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心中永远的痛——甲午海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0:13:54
转贴自CCTV。
《北洋水师》第一集 海上危机(2004-016)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09日 09:36

  1874年6月日本以一次渔民冲突中清政府袒护台湾为借口,派出几艘商船秘密出发,阴谋占领台湾。

  清廷急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率领福建省“安澜”、“伏波”等几艘近代化兵舰前往台湾。乘坐商船而来的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了大清国的舰队,迫于清军威力,惊慌的日军逃离了台湾。

  

北洋海军提督 丁汝昌
  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名义上是调停,实际上却是帮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压。在三国的支持下,理亏的日本竟然让清政府赔偿军费50万两。

  在与日本签订赔款条约后的第六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愤然上奏清廷,强调了海防问题的急迫性。清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当天就发布上谕,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们在一个月内将各自的讨论意见上奏朝廷。

  一场关于“海防战略”的大讨论随即展开。

  限期一个月的海防大讨论,在拖延了大半年后,于1875年5月由恭亲王总结后上奏朝廷。然而,圣旨下来后,内容却大大出乎恭亲王的预料。皇上决定成立南、北洋水师,两支水师齐头并进。

  

海军提督署
  不久后,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被任命为南洋通商事务大臣,而李鸿章被任命为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他们都兼办各自的海防事宜。

  李鸿章和沈葆桢都是当时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也是清政府大臣中较早放眼世界的有识之士。但身处朝野政治旋涡中心的恭亲王更加清楚,其实他们还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朝廷中还有着共同的政治对手——“清流派”。

  “清流派”名字虽然清新淡雅,但作风却异常犀利。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派”成了“清流派”的眼中钉。在这其中,李鸿章更是首当其冲。清流派对李鸿章购买外国军舰一事关心异常,这使得李鸿章更加小心谨慎,惟恐被人抓住把柄。

  然而,在“洋务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儿。虽然表面上李鸿章与沈葆桢同属洋务,共同抗击清流,但私下却也因为彼此的利益明争暗斗。两人斗争的焦点是清政府决定分配给南北洋水师共同使用的,每年约400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

  而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和林则徐言传身教的沈葆桢,有着良好的君子风度,李鸿章正是利用他的这一优点,大耍政客手腕,在长于权术的李鸿章周旋之下,海军经费大部分被北洋水师所用,沈葆桢的南洋水师仅拿到了很少的部分。在拿到了大笔的银子后,对军舰一无所知的李鸿章心中犹豫不决,他不知道应该向哪个国家购买最先进的军舰。

  

北洋海军章程
  李鸿章要购买外国军舰的消息传出后,一个英国人找上门来,他就是担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赫德的大力推荐下,从1875年到1879年,李鸿章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卫港口。因为这种炮船船小炮大,像蚊子一样身子小而刺很长,人们索性就把它叫做“蚊炮船”。

  但随后,精明的李鸿章马上就发现了8艘蚊炮船的弱点:炮大船小、行驶缓慢,风稍大一点就不敢出港。由于炮身不能转动,射击时要靠调整船身来瞄准目标。

  而同时订购的巡洋舰“超勇”和“扬威”两艘,在使用中也因前后炮过大,一有风浪颠簸,就很难瞄准目标。

  李鸿章绕过英国人赫德,开始考察其他国家的军舰。他经过细心比对,并暗中打探价格后,决定向德国购买军舰,原因是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价格比较便宜。

  就在这时,李鸿章的一位安徽部下突然前来拜访。此人名叫丁汝昌,他曾经参加过反对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投降清廷后,他作战勇猛,到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时,他已经晋升为骑兵总兵,相当于一支骑兵师的师长。

  

李鸿章
  李鸿章最终把北洋提督的人选,锁定在了丁汝昌身上。

  就在李鸿章抓紧时间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一海之隔的日本也马不停蹄的购买军舰。日本入侵台湾未能得手的 8年后,朝鲜的亲华派与亲日派之间爆发战争,中日两国又都派军舰前往干预。日本再次因海军实力,远不如淮军将领吴长庆所率领的中国舰队,而没有敢于发动战争。

  几次想要入侵朝鲜都被清政府的舰队阻碍,使得日本对大清国的海军恨之入骨。能够击败中国海军尤其是北洋水师,成为了日本海军将士的理想。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却并不容易。

  在1866年,一张张马尾船政学堂的招生告示,就贴满了福建、广东等地的大街小巷。船政学堂是一所新式的军事技术学校,虽然那些想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学子,对此兴趣不大,但是却吸引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子弟。包括邓世昌、刘步蟾、方伯谦在内的几十名十二岁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成为马尾船政学堂的首批学生。

  几乎在中国成立海军学校的同时,1869年,位于日本獭户内海南端的江田岛,也成立了一个与马尾船政学堂类似的学校,叫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在日本海军兵学校,武士道精神得到彻底贯彻,被称为“江田岛精神”。

  

航行中的日本舰队
  这批中国学生,毕业后当上了北洋水师各军舰的主要军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送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有些人毕业后,甚至在当时世界一流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实习。

  李鸿章不仅对他们的能力没有产生过丝毫怀疑,而且在这些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海军军官回国后,他从各方面都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

  此时,苦心经营多年的李鸿章就差最后一步,就可以使北洋水师称雄亚洲了。但这关键一步也是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一个心愿,那么,他的这个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梦想是一样的。1879年年底,著名的海防大臣沈葆桢去世。生前没能看到大清国自己的铁甲舰,成为一代名将沈葆桢的终生遗憾。李鸿章决心不让这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铁甲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军舰?竟会使得南北洋两个大臣为之魂牵梦绕。
[em06][em06]转贴自CCTV。
《北洋水师》第一集 海上危机(2004-016)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09日 09:36

  1874年6月日本以一次渔民冲突中清政府袒护台湾为借口,派出几艘商船秘密出发,阴谋占领台湾。

  清廷急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率领福建省“安澜”、“伏波”等几艘近代化兵舰前往台湾。乘坐商船而来的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了大清国的舰队,迫于清军威力,惊慌的日军逃离了台湾。

  

北洋海军提督 丁汝昌
  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名义上是调停,实际上却是帮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压。在三国的支持下,理亏的日本竟然让清政府赔偿军费50万两。

  在与日本签订赔款条约后的第六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愤然上奏清廷,强调了海防问题的急迫性。清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当天就发布上谕,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们在一个月内将各自的讨论意见上奏朝廷。

  一场关于“海防战略”的大讨论随即展开。

  限期一个月的海防大讨论,在拖延了大半年后,于1875年5月由恭亲王总结后上奏朝廷。然而,圣旨下来后,内容却大大出乎恭亲王的预料。皇上决定成立南、北洋水师,两支水师齐头并进。

  

海军提督署
  不久后,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被任命为南洋通商事务大臣,而李鸿章被任命为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他们都兼办各自的海防事宜。

  李鸿章和沈葆桢都是当时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也是清政府大臣中较早放眼世界的有识之士。但身处朝野政治旋涡中心的恭亲王更加清楚,其实他们还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朝廷中还有着共同的政治对手——“清流派”。

  “清流派”名字虽然清新淡雅,但作风却异常犀利。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派”成了“清流派”的眼中钉。在这其中,李鸿章更是首当其冲。清流派对李鸿章购买外国军舰一事关心异常,这使得李鸿章更加小心谨慎,惟恐被人抓住把柄。

  然而,在“洋务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儿。虽然表面上李鸿章与沈葆桢同属洋务,共同抗击清流,但私下却也因为彼此的利益明争暗斗。两人斗争的焦点是清政府决定分配给南北洋水师共同使用的,每年约400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

  而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和林则徐言传身教的沈葆桢,有着良好的君子风度,李鸿章正是利用他的这一优点,大耍政客手腕,在长于权术的李鸿章周旋之下,海军经费大部分被北洋水师所用,沈葆桢的南洋水师仅拿到了很少的部分。在拿到了大笔的银子后,对军舰一无所知的李鸿章心中犹豫不决,他不知道应该向哪个国家购买最先进的军舰。

  

北洋海军章程
  李鸿章要购买外国军舰的消息传出后,一个英国人找上门来,他就是担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赫德的大力推荐下,从1875年到1879年,李鸿章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卫港口。因为这种炮船船小炮大,像蚊子一样身子小而刺很长,人们索性就把它叫做“蚊炮船”。

  但随后,精明的李鸿章马上就发现了8艘蚊炮船的弱点:炮大船小、行驶缓慢,风稍大一点就不敢出港。由于炮身不能转动,射击时要靠调整船身来瞄准目标。

  而同时订购的巡洋舰“超勇”和“扬威”两艘,在使用中也因前后炮过大,一有风浪颠簸,就很难瞄准目标。

  李鸿章绕过英国人赫德,开始考察其他国家的军舰。他经过细心比对,并暗中打探价格后,决定向德国购买军舰,原因是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价格比较便宜。

  就在这时,李鸿章的一位安徽部下突然前来拜访。此人名叫丁汝昌,他曾经参加过反对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投降清廷后,他作战勇猛,到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时,他已经晋升为骑兵总兵,相当于一支骑兵师的师长。

  

李鸿章
  李鸿章最终把北洋提督的人选,锁定在了丁汝昌身上。

  就在李鸿章抓紧时间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一海之隔的日本也马不停蹄的购买军舰。日本入侵台湾未能得手的 8年后,朝鲜的亲华派与亲日派之间爆发战争,中日两国又都派军舰前往干预。日本再次因海军实力,远不如淮军将领吴长庆所率领的中国舰队,而没有敢于发动战争。

  几次想要入侵朝鲜都被清政府的舰队阻碍,使得日本对大清国的海军恨之入骨。能够击败中国海军尤其是北洋水师,成为了日本海军将士的理想。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却并不容易。

  在1866年,一张张马尾船政学堂的招生告示,就贴满了福建、广东等地的大街小巷。船政学堂是一所新式的军事技术学校,虽然那些想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学子,对此兴趣不大,但是却吸引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子弟。包括邓世昌、刘步蟾、方伯谦在内的几十名十二岁至十五岁左右的孩子,成为马尾船政学堂的首批学生。

  几乎在中国成立海军学校的同时,1869年,位于日本獭户内海南端的江田岛,也成立了一个与马尾船政学堂类似的学校,叫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在日本海军兵学校,武士道精神得到彻底贯彻,被称为“江田岛精神”。

  

航行中的日本舰队
  这批中国学生,毕业后当上了北洋水师各军舰的主要军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送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有些人毕业后,甚至在当时世界一流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实习。

  李鸿章不仅对他们的能力没有产生过丝毫怀疑,而且在这些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海军军官回国后,他从各方面都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

  此时,苦心经营多年的李鸿章就差最后一步,就可以使北洋水师称雄亚洲了。但这关键一步也是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一个心愿,那么,他的这个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梦想是一样的。1879年年底,著名的海防大臣沈葆桢去世。生前没能看到大清国自己的铁甲舰,成为一代名将沈葆桢的终生遗憾。李鸿章决心不让这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铁甲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军舰?竟会使得南北洋两个大臣为之魂牵梦绕。
[em06][em06]
《北洋水师》第二集 铁甲北洋(2004-017)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09日 09:59

  

“定远”舰访日
  在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下定决心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接受了驻德国公使李凤苞的大力推荐,选定在德国伏尔锵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另外再订购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号。

  “定远”和“镇远”属同一级别的姊妹舰。两舰长93.87米、宽17.98米、排水量7335吨、航速14.5节,装甲总重为1461吨。区区的两艘军舰,却使伏尔锵造船厂前后花费了近5年的制造时间。这两艘军舰造成后,成为世界第一等的铁甲舰,也是当时亚洲的第一巨舰。

  1886年,北洋水师访问日本长崎时,“定远”号巨大的舰身引起无数抬头仰望的日本民众的恐惧。从此,“一定要打败定远”成为日本海军军人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1887年,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造的四艘新式巡洋舰驶回中国。此时北洋水师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军旗,这是一面明黄色的旗帜,上面绣了一幅蓝龙戏珠的图案,先做成三角形,后为与西方一致改为长方形。军旗做成后,清政府觉得十分满意,索性把这面北洋水师的军旗同时也做为了大清国的国旗。

  中国在外定购的所有军舰已全部回国,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达4万多吨。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加上南洋、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舰艇,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一下就跃居世界第七,亚洲更是首屈一指。

  

丰岛海战
  然而,刚刚一手创建了强大海军的李鸿章,此刻脸上却是愁云密布。按照清政府的规定,每年南北洋水师有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可是,李鸿章发现,实际能拿到手的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从1887年至1894年的8年间,北洋水师应获得拨款约3000万两白银,但他们却只拿到了1400万两,平均每年只有175万两,不到规定的一半。

  可是,就是这每年175万两白银的收入,是不是都用在北洋水师的身上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慈禧太后为在光绪皇帝亲政后有个去处,决定兴修颐和园。我们从清宫档案里,把一笔笔有记载的挪用海军军费的款项相加,就可以知道,光颐和园工程一项,就挪用了海军衙门750万两白银,相当于再购买至少4艘定远级铁甲舰。

  

日军登陆花园口
  从1888年到中日爆发战争前的十年间,北洋水师竟然一艘军舰都没有购买。

  而此时的日本政府却早已决定从1883年起,将酿造业、烟酒业的税收2400万日元作为海陆军经费,连续八年建造军舰。1890年到1893年4年间,日本军费占国家财政预算的平均比例达到了30%。

  日本抓住北洋水师无钱购买新型军舰和火炮这一时机,完成了日本海军的扩张计划。日本还向英国订造了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日本海军的实力迅速窜升到了世界第11位。

  日本从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征讨清国策》,到1893年枢密院院长山县有朋提出的《军备意见书》,完全是将中国作为日本的侵略目标来做考虑的。日本人轻轻的出了一口长气,侵略中国的计划终于有条件实施了。

  1894年的朝鲜发生了一件大事,自称是“东学党”的大批农民爆发起义,并迅速席卷全国。朝鲜国王无奈之下,请求清廷派兵救援。

  

日岛炮台
  清政府犹豫再三后,终于同意出兵朝鲜,点燃了日本人期待已久的导火索。马上,日本也借口保护侨民而大举向朝鲜派兵。日本兵的人数急剧增加,他们有意挑起与驻朝清军的事端,并另立了一个新国王作为“傀儡”,以他的名义强令驻朝的清军退兵。

  朝鲜事件的升级,使李鸿章很伤脑筋。思考良久后,他仍使用惯用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把中日在朝鲜的矛盾,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

  在朝中清流派的眼中,一贯推行避战政策的李鸿章,在中日交锋的关键时刻,再一次露出了妥协的迹象。

  不敢与日本交战有一个深层原因,只有李鸿章心里清楚。被朝中大臣认为“坚船利舰、可以一战”的北洋海军,早就因为军费不足,而使舰艇装备的近代化程度,落后于日本近7年。他对驾驶着老式船炮的北洋海军与新锐的日本海军交战,缺乏必胜的信心。

  然而,高高在上的李鸿章还有一个更不愿意说出来的避战原因。

  此时的北洋海军不光装备落后,而且早已没有了刚建军时的朝气。这支近代化的海军部队在封建时代这个大染缸里,被迅速同化了。那支在大臣们脑海中依然船坚炮利的舰队,早已透过钢筋铁骨的船体,散发出了腐烂的气味。

  历史仿佛在1894这一年,故意跟清政府的外交家李鸿章作对。李鸿章的“老朋友”俄国因不想卷入战争而退出斡旋。英国也不愿惹是生非,它在暗示日本不要影响英国在中国长江流域的传统势力之后,也表示不再进行干预。

  由于长时间把精力放在外交斡旋上,李鸿章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会发生战争。外交努力失败后,在朝中主战派的压力下,光绪命令李鸿章速做决定,李鸿章只得下令向朝鲜继续增兵。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如果日本海军在海上截击运输途中的清朝官兵该怎么办呢?

  李鸿章考虑再三,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命人雇佣了英国怡和洋行的3艘商船——高升号、爱仁号和飞鲸号用于向朝鲜运兵。由大清国承担风险,如果遇难照价赔偿。李鸿章料定即使商船在海上碰到日本海军,日本人也绝不敢向大英帝国的商船开炮。

  1894年7月下旬的天津大沽港热闹异常。

  7月23日,已经被日本间谍知道启航时间的,第二批运兵船高升运输轮和操江号护卫舰,于晚间正常驶离大沽港。高升轮上载有950多名清军步兵,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恶战正在等待着他们。

  就在高升轮和操江舰启程的同一天,远在日本的佐世保海军基地也同样异常忙碌。

  上午11点,随着一声汽笛,由海军中将伊东祐亨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比“高升”号和“操江”号早8个小时,悄悄地离开了佐世保海军基地。
《北洋水师》第三集 初战丰岛(2004-018)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0日 16:41

  1894年清政府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朝鲜发生了军事冲突,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军舰,在完成第一批赴朝运兵船的护航任务后,于7月15日匆匆离开朝鲜,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北洋水师士兵

  早已得到间谍情报的日本联合舰队,日夜兼程赶到了朝鲜丰岛,这里是中国军舰支援朝鲜的必经之路。出发前,司令官伊东祐亨收到了大本营的密令:“在牙山湾一带只要遇到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军舰,在行驶或停泊中即可开炮攻击。”

  25日早上6点30分左右,正在搜索前进的日本浪速号瞭望哨,突然发现远处丰岛海面出现了两个黑点。几十分钟后,日舰完全确认两个黑点就是清政府的军舰。在日本军舰发现济远号、广乙号大约一小时之后,济远号才发现三艘日舰。“不宣而战”是国际公法所不允许的,难道日本军舰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日本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考虑了片刻,决定抓住自己军舰多于对方这个有利时机,发动进攻。第一游击队的三艘军舰挂起了立即作战的信旗,各舰以15节的高速向济远号逼近,随时准备攻击。

  此时,日舰是在中国舰队的南方向北行进。为了占据有利位置,坪井航三命各舰故意向右变换航线,转舵向东行驶,以便等中国军舰驶到丰岛南侧宽阔海面时,再转向攻击。方伯谦见日舰转轮东去,认为日舰不敢挑衅,马上下令“加速前行!”。然而,当他们驶到丰岛南侧海面时,刚才还在向东航行的日本军舰,突然转轮向西,在海面上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形,横在了济远号和广乙号面前。

  

朝鲜仁川港

  7点52分,日本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突然以右舷炮向济远轰击。紧接着秋津洲号和浪速号相继用右舷炮向济远猛射。整个丰岛海面炮声震天。

  激烈的海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济远中弹多处,广乙受伤更为严重,两舰终于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朝旅顺方向撤退。日舰吉野、浪速狂追不舍。正在这时,西南方海面突然冒出了阵阵黑烟,两艘轮船迎面驶来。济远舰知道是第二批出发的高升号和操江号两只运兵船,它立即发出“已开战,你们速回”的信旗,操江舰看到济远舰上的信旗,马上掉转船头撤退。但国籍为英国的高升号轮船,认为日本军舰不敢扣留大英帝国的商船,并不理会,仍然继续向前行驶。

  日本旗舰吉野发出信号,命令浪速捕获高升,送到朝鲜群山浦交给联合舰队司令官处置。秋津洲放弃广乙舰截击操江号轮船。而吉野号继续开足马力追击济远。方伯谦惊恐不已,连忙挂起白旗表示投降,后来干脆挂起了日本旗。吉野舰发现济远舰升起了白旗,更加穷追不舍,并连续向济远舰发炮。

  在这生死一刻,济远舰上一名普通炮兵王国成,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冲到了炮台前。一名叫李仕茂的运炮手挺身而出,他们协力将15厘米口径的尾炮对准吉野舰。

  

旅顺口

  四炮之后吉野号的舰首开始有些下沉,海面突然平静了下来。吉野舰慢慢地转舵返航。王国成打出的四炮,挽救了济远号上的全体官兵,也使他战后获得了清廷500两白银的赏赐。

  但是管带方伯谦只顾离开战场,不敢再冒风险,命令军舰驶往旅顺军港。

  就在吉野号追击济远的时候,中国的操江号军舰已经被日舰秋津洲号捕获。

  

日军登陆花园口
  与此同时,日本浪速舰挂出信号旗,命令高升号停船检查,还朝高升号鸣放了排炮示警。

  当浪速号强行逼迫高升号停舵后,它把全舰的炮口都对准了高升号。

  突然,浪速号向高升轮方向迅速前行,打破了海面上短暂的平静。浪速号继续加速前进,在与高升轮相距150米时,它对准高升号左舷发射了一枚鱼雷。与此同时,浪速舰上的6门大炮一齐开火,向高升轮猛烈轰击。

  鱼雷穿过高升轮煤仓,击中了锅炉。高升轮开始倾斜,船尾首先下沉。中国官兵在高升号快要沉没时,才弃船跳入海中。日本浪速舰迅速放下许多小艇,向落水的清兵划来。

  日军一边四处搜救英国船员,一边向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他们把英国船长和大副两人救上小艇后扬长而去,高升轮上的清军,除少数侥幸逃生外,700多人葬身大海。

  方伯谦从旅顺返回威海后,向丁汝昌谎报自己作战如何勇敢,对挂白旗投降之事只字不提。

  当李鸿章收到丁汝昌的加急电报时,迅速地判断:高升号是英国商船,日本舰队无故将它击毁,英国人绝对不会答应,也许会因此与日本发生冲突,那时再请英国从中斡旋,也许可以避免将来爆发的更大规模战争。

  日本政府害怕此事激怒英国,急忙开始为自己辩解。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日本这种反咬一口的强盗逻辑,最终却被英国政府接受。这让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李鸿章感到绝望,无奈之下,他只得让招商局出钱,赔偿了英国的所有损失。而此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日本“吉野”号巡洋舰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打响了两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战争。

  在日本大本营最初制定的整个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中,北洋海军四个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日军大本营认为,陆军主力在直隶平原决战的结局,首先要取决于海战的胜败,取决于是否能够击败北洋海军。

  根据上述考虑,日本大本营制定出三种具体作战方案:

  如果日本海军在海战中获胜,则立即输送陆军主力兵团登陆,与中国军队实施决战;如果与北洋海军在海战中平分秋色,日本海军不能掌握制海权,则退出中国沿海,以陆军主力兵团达成对朝鲜的占领;如果败给北洋海军,日军则全部撤回本土设防,准备全力抵御中国军队对日本可能采取的进攻行动。

  其实,还在日本紧锣密鼓准备通过海上发动战争的时候,清政府就已经在国防观念上输给了日本。李鸿章虽然是推行“洋务运动”的清政府北洋大臣,但对“海战”这个具体战略观念的理解非常有限。

  战争是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李鸿章并不想让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决战,但命运却将这一安排提上了日程。

  1894年9月13日,距离与北洋海军第一次交手仅50天,伊东祐亨就接到了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命令,命令他率领日本联合舰队前往鸭绿江外的大东沟,寻找北洋海军主力进行决战。因为有情报显示,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有可能在那一带活动。

  出发时,让乘坐旗舰松岛号的伊东祐亨心里稍感不安的是,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也跟随舰队出航,并且登上了由商船改装的,在整个舰队中火力最弱、航速最慢的小军舰“西京丸”号。
《北洋水师》第四集 再战黄海(2004-019)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0日 17:06

  

“威远”号沉没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带领整个舰队,护送参加平壤决战的6000多名清军来到朝鲜。在完成护航任务后,舰队在海上停泊。丁汝昌虽然做好了随时与日军交战的准备,但他并没预感到,再过几个小时,一场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历史的海战即将爆发。

  上午10点30分左右,北洋海军各舰的厨房正在准备午饭。突然,镇远舰桅楼上哨兵高声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情况。”

  一个小时后,日本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号才发现东北方煤烟冲天,他马上挂起了信号旗,报告发现了敌舰,整个日本联合舰队立刻加速前进。

  海军标准的“单纵队”队形,要求整支舰队纵向排成一队。但伊东祐亨却将整支联合舰队,大胆地分成了罕见的前后两个战术分队。这种冒险的做法,除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整个舰队指挥系统的混乱外,还会削弱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但伊东祐亨却坚信这是一步“好棋”。他想充分利用舰队快速机动的特点,从北洋海军阵前迅速绕到阵后,完成对北洋海军的包围,战术极其大胆冒险。

  

敢死队炸毁的炮台
  他之所以采用“单纵队”,是因为联合舰队中的速射炮大多在侧舷,他要发挥这一优势,给北洋海军以最密集的炮火打击。

  北洋海军的军舰共10艘,分成5队。每一队的军舰都是同一造船厂生产的姊妹舰,有利于彼此间的协同作战。

  当丁汝昌从望远镜中观察到日本舰队的“单纵队”队形后,他马上命令舰队改变队形,以“双横队”迎敌。同日本联合舰队集中使用侧舷炮火不同,北洋海军主要使用舰首的主炮进行攻击,因为北洋军舰中速射炮的数量远远少于日本,而他们主炮的口径却比日军大得多。

  “双横队”的队形有利于北洋军舰集中主炮优势火力,形成较大的射击扇面,给敌人以最大的杀伤力。

  北洋舰队在航行中迅速向“双横队”队形转变,准备接战。然而,就在这至关重要的变阵过程中,一个重大的失误产生了:那就是,北洋海军并没有完成“双横队”的预定战术队形,而是排出了一个散漫的“人”字形队形。

  

黄海海战
  虽然北洋海军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但真实的战争却充满了无穷的变数。

  本想在自己功劳簿上再添一笔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此时十分后悔上错了船。炮弹不断在“西京丸”这艘小军舰上爆炸,他命令挂起“比睿”“赤城”危险的旗号,命令已经成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第一游击队回援。实际上,桦山资纪是想让它们救出自己乘坐的“西京丸”号。

  在双方仅相距40米时,北洋水师的鱼雷艇“福龙”号发出了致命的鱼雷,鱼雷划出白白的水线,刺向“西京丸”军舰的中部。鱼雷竟然从“西京丸”号底下平静地穿过而没有发生爆炸。桦山资纪死里逃生。

  日本第一游击队被迫在海面上做了一个大左转,驶回到北洋舰队的正前方,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术企图眼看就要彻底失败。精明的伊东祐亨马上命令本队继续向右转,绕向北洋舰队背后,由本队来完成第一游击队没有完成的包围任务。

  日本联合舰队在生死时刻,再一次显示出两支战术分队灵活机动的优势。

  

黄海海战(油画)
  战斗进行到大约下午2点钟时,日军本队已驶过北洋舰队右翼,继续向右转舵,绕到北洋舰队背后,恰好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对北洋舰队的夹击之势。北洋海军由于旗舰信号旗被打掉,早已失去了统一指挥。丁汝昌战前又命令各舰随旗舰运动,各舰怕违抗命令,没有及时分兵对付日本两个战术分队,终于被日军包围。

  致远号水线下被击出两个大洞,海水汹涌灌入,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孤注一掷的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躲避中的吉野用速射炮猛轰致远,炮弹击中了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并引起鱼雷的爆炸,致远舰舰首被炸开大洞,海水涌入使舰首开始下沉,不一会儿整个致远舰就沉入大海。

  邓世昌坠落海中,他拒绝营救,与致远舰一起葬身大海。全舰250名官兵,除7名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看到致远号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惊恐万状,连忙挂起“本舰重伤”的信旗驶出阵外。济远舰在逃跑时慌乱中又撞到了正在搁浅中的扬威号,扬威舰被撞得裂开了一个大洞,不久便在黄海沉没。扬威管带林履中悲愤交加,跳海身亡。

  

“致远”号欲撞日本“吉野”号(油画)
  与济远编为一队的广甲管带吴敬荣看见济远逃走,随即也下令逃跑,结果逃到大连湾三山岛外触礁搁浅。

  黄海海战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先后沉没;济远、广甲相继逃走,只剩下定远、镇远、来远、靖远4舰与日军9舰搏斗,日本舰队力量超过北洋舰队一倍以上。

  松岛等五艘军舰团团围住定远和镇远,集中火力,不间断攻击,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击沉两舰,实现日本海军十几年来的梦想。

  然而在整个战斗中,两艘铁甲舰上虽被日军炮弹击出密密麻麻的弹坑,但深度没有超过4英寸的,以至于伊东祐亨惊讶的喊道:定远号怎么还不沉呢!

  夜幕在下午5点时分开始降临。伊东祐亨看到本队的5艘军舰不是定远和镇远的对手,30分钟后,他下令第一游击队归航,率舰队向南撤去。

  这时,北洋舰队定远、镇远等6舰相距8至9米,尾追日本军舰十几海里,准备与日军再战。但日本舰队开足马力飞驶逃逸,北洋各舰只好收队返回旅顺。

  返回旅顺后,由于丁汝昌受伤,舰队暂时由刘步蟾代为指挥。在没有经过详细战况核实的情况下,刘步蟾以丁汝昌的名义向李鸿章写了一份报告,在讲了中方的损失后,他声称击沉3艘日舰,而实际上日本军舰一艘也没有被击沉。

  刘步蟾在报告中将几艘军舰被击沉的时间顺序颠倒了一下。有关海战失败的原因就全被推到方伯谦一人身上。甚至同样逃跑的广甲舰管带吴敬荣,也只被写成是“跟随济远逃跑”以减轻罪责。李鸿章在看到报告后大怒,死罪难逃的方伯谦,在多加了几条罪名后被就地正法。

  黄海一战使丁汝昌彻底失去了信心。面对李鸿章既要他保住舰队又让他出海迎敌两个自相矛盾的命令,他犹豫不决,寻找种种借口避战不出。

  而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已经跨过鸭绿江,从朝鲜烧到了中国内地。

  从10月23日开始,两万四千多名日军在花园口,顺利的进行了为期14天的漫长登陆,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创造了世界登陆作战史上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奇迹。

  由于清军战线过长,兵力太弱,加上有些将领互不援助、临阵脱逃,日军在6天之内就占领了旅顺,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天然军港。可是,日军在港湾内却没有发现一艘北洋军舰的影子。

  原来,丁汝昌早早的就以保存实力为由,带着自己的军舰回威海去了。为此,光绪震怒并颁发圣旨,以旅顺告急,丁汝昌带船不得力为由,革去他的尚书衔,摘去顶戴,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当占领旅顺军港的消息传回日本后,日本全国一片欢腾。被胜利鼓舞的日本大本营决定趁热打铁,经过一番讨论,一个由渤海湾登陆,进攻山东半岛的侵略计划酝酿完成。
《北洋水师》第五集 日落威海(2004-020)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1日 10:03

  

致远官兵
  1894年9月17日,19世纪最大规模的“蒸汽机舰队之间的海战”,在鸭绿江外的大东沟结束。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没有一艘被击沉,而北洋水师却损失了4艘军舰,但主力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没有被击沉,仍对日本陆军在中国渤海湾登陆构成巨大威胁。为此,日本大本营竟将原定的作战计划全部推翻,改为先进攻山东半岛,消灭威海卫军港内的北洋水师,为迟迟不敢行动的日本陆军彻底扫除障碍。

  日本大本营改变作战计划的一个月后,清政府得到了这一重要情报,知道日军准备进山东半岛。光绪皇帝第二天便将这一情况电告李鸿章。但李鸿章对此却似乎束手无策,他除了命令山东的陆军各守营盘外,毫无对策。

  李鸿章焦虑不安,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已遭受重创,如果剩下的军舰再保不住的话,那么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但他却并不主张海军躲在基地内死守,他多次电令丁汝昌待机出港袭击敌舰,但丁汝昌却怕再损失军舰而犹豫不决。

  就在丁汝昌左右为难时,日本联合舰队派出的侦察舰已经来到山东半岛。

  丁汝昌没有料到,伊东祐亨选择了位于成山角西南端的一个小港湾—荣成湾作为登陆地点。

  

致远管带邓世昌

  1895年1月20日上午11点到23日,几万日军在荣成湾顺利登陆。没有遇到清兵一点抵抗。

  就在大批日军在荣成登陆的同时,北洋水师在定远舰上召开了紧急会议。日军的登陆使北洋水师陷入了危险之中。

  清军各派系间矛盾重重,而日军各部队却步调一致,协同作战。1月30日,日本陆军对南帮炮台发起总攻。当天就攻下了摩天岭和杨枫岭。于是,日军的左路纵队开始进攻龙庙嘴炮台。日军占领龙庙嘴和鹿角嘴炮台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威海卫最大的炮台皂埠嘴炮台。炮台上装备着6门大炮,是距离北洋海军停泊地点最近的一个炮台。皂埠嘴炮台如果被日军占领调转炮口,刘公岛以及港内的北洋舰队将受到严重威胁。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艘鱼雷艇载着北洋海军的敢死队疾速驶向皂埠嘴炮台,摧毁了即将落入敌手的六门大炮,减少了对刘公岛和北洋舰队的威胁。

  在得知南帮炮台失陷的消息后,李鸿章十分震怒,他电令丁汝昌将逃回的守台营官就地正法,同时,他再次命令丁汝昌带舰冲出包围,撤往烟台或吴淞。但丁汝昌回电表示,他已经下定了株守军港,以死报国的决心。现在的李鸿章再也没有任何办法劝说丁汝昌了。

  2月2日,日军占领南帮炮台后又向北帮炮台进攻。丁汝昌为了不使北帮炮台落入敌手,又赶在日军到来之前派敢死队炸毁了北帮炮台。在日军占领了南北帮炮台后,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已经成了日军包围圈中的囊中之物。

  

被日军击中的“定远”号
  1895年2月3日,伊东祐亨率领日本联合舰队倾巢而出。在离刘公岛4500米的海面上,轮番发动猛烈攻击。皂埠嘴炮台和南帮海岸的几座炮台被日军修复后,与海上兵力配合,同时夹击港内的北洋舰队。

  但日军从上午一直打到傍晚,始终未能接近港口。正面进攻失败后,在伊东祐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一个舰长提出的意见引起了伊东祐亨的注意,他主张进行偷袭。虽然计划带有很大的冒险性,伊东祐亨还是决定试一试。

  两夜之间,北洋舰队就有定远、来远、威远等有五艘舰船被日本鱼雷艇击伤击沉。丁汝昌再次深受打击。

  2月6日夜间,丁汝昌召开紧急会议,大家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决定第二天凌晨,由管带王平率北洋舰队鱼雷艇出口袭击日舰。

  2月7日上午7点30分,伊东祐亨乘坐旗舰松岛号,率舰队与向刘公岛发动全面进攻。

  就在双方激烈战斗之时,突然,从威海卫西口冲出一队清军的鱼雷艇。管带王平奉命带鱼雷艇队,出来袭击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北洋水师的这13艘鱼雷艇不但没有进攻联合舰队,反而左闪右躲,穿过炮火和战场,开足马力向烟台方向逃去。原来,王平与福龙号鱼雷艇管带蔡廷干在深夜密谋,借执行丁汝昌出口袭击敌舰的名义,趁混战之机逃离威海。伊东祐亨庆幸之下命令追击,不到40分钟,这十几艘鱼雷艇有的被击毁,有的触礁,有的被捕获。只有王平带领的福龙号鱼雷艇,侥幸逃回烟台。

  当丁汝昌听到这一消息后,含泪提笔给烟台道台刘含芳写了最后一封密信。信中陈述了威海驻军与北洋舰队此时的困境,请刘含芳速将此信转给李鸿章,请求设法速派援兵,否则北洋舰队难保。

  为了避免定远舰落入敌手,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当部下完成任务向刘步蟾报告时,这位15岁就考入马尾船政学堂的年轻军官,已吞下鸦片自杀身亡。

  1895年2月11日,是日本古代神武天皇的纪念日,联合舰队各舰都进行了遥拜仪式。仪式结束后,伊东祐亨下令今天务必全歼北洋舰队,为帝国争光。而这时,丁汝昌终于得到了他盼望已久的消息,不过内容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山东巡抚李秉衡已经连夜由烟台逃往莱州,援兵已不可能到来。而威海的失陷也使丁汝昌彻底失去了与李鸿章的联系。

  

广乙触礁后
  丁汝昌不知道,坐镇天津的李鸿章已经无可奈何。战局的紧张,使李秉衡理直气壮的拒绝了他分兵援救威海的命令。

  丁汝昌万念俱灰,他派人召来威海营务处道员牛昶丙,命令他马上把北洋水师提督印,削掉一角以示作废,防止他人盗取帅印投降。牛昶丙领命退下,但一心以死报国的丁汝昌,并不知道牛昶丙实际上早就动了投降的念头。

  丁汝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包鸦片,将它一口吞下,然后静静地坐在了帅椅上,自杀殉国。

  牛昶昞等人封锁了丁汝昌身亡的消息,并迅速起草了一份投降书,在署上丁汝昌的名字后,他们还盖上帅印。

  第二天上午8点30分,当广丙舰管带程璧光把乞降书送到伊东祐亨手上。

  2月14日,牛昶昞带领海陆官兵5124人向日军投降。三天后的上午10点30分,日本联合舰队从威海北口驶进港湾。

  按照事先的计划,日军开始举行“受降仪式”。随即,伊东佑亨立即把北洋舰队的10艘军舰编入了日本的联合舰队。

  下午四点,刘公岛上空乌云密布,细雨蒙蒙。伊东祐亨准许康济舰撤下枪炮,护送北洋水师将领的遗体前往烟台。甲板上排放着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戴宗骞、沈寿昌、杨用霖的灵柩。

  悲哀的汽笛声划过海空,康济号缓缓驶出威海港,消失在雨雾之中。大清国花费巨资经营十多年的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灭。自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再也没有能力建立一支,可与北洋舰队相媲美的海军了。
可悲、可叹、可耻!
在这生死一刻,济远舰上一名普通炮兵王国成,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冲到了炮台前。一名叫李仕茂的运炮手挺身而出,他们协力将15厘米口径的尾炮对准吉野舰。
  四炮之后吉野号的舰首开始有些下沉,海面突然平静了下来。吉野舰慢慢地转舵返航。王国成打出的四炮,挽救了济远号上的全体官兵,也使他战后获得了清廷500两白银的赏赐。

耻的不是军舰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