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购潜艇作战软件遭拒 用三年研出国产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07:44
胡均川,海军潜艇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长期规划某国防重点专项军方副组长,中国军事海洋学会委员,60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

  黄海之滨,坐落着亚洲唯一专门培养潜艇军事人才的高等学府——海军潜艇学院。前不久,该院专门为两鬓斑白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均川设立和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写给胡均川的颁奖辞很特别,每句话都连着一个“第一”:领衔研制我国第一个潜艇作战软件、第一套潜艇作战模拟系统,创建我军第一个潜艇战术水声学科、第一个作战环境学科……

  作战软件是潜艇的“灵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与某国就购买其装备作战指控系统进行谈判,对方一口咬定:“设备可以卖,作战软件不能给”。没有作战软件,指控系统如同人没有大脑,要它又有何用?

  中国潜艇必须要有“中国魂”。这一拓荒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潜艇学院。为此,学院贴出招贤榜,第一个揭榜的就是胡均川。这个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之前刚干了件“漂亮活”——采用数学建模方法,首次完成了我潜艇作战能力的定量化计算,开创了我军潜艇作战模拟的先河。

  “潜艇作战软件是多学科交叉的尖端军事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你有把握吗?”院长找胡均川谈话时,语气里不无担忧。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胡均川带着几分挑战和倔强的回答,让院长心里有了底。

  胡均川率课题组夜以继日工作,把潜艇的数十种各型武器、上百个作战单元、近千个作战要素,一一编成数学模型,成功打造出了一艘“数字化潜艇”。

  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我国第一套潜艇作战软件问世,并成功嵌入某型潜艇指控系统。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此,中国潜艇有了“中国魂”。

  就在大家纷纷向胡均川道贺时,他已转身踏上新的征程。如同陆军作战要研究地形地貌一样,水声环境对潜艇作战影响巨大。胡均川研究发现,水下战场环境是决定潜艇作战成败的重要因素。

  于是,他将自己首创并已展现广阔发展前景的潜艇作战模拟研究方向,拱手交给一群年轻人,自己一头扎进陌生的水下战场环境研究领域。

  “放着热包子不吃,偏要去啃冷馒头?”有同事对此十分不解。

  “水下作战环境对手比我们搞得明白,卫星遥感探测对手比我们看得清楚。我们的潜艇要出得去、藏得住、打得赢,这些领域必须要有人去研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一进入水声领域,胡均川就把目光投向了影响潜艇作战的“瓶颈”、一个国际公认的难题——水下目标识别。当时,国内很多单位都在做目标识别研究,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效果差距甚大。他发现,人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正是由于过分依赖机器,才影响了识别的准确率。

  几度寒暑春秋,胡均川担纲研制的某型目标识别设备如期问世。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模式,有效突破了长期困扰潜艇部队战斗力提高的水下目标识别难题。同年,他携成果参加了全国声纳目标识别比赛,取得佳绩。

  有人向胡均川请教成功的“秘笈”,他的回答很干脆:“我的兴趣就是不断研究新方向,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这些年来,胡均川就像一支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创新,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潜艇研究的新领域——

  他创建的潜艇战术水声学科,填补了我军水声环境研究的多项空白,成为国内水声界公认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和我海军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

  他主持完成的某系统工程建设,为海军水下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战场保障和决策支持,推动了海战场环境建设跨越式发展。

  他将环境与作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创建了一门作战环境新学科,目前已成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多年间,胡均川带领他的科技创新团队,相继开创了战术水声学、作战环境学等4大新学科领域,开拓了近10个新研究方向,完成了10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60余项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德高望重、成绩卓著的老教授。去年底,胡均川被破格晋升为三级教授。胡均川,海军潜艇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长期规划某国防重点专项军方副组长,中国军事海洋学会委员,60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

  黄海之滨,坐落着亚洲唯一专门培养潜艇军事人才的高等学府——海军潜艇学院。前不久,该院专门为两鬓斑白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均川设立和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写给胡均川的颁奖辞很特别,每句话都连着一个“第一”:领衔研制我国第一个潜艇作战软件、第一套潜艇作战模拟系统,创建我军第一个潜艇战术水声学科、第一个作战环境学科……

  作战软件是潜艇的“灵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与某国就购买其装备作战指控系统进行谈判,对方一口咬定:“设备可以卖,作战软件不能给”。没有作战软件,指控系统如同人没有大脑,要它又有何用?

  中国潜艇必须要有“中国魂”。这一拓荒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潜艇学院。为此,学院贴出招贤榜,第一个揭榜的就是胡均川。这个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之前刚干了件“漂亮活”——采用数学建模方法,首次完成了我潜艇作战能力的定量化计算,开创了我军潜艇作战模拟的先河。

  “潜艇作战软件是多学科交叉的尖端军事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你有把握吗?”院长找胡均川谈话时,语气里不无担忧。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胡均川带着几分挑战和倔强的回答,让院长心里有了底。

  胡均川率课题组夜以继日工作,把潜艇的数十种各型武器、上百个作战单元、近千个作战要素,一一编成数学模型,成功打造出了一艘“数字化潜艇”。

  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我国第一套潜艇作战软件问世,并成功嵌入某型潜艇指控系统。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此,中国潜艇有了“中国魂”。

  就在大家纷纷向胡均川道贺时,他已转身踏上新的征程。如同陆军作战要研究地形地貌一样,水声环境对潜艇作战影响巨大。胡均川研究发现,水下战场环境是决定潜艇作战成败的重要因素。

  于是,他将自己首创并已展现广阔发展前景的潜艇作战模拟研究方向,拱手交给一群年轻人,自己一头扎进陌生的水下战场环境研究领域。

  “放着热包子不吃,偏要去啃冷馒头?”有同事对此十分不解。

  “水下作战环境对手比我们搞得明白,卫星遥感探测对手比我们看得清楚。我们的潜艇要出得去、藏得住、打得赢,这些领域必须要有人去研究。”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一进入水声领域,胡均川就把目光投向了影响潜艇作战的“瓶颈”、一个国际公认的难题——水下目标识别。当时,国内很多单位都在做目标识别研究,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效果差距甚大。他发现,人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正是由于过分依赖机器,才影响了识别的准确率。

  几度寒暑春秋,胡均川担纲研制的某型目标识别设备如期问世。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模式,有效突破了长期困扰潜艇部队战斗力提高的水下目标识别难题。同年,他携成果参加了全国声纳目标识别比赛,取得佳绩。

  有人向胡均川请教成功的“秘笈”,他的回答很干脆:“我的兴趣就是不断研究新方向,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这些年来,胡均川就像一支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创新,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潜艇研究的新领域——

  他创建的潜艇战术水声学科,填补了我军水声环境研究的多项空白,成为国内水声界公认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和我海军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

  他主持完成的某系统工程建设,为海军水下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战场保障和决策支持,推动了海战场环境建设跨越式发展。

  他将环境与作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创建了一门作战环境新学科,目前已成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多年间,胡均川带领他的科技创新团队,相继开创了战术水声学、作战环境学等4大新学科领域,开拓了近10个新研究方向,完成了10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60余项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

  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德高望重、成绩卓著的老教授。去年底,胡均川被破格晋升为三级教授。
牛人。:)
做得好!!!!!!!下次要东西他们就可以给了!
向老教授致敬:victory:
非常感谢这些搞科研学者们~
问一下哈:
买武器的时候,那些软件的源代码以其出售的么?:o
还是自己的软件好,不要像外国一样,外购的军舰居然火控系统可以被外国人锁死
软件还是自己的好
”“放着热包子不吃,偏要去啃冷馒头?”有同事对此十分不解。 “

国防建设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抬一个扁一群,不好吧?
任何设计,刚起步的时候都不会是很完善的,需要根据使用情况逐步的完善
希望不只是胡均川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群体,来不断的完善这个设计
厉害,致敬!!!
]]
不去编成和不会编程是两回事


原帖由 skysword2000 于 2008-1-13 16:42 发表
按国情,教授99.99%是根本不会编程地,干活的其实都是他手下的研博和年轻老师,所以真正的牛人从来都是幕后英雄。
每次都是这样,买不成的才能搞出来
人在目标识别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正是由于过分依赖机器,才影响了识别的准确率。

  几度寒暑春秋,胡均川担纲研制的某型目标识别设备如期问世。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模式,........半自动
嘿,刚才在杂谈看到这个马上跑这里来了~!

编个作战软件要三年,是一个人编啊?
诺大中国,真是连个编软件的找不出了,真是我们国家没人才?也许人才就在给讲话的人端茶递水……
不容易呀不容易,作战软件编程和编其它软件不一样.

可能对作战系统有立体认识的人,不会编程;编程熟练的人,又可能对系统缺乏立体认识;两者可能会不衔接.

我很怀疑非专业公司或者组织、个人编程的能力。而且因为用户不会很多,一些BUG不会充分暴露出来,要是实战才发现有问题就完了
原帖由 skysword2000 于 2008-1-13 16:42 发表
按国情,教授99.99%是根本不会编程地,干活的其实都是他手下的研博和年轻老师,所以真正的牛人从来都是幕后英雄。


你认为建起一座大厦,是建筑设计师牛还是泥瓦匠牛?编程有什么了不起?软件蓝领而已。最难得的人才就是胡教授这样的学科的带头人,有创新精神,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完成概念和顶层设计后自然交给手下小厮干具体活了。
楼上说得对(凑 字)
原帖由 hijjjj 于 2008-1-14 19:06 发表


你认为建起一座大厦,是建筑设计师牛还是泥瓦匠牛?编程有什么了不起?软件蓝领而已。最难得的人才就是胡教授这样的学科的带头人,有创新精神,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完成概念和顶层设计后自然交给手下小厮干具体活 ...


不懂不要乱说,不是什么软件 软件蓝领 都可以做出来的
八股文,不看。
原帖由 yxtk 于 2008-1-14 20:19 发表


不懂不要乱说,不是什么软件 软件蓝领 都可以做出来的


也不是这样啊,所谓白领只是善于规划和统筹,他们通常不经手具体事务的,只是提出一些构想,实现这些构想的正是精于编程的是蓝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