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妾制度:古代最没人性残忍无情的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8:29
  
姬妾制度:古代最没人性残忍无情的制度
2007年10月21日 08:24东方网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姬妾制度”,是一种极度没有人性、极度残忍无情的制度。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同床共枕的人儿、带进了手足之情中间,强行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这实在是对人性莫大的嘲讽。光从制度含义来讲,姬妾制度连阿拉伯国家的“四妻制”都不如。不能不说,这是“仁恕”之道背后的黑色幽默。

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姬妾制度提出了异议。《易经》言:“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然而,远见卓识和人性平等,强不过享乐主义和独裁专制,姬妾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矩。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话错了,如果你当真生在古代而说这句话,一定会被人目为不守礼法之徒。中国古代,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

氏族社会时期,国中有“媵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时,岳家必须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过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属于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说了。

再往后,便正式出现了“妾”。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为什么呢?最初的原因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

《谷梁传》:“毋为妾为妻”。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室,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家聘娶嫡妻。

妾的身份,至此已经成了定局,到唐宋,更是成了铁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假如将妾升为妻,就是触犯了刑律,一但事发,是要两口子一齐服刑一年半的,而且完了照样得离异。这样的法律之下,做姬妾的女人便已经不是人了,丈夫或嫡妻凌虐姬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汇苑》:“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原来妾不过是男女交接之用,她们只能与丈夫亲昵,却没有资格称夫妻。

《礼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同样是与丈夫共枕、为丈夫生育儿女,妾的身份却只不过是买来的物品。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是一个绝对的阶级社会、家长制社会,儿女婚姻都要由父母决定。也许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青年男女、尤其是不同阶层间的自由恋爱,法律条文就更要严格规定妻妾之分。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良贱不婚”。那就是说,假如小儿女们自由恋爱受阻,相约私奔的话,则女方没有资格为妻,双方家族都只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妾而已。

唐朝时白居易便就这种“奔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过一首长诗《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一个好好的良家女子,只因为随爱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的资格,“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侍奉公婆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换不来男家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算不得夫家首选的继承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姬妾制度,所蹂躏的,不仅仅是这些误终身的女子,爱她而无自主权的男人、以及她的儿子,都在这种制度下有苦难言。男子只能与父母认可的嫡妻同床异梦,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成为嫡妻的生育工具。

再换一个角度:姬妾制度,大前提就是男尊女卑。为什么同是私奔,女子便为妾,男子便安然无恙?这是个什么道理?——此外,在这种情形下成为男子嫡妻的女人,又能有多少幸福可言?

  
姬妾制度:古代最没人性残忍无情的制度
2007年10月21日 08:24东方网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姬妾制度”,是一种极度没有人性、极度残忍无情的制度。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同床共枕的人儿、带进了手足之情中间,强行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这实在是对人性莫大的嘲讽。光从制度含义来讲,姬妾制度连阿拉伯国家的“四妻制”都不如。不能不说,这是“仁恕”之道背后的黑色幽默。

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姬妾制度提出了异议。《易经》言:“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然而,远见卓识和人性平等,强不过享乐主义和独裁专制,姬妾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矩。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话错了,如果你当真生在古代而说这句话,一定会被人目为不守礼法之徒。中国古代,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如果一定要说,那就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

氏族社会时期,国中有“媵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时,岳家必须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过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属于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说了。

再往后,便正式出现了“妾”。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为什么呢?最初的原因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

《谷梁传》:“毋为妾为妻”。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室,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家聘娶嫡妻。

妾的身份,至此已经成了定局,到唐宋,更是成了铁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假如将妾升为妻,就是触犯了刑律,一但事发,是要两口子一齐服刑一年半的,而且完了照样得离异。这样的法律之下,做姬妾的女人便已经不是人了,丈夫或嫡妻凌虐姬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汇苑》:“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原来妾不过是男女交接之用,她们只能与丈夫亲昵,却没有资格称夫妻。

《礼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同样是与丈夫共枕、为丈夫生育儿女,妾的身份却只不过是买来的物品。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是一个绝对的阶级社会、家长制社会,儿女婚姻都要由父母决定。也许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青年男女、尤其是不同阶层间的自由恋爱,法律条文就更要严格规定妻妾之分。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良贱不婚”。那就是说,假如小儿女们自由恋爱受阻,相约私奔的话,则女方没有资格为妻,双方家族都只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妾而已。

唐朝时白居易便就这种“奔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过一首长诗《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一个好好的良家女子,只因为随爱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的资格,“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侍奉公婆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换不来男家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算不得夫家首选的继承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姬妾制度,所蹂躏的,不仅仅是这些误终身的女子,爱她而无自主权的男人、以及她的儿子,都在这种制度下有苦难言。男子只能与父母认可的嫡妻同床异梦,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成为嫡妻的生育工具。

再换一个角度:姬妾制度,大前提就是男尊女卑。为什么同是私奔,女子便为妾,男子便安然无恙?这是个什么道理?——此外,在这种情形下成为男子嫡妻的女人,又能有多少幸福可言?

有钱人的游戏,现在也有啊,包二奶不就是吗?:b
春天MM的满腔幽怨啊~:b
摸摸美女斑竹
好久没有调戏无泪MM了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0-21 12:49 发表
摸摸美女斑竹
好久没有调戏无泪MM了

T-BAG:Q
古代没人性的制度多了........:L
在春秋战国就看过了……
把超大的MM都纳为妾;P ;P ;P
原帖由 lulula 于 2007-10-21 15:54 发表
把超大的MM都纳为妾;P ;P ;P

早就告诉你马肉不能吃,怎么样,犯病了吧?:(
典型两个凡是
凡是中国都是最野蛮,最落后的
凡是外国都是最先进,最文明的
本人对'东风113'所提很有同感!:@
原帖由 lulula 于 2007-10-21 15:54 发表
把超大的MM都纳为妾;P ;P ;P

超大第一妾:美女城管裸裸啦归我了!我喜欢这种在家小鸟依人、美丽动人;在外刁勇斗狠、能征善战的MM作妾。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10-21 20:35 发表

超大第一妾:美女城管裸裸啦归我了!我喜欢这种在家小鸟依人、美丽动人;在外刁勇斗狠、能征善战的MM作妾。

:L 放心
我不跟你抢的
楼主的看法有点过了,其实,姬妾制度源于古代的奴隶制度,象在争斗当中被俘了的女性,最初就是作为战利品来瓜分的,后来才演变为姬妾制度,从瓜分变为占有,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利象征之一而已,没楼主说的那样严重.
姬妾制度连阿拉伯国家的“四妻制”都不如。

=======================================

这句话说的很没水平;P
代春天MM澄清一下,这个是东方网上的文章,不是春天MM幽怨哭诉;P
好象用哀怨比较合适撒:$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7-10-21 21:03 发表
姬妾制度连阿拉伯国家的“四妻制”都不如。

=======================================

这句话说的很没水平;P


====================

难道说姬妾制度比伊斯兰教众妻平等的制度更强? ;P ;P
原帖由 12 于 2007-10-22 08:26 发表
好象用哀怨比较合适撒:$


====================

其实楼主还忽略一点,那就是由于行房权完全在男,正室被踢开也跟洗脸刷牙般。 :D
姬妾制度,保证了中国的人口,在过去的历史2000年里一直是世界最多的。也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国,成为世界最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国的基础。在姬妾制度下,是相对的需要强而有力的男人支撑的。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掘男人们的潜在力量和能力。而现在中国社会里的阴盛阳衰现象,正是我们破坏祖先传统制度的恶果。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因该遵循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不是以西方人的外来文化思维来改变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西方人并不见得就比我们优越,它们也就嚣张了区区200年,而我们却是称霸世界近5000年的古老文明!!!
       重新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必须砸烂“计划生育”这个坑害和灭绝我们民族的混帐东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恢复,我们祖先一些好的文化传统和体制。 姬妾制度,将增加我们民族的人口,将使得中国的男人们更强大女人们生活更安逸。而我们民族未来多出来的人口,因该象我们祖先那样去向外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开拓出更多更广的土地和生存空间。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是在持续的良性的延续和发展。
这种现象中外都有,虽然丑恶但是确实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就好比奴隶制,号称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到19世纪不还在用黑奴吗,而此时大多数西方文明国家都已经严格禁止奴隶制了.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7-10-23 10:04 发表
姬妾制度,保证了中国的人口,在过去的历史2000年里一直是世界最多的。也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国,成为世界最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国的基础。在姬妾制度下,是相对的需要强而有力的男人支撑的。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最大限 ...

;funk ;funk
你这就过头了
姬妾制度,保证了中国的人口,在过去的历史2000年里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啥?
咳,小声说一句。。。没有姬妾制度,中国的古代文化史会少了多色彩的:L
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

——想起了《沙丘》里的老阿特雷兹公爵……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7-10-23 10:04 发表
姬妾制度,保证了中国的人口,在过去的历史2000年里一直是世界最多的。也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国,成为世界最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国的基础。在姬妾制度下,是相对的需要强而有力的男人支撑的。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最大限 ...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欧洲一样,都是受制于马尔萨斯周期,和婚姻制度关系不大。自然资源才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上限。你生出来再多,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他,足够的衣服让他穿暖,新生婴儿就会很快夭折,结果就是死亡率和生育率一起升高,人口并不会增长。
中国古代人口比欧洲多,主要一个是水热同期,种植水稻所以粮食亩产高;但是这种对自然资源(耕地,水源)的高效率利用是以牺牲对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为代价的(种植高产作物每亩耕地上需要投入的人力是非常多的),每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比欧洲少,也因此没有产生工业革命。
相信大多数男人都不会反对。
原帖由 天堂风暴 于 2007-10-24 12:16 发表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欧洲一样,都是受制于马尔萨斯周期,和婚姻制度关系不大。自然资源才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上限。你生出来再多,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他,足够的衣服让他穿暖,新生婴儿就会很快夭折,结果就是死亡率和生 ...

     你的说法还是有问题。请问为什么欧洲古代没有出现和中国人口一样多的国家?还有你说欧洲人的土地利用能力高,问下欧洲最好的粮食产地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流粮食产地比比,在古代时谁的更好?!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7-10-24 16:01 发表

     你的说法还是有问题。请问为什么欧洲古代没有出现和中国人口一样多的国家?还有你说欧洲人的土地利用能力高,问下欧洲最好的粮食产地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流粮食产地比比,在古代时谁的更好?!

您能否仔细阅读我的发言?我什么时候说过“欧洲人的土地利用能力高”了?恰恰相反,我说的是,中国古代对于自然资源(例如耕地)的利用效率较欧洲为高,所以中国古代人口比欧洲多;但是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使以牺牲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代价的,表现就是每个中国劳动力平均耕作的土地比欧洲少得多。
“欧洲最好的粮食产地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流粮食产地比比,在古代时谁的更好?!”
----------------论亩产,当然是中国好,不仅水热条件好,而且种植的是水稻,亩产自然对小麦有优势,亩产高本身就证明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高;但这是以牺牲人力的利用效率为代价的。
只要有钱养得起,男人们基本都不反对!!:D
真是疯了:L
原帖由 天堂风暴 于 2007-10-24 19:46 发表

您能否仔细阅读我的发言?我什么时候说过“欧洲人的土地利用能力高”了?恰恰相反,我说的是,中国古代对于自然资源(例如耕地)的利用效率较欧洲为高,所以中国古代人口比欧洲多;但是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使以牺牲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代价的,表现就是每个中国劳动力平均耕作的土地比欧洲少得多。
“欧洲最好的粮食产地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流粮食产地比比,在古代时谁的更好?!”
----------------论亩产,当然是中国好,不仅水热条件好,而且种植的是水稻,亩产自然对小麦有优势,亩产高本身就证明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高;但这是以牺牲人力的利用效率为代价的。

具体地说,应该是产出同样多的粮食,古代欧洲需要使用比中国更多的耕地,消耗更多的水,种子等;但中国需要投入比欧洲更多的劳动力。古代欧洲对自然资源的低效率利用限制了其人口规模,他的人口增减的马尔萨斯周期比中国短得多,人口密度的在一个马尔萨斯周期中所能达到的上限也比中国低得多。中国这种对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确实可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人口,但这种模式牺牲了对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庞大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被拴在了农业劳动上,人口虽多,能为农业以外行业提供的剩余劳动力却很有限;事实上,古代中国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是去做文人官僚了,最终自然无法产生工业革命。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两种模式的优劣也很难说,因为前面说“欧洲的人口增减的马尔萨斯周期比中国短得多,人口密度的在一个马尔萨斯周期中所能达到的上限也比中国低得多”,在论坛上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大家看看也就完了;可在实际中,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和更短的人均预期寿命,更频繁的饥荒,战乱和瘟疫(马尔萨斯提出的所谓对人口规模的“自然限制”),意味着无数父母心碎的眼泪和葬礼上的痛哭。
姬妾制度,额好向往.....................[: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