很多鼓励和优惠。比如,对引进市外资金并形成教育实物量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实际引资额的3%给予奖励,引资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5%奖励;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按7%奖励。

  熊思远分析道:一轮新的风波蠢蠢欲动

  商 全国拉网式驻点招商

  招商始终是仇和的招牌菜

  如同当年宿迁官员面临的压力一样,昆明官员的压力同样迫近。昆明已经从各部委办局抽调了100多人培训,并组成35个招商分局,分赴全国各地展开拉网式驻点招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昆明市招商引资任务将是2007年的两倍。

  “这对于性格温吞的昆明人来说,简直是噩耗。昆明四面环山,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坝子文化’,不敢为天下先。常常是小富即安,所以不愿意出远门,安土重迁。” 熊思远说,“仇和的招商热情很高,上次呈贡县的‘瞌睡局长’竟然在招商引资讲座会上睡着,而且主讲人是宿迁招商部门的领导,也可以说撞到了枪口上。”

  在担任江苏省沭阳县县委书记时,仇和就要求1/3的机关干部离岗招商,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在当时引起过巨大争议,有人质疑说,招商就能救活一个城市么?

  “不争论,做了再说”,这是仇和常说的一句话。有些官员还略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好消息已经从深圳传回来:3月3日,代表着深滇经济合作的昆明深圳工业园项目,签订了总投资额约465亿元人民币的27个项目。

  “套” 宿迁模式昆明复制?

  “澄清吏治,这对于倒掉一些官场旧习,扭转一时的风气有很好的作用。”广东省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庆榴认为仇和的这几把“火”烧得很有效果。他说:“这种凌厉的做法在一个小的、落后的地方会效果明显,但能否在其他城市同样有效,还值得探讨。还是应该朝着和谐社会、法制社会努力,按规矩、按章程办事才是。”

  仇和面对质疑曾经这样回答,“不用强制力量怎么行?中国要用5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300年的路,那得怎么走?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他那句:“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这次仇和到昆明,我一点都不奇怪。”熊思远说,“这其中透露出一些信息。一方面中央对他非常支持、肯定。2006年年初,也就是仇和到宿迁任职10年后,仇和再一次提升至江苏省副省长,他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昆明的发展高度重视,对于云南发展的滞后需要一个大的改变,希望仇和能在昆明也探索并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路子。”

  【仇和简历】

  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职称。

  1978.2~1982.1 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82.1~1990.9历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副所长、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等职;

  1990.9~1996.7 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农村科技处处长等职务;

  1996.7~2006.1 10年内,历任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宿迁市副市长;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

  2006.1~2007.12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7.12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在仇和离开宿迁之后,现任市委书记张新实对仇和执政风格和政策做了哪些调整?现在宿迁人怎么看待仇和当年的改革?宿迁能否持续发展?请关注本报《仇和旋风》之下篇。

  文、图/本报记者杜安娜

  “明星书记”、“最有争议的书记”、“铁腕书记”,仇和带着一圈圈光环,从江苏“空降”到了云南昆明。

  从沭阳市委书记,到宿迁市委书记,再到江苏省委副书记,他用了10年时间,这10年他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争议,每走一步,都是新闻焦点。

  1998年宿迁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1999年宿迁沭阳县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节目叫“沉重的忏悔”,被媒体追逐;

  2001年起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强力推行医改,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

  到昆明任职还不到三个月,一股肃飒“仇和旋风”迎面袭来。新官上任不止三把火:他公布官员联系电话,勒令开会打瞌睡官员辞职,开会三小时不喝水,大面积整治城中村。近两天,他又开始了大动作,让国有医院、学校走民营化发展道路。这些是不是对“宿迁模式”的复制?在春寒料峭的昆明,记者感受到一股来自仇和的不同之风。


Img255576742.jpg

“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2008年03月07日08:41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明星书记”的昆明“新政”

  【仇和语录】

  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但不换思想就换人。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领导干部。

  ——2007年12月30日,在看望慰问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时说。

  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2008年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2月29日,昆明大雪。据当地人说,昆明已经十多年没下雪了,春雪更是少见。

  “这场雪有点意思,仇和在昆明要有大动作了。”昆明街头小巷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开会打瞌睡被勒令辞职只是个小风波,昆明官场将要发生的是“大风暴”。

  昆明人明显还不适应这个“明星”书记,更未曾尝过“仇和”速度,“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旺’过了。”的士司机小李说,但他说:这样的官员就该罚,这事让人太痛快了。

  惊 初次领教书记的“绝”

  “今年年初六就上班了,这是去年底12月23日刚到任书记仇和要求的。”昆明晋宁县县长吕天云告诉记者,所有公务员提前一天到岗,非常干脆,没一个迟到的。年前召开的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由昆明电视台和昆明电台现场直播后,他们初次领教了新到书记的“绝”,不少人留下了“后遗症”。

  更“绝”的事情,接二连三

  先是电话号码公布到底: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共8万多字,详细公布了昆明市所有党政机关一把手的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当天的《昆明日报》卖‘疯’了。还有些外地朋友托我帮忙买几份。”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桂华说,她把当天的报纸好好地保存了起来。2月16日,《昆明日报》不得不加印了3万份。

  2月27日,公布了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电话。3月4日,同样在昆明日报,刊登了昆明450名政协委员的联系电话。这颇有些把人“刨出晾干”,让人“无处躲藏”的架势。

  最具有“戏剧”效果的是,在2月20日,召开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在会上打瞌睡,被仇和毫不客气地“揪”出来,当场勒令辞职,两天后就卷铺盖走人了。经过媒体报道后,蒋文辉一时间成为全城,甚至全国的笑柄,还落下了个“瞌睡局长”的外号。

  而据《瞭望》新闻周刊的最新报道,仇和表示,当天的批评只是要这位副局长改进会风,并没有任何更多的意思。仇和还说,“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恐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有官员半开玩笑,半抱怨对我说:以前下班后还会去打打高尔夫,现在连打羽毛球的时间都没有了。一般时间都会在办公室加班,做不完的事。”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说,他经常到党校给政府官员上课,官员大多对仇很“敬畏”。

  有陪同仇和下乡考察的官员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县视察,该县长以高标准的酒宴招待他,他当场就问:“是你买单还是我买单?”

  外界看来,仇和的“不近人情”无疑带来了官员情绪反弹,但晋宁县县长吕天云的想法恰恰相反:“仇和书记的到来,让我有了安全感。”

  “对仇和书记工作的超常投入,我感触很深。他来了之后,我感觉工作压力大了很多,目标高了,工作量大了,任务重了。同时,动力大了很多,干劲比以前足。”他说,一直觉得自己在官场很“另类”,有时间喜欢到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在某些氛围下,“谋事不谋人”是比较危险的,一定要上下左右把关系协调好,但这样就牵扯了太多精力。“仇和书记的行事风格我很喜欢,这样大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

  吕天云说,3月份的任务主要是继续解放思想。已经组织了“昆明发展战略专题研修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真正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障碍。

  拆 一声令下,七城中村开拆

  一声令下,七村开拆。昆明人并没有见过这么大阵势。2月28日,昆明开拆336个城中村。这与仇和当年在宿迁,铁脸拆屋的情形有些相似,又不尽相同。

  在昆明佴家湾村,巨大的“拆”字随处可见,街道两旁的商铺多数已关门。佴家湾村位于昆明市区主干道春城路及吴井路之间,占地7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短分布。上世纪90年代,整个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长期以来,佴家湾村民自建房随心所欲,房屋密度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村民生活条件差、治安也差。村民大多靠出租房屋生存。

  由于佴家湾村处于城市中心区、交通条件好,所以成为改造点。这次的旧房改造是通过“统一规划,自拆自建”的方式,由村民自主开发改造。拆迁村民的房屋补偿,按照“拆一还一,就地回迁”的原则安置。

  “城市治安比以前要好多了。”早起锻炼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这是仇和来昆明之后最大的感受。“以前,路上经常有抢东西的,现在很少见了。”记者在昆明街头发现,不大的昆明市,到了晚上,每隔一个路口,就会有两三个警察看守。

     卖 七成医院变民营

  当人们还在对“电话号码”风波和“瞌睡局长”风波津津乐道的时候,仇和“新政”的步子明显加快了。

  “终于开始对教育和医疗‘动刀子’了。”熊思远说,“当年仇和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对医院和学校的拍卖,‘仇卖光’就是这样得来的。”

  “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的“宿迁形式”在昆明上演。3月3日,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要求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主办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常规医疗服务领域,实行‘管办分开’”,“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鼓励社会投资,实行自主经营”这些字眼,对于昆明人来说,煞是新鲜。不仅如此,还鼓励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造、重组。

  意见提出的初步目标是,到2012年,民营医疗机构资产占全市医疗总资产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同时,“非义务教育可实行股份制”、“国有民办”、“公办学校可转化为民办学校”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让昆明大开眼界: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公办高中学校,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民营机制运行,实行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学校所有权和办学管理权分离,试行“国有民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经批准后,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对引资和投资民办教育,政府还给予了很多鼓励和优惠。比如,对引进市外资金并形成教育实物量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实际引资额的3%给予奖励,引资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5%奖励;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按7%奖励。

  熊思远分析道:一轮新的风波蠢蠢欲动

  商 全国拉网式驻点招商

  招商始终是仇和的招牌菜

  如同当年宿迁官员面临的压力一样,昆明官员的压力同样迫近。昆明已经从各部委办局抽调了100多人培训,并组成35个招商分局,分赴全国各地展开拉网式驻点招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昆明市招商引资任务将是2007年的两倍。

  “这对于性格温吞的昆明人来说,简直是噩耗。昆明四面环山,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坝子文化’,不敢为天下先。常常是小富即安,所以不愿意出远门,安土重迁。” 熊思远说,“仇和的招商热情很高,上次呈贡县的‘瞌睡局长’竟然在招商引资讲座会上睡着,而且主讲人是宿迁招商部门的领导,也可以说撞到了枪口上。”

  在担任江苏省沭阳县县委书记时,仇和就要求1/3的机关干部离岗招商,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在当时引起过巨大争议,有人质疑说,招商就能救活一个城市么?

  “不争论,做了再说”,这是仇和常说的一句话。有些官员还略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好消息已经从深圳传回来:3月3日,代表着深滇经济合作的昆明深圳工业园项目,签订了总投资额约465亿元人民币的27个项目。

  “套” 宿迁模式昆明复制?

  “澄清吏治,这对于倒掉一些官场旧习,扭转一时的风气有很好的作用。”广东省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庆榴认为仇和的这几把“火”烧得很有效果。他说:“这种凌厉的做法在一个小的、落后的地方会效果明显,但能否在其他城市同样有效,还值得探讨。还是应该朝着和谐社会、法制社会努力,按规矩、按章程办事才是。”

  仇和面对质疑曾经这样回答,“不用强制力量怎么行?中国要用5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300年的路,那得怎么走?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他那句:“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这次仇和到昆明,我一点都不奇怪。”熊思远说,“这其中透露出一些信息。一方面中央对他非常支持、肯定。2006年年初,也就是仇和到宿迁任职10年后,仇和再一次提升至江苏省副省长,他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昆明的发展高度重视,对于云南发展的滞后需要一个大的改变,希望仇和能在昆明也探索并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路子。”

  【仇和简历】

  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职称。

  1978.2~1982.1 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82.1~1990.9历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副所长、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等职;

  1990.9~1996.7 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农村科技处处长等职务;

  1996.7~2006.1 10年内,历任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宿迁市副市长;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

  2006.1~2007.12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7.12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在仇和离开宿迁之后,现任市委书记张新实对仇和执政风格和政策做了哪些调整?现在宿迁人怎么看待仇和当年的改革?宿迁能否持续发展?请关注本报《仇和旋风》之下篇。

  文、图/本报记者杜安娜

  “明星书记”、“最有争议的书记”、“铁腕书记”,仇和带着一圈圈光环,从江苏“空降”到了云南昆明。

  从沭阳市委书记,到宿迁市委书记,再到江苏省委副书记,他用了10年时间,这10年他每走一步,都伴随着争议,每走一步,都是新闻焦点。

  1998年宿迁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1999年宿迁沭阳县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节目叫“沉重的忏悔”,被媒体追逐;

  2001年起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强力推行医改,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

  到昆明任职还不到三个月,一股肃飒“仇和旋风”迎面袭来。新官上任不止三把火:他公布官员联系电话,勒令开会打瞌睡官员辞职,开会三小时不喝水,大面积整治城中村。近两天,他又开始了大动作,让国有医院、学校走民营化发展道路。这些是不是对“宿迁模式”的复制?在春寒料峭的昆明,记者感受到一股来自仇和的不同之风。


Img255576742.jpg

“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老子当年还写过一篇他的文章!被老师赞誉有嘉!
不懂经济的仇和、张五常

朱大碌


仇和是个颇具争议的官,评价一言难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仇和不懂经济。


凡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官,都属于不懂经济之列。

仇和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派出的招商团多达35个,当然就足以证明仇和不懂经济。


为什么?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普通的商业投资,应由市场调节,政府官员不应用行政权力随意干涉。

政府官员滥用行政权力招商引资,就违背了市场规律,本身就属于恶性竞争。


你派35个招商团,他可以派100个招商团;你免3年税,他可以免10年税;你土地廉价卖,他可以土地不要钱,等等。大家都这么乱搞恶性竞争,还成什么市场经济?还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

何况官商勾结为腐败之源,乱搞招商引资对许多政府官员既是不务正业,又是逼良为娼,好人也得学坏。


懂经济的官员什么样


那么政府官员应该干什么?政府官员首先要当好裁判,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同时要做市场干不了、做不好的事。

按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动用政府“有形之手”,做“无形之手”市场干不了的事。


古人说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应做的就是栽树工作。

不好好栽树,满世界去找凤凰,岂不是舍本逐末?

如果在西方国家谁来给你买单?纳税人的钱是不能这样乱花的。


上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就是懂经济官员的杰作。

面对大萧条的困境,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理论,就是用扩大公共投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政府开办 工程兴办署和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 2300 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 这说明政府提供劳动就业的能力远比私人老板要大,没有必要自废武功乞求老板赏饭) 。

罗斯福没有给资本家当孙子,没有派出一个招商引资团,相反不顾资本家的反对,大力提高工人地位,强制资本家提高劳动工资。终于为美国栽下了大梧桐树,各种商机纷至叠来。


日本的官员也比较懂经济,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通产省制定的“翻番计划”,就叫“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异曲同工,以基础产业和龙头产业为先导,重在提高国民工资收入,20年后就使日本国民的工资收入水平赶上了美国,以整体国民的消费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事实说明,不搞什么招商引资,不搞什么廉价劳动、廉价资源,不靠外资(日本外资只占1%,中国外资超过30%),而是提高劳动价值,提高大众消费力,才能真正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


提高劳动价值,提高劳动大众的消费力,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把消费的盘子做大,这就是最大的商机,这是最大的一棵梧桐树,仇和等官员懂不懂?


张五常的谬论流毒甚广


有“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不招商引资,不提供廉价劳动、廉价资源,就没有资本家、外资来投资,大家就都没饭吃。

这也是他大肆反对新劳动法的理由(据说会吓跑老板)。

他甚至口出狂言:“中国人多地少,天然矿物乏善可陈,是没有资格搞什么福利经济、最低工资等奢侈政策的”。


按照张五常的逻辑,当牛做马的奴隶才是理想的形态,什么保障都不要有,成本最低,老板最喜欢。


但是张五常忘记了,资本是劳动创造的!远在资本出世之前,人类就有了劳动创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全靠劳动来创造”!

凭什么劳动要给资本当孙子、要仰仗资本吃饭呢?



卖苦力不能解决中国就业问题


比如美国每万人有300多位律师,中国每万人只有不到10位律师。中国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就可以有数千万律师的就业(比造鞋子、裤子的就业强多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把老百姓的消费力搞上去。

发达国家都是靠第三产业就业,德国蓝领只占6%。靠给土洋老板卖苦力不可能有数量庞大的第三产业高质量就业,也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劳动生产的过程不但产出商品,还要产出消费力。没有消费力的前导,经济发展就失去了火车头。这就是为什么工资占成本高(达50%以上,消费力产出高)的国家(如美、日等),比工资占成本低的国家(中国只有12%,消费力产出低)经济发达的原因。

消费力的产出,远比商品生产更重要。这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

不创造自己的消费力,为谁辛苦为谁忙?


中国虽然有了新劳动法,但与日本、美国相比,中国对劳动者保护的法律还差得很远。

新劳动法中的无限期合同(一些老板、“经济学家”纷纷反对,据说会造成新的铁饭碗),其实远不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年功系列工资制度(这才叫铁饭碗,并且可以稳定的增长工资);中国也远没有美国那样强势的工会可以为工人争取平等地位,争取高工资。

既然日本、美国都不怕吓跑老板,中国有什么可怕的呢?


劳动创造财富,把人民组织起来劳动,为人民创造财富,才是人民公仆的本分。

把洋老板当作中国人的救星,让中国人为外国人劳动,为外国人创造财富,这样的劳动就业只能使外国富强,不能使中国富强!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伪军式就业!中国人的劳动不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些只顾自己赚钱、不愿意与工人分享劳动成果的土、洋老板,跑到越南也好,跑到爪哇国也好,都无损中国一根毫毛。

相反“外资越多,国家越衰弱”(郎咸平语)。

因为进入中国的外资一分一毫都不属于中国人,还要10倍、百倍地搬走中国人的劳动成果和财富。


中国不缺钱 缺有效劳动


凯恩斯的现代货币理论打破了金钱的神话,凡是有货币发行权的国家,都不缺钱,缺的只是有效劳动。

懂不懂现代货币理论,会不会用本币、国债,成为当今世界懂不懂经济的标志(今天的发达国家都深谙其道,日本的国债高达7万多亿美元,远远超过GDP。可惜中国的“经济学家”基本一窍不通)。

那种政府无钱,要乞求土、洋老板施舍的理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面对今天中国“大量人没事干,大量事没人干”的局面,需要拿出大量人民币、国债,把这些人民需要的事情做起来,包括公共工程、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环境治理、社会服务,龙头产业、科技创新,等等。

把大量没人干的、又是老百姓需要的好事干起来,大量没事干的人也就有了有效又有益的劳动就业。


仇和该做的事


仇和,擦亮你的眼睛,挺起你腰杆,为人民做公仆,不要为资本作奴仆。

中国有的是人民币,作为地方长官,仇和可以用国债、贷款、集资,甚至以工代赈,组织劳动大众建铁路、公路,造地铁、轻轨以改善交通;建廉租房解决群众的住房难;开发绿色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开发电车、电动车以作为龙头产业;把昆明湖水治理好,恢复春城的绿水青山;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劳动者权益;等等。这些才是政府该做的事。


政府把这些事做起来,就是栽下了一棵大梧桐树,各种商机自然纷纷而来,老百姓自然就有了劳动就业的机会,就有了为自己创造财富、提高收入和积累财富的机会。


劳动光荣的经济学道理(在张五常那里劳动成了不值钱的贱货),显然目前仇和们还不懂,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忽悠下,仇和的脑袋中想必装的还是张五常们的那一套垃圾理论。


仇和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推出35个招商团,想为老百姓做点事。

但是因为不懂经济,难免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事倍而功半。

仇和如果解放思想,克服俗见,认真学一学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正版经济学,认真学一学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主要是日本、美国、韩国,与拉美化国家对照起来学),还是有可能明白一些道理,有可能为人民做好一些事的。



至于张五常,不管他是黑无(五)常还是白无(五)常,反正说来说去都是鬼话,不象人话。

对这样的伪劣“经济学家”,不必抱什么希望,谁知道他是哪国人!
救救仇和:医治泅河者的火牛症侯

作者:月耒潮生    文章来源:乌有之乡    点击数:930    更新时间:2008-3-3
医治泅河者的火牛症侯



战国时代,田单据守齐国的最后一个堡垒三年,在麻痹敌军后,忽发奇计,自破城墙二十余处,以1000头角绑尖刀、尾燃薪火之牛,势如破竹地冲了出去,大败强燕,为齐国收复失地七十余城。古代欧洲,也有过用这1000头火牛疑兵阵的取胜之举。

向来温顺的牛被暴力惊吓或驱动,本性失控,狼奔豕突,就会爆发出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威力。虽然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仅见两例火牛阵战,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利欲驱人万火牛”,这种疑似火牛架势的火牛症侯现象,在中华大地上却总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在中国政治生态中,患有火牛症侯的是一批泅河者——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他们的基本特征抽象概括起来就是:不管驱动力也不论方向,只管猛冲猛打,行动第一、业绩第一、官运第一、名誉第一。

因为,患有火牛症侯者的所作所为事关国计民生乃至民族未来,所以,有必要大规模治病救人。这是当下中国时局的手筋。



要治病救人,第一必须对病情了如指掌,第二还要对症下药。笔者拟就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仇和现象”为例,略述一二。

网络信息资料表明,自1996年12月始,仇书记在沭阳主政期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引人关注的冲刺有:大力反腐,敢于碰硬,树起“铁腕形象”;从严治吏,强势行政,实施威权政治;把握机遇,先行一步,强力招商引资……,可谓政绩斐然,赢得多数民众交口赞誉。2002年1月以后,仇书记在宿迁主政期间的工作思路基本上是“沭阳模式”的放大或推广。

媒体对仇书记的关注在于:央视《焦点访谈》披露,1998年他急功近利,在沭阳县竟然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教师集体罢课;《南方周末》曝光,1999年他乱箭齐发小题大作,将沭阳县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名曰“沉重的忏悔”; 2003年宿迁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

2007年12月后,迁升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公布干部电话号码、勒令打瞌睡副局长辞职……左派以“公有”的名义非难他,右派以“民主”的名义攻讦他,网络上再起一片喧哗。

诚然,“仇和现象”折射出了当下中国的时代特色。



如何救治当下中国的火牛症侯呢?究其根源,就是必须要找出:不管驱动力也不论方向,只管猛冲猛打,行动第一、业绩第一、官运第一、名誉第一,这个信念的危害。

改革开放提倡: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步子再大一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只要完成指标,只要埋头执行,衡量业绩只看GDP指标完成的好坏。强力推行复S路线的压力,于是成了民族内部发生火牛症侯的始作佣者。

据南方周末报载:仇书记把萨缪尔逊的《经济学》读了十几遍。萨缪尔逊何许人也?一个美国人,以鼓吹自由主义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提出自由主义对中国更有利的论调。1935 年萨缪尔逊踏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仇书记参加了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从仇书记政绩行为看,他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情有独钟的,但究竟是采取“拿来主义”还是“照抄照搬”,笔者不得而知。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新自由主义是引发民族火牛症侯的外部条件。

仇书记从政十几年,实践着铁腕威权主义政治,从他躬亲反腐的力度和政绩上看,有他个人的积极原因。他能牺牲个人小私,脚正不怕影子斜,大刀阔斧,干事创业。但是,当官越做越大时,这样的施政方式也就远远地不适应了。

经济落后于西方,不能饥不择食,插标卖血,制造剥削,搞两极分化,而只能是坚持公有制度,自立更生,奋发图强,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舍弃民族大公,助推姓私路线,就是为危害民族出力,官做的大、力用的大而其害也就越大!这是不能用好心办坏事来自我安慰的,书记们不能不察!



“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正确的策略和政策是党的生命”。因此,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要不得,行不得!

笔者对泅河者——摸着石头过河的人进一言:在思想上千万不能忘记中华有九亿多贫苦农民的民族现实,千万不能低估毛泽东时代的公有制事业,千万不能忘记党的基本纲领;在行动上千万不能把对政治业绩的追求凌驾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上,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地把对经济指标的追求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要做到这一点进而克服施政中的火牛症侯,学习、实践毛泽东思想就是不二法门!

公私两条线,左右两条路,决定着两个中国前途。

今天,坚持唯生产力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摸石过河还是坚持科学发展?制造两极分化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如何亮剑“杀出一条血路”?值得全国各地的书记们深长思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〇〇八年三月三日
怪不得云南今年特别冷
哦?  又要开始卖医院卖学校了?
仇和这种做法,在一个县一个市没关系,如果扩大到全国,就是第二次大跃进或者不是文革的文革。
宿迁老百姓还是挺爱戴他的,这人也是个牛人,得罪不少人还被暗杀最后逃进部队避风头
长得不够帅,不然就是偶像级人物了
仇和是否懂经济我不知道,不过拿日本通产省官员作为对照未免可笑。日本经济巨头土光敏夫对于通产省所谓产业规划的评价是:幸亏民间不听他们的话,否则日本经济就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了。
卖 七成医院变民营

  
  “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的“宿迁形式”在昆明上演。3月3日,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要求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主办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常规医疗服务领域,实行‘管办分开’”,“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鼓励社会投资,实行自主经营”这些字眼,对于昆明人来说,煞是新鲜。不仅如此,还鼓励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造、重组。

  意见提出的初步目标是,到2012年,民营医疗机构资产占全市医疗总资产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同时,“非义务教育可实行股份制”、“国有民办”、“公办学校可转化为民办学校”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让昆明大开眼界: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公办高中学校,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民营机制运行,实行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学校所有权和办学管理权分离,试行“国有民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经批准后,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对引资和投资民办教育,政府还给予了很多鼓励和优惠。比如,对引进市外资金并形成教育实物量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实际引资额的3%给予奖励,引资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引资者按5%奖励;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按7%奖励。

如果这个经验推广到全国那就成了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翻版了……
张五常这斯怎能和仇和相提并论?:D
仇和是否懂经济我不知道。
但是张五常是个脑残,大家都了解的。
]]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政府来搞招商引资是必须的。至于让税收、让土地费的问题,其实很容易检验,比一比让之前的财政收入多还是让之后的财政收入多,就明白了。企业不来,根本没有税源,政府一分钱收不到,让一些税,至少政府还能收到一部分。土地放着不利用,看似固定资产庞大,却无法兑现,没有现金就解决不了大部分问题。
就拿宿迁同同在苏北的别的四市比下就知道了,就现在宿迁这样子,还改革政策了,还不是老百姓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