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推荐]台湾台独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22:46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个台湾的年青作者写的,所以是繁体字,而且有点长,大陆网友看着可能有点花眼,但是如果你不是叶公好龙似的关心时事国事,情耐心看完。

好象office可以简体繁体转换,有office的网友转一下吧,再贴到其他网站也可以。

但请注明出处

作者网名:武裝親衛隊    此文转自虚幻

还有最奇特的地方,这个台湾作者居然是个读马列毛选和资本论的共产党员。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个台湾的年青作者写的,所以是繁体字,而且有点长,大陆网友看着可能有点花眼,但是如果你不是叶公好龙似的关心时事国事,情耐心看完。

好象office可以简体繁体转换,有office的网友转一下吧,再贴到其他网站也可以。

但请注明出处

作者网名:武裝親衛隊    此文转自虚幻

还有最奇特的地方,这个台湾作者居然是个读马列毛选和资本论的共产党员。
台湾台独简史

作者:武裝親衛隊(台湾)

事先聲明,本篇由於說明的是台獨,所以許多用詞可能使祖國同胞不舒服,這點我先致歉.


第一章.由台灣文化協會到二戰結束.
甲午割台後,日本對台灣採取了血腥統治,而不甘受辱的台灣人民也一再的爆發了武裝抗爭,西來庵,焦吧年(這幾個字我打不出來,是地名,而且我是這樣唸的.)都是台灣人民對日本高壓統治的反抗.簡大獅,林少貓等人都在日本人的絞索與刺刀下,流盡了他們身為中國人與台灣人的最後一滴血.原住民有爆發過霧社事件.莫那魯道這位賽得克頭目也勇敢的率領部落勇士在南投山區對抗日本統治者.最終在日本人的封山,砲轟與毒氣之下幾乎滅族.
在1910年代,台灣人民雖然還是不滿於日本人,但卻已失去了武裝抵抗的意願.這歸功於日本嚴密的戶口與保甲制度.而日本在大正民主的相對自由風氣下,也稍稍放鬆了原本嚴格的思想控制,由霧峰望族林獻堂為首的台灣文人集團,開始了文化方面的抵抗工作.
林獻堂可以說是當年台灣文人精神的象徵,日本人一再的拉攏他,威脅他.但是他一生依然做到了不說日語、不穿木屐,堅持漢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這在當時是要受到極大壓力的.但是他沒有退縮.因此雖然他後期當了日本人治下的總督府評議員、大屯郡事務長、貴族院敕選議員.但是這無損於台灣人民對他的敬意.
在文化戰線上,林獻堂在1915年開辦台中中學,公然對日本不公平壟斷的高中教育制度進行挑戰.1914年與明治元老板元退助一起開辦了台灣同化會.表面上是日本皇民化機關,但實質上卻是爭取台灣人民權益的一個組織,也因此被日本人陷害栽贓,以妨礙公安罪名在1915年1月16日強迫解散.
他卻不死心.從1921年到1934年間不停的以當時風行的民族自決思想要求設立台灣議會.而在這個活動中,他與進步文人蔣渭水攜手,藉由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推廣至全島。「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於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雖由蔣渭水創立,但得到林獻堂的大力支持,故由他擔任總理之職。自一九二三年至二七年止,他積極參與文協的活動,如在各地設讀報社、舉辦講習會,對民眾進行思想的啟蒙,一九二四年起連續在萊園舉辦夏季學校,啟發青年之民族精神,他們守中的台灣新民報是少數堅持使用漢字的報紙,對於日本的文化同化堅決的抵抗,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後才被強迫使用日文出報.
這一段時間內台灣的民族運動象徵:台灣文化協會.也在1920年代分裂成左右派.一派是繼續走體制內路線的台灣民眾黨.一派是由日共訓練出的左派團體.還一派是所謂的新文化協會.雖然路線不同,但是對日本高壓反抗的大原則是一致的.
但是這一切在1935年以後都告結束,日本在南向的需求下決心將台灣建設成皇軍絕對可靠的堅實基地與物資來源地.因此一面強力打擊台灣人民運動,一面正式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順道一提.這個運動是一大票老台獨的精神起點.也可說是台灣目前國族認同混亂的起點.
因此.台灣人民雖在這段時間受到打壓,但是台灣民族觀念開始出現,雖然林,蔣等人都自認是中國人,但是他們在日本壓力下做出的修正,卻塑造出台灣民族這樣的新觀念.雖然抵抗住了日本同化的危機,但卻造成了與中國母文化分離的自主意識.這大概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吧.
這裡必須談談皇民化.不說清這一點.大家無法理解李登輝與彭明敏這兩大台獨教父的人格塑造過程.
1935年起,日本總督小林臍造開始皇民化運動(正確的說是早就開始,只是在今年開始全力推行).目標是將台灣人民由生活方式,語言習慣整個改成日本化,鼓勵穿和服,說日文,改日本姓名.並且以改善配給作為引誘.例如一般配給是紅糖,但改日本姓名的國語家庭可以改拿白糖等等的福利.而且對台灣人讀的公學校也採取與日本相同的軍國主義教育.不是國語家庭者不得錄取進台北帝國大學.大家都知道,當時正式日本帝國氣勢正旺的年代.而日本人高度重視精神,勇敢的軍國主義思想對血氣方剛的青年無疑很有吸引力.也因此台灣青年在皇民化十年後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海軍志願兵招收(台灣青年在1943年以前是不服日本兵役的)幾乎像是大學聯招一樣的不好考.李登輝的長兄就是在此時入伍,因而陣亡.所以老一輩台灣老人幾乎都可以說日語,唱日本軍歌.這不可以怪他們,這是歷史的錯誤.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從小開始的洗腦教育.但是這樣的人當上國家元首,就是悲劇了.
也因此,在10年內,台灣由殖民地被集體洗腦成天皇的赤子.為敵國主義侵略戰爭出了力,當然,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最大的創傷,卻是在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人皇民化種下的苦果,即將在國民政府治下,傷害許多台灣人民一生.
第二章.沒有政府的100天到228事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茲坦宣言,無條件投降.根據盟軍協定,北緯18以北地區之中國戰區部分由中國軍隊擔任受降單位.因此.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停止對台灣行使主權.
但是台灣光復紀念日卻是在10月25日.換言之在這前前後後的將近一百天中,台灣事實上沒有政府行使主權.這一部分歷史成為台獨份子心中的痛.痛為什麼沒有人把握機會出來依民族自決原則宣布獨立?並且多次以此來解釋10月25日以後來台的中國政府市"佔領"而不是"接管"領土.而在這一百天中,除了撤離日僑之外.根據最近解密與發掘史料發現.日本人將相當部份的輕武器流入台灣民間(沒有證據之前我不好說是否是有意的).這一點相當重要.這批武器很快將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登場.而當時的台灣治安相當良好.人民事實上相當喜悅,也相當錯愕.借一位台灣老一輩作家的話來形容就是:在一夜之間,我們台灣人從戰敗國的人民,變成了戰勝國的子民.
   這段相對平靜的日子過後,國民黨來了.而且國民黨的形象,也很快就臭了.
   大家可以回憶45年10月發生了什麼事?
   共軍山東部隊大量開入東北.
   國共開始重慶會談.
   國軍借美軍之力開始全面開赴全國接收,並開始戰略部署.
   剿共手冊開始印發軍官閱讀.
   我們不少朋友談到國軍接收時,都奇怪於為何派出70軍這種破爛來台.而不是出動遠征軍來做好第一印象.我不知道蔣爺爺有沒有這樣想.但是他的確沒有這個力量.解放軍已經分佈西北華北蘇北並進軍東北.他需要每一支部隊.所以台灣人民對祖國王師的第一印象就是破爛,軍紀不佳,土,知識低下.與相對裝備精良的日軍相差太大,第一時間降低了對祖國的期待.
    由1945年到1947年2月27日.這段時間的問題.我大一時曾寫成報告.偷個懶.直接拿出來獻個醜吧.
                                                                                 
2.28是台灣近代史的超大重大事件
但是很弔詭,因為在78年解嚴前,它幾乎是不存在的
提起或想追究的人,不是去了綠島,就是"消失.它也有許多不同的面像,國民黨說它是叛亂,共產黨說它是"台灣人民的偉大革命行為"
台灣人則當成是最大的傷痛,不是因此再不碰政治,就是開始為台灣的自由拼死的搞反對運動而不惜入獄,被殺,流亡.這裡主要將討論它爆發的社會因素,與造成的影響
                                                                          第一,歷史的必然性
    二戰後的台灣幾乎跟日本的一個縣無異,舉凡生活習慣,使用語言,跟最重要的思考模式都是日本式的,這就免不了跟仇恨日本到極點的中國接收官員起了衝突,在中國官員的眼中,這些日本式的文化無疑是奴化的表現.中國剛以死亡兩千萬人的代價戰勝日本,自然會對這些"日式中國人"有極大的歧視心,這跟仇視漢奸的心態差不多.想立刻以中國文化來把他們"矯正"回來,使台灣人民重新像一個中國人.這其實無可厚非,想想,戰勝國哪能忍受自己收回的國土上住著一票只會說地方語言和敵國語言的老百姓,所以他們一開始的優越感雖然是不對,卻不能太怪罪他們.但是如果中國文化真的很優越也就算了,但當時的台灣真的在各方面領先中國,由公民道德,基礎教育,官場風氣都是領先的.而且奴化是很嚴重的指控,台灣人當然心有不甘,當時一位畫家王淵白就寫了一篇社論,說:只以為不能操漂亮的國語,不能寫十分流利的國文,就是奴化,那麼,其見解未免過於淺薄,過於欺人
   因此,來台接收人員對這些他們眼中已經"奴化"的台灣人民,自然會擺出征服者的架子來,忘記了他們面對的是被異族統治了50年的同胞.同理心的缺乏使原有的隔閡進一步加深.台灣人被不如自己的中國人壓到頭上,原本光復的喜悅很快被失望與不滿取代,使的動盪的種子已經埋下台灣這片土地
第二點    經濟因素
   台灣原本是日本攻略東南亞的基地,不論是農工業都有雄厚基礎,不但自給有餘,更是日本本土重要的食物與熱帶經濟作物如糖與水果的來源.但是二戰末期台灣的工業與交通受到美軍的強力轟炸,生產力受到損傷.加上日本撤離帶走了一大批原有的工作人員,更對生產力的復原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是接收人員以接收中國淪陷區的習慣,把接收當發財的好機會,倒賣公產,營弊舞私時有所聞.加上台灣有許多工業是中國從未擁有過的,如大規模製糖業.這代表中方無法提供專業的管理者,形成外行領導內行,加上接收人員以職位作為圖利他人的貪污工具,使許多自己的親友進入工廠中.並且對台籍的原有工作人員不信任.這些都造成了生產力復原的困難.而且法幣與台幣的換算一直有嚴重問題,深受通膨影響的法幣卻可換到更高額的購買力強的台幣,使大陸商人可以有大量搶購便宜的台灣物資的條件,加上內戰爆發,國府對台灣施行嚴格的專賣制度,進一步加深人民負擔,原本是富裕島的台灣居然發生飢饉,甚至出現了數十年未見的乞丐.這些使台灣人民的憤怒不停加深,直到由查緝私菸的事件而爆發,發生全島暴動.
  第三點    社會的日趨動蕩
   軍隊與警察是社會的安定力量,在當時的台灣卻成為社會的亂源,接收台灣這樣一個失去50年的國土,應該是要派出像新一軍這種裝備精良,軍紀嚴整的王牌部隊,但由於內戰需要,有戰力的部隊都拿去跟共軍搶地盤了,只好派出70軍這種三流軍隊來台,軍紀敗壞,無法無天.隨手牽羊,買東西不付錢,隨手打人,非禮女性,甚至還胡亂開槍(簡單的說,大家把三八作風倒過來想就是了).軍風軍紀蕩然無存.警察方面也好不了多少,例如知名的"員林事件"警察為了包庇同事,居然在警局內開槍攻擊來拘提的法警.這是什麼世界?
   原本的經濟危機已經造成大量失業的青壯年,大量的流氓被誤放出來,加上一大堆復員回家沒事幹的原台籍日本兵,當然會對這些支那賊兵有極大的反抗意識.別忘了皇民化的重點就是敵視中國與蔑視中國,這些中國人的所作所為全都符合日本人的宣傳,年輕一帶當然會起而討伐
第四點     政權的壟斷
   台灣人爭取自治的努力一直沒斷過,哪怕是在日據時代,而日本人也逐漸在釋放一些權力給台灣人民,雖然有點樣板,但也舉行過幾次選舉,有些民主的訓練.所以光復後.面對自?己的祖國,台灣人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例如30名省議員卻吸引了1180人參選,但是國府卻如同日本人一樣把他們排擠出權力核心,幾乎沒有任何的重要職位是由台人出任,新總督府正是行政長官公署的寫照,失意的台灣人,只好選擇用自己的手來爭權力了.
  大家看到上述的幾點.就是2.28的起因.也是台獨份子與國民黨,甚至是中國堅決對抗的原因.李登輝,彭明敏,史明,廖承毅,黃信介這些人都深深的記住這一切,這些事情,透過2.28事件無限的放大.加上白色恐怖的深化.終於構築出台獨份子扭曲的世界觀.使的他們永遠對中國有根深蒂固的歧視與鄙視感.

大家應該熟悉切.格拉瓦這位拉美革命年輕英雄.
當拉美人民獲知CIA秘密處決了他以後,他們哭泣,說:他們把我們一百年來最好的人才殺掉了.
如果大家同意他們的仇恨是正義的.那們你們就可以對台灣人對1947年國民黨的恨有點概念.國民黨陸陸續續處決掉1萬多人.佔全台人口的800分之一.成分是文人,醫生,藝術家,音樂家,畫家.高級技術人員,大學生.前文中提到的蔣渭水先生,也在大逮捕中被殺.再當時,唸馬克思或有馬克思的書就足以槍斃.軍隊不經查證就大量的逮捕青年加以屠殺.台灣精英人才,因此遭到巨大的損失.
  事實上有沒有所謂的叛亂團體,有,謝雪紅的27部隊是確確實實的台共,再南投台中山區利用日軍遺留武器攻擊國軍.共方也的確有地下人員遭逮捕被殺害.史明,這位受過共方訓練的年輕人,也的確組織起一個秘密隊伍.持有日軍38式步槍,還想方設法要取得重機槍要謀.殺.蔣.介.石!!
  但是比例太懸殊.錯殺太多.不得不聯想這是藉機在整理排除異己.國民黨在大陸施不開手腳,對付不了地下黨與學生運動.因此在台灣幹的更加凶狠.這樣的統治手段,被說是竊據台灣,也是個活該.
   2.28事變是全台性的.直接導致50年代的白色恐怖, 這次事件對台灣的族群之間是災難性的事件,外省和本省之間的隔閡加上了一筆算不清的血債,影響一直到今日也沒有消失,這是台灣長遠的隱憂,也是要再花上許多年才能消除的仇恨.這次事件後優秀的台灣知識份子幾乎不敢再理政治,這使地方政治的水平受到極大打擊.也許可以說,台灣基層選舉的低劣,其遠因正是228事件種下的.岩里政男君的黑金政治,就是利用這一點搞出來的.
這次事件後國府為了安撫民心,派出了開明派的陳誠來擔任省主席,並且利用228殺出來的恐怖氣氛,壓制住地主的反抗心態,斷然的施行土地改革,這也是228的影響之一
第三章  白色恐怖年代(50年代)
白色恐怖,是國民黨的一大統治劣績.冤錯假案滿天飛.造成了台灣人民絕口不談國事的恐怖風氣.也進一步加深了2.28的血腥傷口.
在50年代事實上台獨是尚未成形的,或許許多年輕人心中已有這樣的想法與念頭,但是他們力量不足,羽翼未豐.而成熟的思想者都關在台東外海40海里處的綠島.接受關押與思想改造.所以台灣島內的政治反對勢力其實根本不存在.處在蔣爺子說了算的絕對獨裁下.恐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台灣50年代正在進行土地改革,農民終於取得了土地.而中國農民的天性使他們感謝國府的給予.這也是國府統治農村的正當性來源.不過還是有所雜音.首先是上一篇提到意圖刺殺蔣介石的史明,他逃到日本後發憤著述,寫出了一部台灣四百年史.可說是台獨分子的舊約聖經.本人有幸曾借閱過這本大禁書(早30年前單是有這類書就可以送我去蹲綠島).說真的立場太偏頗.我不是很贊同.
  另一個是在日本扯旗造反的台獨開山祖廖文毅.他在日本(這幾乎是台獨分子逃亡首選)成立過台灣獨立組織,但是沒有實際作為.而他本人,也在國府以其留台親人為要脅之下主動返台接受招安,公開放棄台獨思想.
  在這裡我必須向大家介紹一個重要機關.也就是所謂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總.負責業務是對內偵防,反間諜,有司法權,可將被捕人送交軍事法庭.這個機關將是台獨分子的最大敵人,但同時也是人民的敵人.隨意發表言論的下場可能就是半夜有一輛吉普車開到你家門口,幾個憲兵再你妻兒面前將你拉走,你跟你的家人下次見面可能是在幾年後綠島上,也有可能你就這樣消失在夜霧之中.警總的本質是邪惡的,跟契卡,蓋世太保是同一路的貨色.都是特務政治下的產物.願中國土地上不再出現這種以羅織入罪為業的機關.
  台灣一片沉寂,我們的台獨兩大教父.彭明敏剛剛結束台大學業,留校成為教師.並且受國民黨資助培養,赴加法兩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並進一步被栽培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1956年,彭又赴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進行訪問研究,回臺後晉陞為教授,時年34歲,成為台灣戰後最年輕的教授。1961年8月,彭出任台灣大學政治系主任、公法研究所主任,彭也因此一躍而成國民黨當局刻意栽培的少數“臺籍精英”之一.1961年還成為10大模範青年得主,風光無比.
   政男君也受到栽培,並且以他的農經背景得到重用,也是國民黨內得到重視的台籍優秀技術官員.
    但很快的60年代我們將看到一系列的轉變.許多我們熟悉的人物即將登場.


第四章  60年代
60年代可以看成台獨的萌芽期,它的許多主要成員在這10年中間開始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國民黨的統治依然穩固.所以這批人不是還在體制內往上爬,就是被關或出逃海外.
例如黃信介,人稱信介仙的民進黨精神領袖.這位台北的富家子弟.在1961年當選第五屆台北市議員。1969年於中央民代增額補選中當選終身職立法委員,時年42歲。還在體制內.許信良這位先生也還是國民黨培養的客家籍精英.尚未出走海外.我們的死對頭李登輝老先生,這時也還是國民黨忠貞的中級官員,一句反黨的話都不敢說.
但是已經有人率先開炮了.
例如目前台灣民間電視台前董事長,每選必上的立委蔡同榮,在1960年的關仔嶺會議上公開討論台獨議題,隨後出國赴美.我個人相當敬仰的施明德先生在1682年5月因為組織亞細亞聯盟.後又改組為台灣獨立聯盟案件.被捕入獄判處無期徒刑,整整關了15年.
第三章中提到的,台籍寵兒的彭明敏,也在1964年9月涉入"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案.宣言中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鼓吹:建立新台灣國家、、改組政府,改定新憲法.重新加入聯合國(其實訴求跟現在台獨分子一樣,可見其教父地位其來有自).但宣言尚未發出,彭明敏等三人即被捕,次年4月被判刑.這篇文章我也讀過,事實上文筆相當的好.如果不會引來非議的話我可以貼出給大家罵一罵.而警總也在此事件展現出極高效能.事實上這批宣言書已經印刷完畢,但是在散發前被警總抓獲.但彭明敏在美國人的施壓之下被釋放出來,並且秘密潛逃到瑞典.國民黨大肆宣傳詆毀他的出逃.這當然只是面子問題.
60年代的台獨案件列表如下(轉貼自中國網2004.02.18http://202.130.245.40/chinese/2002/Mar/124082.htm)
  第六、1960年的“關仔嶺會議”案,是年,台灣大學法學院畢業生蔡同榮,在赴美前主持召開了“關仔嶺會議”,“探討台獨問題”。
  第七、1961年9月的“廖啟川台獨案”,是年9月17日起,廖啟川等人先後被捕,次年6月,以“陰謀以非法之方式顛覆政府”罪被判刑。
  第八、1961年,蘇東啟“台灣獨立”案,這年9月起,蘇東啟,蘇洪月嬌夫婦等300餘人陸續被捕,其中蘇東啟等4人被判死刑,後“持赦”出獄。
  第九、1682年5月的陳三興、施明德等人“台灣獨立聯盟”案。
  第十、1962年底的陳智雄“同心社台獨案”,陳智雄等人先後被捕,兩年後陳被槍決。
  第十一、1964年4月吳明丸、楊國太等“台灣民主共和國革命運動”案,吳、楊被判死刑,同案60餘人均被判有期徒刑。
  第十二、1964年9月彭明敏謝聰敏、謝聰敏、魏廷朝“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案。“宣言”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鼓吹:“建立新的國家、成立新的政府”、“重新製訂憲法”;“以自由世界一分子,重新加入聯合國”。“宣言”尚未發出,彭明敏等三人即被捕,次年4月被判刑。
  第十三、1967年“林水泉、顏尹謨”案,從1967年8月開始,這夥“台獨分子”共200餘人先後被捕,並被判刑。
  第十四、1967年“台灣大眾幸福黨案”,該案主角陳泉福、黃英武、簡金本等人,於1965年9月組織“台獨”團體。1967年被國民黨破獲,陳福泉等20多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
  這些事件其實處在早期中共地下黨模式,也就是一種地下的,秘密的.精英制度的活動.所以對一般人民而言其實不但沒有吸引力,甚至認為是一批恐怖份子式的人物.另一方面,60年代的台灣經濟開始朝工業化過渡,生活有明顯改善.政府的一批優秀經濟官僚產生了極大的效能,人民期待於更好的生活.因此對於政治處於一種消極的疏離.專心於努力工作,獲得更好生活的心態.這也是當時組織發展不易的原因.由上表也可以看出,槍斃的狀況減少了許多,但是關的刑度還是很重.不過出現一個負面影響.這批台獨思想者開始在獄中串聯,最終導致了70年代的組黨運動與民主化歷程.這將是70年代的兩大內容.有喜歡呂秀蓮的可以期待了,她要來了.喜歡金美齡的忍耐一下,她60年代已經去日本了,在90年代才會再回來.


70年代:風雨欲來的年代
70年代是台灣相當混亂的10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例如中美斷交,中美建交(這什麼文法啊?什麼年代啊?)三個公報上台,美國撤軍台灣,老蔣掰掰升天,退出聯合國等等的大事.也在這十年,台灣開始十大建設,國民經濟力量翻了好幾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因此,依照時代潮流,台灣人民開始反思了蔣家統治的正當性與戒嚴統治的荒謬性.
這個時代台獨勢力的代表是宗教界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而且這個時候台獨有了新的路線.與60年代的暴力武裝鬥爭相反,此時的台獨以較為溫和的方式出現.並且與文化相結合.反擊了國民黨長期以來的中國化教育方式.推出了台語式聖經.也跟美國長老教會結合,利用這一點掩護,保護部分台獨分子出逃美國.直至今日,這個教會依然是台獨本營之一.該會也一直出產政治牧師.
但是這10年雖有台獨正當化,公開化的現象.卻因為中美斷交等因素遭到打擊.中美斷交對台灣當時而言是一大打擊.是一種末日感.正也因此,台灣人民再一次擁護了政府,掀起了莊敬自強運動.將這種危機意識投入到國家建設裡.讓國民黨統治的穩定度有所回升.
這10年間也出現了另一個現象,美國對台獨的支持也升高了.美國台獨組織與台灣本土的台獨組織開始有了交流結合.康寧祥這個現在還在扁政府裡任官的政客再1978年出了國,還跟美國的台灣同鄉會等等的台獨組織發表了聯合聲明.算是台美台獨組織合作的第一炮.
此時的台獨在方針上也有了變化.原本台獨是死忠反國民黨的,但此時他們的矛頭卻指向中國,開始污衊中國共產黨與政府.這一點與國民黨方向是配合的.也因此稍稍的得到生存的空間.換言之,現在的去中國化早在1970年代就開始了.
美國也開始考慮到,台灣如果與大陸統一絕對不利於美國利益.而在美國支持下獨立的台灣卻一定可以成為美國的基地.但是這又是違反817公報的行為.所以美國決定以暗地支持台獨分子的長期投資模式,培育出親美的台獨分子,期待一天可以依合法程序取代國民黨政權.由今天看來,這個策略,大獲全勝!!
70年代是黨外(民進黨前身)的萌芽期.一批黨外人士開始競選民意代表.而且每選必中.這股力量逐漸匯聚,雖在80年代遭到重挫,卻迅速崛起,居然在2000年取得政權.大陸兄弟最討厭的民進黨,就在此時出現了雛形.
這10年其實還算平靜,因為真正的重炮人物不是出逃美國,就是蹲在綠島.而目前與阿扁同界的中生代人物多半還在大學裡.但是這10年依然是台獨勢力重要的十年,他們完成了路線的改變,取得了外援.找到了方向,在暴亂的80年代,這股力量即將在台灣各地大爆發.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80年代起,我出世啦,開始有發言權說我的記憶啦.
下面是我们对二二八的记述和评价:


血泪“二二八事件”


                        褚静涛
  战后重建步履艰难
  1945年10月25日,备受异族欺凌蹂躏之苦的600万台胞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不禁喜极而泣。在日据50年里,广大台胞胼手胝足,用血汗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台湾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远高于大陆各省。二次大战后期,美军对台湾展开大规模轰炸,光复初期的经济已是千疮百孔,工业厂矿、港口毁坏大半,生产多处于停顿状态,生活物资奇缺。
  国民政府虽成立“台湾资源调查委员会”,拟定接收计划,培训专业人才,委派有“台湾通”之称的陈仪主其事,但准备工作十分仓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保持“行政不中断”,陈仪除将原有的台湾总督府改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外,其他基本上沿袭旧有的行政制度。维持台币及台湾金融自成体系,不致“使台湾像大陆各省那样法币泛滥成灾,物价暴涨”。接收日寇资产,初步建立起庞大的公营经济。设专卖局和贸易局,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控制全部进出口贸易,避免奸商操纵。行政长官制度赋予陈仪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超过原来的台湾总督。各级机构中的官员,居肥缺要津者几乎全是陈仪的亲朋故交,其中一些人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经济上的统制措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均遭到盘剥,并使某些产业受到损害。交通、工矿等方面的重建,需大量经费,长官公署只好“藉运用发行资金予以垫借”,以致台币发行数额持续攀高,终失去安定人心、平抑物价的作用。
  陈仪在遣返20万日本陆海空军及30多万日本移民的过程中,设法留用了8000日籍技术人员,使台湾行政、经济部门得以保持最低限度的运转。广大台胞无法理解:“政府接管各级机关后,又用日警日官治台,实出台胞意料之处,此令台胞痛心疾首。台胞与日人冲突从此日甚,社会秩序亦渐混乱。”
  二战期间,约30万台胞被日军强征赴大陆、东南亚参战,近10万人战死或病死。日本投降后,至1946年底,20万台胞历经千辛万苦返回台湾,其中一些人不愿回乡务农,可又很难在失业率颇高的城市觅得工作,无业待济,而行政长官公署却对他们不闻不问。
  台湾光复后,日据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台籍精英以为从此可以当家做主了,但行政长官公署的集权体制及低劣的人事政策使得他们参政无门,参加公务员考试又不通国语。“幸运地在机关得到的职位,也不过是个闲职,别说干部,就是课长职位都很难获得。因此,好不容易期待着光复的结果,却落得与殖民地无异的日子,不由得感到心灰意冷了”。台籍精英转而积极参选各级民意代表,仅有象征意义上的议政权,难以发挥他们建设家乡的能力。
  1946年春,闽台建设协进会向国民政府建言:“……行政长官之制度不废则台民实未解殖民地之倒悬,几疑中央不予以平等待遇也。”陈仪虽为官清廉,决心在台湾实现平生抱负,却无法阻止部属贪污腐化、任人唯亲。台胞创办的报刊经常揭露某些官僚的丑恶行径,重大贪污案件有:省专卖局局长任维钧贪污500万元台币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的女婿李卓芝,在任台湾省纸业印刷公司总经理时,把几部大机器( 当时值千万元台币) 廉值标卖,暗中自己以40万元台币买下来;轰动全国的台北县长陆桂祥贪污5亿元台币案,等等。当然这些报道多有夸张失实之处,但不可否认贪污现象确实存在。
  

      台湾当时危机四伏
  

         事实上,自日本侵占台湾后,海峡两岸的发展道路渐行渐远。光复初期,广大台胞对大陆的认知非常贫乏,不知道灾难深重的祖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对腐朽独裁的国民党政权抱有过高的期望。然而,“贪污的盛行,经济的统制,生活的困苦,和种种现实的教训,使得许多本来对于祖国具有非常深刻怀念的台湾人,也慢慢地由失望而沮丧……而那些少数深中日本奴化教育的台胞,更乘机大肆宣传,说中国一切都不如日本,更赶不上台湾”。
  1947年初,到台湾参加接收与重建的大陆军公教人员近2万人。他们之中的多数人是真心实意为台胞服务的。“外省来台的公务人员,决不是为掘金而来的,大都是抱着服务精神,要想在台湾的重建复兴工作上拿出最大的努力,对于台湾同胞被日本帝国主义者50余年的奴役压迫,有十二万分的同情,愿意帮助台胞解除桎梏,认识祖国,认识世界。”
  “爱之适足以害之”。国民政府调派了3万军队收复台湾。鉴于台湾财政拮据,为减轻台胞的负担,陈仪将驻防的70军及62军调回大陆,可接防的21师实际派到台湾的只有一个团和一个营,仅5000官兵,分散在台北、基隆、高雄、凤山、冈山及台中各地。日军遗留下的武器足可装备20个师,还有大量枪械散落民间,一旦风吹草动,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遽转型,台湾战后重建面临着巨大困难。“盖现代化之民而施国内落后之政,久离隔之族而接五十年未习之风,自多枘凿摇惑”。政治腐败,贪污成风,通货膨胀剧烈,失业问题严重。又遇大规模自然灾害,以产米著称的台湾竟发生米荒,民不聊生。上海《观察周刊》惊呼:“今日台湾危机四伏,岌岌可危,是随时可能发生骚乱或暴动的。”
  

       缉私引发冲突
  

        1947年2月27日中午,台北专卖局获报走私消息,派叶得根、傅学通等6人前往查缉,得悉走私货已移至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马茶房附近出售。晚7时30分,查缉员赶到,私贩早已逃散,仅查获老妇林江迈的私烟,没收其钱物。林江迈苦苦哀求,查缉员却蛮不讲理,还打伤老妇。围观的群众强烈愤慨,高呼“阿山不讲理”、“猪仔太可恶”。查缉员见势不妙,狼狈而逃,群众紧追不舍。傅学通慌乱中开枪警告,误中看热闹的陈文溪。广大群众怒从心头起,砸烂查缉员的卡车,要求枪决傅学通等人,以平民愤,遭到台北市宪兵队的拒绝。群众遂包围宪兵队。
  28日晨,广大群众因事件未获解决,沿街打锣通告罢市,冲入专卖局台北分局,打死2名职员,殴伤多人。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台北市宪警仅500人,不敢妄动。下午1时,一批群众到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请愿,陈仪欲对群众讲话,忽然有人拔枪向陈仪射击,警卫闻声,立即开枪还击,当场死3人,伤3人,顿时群形大乱。
  下午2时,广大群众聚会中山公园,进占台湾广播电台,用闽南语及日语宣称:“政治黑暗,米粮外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起来,驱逐各地的贪官污吏,争取生存。”台湾已普及无线电广播,民间收音机达几万台。各地台胞闻讯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拿起武器,反对国民党在台湾腐败统治的风潮很快蔓延全岛。由上海驶往台湾的“中兴号”途中接台湾民变消息,立即掉头返航。
  台籍日本退伍军人成为抢夺武器、攻占军事要地的主力。在台北,台籍精英蒋渭川等成立“台湾省自治青年同盟”,召集海南岛等地归来的众多失业青年以“有裨乎事件之平息”。还有“大同青年同盟会”( 服役日军陆军者) 、“海南岛归台者同盟”( 海南岛归台者) 、“若樱敢死队”( 服役日本海军自杀艇队员) 。编制一如日本军队,带队者自封队长,挥舞东洋刀,高唱日本国歌,甚至叫喊“皇军马上就要回来了”。这群亲历二次大战又面临失业困境、为数起码在万人以上的退伍军人,在台中、虎尾机场等战斗中展现了较强的战斗力,尤其是海南岛归台退伍军人冲杀在前。中统局台北站紧急电告南京:“此次参加台湾暴动者多属前日军征用之海外回来浪人( 海南岛回者为甚) ,全省约计12万人。”必须注意到,约12万人参加明显有夸大之嫌。
  近2万大陆军公教人员面临着生命危险,短短几日,大陆军公教人员死约200人,伤约800人。对于部分台胞盲目殴打大陆同胞,一些明辨是非的台胞坚决反对。台湾民主联盟发表《“二二八事件”告台胞书》:“我们可不要再乱打外省中下级政府人员和商民,他们和我们同一受政治腐败的痛苦,他们和我们一样同一国民,同一汉族同胞,现在我们要分别,为我们台湾建设的好人,我们要保护他;残害我们的恶虫,要驱除他。”绝大部分台胞是善良的。他们看到被穷追猛打、孤立无助的大陆同胞,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多能施以援手。
  

        要求地方民主自治
  

       高度集权的行政长官公署制度是陈仪设计提出的,如今面临瓦解之势,对其政治声誉可谓沉重一击。驻台军队兵力单薄,根本不能与台籍日本退伍军人相抗衡。大陆籍官员深叹:“事件已扩大到全省范围,不答应也是不行的。只要事件能够迅速解决,我们不当处长也没有什么关系。”陈仪只得息事宁人,祈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月1日,台北各界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处委会”) ,各县市亦成立类似组织。为避免事端扩大,陈仪承诺:“凡是参加此次事件之人民,政府念其冲动,缺乏理智,准予从宽,一律不加追究。此次伤亡的人,不论公教人员与人民,不分本省人与外省人,伤者给以治疗,死者优予抚恤。”
  台籍精英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毫无思想准备,在广大群众的感染影响下,也投入了这场运动,各级民意代表、地方显要担任组织领导工作,并不满足于缉私问题的处理,转向政治改革,寻求参政之路。陈仪不得已尽量满足台胞的要求:“省级行政机关,我已考虑将行政长官公署改为省政府,改组时,省政府委员、各厅长或各处长要尽量任用本省人士。7月1日开始举行普遍直接的选举,选出各县市长。”
  陈仪为国民党内政学系大佬,治台班底系其旧部,CC系无从置喙,陈果夫遂任命心腹李翼中为台湾省党部主委,实则就近监督陈仪。台籍精英蒋渭川、王添灯等人均为光复后国民党吸收的党员。处委会成立之初,委员以国民党党员占多数,但台湾省党部故意不去控制,或施加影响,而是任其发展,“坐视事态恶化”,等待收拾残局,逼走陈仪。
  台籍精英未料到轻而易举掌控各级政府的权力,要求节节升高。3月7日,处委会提出《处理大纲四十二条》,主要内容是:“制定省自治法为本省政治最高规范;县市长于本年6月以前实施民选,县市参议会同时改选;省各处长人选应经省参议会( 改选后之省参议会) 之同意;省各处长三分之二以上须由在本省居住10年以上者担任之;警务处长及各县市警察局长应由本省人担任;法制委员须半数以上由本省人充任;一切公营事业之主管人由本省人担任。”其他县市的台胞也提出类似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台胞不满国民党在台湾的腐败政治,追求“台人治台,高度自治”,掌握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台籍精英积极追求“高度自治”,但对步骤与方法则意见不一。激进派王添灯等人,准备于3月15日前接管长官公署各机关。温和派蒋渭川等人,主张适可而止,不能有颠覆政府的意图,对“四十二条”持否定态度,后当处委会以大多数通过时,他即宣布退出。中间派的周延寿等人也认为不能太刺激政府。3月8日,处委会发表声明:“3月7日本会决议提请陈长官采纳施行之四十二条,因当时参加人数众多,未及一一推敲,例如撤销警备总司令部、国军缴械,迹近反叛中央,决非省民公意。本会认为改革省政要求,已初步达到;本会今后任务,厥在恢复秩序,安定民生。”
  台籍精英缺乏行政历练,取代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权力后,拿不出处理失序状态的可行性办法。王添灯拟组织台湾省临时民主自治政府,自任主席,“在讨论各处局长人选时,他们每一个人都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拍桌子怒吼”。群龙无首,互相攻讦,场面十分混乱。吴浊流回忆:“在民间有各种代表参加(处委会) 。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也去参观。民间代表之主要名单,很多是爱出风头、吹牛皮、虚伪的人物。其中,也有不少‘友仔’( 混混、凑热闹者之意) 。因为是这种集团,所以会一开始就争先恐后地任意地发言,自我宣传,喋喋不休地说出荒唐的意见,一点秩序都没有。尤其是‘友仔’的发言,大部分和本事件的处理无关,听了使我厌烦极了。
  

       “二二八血案”
  

          2月28日,陈仪致电蒋介石:“奸匪勾结流氓,乘专卖局查禁私烟机会,聚众暴动,伤害外省籍人员。”但认为事态不大,仅要求将21师部分兵力调返台湾即可。中统局台北站密电南京,“今日之问题,已非陈仪能否统治台湾,而为祖国能否保有台湾”。若情势再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中央宜速增兵。一个整编师可用运送海军士兵前往台澎训练名义,分由基隆、台中、高雄及花莲四港口登陆”。蒋介石一贯迷信武力,决定派兵镇压。3月5日晨,驻防昆山的21师师长刘雨卿获令,“限8日前开赴台湾平乱。旨在宽大处理,整饬军纪,收揽民心”。7日,蒋介石电告陈仪,21师直属部队与一个团于本日正午由上海出发,约10日清晨可抵基隆,要切实做好军队登陆后的配合工作。命令海军司令桂永清调派太康舰、伏波舰开赴基隆,归陈仪指挥;空军司令周至柔调派飞机散发传单,“大家安心复业,勿轻信谣言,勿受人煽动,勿牺牲自己的生命,作野心家的工具”。
  派兵赴台的消息很快走漏,美国大使馆就此查询,警告这一举动的危险性,蒋介石置之不理。8日,蒋介石电示陈仪:“各地仓库之械弹有多少,必要时烧毁,免为暴徒夺取;先做好台北、基隆间交通、通讯控制与固守待援之准备;台南方面则守住高雄、左营。”
  9日,2万军队在基隆、高雄陆续登陆,对台胞的自治运动血腥镇压,战斗主要集中在台北、基隆、高雄、嘉义这几座城市。参加斗争的台籍日本退伍军人组织松散,缺乏武器,各自为战,加上良莠不齐,除少数人退往中央山脉进行游击斗争外,绝大多数人都在大兵压境时逃避,很快被国民党军队各个击破。“日军征服兵役之役男十余万,虽均由海外返台,惟有兵无官,难于极短时间内成军;否则亦不致如此不堪一击,最后一哄而散”。
  行政长官公署公开捕杀各地“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之类组织的领导人物,主要是省参议员、县市参议员、地方士绅、工商界要人、律师、教师、新闻记者等,被杀害的有张七郎、林连宗、林茂生、王添灯等数百人。被逮捕或被通缉的有林宗贤、郭国基、林日高、蒋渭川、颜钦贤、彭清靠、谢雪红、苏新、廖文奎、廖文毅等数百人。国民党士兵还误杀了许多根本未参加“二二八事件”的台胞。新闻记者王康在台北目睹国民党士兵枪杀无辜,就此责问军官。其回答:“援军到达时,还有暴民开枪抵抗,军队不能不采取战地措施,士兵发现前面有人,问口令不答,或答得不对,士兵就要开枪。
  关于台胞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从“几百人”到“十几万”不等。据近十年来台湾当局对“二二八”受难者家属的赔偿及相关档案分析,台胞伤亡约4000人。
  

         国民政府的“善后”
  

       3月中旬,在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上,刘文岛等55位委员提出临时动议,要求将陈仪撤职查办。陈仪被迫提出辞呈,以示对“二二八事件”造成的不幸局面承担责任。3月17日,国防部长白崇禧赴台处理善后事宜,承诺“在政治制度上,决将现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各县市长可以定期民选,各级政府人员以先选用台省贤能为原则。在经济上极力资助民营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台湾因日人占领51年,一切法令制度风俗习惯均早变为日本化,致光复后不能马上全都交给本省同胞自己治理,但亦未似日人时代连一小学校长都是日本人。即中央调派来台之公务人员全部离开,以短期间之处委会一切表现及行为,实不能成功”。劝导台胞应有远大的眼光和胸襟:“要认识一个少数民族和少数领土,在现在的世界是不易独立生存的,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十几个小国家,在极短时期中便遭覆亡,可为鉴戒。”
  “二二八事件”的突然爆发,宣告了陈仪治台政策的失败,迫使国民党高层反思并作出一些调整。4月22日,蒋介石主持行政院第784次例会,以台湾事变既平,陈仪引咎请辞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决议撤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依照《省政府组织法》改制,任命魏道明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台籍人士丘念台为民政厅长,林献堂、杜聪明、刘兼善、南志信、游弥坚、陈启清为省府委员。台籍人士在省政府权力核心占四分之一,下属各机关亦尽量起用台籍人士。
  5月16日,台湾省政府正式建立。魏道明着手化解因“二二八事件”造成的不幸局面,发展民营经济,尝试推行土改。戒严的取消、清乡的终止及循法律途径处治参加“二二八事件”的台胞,基本结束了国民党士兵滥杀无辜的行为,许多身系囹圄的台胞通过“自新”等方式获得自由,台湾省参议员林日高、郭国基,台北市参议员蒋渭川等“二二八事件”的领导人物劫后余生。
  为躲避国民党士兵的追杀,数百台籍精英逃离台岛。谢雪红、苏新等人在香港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投入到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为祖国的统一尽力。
  

        历史不容篡改
  

        1945年8月,在重庆的台籍人士撰文,“国人往往忽略台湾人民的特性和心理”,“台湾自满清统治下的所谓‘三年小叛,五年大乱’以至日本时代的数十次暴动革命,其起因都是反抗异族的统治,而欲争取其应享的自由”,“要台湾实行地方自治,要祖国上下以留东五十年老留学生看待台湾人民”。台胞的一番肺腑之言,有感而发,语重心长,却不是陈仪等官僚所能细加体察的。
  回到祖国仅500天,广大台胞实在不满国民党的专制政治,群起抗争,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族群冲突,数日内约5000人伤亡,这真是一场大悲剧!
  “二二八事件”本是台胞自发的反对国民党在台湾腐败统治、追求高度民主自治的正义斗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传统的真实写照,但蒋介石、陈仪却私心自用,妄定为“背叛国家”的叛乱行为,用暴力淹没其于血泊之中,一度高涨的台湾民主政治运动顿时寒风肃杀。国民党当政者对“二二八”惨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49年蒋介石集团退据台岛,推行白色恐怖,将“二二八事件”诿过于“共党奸匪”的煽动破坏,百般压制受难者家属的平反要求,“二二八”成为台胞心头最大的禁忌。“日本侵台,绝大多数的台胞是揭竿而起奋勇抵抗的。我们也从未曾期待过日本对抗日运动镇压的平反或赎罪,因为那是罪无可逭( 音同”换“,逃避之意) 的!然而,台湾光复,可说无一台胞不是欢呼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不要说陈仪竟以‘二二八事件’来回报我台胞对国军的欢迎,即使仅仅是杀一不辜,都不是当时充满祖国热望的我台胞所能忍受得了的委屈。”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二二八事件”是广大台胞的悲剧,更是所有中国人的悲剧!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横暴践踏,山河破碎,流了中国人太多的鲜血,欲哭无泪,欲悲无声。多难兴邦,迎着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朝阳,炎帝、黄帝的子孙有什么理由不能以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化干戈为玉帛”,变波诡云谲的台湾海峡为两岸一统之桥呢?如此,“二二八”的血泪才算没有白白流淌。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原载:南方周末
别的先不说,在虚幻有一批读马列的台湾人,也不知是真是假,也是一个比较独到的现象。
关于二二八,台独一谓的将之炒作为台湾肇始之标志性事件,而完全不故国民政府当初镇压此一事件主要在于反共,害怕共产党将台湾赤化,多少有些驼鸟政策了。
其实把两岸的观点结合一下会更真实中肯。
这不是简单的折中吧
晕死,容许我挖一下坟,这事我十二年前在这里发的帖子。。。。。着十二年都发生了写什么
再次台独他们就是找死
"事实上,自日本侵占台湾后,海峡两岸的发展道路渐行渐远。光复初期,广大台胞对大陆的认知非常贫乏,不知道灾难深重的祖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对腐朽独裁的国民党政权抱有过高的期望。然而,“贪污的盛行,经济的统制,生活的困苦,和种种现实的教训,使得许多本来对于祖国具有非常深刻怀念的台湾人,也慢慢地由失望而沮丧……而那些少数深中日本奴化教育的台胞,更乘机大肆宣传,说中国一切都不如日本,更赶不上台湾”。 "

确实!
中国一向是大陆观念,对台湾的意义认识不清.历史上不太受重视.满清割让台湾就是抛弃台湾,冷了台湾同胞的心.
做为宗主国的满清,同样也抛弃了硫球王国.倭寇几乎将硫球原住民杀光.硫球有复国观念的人一直都有,现在也有,要高度关注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