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JH7还真的挺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7:17
]]
采用模拟板技术设计进气道---这个赞一下,节约了气吹和试飞费用。好象是A做成功的。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L :L :L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的不是jh7是B52
LZ可能想打的是5。7吨吧
飞豹是国产航电的先行者
原帖由 scut_m 于 2007-11-14 17:42 发表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L :L :L

楼主是想打5--7t吧~~~~~~~~~~`
豹子还是不错的!
原帖由 lonelywander 于 2007-11-14 17:46 发表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的不是jh7是B52


57t的话两架B-52都拉不动
应该是5——7吨,不然豹子就太牛了,
豹子A估计最多带个7吨就不得了了吧!
数以万计的风动吹风实验
:L
不会这么夸张吧?光吹风花了多少银子啊

估计是这个项目银子比较宽松,研究院把许多不相干的研究都塞到这个项目里了
57吨   火箭发动机阿?
豹子对中国航空和空军发展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啊!:victory:
57t看来纯属笔误,应该是5~7吨。LZ辛苦 ~~~!!!:b
最近的兵器知识也是很夸豹子。
原帖由 lonelywander 于 2007-11-14 17:46 发表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的不是jh7是B52

b52也带不了57吨!:D
5-7吨也不对,老豹也能带6吨。
豹子顶用的,海航绝对主力
全机能携带57 t武器:L :L :L

OMG....天顶星技术::L :L
又仔细看了一下,不带副油箱满载7吨(说的是老豹,不是A)
兵器知识2007.12
  本刊特约记者/薛志毅

  2007年8月,在俄罗斯中亚地区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使命2007"防恐演习场上空,我国数架"飞豹"战斗轰炸机正在长空比翼、翱翔蓝天。
  一架"飞豹"前后两名飞行员同时发现雷达屏上远方的目标,那是假设的恐怖分子窝藏据点。这时地面指挥部命令:"打掉它!"他们很快锁定目标,按下发射键,只听"呼哧"一声,一枚导弹从机翼下飞出,精确摧毁了恐怖分子的巢穴。另一架"飞豹"正在巡视水面,指挥部命令:"水面上有敌人船只,干掉它!""飞豹"打开搜索系统,很快锁定目标,一枚空舰导弹直冲而下,靶船被炸得粉身碎骨,涌起巨浪……
  这就是我们的新一代"飞豹",它在原"飞豹"基础上持续改进,具备载弹数多、载弹量大、航程远、低空突防能力强等优势。该机采取了边研制、边生产、边试飞、边交付的新模式,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空海军航空装备,在我国的蓝天长城上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作为"飞豹"的科研试飞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在多年的设计定型试飞中,足迹遍布渤海之滨、南海之畔、西北大漠、关中秦岭,进行了数百个科目、数千架次的科研试飞,是目前我国各个新型号中试飞架次最多、排除故障最多的新机之一。

◆试飞新"飞豹"

  按照惯例,五十多年来中国试飞院对每一种新机都配有型号办公室,领导该型号的科研试飞全过程。
  "飞豹"型号办领军人物是试飞院研究员冯北前,他是型号设计副总师、试飞总师。40多岁的关中小伙冯北前,1983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火控专业毕业,在火控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飞豹"原型的试飞中,他就担任火控系统的总管,曾经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新"飞豹"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火控上,院里就点了他的将。与他配合的副总师是在飞行组织、火控试飞上有着深厚经验的八十年代北航毕业的张德元。
  因为"飞豹"挂的都是新型导弹,所以在试飞中遇到了数以千计的问题。冯北前联系着三个主机厂所、领导着数十上百个辅机厂所的跟飞组,在试飞一线现场解决问题。试验中经常出现小问题,需要抉择和拍板,这个拍板中含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那年夏天,关中的天气很热,"飞豹"试飞正紧,但某种弹的射程不够,精确度不高,型号办、跟飞办都很着急。在紧急会议上,几十个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冯北前:小冯看着大家的眼睛,看着一根根曲线和一组组数据,听着大家的分析,脑海在闪电思考,想着该弹的整个设计和飞机的匹配,究竟是什么影响弹的功效,是动力不足,还是打击目标不准确?筛选,排除;再筛选,再排除。终于,他的思考归结到一种数据上。这组数据不多,在整个系统中也不显眼,但是这不显眼的一环,有时候也会导致失败。这时候只见他剑眉一扫,吭了一声,会场马上肃静,大家都瞅着他。他说:"我认为是这组数据欠缺,导致了这次问题。这组数据就说明该软件还不成熟,需要更改。这种事我在老飞豹的试飞中曾经遇到,有关厂所也曾经记得,那时也是改了多次才获得了成功。这次可能重复了这个事件,我建议,先在地面调试,再上天试飞。"
  一锤定音,最后结果验证了他的推断。问题很快排除,导弹最终试飞很成功。对待边设计、边试飞、边制造、边装备的新"飞豹"来说,这种抉择在多年中经常出现。冯北前、张德元主持过无数这样的会议,做过无数这样的抉择,"飞豹"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不断前进。
  过去型号飞机出了问题,只对跟飞厂所讲现象,由他们解决,就是"no"。在多年的试飞中,冯北前、张德元两个总师将其创新为将"no"变为"yes"过程。即除了说出故障现象外,还要讲出自己对故障的分析和解决办法,就是"yes"。这种方法后来也被试飞院推广到别的型号,起到了一花催发百花开的结果:
  那一年,冯北前克服了独生女儿考大学、奶奶病重的家庭困难,面对试飞前线一个个急促的电话,小冯最终还是没能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因为"飞豹"许多系统都是重新研制的,软件、硬件、匹配都要从头做起,每一步都充满着困难。某型导弹架在试飞中曾出现过掉到海里的事故,为了分析问题的原因,冯总、张副总在天南海北召开过无数次数十个厂所参加的分析会。在会上有时候大家意见分歧,冯总、张副总作为会议的的主持人,劝了这个,又劝那个,劝大家以国家利益为准,从大局出发,最后终于找出了原因。
  在火控武器试验方面,冯总、张副总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从导弹轨迹、弹着点等方面想办法,在现场解决了很多问题:同志们都说:"这两人的脑子就是特别灵,在火控方面你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给他一讲,他清楚地当时就告诉你,不明白的,也会给你指条明路。"

◆航电所勇挑大梁

  因为新"飞豹"主要是在火控电子方面有长足进步,所以试飞院航电所火控组、雷达组在这方面付出最多。先后参与的型号主管有白毅、田红、王俊成、李向阳等同志,他们在这多年采的试飞中间也创造了一系列传奇。
  科研试飞的项目把关,具体地说就是一件件产品的试飞验证,看是否和飞机匹配,性能是否合乎飞机设计标准。在这一个个问题上,既有飞行中现实地显现,也有理论的推测和分析。每一个产品都涉及到很多单位,牵涉着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心血,这是每一个试飞主管都理解的,在试飞一线这些主管们和跟飞厂所的技术支持者心往一起想、劲向一起使、汗向一处流。
  去年的一天,田红主管过生日,一大早起来家里人给她买好了生日蛋糕。可是这天"飞豹"要飞某弹靶试,试飞员、科研人员、跟飞厂所、机务门、场务们在机场等着她。因为靶试是在几十千米外的某靶场,她二话没说就上车和同志们一起到秦岭脚下的靶场。
  那天"飞豹"发射了多枚某型导弹,可是都偏离了靶标,在场同志们心都急了起来,作为该项题目主管的田红更是心如火烤。大家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乘车来到靶标附近,终于在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导弹壳体。导弹发射与软件有很大关系,因此大家将目光一齐瞄向了有关厂所,该厂所的科技人员痛快地答应尽快解决。
  起飞、监测、发射、现场分析、明确责任和节点。时间已经下午六点,这时候田红才想起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乘车从靶场赶回还需一个多小时,等她赶黑推开家门,发现六岁的女儿生着气,坐在餐桌前,对着餐桌上摆着的一个大蛋糕愣着。她看见妈妈,哇的一声哭着说:"妈妈,你干什么去了。今天你过生日,爸爸早早给你买了蛋糕,我放了学一直在这里等你,可是就是不见你人,烦不烦人!"丈夫宋庆国是个飞行员,现在是试飞院领导之一,他理解妻子,过来说:"女儿没事,你妈忙,你以后会理解。"
  李向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年在大漠某型号武器要试飞。有一天靶试时,根据当天的飞行计划,当地的飞机要先飞。当天的天气预报说下午有沙尘暴。但这时,该地方的负责人说他们的飞机有问题,要推迟起飞。依照规定,"飞豹"必须等他们飞完才能飞,如果他们推迟,"飞豹"更要推迟,如果有沙尘暴,"飞豹"当天就可能飞不上:这个科目当时国家催得很紧,为了加快进度,李向阳让段亚在机场等着,他跑去斡旋,对方很快就解决问题,等他们飞完,"飞豹"立即开飞,那天靶试很成功。可是飞机刚拉回机库不到15分钟,沙尘暴就铺天盖地的涌来。李向阳、段亚他们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当时不果断催促该地飞机,"飞豹"的科目也飞不成;就是飞了,下来也可能碰到沙尘暴,后果不堪设想。

◆试飞员的三个小故事

  新"飞豹"的试飞自然也凝聚了中国空军试飞团试飞员的胆识和经验。
  那年,丁三喜等两位试飞员第一次夜航飞某瞄准设备特性,由于该设备第一次试飞,出现的问题要在调试中解决,这个"中国第一次"对试飞员的基本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因为是第一次,当丁三喜等开始调试设备时,该设备找不着目标。歼击机上只有试飞员,科研人员只能在地面监测,因此需要试飞员在空中进行该设备性能描述。两个试飞员一次次地俯冲,每次大俯冲时头顶着座舱盖、眼睛盯着视屏。在完成科研试飞的同时身体的承受能力也一次次达到极限。凭着过硬的素质,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又一年初春,飞机转场到沿海试飞。试飞员李刚等驾机刚到半道,飞机出现故障,急需在备降场降落。这时天下着雪,白茫茫的,能见度很差,在备降场上空根本看不到跑道。飞机的续航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找跑道时间过长,就可能耗光燃油,甚至酿成重大事故。李刚他们在上空转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找到跑道,使飞机安全落地。
  有一次"飞豹"试飞某型导弹,这种弹重量不小,发射时速度很大,且挂在机翼一侧,在飞行时空中很容易不平衡,而且发射时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相差几百千克的不平衡会造成飞机在空中难以操纵。这种初速很大的武器在发射时还可能影响飞机的某系统,造成危险。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试飞员陈东顺、侯红涛等人冒着危险.严格操纵,凭着过硬的本领保障了科研试飞的成功。

◆中国最好的机务

  试飞员的机务们,不愧是中国最好的机务。为解决研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机械师、航电师、军械师尽职尽责,几年中仅机务三大队提出的现场更新单就达上千份。这些改进有的更新了设计,有的改进了系统,有的优化了程序,保障了"飞豹"以最短时间、最少经费实践了最大程度提高飞机综合作战能力的试飞之路。
  那年夏天,西部大漠特别冷,能见度却格外好,几乎每天都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特别适合科研试飞。但是由于气温达到零下38°℃,机务们戴的口罩都冻得可以竖起来,同志们仍坚守一线,每天趴在飞机上,仔细地做着每一项工作。
  郭晓龙副大队长是老革命的后代,从技校出来一直在机务工作,中间上了几年空工院,过去每次飞机试车时他都要站在飞机尾部的旁边仔细地观察发动机喷出的尾气对机尾喷口的震动。那时候他在震耳欲聋的声音下,不用捂耳朵,也没感到什么,可是多年过去,现在遇到这一情况,他的心脏就难以忍受的激烈跳动。这个只有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体已经由于工作的关系受到了损伤。
  与郭晓龙一样在这里工作的李西安、李国庆、李江峰,都是一批更老的同志,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已在这个战线上工作了三十多年。这次"和平使命-2007"演习,他们作为演习部队顾问,在新疆某机场和参演的"飞豹"部队一起制定了飞机故障检查方案,并解决了转场罗盘校准、飞机转场前漏油等问题,保障了"飞豹"的顺利参演,得到了演习指挥部官兵的一致好评。
  李江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已经分到部队的一架"飞豹"发生了故障,在这紧急关头有人提出请试飞院派有经验的机务来,说不定他们有办法。航电主任李江峰去了。他是个干部子弟,在"文革"中下过乡,在机务战线上已经干了三十多年,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对新"飞豹"的航电有较清楚了解。到部队听了介绍后,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先没有吭声,沉思起来。这时候有人就用怀疑的语气说:"他不过是老工人,懂得什么?能出什么主意?"这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李江峰说:"你在电缆交接的地方查查,我估计问题就在那里。"后来这个故障终于解决了,问题果然就在那里。
  在"飞豹"的试飞中,开始经常出现漏油。漏油是飞行中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问题。漏油的原因不少,但是多和机械有关。李西安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同志,是该大队机械助理。他经过长期积累,认真研究,对漏油的状态和原因了如指掌,在"和平使命-2007"演习中,当马上准备出境的飞机出现漏油时,作为顾问的他马上指出了漏油的原因。后来这个问题按他的提议顺利解决,保障了飞机按时转场。
  新"飞豹"已经定型,这种新的空中铁拳,成为捍卫我国蓝天长城的新撒手锏。随着新"飞豹"参加"和平使命-2007"的演习,该机也成为国内外新的关注焦点。

-End-
422.jpg
连SU-24的性能都不如
23楼此言根据何在?
飞豹看来还要服役很多年啊
才7吨。新豹多少吨呢?
好像j-10也有7吨了吧。
原帖由 medical 于 2007-11-15 11:34 发表
23楼此言根据何在?

有根据才叫怪事。。。。。。
顶我们的豹子,新豹子载弹量多少?航程多少?应该比老豹子多不了很多吧?主要改的好像是火控系统。最近怎么没见007大呢?难道去试飞JH7B去了?:D
4枚命中率极高的空舰导弹???有点不信
偶角得豹子的涂装在TG的JJ里系最漂亮滴!:victory:
原帖由 松坡晓雷 于 2007-11-15 12:37 发表
顶我们的豹子,新豹子载弹量多少?航程多少?应该比老豹子多不了很多吧?主要改的好像是火控系统。最近怎么没见007大呢?难道去试飞JH7B去了?:D

所以我说新豹能达到最大7吨不得了了。关键还是电子系统火控系统一些机身材料,不过不晓得发动机可做了改进。
继续支持“豹子”!!:victory:
飞豹在部队的使用中创下了新机出勤率最高的国内记录,得到部队的良好评价。

这句是关键啊
空中加弹机:D
14474708_2007111511260319704300.jpg
肥豹很漂亮:D
对漏油的状态和原因了如指掌,在"和平使命-2007"演习中,当马上准备出境的飞机出现漏油时,作为顾问的他马上指出了漏油的原因。后来这个问题按他的提议顺利解决,保障了飞机按时转场。

是不是图上画的位置那???
7T 估计不能做什么机动了
原帖由 aq0756 于 2007-11-15 10:46 发表
 在"飞豹"的试飞中,开始经常出现漏油。漏油是飞行中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问题。漏油的原因不少,但是多和机械有关。李西安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同志,是该大队机械助理。他经过长期积累,认真研究,对漏油的状态和原因了如指掌,在"和平使命-2007"演习中,当马上准备出境的飞机出现漏油时,作为顾问的他马上指出了漏油的原因。后来这个问题按他的提议顺利解决,保障了飞机按时转场。


:L 是不是有点矛盾 马上出去演习了 "了如指掌"又彻底解决不了 搞不懂~~~
豹在部队的使用中创下了新机出勤率最高的国内记录,得到部队的良好评价。:victory:
是个好现象,不过还是觉得我们应该再开发新的战斗轰炸机,另外去西飞的时候痛感国防行业员工的待遇地下,这样是不养不住人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