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满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5:55
盛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地处国防前沿,三省满族官员中很多人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犯,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是募兵、筹饷、备械。
  (一)募兵。鉴于三省的兵力仅足维持地方秩序之用,1894年7月28日。长顺奏诸请招募并调练新军。他认为“添队之举,终不宜缓”,并为防“俄暗相助”日本,拟加强珲春防御力量。同时令吉林军务马步全军翼长文元、富兴等筹议办理。为解燃眉之急,他们建议由省垣十旗挑练步队官兵1000名,各外城分练2000名, “作为守城之兵,先行排备齐楚,听候起练”。8月4日,长顺奏请朝廷允准恢复已裁的376名,“以厚兵力”后来又奏请恢复靖边防军, “以备防守”。清廷考虑三省防务之急需,降旨准予招募新军和恢复原兵额。
  为迅速成营,长顺很快采取了招兵措施,今骁勇营统领丁春喜添募年力精壮队勇500名。依克唐阿则派“勇往直前,志趣远大”的统领二等侍卫荣和,分带花翎佐领博多罗投效等员克赴吉林东南山、烟集岗等处,恩玉和前花翎记名协领春海等径往伊通河山里、下站等处,骁骑校双寿和五品军功廖源前往长春府、农安县等处,各招募步队四营,每营500名,共6000名。协领全福会同吉林全营翼长从应征的十旗兵丹中挑选制兵417名,西丹583名,计1000名。截至11月17日长顺、恩泽又在三岔河、阿勒楚喀等处招募步队九营、马队二营,计5000人,编为靖边新军。吉字营、齐宇营奉令出征时,兵额不足,经钦差大臣定安奏准,从奉天地区募补足额,即古字营募三营,齐字营募四营,每营250人,计1750人。应募者除满族人外,还有乌苏里江一带备枪械、善围猎,熟技艺者1000余名赫哲族人应征入伍。猎户首领李樾率领“火枪夙具”骁勇善战的长白山猎户2000人编入镇边军中。
  (二)筹饷。用兵之道,粮草为先。东三省各军原来因“节饷”而裁军。现在因战时急需而恢复原额,首先必须解决饷源。长顺添5000名兵,请拨饷银30万,却遥遥无期,只好由库司库存项下提借4万两,但是整个财政拮据,筹借维艰。甚至有的军队候饷待发,无饷兵则无法赴前线御敌,截至1894年9月,东三省盛字营出防2500人,吉字营出防1750人,齐字营出防1500人,计5750人,原规定每人每月银二两,如按神机营官兵出防章程,每人每月各加一两,每月需加油银5750两。为继续调往防队,“亦即照此一体加给,以免向隅”。出征大员需日增加夫银价,“以利师行”,规定“每名日文银一钱,启行之日起,回营之日止”。各军调防或开往前线要向旗、民户雇用车辆运送军装、锅帐、子母、饷银以及开花炮等均需支付银两,东三省军队之开支相当巨大。这笔巨款除国库拨给外,主要是三省将军及各副都统自行想方设法解决,但仍不敷所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胜利。
  (三)购械。地处“龙兴之地”和国防前沿的东三省的练军和防军,除承担保卫地方义务外,有随时开赴前敌的可能。因此清廷十分重视东北地区军队装备之更新。中日战争前,东北军队的装备已逐渐更新,曾配备了一些新式快枪和火炮。战争爆发后,三省将军对军队装备更加重视。长顺指出:“目下用兵,全凭利器,若军火不济,即有利器,亦无所施”。为解决武器弹药,一方面从国内军工厂调拨,其中包括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子母和弹药,另一方面从外国购买一部分洋枪洋炮。尽管如此,各部队还是新式武装少,约占40%左右,其余多为抬枪、鸟枪、大小洋炮。1895年2月15日,署理宁古塔副都统吉林满洲镶黄旗花翎协领富凌阿致恩泽的密呈中说:宁古塔新练军“所使开斯、云切士得、马林枪者仅在十分之四,其余均使鸟枪器械,利器又少,兵力又单……不能不急图御侮之谋”。当时库存枪炮亦少得可怜。战争中,部队常常弹药不足。晋昌电禀“前敌吃紧,军火将尽,请宪派人星夜解奉毛瑟、开斯子母,每项二百万粒,方足分布各营”。由于当时前线各部队请求弹药均十万火急,且需要量大,而库存有限,结果只拨给17万粒,即占请领数的4.2%。为了解决开赴前线部队急需优良武器和弹药,只好举借调换甚至截留。借枪弹的有定安,他在1894年7月24日向长顺“借拨马快枪二百枝并子药等项,俾资利用”。长顺本人也出面借炮。换枪的有吉林全营翼长,他们要求双城堡协领迅将“由省关领云切士得、马林、哈乞开斯等枪四十六杆,替出洋炮四十六杆”。为了解决军队之急需,只好制造抬抢,短期内吉林官枪炉制造抬枪170杆,双城堡协领也令工匠制造抬枪。盛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地处国防前沿,三省满族官员中很多人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犯,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是募兵、筹饷、备械。
  (一)募兵。鉴于三省的兵力仅足维持地方秩序之用,1894年7月28日。长顺奏诸请招募并调练新军。他认为“添队之举,终不宜缓”,并为防“俄暗相助”日本,拟加强珲春防御力量。同时令吉林军务马步全军翼长文元、富兴等筹议办理。为解燃眉之急,他们建议由省垣十旗挑练步队官兵1000名,各外城分练2000名, “作为守城之兵,先行排备齐楚,听候起练”。8月4日,长顺奏请朝廷允准恢复已裁的376名,“以厚兵力”后来又奏请恢复靖边防军, “以备防守”。清廷考虑三省防务之急需,降旨准予招募新军和恢复原兵额。
  为迅速成营,长顺很快采取了招兵措施,今骁勇营统领丁春喜添募年力精壮队勇500名。依克唐阿则派“勇往直前,志趣远大”的统领二等侍卫荣和,分带花翎佐领博多罗投效等员克赴吉林东南山、烟集岗等处,恩玉和前花翎记名协领春海等径往伊通河山里、下站等处,骁骑校双寿和五品军功廖源前往长春府、农安县等处,各招募步队四营,每营500名,共6000名。协领全福会同吉林全营翼长从应征的十旗兵丹中挑选制兵417名,西丹583名,计1000名。截至11月17日长顺、恩泽又在三岔河、阿勒楚喀等处招募步队九营、马队二营,计5000人,编为靖边新军。吉字营、齐宇营奉令出征时,兵额不足,经钦差大臣定安奏准,从奉天地区募补足额,即古字营募三营,齐字营募四营,每营250人,计1750人。应募者除满族人外,还有乌苏里江一带备枪械、善围猎,熟技艺者1000余名赫哲族人应征入伍。猎户首领李樾率领“火枪夙具”骁勇善战的长白山猎户2000人编入镇边军中。
  (二)筹饷。用兵之道,粮草为先。东三省各军原来因“节饷”而裁军。现在因战时急需而恢复原额,首先必须解决饷源。长顺添5000名兵,请拨饷银30万,却遥遥无期,只好由库司库存项下提借4万两,但是整个财政拮据,筹借维艰。甚至有的军队候饷待发,无饷兵则无法赴前线御敌,截至1894年9月,东三省盛字营出防2500人,吉字营出防1750人,齐字营出防1500人,计5750人,原规定每人每月银二两,如按神机营官兵出防章程,每人每月各加一两,每月需加油银5750两。为继续调往防队,“亦即照此一体加给,以免向隅”。出征大员需日增加夫银价,“以利师行”,规定“每名日文银一钱,启行之日起,回营之日止”。各军调防或开往前线要向旗、民户雇用车辆运送军装、锅帐、子母、饷银以及开花炮等均需支付银两,东三省军队之开支相当巨大。这笔巨款除国库拨给外,主要是三省将军及各副都统自行想方设法解决,但仍不敷所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胜利。
  (三)购械。地处“龙兴之地”和国防前沿的东三省的练军和防军,除承担保卫地方义务外,有随时开赴前敌的可能。因此清廷十分重视东北地区军队装备之更新。中日战争前,东北军队的装备已逐渐更新,曾配备了一些新式快枪和火炮。战争爆发后,三省将军对军队装备更加重视。长顺指出:“目下用兵,全凭利器,若军火不济,即有利器,亦无所施”。为解决武器弹药,一方面从国内军工厂调拨,其中包括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子母和弹药,另一方面从外国购买一部分洋枪洋炮。尽管如此,各部队还是新式武装少,约占40%左右,其余多为抬枪、鸟枪、大小洋炮。1895年2月15日,署理宁古塔副都统吉林满洲镶黄旗花翎协领富凌阿致恩泽的密呈中说:宁古塔新练军“所使开斯、云切士得、马林枪者仅在十分之四,其余均使鸟枪器械,利器又少,兵力又单……不能不急图御侮之谋”。当时库存枪炮亦少得可怜。战争中,部队常常弹药不足。晋昌电禀“前敌吃紧,军火将尽,请宪派人星夜解奉毛瑟、开斯子母,每项二百万粒,方足分布各营”。由于当时前线各部队请求弹药均十万火急,且需要量大,而库存有限,结果只拨给17万粒,即占请领数的4.2%。为了解决开赴前线部队急需优良武器和弹药,只好举借调换甚至截留。借枪弹的有定安,他在1894年7月24日向长顺“借拨马快枪二百枝并子药等项,俾资利用”。长顺本人也出面借炮。换枪的有吉林全营翼长,他们要求双城堡协领迅将“由省关领云切士得、马林、哈乞开斯等枪四十六杆,替出洋炮四十六杆”。为了解决军队之急需,只好制造抬抢,短期内吉林官枪炉制造抬枪170杆,双城堡协领也令工匠制造抬枪。
抬枪:Q
抬枪这种东西火烧圆明园时就已经很落伍了
1894年还用这个能打着什么?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也有: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