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特稿:印度描绘大国蓝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5:28
人民网驻印度记者 钱 峰
  努力成为“有声有色”的第一流世界大国,从来都是印度精英们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但无奈的是,乱哄哄的民主政体、推诿扯皮的官僚机构、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数亿贫困人口的尴尬现实,总让“大国之梦”可望不可及。近年来,看着飞速崛起的“中国龙”,不少印度人更感觉“印度象”步伐过于缓慢。但从去年底开始,受国内各领域种种“利好”因素的鼓舞,在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下,印度似乎重新找回了信心,开始着手描绘未来大国的宏伟蓝图。

  ■丰收年,让印度“大放光芒”

  近来,无论解读印度政要的讲话,还是浏览当地各大媒体的报道,“印度大放光芒”(India shining)、全国“感觉良好”(feel-good)两句话,出现的频率之高,堪称前所未有。今年元旦当天的《印度斯坦时报》,甚至专门开辟了两大版题为《2004,印度无限》的文章,通篇都是对印度“大放光芒”的美誉之词。1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二届“海外印度人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一个光芒闪耀的印度正在迈向世界舞台”。日前,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在出席一次集会上,不到20分钟的讲话,仅“感觉良好”就重复了9次。

  虽然其中的确存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为赢得新一届大选,宣扬自己政绩的因素,但任何客观的分析人士都不会否认,无论从经济、外交以及国防角度等各个方面看,2003年对于印度而言,都是一个“丰收年”。

  首先,印度经济频传“利好”消息,经济表现接连刷新历史记录。印度不仅成为世界上第6个外汇储备超千亿美元的经济体,而且经济“晴雨表”——孟买证交所综合股指也一路攀升,上涨近70%。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4%,使得全年增幅有望接近8%,堪与中国媲美。在一份新近研究报告中,印度经济智囊库——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指出,2003—2004财年,印度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可分别实现增长10.7%、7%以及8.31%的增速,全年有望达到8.13%。为此,印度财政部长辛格欣喜地表示,印度经济正处在独立以来的最佳时期。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席阿南德·马亨德拉甚至幽默地认为,“弥漫在当前经济中的乐观情绪,就像海滨度假区上空漂浮的空气!”

  其次,印度周边外交、大国外交政策成效显著,国际关系网的扩大,大幅增强了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从不少国家政要公开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就不难看出,一个不断强大、崛起的印度已越来越多地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过去一年里,印度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与美国合作关系。美国总统布什日前甚至承诺,要在太空、核能和高科技领域与印度开展更多的合作。对华关系的历史性改善更是各界公认的最大“亮点”。此外,印巴关系重新迈入正常化发展轨道,都让印度人憧憬着迎来一个多年少见的和平安全环境。

  此外,在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撑下,印度国防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作为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随着“戈尔什科夫”重型航母,到“苏—30MKI”先进战机和T-90主战坦克等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流入,军事力量的这枚“砝码”如今变得更加厚重。

  ■富人中产感觉良好  百姓抱怨贫富悬殊

  根据常驻印度三年多的经验,记者明显感觉到,经济的加速发展给当地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新德里为例,三年前记者刚来时曾仔细留意过,街上上档次的汽车实在太少,寥寥无几的一些“奔驰”或“宝马”大都挂着各国驻印度使馆的牌照。此外,手机普及率也不高,最好的款式莫过“诺基亚3310”,而当时“诺基亚8810”已在中国满街“飞”了!至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别说是对普通百姓,就是在印度同行眼中,也能算得上希罕物品。

  而如今,挂着当地私人牌照的高级轿车不仅早已屡见不鲜,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几乎全是最新款式,能冲洗数码相片的像馆也比比皆是。穿着洋气的年轻人坐在精致的咖啡店中,手拿“彩信”手机与朋友互传照片,更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此外,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正在改变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从“储蓄购物”变为“先借后还”,从过节“足不出门”,到前往旅游胜地度假等。统计资料表明,过去三年间,印度消费借贷总额翻了一番。个人租借、房屋贷款、信用卡消费增长迅速。

  日前,此间《展望》周刊专门就印度“大放光芒”的话题走访了当地消费者以及社会民众。大多数人认同这一说法,对未来印度经济的加速发展表示乐观。德里大学教授桑吉夫·斯利瓦塔瓦认为,印度独立56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贫穷、自足以及殷实三阶段,而目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正处在一个从殷实走向富裕的转折点。一位名叫穆克杰的大学生表示,IT业的不断繁荣,知识经济的扩张,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大等等因素,有理由让印度人感到前景光明。近来,当地一家知名商业咨询机构在对工商界人士所做的一项商业信心调查显示,7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经济状况是199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感觉“非常乐观”或“良好”。

  毫无疑问,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富人阶层和接近3亿的中产阶级(注:一般认为,印度中产阶级的门槛是年均人收入1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但一些印度同行也告诉记者,在广大农村以及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数以亿计的印度人仍在为突破1美元/天的国际贫困线而苦恼。对于他们而言,是感受不到什么“大放光芒”的。去年,印度统计组织曾派出近200万人次,走街串户,对印度所有的邦和主要地区的家庭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总体来看,许多指标都不尽人意,有些甚至触目惊心!以住房为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印度40%家庭只拥有一间住房,12%的家庭至今还在露天做饭。只有52%的人住所拥有永久性墙壁和屋顶。印度城乡62%的家庭,在家里无法直接喝上饮用水,至今仍还有500万家庭直接以河水和池塘的水为生。生活燃料以及电力问题也让人头痛不已。

  目前只有18%的印度家庭使用液化气。柴火仍是53%的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甚至在城市,也有23%家庭用柴火做饭。此外,只有56%的人能在家里用上电,目前全国没有一个邦能实现“家家通电”。

  ■40年太久,印度只争2020年!

  印度的长足进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联合国高级官员路易丝·弗切特女士在新德里表示:“世界对印度的印象正在改变。印度已是继中国之后,国际投资人士最为密切关注的国家”。去年,美国高曼萨奇公司甚至做出预测,印度将在2040年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也许在外人眼中,这一预测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1月份时,印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潘特却表示,印度将提前20年,即在2020年达到这一目标。此后,在一次集会上,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再度说出了他2001年就讲过的“豪言壮语”——“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属于印度”。他还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成为像新加坡那样的发达国家,而长期目标则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于一个人均收入目前不足美国2%的国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大胆的目标。

  早在2001年,印度政府制定国家第10个“五年计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在2002~2007年间实现GDP年均8%增速。虽说在“十五计划”头一年,印度经济受全国大旱的拖累,只实现了4.3%的增速目标,但受去年“感觉良好”因素的鼓舞,此次潘特着重强调,印度不仅能完成“十五”计划的总目标,而且政府还将会为11个五年计划制定更高的增长目标。在他看来,“印度有能力做得更好”。

  去年,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黄亚生和哈佛商学院印裔教授塔伦·汉纳在美国《外交政策》撰写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媒体广泛的兴趣,给当地不少习惯中印经济发展的人士增添了信心。文章称,“虽然中国吸引的外资是印度十倍以上,但由于印度具备能与欧美一流企业竞争的本土软件、制药以及服务业公司,加上中国受到银行和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拖累,因此未来属于印度”。他们还以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希望集团为例,希望集团1999年的销售额约为6亿美元,而印度塔塔集团1995年销售额就达到了72亿美元。印度最大制药企业南新制药1995年年销售额为22.7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三九集团,年销售额仅为6.7亿美元。

  对此,一些经济专家提醒,且不说目前印度经济面临着一系列基础设施滞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赤字巨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便印度最好的企业要优于中国同行,但对中印两国而言,真正成为经济大国,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资本总量,让大批闲置劳动力有出路。另外,由于中印两国自身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当贫乏。提升资本总量必须依赖国外资源的流入,印度如不能在出口和引进外资上有长足的进步,光靠培养个别企业或个别产业还远远不够。毕竟中印不是韩国、芬兰或瑞典,仅靠个别大企业的兴旺发达,无疑还是“杯水车薪”。(人民网新德里2月17日电)人民网驻印度记者 钱 峰
  努力成为“有声有色”的第一流世界大国,从来都是印度精英们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但无奈的是,乱哄哄的民主政体、推诿扯皮的官僚机构、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数亿贫困人口的尴尬现实,总让“大国之梦”可望不可及。近年来,看着飞速崛起的“中国龙”,不少印度人更感觉“印度象”步伐过于缓慢。但从去年底开始,受国内各领域种种“利好”因素的鼓舞,在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下,印度似乎重新找回了信心,开始着手描绘未来大国的宏伟蓝图。

  ■丰收年,让印度“大放光芒”

  近来,无论解读印度政要的讲话,还是浏览当地各大媒体的报道,“印度大放光芒”(India shining)、全国“感觉良好”(feel-good)两句话,出现的频率之高,堪称前所未有。今年元旦当天的《印度斯坦时报》,甚至专门开辟了两大版题为《2004,印度无限》的文章,通篇都是对印度“大放光芒”的美誉之词。1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二届“海外印度人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一个光芒闪耀的印度正在迈向世界舞台”。日前,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在出席一次集会上,不到20分钟的讲话,仅“感觉良好”就重复了9次。

  虽然其中的确存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为赢得新一届大选,宣扬自己政绩的因素,但任何客观的分析人士都不会否认,无论从经济、外交以及国防角度等各个方面看,2003年对于印度而言,都是一个“丰收年”。

  首先,印度经济频传“利好”消息,经济表现接连刷新历史记录。印度不仅成为世界上第6个外汇储备超千亿美元的经济体,而且经济“晴雨表”——孟买证交所综合股指也一路攀升,上涨近70%。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4%,使得全年增幅有望接近8%,堪与中国媲美。在一份新近研究报告中,印度经济智囊库——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指出,2003—2004财年,印度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可分别实现增长10.7%、7%以及8.31%的增速,全年有望达到8.13%。为此,印度财政部长辛格欣喜地表示,印度经济正处在独立以来的最佳时期。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席阿南德·马亨德拉甚至幽默地认为,“弥漫在当前经济中的乐观情绪,就像海滨度假区上空漂浮的空气!”

  其次,印度周边外交、大国外交政策成效显著,国际关系网的扩大,大幅增强了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从不少国家政要公开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就不难看出,一个不断强大、崛起的印度已越来越多地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过去一年里,印度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与美国合作关系。美国总统布什日前甚至承诺,要在太空、核能和高科技领域与印度开展更多的合作。对华关系的历史性改善更是各界公认的最大“亮点”。此外,印巴关系重新迈入正常化发展轨道,都让印度人憧憬着迎来一个多年少见的和平安全环境。

  此外,在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撑下,印度国防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作为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随着“戈尔什科夫”重型航母,到“苏—30MKI”先进战机和T-90主战坦克等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流入,军事力量的这枚“砝码”如今变得更加厚重。

  ■富人中产感觉良好  百姓抱怨贫富悬殊

  根据常驻印度三年多的经验,记者明显感觉到,经济的加速发展给当地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新德里为例,三年前记者刚来时曾仔细留意过,街上上档次的汽车实在太少,寥寥无几的一些“奔驰”或“宝马”大都挂着各国驻印度使馆的牌照。此外,手机普及率也不高,最好的款式莫过“诺基亚3310”,而当时“诺基亚8810”已在中国满街“飞”了!至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别说是对普通百姓,就是在印度同行眼中,也能算得上希罕物品。

  而如今,挂着当地私人牌照的高级轿车不仅早已屡见不鲜,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几乎全是最新款式,能冲洗数码相片的像馆也比比皆是。穿着洋气的年轻人坐在精致的咖啡店中,手拿“彩信”手机与朋友互传照片,更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此外,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正在改变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从“储蓄购物”变为“先借后还”,从过节“足不出门”,到前往旅游胜地度假等。统计资料表明,过去三年间,印度消费借贷总额翻了一番。个人租借、房屋贷款、信用卡消费增长迅速。

  日前,此间《展望》周刊专门就印度“大放光芒”的话题走访了当地消费者以及社会民众。大多数人认同这一说法,对未来印度经济的加速发展表示乐观。德里大学教授桑吉夫·斯利瓦塔瓦认为,印度独立56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贫穷、自足以及殷实三阶段,而目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正处在一个从殷实走向富裕的转折点。一位名叫穆克杰的大学生表示,IT业的不断繁荣,知识经济的扩张,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大等等因素,有理由让印度人感到前景光明。近来,当地一家知名商业咨询机构在对工商界人士所做的一项商业信心调查显示,7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经济状况是199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感觉“非常乐观”或“良好”。

  毫无疑问,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富人阶层和接近3亿的中产阶级(注:一般认为,印度中产阶级的门槛是年均人收入1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但一些印度同行也告诉记者,在广大农村以及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数以亿计的印度人仍在为突破1美元/天的国际贫困线而苦恼。对于他们而言,是感受不到什么“大放光芒”的。去年,印度统计组织曾派出近200万人次,走街串户,对印度所有的邦和主要地区的家庭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总体来看,许多指标都不尽人意,有些甚至触目惊心!以住房为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印度40%家庭只拥有一间住房,12%的家庭至今还在露天做饭。只有52%的人住所拥有永久性墙壁和屋顶。印度城乡62%的家庭,在家里无法直接喝上饮用水,至今仍还有500万家庭直接以河水和池塘的水为生。生活燃料以及电力问题也让人头痛不已。

  目前只有18%的印度家庭使用液化气。柴火仍是53%的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甚至在城市,也有23%家庭用柴火做饭。此外,只有56%的人能在家里用上电,目前全国没有一个邦能实现“家家通电”。

  ■40年太久,印度只争2020年!

  印度的长足进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联合国高级官员路易丝·弗切特女士在新德里表示:“世界对印度的印象正在改变。印度已是继中国之后,国际投资人士最为密切关注的国家”。去年,美国高曼萨奇公司甚至做出预测,印度将在2040年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也许在外人眼中,这一预测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1月份时,印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潘特却表示,印度将提前20年,即在2020年达到这一目标。此后,在一次集会上,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再度说出了他2001年就讲过的“豪言壮语”——“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属于印度”。他还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成为像新加坡那样的发达国家,而长期目标则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于一个人均收入目前不足美国2%的国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大胆的目标。

  早在2001年,印度政府制定国家第10个“五年计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在2002~2007年间实现GDP年均8%增速。虽说在“十五计划”头一年,印度经济受全国大旱的拖累,只实现了4.3%的增速目标,但受去年“感觉良好”因素的鼓舞,此次潘特着重强调,印度不仅能完成“十五”计划的总目标,而且政府还将会为11个五年计划制定更高的增长目标。在他看来,“印度有能力做得更好”。

  去年,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黄亚生和哈佛商学院印裔教授塔伦·汉纳在美国《外交政策》撰写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媒体广泛的兴趣,给当地不少习惯中印经济发展的人士增添了信心。文章称,“虽然中国吸引的外资是印度十倍以上,但由于印度具备能与欧美一流企业竞争的本土软件、制药以及服务业公司,加上中国受到银行和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拖累,因此未来属于印度”。他们还以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希望集团为例,希望集团1999年的销售额约为6亿美元,而印度塔塔集团1995年销售额就达到了72亿美元。印度最大制药企业南新制药1995年年销售额为22.7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三九集团,年销售额仅为6.7亿美元。

  对此,一些经济专家提醒,且不说目前印度经济面临着一系列基础设施滞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赤字巨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便印度最好的企业要优于中国同行,但对中印两国而言,真正成为经济大国,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资本总量,让大批闲置劳动力有出路。另外,由于中印两国自身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当贫乏。提升资本总量必须依赖国外资源的流入,印度如不能在出口和引进外资上有长足的进步,光靠培养个别企业或个别产业还远远不够。毕竟中印不是韩国、芬兰或瑞典,仅靠个别大企业的兴旺发达,无疑还是“杯水车薪”。(人民网新德里2月17日电)
像我们几年前,只是不知道未来会如何[em04][em04]
印度的民族心态是有问题的
中国的民族心态一样不健康

不是过度自卑就是过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