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指手画脚,默克尔对华政策遭质疑(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1:25
本月8日,在华出席“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对他的继任者默克尔采取的对华政策提出了批评,称他对德国政府最近的一些做法深感“不幸”。不想,他的这番言论在德国国内引起一些政客的指责。随着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议会党团上月23日通过一份新亚洲战略报告,德国执政党已开始改变施罗德等前几届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甚至质疑中国的发展模式。从会见达赖到出台“亚洲新政”,默克尔一系列刺激中国的做法不仅在国内挑起广泛争议,也使德中关系被德国媒体评论为“正像时下季节,一片秋风扫落叶的瑟瑟之声”。

施罗德对华讲话遭批

在本月8日出席“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时,施罗德说,默克尔会见达赖是一大错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并表示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双边关系的核心”,他对德国政府最近的一些行为深感“不幸”。施罗德的讲话显然源于他执政多年的丰富经验,但却在德国遭到一些人的攻击。据《焦点》周刊11 月9日报道,基民盟总书记波法拉将施罗德的表态称为“极其错误的行为”,认为他“思维方式过时,对人权政策的理解令人惊讶”。德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外交事务发言人克莱登称,“一位前总理在国外以此种方式攻击其继任者是罕见的”,他甚至称施罗德对默克尔的批评“损害德国利益”,“错误且完全不合时宜”。

德一些人重拾冷战思维

施罗德的担心之所以招来这般指责,显然是因为他未能迎合当前一些政客的口味。近段时间,德国外交政策明显转向:亲近美国、拉拢非洲、更多参与中东事务,在亚洲方面,上月底出台的一份“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亚洲战略报告”更是耐人寻味。

德国是欧洲最先将目光投向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在前总理科尔任内,曾于1993年提出一份亚洲战略,其中明确将中国视为亚洲最重要国家,这份亚洲战略后来被欧盟基本继承。与此相比,上月出台的新亚洲战略报告表现出明显的“冷淡中国”意味,对中国的内部事务多有指责。

新亚洲战略报告承认亚洲的重要性,肯定中国“自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成功使4亿人摆脱了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的成就及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所作贡献已不可或缺。但对中国同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德国将“挑战”放在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改变了以往重视中国的态度,强调在亚洲搞平衡,更多重视印度、日本,遏制中国。报告再次以德国人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价值观外交”来划线,认为“伙伴关系只有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基础上才能有长久生命力”。其中特别建议德国应加强与日本、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来往,与美国一道,“共同致力于使亚洲不会因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而导致不稳定”。这番表述很像美国提出的“意识形态联盟”,迎合美国外交政策的意图非常明显。

这份报告还对中国模式提出质疑。报告说,“中国的发展模式长期来看能否确保可持续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对此,德国媒体的分析道出了他们的担心。《商报》说,中国正在兴起,将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样板。它日益向西方提出制度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政治制度模式,对德国和欧盟在亚洲以外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提出挑战。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报告大谈特谈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表现出部分德国政客对中国的心态失衡。他们一方面想利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投资环境,一方面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者,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报告对中国人权、环境、能源消耗等具体问题的指责正表现了德国的这种心态。担心“与亚洲大国相比,所有欧洲民族国家越来越成为影响有限的‘小伙伴’”。

毫无疑问,这虽然是一份党团报告,但是在默克尔的直接参与和认可下出笼的。她在报告出台后没几天就访问印度,可以说是对“新政策”的一次实践。据德国《世界报》报道,默克尔在印度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印度比中国好吗?”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德国一些有识之士并不乐观。

“亚洲新政”受民众质疑

对于德国对华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德国民众是否认可呢?《焦点》周刊上周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76%的德国人认为不应对中国指手画脚,应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德国国家电视台的采访也显示,很多民众对中德关系疏远表示担心。一位柏林市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德本就没有矛盾,一些政治家为了个人目的指责中国是错误的。特别是经济界,对政府的新政策更是担心,认为最后伤害的仍是德国企业。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巴斯夫公司总裁哈姆布莱希特认为,德国看待中国过分负面,“我们应尊重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月8日,在华出席“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对他的继任者默克尔采取的对华政策提出了批评,称他对德国政府最近的一些做法深感“不幸”。不想,他的这番言论在德国国内引起一些政客的指责。随着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议会党团上月23日通过一份新亚洲战略报告,德国执政党已开始改变施罗德等前几届德国政府“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甚至质疑中国的发展模式。从会见达赖到出台“亚洲新政”,默克尔一系列刺激中国的做法不仅在国内挑起广泛争议,也使德中关系被德国媒体评论为“正像时下季节,一片秋风扫落叶的瑟瑟之声”。

施罗德对华讲话遭批

在本月8日出席“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时,施罗德说,默克尔会见达赖是一大错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并表示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双边关系的核心”,他对德国政府最近的一些行为深感“不幸”。施罗德的讲话显然源于他执政多年的丰富经验,但却在德国遭到一些人的攻击。据《焦点》周刊11 月9日报道,基民盟总书记波法拉将施罗德的表态称为“极其错误的行为”,认为他“思维方式过时,对人权政策的理解令人惊讶”。德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外交事务发言人克莱登称,“一位前总理在国外以此种方式攻击其继任者是罕见的”,他甚至称施罗德对默克尔的批评“损害德国利益”,“错误且完全不合时宜”。

德一些人重拾冷战思维

施罗德的担心之所以招来这般指责,显然是因为他未能迎合当前一些政客的口味。近段时间,德国外交政策明显转向:亲近美国、拉拢非洲、更多参与中东事务,在亚洲方面,上月底出台的一份“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亚洲战略报告”更是耐人寻味。

德国是欧洲最先将目光投向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在前总理科尔任内,曾于1993年提出一份亚洲战略,其中明确将中国视为亚洲最重要国家,这份亚洲战略后来被欧盟基本继承。与此相比,上月出台的新亚洲战略报告表现出明显的“冷淡中国”意味,对中国的内部事务多有指责。

新亚洲战略报告承认亚洲的重要性,肯定中国“自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成功使4亿人摆脱了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的成就及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所作贡献已不可或缺。但对中国同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德国将“挑战”放在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改变了以往重视中国的态度,强调在亚洲搞平衡,更多重视印度、日本,遏制中国。报告再次以德国人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价值观外交”来划线,认为“伙伴关系只有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基础上才能有长久生命力”。其中特别建议德国应加强与日本、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来往,与美国一道,“共同致力于使亚洲不会因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而导致不稳定”。这番表述很像美国提出的“意识形态联盟”,迎合美国外交政策的意图非常明显。

这份报告还对中国模式提出质疑。报告说,“中国的发展模式长期来看能否确保可持续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对此,德国媒体的分析道出了他们的担心。《商报》说,中国正在兴起,将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样板。它日益向西方提出制度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政治制度模式,对德国和欧盟在亚洲以外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提出挑战。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报告大谈特谈的所谓“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表现出部分德国政客对中国的心态失衡。他们一方面想利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投资环境,一方面将中国视为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者,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报告对中国人权、环境、能源消耗等具体问题的指责正表现了德国的这种心态。担心“与亚洲大国相比,所有欧洲民族国家越来越成为影响有限的‘小伙伴’”。

毫无疑问,这虽然是一份党团报告,但是在默克尔的直接参与和认可下出笼的。她在报告出台后没几天就访问印度,可以说是对“新政策”的一次实践。据德国《世界报》报道,默克尔在印度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印度比中国好吗?”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德国一些有识之士并不乐观。

“亚洲新政”受民众质疑

对于德国对华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德国民众是否认可呢?《焦点》周刊上周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76%的德国人认为不应对中国指手画脚,应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德国国家电视台的采访也显示,很多民众对中德关系疏远表示担心。一位柏林市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德本就没有矛盾,一些政治家为了个人目的指责中国是错误的。特别是经济界,对政府的新政策更是担心,认为最后伤害的仍是德国企业。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巴斯夫公司总裁哈姆布莱希特认为,德国看待中国过分负面,“我们应尊重中国特色的道路”。
老巫婆!

:@ :@ :@

转自:http://520.713life.com/shownews.aspx?MsgID=482156
中国模式不用老外指手画脚,成功不成功中国人自己探索与实践
:hug: 默女士在欧洲人气高啊
一条东德的老母狗...
不喜欢她的面像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11-18 21:49 发表
:hug: 默女士在欧洲人气高啊


那取决于美国08年大选。
老巫婆[:a13:] [:a13:] [:a13:]
德国是个技术强国和哲学强国,咱们还是以学为主,以后再说别的~~:b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当年曾是我们在欧洲的重要盟友之一。
伙伴关系只有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基础上才能有长久生命力

---
这句话很有道理,没有价值观的相互认同终归会分道扬镳。 这和两个人交往一样,话不投机三句多,虽然可能会因现实利益暂时走到一块,但终归会分裂。
管她怎么做。自己   走自己的
此人在南京饭店吃饭的时候把掉落在地上的面包吃掉,让我感动!
原帖由 帝国骄阳 于 2007-11-19 23:59 发表
此人在南京饭店吃饭的时候把掉落在地上的面包吃掉,让我感动!


世界银行行长穿破袜..但.......
这家伙是东德长大的,不喜欢共产党可能是真的,但是国家的 利益和个人感情还是要分开的
这人可能是对自己在东德的经历不满,当了领导以后要发泄下。

没什么奇怪的,东欧国家制度改变后,跟美国要比西欧更积极。

抽风几年,知道没用,就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