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打错靶想到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0:33
先说个引子。
       话说1987年的暑假,天贼热。几节绿皮车把兄弟们拉到电影《南征北战》里活捉李军长的战场。干吗?军训!
       军训的压轴戏是打靶。那天,大解放把兄弟们拉到山脚下的靶场。靶场上一溜十个胸靶,每一轮十个人一起打,56式突击步枪,每人8发子弹,要求每人打3个单发,两个短点射。第一轮下来,出了妖蛾子——有一个靶竟然超过90环!原来,有两个哥们瞄着一个靶子打,算是笑话一个。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先预设这样一个场景:战时,假如是战时,东海的4艘现代东出执行任务。忽然,雷达发现某方向有20枚反舰导弹直奔现代编队而来。还好,导弹数量不超过4艘现代的对空火力通道总数,应该能应付。但是,施基利的射程只有三十多公里,对付掠海导弹射程还要打折扣,就算制导雷达能提前锁定目标,也提前不了多少,留给编队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在这几分钟里,要做的事太多。编队指挥系统要把目标分配给各舰,各舰再对目标进行识别,然后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可是,对于同一方向由20枚导弹(也许更多)组成的方阵,各舰怎么知道哪一枚导弹目标是分配给自己的?是否需要各舰把目标识别情况反馈给旗舰,再由旗舰确认?要不然,出现了兄弟们打靶时的笑话——两艘甚至多艘舰瞄准了同一个目标,从而出现了漏网之鱼,那可就不是笑话了!可是,真要加上这么一个反馈——确认程序,时间肯定来不及。要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只能是舰队各舰、各武器系统之间能够实时共享数据信息,必要时舰队指挥系统能够让旗舰超越单舰的指挥系统直接向各舰的武器系统提供数据,亦即整个舰队的各武器系统之间(而不只是各舰之间)形成一个高速矩阵数字网络。不知道目前我们的舰队指挥系统能否达到这个程度?另外,美帝国主义的舰队是如何解决大批量目标的分配问题的?请各位老大解惑。先说个引子。
       话说1987年的暑假,天贼热。几节绿皮车把兄弟们拉到电影《南征北战》里活捉李军长的战场。干吗?军训!
       军训的压轴戏是打靶。那天,大解放把兄弟们拉到山脚下的靶场。靶场上一溜十个胸靶,每一轮十个人一起打,56式突击步枪,每人8发子弹,要求每人打3个单发,两个短点射。第一轮下来,出了妖蛾子——有一个靶竟然超过90环!原来,有两个哥们瞄着一个靶子打,算是笑话一个。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先预设这样一个场景:战时,假如是战时,东海的4艘现代东出执行任务。忽然,雷达发现某方向有20枚反舰导弹直奔现代编队而来。还好,导弹数量不超过4艘现代的对空火力通道总数,应该能应付。但是,施基利的射程只有三十多公里,对付掠海导弹射程还要打折扣,就算制导雷达能提前锁定目标,也提前不了多少,留给编队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在这几分钟里,要做的事太多。编队指挥系统要把目标分配给各舰,各舰再对目标进行识别,然后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可是,对于同一方向由20枚导弹(也许更多)组成的方阵,各舰怎么知道哪一枚导弹目标是分配给自己的?是否需要各舰把目标识别情况反馈给旗舰,再由旗舰确认?要不然,出现了兄弟们打靶时的笑话——两艘甚至多艘舰瞄准了同一个目标,从而出现了漏网之鱼,那可就不是笑话了!可是,真要加上这么一个反馈——确认程序,时间肯定来不及。要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只能是舰队各舰、各武器系统之间能够实时共享数据信息,必要时舰队指挥系统能够让旗舰超越单舰的指挥系统直接向各舰的武器系统提供数据,亦即整个舰队的各武器系统之间(而不只是各舰之间)形成一个高速矩阵数字网络。不知道目前我们的舰队指挥系统能否达到这个程度?另外,美帝国主义的舰队是如何解决大批量目标的分配问题的?请各位老大解惑。
自己顶一下,先小小B4一下自己。:L 帖子沉得太快,272次点击竟然没一个回帖,也许创纪录了,是不是这个问题太菜?可俺实在是想知道答案。各位学霸、老大的诲人不倦的精神呢跑哪里去了?:')
很有意思:$ :$ :$
这是有可能的。
我也有类似的想法,不知道哪位大虾来解疑?
等待高人.
应该 现在有办法解决的 俄罗斯 和美国有类似的智能技术自动分配 自动评级威胁最大  TG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原帖由 DD168 于 2007-11-27 14:08 发表
应该 现在有办法解决的 俄罗斯 和美国有类似的智能技术自动分配 自动评级威胁最大  TG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有的,这个东东一般在指挥舰上.
楼主可以查查美军的CES和SSDS联合计划,里面就是说的你想知道的东东:D :D :D
随便找了一篇,楼主你看看吧。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楚的了:D :D :D

虽然长了点,不如北约防空体系那篇容易看,但答案是都有的。我热心助人有没奖励啊;P ;P

国外舰艇编队C3I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节选

1.2 舰艇编队综合作战能力

舰艇编队必须具有强有力的C3I系统,方能将各参战舰艇和兵力组织在一起并进行统一有效地指挥,以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舰艇编队C3I系统是舰艇编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是编队各种系统和设备的粘合剂。在现代的海战中,敌、我双方基本上都以编队的形式进行对抗。但是单舰作战能力是舰艇编队综合作战能力的基础,而舰艇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又是编队中任一单舰作战能力的支持和保障系统,尤其是在以海湾战争为标志的信息战中舰艇编队中单舰各具特色(如有防空型、反潜型、反舰型等)。舰艇编队可以使各有所长(完成不同的使命任务)的舰艇构成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大范围的攻防系统,为其中任一单舰创造有利的作战环境—发挥本舰的优势,补偿其不足。从而实现舰艇编队中各舰艇间实时联系,将编队作战范围的敌我态势直接展示在各舰艇指挥官的面前,使他们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战区态势,明确本舰应担负的作战任务,以便在舰艇编队指挥员的统筹指挥下,使编队中的各舰艇的软硬武器都处在最佳状态,发挥其作战效能。所以,舰艇编队综合作战能力是舰艇编队中单舰作战能力的补充和倍增。

毋须置疑,即便单舰的功能十分齐全强大,在现代化的海战中肯定无疑地难逃厄运,首先单舰很难对付敌人的超饱和攻击,再者作为单舰必然孤掌难鸣,不能构成多道警戒,防御层次,没有中继通信、制导、雷达哨舰的辅佐,这样本舰的一切精良装备形如虚设,只能是敌人攻击、摧毁的目标。至此,显然可见组成舰艇编队,其目的在于获得强有力的攻防能力,在大范围内保持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舰艇编队综合作战能力的形成,它依赖于单舰的作战能力、舰艇编队内各舰艇作战能力的相互弥补和发挥、岸基指挥控制中心的支持、舰艇编队的形式及其展开的队形等诸因素。

海上舰艇编队内各舰艇间的战术协同是提高战斗群整体作战能力的关键。为此,美国推出的海上战斗兵力群协同作战能力(CEC)计划。CEC计划旨在扩大海上战斗群的防御范围,其功能特点是:

信息资源共享。海上舰艇编队在岸基和空间侦察卫星的支援下,编队内各战斗群、空中预警机和反潜巡逻机等有源、无源探测设备将在大范围内,对机动性很大的数以万计的瞬息万变的目标进行探测,并将这些作战信息实时地不加处理地传送给各参战舰艇及末端C3I系统,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在任一时刻编队受到威胁时,虽然其中任一单舰或飞机上装备的探测器所探测的范围很小――当目标从某方向向海上舰艇编队攻击时,该单舰和飞机上的探测器仅可能探测到目标的某一小段航迹,但是编队各探测器探测的范围所形成的组合探测空间则很广,CEC使编队中的每一个下级C3I系统都能在所获得的组合探测空间内跟踪和攻击目标,因为整个编队中信息是共享的。
具有求解目标组合航路和特别捕捉提示功能。编队中的舰艇和飞机利用自身的探测器探测到的信息和传来的由其它舰艇和飞机探测器探测的信息来求解目标组合航路,并立即将它传送到编队中的其它舰艇和飞机。如果编队中的某一单舰或飞机上的CEC设备已根据其它舰艇(或飞机)传来的信息确定出目标组合航路,但该舰艇(或飞机)本身的探测器尚未跟踪到目标时,因为CEC具有“特别捕捉提示功能”,一旦当来袭目标对该舰或飞机的威胁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么该舰或飞机的作战系统就会立即自动地利用目标组合航路去跟踪、攻击来袭目标。如果利用导弹去对付来袭目标,一俟导弹发射后,该舰(或飞机)和舰艇编队中其它成员舰(或飞机)利用其CEC设备均可对导弹进行控制,最终使导弹处于最佳飞行状态,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还可以利用目标组合航路和相应的组合识别原则综合判断目标的敌我属性,从而也大大地提高了敌我识别的准确率。
CEC使用28台并行微处理机,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实时画出作战态势图,并具有很高的定位精确度。该系统的强有力的处理功能还在于能跟踪、存贮和显示比现有任何系统都多得多的威胁目标,以加强对作战态势的了解。
CEC和CES是极有发展潜力的海上舰艇编队协同作战能力的设备。海军经过一系列试验,现已成功地装于舰上的CEC设备重约4050公斤,而装在E-2C飞机上的CEC设备,其重量约247.5公斤。美国还将研制新一代通用型的协同作战能力设备(CEC),其体积更小,能够装在各种舰艇和飞机上。美国海军计划所有装备有“AEGIS”系统的DDG-51“阿莱·伯克”级导弹驱逐舰、CG-45“提康德罗加”级巡逻舰,改进的“鞑靼人”级舰、航空母舰、LHA和LHD两栖攻击舰都将装备CEC和CES设备,计划将CEC或CES和E-2C预警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将扩大舰艇编队的目标组合航路的空间和图像传输的范围;CEC或CES设备将与目前服役的两栖攻击舰上自身防御武器系统(SSDS)和先进作战指挥系统ACDSBlock1型构成一个海上编队节点。届时美国海军的海上舰艇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进一步地得到倍增。
 1.3 海上舰艇编队指挥舰

海上舰艇编队是一支远离基地的独立作战部队,因此它既要保持与岸基司令部直至最高军事当局的联系,又要保证对编队中的水面舰艇、潜艇、预警飞机、作战飞机、侦察飞机和卫星通信系统的不间断地联系。而且编队本身还要具有很强的攻防能力—防空、反潜、反舰和电子战的功能。实现对整个编队的指挥是通过舰艇编队的指挥舰进行的。由此可见指挥舰必须配备功能强大的C3I系统。

所谓舰艇编队指挥舰,顾名思义就是编队指挥官所在的担任编队指挥任务的舰,编队指挥舰是整个编队的核心,而指挥舰的C3I系统又是指挥舰的灵魂,每当谈到海上舰艇编队总会看到旗舰、指挥舰、海上指挥所这三个军语。旗舰大约在十六世纪中叶就已经在海战中使用旗舰指挥舰队作战。旗舰就是海上舰艇编队指挥官指挥下属兵力时所在的舰艇。换句话说,旗舰以指挥官的位置而定,它本身可以是任意一种舰船,并无特殊之处。在特混编队中,旗舰往往由火力最强的舰担当。指挥舰是指挥舰艇编队的指挥员所在的舰艇,该舰艇具有功能强大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通信系统和显示功能。这种舰艇既有专职指挥舰也有兼职指挥舰。指挥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适应欧美海军在欧洲和太平洋登陆作战中的需求,确保各种合同兵力能在两栖作战指挥官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进行协同登陆作战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挥通信系统,因此便产生了以通信为主的指挥舰。海上指挥所则是指挥员在指挥舰上对海上兵力实施作战指挥的机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旗舰是指挥舰的雏形。旗舰也可充任指挥舰。指挥舰是海上指挥的载体。这就是三者简单的内涵、外延关系。

通常,海上舰艇编队指挥舰不是专职的,而是由编队中如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艇兼任指挥舰。唯有美国出于它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远洋战备目的,为此分别于1967年、1969年动工,1969年、1970年建成下水,1970年、1971年服役的“蓝岭”级两栖指挥舰。“蓝岭”级指挥舰仅建造了两艘,其中“蓝岭”(“BLUE RIDGE”)号是美国第七舰队指挥舰,另一艘“惠特尼山”(“MOUNT WHITNEY”)号是美国第二舰队指挥舰,而第三舰队指挥舰是“科多纳多”号,第五舰队的指挥舰是“拉萨尔”号,第六舰队的指挥舰是“贝尔纳普”BELKNAP号导弹巡洋舰。总之,在世界上所有的海军舰艇编队中只有美国有两艘专职指挥舰,其它国家(包括美国的其它下级节点形式的舰艇编队的指挥舰或旗舰)皆为兼职的指挥舰。即通常情况下,指挥舰(旗舰)是由舰队中吨位最大, C3I系统性能最好、武器装备最强、最先进的舰艇担当此任,它既是舰队的指挥舰,同时又是最具战斗力的主力舰。如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特遣舰队的旗舰是“竞技神”号轻型航母。就以美国海军的第七舰队而论,在“蓝岭”号服役之前曾担任过旗舰的有“罗彻斯特”号重型巡洋舰、“衣阿华”级的4艘战列舰、“海伦娜”号重型巡洋舰、“圣波尔”号重型巡洋舰、“普罗维登斯”号导弹巡洋舰、“俄克拉何马”轻型巡洋舰等。但是兼职指挥舰上装备的软、硬武器多,电子设备之间干扰严重,随着高技术兵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现代化的两栖作战中兼职指挥舰不能满足由多兵种参加的作战需求,为此美国海军推出了“蓝岭”级专职指挥舰。但颇为费解的是“蓝岭”级指挥舰已服役1/4个世纪至今还是孤家寡人,没有衍生更无其它专职指挥舰,尽管如此,无疑“蓝岭”级专职指挥舰的建成、服役,它标志着海上舰艇编队指挥中心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

 

二 舰艇编队C3I系统装备现状

舰艇编队C3I系统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军事牵引即武器系统的更新,另一方面取决于技术的推动即计算技术的发展,于是海上舰艇编队指挥中心按照配置计算机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独立式体系结构。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和各种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使用各自的计算机,其中还使用一些机电式火控解算装置,基本上是单机单控结构形式,由警戒雷达系统分别向各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在进行作战指挥中反应时间长,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太低,因此这种体系结构现已淘汰。

(2)集中式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舰载C3I系统由一台或一组计算机统一接收或处理各种原始数据,集中实现指挥的功能,如美国的NTDS,英国战斗数据自动化武器系统ADAWS2-6,法国的SENIT3海军战术数据处理系统等,此类C3I系统便于集中指挥控制,反应时间短,但其生命力差,软件十分复杂,研制周期长,成本高。

(3)分开(联邦)式体系结构。随着微型计算机大量上舰,舰载C3I系统的功能由各个子系统分别使用各自的计算机来完成,它们之间可由串行接口线路实现信息的传递,计算机之间可以是松散的联邦形式,又可以在功能上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如英国计算机辅助作战情报系统CAAIS450和武器系统自动化WSA420,这种结构系统虽有利于集中指挥分散控制,生命力得到提高,易于实现模块化,便于维修和扩充,是目前国防上比较普遍应用的C3I系统,但反应时间长,连接电缆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4)分布式体系结构。由于舰用数据总线和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给舰载C3I系统带来了新活力,这种结构可以把分散在舰艇上各战位所用微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分散处理。该种体系结构又划分成两种体系结构;局部分布式和完全分布式体系结构。所谓局部分布式系统是指地点和功能分布的系统,其计算机有主(中心计算机或高性能工作站)从(多台微处理机)之分,大部分计算机的任务是固定的,而不能完成出故障的计算机的任务。它是舰载C3I系统由集中式向完全分布式体系结构过渡的一种形式,完全分布式体系结构是指地点、功能、控制都是分布的系统即资源分布,功能分布和控制分布,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是局部网络技术,为此各海军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总线标准。如美国的1553B、SDMS、Vdicon等;法国的DIGIBUS;意大利的MHIDAST.I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开发和应用的光纤总线,因为它采用光纤局部网络能满足高速传输(可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模拟信号)和互连(可互连数以千计个计算机节点)的要求。借此,可将分布在各节点上的本地资源变为舰载C3I系统的共享资源,以完成各种分布功能。为适应未来海上舰艇编队指挥中心的要求,美国及北约提出了多级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各分系统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局部网络,然后借助于网络互连设备(如网关、网桥和路由器等)把它们互连。各层次间的局部网络亦然如此互连,于是形成了分级分层、分布式C3I系统。在这种蜘蛛网状系统中,即使单个节点损坏也不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完整性,这正是全分布式C3I系统具有生命力的基础。

2.1 “蓝岭”号指挥舰C3I系统

为对编队指挥系统有个初步概念上地了解,现将“蓝岭”号专职指挥舰C3I系统初介如下:

该舰C3I系统是一个大型综合通讯及信息处理系统,它以3000词/秒的速度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码可自动进行翻译,通过舰内自动装置将译出的电文送到指挥员手中,同时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综合情报中心的计算机中。“蓝岭”号战术旗舰C3I系统主要由以下九个系统或指挥中心组成:

两栖编队指挥中心(舱)即编队最高指挥官所在的舱室,它是整个编队的指挥中心(TFCC)。其主要功能是在两栖作战中实施对空、反潜、反舰兵力和登陆编队的指挥。设有两个1.1米×1.1米的战术态势显示屏,可以随时显示整个舰队的活动态势,同时还可以放大显示雷达视频信息和处理后的战术数据,舱内还设有13部TA-980V卫星电话终端。
登陆部队指挥中心(舱)。它是登陆部队指挥官的指挥舱位。舱内设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终端,两栖指挥信息系统(ACIS)终端和海军情报处理系统(NIPS)终端,登陆部队指挥官通过该舱内各种不同的设备来监视登陆先头部队的战斗进展,并根据具体情况对两栖突击兵力实施初始陆段的指挥和部署。
两栖指挥中心。它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火力支援协调中心,其任务是协调舰炮火力支援、航空兵火力支援、舰载武装直升机火力攻击和陆战队岸炮火力支援等,使它们之间互不干扰,以发挥最佳攻击效果;其二是战术飞机管制中心,其任务是对战区内的空中飞机进行空中交通管制,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并给空中火力支援的飞机下达作战任务。
作战情报中心。由一名战术行动指挥官指挥控制编队内各种兵力和火力,负责协调本舰和编队的防空作战。该情报中心配置有包括各类显示屏、标图板、通信设备、终端机组成的8部显控台(如空中拦截显控台、空中优劣形势显控台、战术系统显控台、威胁判断显控台、武器协调显控台等)。
水面及反潜作战协调中心。用来协调水面和反潜作战,装配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终端和战术显示屏,以监视远距离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以及了解驶离母舰的登陆舰的进度情况。
综合通信中心。设有约70台发射机,100台接收机,3或4组卫星通信设备,NIPS和200多个显控台。其数据库中存储有世界各国的有关情报,可随时调用参考。
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该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显控台和数据链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搜集、鉴定作战双方舰艇和飞机的战术情报,并及时地提供给战术指挥人员。它可用于防空、导航、空中交通管制、水面和水下防御、电子战和目标指示等。NTDS使用四种(4A,11号,14号,16号)通信链路,以实现舰—舰—飞机—岸基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
海军情报处理系统(NIPS)。它由两种信息存储设备组成,一是存储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水文、人物和技术方面等情报;二是存储战区内的指挥员所关注的每日简况。
两栖指挥信息系统(ACIS)。该系统用来存储和显示空中和岸上、水面、水下的最新情报。
由于“蓝岭”号完全是一艘专职指挥舰,因此在海上作战中它几乎不担任什么作战任务,仅配备有少量的近距自卫武器,但是它拥有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电子设备,从而彻底解决了海上大规模联合作战的指挥问题。

 2.2 海上舰艇编队C3I系统装备现状

海上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是该舰艇编队C3I系统的核心,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编队指挥中心的作用。所谓编队指挥中心是指设在指挥舰或旗舰(如: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等。美国海军的指挥舰或旗舰有CV/CVN、LCC、AGF、LHD等)上的为编队或航母战斗群战术指挥官(OTC-Officer in Tactical Command)提供的对本编队的水面舰艇、潜艇和战术飞机等战斗单位的指挥、战术显示、战术通讯等功能的设施。由于编队指挥中心是设置在编队的指挥舰或旗舰上的,因此我们说指挥舰/旗舰C3I系统即为海上舰艇编队指挥中心。倘若海上舰艇编队是航母战斗群,那么该航母编队中的一艘航母C3I系统(该航母编队的最高指挥官所在的航母)就是航母战斗群的指挥中心。如美国,原先航母C3I系统基本上是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或ACDS先进作战指挥系统。它具有支持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指挥和作战管理的能力。后来由于海战环境日益复杂,这种作战指挥和管理能力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海战的需求,为了增强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指挥能力,于是在80年代初期海军率先在部分航母上增设了编队级作战指挥系统,即TFCC战术旗舰指挥中心。接着英国、法国海军相继也在其航母上分别增设了类似于TFCC的PESS旗舰支持系统和AIDCOMER海上舰艇编队指挥支援系统。这些系统即为航母战斗群的编队级的作战指挥系统,其功能是为航母编队级旗舰上的指挥官提供全面的规划,它不同于装于同一航母上的编队作战管理系统及为航母指挥舰/旗舰配属的其它舰艇的本舰指挥控制系统(如美国的NTDS、SSDS、ACDS、AEGIS、AN/BSY-2;英国的ADAWS系列、CACS、SMCS、SSCS;法国的SENIT系列等)。作战管理系统/本舰作战指挥系统,它主要用于进行威胁判断和武器分配等。现在,人们普遍认同:航母战斗群指挥中心/编队指挥中心是由编队级作战指挥系统和作战管理系统/本舰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除了航母战斗群编队外,海上舰艇编队的形式不同,编队规模不一,大至舰队、特混舰队,小至各种快艇编队,通常驱护舰编队居多。总之编队规模与该国的海军装备实力和平时、战时遂行任务密切相关。但是不管哪种舰艇编队都有其旗舰,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其旗舰指挥中心基本上都是装于“金刚”级导弹驱逐舰上的AEGIS系统,它既具有实时决策支持辅助功能又具有作战管理功能。

海上舰艇编队指挥中心(相当于陆上机动部队的指挥所、司令部)集中体现了整个编队的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但也不可忽视为旗舰编配的下属节点的指挥控制系统,应当说下属节点(如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指挥控制系统是整个编队指挥系统有机组成部分,不过整个编队指挥控制系统都是在编队指挥中心的严密有效地指挥控制下运作的。由此可见编队指挥中心是海上舰艇编队的神经中枢,它是海军指挥链的海上关键节点或者说是编队指挥控制系统的中心(核心)节点,而为指挥舰或旗舰所配属的若干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甚至智能化武器的C3I系统,则为编队指挥中心的下级节点,其中心(核心)节点和下属节点通过相关的通讯系统而把整个舰艇编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在编队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控制下,从而构成了海上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其中编队指挥中心是整个编队指挥控制系统的“司令部”、“枢纽和灵魂”。

从微观上讲,海上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和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分配的人机系统。该系统从诸如雷达、声纳、光电和通讯等多种不同的探测器群中采集大量的、不同属性的、不同精度的和不同含义的信息(其中包含着许多假信息),编队指挥中心在这样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对于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大量的、快速的信息处理、数据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指挥控制对象的态势。编队指挥中心对其建立的态势要做多方面的评估(态势评估),其目的是为编队战术指挥官提供决策方案依据。态势评估→方案生成→方案评价→方案选择和确定的过程即为决策过程。编队指挥中心根据其指挥控制对象和环境变化及决策方案人员的意图和要求等还可以随时修正决策方案和指挥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方可实施武器控制、目标指示、目标分配及其监督实施和作战效果评定,以求编队C3I系统取得最大的整体作战效能。

但是,由于这种决策过程是在双方或多方对抗及复杂信息环境下形成的,所以编队指挥中心在实施信息处理和战术决策中存在着广泛而紧密的人与计算机及人工智能之间的互补和综合作用,即人在编队指挥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的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计算机所无法取代的。而计算机在编队指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已大大地增强了人在指挥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在现代化的海战中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参与和应用,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了,因此我们说不论是单舰的战斗情报中心(CIC)还是编队指挥控制系统甚至一个战区的指挥控制系统等都是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一种科学的结合和实现。

海上舰艇编队作战范围达数百、上千公里的海域,从水下到天上、到陆地涉及的节点多、传感器多、通讯网络多、电子战设备多……但借助于编队C3I系统能使机动编队(几个航母战斗群或某一海区的舰艇编队)形成一支统一指挥的综合武装力量。为实现机动编队指挥控制的功能,目前世界上许多海军国家都在竞相发展各自的海上舰艇编队C3I系统,用以满足其编队访问、编队演练、封锁航道、护航警戒、水面交战、反潜、防空、两栖等编队平、战的需求。

编队指挥中心/编队指挥控制系统已经历了集中式、分开式、分布式等发展阶段,目前正向着分布式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原帖由 323v4 于 2007-11-27 17:06 发表
楼主可以查查美军的CES和SSDS联合计划,里面就是说的你想知道的东东:D :D :D

嘻!当年我那数不清吧的同班藏族兄弟你现在还好吗?想你啊!想咱部队啦!我们可打了98环哪,可把咱连长给笑的;从此你不在排头就在排尾,再没人能破我们这个步枪一练习记录了!:lol
多谢9楼兄弟指点,受教。:handshake
可真难懂..
#9楼 假木头,嘻嘻,不过文章是好文,下到手机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