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炮霸”科普,橄侃“630”近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13:10
近程武器系统(Close-In weapon System  CIWS)
  是水面舰艇用于空中目标末段防御的舰载武器系统,通常由多管联装小口径舰载火炮及其控制系统组成。CIWS反映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火力密集和射击精度高,是舰艇拦截反舰导弹的有效武器,也可以防御低空飞机。
  AK-630系统,前苏联研发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CIWS,采用6管30mm速射加特林机关炮。
  AK-630系统中除了机关炮以外,还有安装在全自动遥控炮塔内的MR-104引导雷达和“科隆卡”(KOLONKA)光学瞄准系统。由于双管30mm机炮射速不足,于是设计了一种6管AO-18加特林机关炮。它的火力强劲且可靠,净重205千克,54倍口径炮管可提供880米/秒的初速,有效射程4000米、射高2500米,理论射速5000发/分。这种火炮以气压传动,有效的液冷却装置使其可以使其多发射400发炮弹。
  为提高拦截效率,AK-630多为双炮塔配置,小型水面舰艇配备一座,大型舰艇配备两座以上。系统采用雷达、光电瞄准“二合一”的火控系统,信号旗设计局的MR-123“低音帐篷”火控雷达对水面杂波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从1969年开始生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共有1000多座炮塔装备在400多艘前苏联/俄罗斯及出口舰只上。至于AK-630引进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请炮霸科普。
  前苏联海军“勇敢”级反潜和“现代”级驱逐舰上等70年代的舰艇上多安装了4座六管30mm舰炮作为末端防御武器,射程2000m,射速3000发/分。而美海军在伯克级前“密集阵”MK-15型近防系统,多为一舰两座,且两舷布置,基本不能双炮防御同侧目标,虽然射速也达到了3000发/分,但射程仅有1500米。所以就近防系统性能及设置而言,苏俄系舰艇多强于美系。在这点上苏俄舰艇装备的多备份设计也是一个前提。
  但AK-630也有弱点。它只有碰炸引信,弹丸装药不足,与“捕鲸叉”、“飞鱼”等系列反舰导弹尚可对抗,但对于飞行速度更快、半装甲弹体的反舰导弹、毁伤率极低。这种看法在上世纪70年代实弹测试中得到证实。于是80年代,在近炸引信、定向预制破片的等技术得到发展后,前苏联尝试开发新型弹药。
  “密集阵”是西方相对应AK-630的第一种舰载近防系统,但是那是在AK-630服役的11年之后。几乎与此同时,1983年前苏联启动了AK-630改进计划,设计型号为AK-630M1-2ROY。“罗伊”(ROY)系统在原有舰艇结构基础上纳入了新型AO-18M近防炮,重量由1.8吨提高到2.5吨,弹仓储量由4000发增加到8000发,射速是原型的2倍。升级后的MR-123-02R火控雷达在I波段的搜索范围可达30千米,与之配套的“伏特”(FOT)光电火控系统中装有“科雷萨”激光测距仪。此后开发了更加先进的SP-251一体化火控系统。尽管“罗伊”系统的测试结果令人乐观,但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它并没有装备舰队。
  记得初见AK-630好像是在较早的《兵器知识》上,但它当时并不是主角,彩页的主角是这家兵工厂出产的某型号猎枪,改革刚开放,国家政策当时是鼓励军工走向民品,于是就这样间接与AK-630第一面之缘。随后的整整一个90年代,各种刊物上多见是刚从猫大那里确定的76型双管37炮不断上舰,而这个低矮粗管的家伙很少露面。
  AK-630的再次亮相似乎是在国产某新型护卫舰(54)的下水后,在舰体后部机库上方类似于旅海级那样一边两座布置着共4座AK-630。这期间,几乎一代至半代的国产大中型水面舰艇采用了76型双37近防系统,该似乎出于“双重命中”体制的近防武器,在如今看来似乎也并不成功。
  从AK-630较早引进,但始终“深居简出”的过程看,接受这项引进工作的兵工单位,消化吸收的可能并不顺利,它的延迟可能从侧面推动了76型近防的勉强上舰,以及后来类似守门员系统(730)的引进。
  上面简短的分析可以看出,AK-630在引进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但是这毕竟是历经超过10年的一个过程,期间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这种在俄国已经相对过时(对于俄新型的弹炮合一系统)的较轻量级近防系统,对于我国设计的近海中小型水面舰艇,还是有相当使用价值的。所以再次的引进合作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点上,022所普遍装备炮塔变形的AK-630不知道能不能作为一种解释。
见“炮霸”显身,为表学习之诚意,特帖认识短篇。
请“炮霸”看在同学如此用功的份上认真科普,切勿“路边社”,
分析情况希望具体之具体(涉密除外)
特谢……近程武器系统(Close-In weapon System  CIWS)
  是水面舰艇用于空中目标末段防御的舰载武器系统,通常由多管联装小口径舰载火炮及其控制系统组成。CIWS反映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火力密集和射击精度高,是舰艇拦截反舰导弹的有效武器,也可以防御低空飞机。
  AK-630系统,前苏联研发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CIWS,采用6管30mm速射加特林机关炮。
  AK-630系统中除了机关炮以外,还有安装在全自动遥控炮塔内的MR-104引导雷达和“科隆卡”(KOLONKA)光学瞄准系统。由于双管30mm机炮射速不足,于是设计了一种6管AO-18加特林机关炮。它的火力强劲且可靠,净重205千克,54倍口径炮管可提供880米/秒的初速,有效射程4000米、射高2500米,理论射速5000发/分。这种火炮以气压传动,有效的液冷却装置使其可以使其多发射400发炮弹。
  为提高拦截效率,AK-630多为双炮塔配置,小型水面舰艇配备一座,大型舰艇配备两座以上。系统采用雷达、光电瞄准“二合一”的火控系统,信号旗设计局的MR-123“低音帐篷”火控雷达对水面杂波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从1969年开始生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共有1000多座炮塔装备在400多艘前苏联/俄罗斯及出口舰只上。至于AK-630引进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请炮霸科普。
  前苏联海军“勇敢”级反潜和“现代”级驱逐舰上等70年代的舰艇上多安装了4座六管30mm舰炮作为末端防御武器,射程2000m,射速3000发/分。而美海军在伯克级前“密集阵”MK-15型近防系统,多为一舰两座,且两舷布置,基本不能双炮防御同侧目标,虽然射速也达到了3000发/分,但射程仅有1500米。所以就近防系统性能及设置而言,苏俄系舰艇多强于美系。在这点上苏俄舰艇装备的多备份设计也是一个前提。
  但AK-630也有弱点。它只有碰炸引信,弹丸装药不足,与“捕鲸叉”、“飞鱼”等系列反舰导弹尚可对抗,但对于飞行速度更快、半装甲弹体的反舰导弹、毁伤率极低。这种看法在上世纪70年代实弹测试中得到证实。于是80年代,在近炸引信、定向预制破片的等技术得到发展后,前苏联尝试开发新型弹药。
  “密集阵”是西方相对应AK-630的第一种舰载近防系统,但是那是在AK-630服役的11年之后。几乎与此同时,1983年前苏联启动了AK-630改进计划,设计型号为AK-630M1-2ROY。“罗伊”(ROY)系统在原有舰艇结构基础上纳入了新型AO-18M近防炮,重量由1.8吨提高到2.5吨,弹仓储量由4000发增加到8000发,射速是原型的2倍。升级后的MR-123-02R火控雷达在I波段的搜索范围可达30千米,与之配套的“伏特”(FOT)光电火控系统中装有“科雷萨”激光测距仪。此后开发了更加先进的SP-251一体化火控系统。尽管“罗伊”系统的测试结果令人乐观,但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它并没有装备舰队。
  记得初见AK-630好像是在较早的《兵器知识》上,但它当时并不是主角,彩页的主角是这家兵工厂出产的某型号猎枪,改革刚开放,国家政策当时是鼓励军工走向民品,于是就这样间接与AK-630第一面之缘。随后的整整一个90年代,各种刊物上多见是刚从猫大那里确定的76型双管37炮不断上舰,而这个低矮粗管的家伙很少露面。
  AK-630的再次亮相似乎是在国产某新型护卫舰(54)的下水后,在舰体后部机库上方类似于旅海级那样一边两座布置着共4座AK-630。这期间,几乎一代至半代的国产大中型水面舰艇采用了76型双37近防系统,该似乎出于“双重命中”体制的近防武器,在如今看来似乎也并不成功。
  从AK-630较早引进,但始终“深居简出”的过程看,接受这项引进工作的兵工单位,消化吸收的可能并不顺利,它的延迟可能从侧面推动了76型近防的勉强上舰,以及后来类似守门员系统(730)的引进。
  上面简短的分析可以看出,AK-630在引进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但是这毕竟是历经超过10年的一个过程,期间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这种在俄国已经相对过时(对于俄新型的弹炮合一系统)的较轻量级近防系统,对于我国设计的近海中小型水面舰艇,还是有相当使用价值的。所以再次的引进合作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点上,022所普遍装备炮塔变形的AK-630不知道能不能作为一种解释。
见“炮霸”显身,为表学习之诚意,特帖认识短篇。
请“炮霸”看在同学如此用功的份上认真科普,切勿“路边社”,
分析情况希望具体之具体(涉密除外)
特谢……
有沙发不坐是王八蛋
随便找张照片看看那022上艇首630的射界是怎么样的可怜?弄本11B看封面也行;P
国产的双37哪来的双重命中……两支管子就双重命中了?

AK630设计于50年代,天生就不是为反导而已设计的,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但对导弹类目标的有效射程不过800米而已。

散补大,炮雷分离导致精确不足一直困绕着它。
楼主辛苦了。好久没有见到科普帖了。顶一下
原帖由 Ericsson1979 于 2007-10-26 01:19 发表
随便找张照片看看那022上艇首630的射界是怎么样的可怜?弄本11B看封面也行;P


;P aaaassssaaa说得比较靠谱,你这叫瞎掰
:D 虽然楼主啭的这个东西错误百出,但是看到楼主这么认真的份上,我还是给你讲讲近防系统吧!
据说630的射击精确度不怎么样
                     在射程方面4000米是最大射程而不是有效射程。
:D 看不下去了,在楼主没有吧这段话的错误全部搞定前,我是不会给你讲630和730的故事的!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7-10-26 01:34 发表
国产的双37哪来的双重命中……两支管子就双重命中了?

AK630设计于50年代,天生就不是为反导而已设计的,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但对导弹类目标的有效射程不过800米而已。

散补大,炮雷分离导致精确不足一直困绕 ...

双重命中是不是针对两个管子,估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
你否不否定,但“双重命中”体制的确存在过,哪怕只是概念或者没有列装,
你要是“有底”就给我们明晰一下“双重命中”,
别在这半漏不漏的说两句就完了。
要是大家都对基于双37的“双重命中”列入中国海军装备的近防系统之一有意见的话,
那就直接从讨论中剔除好啦。
比较肯定的现在就省630和730了,
那个重大家都都能看出来吧。
另外提醒同学,我找到的比较权威的文章说是AK-630(具体型号)系统研制于60年代末,
至于武器系统是不是只能使用专为自己专一设计的,
恐怕P-51是个好例子
]]
原帖由 7071020 于 2007-10-26 07:55 发表
AK-630系统中除了机关炮以外,还有安装在全自动遥控炮塔内的MR-104引导雷达和“科隆卡”(KOLONKA)光学瞄准系统。由于双管30mm机炮射速不足,于是设计了一种6管AO-18加特林机关炮。它的火力强劲且可靠,净重205千 ...

老大,我也发现一个问题,
我在第二段就注明AK-630是六管30mm机炮,
只是在第3段开头提了一下双管30mm机炮不如六管射速高,
你怎么就能直接拿AK230出来指责我呢?
科普的心情是急切的,
但也要看清内容啊,
怎么大家都有一两眼看就主观发表意见的毛病嘞?
原帖由 橄榄 于 2007-10-26 08:07 发表

双重命中是不是针对两个管子,估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
你否不否定,但“双重命中”体制的确存在过,哪怕只是概念或者没有列装,
你要是“有底”就给我们明晰一下“双重命中”,
别在这半漏不漏的说两句就完了 ...

双重命中,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是一个中国贫弱的能力无法完成的梦想。这个梦想,企图在远距离上使用间接命中体制,在近距离上使用直接命中体制。而实际上,由于双37炮可怜的射速,因此所谓的直接命中的概率实在是低得可怕。因此,在我军序列中,那一大堆的76系列的双37在对空作战中,都是以间接命中形式的。
倒是特里蒂尼之类的几种洋货实践了这个梦,但是因为这个东西的优势有限(并不是歧视中国人的能力,因为本来就是洋人先实现的,要算歧视,被歧视的也是洋人),所以老外们的主流依旧是直接命中归直接命中,间接命中归间接命中,老美还搞出拉姆之流的东西来耀武扬威。
据说37炮的大闭环射击都没实现???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7-10-26 09:24 发表
据说37炮的大闭环射击都没实现???

此事还请707在方便的时候赐教了....不过,76、76A和76F在这方面没有区别吗?
:D 双重命中体制是713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的一个项目。
实现76双37的双重命中体制先要搞定双37的双层供弹,713在借鉴达多的技术后搞出了原理样机,效果不是很理想。
事实上当时已经确定了730为我国新世纪海军重点装备,所以713的这个东西在九十年代后就没有继续下去,连双重命中体制的穿甲弹都木有搞。
有的时候看访谈713那些老家伙的文章,在吹这个东西,很是生气
原帖由 7071020 于 2007-10-26 09:35 发表
:D 双重命中体制是713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的一个项目。
实现76双37的双重命中体制先要搞定双37的双层供弹,713在借鉴达多的技术后搞出了原理样机,效果不是很理想。
事实上当时已经确定了730为我国新世纪海军重点 ...

战略忽悠嘛...嘿嘿....在外面传言我军的双37们都是这个双重命中,这种消息还是很吓人的.....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10-26 09:39 发表

战略忽悠嘛...嘿嘿....在外面传言我军的双37们都是这个双重命中,这种消息还是很吓人的.....
:D 遮羞布而已,掩盖他们在近二十多年来一事无成的羞辱!
毛子号称米帝的20mm密集阵,根本打不坏“花岗岩”蛋。
炮霸,你个反动学术不权威的菜鸟!怎么能说双重命中不存在呢?人家虽然没有搞定双层供弹,但是人家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赚无不少的邓小平理论,人家4发榴弹加一发穿染。不也素双重命中咩!本菜今日要拔掉乃得裤衩!:D :D :D :D
炮霸继续科普啊,顺便说说99A2的底盘:D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10-26 09:46 发表
炮霸,你个反动学术不权威的菜鸟!怎么能说双重命中不存在呢?人家虽然没有搞定双层供弹,但是人家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赚无不少的邓小平理论,人家4发榴弹加一发穿染。不也素双重命中咩!本菜今日要拔掉乃得裤衩 ...
:D 760发-800发的射速,你用穿甲弹打个鬼啊!
双重命中,美好的空想~~~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10-26 09:14 发表

双重命中,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是一个中国贫弱的能力无法完成的梦想。这个梦想,企图在远距离上使用间接命中体制,在近距离上使用直接命中体制。而实际上,由于双37炮可怜的射速,因此所谓的直接命中的概率实在 ...

感谢猫大科普,
这基本确定了我的推测,
我感觉,所谓命中应该在直接间接之间,
而37的长处就是弹丸重,
较30射程远,
那为了扬长避短,当然是想在远距离上进行直接命中,
以便摆脱一味的弹幕脱颖而出。
看来我们的设计人员还是很有创意的。
只是受限于现今的技术水平。
那句话,我们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世界顶级,
但是落后的加工制造业生产不出来……
我还是想问:
1,造成37炮射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小口径炮射速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2,用海德尔的技术改进37炮是否可行???不一定能达到730的水平,但至少是有了实际的反导能力吧???
貌似630和730的弹药还是不通用的
打得准,一发就够,打不准,就越快越好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7-10-26 09:59 发表
我还是想问:
1,造成37炮射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小口径炮射速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2,用海德尔的技术改进37炮是否可行???不一定能达到730的水平,但至少是有了实际的反导能力吧???

就我所知,单管供弹速是有极限的,
所以很早就转膛喽,
射速问题上加特林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但是转膛也不止只有6管一种
原帖由 7071020 于 2007-10-26 09:52 发表
:D 760发-800发的射速,你用穿甲弹打个鬼啊!

:$ :$ 打不打得中两说阿,反正淫家两种蛋是打出去了嘛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10-26 09:46 发表
炮霸,你个反动学术不权威的菜鸟!怎么能说双重命中不存在呢?人家虽然没有搞定双层供弹,但是人家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赚无不少的邓小平理论,人家4发榴弹加一发穿染。不也素双重命中咩!本菜今日要拔掉乃得裤衩 ...


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光辉咩?
原帖由 7071020 于 2007-10-26 09:35 发表
:D 双重命中体制是713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的一个项目。

实现76双37的双重命中体制先要搞定双37的双层供弹,713在借鉴达多的技术后搞出了原理样机,效果不是很理想。
事实上当时已经确定了730为我国新世纪海军重点装备,所以713的这个东西在九十年代后就没有继续下去,连双重命中体制的穿甲弹都木有搞。
有的时候看访谈713那些老家伙的文章,在吹这个东西,很是生气



口胡
口胡

侬怎么能这么说呢

我们的陨石如果能发展下来绝对能比空客好!
原帖由 橄榄 于 2007-10-26 09:58 发表

感谢猫大科普,
这基本确定了我的推测,
我感觉,所谓命中应该在直接间接之间,
而37的长处就是弹丸重,
较30射程远,
那为了扬长避短,当然是想在远距离上进行直接命中,
以便摆脱一味的弹幕脱颖而出。
看 ...

看来我们的设计人员还是很有创意的。
只是受限于现今的技术水平。
那句话,我们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世界顶级,
但是落后的加工制造业生产不出来……



那句话,我们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世界顶级,
但是落后的加工制造业生产不出来……
:D
这句话
常识性错误!

设计是要结合实际的
不结合实际那是空想和吹牛!

:D
原帖由 蟑螂炖豆腐 于 2007-10-26 13:14 发表



那句话,我们的设计师能设计出世界顶级,
但是落后的加工制造业生产不出来……
:D
这句话
常识性错误!

设计是要结合实际的
不结合实际那是空想和吹牛!

:D

那你是准备拿“万事无绝对”来引用还反对嘞?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7-10-26 01:34 发表
国产的双37哪来的双重命中……两支管子就双重命中了?

AK630设计于50年代,天生就不是为反导而已设计的,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但对导弹类目标的有效射程不过800米而已。

散补大,炮雷分离导致精确不足一直困绕 ...



记得最初提出双重命中体制概念的似乎是面条国的40mm布莱达?
原帖由 橄榄 于 2007-10-26 10:38 发表

就我所知,单管供弹速是有极限的,
所以很早就转膛喽,
射速问题上加特林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但是转膛也不止只有6管一种

你到底是转膛还是要转管?
好像西班牙也搞出了个20MM的CIWS,装在小航母上,不是加特林形式的,哪位大虾科普下。
原帖由 korn 于 2007-10-26 15:03 发表
好像西班牙也搞出了个20MM的CIWS,装在小航母上,不是加特林形式的,哪位大虾科普下。

那个梅罗卡太恶心了,一堆管子并列的
原帖由 korn 于 2007-10-26 15:03 发表
好像西班牙也搞出了个20MM的CIWS,装在小航母上,不是加特林形式的,哪位大虾科普下。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ight=%2B&page=1
原帖由 JCFERRET 于 2007-10-26 15:07 发表

那个梅罗卡太恶心了,一堆管子并列的

两排管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