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血满将军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00:42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血满将军楼
一、前言
1933年日军以热河省属于伪满洲国为由,诡称恢复满洲治安,全面进犯热河。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以东北军为主体的中国军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崩溃。原本日军计划首先占领长城各口以切断热河与内地的联系,而后卷击热河省的腹心地区,不料开战仅十多天日军即攻取热河首府承德,战事进展之顺利令日军都始料未及。日军向长城各口的进攻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追击战。而在长城各口中,古北口控扼承德——北平大道,中日两军对此都极为重视,日军攻占承德后即以主力迅速扑向古北口方向,而中国方面也将北上应援的中央军主力投入此地。古北口也由此成为了长城抗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
二、战场地理
古北口处于密云平原的最北端,再往北走就是连绵的山地和高原,潮河从北蜿蜒流来,在山脉间切出一个谷地,到了古北口,这个谷地迅速向南呈喇叭状展开成一片大平原,古北口就成了从北方进入这一平原的咽喉要道。古北口隘口南北狭长,左右两山对峙,东侧称为蟠龙山,西侧称为卧虎山。承德至北平的大道也经此隘口沿潮河东岸向南延伸。
历史上这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南方大平原的重要通道,因此早在北齐时期古北口就修筑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到了明初,大将徐达沿燕山一线要隘修建长城,古北口长城的选址也是出自这位常胜将军之手。徐达按北齐长城遗址大致走向修建了明长城,到了明朝中后期,戚继光镇守蓟州,又进一步增筑,长城本为土城,戚继光加贴墙砖,还将原北齐长城部分修葺,整个防御体系更为森严。古北口的关门修筑在隘口中间,有水陆两关门,潮河东岸陆路关门也称为铁门关,潮河上的水路关门则称为水门关,但清代已经被洪水冲毁。长城向东西延伸到卧虎、蟠龙两山,东侧蟠龙山一端山势雄伟,最高峰是370高地,再往东则是著名的将军楼,该处视野开阔,控扼险要,在古代就是长城防御的重要指挥阵地,将军楼也由此得名。长城由此再往东延伸就可以到达炮石台、龙王峪口,继续东行就是现代著名的旅游点金山岭、司马台长城。
从关口向南,沿大道两边,房屋鳞次栉比,这就是古北口的北关。过北关后大道转向东南,就是古北口关城。这个关城位于蟠龙山脚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城池随山势上下起伏,全城呈三角形,周4里310步,有东、南、北三门,城墙高5米,陡峭处以山石垒成,平缓处以条石为基,青砖包砌,是明代守军的防御指挥中心。出关城东、南两门就是东关、南关等商住区域。
三、中国军队态势
1933年的3月10日,古北口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热河前线迅速崩溃,完全打乱了中国军队的部署。原驻古北口及密云一带的东北军107师被迫前出到口外的长山峪、曹路口一线阻击。107师表现出色,将日军死顶了两天,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然而3月9日107师战线被突破,撤退中部队的逐次抵抗也没有成功,日军乘汽车追击穷追猛打,给107师造成巨大损失。该部主力14个小时被日军狂赶数十里,撤入古北口。3月10日晨6点,日军追击部队第32联队相田第3大队赶到古北口外的二里塞,直迫古北口关门。
而此时,古北口内有中国军队3个师的番号,其中东北军2个师。除了败退下来的107师,112师也已先期到达。该师前身为东北军第12旅,在军中这个师的地位有些不太一般,该师师长张廷枢时年30岁,是东北军耆老原吉林督军张作相的次子,17岁入东北讲武堂,28岁就任中将旅长,跟少帅张学良交情匪浅,因此该师在军中格外受宠,装备待遇都相当不错,吸引了很多人到此谋职,以致很多军官宁可到此候补也不愿去别的部队服役,该师军官大半都是军校科班出身,就连军需、军医都是专门学校毕业的,例如635团团长白毓麟还是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的,而师长张廷枢、参谋长刘墨林、634团团长贺奎等人更是留學日本軍校的毕业生。该部有一些老部队有善战的传统,但自改编成12旅后却很少去战场,阅兵倒是经常参加,所以实战经验缺乏,甚至被同僚戏称为少爷旅。该旅九一八事变时驻扎在锦州,入关后驻守在北平南苑一带。此次热河开战,张作相受命督战热河,112师本来是准备作为张作相的卫队旅经古北口进军承德的,不料承德迅速失陷,原驻古北口和密云的107师被调去长山峪阻击,112师遂接过了古北口正面的防御任务。112师下辖634、635、636三个团,还包括一个山炮连以及自动步枪连,全师人数在7千人左右。
而此时赶到古北口的另一个师则是关麟征的中央军25师。该师是徐庭瑶17军的先头部队,军主力也正在赶来古北口的途中。说起来这25师和17军原来都是西北军第26路军孙连仲部的番号,西北军这个25师于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投向红军。而重组后的26路军于32年夏在江西乐安、宜黄再次遭红军重创,25师和17军的番号因此被取消。33年1月,由于中央军徐庭瑶部第4师在鄂豫皖与红军作战表现出色,该师旅团数目和兵员又较多,于是由第4师独立旅及补充1、2团编成新的25师。原第4师独立旅旅长关麟征出任师长,原4师24团团长杜聿明出任副師長兼73旅旅长。73旅的两个团为原第4师补充1、2团,而关的基本部队独立旅则编为75旅,旅长张耀明。25师原驻安徽、徐州一带,2月底奉命急调华北,3月5日在北平通县集结完毕,8日下午全部抵达密云。3月10日晨,正当日军抵达古北口与守军发生接触时,25师也赶到了古北口。该师为两旅四团制,虽然刚刚成师,但是兵员装备都较为充足,出征前其总兵力约一万三千人,但该部有部分兵力未参战,如其辎重营就留置徐州。
四、日军态势
进攻古北口的日军为第8师团先头部队,这个师团是日军热河南线作战的核心力量,该部从辽西一路杀来,推进很快,并以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率领一部组成“挺进队”,乘汽车长途奔袭,狂飙数百里后于3月4日一举攻占承德。之后该师团向古北口跟踪追击,于3月7日进抵长山峪,据古北口只剩二十多公里。在激战两天后,又击破了东北军107师在长山峪组织的抵抗,随后日军前锋部队32联队第3大队乘汽车追击,至10日晨6时赶到古北口外的二里塞。
之前,第8师团因为前锋部队进军迅速,日军第8师团被拉成了长长的纵队,先头川原部队与后尾部队相差数百里之遥。日军先头部队虽在长山峪受阻,却也使得日军各部队间距缩小,到3月9日夜日军攻破107师防线时,第8师团的主要作战部队已经相互靠拢在以长山峪为中心的区域。但是长途急进还是给日军带来一些麻烦,日军师团部一度失去与川原旅团的联系,而且经过激战后携行弹药也出现不足,特别是炮弹比较缺乏,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日军继续进攻的决心。
3月9日下午4点半,第8师团部得到航空兵通报,得知长山峪正面中国军队已于3点40分左右开始撤退,据此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于下午六点下达了进攻古北口的命令。要求在长山峪正面的川原侃第16旅团沿长山峪——巴克什营——古北口大道追击中国军队,占领从巴克什营向东至炮石台口、司马台一线包括古北口在内的长城诸隘口。同时命令从右翼迂回长山峪尚未到位的骑兵第8联队尽快赶到巴克什营与16旅团会合,后续的野炮第8联队主力、工兵大队及第4旅团也经长山峪向巴克什营推进。
五、双方部署
在25师赶到古北口,中国军队在此地兵力达到了3个师,然而各部主官却为兵力部署发生了争吵。东北军一看中央军赶到,就急着想撂挑子,67军军长王以哲鉴于自己的老部队107师在长山峪损失很大,想让107师先行撤退,而让112师协助25师防御,结果遭到了112师师长张廷枢的反对。112师本来就不属于67军建制,师长张廷枢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根本就没把王以哲的命令当回事,而25师师长关麟征也不愿单独防守古北口,结果一直吵到凌晨4点才吵出个结果。王以哲强令112师留下协助25师,而自己率107师撤退。
中国军队在具体部署上以112师保持既有防线,而以25师在其右翼及第二线展开。由于承德——北平大道经蟠龙山北侧而来,呈东西走向,至关口方折向南,而卧虎山还有潮河相隔,因此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基本集中在潮河东岸的蟠龙山。第一线自西向东一共投入4个团,战线最西端潮河西岸卧虎山部署的是112师李德明的636团主力,在潮河东岸,首先是白毓麟635团居于古北口关门正面,而以贺奎634团居于其右翼的蟠龙山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一线。636团抽出1个营作为师总预备队,置于古北口南村庄内隐蔽待机,山炮连择要设置射击阵地,师骑兵连两翼游击策应,师工兵营则配属于石匣镇至古北口之间,师部各处及其他直属部队留驻石匣镇。而25师则从634团右翼继续向东延展防线,以杜聿明73旅的戴安澜145团左接634团,其一营防守战线最右翼的龙王峪口。而梁恺的146团抽一个营担任旅预备队,团主力则在将军楼方向占领第二线阵地。之后赶来的75旅则置于黄道甸,师直属队部署在古北口关城一带,师部设于古北口关城北门瓮城内的关帝庙。至上午七时,73旅也已基本部署完毕。
而日军方面首先赶到战场的是32联队相原少佐的第3大队,该部于10日凌晨6点赶到二里塞,顺大道走离古北口关门只有三公里左右。从此往南看去,就是逶迤的蟠龙山,山上长城隐隐可辨,将军楼雄踞其上。第3大队迅速占领二里塞南面的几个高地,掩护旅团本队展开,汽车队则返回接运后续部队。到7点,日军在二里塞东北高地构筑了炮兵阵地,并向中国军队开炮射击。上午9点钟,16旅团主力基本上都赶到了二里塞到巴克什营一带,而自十八盘迂回而来的骑兵第8联队也于8点半赶到二里塞。但是由于推进过速,16旅团与师团部失去了联系,弹药也比较紧张。但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并不打算停顿下来等候援军,在他的主导下日军迅速拟定了攻击计划。攻击分为三个方向,左翼日军在相对较远的战线东端龙王峪口、炮石台方向,投入骑兵第8联队和32联队的两个小队助攻,在其右翼古北口关门东面的长城一带高地,日军投入了32联队第2大队。而日军的主攻方向则选定为634团防守的蟠龙山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一线,在这个中央方向日军投入了17联队全部和32联队第3大队,几乎占了日军总兵力的2/3。日军的计划是两翼牵制中央突破,占领将军楼等战场制高点。此外,日军还以32联队2个小队渡过潮河牵制卧虎山的636团。
六 战斗进程
从10日早上7点开始,两军就开始小规模交火,日军的飞机也赶来助战,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麻烦,日机以一个钟头为间隔对中国军队阵地及后方交通先进行骚扰。由于天气寒冷,植被缺乏,而地质坚硬又不利挖掘工事,日机的活动很有成效,特别是仅有的一些树林、建筑物受到了日军飞机的重点照顾。
下午两点半,完成战斗准备的日军开始全线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在主攻方向,由于日军充分集中兵力在狭窄地段实施攻击,因此获得了完全成功。当面东北军634团一部根本没能阻挡住日军,仅仅半个多小时,日军主攻的17联队就攻占了蟠龙山的制高点370高地,随即又将攻击重心转向将军楼,634团竭力抗击,但是到下午5点半,日军主攻部队就已经完全占领了这一地段阵地,将战线推进到长城南侧,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但在两翼,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战果有限。在日军左翼,参战的是骑兵第8联队和2个步兵小队,骑兵联队本身只有2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下马攻击的能力不比一个步兵大队强,而当面却是戴安澜的145团。日军在该方向略有进展,夺取了炮石台,但是却没能攻取145团1营防御的龙王峪口。而在日军右翼,32联队第2大队遭到了635团的坚决抵抗,没能攻破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凭借良好的工事,以精准的迫击炮火力给日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日军在基本达成目标后,于5点半全线停止了进攻,开始积极准备第2天的攻势。将军楼和370高地的过早失守使得中国军队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战场的枢纽已为敌所掌控。
这一天日军几乎把绝大多数力量都压在112师方面,634、635团单独面对日军两个联队的猛攻,压力极大,尤其是634团损失惨重。而25师由于主力尽在第二线,第一线仅有145团遭到骑兵第8联队的攻击,所受压力并不大。但是中国军队两个师各自为战,互不配合,骑兵第8联队的攻击并没能攻取既定目标,却让25师师长关麟征和副师长杜聿明错判了形势。25师主官认为日军攻击重点在龙王峪口方向,企图由此突破然后沿潮河支流包抄25师的右翼。为此,当夜25师命令第一线的145团将兵力向右翼集中,将阵地继续向东延伸到龙王峪口以东500米,从而使其与112师的结合部更加薄弱。而作为师预备队的75旅主力(欠150团)则移至古北口东关,更从中抽出了149团的一个营向司马台方向放出警戒。这一夜虽无大战,但枪声仍然很激烈。
11日晨,日军再次发起猛攻,攻击重心仍然集中在370高地、将军楼一带,向第二线阵地及两侧扩张战果。此前日军炮兵表现非常出色,一夜之间就将大炮抬上了长城高地,在制高点370高地两侧布置了炮兵阵地,从而有效的控扼了战场,而且日军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因此日军本以为这次进攻会更加顺利,没曾想这次却碰上了硬钉子。此时,将军楼方向除了634团外,还有第二线阵地上的146团主力。日军的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几乎是寸步难行。双方激战到中午,日军仅仅夺取了少数阵地,而且更让日军叫苦的是炮兵炮弹快打光了,下午两点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赶到战场,登上370高地接过川原侃的指挥权,然而他也没办法令日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日军被迫停止进攻调整部署。
不过,中国军队虽然阻遏住日军的攻势,却也是有苦自己知。占据制高点的日军俯瞰整个战场,密集火力封锁了潮河支流谷地,给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困扰,25师与龙王峪口145团的联系也很难保持。146团在日军正面猛攻下也是左支右肘险象环生,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关麟征命令149团(欠一营)也投入将军楼方向。这样,以将军楼为核心,双方投入了5个团(联队)展开激战,战斗极度惨烈,149团团长王润波在激战中為日軍武士刀砍殺,25师师长关麟征也被手榴弹炸伤迅即被后送。副师长兼73旅旅长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146团团长梁恺则代理73旅旅长。而在古北口正面,东北军635团也支撑不住了,其右翼更由于634团败退而战线不稳,日军32联队第2大队遂趁机攻取该团部分阵地,团长白毓麟阵亡。白是满族人,与师长张廷枢、少帅张学良同为东北讲武堂第一期,从排长逐级干到团长,是112师三位团长中最年长的一位,比师长还大十岁,在军中素有声望,不幸于此役殉国。
当日夜,双方继续整军备战,但此时112师萌生退意。该师原本就是准备与中央军换防的,勉强参战。而且两天激战该师伤亡惨重,师长张廷枢没有通报25师就下达撤退命令,当夜其右翼634团首先退出阵地,之后是正面扼守关口的635团,该两团向西越潮河经河西镇撤退,之后左翼636团也开始撤离。25师发现了112师这一突然行动后,杜聿明被迫进一步分散兵力,将唯一完整的150团主力也调到河西,防止左翼的崩溃。杜聿明意识到此时局面难以挽回,但他认为一线部队与敌胶着,无法调整阵地缩短战线,因此杜聿明并没有下令25师也随之撤退,只是将最后两连预备队及师特务连后退至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设立预备阵地,期望全军败退时能起到掩护迟滞作用。而日军也发现了112师的举动,凌晨3点日军以百武俊吉大尉指挥的战车中队占领了古北口关口。
到12日晨,形势已完全改观。中国军队1个师退出战场,而日军却得到了增援,野炮第8联队主力于此时赶到战场,更要紧的是后方运来了800发炮弹彻底激活了日军炮兵。晨7点,经过充分补充的日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中国军队,独撑危局的25师陷于困境。9点,日军步兵开始发起总攻。而日军航空兵的大轰炸也开始了,与前两天骚扰性攻击不同的是,这回日军陆军航空兵飞行第12大队(轰炸机大队)大规模出动,9点50分该大队出现在战场上空,轰炸的重点是古北口关城。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军队直到此时仍然执着的认为龙王峪口145团阵地才是日军主攻点,而此时日军却已经突破146、149团防线,直接冲向古北口关城。惨烈的战斗在古老的古北口关城北侧城墙展开,11点3分,日军已经攻占了关城北侧的制高点,位于此地的25师师部无法坚持被迫撤退,至此师部与前线各部的通讯全面中断,25师各部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苦撑到下午1点,25师终于开始全面崩溃。1点40分,日军完全占领了古北口关城,并突进到南关以南的高地,封锁了潮河支流谷地。25师防线被完全突破,除河西150团一部外,其他各部的建制完全混乱,各部队长官均失去对部队的掌握,占据高地的日军来回扫射,奔逃中的中国军人尸横遍野,25师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有2/3以上产生在这短短几个小时中,73旅代旅长梁恺也在退却中受伤。
25师一路溃退到南天门预备阵地,仅有师特务连等少数部队占领阵地,其他部队完全失去掌握,根本无法进入阵地,不少人甚至一直逃到了石匣镇,此时的南天门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但由于日军目标本来就只限于占领古北口,因此日军并没有进行追击。当日夜,日军基本停留在河西镇到驼沟寨北方高地、将军楼东至龙王峪口、沙岭口一线。25师也因此稳住了阵脚,收容部队。
此战,日军报告中国军队战场遗尸600多具,大多是25师的,而112师在撤退前曾大量运回死伤官兵,因此具体死伤情况不详。而日军公布自己的伤亡数字为17联队战死军官1名,士兵4名,战伤20名,32联队战死军官2名,士官1名,士兵10名,战伤40名,骑兵第8联队战死士兵3名 战伤10名,工兵战伤3名。共计战死21名,战伤73名。32联队联队长田中清一也曾负伤但未退出战斗。而中国军队宣称自己伤亡四千人,团长伤亡各一,营长死伤6人,连排长死伤四分之三,但杀伤日军两千多人。
七:述评
古北口抗战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了解,普通大众都只知道29军的喜峰口抗战。但是今天古北口抗战却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主要原因就在于25师日后出了很多名将,溯本求源,为了歌颂英雄,古北口抗战的功绩自然就传播开了。古北口之战确实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但是回过头看此战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后人唏嘘。
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倍于日军,又先敌占据险要,在轻武器上双方差距并不大,112师、25师的机枪、迫击炮并不少。而在重武器方面,10、11日中国军队配备有山炮,而日军野炮兵主力尚未到达,还面临炮弹短缺,空中支援方面日军也没有投入轰炸机集群,双方差距虽有,但也没到悬殊的地步。只有在12日日军炮兵联队和轰炸机大队赶到,双方才真正出现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然而在10、11日,中国军队已经处于劣势,若是一味推托装备不好,就只是在找借口。关键还在于中国军队在整体素质上也确实不如日军。
最大的问题在于指挥不统一,25师和112师完全是各自为战,互不沟通。结果日军攻击重点在左翼的112师,25师却还在向右翼增兵。112师开始撤退也根本不通报25师。各部队不能同舟共济,河西方向甚至出现中央军射击东北军的事件,反而使日军乘机突破。反观日军,骑兵第8联队等部并不隶属于16旅团,在得不到师团指令的情况下,各部队都能服从旅团长川原侃的统一指挥,表现出相当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其次指挥水平有差距,中国军队指挥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如112师中以636团战斗力最强,但该团却置于河西,无用武之地。而25师主官一再错判形势,直到战线崩溃还执著的认为日军攻击重点在龙王峪口的145团,也让人瞠目。此外,11日夜间25师主官认为一线部队无法脱离接触,没有断然撤军,结果第二天25师在几个小时溃逃中的损失竟高达战斗伤亡的数倍。反观日军的指挥干练果断,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在与指挥部通讯中断时毫不拖延,不失时机的完成攻击计划。具体部署上以两侧牵制,而最大限度集中兵力(2/3以上)于主攻点,得到良好战果。而日军的指挥位置也远比中国军队指挥部更接近前线。
其三,部队整体战术素养、训练水平有差距。日军指挥部靠前,在中国军队山炮射程之内,但日军指挥所附近在整个战斗期间只落了几发炮弹,没有对其造成任何影响。反观日军,10日晨六点开始日军各部才陆续抵达战场,到午前日军就攀爬至距长城不足数百米的出发阵地并完成出击准备,其效率和战斗素养非常高。尤其是其炮兵,无论是长山峪还是古北口,都在步兵陷入苦战时,用准确有力的炮火推动了战局。古北口之败,与其说因为器不如人,倒不如说是因为技不如人。
八、结局
此战结束之后,112师即脱离古北口战场,该师在战斗中表现还是比较顽强的,绝谈不上以少量兵力敷衍,但师长张廷枢没有通报25师即率部擅自撤退,给战局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过南京政府因长城抗战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他倒是有份。比较有意思的是参加古北口方向战斗的东北军107师长张政枋、112师师长张廷枢两人抗战开始后还联袂投向八路军,组织东北军溃兵成立八路军游击部队,结果遭川军偷袭覆灭。此后张廷枢回延安入抗大学习,40年去香港治病从此离开八路军,后又辗转平津,49年病故。而636团团长李德明以后出任112师336旅旅长,参加过江阴、淮北保卫战。而634团团长贺奎其后的官职最高,曾出任115师、109师师长、67军副军长,48年出任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中将副主任、冀热辽边区“剿匪”中将副司令官,同时兼任辽西行政公署主任,解放军攻破锦州时被俘。
112师如同其他东北军部队那样,命运不济。之后霍守义继任112师师长,在抗战中该部在57军的编制内战绩彪炳,但作为一支杂牌军始终得不到中枢重视,只能在鲁苏战区的夹缝中生存。解放战争中霍守义还曾与解放军有密切联系,但因为首鼠两端,最后112师还是被解放军消灭于兖州,最终结束其历史。
尾声:
112师走了,但25师和第8师团仍然处于对峙中。12日夜,溃败到南天门的25师陆续收拢残部。而此时17军军长徐庭瑶也赶到密云,与杜聿明通电话后,即命令第2师星夜驰援。次日凌晨5点,第2师先头部队郑洞国的第4旅到达南天门与25师换防,不堪再战的25师退往密云整补。此时,第8师团在攻取古北口后已转入防御,但17军主力的到来使得这一地区仍然处于紧绷状态。一个月后,一场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恶战将在南天门轰轰烈烈的打响。
附:中日两军参战部队主官
中国方面:
112师师长 张廷枢〈遼寧義縣人,日本步校〉
参谋长 刘墨林〈遼寧西安人,日本野戰砲兵學校〉
中校參謀楊蔭東(熱河凌南人,保定9期步科)
中校軍械官關祿善(遼寧海城人,東北講武堂1期砲科)
634团团长 贺奎(遼寧人,日本陸大中國隊5期)
635团团长白毓麟(東北講武堂1期)
團附謝祝華(吉林雙城人,東北講武堂)
636团团长 李德明(遼寧黑山人,東北講武堂1期步科)
團附陶振華(黑龍江蘭西,東北講武堂)
25师师长 关麟征 (陜西鄠縣人,黃埔1期步科)
參謀長詹忠言(廣東文昌人,雲南講武堂,陸大特1期)
參謀處主任姚國俊(陜西醴泉人,黃埔4期步科,陸大9期)
輜重營高致遠(陜西三原人,黃埔1期步科)
工兵營吳琪英(廣東瓊山人,黃埔2期工科)
副师长兼73旅旅长 杜聿明 (陜西米脂人,黃埔1期步科)
145团团长 戴安澜(安徽無為人,黃埔3期步科)
146团团长 梁恺(湖南耒陽人,黃埔1期步科)
75旅旅长 张耀明(陜西臨潼人,黃埔1期步科)
149团团长 王润波(四川開縣人,黃埔3期步科)
150团团长 张汉初(四川巴縣人,黃埔2期輜科)
日本方面:
第8师团师团长 西义一中将〈福島人,日本士官10期砲科,陸大21期〉
参谋长 小林角太郎大佐〈長野人,日本士官16期步科,陸大26期〉
16旅团旅团长 川原侃少将〈鹿兒島人,日本士官13期步科〉
17联队联队长 长濑武平大佐〈富山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30期〉
32联队联队长 田中清一大佐〈愛媛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26期〉
骑兵第8联队联队长 三宅忠强中佐
野炮兵第8联队联队长 广野太吉大佐〈東京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27期〉
工兵第8大队第1中队 小泉於葨弥大尉
临时派遣第1战车队 百武俊吉大尉
(第4旅团等部未参战)长城抗战之古北口——血满将军楼
一、前言
1933年日军以热河省属于伪满洲国为由,诡称恢复满洲治安,全面进犯热河。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以东北军为主体的中国军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崩溃。原本日军计划首先占领长城各口以切断热河与内地的联系,而后卷击热河省的腹心地区,不料开战仅十多天日军即攻取热河首府承德,战事进展之顺利令日军都始料未及。日军向长城各口的进攻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追击战。而在长城各口中,古北口控扼承德——北平大道,中日两军对此都极为重视,日军攻占承德后即以主力迅速扑向古北口方向,而中国方面也将北上应援的中央军主力投入此地。古北口也由此成为了长城抗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
二、战场地理
古北口处于密云平原的最北端,再往北走就是连绵的山地和高原,潮河从北蜿蜒流来,在山脉间切出一个谷地,到了古北口,这个谷地迅速向南呈喇叭状展开成一片大平原,古北口就成了从北方进入这一平原的咽喉要道。古北口隘口南北狭长,左右两山对峙,东侧称为蟠龙山,西侧称为卧虎山。承德至北平的大道也经此隘口沿潮河东岸向南延伸。
历史上这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南方大平原的重要通道,因此早在北齐时期古北口就修筑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到了明初,大将徐达沿燕山一线要隘修建长城,古北口长城的选址也是出自这位常胜将军之手。徐达按北齐长城遗址大致走向修建了明长城,到了明朝中后期,戚继光镇守蓟州,又进一步增筑,长城本为土城,戚继光加贴墙砖,还将原北齐长城部分修葺,整个防御体系更为森严。古北口的关门修筑在隘口中间,有水陆两关门,潮河东岸陆路关门也称为铁门关,潮河上的水路关门则称为水门关,但清代已经被洪水冲毁。长城向东西延伸到卧虎、蟠龙两山,东侧蟠龙山一端山势雄伟,最高峰是370高地,再往东则是著名的将军楼,该处视野开阔,控扼险要,在古代就是长城防御的重要指挥阵地,将军楼也由此得名。长城由此再往东延伸就可以到达炮石台、龙王峪口,继续东行就是现代著名的旅游点金山岭、司马台长城。
从关口向南,沿大道两边,房屋鳞次栉比,这就是古北口的北关。过北关后大道转向东南,就是古北口关城。这个关城位于蟠龙山脚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城池随山势上下起伏,全城呈三角形,周4里310步,有东、南、北三门,城墙高5米,陡峭处以山石垒成,平缓处以条石为基,青砖包砌,是明代守军的防御指挥中心。出关城东、南两门就是东关、南关等商住区域。
三、中国军队态势
1933年的3月10日,古北口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热河前线迅速崩溃,完全打乱了中国军队的部署。原驻古北口及密云一带的东北军107师被迫前出到口外的长山峪、曹路口一线阻击。107师表现出色,将日军死顶了两天,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然而3月9日107师战线被突破,撤退中部队的逐次抵抗也没有成功,日军乘汽车追击穷追猛打,给107师造成巨大损失。该部主力14个小时被日军狂赶数十里,撤入古北口。3月10日晨6点,日军追击部队第32联队相田第3大队赶到古北口外的二里塞,直迫古北口关门。
而此时,古北口内有中国军队3个师的番号,其中东北军2个师。除了败退下来的107师,112师也已先期到达。该师前身为东北军第12旅,在军中这个师的地位有些不太一般,该师师长张廷枢时年30岁,是东北军耆老原吉林督军张作相的次子,17岁入东北讲武堂,28岁就任中将旅长,跟少帅张学良交情匪浅,因此该师在军中格外受宠,装备待遇都相当不错,吸引了很多人到此谋职,以致很多军官宁可到此候补也不愿去别的部队服役,该师军官大半都是军校科班出身,就连军需、军医都是专门学校毕业的,例如635团团长白毓麟还是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的,而师长张廷枢、参谋长刘墨林、634团团长贺奎等人更是留學日本軍校的毕业生。该部有一些老部队有善战的传统,但自改编成12旅后却很少去战场,阅兵倒是经常参加,所以实战经验缺乏,甚至被同僚戏称为少爷旅。该旅九一八事变时驻扎在锦州,入关后驻守在北平南苑一带。此次热河开战,张作相受命督战热河,112师本来是准备作为张作相的卫队旅经古北口进军承德的,不料承德迅速失陷,原驻古北口和密云的107师被调去长山峪阻击,112师遂接过了古北口正面的防御任务。112师下辖634、635、636三个团,还包括一个山炮连以及自动步枪连,全师人数在7千人左右。
而此时赶到古北口的另一个师则是关麟征的中央军25师。该师是徐庭瑶17军的先头部队,军主力也正在赶来古北口的途中。说起来这25师和17军原来都是西北军第26路军孙连仲部的番号,西北军这个25师于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投向红军。而重组后的26路军于32年夏在江西乐安、宜黄再次遭红军重创,25师和17军的番号因此被取消。33年1月,由于中央军徐庭瑶部第4师在鄂豫皖与红军作战表现出色,该师旅团数目和兵员又较多,于是由第4师独立旅及补充1、2团编成新的25师。原第4师独立旅旅长关麟征出任师长,原4师24团团长杜聿明出任副師長兼73旅旅长。73旅的两个团为原第4师补充1、2团,而关的基本部队独立旅则编为75旅,旅长张耀明。25师原驻安徽、徐州一带,2月底奉命急调华北,3月5日在北平通县集结完毕,8日下午全部抵达密云。3月10日晨,正当日军抵达古北口与守军发生接触时,25师也赶到了古北口。该师为两旅四团制,虽然刚刚成师,但是兵员装备都较为充足,出征前其总兵力约一万三千人,但该部有部分兵力未参战,如其辎重营就留置徐州。
四、日军态势
进攻古北口的日军为第8师团先头部队,这个师团是日军热河南线作战的核心力量,该部从辽西一路杀来,推进很快,并以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率领一部组成“挺进队”,乘汽车长途奔袭,狂飙数百里后于3月4日一举攻占承德。之后该师团向古北口跟踪追击,于3月7日进抵长山峪,据古北口只剩二十多公里。在激战两天后,又击破了东北军107师在长山峪组织的抵抗,随后日军前锋部队32联队第3大队乘汽车追击,至10日晨6时赶到古北口外的二里塞。
之前,第8师团因为前锋部队进军迅速,日军第8师团被拉成了长长的纵队,先头川原部队与后尾部队相差数百里之遥。日军先头部队虽在长山峪受阻,却也使得日军各部队间距缩小,到3月9日夜日军攻破107师防线时,第8师团的主要作战部队已经相互靠拢在以长山峪为中心的区域。但是长途急进还是给日军带来一些麻烦,日军师团部一度失去与川原旅团的联系,而且经过激战后携行弹药也出现不足,特别是炮弹比较缺乏,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日军继续进攻的决心。
3月9日下午4点半,第8师团部得到航空兵通报,得知长山峪正面中国军队已于3点40分左右开始撤退,据此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于下午六点下达了进攻古北口的命令。要求在长山峪正面的川原侃第16旅团沿长山峪——巴克什营——古北口大道追击中国军队,占领从巴克什营向东至炮石台口、司马台一线包括古北口在内的长城诸隘口。同时命令从右翼迂回长山峪尚未到位的骑兵第8联队尽快赶到巴克什营与16旅团会合,后续的野炮第8联队主力、工兵大队及第4旅团也经长山峪向巴克什营推进。
五、双方部署
在25师赶到古北口,中国军队在此地兵力达到了3个师,然而各部主官却为兵力部署发生了争吵。东北军一看中央军赶到,就急着想撂挑子,67军军长王以哲鉴于自己的老部队107师在长山峪损失很大,想让107师先行撤退,而让112师协助25师防御,结果遭到了112师师长张廷枢的反对。112师本来就不属于67军建制,师长张廷枢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根本就没把王以哲的命令当回事,而25师师长关麟征也不愿单独防守古北口,结果一直吵到凌晨4点才吵出个结果。王以哲强令112师留下协助25师,而自己率107师撤退。
中国军队在具体部署上以112师保持既有防线,而以25师在其右翼及第二线展开。由于承德——北平大道经蟠龙山北侧而来,呈东西走向,至关口方折向南,而卧虎山还有潮河相隔,因此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基本集中在潮河东岸的蟠龙山。第一线自西向东一共投入4个团,战线最西端潮河西岸卧虎山部署的是112师李德明的636团主力,在潮河东岸,首先是白毓麟635团居于古北口关门正面,而以贺奎634团居于其右翼的蟠龙山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一线。636团抽出1个营作为师总预备队,置于古北口南村庄内隐蔽待机,山炮连择要设置射击阵地,师骑兵连两翼游击策应,师工兵营则配属于石匣镇至古北口之间,师部各处及其他直属部队留驻石匣镇。而25师则从634团右翼继续向东延展防线,以杜聿明73旅的戴安澜145团左接634团,其一营防守战线最右翼的龙王峪口。而梁恺的146团抽一个营担任旅预备队,团主力则在将军楼方向占领第二线阵地。之后赶来的75旅则置于黄道甸,师直属队部署在古北口关城一带,师部设于古北口关城北门瓮城内的关帝庙。至上午七时,73旅也已基本部署完毕。
而日军方面首先赶到战场的是32联队相原少佐的第3大队,该部于10日凌晨6点赶到二里塞,顺大道走离古北口关门只有三公里左右。从此往南看去,就是逶迤的蟠龙山,山上长城隐隐可辨,将军楼雄踞其上。第3大队迅速占领二里塞南面的几个高地,掩护旅团本队展开,汽车队则返回接运后续部队。到7点,日军在二里塞东北高地构筑了炮兵阵地,并向中国军队开炮射击。上午9点钟,16旅团主力基本上都赶到了二里塞到巴克什营一带,而自十八盘迂回而来的骑兵第8联队也于8点半赶到二里塞。但是由于推进过速,16旅团与师团部失去了联系,弹药也比较紧张。但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并不打算停顿下来等候援军,在他的主导下日军迅速拟定了攻击计划。攻击分为三个方向,左翼日军在相对较远的战线东端龙王峪口、炮石台方向,投入骑兵第8联队和32联队的两个小队助攻,在其右翼古北口关门东面的长城一带高地,日军投入了32联队第2大队。而日军的主攻方向则选定为634团防守的蟠龙山制高点370高地和将军楼一线,在这个中央方向日军投入了17联队全部和32联队第3大队,几乎占了日军总兵力的2/3。日军的计划是两翼牵制中央突破,占领将军楼等战场制高点。此外,日军还以32联队2个小队渡过潮河牵制卧虎山的636团。
六 战斗进程
从10日早上7点开始,两军就开始小规模交火,日军的飞机也赶来助战,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麻烦,日机以一个钟头为间隔对中国军队阵地及后方交通先进行骚扰。由于天气寒冷,植被缺乏,而地质坚硬又不利挖掘工事,日机的活动很有成效,特别是仅有的一些树林、建筑物受到了日军飞机的重点照顾。
下午两点半,完成战斗准备的日军开始全线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在主攻方向,由于日军充分集中兵力在狭窄地段实施攻击,因此获得了完全成功。当面东北军634团一部根本没能阻挡住日军,仅仅半个多小时,日军主攻的17联队就攻占了蟠龙山的制高点370高地,随即又将攻击重心转向将军楼,634团竭力抗击,但是到下午5点半,日军主攻部队就已经完全占领了这一地段阵地,将战线推进到长城南侧,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但在两翼,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战果有限。在日军左翼,参战的是骑兵第8联队和2个步兵小队,骑兵联队本身只有2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下马攻击的能力不比一个步兵大队强,而当面却是戴安澜的145团。日军在该方向略有进展,夺取了炮石台,但是却没能攻取145团1营防御的龙王峪口。而在日军右翼,32联队第2大队遭到了635团的坚决抵抗,没能攻破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凭借良好的工事,以精准的迫击炮火力给日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日军在基本达成目标后,于5点半全线停止了进攻,开始积极准备第2天的攻势。将军楼和370高地的过早失守使得中国军队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战场的枢纽已为敌所掌控。
这一天日军几乎把绝大多数力量都压在112师方面,634、635团单独面对日军两个联队的猛攻,压力极大,尤其是634团损失惨重。而25师由于主力尽在第二线,第一线仅有145团遭到骑兵第8联队的攻击,所受压力并不大。但是中国军队两个师各自为战,互不配合,骑兵第8联队的攻击并没能攻取既定目标,却让25师师长关麟征和副师长杜聿明错判了形势。25师主官认为日军攻击重点在龙王峪口方向,企图由此突破然后沿潮河支流包抄25师的右翼。为此,当夜25师命令第一线的145团将兵力向右翼集中,将阵地继续向东延伸到龙王峪口以东500米,从而使其与112师的结合部更加薄弱。而作为师预备队的75旅主力(欠150团)则移至古北口东关,更从中抽出了149团的一个营向司马台方向放出警戒。这一夜虽无大战,但枪声仍然很激烈。
11日晨,日军再次发起猛攻,攻击重心仍然集中在370高地、将军楼一带,向第二线阵地及两侧扩张战果。此前日军炮兵表现非常出色,一夜之间就将大炮抬上了长城高地,在制高点370高地两侧布置了炮兵阵地,从而有效的控扼了战场,而且日军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因此日军本以为这次进攻会更加顺利,没曾想这次却碰上了硬钉子。此时,将军楼方向除了634团外,还有第二线阵地上的146团主力。日军的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几乎是寸步难行。双方激战到中午,日军仅仅夺取了少数阵地,而且更让日军叫苦的是炮兵炮弹快打光了,下午两点第8师团师团长西义一赶到战场,登上370高地接过川原侃的指挥权,然而他也没办法令日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日军被迫停止进攻调整部署。
不过,中国军队虽然阻遏住日军的攻势,却也是有苦自己知。占据制高点的日军俯瞰整个战场,密集火力封锁了潮河支流谷地,给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困扰,25师与龙王峪口145团的联系也很难保持。146团在日军正面猛攻下也是左支右肘险象环生,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关麟征命令149团(欠一营)也投入将军楼方向。这样,以将军楼为核心,双方投入了5个团(联队)展开激战,战斗极度惨烈,149团团长王润波在激战中為日軍武士刀砍殺,25师师长关麟征也被手榴弹炸伤迅即被后送。副师长兼73旅旅长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146团团长梁恺则代理73旅旅长。而在古北口正面,东北军635团也支撑不住了,其右翼更由于634团败退而战线不稳,日军32联队第2大队遂趁机攻取该团部分阵地,团长白毓麟阵亡。白是满族人,与师长张廷枢、少帅张学良同为东北讲武堂第一期,从排长逐级干到团长,是112师三位团长中最年长的一位,比师长还大十岁,在军中素有声望,不幸于此役殉国。
当日夜,双方继续整军备战,但此时112师萌生退意。该师原本就是准备与中央军换防的,勉强参战。而且两天激战该师伤亡惨重,师长张廷枢没有通报25师就下达撤退命令,当夜其右翼634团首先退出阵地,之后是正面扼守关口的635团,该两团向西越潮河经河西镇撤退,之后左翼636团也开始撤离。25师发现了112师这一突然行动后,杜聿明被迫进一步分散兵力,将唯一完整的150团主力也调到河西,防止左翼的崩溃。杜聿明意识到此时局面难以挽回,但他认为一线部队与敌胶着,无法调整阵地缩短战线,因此杜聿明并没有下令25师也随之撤退,只是将最后两连预备队及师特务连后退至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设立预备阵地,期望全军败退时能起到掩护迟滞作用。而日军也发现了112师的举动,凌晨3点日军以百武俊吉大尉指挥的战车中队占领了古北口关口。
到12日晨,形势已完全改观。中国军队1个师退出战场,而日军却得到了增援,野炮第8联队主力于此时赶到战场,更要紧的是后方运来了800发炮弹彻底激活了日军炮兵。晨7点,经过充分补充的日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中国军队,独撑危局的25师陷于困境。9点,日军步兵开始发起总攻。而日军航空兵的大轰炸也开始了,与前两天骚扰性攻击不同的是,这回日军陆军航空兵飞行第12大队(轰炸机大队)大规模出动,9点50分该大队出现在战场上空,轰炸的重点是古北口关城。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军队直到此时仍然执着的认为龙王峪口145团阵地才是日军主攻点,而此时日军却已经突破146、149团防线,直接冲向古北口关城。惨烈的战斗在古老的古北口关城北侧城墙展开,11点3分,日军已经攻占了关城北侧的制高点,位于此地的25师师部无法坚持被迫撤退,至此师部与前线各部的通讯全面中断,25师各部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苦撑到下午1点,25师终于开始全面崩溃。1点40分,日军完全占领了古北口关城,并突进到南关以南的高地,封锁了潮河支流谷地。25师防线被完全突破,除河西150团一部外,其他各部的建制完全混乱,各部队长官均失去对部队的掌握,占据高地的日军来回扫射,奔逃中的中国军人尸横遍野,25师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有2/3以上产生在这短短几个小时中,73旅代旅长梁恺也在退却中受伤。
25师一路溃退到南天门预备阵地,仅有师特务连等少数部队占领阵地,其他部队完全失去掌握,根本无法进入阵地,不少人甚至一直逃到了石匣镇,此时的南天门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但由于日军目标本来就只限于占领古北口,因此日军并没有进行追击。当日夜,日军基本停留在河西镇到驼沟寨北方高地、将军楼东至龙王峪口、沙岭口一线。25师也因此稳住了阵脚,收容部队。
此战,日军报告中国军队战场遗尸600多具,大多是25师的,而112师在撤退前曾大量运回死伤官兵,因此具体死伤情况不详。而日军公布自己的伤亡数字为17联队战死军官1名,士兵4名,战伤20名,32联队战死军官2名,士官1名,士兵10名,战伤40名,骑兵第8联队战死士兵3名 战伤10名,工兵战伤3名。共计战死21名,战伤73名。32联队联队长田中清一也曾负伤但未退出战斗。而中国军队宣称自己伤亡四千人,团长伤亡各一,营长死伤6人,连排长死伤四分之三,但杀伤日军两千多人。
七:述评
古北口抗战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了解,普通大众都只知道29军的喜峰口抗战。但是今天古北口抗战却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主要原因就在于25师日后出了很多名将,溯本求源,为了歌颂英雄,古北口抗战的功绩自然就传播开了。古北口之战确实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但是回过头看此战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后人唏嘘。
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倍于日军,又先敌占据险要,在轻武器上双方差距并不大,112师、25师的机枪、迫击炮并不少。而在重武器方面,10、11日中国军队配备有山炮,而日军野炮兵主力尚未到达,还面临炮弹短缺,空中支援方面日军也没有投入轰炸机集群,双方差距虽有,但也没到悬殊的地步。只有在12日日军炮兵联队和轰炸机大队赶到,双方才真正出现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然而在10、11日,中国军队已经处于劣势,若是一味推托装备不好,就只是在找借口。关键还在于中国军队在整体素质上也确实不如日军。
最大的问题在于指挥不统一,25师和112师完全是各自为战,互不沟通。结果日军攻击重点在左翼的112师,25师却还在向右翼增兵。112师开始撤退也根本不通报25师。各部队不能同舟共济,河西方向甚至出现中央军射击东北军的事件,反而使日军乘机突破。反观日军,骑兵第8联队等部并不隶属于16旅团,在得不到师团指令的情况下,各部队都能服从旅团长川原侃的统一指挥,表现出相当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其次指挥水平有差距,中国军队指挥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如112师中以636团战斗力最强,但该团却置于河西,无用武之地。而25师主官一再错判形势,直到战线崩溃还执著的认为日军攻击重点在龙王峪口的145团,也让人瞠目。此外,11日夜间25师主官认为一线部队无法脱离接触,没有断然撤军,结果第二天25师在几个小时溃逃中的损失竟高达战斗伤亡的数倍。反观日军的指挥干练果断,16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在与指挥部通讯中断时毫不拖延,不失时机的完成攻击计划。具体部署上以两侧牵制,而最大限度集中兵力(2/3以上)于主攻点,得到良好战果。而日军的指挥位置也远比中国军队指挥部更接近前线。
其三,部队整体战术素养、训练水平有差距。日军指挥部靠前,在中国军队山炮射程之内,但日军指挥所附近在整个战斗期间只落了几发炮弹,没有对其造成任何影响。反观日军,10日晨六点开始日军各部才陆续抵达战场,到午前日军就攀爬至距长城不足数百米的出发阵地并完成出击准备,其效率和战斗素养非常高。尤其是其炮兵,无论是长山峪还是古北口,都在步兵陷入苦战时,用准确有力的炮火推动了战局。古北口之败,与其说因为器不如人,倒不如说是因为技不如人。
八、结局
此战结束之后,112师即脱离古北口战场,该师在战斗中表现还是比较顽强的,绝谈不上以少量兵力敷衍,但师长张廷枢没有通报25师即率部擅自撤退,给战局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过南京政府因长城抗战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他倒是有份。比较有意思的是参加古北口方向战斗的东北军107师长张政枋、112师师长张廷枢两人抗战开始后还联袂投向八路军,组织东北军溃兵成立八路军游击部队,结果遭川军偷袭覆灭。此后张廷枢回延安入抗大学习,40年去香港治病从此离开八路军,后又辗转平津,49年病故。而636团团长李德明以后出任112师336旅旅长,参加过江阴、淮北保卫战。而634团团长贺奎其后的官职最高,曾出任115师、109师师长、67军副军长,48年出任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中将副主任、冀热辽边区“剿匪”中将副司令官,同时兼任辽西行政公署主任,解放军攻破锦州时被俘。
112师如同其他东北军部队那样,命运不济。之后霍守义继任112师师长,在抗战中该部在57军的编制内战绩彪炳,但作为一支杂牌军始终得不到中枢重视,只能在鲁苏战区的夹缝中生存。解放战争中霍守义还曾与解放军有密切联系,但因为首鼠两端,最后112师还是被解放军消灭于兖州,最终结束其历史。
尾声:
112师走了,但25师和第8师团仍然处于对峙中。12日夜,溃败到南天门的25师陆续收拢残部。而此时17军军长徐庭瑶也赶到密云,与杜聿明通电话后,即命令第2师星夜驰援。次日凌晨5点,第2师先头部队郑洞国的第4旅到达南天门与25师换防,不堪再战的25师退往密云整补。此时,第8师团在攻取古北口后已转入防御,但17军主力的到来使得这一地区仍然处于紧绷状态。一个月后,一场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恶战将在南天门轰轰烈烈的打响。
附:中日两军参战部队主官
中国方面:
112师师长 张廷枢〈遼寧義縣人,日本步校〉
参谋长 刘墨林〈遼寧西安人,日本野戰砲兵學校〉
中校參謀楊蔭東(熱河凌南人,保定9期步科)
中校軍械官關祿善(遼寧海城人,東北講武堂1期砲科)
634团团长 贺奎(遼寧人,日本陸大中國隊5期)
635团团长白毓麟(東北講武堂1期)
團附謝祝華(吉林雙城人,東北講武堂)
636团团长 李德明(遼寧黑山人,東北講武堂1期步科)
團附陶振華(黑龍江蘭西,東北講武堂)
25师师长 关麟征 (陜西鄠縣人,黃埔1期步科)
參謀長詹忠言(廣東文昌人,雲南講武堂,陸大特1期)
參謀處主任姚國俊(陜西醴泉人,黃埔4期步科,陸大9期)
輜重營高致遠(陜西三原人,黃埔1期步科)
工兵營吳琪英(廣東瓊山人,黃埔2期工科)
副师长兼73旅旅长 杜聿明 (陜西米脂人,黃埔1期步科)
145团团长 戴安澜(安徽無為人,黃埔3期步科)
146团团长 梁恺(湖南耒陽人,黃埔1期步科)
75旅旅长 张耀明(陜西臨潼人,黃埔1期步科)
149团团长 王润波(四川開縣人,黃埔3期步科)
150团团长 张汉初(四川巴縣人,黃埔2期輜科)
日本方面:
第8师团师团长 西义一中将〈福島人,日本士官10期砲科,陸大21期〉
参谋长 小林角太郎大佐〈長野人,日本士官16期步科,陸大26期〉
16旅团旅团长 川原侃少将〈鹿兒島人,日本士官13期步科〉
17联队联队长 长濑武平大佐〈富山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30期〉
32联队联队长 田中清一大佐〈愛媛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26期〉
骑兵第8联队联队长 三宅忠强中佐
野炮兵第8联队联队长 广野太吉大佐〈東京人,日本士官18期,陸大27期〉
工兵第8大队第1中队 小泉於葨弥大尉
临时派遣第1战车队 百武俊吉大尉
(第4旅团等部未参战)
minghui


少将【15】
    发表时间: 2008-1-2 18:01:04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表扬 11 楼

--------------------------------------------------------------------------------

长城战役是个很有趣的题材
以古北口方向来说,古北口战斗战果最小,损失极大,但是知名度最大,几乎无人不晓
南天门战斗,日军苦战六天,伤亡颇大,但是只有少数熟悉战史的人才知道这场战斗
至于新开岭战斗,这是整个长城战役日军伤亡最大的战斗,但是即使是熟悉抗日战史的朋友,也对这场战斗感到陌生
事实长城战役之中,所能找到的一些闪光点,如冷口、喇嘛洞、新开岭,都是官方战史突略的战斗(即便是台版战史亦如此),而被大事宣扬的喜峰口、古北口诸役,却恰恰是国军的耻辱之役
了解历史越多,对KMT越痛恨:D
国军间的协调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协调利益而不是战术,所以战斗中出现很多莫明其妙的部署也就不奇怪了。
原帖由 老牛居 于 2008-1-4 10:01 发表
了解历史越多,对KMT越痛恨:D

深有同感
minghui 发表时间: 2008-1-5 15:42:23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表扬 23 楼

--------------------------------------------------------------------------------
第一次大刀队夜袭,日军伤亡六人,但征发来的满洲马夫(东北人)伤亡很多,二十九军的伤亡也不大
第二次大刀队夜袭,日军乘马讨伐队和山炮中队伤亡约六十人,其中阵亡约二十人,征发来的满洲马夫伤亡数字不详,抗日战史称二十九军伤亡600人(这是我见过二十九军伤亡最小的数字),日军则称大刀队遗尸约七百具,并称在肉搏战中完胜,甚至不长于肉搏的炮兵都用刺刀屡次打跨大刀队的冲锋
二十九军第一次在对日战斗中令日军付出很大损失的是和二十师团的团河村之役
-------------------------------
从长城抗战后双方的态势和77事变中29路军的表现来看,长城抗战中的所谓国军战绩基本属于严重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