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胜强”为何越来越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25:53
眼下,美国已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收紧对伊拉克的包围圈,军事打击更是箭在弦上。人们最关心的是何时打、怎么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等,都以美国全胜而告终。以弱抗强特别是以弱胜强这些冷战期间曾存在的真实战例,如今似乎已成了神话。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一、政治上是老虎吃羊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全球处于“两极”政治格局,有人形象地比喻为“两只虎,几条狼,大群羊”。当有一只虎要吃羊时,不得不顾及另一只虎的存在。这个时期的战争,既表现为美苏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大较量,也表现为东西方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大角逐。朝鲜战争是朝中两国军队和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打败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这场战争的大背景看,当时的两极格局已基本形成,美国力量虽然处于优势,但苏联已有抗衡的实力。在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进行争夺之时,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发动这场侵略战争,遭到了朝中人民的坚决抵抗。越南战争也不例外,美国败在情理之中。苏联也同美国一样,1979年入侵阿富汗后,遭到了美国、西欧各国、日本等国家的强烈反对,许多国家都对苏联采取了较强硬的政策,联合国几乎每年都通过要求苏联撤军的决议。小小的阿富汗背后,是一股强大的反苏力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全球惟一超霸。当美国这只老虎吃羊时,羊在很多时候得到的仅是一些道义上的支持。倘若像以往那样美国同苏联以及北约与华约在欧洲仍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美国是绝不会在海湾地区大动干戈的,在巴尔干发动科索沃战争也是不可想象的。
   
    二、军事上大国采用“牛刀杀鸡”的策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方式也在改变。大国开始毫无顾忌地超常使用兵力。美国吸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导致战争旷日持久,最终失败的教训,强调“一旦对外用兵,就必须投入充足的兵力以实现确定的目标”。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正义”行动,美军出动装备精良的海陆空军和特种作战部队26000人,对付作战兵力不足2000人的巴拿马国防军,仅在48小时内便解决了战斗;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在集结了30万兵力后,又根据兵力计算和预先演习的结果,再次增兵,使参战美军达54.4万人,外加20多万联军部队,从而在科威特战区对伊军形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兵力优势,以确保战争胜利。
   
    美国军力本来已是全球“老大”,但即便与小国弱国打仗,也总要大量使用高新技术武器,使得夺取战争胜利所需兵力的规模相对变小,进程大为缩短。尽管人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但融合了更多人的因素的先进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已大大增强了。小国军队在与大国军队较量时,武器装备的“技术差”、“质量差”,已难以靠过去那种人多和落后武器装备数量多所能弥补的。小国军队只能是在做好“防”上多下功夫,至于“攻”只能是偶尔为之甚至是奢望了。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的武器装备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系统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一场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实战“大会演”。南联盟军民虽进行了78天的顽强抵抗,但最终也不得不屈服。现在为了打赢“倒萨”之战,美国已张开了“遥控八方的通信网、疏而不漏的预警网、眼观六路的监视网、指哪儿打哪儿的导航网”,这“四大天网”与当今最先进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弹药等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包围圈”,整个伊拉克将尽在“网”中,美国欲将其“一网打尽”。
   
    三、经济上大国卡住小国的脖子。现在,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各国经济联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小国弱国尽管可以靠出口迅速发家致富,但受制于人更为严重,甚至可能被一捏就死,更何况现在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从经济上看,“倒萨”之战早就开始了。海湾战争后,在美国主导下,伊遭受了联合国有史以来对单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最严厉的经济制裁,10余年过去了仍未解除。靠出口石油使人均年收入早在1980年就达到5500美元的伊拉克,据说现在连为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年均收入才几十美元。伊拉克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根本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战争的伟力还藏于民众之中。越南战争时,就连越南南方的好孩子也要“刺穿美帝大肚子”,而美国民众又强烈反战。惨痛的失败教会了美国政客:赢得战争首先要赢得国内外人民的支持。明白了这个道理,方法并不难找。妖魔化宣传就是一招。西方媒体也是极为“讲政治”的。记得科索沃战争前,北约就操纵西方媒体大肆渲染所谓“南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米洛舍维奇是暴君”,来煽动北约国家民众对塞族人的反感与恐怖情绪。
   
    在妖魔化的同时,也在挖空心思制造借口,力争师出有名。科索沃战争就是以保护“人权”、反对“种族清洗”为由的;入侵巴拿马的借口是“打击毒品走私和自卫”;“9·11”事件后,美国对外用兵都高举反恐大旗。而“倒萨”既是美国的国策,也是美国“反恐”的延伸。现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时有反对“倒萨”之战的声音,但这个声音太小了。布什上台后,美国经济并不尽如人意,但他仍是美国人气最旺的总统之一,早已拿到了打伊“通行证”。放眼全球,坚决反对打伊拉克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名单却还在变长。
   
    由此观之,小国对抗强国特别是超级大国,确实需要高超的智慧。如果自我孤立在先、失理在前,其失败就是命中注定的了眼下,美国已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收紧对伊拉克的包围圈,军事打击更是箭在弦上。人们最关心的是何时打、怎么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等,都以美国全胜而告终。以弱抗强特别是以弱胜强这些冷战期间曾存在的真实战例,如今似乎已成了神话。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一、政治上是老虎吃羊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全球处于“两极”政治格局,有人形象地比喻为“两只虎,几条狼,大群羊”。当有一只虎要吃羊时,不得不顾及另一只虎的存在。这个时期的战争,既表现为美苏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大较量,也表现为东西方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大角逐。朝鲜战争是朝中两国军队和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打败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这场战争的大背景看,当时的两极格局已基本形成,美国力量虽然处于优势,但苏联已有抗衡的实力。在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进行争夺之时,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发动这场侵略战争,遭到了朝中人民的坚决抵抗。越南战争也不例外,美国败在情理之中。苏联也同美国一样,1979年入侵阿富汗后,遭到了美国、西欧各国、日本等国家的强烈反对,许多国家都对苏联采取了较强硬的政策,联合国几乎每年都通过要求苏联撤军的决议。小小的阿富汗背后,是一股强大的反苏力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全球惟一超霸。当美国这只老虎吃羊时,羊在很多时候得到的仅是一些道义上的支持。倘若像以往那样美国同苏联以及北约与华约在欧洲仍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美国是绝不会在海湾地区大动干戈的,在巴尔干发动科索沃战争也是不可想象的。
   
    二、军事上大国采用“牛刀杀鸡”的策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方式也在改变。大国开始毫无顾忌地超常使用兵力。美国吸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导致战争旷日持久,最终失败的教训,强调“一旦对外用兵,就必须投入充足的兵力以实现确定的目标”。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正义”行动,美军出动装备精良的海陆空军和特种作战部队26000人,对付作战兵力不足2000人的巴拿马国防军,仅在48小时内便解决了战斗;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在集结了30万兵力后,又根据兵力计算和预先演习的结果,再次增兵,使参战美军达54.4万人,外加20多万联军部队,从而在科威特战区对伊军形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兵力优势,以确保战争胜利。
   
    美国军力本来已是全球“老大”,但即便与小国弱国打仗,也总要大量使用高新技术武器,使得夺取战争胜利所需兵力的规模相对变小,进程大为缩短。尽管人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但融合了更多人的因素的先进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已大大增强了。小国军队在与大国军队较量时,武器装备的“技术差”、“质量差”,已难以靠过去那种人多和落后武器装备数量多所能弥补的。小国军队只能是在做好“防”上多下功夫,至于“攻”只能是偶尔为之甚至是奢望了。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的武器装备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系统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一场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实战“大会演”。南联盟军民虽进行了78天的顽强抵抗,但最终也不得不屈服。现在为了打赢“倒萨”之战,美国已张开了“遥控八方的通信网、疏而不漏的预警网、眼观六路的监视网、指哪儿打哪儿的导航网”,这“四大天网”与当今最先进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弹药等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包围圈”,整个伊拉克将尽在“网”中,美国欲将其“一网打尽”。
   
    三、经济上大国卡住小国的脖子。现在,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各国经济联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小国弱国尽管可以靠出口迅速发家致富,但受制于人更为严重,甚至可能被一捏就死,更何况现在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从经济上看,“倒萨”之战早就开始了。海湾战争后,在美国主导下,伊遭受了联合国有史以来对单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最严厉的经济制裁,10余年过去了仍未解除。靠出口石油使人均年收入早在1980年就达到5500美元的伊拉克,据说现在连为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年均收入才几十美元。伊拉克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根本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战争的伟力还藏于民众之中。越南战争时,就连越南南方的好孩子也要“刺穿美帝大肚子”,而美国民众又强烈反战。惨痛的失败教会了美国政客:赢得战争首先要赢得国内外人民的支持。明白了这个道理,方法并不难找。妖魔化宣传就是一招。西方媒体也是极为“讲政治”的。记得科索沃战争前,北约就操纵西方媒体大肆渲染所谓“南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米洛舍维奇是暴君”,来煽动北约国家民众对塞族人的反感与恐怖情绪。
   
    在妖魔化的同时,也在挖空心思制造借口,力争师出有名。科索沃战争就是以保护“人权”、反对“种族清洗”为由的;入侵巴拿马的借口是“打击毒品走私和自卫”;“9·11”事件后,美国对外用兵都高举反恐大旗。而“倒萨”既是美国的国策,也是美国“反恐”的延伸。现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时有反对“倒萨”之战的声音,但这个声音太小了。布什上台后,美国经济并不尽如人意,但他仍是美国人气最旺的总统之一,早已拿到了打伊“通行证”。放眼全球,坚决反对打伊拉克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名单却还在变长。
   
    由此观之,小国对抗强国特别是超级大国,确实需要高超的智慧。如果自我孤立在先、失理在前,其失败就是命中注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