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3:16
关于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后世已经有很多的分析,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本人觉得还有以下原因很关键,也可以说跟现在我军有一定的联系
1、训练问题: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几乎打完了炮弹也没有击沉一艘日舰,固然有炮弹质量的原因,但平时训练不足导致命中率差占很大因数
2、缺乏实战经验,正是由于没有实战经验导致在突然出现日舰时没有考虑到自身航速的问题,采用了错误的阵型,让日舰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同时在作战是没有形成合力,集中主炮火力打击一艘敌舰,完过红警的都知道,不控制兵力让他们乱打很可能失败,而一般都是集中打一个再打下一个,虽然有损失但才有希望获胜。关于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后世已经有很多的分析,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本人觉得还有以下原因很关键,也可以说跟现在我军有一定的联系
1、训练问题: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几乎打完了炮弹也没有击沉一艘日舰,固然有炮弹质量的原因,但平时训练不足导致命中率差占很大因数
2、缺乏实战经验,正是由于没有实战经验导致在突然出现日舰时没有考虑到自身航速的问题,采用了错误的阵型,让日舰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同时在作战是没有形成合力,集中主炮火力打击一艘敌舰,完过红警的都知道,不控制兵力让他们乱打很可能失败,而一般都是集中打一个再打下一个,虽然有损失但才有希望获胜。
不是,不是!
官方结论——腐败透顶!(各级历史教科书)
建议楼主去看看

陈悦大大的书。
战时才知道炮弹有质量问题,那就意味着平时根本没有实弹训练。
这显然是制度问题。
二个都没有说对.实战中北洋的命中率比联合舰队还高.说起经验,恐怕对方更少.
集中?一游四舰的航速在当时可是世界一流的.想打就打.不想打马上就跑开了.拿红警来说这个是不行的.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啊,多去看看吧.
很大程度上还是体制问题啊……
身为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那时的中国那样子,像八两金说的:打你是应该,不打你是悲哀!!

落后就挨打!——永恒不变的道理!!
第一点:北洋的火力密度和联合舰队不是一个等级,单位时间内的火力强度也不是一个等级,假设命中率相同,那么北洋承受的打击也是联合舰队的数倍。
第二点:北洋各舰本就比日舰慢,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要保持良好的航速,动力系统的保养和更换是至关重要的,可惜北洋当时被卡脖子,而且每年还要延海岸线跑一圈,加速动力系统老化。所以在航速处于不利地位的北洋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集中射击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很难实施,当时各舰通讯完全靠旗语,各舰战时通讯基本不可能,如何协调?
满人还是要防着汉人吧.怕汉人取代他们的统治地位.:D ,就象WW说的国民党是少数外国人一样不可靠.:D ,不然老佛爷也不会拿军费建颐和园
那军费建颐和园是错的!这是讹传!
见 龙旗飘飘的舰队
[:a3:] 楼主去买北洋海军舰船志把,看完就明白了,,,,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8-1-8 00:06 发表
战时才知道炮弹有质量问题,那就意味着平时根本没有实弹训练。
这显然是制度问题。

似乎不是有问题 而是装备的大多数就是实心弹 在当时这也是一个用来作战的弹种
煤不好大家心里都有数 也是一贯的
原帖由 365赌王 于 2008-1-8 00:45 发表
二个都没有说对.实战中北洋的命中率比联合舰队还高.说起经验,恐怕对方更少.

呵呵 所以还是弹药投射的数量重要
但是即使如此 北洋水师主力仍在 如果不是陆战太糟糕 把港口丢了 最后还能剩不少家当呢
]]
楼主应该去陈悦的北洋水师网址逛逛
压根不是战术问题这么简单,国之将倾、一木难支啊!
正像当年电视剧《北洋水师》结尾中所说的,气数已尽了!:')
原帖由 元始天魔 于 2008-1-8 08:22 发表
正像当年电视剧《北洋水师》结尾中所说的,气数已尽了!:')

同感,主要还是整个大清的末日都快到了。
]]
]]
看来陈老大的普及和以前诸多专家的努力一起,终于深入人心了哦,^_^
最近看了电影「投名状」,裡面各方军马表面上虽然都是清军,
实则各有盘算,李连杰的军队在衝,魁字营或那几个大人的军队
却在观望纳凉,基本上中国自古以来制度都如此,甚至到了民国
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也都还是如此,当然甲午战争亦是如此,北洋
水师不过是李鸿章一人的家底子,想干掉李鸿章的人,拿北洋水师
开刀,兇狠程度甚於日军。这样的中国,打起来不被日本这种真正
学到近代化体制的国家揍得东倒西歪,才真是天理难容.....:D
所谓“气数已尽”、腐败等等都是笼统的概略性说法。要了解甲午战败的细节和直接原因,当然是当时的装备技术、人员素质、战时战术运用和指挥、调度过程。战争过程是直接决定战斗胜负的,不去细究这个最直接过程,总是一味强调“气数”、“国体”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脱离现实。
]]
私下看老大们总结后觉得,甲午战败有三大点需要关注:1)是火炮的火力、射速和火炮的密度问题,2)是当时各战舰的机动速度问题,3)是各舰的防护问题

1)就主炮口径而言,并不占劣势,但是就射速而言,不快;
2)机动是最大短板,因为机动性太差,导致舰队无法用高效的阵形应对,实际上只能选择一字展开,而这样就浪费了后主炮,使实际参与射击的火炮数量进一步减少,火力密度因此大大低于日舰队;也因为机动问题,导致在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舰队无法选择适时撤离,只能顽战,因此损失巨大;战斗时亦因为机动性太差,导致不能有效抢占阵位,无法对敌单舰展开有效集火攻击,反而被敌舰队集火攻击;
3)防护性很好,两“远”吸收了大量火力,充分显示了巨舰厚甲的优势和巨大生命力,成为了舰队最可靠的堡垒,日舰队对两“远”久攻不下,可惜其他舰的支援火力过于薄弱
原帖由 cardinalwu 于 2008-1-8 05:06 发表
那军费建颐和园是错的!这是讹传!
见 龙旗飘飘的舰队


是没挪用,全部被存成定期吃利息去了。建颐和园用的是军费存定期的利息。没有直接挪用,但是这笔钱北洋也用不了。
原帖由 元始天魔 于 2008-1-8 08:30 发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整个国家都将倾覆了,所以才会那么多的问题啊!:')

即使在装备并不输与人的情况下,照样一溃千里!!!!!!:')

对比,建国初抗美援朝,装备对比差距远大于甲午战争,但军队 ...


海军和陆军有可比性么?北洋最后覆灭还不是陆军顶不住?
原帖由 zhaangc 于 2008-1-8 15:08 发表
私下看老大们总结后觉得,甲午战败有三大点需要关注:1)是火炮的火力、射速和火炮的密度问题,2)是当时各战舰的机动速度问题,3)是各舰的防护问题

1)就主炮口径而言,并不占劣势,但是就射速而言,不快;
2) ...


第二点,本来北洋的船除了致靖,都是以船头对敌为思路设计建造的,经来两舰连后主炮的没有。而且就是致靖也是横队的尝试。全舰队执行横队战术的可行性不高。
原帖由 T62 于 2008-1-8 08:49 发表
中国当时复兴的思路有根本的问题,想在不动政体的情况下强大自身,只想单纯的“师夷之技以制夷”,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成功的。

国家复兴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事,而应当是全体国人的责任。对当时的中国则必须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让“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开启民智,让每一个国人参与其间,皇帝极权的政体也必须改变。

而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这种意识。
北洋水师打的再惨败,国家受到再大的羞辱,对大多数当时的老百姓而言,都是与其无关的,麻木的



这段话 很坏 很反动  太不和谐   还是贵宾怎么能攻击我们的XXX呢?!
大伙不要乱说 北洋舰队是非常有战斗力的 训练也有素

腐败是肯定的 但甲午我方依然有可能取胜

但是 北洋严重缺乏俗称的"开花弹"  弹头实心!!

而且 我方接敌队形错误
比如我方旗舰之一的定远 主装甲厚度约300毫米 日本进口英国320主炮 当年扬言可以洞穿300装甲 然而 最大穿甲厚度不过160\余毫米!!
我方的错误战术错误主要在于
舰队是人字排开 2艘铁甲位于中央 其他舰一字排开 最弱的超勇 扬威等离旗舰最远

相反日方 是游击舰队与本队的布置

游击舰队快速绕过我方铁甲舰 充分去发挥其速度 火力相对优势
而将铁甲舰留给了本队

这带来了不对称的对抗么
原帖由 canond 于 2008-1-8 15:18 发表


第二点,本来北洋的船除了致靖,都是以船头对敌为思路设计建造的,经来两舰连后主炮的没有。而且就是致靖也是横队的尝试。全舰队执行横队战术的可行性不高。

但是主要限制私下还是认为在于机动性,尤其是19世纪末,火炮射击距离近,对舰只间的阵位要求比较严格,要发扬集火攻击,一定要有足够的机动性。其实不仅是甲午,后来的对马海战也是机动性占上方的日本舰队完胜俄舰队。现在看来,日本人对当时舰队机动性的认识比较独到,这也和其国家地理特性有关。
]]
在台湾网站上找到的一段:

=======================================================

其实看北洋拨款问题,可以先去看故 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或者是一些论文集,那裡面有不少明清税制税则的问题,看了之后会怀疑李鸿章拿到的钱,就算把贪污的部分通通算入,到底有没有表面数值的十分之一......
明清税制的一个问题,以现代会计来看会让人相当瞠目结舌的是,复杂的物资转送制度配上考绩考核方式,这问题尤以明代為最,清代很多东西改用银两转来转去还稍微好一点,但那也只是"好一点"而已,因為有很多现代可以依靠银行与货运行解决物资运送问题,政府只要开支票签合约就可以保证物资运送到需要者的手上,但当时是没有这种民间机构存在的--除了洋人.
基本上明清各地税则釐定是依靠明初战乱中建立的一套帐本去衍生的,从当时确定各地贫富作為徵税基础之后,然后开始每年依照一定成长率去计算你地方的应收税额,除非发生天灾重新计算,否则你每年就是要依照这个成长率去上缴税款.接著,就如同一个笑话说的, 一个丈夫每次做爱完后都要问妻子自己得几分,高於七十分他就怀疑妻子是安慰他而不高兴数日拒绝做爱,低於七十分他又為自己表现不佳而垂头丧气数日不能做爱,最后老婆连春梦中都会说"七十分,七十分".当时地方官也是如此,今年高了不敢报高,而要想办法偷藏,以备明后年低了的时候弥补;如果今年低了呢?米榖就掺砂石,银钱就自己掏腰包或到处想办法刮借,甚至行贿上级官员让他故意"笔误";而作皇帝的对这种事情如非不知情,就是睁一隻眼闭一隻眼,等到几时要搞斗争或大清洗时一起拱出来,大家一起剥皮......於是,居然能除了天灾外,以百万计的全国各种税收数字,年年都是準準确确的7%成长率到个位数!在现代,这个是很严重的假帐吧......而"笔误"了这麼几百年,李鸿章用的钱,除了海关是外国人管理的可能比较确实(先不考虑贪污问题)以外,其他的......
还有更要命的是,这些虚钱要怎麼拨缴?基本上,由各县自己想办法送到需要的地头去,运送费与运送手段也是自己想办法......有人想到武侠小说的鏢局了吧?而且通常还不是说一个县只负责一件事情,比方我这个县就专门养北洋舰队,往往一个县除了养自己与养上级单位以外,还要负责养指定的外驻军或其他河运槽运之类单位,很多时候这些养的单位又是在天南地北,像长江甚至珠江流域的县份也可能在北方边防告急时被要求运粮送钱到陜西甘肃......如果政府有相关包商到各县去收集物资那就太棒了,可惜的是,当时没有......
有这样的制度,不需要官员贪污斗争,你的钱袋就是空的......
装备上的差距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使用装备和指挥战争的人,人不行再好的装备也白搭
原帖由 warpeace 于 2008-1-8 15:29 发表
我方的错误战术错误主要在于
舰队是人字排开 2艘铁甲位于中央 其他舰一字排开 最弱的超勇 扬威等离旗舰最远

相反日方 是游击舰队与本队的布置

游击舰队快速绕过我方铁甲舰 充分去发挥其速度 火力相对优势
...

北洋水师的战术队形并没有不当的地方。你的设想根本不存在。
原帖由 zhaangc 于 2008-1-8 15:34 发表

但是主要限制私下还是认为在于机动性,尤其是19世纪末,火炮射击距离近,对舰只间的阵位要求比较严格,要发扬集火攻击,一定要有足够的机动性。其实不仅是甲午,后来的对马海战也是机动性占上方的日本舰队完胜俄舰 ...

错!
在黄海海战中,日本人的战术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谈不上什么独到
还是那句话,分析海军史问题还是要从技术上入手,空洞地分析什么海洋民族的性格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