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信口雌黄为哪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55:30
北京大学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日前在郑州的一个论坛上说,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他表示,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一个真正好的体制,可以收费高,但花80%用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11月27日《郑州晚报》)

  我们知道,张维迎的前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历以宁教授有个著名论断:“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是好事。”也许是同出一门的缘故,张维迎先生把涨价理论继承和发展到了教育领域。他指出:“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什么意思?世行的研究、欧洲的研究都发现,我们用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不是补给穷人。那我们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

  作为一个中国著名大学的教授,并被称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张维迎,探讨中国贫困生如何上大学的问题的精神本应赞扬和肯定。但是张维迎先生的理论和观点,怎么看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怎么看都是在信口雌黄。因为我们发现张维迎先生论证他的观点的时候,不仅拿不出什么充分的依据和理由,甚至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十分荒谬。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张维迎先生运用的数字上的漏洞。本文开头的一些数字,是张先生论证北大本科生成本的。他说:“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些数字可信吗?

  让我们再看看张先生在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批评政府对教育投入少的问题时是怎么说的。张维迎说:“像北大,一个大学生25000元的成本,政府给拨款6000元钱,学费5000元,其他的钱哪来?这是很简单的算术问题。我们的校长们一会儿跑到新加坡,一会儿跑到泰国,干什么?给人家叩头要钱啊,没钱怎么办啊。”

  我们非常纳闷地要问:

  1、北京大学的一个本科生一年的教育成本究竟是多少?究竟是25000元还是20000元?去年还是25000元,今年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竟然下降了5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2、政府补贴究竟是6000元还是16000元?去年是6000元,今年一下子增加到了16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3、学生学费究竟是多少?去年是5000元,今年下降到4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张先生前后运用的三个数字,差别如此之大。这作为一个学者和校长实在是不应有的常识性错误,也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作风。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在张维迎这里,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数字和事实可以随意改变,但他的观点不能改变。真可谓是“正龙拍虎”(陕西农民周正龙为证明镇坪一带有野生华南虎而得到利益和好处,经密谋以“年画老虎”为原型拍摄了假华南虎照片被官方认可发布,被世人当做笑柄。由此“正龙拍虎”被网友推荐为新成语)。这样可以随意改变的事实和数字论证出的观点,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和可信度?

  其次,中国大学的学费真的太低吗?提高学费穷人真的就能得到好处吗?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大学学费并不能说是低学费,学费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即使是进了高校的,许多家庭也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东借西凑、砸锅卖铁地硬撑着呢。

  张维迎推崇的收取高学费,再用奖学金返还穷学生的办法,是一些欧美的经验。而中国大学生的贫富分布是与中国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的现实相对应的少数人的富裕和大多数人的贫穷,这与欧美正好相反。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学里的绝对贫困生占到20%,一般家庭学生占60到70%,即使大幅度提高学费,也无法实现少数富人补贴穷人的幻想。若真按张先生的办法去做,只能使更多的一般家庭的孩子也上不起学了。

  凭心而论,这些年来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一直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是许多百姓的强烈呼声。其中上不起学的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在教改中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产业化,并造成了学校大规模扩招和乱收费的泛滥,以及高学费现象的不断攀升。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个调查表明,在“读不起书上不起学”的国民感觉下,90%以上的公众呼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而不是嫌学费太低,而要求提高学费。“让民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是民众最期盼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我们不明白的是,作为一个学者,张维迎先生为什么总是提出与民众期待相对立的观点呢? 这难道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显示其与众不同的天才思维?还是其骨子里的思想情感已经远离了大众?抑或是失去了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社会道德和良知?!

http://blog.ifeng.com/html/11/639511-1207920.html北京大学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日前在郑州的一个论坛上说,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他表示,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一个真正好的体制,可以收费高,但花80%用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11月27日《郑州晚报》)

  我们知道,张维迎的前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历以宁教授有个著名论断:“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是好事。”也许是同出一门的缘故,张维迎先生把涨价理论继承和发展到了教育领域。他指出:“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什么意思?世行的研究、欧洲的研究都发现,我们用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不是补给穷人。那我们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

  作为一个中国著名大学的教授,并被称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张维迎,探讨中国贫困生如何上大学的问题的精神本应赞扬和肯定。但是张维迎先生的理论和观点,怎么看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怎么看都是在信口雌黄。因为我们发现张维迎先生论证他的观点的时候,不仅拿不出什么充分的依据和理由,甚至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十分荒谬。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张维迎先生运用的数字上的漏洞。本文开头的一些数字,是张先生论证北大本科生成本的。他说:“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些数字可信吗?

  让我们再看看张先生在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批评政府对教育投入少的问题时是怎么说的。张维迎说:“像北大,一个大学生25000元的成本,政府给拨款6000元钱,学费5000元,其他的钱哪来?这是很简单的算术问题。我们的校长们一会儿跑到新加坡,一会儿跑到泰国,干什么?给人家叩头要钱啊,没钱怎么办啊。”

  我们非常纳闷地要问:

  1、北京大学的一个本科生一年的教育成本究竟是多少?究竟是25000元还是20000元?去年还是25000元,今年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竟然下降了5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2、政府补贴究竟是6000元还是16000元?去年是6000元,今年一下子增加到了16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3、学生学费究竟是多少?去年是5000元,今年下降到4000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张先生前后运用的三个数字,差别如此之大。这作为一个学者和校长实在是不应有的常识性错误,也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作风。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在张维迎这里,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数字和事实可以随意改变,但他的观点不能改变。真可谓是“正龙拍虎”(陕西农民周正龙为证明镇坪一带有野生华南虎而得到利益和好处,经密谋以“年画老虎”为原型拍摄了假华南虎照片被官方认可发布,被世人当做笑柄。由此“正龙拍虎”被网友推荐为新成语)。这样可以随意改变的事实和数字论证出的观点,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和可信度?

  其次,中国大学的学费真的太低吗?提高学费穷人真的就能得到好处吗?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大学学费并不能说是低学费,学费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即使是进了高校的,许多家庭也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东借西凑、砸锅卖铁地硬撑着呢。

  张维迎推崇的收取高学费,再用奖学金返还穷学生的办法,是一些欧美的经验。而中国大学生的贫富分布是与中国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的现实相对应的少数人的富裕和大多数人的贫穷,这与欧美正好相反。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学里的绝对贫困生占到20%,一般家庭学生占60到70%,即使大幅度提高学费,也无法实现少数富人补贴穷人的幻想。若真按张先生的办法去做,只能使更多的一般家庭的孩子也上不起学了。

  凭心而论,这些年来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一直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是许多百姓的强烈呼声。其中上不起学的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在教改中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产业化,并造成了学校大规模扩招和乱收费的泛滥,以及高学费现象的不断攀升。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个调查表明,在“读不起书上不起学”的国民感觉下,90%以上的公众呼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而不是嫌学费太低,而要求提高学费。“让民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是民众最期盼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我们不明白的是,作为一个学者,张维迎先生为什么总是提出与民众期待相对立的观点呢? 这难道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显示其与众不同的天才思维?还是其骨子里的思想情感已经远离了大众?抑或是失去了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社会道德和良知?!

http://blog.ifeng.com/html/11/639511-120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