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程朱理学在《肉蒲团》中的折射与挫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4:16
作者:才大气粗 提交日期:2007-11-30 14:40:00
才大气粗迄今阅风流之作近60篇,诸君若问哪篇最为文采斐然、让人为之拍案叫绝?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若问哪篇为冶儒、释、道、兵法于一炉而不失晓然顺畅者?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若问哪篇为性描写最逼真自然让人若身临其境、至今思之犹想入非非且热血澎湃者?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但是,笔者今作此文,非与诸君论文采与性描写,而意在探讨程朱理学在这部佳作中的折射与挫败。将圣贤之学与风流之作相提并论,读者中若有儒教徒,阿弥陀佛,勿怪勿怪!
  程朱理学是佛教“强龙”东来遭遇中华文明“地头蛇”后斗争了几百年、而互相妥协的产物,创始于周敦颐,程颢、程颐继之,终由朱熹集其大成。由于程朱理学是两大文明碰撞的产物,故其在儒教的外衣下仍不时泄露佛教春色,后人戏之曰“表儒里佛”。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一言以蔽之即为“存天理、灭人欲”六字,笔者今边翻《肉蒲团》,边谈理学在其中的二次折射与三大挫败。
  
  一、折射
   第一次明显的折射是开头对于孤峰这位高僧的形象塑造,一开始就讲孤峰出世时就口念《楞严大藏真经》,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中暗示这是一位标准的、如假包换的高僧,因而他的行为与见解也就是最接近佛法(真理)的。且看书中对于高僧行径的描述:
  
  与众僧不同,不但酒肉淫邪之事戒得甚坚。就于僧家本等事业之中也有三戒。那三戒是:不募缘,不讲经,不住名山。
  
  为什么要“三戒”呢?且听他对于其中“不住名山”的解释:
  
  “修行之人须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天下可欲之事不独声色货利。就是适体之清风,娱情之皎月,悦耳之禽鸟,可口之薇蕨,一切可爱可恋者皆是可欲。一居胜地,便有山灵水怪引我寻诗,月姊风姨搅人入定,所以如名山读书者学业不成,如名山学道者名根难净。况且哪一处名山没有烧香的女子随喜的仕官?月明翠柳之事乃前车也。我所以撇了名刹来住荒山,不过要使耳目之前无可沽滞的意思。”
  行文到这里,程朱理学思想就已暴露无遗:“人欲”不仅包括声色货利,还包括“一切可爱可恋者”。所以要想得道(成释家之佛、儒家之圣),就必须把这些东西也摈弃掉。这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赤裸裸的叫嚣吗?
  
   当然,第二次折射更加明显,也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旨:“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论。未央生起初与孤峰论道,对孤峰谈及的“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颇不屑,争论激烈。孤峰无奈,赠他诗一首,让他在肉蒲团中参悟。未央生不久成亲,娶了一位著名的道学先生铁菲道人(注意,他娶一个家教极严人家的女儿为妻,也是有意无意地防止“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的女儿玉香为妻,但是婚后不久就厌倦了道学岳父的严格管教[注释5:详细见原著,极有趣],以游学的名义离家出走,到处寻觅佳人。可能是由于精诚所至,他在寻花问柳途中遇到两位奇人异士:赛昆仑与天际真人,前者是位盗术卓绝的侠盗,他的轻功与盗术可以帮助未央生寻觅深藏闺阁的佳人并为他们穿针引线,后者则帮助未央生更新加长了他战斗力本来很一般的生殖器官。做好了这两样预备工作,未央生开始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性”福之旅。他先后勾引了权老实的美丽风骚娘子艳芳,卧云生,倚云生等人的夫人香云、瑞珠、瑞玉等共五位如花似玉各有风骚的女子。可是,未央生在刚刚踏上性福之旅时,他的报应也相应的开始:先是权老实被未央生勾引了妻子,愤愤不平,于是千方百计也勾引了未央生的妻子玉香,并把玉香拐卖到了京城的妓院。恰巧卧云生,倚云生等人来京城,居然在玉香所在青楼与玉香作了性交易。到这里,那些老婆被未央生勾引的男人,纷纷在冥冥的安排中勾引了未央生的老婆玉香,应验了孤峰“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论。
  从上段这种应验的报应,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种典型的程朱理学思想。须知这个出自孤峰和尚之口的报应论,其实就是程朱理学中的“天理循环”,换言之,儒家的“天理循环”,就是佛家的“报应不爽”。在《肉蒲团》中,作者为了增加神秘性,借高僧之口变相宣扬了“天理循环”,而未央生日后潦倒的结局,也说明了追求“人欲”的破落下场,为“存天理、灭人欲”作合乎逻辑的案例注解。
  
  二、挫败
   虽然程朱理学在这部佳作出现了折射,但更多的则是掩盖不住的挫败,粗略归纳出明显的三大挫败:
  第一挫败出现在作者的序言中,即程朱理学作为一种制度主文化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无法有效的发挥应有的功能。作者信誓旦旦的声称“做这部小说的人原具一片婆心,要为世人说法,劝人窒欲不是劝人纵欲,为人秘淫不是为人宣淫。看官们不可认错他的主意” 。这样的声明肯定会招来群众的质疑:“既是要使人遏淫窒欲,为甚麽不著一部道学之书维持风化,却做起风流小说来?”是啊,按理说,你劝人减少荷尔蒙分泌,不托古作一部《大圣贤朱熹先生论荷尔蒙不宜分泌过多》或者《中国灭人欲学会年会论文选》,怎么反而火上浇油地写起了黄色小说?且看作者的辩解:
  近日的人情,怕读圣经贤传,喜看稗官野史。就是稗官野史里面,又厌闻忠孝节义之事,喜看淫邪诞妄之书。风俗至今日可谓蘼荡极矣。若还著一部道学之书劝人为善,莫说要使世上人将银买了去看,就如好善之家施舍经藏的刊刻成书,装订成套,赔了贴子送他,他还不是拆了塞瓮,就是扯了吃烟,那里肯把眼睛去看一看。
   哦,原来在当时的社会,就是白送甚至倒贴钱,市民阶层也不去读程朱理学的圣贤之作,所以如果写程朱理学式的著作,一则出版社收回不了印刷成本,二则没有读者,所以只好去求助大众喜读的风流小说了。从李笠翁这一番假正经辩白中可知,程朱理学虽然被统治阶级吹捧为圣贤之作、并用国家强制力规定为制度主文化,可是除了那一小部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士子去读之外,市民阶层是根本不接受的。即使那一部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士子,大多也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真正信奉的,又有几个?作为一种思想,不能为大众接受,却成了权贵粉饰的幌子,当真挫败之极!
  第二挫败是对铁扉道人这个道学先生形象的塑造。且听“铁扉道人”绰号的来源:
  这老者是有名的宿儒,做人孤介。生平没有一个朋友,独自一个在家读书,随你甚么人去敲门,他只是不开。有一个贵客慕他的名去访他,敲了半日门,莫说不开,连答应也不答应。那贵客没奈何,题诗一首写在门上而去。中间有两句道:“但知高士篷为户,谁料先生铁为扉”。他后来见了诗句道:“铁扉两字道得不差”,就把别号叫做‘铁扉道人’。
   如此孤介的宿儒,他不贪吃、不酗酒、不好色也不赌博,甚至连一个朋友(可能怕朋友俗气,玷污了他老人家修炼理学)都没有,只是一心一意的读书。这样的人,应该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典范了吧?可是这位老先生灭的了人欲吗?再看看邻居对他的另外评价:
  开荒的旧例,原该免租三年,他只肯免一年,到第二年就要交纳。这也罢了,他平日做人酸啬不过,拼不得饭食养人,一个官家也没有做他的佃户,只当他的长工,家里有生活要做去叫,又没有工钱。
   看来还是没有灭了人欲,因为他老人家“酸吝”,而吝啬的根本原因还是摆脱不了人欲中的“利”字。从描述看,这位老先生不但吝啬,而且比那些不读圣贤书的白丁们还吝啬,不然“该免三年的租”他不会只“免一年”了。如此孤介之宿儒,如此程朱信徒之典范,尚且不能灭了人欲,何况普通人?故而程朱理学的第二挫败,在于即使诚心诚意的修炼、成为一流信徒,也灭不了人欲,更何况,很多信徒都堕落为乡愿。
  
   第三挫败为玉香小姐由“女道学”向“荡妇”的转变。在没有嫁给未央生这个大色鬼之前,玉香小姐可以说是闺门之典范,甚至典范贞洁到了极端令人发指的地步:
  (玉香)只因平日父训既严,母仪炙啵晃乓坎欢眯吧林椴皇恰读遗肪褪恰杜⒕?.....至于举止,不免有乃父之风,丈夫替他取个混名叫“女道学”。对他说一句调情的话就满面通红,走了开去......有几次扯他脱裤,他就大喊起来,却象强奸他的一般,只得罢了。夜间干事,虽然承当,都是无可奈何的光景与见。行房的套数只好行些中庸之道,不肯标新立异。要做“隔山取火”,就说犯了背夫之嫌。要做“倒浇蜡烛”,又说倒了夫纲之礼。至于快活之时不肯叫死叫活,助男子的军威,就唤他心肝命肉,竟象哑妇一般,不肯答应。
   从上面这段描述看,玉香小姐直到结婚初期,由于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她是真心真意的信奉理学的,而且身体力行之,没有丝毫作伪,不象现代社会的某些喜欢装纯情贞结的女孩子“床下冷冰冰,床上热似火”。不幸的是,就这样一位熟读《烈女传》、并且有着十六年修为的女道学,竟然被未央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借助一本黄色书刊打败了,她变成了一个欲火极旺的女人。甚至在未央生离开家外出“游学”的过程中,她由于寂寞难耐,勾引了隐姓埋名前来“报仇”的权老实,还与之私奔。朱子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你女道学并非寡妇却与人私奔又作何解释?可见程朱理学的挫败,还在于即使真心真意的修炼许多年,还是很难保持成果,一旦犯戒,尚不如普通人。
  
  三、余论
   李笠翁是一代文豪,从《肉蒲团》反映的世态人情来看,他也不失为一名思想家。他用文学家绝妙的笔法表述了程朱理学的挫败,即脱离大众、修炼不易而且容易走火入魔。其实平心而论,程朱理学乃至一切儒学,他们道德说教的目的、他们救世的决心都是让人赞叹的,可是他们有一点很不好,那就是只会描述美好的理想图景,却拿不出具体的实现方案。描述图景,一个比一个天花乱坠;怎么实现?却又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怎么办。从战国到清季两千年,大儒冒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同社会没实现,却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手按一部奇书《肉蒲团》,反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势,充分说明了“天理”与“人欲”其实并不是绝对矛盾的,灭了“人欲”,也未必能实现“天理”,更何况“人欲”又哪是能灭掉的?故而尊重“人欲”,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尽可能的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或许才是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作者:才大气粗 提交日期:2007-11-30 14:40:00
才大气粗迄今阅风流之作近60篇,诸君若问哪篇最为文采斐然、让人为之拍案叫绝?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若问哪篇为冶儒、释、道、兵法于一炉而不失晓然顺畅者?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若问哪篇为性描写最逼真自然让人若身临其境、至今思之犹想入非非且热血澎湃者?则李笠翁之《肉蒲团》也。但是,笔者今作此文,非与诸君论文采与性描写,而意在探讨程朱理学在这部佳作中的折射与挫败。将圣贤之学与风流之作相提并论,读者中若有儒教徒,阿弥陀佛,勿怪勿怪!
  程朱理学是佛教“强龙”东来遭遇中华文明“地头蛇”后斗争了几百年、而互相妥协的产物,创始于周敦颐,程颢、程颐继之,终由朱熹集其大成。由于程朱理学是两大文明碰撞的产物,故其在儒教的外衣下仍不时泄露佛教春色,后人戏之曰“表儒里佛”。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一言以蔽之即为“存天理、灭人欲”六字,笔者今边翻《肉蒲团》,边谈理学在其中的二次折射与三大挫败。
  
  一、折射
   第一次明显的折射是开头对于孤峰这位高僧的形象塑造,一开始就讲孤峰出世时就口念《楞严大藏真经》,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中暗示这是一位标准的、如假包换的高僧,因而他的行为与见解也就是最接近佛法(真理)的。且看书中对于高僧行径的描述:
  
  与众僧不同,不但酒肉淫邪之事戒得甚坚。就于僧家本等事业之中也有三戒。那三戒是:不募缘,不讲经,不住名山。
  
  为什么要“三戒”呢?且听他对于其中“不住名山”的解释:
  
  “修行之人须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天下可欲之事不独声色货利。就是适体之清风,娱情之皎月,悦耳之禽鸟,可口之薇蕨,一切可爱可恋者皆是可欲。一居胜地,便有山灵水怪引我寻诗,月姊风姨搅人入定,所以如名山读书者学业不成,如名山学道者名根难净。况且哪一处名山没有烧香的女子随喜的仕官?月明翠柳之事乃前车也。我所以撇了名刹来住荒山,不过要使耳目之前无可沽滞的意思。”
  行文到这里,程朱理学思想就已暴露无遗:“人欲”不仅包括声色货利,还包括“一切可爱可恋者”。所以要想得道(成释家之佛、儒家之圣),就必须把这些东西也摈弃掉。这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赤裸裸的叫嚣吗?
  
   当然,第二次折射更加明显,也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旨:“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论。未央生起初与孤峰论道,对孤峰谈及的“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颇不屑,争论激烈。孤峰无奈,赠他诗一首,让他在肉蒲团中参悟。未央生不久成亲,娶了一位著名的道学先生铁菲道人(注意,他娶一个家教极严人家的女儿为妻,也是有意无意地防止“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的女儿玉香为妻,但是婚后不久就厌倦了道学岳父的严格管教[注释5:详细见原著,极有趣],以游学的名义离家出走,到处寻觅佳人。可能是由于精诚所至,他在寻花问柳途中遇到两位奇人异士:赛昆仑与天际真人,前者是位盗术卓绝的侠盗,他的轻功与盗术可以帮助未央生寻觅深藏闺阁的佳人并为他们穿针引线,后者则帮助未央生更新加长了他战斗力本来很一般的生殖器官。做好了这两样预备工作,未央生开始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性”福之旅。他先后勾引了权老实的美丽风骚娘子艳芳,卧云生,倚云生等人的夫人香云、瑞珠、瑞玉等共五位如花似玉各有风骚的女子。可是,未央生在刚刚踏上性福之旅时,他的报应也相应的开始:先是权老实被未央生勾引了妻子,愤愤不平,于是千方百计也勾引了未央生的妻子玉香,并把玉香拐卖到了京城的妓院。恰巧卧云生,倚云生等人来京城,居然在玉香所在青楼与玉香作了性交易。到这里,那些老婆被未央生勾引的男人,纷纷在冥冥的安排中勾引了未央生的老婆玉香,应验了孤峰“淫人妻女者,其妻女亦为人所淫”的报应论。
  从上段这种应验的报应,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种典型的程朱理学思想。须知这个出自孤峰和尚之口的报应论,其实就是程朱理学中的“天理循环”,换言之,儒家的“天理循环”,就是佛家的“报应不爽”。在《肉蒲团》中,作者为了增加神秘性,借高僧之口变相宣扬了“天理循环”,而未央生日后潦倒的结局,也说明了追求“人欲”的破落下场,为“存天理、灭人欲”作合乎逻辑的案例注解。
  
  二、挫败
   虽然程朱理学在这部佳作出现了折射,但更多的则是掩盖不住的挫败,粗略归纳出明显的三大挫败:
  第一挫败出现在作者的序言中,即程朱理学作为一种制度主文化已经与现实严重脱节,无法有效的发挥应有的功能。作者信誓旦旦的声称“做这部小说的人原具一片婆心,要为世人说法,劝人窒欲不是劝人纵欲,为人秘淫不是为人宣淫。看官们不可认错他的主意” 。这样的声明肯定会招来群众的质疑:“既是要使人遏淫窒欲,为甚麽不著一部道学之书维持风化,却做起风流小说来?”是啊,按理说,你劝人减少荷尔蒙分泌,不托古作一部《大圣贤朱熹先生论荷尔蒙不宜分泌过多》或者《中国灭人欲学会年会论文选》,怎么反而火上浇油地写起了黄色小说?且看作者的辩解:
  近日的人情,怕读圣经贤传,喜看稗官野史。就是稗官野史里面,又厌闻忠孝节义之事,喜看淫邪诞妄之书。风俗至今日可谓蘼荡极矣。若还著一部道学之书劝人为善,莫说要使世上人将银买了去看,就如好善之家施舍经藏的刊刻成书,装订成套,赔了贴子送他,他还不是拆了塞瓮,就是扯了吃烟,那里肯把眼睛去看一看。
   哦,原来在当时的社会,就是白送甚至倒贴钱,市民阶层也不去读程朱理学的圣贤之作,所以如果写程朱理学式的著作,一则出版社收回不了印刷成本,二则没有读者,所以只好去求助大众喜读的风流小说了。从李笠翁这一番假正经辩白中可知,程朱理学虽然被统治阶级吹捧为圣贤之作、并用国家强制力规定为制度主文化,可是除了那一小部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士子去读之外,市民阶层是根本不接受的。即使那一部分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士子,大多也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真正信奉的,又有几个?作为一种思想,不能为大众接受,却成了权贵粉饰的幌子,当真挫败之极!
  第二挫败是对铁扉道人这个道学先生形象的塑造。且听“铁扉道人”绰号的来源:
  这老者是有名的宿儒,做人孤介。生平没有一个朋友,独自一个在家读书,随你甚么人去敲门,他只是不开。有一个贵客慕他的名去访他,敲了半日门,莫说不开,连答应也不答应。那贵客没奈何,题诗一首写在门上而去。中间有两句道:“但知高士篷为户,谁料先生铁为扉”。他后来见了诗句道:“铁扉两字道得不差”,就把别号叫做‘铁扉道人’。
   如此孤介的宿儒,他不贪吃、不酗酒、不好色也不赌博,甚至连一个朋友(可能怕朋友俗气,玷污了他老人家修炼理学)都没有,只是一心一意的读书。这样的人,应该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典范了吧?可是这位老先生灭的了人欲吗?再看看邻居对他的另外评价:
  开荒的旧例,原该免租三年,他只肯免一年,到第二年就要交纳。这也罢了,他平日做人酸啬不过,拼不得饭食养人,一个官家也没有做他的佃户,只当他的长工,家里有生活要做去叫,又没有工钱。
   看来还是没有灭了人欲,因为他老人家“酸吝”,而吝啬的根本原因还是摆脱不了人欲中的“利”字。从描述看,这位老先生不但吝啬,而且比那些不读圣贤书的白丁们还吝啬,不然“该免三年的租”他不会只“免一年”了。如此孤介之宿儒,如此程朱信徒之典范,尚且不能灭了人欲,何况普通人?故而程朱理学的第二挫败,在于即使诚心诚意的修炼、成为一流信徒,也灭不了人欲,更何况,很多信徒都堕落为乡愿。
  
   第三挫败为玉香小姐由“女道学”向“荡妇”的转变。在没有嫁给未央生这个大色鬼之前,玉香小姐可以说是闺门之典范,甚至典范贞洁到了极端令人发指的地步:
  (玉香)只因平日父训既严,母仪炙啵晃乓坎欢眯吧林椴皇恰读遗肪褪恰杜⒕?.....至于举止,不免有乃父之风,丈夫替他取个混名叫“女道学”。对他说一句调情的话就满面通红,走了开去......有几次扯他脱裤,他就大喊起来,却象强奸他的一般,只得罢了。夜间干事,虽然承当,都是无可奈何的光景与见。行房的套数只好行些中庸之道,不肯标新立异。要做“隔山取火”,就说犯了背夫之嫌。要做“倒浇蜡烛”,又说倒了夫纲之礼。至于快活之时不肯叫死叫活,助男子的军威,就唤他心肝命肉,竟象哑妇一般,不肯答应。
   从上面这段描述看,玉香小姐直到结婚初期,由于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她是真心真意的信奉理学的,而且身体力行之,没有丝毫作伪,不象现代社会的某些喜欢装纯情贞结的女孩子“床下冷冰冰,床上热似火”。不幸的是,就这样一位熟读《烈女传》、并且有着十六年修为的女道学,竟然被未央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借助一本黄色书刊打败了,她变成了一个欲火极旺的女人。甚至在未央生离开家外出“游学”的过程中,她由于寂寞难耐,勾引了隐姓埋名前来“报仇”的权老实,还与之私奔。朱子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你女道学并非寡妇却与人私奔又作何解释?可见程朱理学的挫败,还在于即使真心真意的修炼许多年,还是很难保持成果,一旦犯戒,尚不如普通人。
  
  三、余论
   李笠翁是一代文豪,从《肉蒲团》反映的世态人情来看,他也不失为一名思想家。他用文学家绝妙的笔法表述了程朱理学的挫败,即脱离大众、修炼不易而且容易走火入魔。其实平心而论,程朱理学乃至一切儒学,他们道德说教的目的、他们救世的决心都是让人赞叹的,可是他们有一点很不好,那就是只会描述美好的理想图景,却拿不出具体的实现方案。描述图景,一个比一个天花乱坠;怎么实现?却又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怎么办。从战国到清季两千年,大儒冒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同社会没实现,却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手按一部奇书《肉蒲团》,反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势,充分说明了“天理”与“人欲”其实并不是绝对矛盾的,灭了“人欲”,也未必能实现“天理”,更何况“人欲”又哪是能灭掉的?故而尊重“人欲”,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尽可能的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或许才是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
]]
研究哲学可以,怕只怕那些读了几年哲学就“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天才
禁果通常最甜,变态禁欲的结果很大可能就是变态纵欲——欧洲中世纪,修士修女的心理问题普遍严重,到后来修道院反而成了男盗女娼的地方。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12-5 10:32 发表
禁果通常最甜,变态禁欲的结果很大可能就是变态纵欲——欧洲中世纪,修士修女的心理问题普遍严重,到后来修道院反而成了男盗女娼的地方。


这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