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模式”:三方满意的新农合推行路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56:39
2007年09月29日 09:40:17  来源:半月谈
    2003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县市,湖北省武穴市创造性地推出“门诊统筹、住院放开、报销不设起付线”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难题,同时促进了医疗事业发展,减轻了政府压力,被誉为农民、医院、政府三方满意的“武穴模式”,吸引了全国60多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

  农民看病,政府掏钱




   资料图片:8月28日,山东省章丘市双山街道的一名农民在展示她家的新农合医疗证。自2003年山东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新农合制度的保障能力稳步增强。截至目前,山东省的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6646.41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农民总数达到5987.15万人,共为8764.24万人次的农民补偿医药费26.91亿元。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武穴市地处鄂东长江北岸,全市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是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典型”,早在1956就开始兴办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合作医疗的弊端日益突出,干部群众迫切呼唤建立新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这个市被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市。从此,武穴市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武穴市石佛寺镇机车下村卫生室,村支书陈学元说,他家9口人,去年每人交15元钱参加合作医疗,共交了135元。一家人没有患大病,只有3个孙子看门诊多,共报销了2000多元门诊费用,享受到了很大实惠。村里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家,大家称赞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武穴市卫生局副局长干健对半月谈记者介绍,过去,武穴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完全是农民自筹,每人5元~25元不等,以村为单位,资金规模小,保障能力弱,门诊报销两三次就没了,更不用说患大病,农民有怨言。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除了农民每人自筹的15元外,还有中央、省市财政为每人补贴40元,达到55元,资金规模大大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有了政府的资金保障,武穴市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参合率已由2003年的64.84%增长到2007年的81.6%,农民参合户受益率达52%。

    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偿

    据干健副局长介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改革中,武穴市按卫生区域规划,在全市325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256个村级卫生室,从每个农户的合作医疗基金里划出14元作为门诊报销费用,实行以镇为单位的门诊统筹,参保农民每次看门诊可报销5元钱,报销不限次数,不设立家庭账户(即门诊报销不实行家庭包干),头痛脑热看门诊主要在村卫生室进行,基本可做到“小病不出村” 。

    在武穴市石佛寺镇、田家镇等一些乡镇卫生院,记者还多次看到一种标有“大病二次补偿”的公示名单,上面汇总了全镇患大病住院的农民名单和二次补偿金额等。

    在田家镇田镇村,62岁的二组村民柯洪法告诉半月谈记者,去冬今春,他因肠梗阻住了两次院,共花了2万多元。去年先在镇卫生院报了2600多元,年底实行大病二次补偿报了785元;今年元月第二次动手术,镇卫生院又报了2400多元,另外门诊还报了200多元,今年底可能大病二次补偿还能报一部分。老人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据介绍,大病二次补偿是武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目前,这个市对住院病人一年报销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但年底根据资金节余情况,除按规定留存5%外,还会利用余额对一些特别需要救助的大病患者实行二次补偿。这项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问题,起到了一种“准社会保险”作用。据统计,2003年以来,这个市共有1035位农民享受了大病二次补偿,个人报销最高一年达3.46万元。而对未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保农民,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每年为他们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农民家庭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为方便农民住院,扩大受益面,武穴市还采取了住院放开政策,不设住院门槛。农民患病只要符合住院要求,不需要级级转诊,可以在全市范围自由选择医院住院,也可以直接到省城定点医院住院。同时,对农民住院不设住院费起付线,并实行现场报销制度,即在病人出院结账时就扣除报销费用,深受农民欢迎。

    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说,经过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大发展,既方便了农民就医,又使面宽量大的农村卫生预防保健网络有了牢固载体和畅通运行渠道,同时有效净化了农村医疗市场,确保了农民用药安全,解决了政府的一件忧心事。

    风险共担,管办分离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过去,武穴市传统合作医疗路子之所以越走越窄,主要原因是合作医疗基金收支不平衡,超支严重,政府不能兜底。这也正是困扰许多地方政府的共性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始后,武穴市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采取了一种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为基金超支设立了三道防线:一是门诊以乡镇为单位,超支部分由各医疗点按其实现的合作医疗门诊收入占该乡镇合作医疗门诊收入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担;二是住院以全市为单位,超支部分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按其实现的合作医疗住院收入占全市合作医疗住院收入的总额比例进行分担;三是对农民住院报销每年每人2万元封顶,大病补偿除外;门诊则每人每次5元封顶,次数不限。

    武穴市兴办农村合作医疗早,时间长,农民们习惯把新型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进行对比,认为过去的作法有一大弊端是“干部吃好药,农民吃草药”。武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副主任彭剑说,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实行的是镇办镇管、村办村管、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干群差别大,农民不满意。

    面对传统合作医疗的不足,武穴的做法是“管办分离”:镇、村干部只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资金的筹措,不负责资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农民的资金统一由财政部门收缴,与中央和省市的补助资金一起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全市成立市、乡镇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统一资金的审核、发放、公示等,收支两条线,保障了基金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武穴市从市政府到村委会层层成立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定期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得到了农民的信任。 (冯诚 田建军 杨希伟)2007年09月29日 09:40:17  来源:半月谈
    2003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县市,湖北省武穴市创造性地推出“门诊统筹、住院放开、报销不设起付线”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难题,同时促进了医疗事业发展,减轻了政府压力,被誉为农民、医院、政府三方满意的“武穴模式”,吸引了全国60多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

  农民看病,政府掏钱




   资料图片:8月28日,山东省章丘市双山街道的一名农民在展示她家的新农合医疗证。自2003年山东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新农合制度的保障能力稳步增强。截至目前,山东省的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6646.41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农民总数达到5987.15万人,共为8764.24万人次的农民补偿医药费26.91亿元。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武穴市地处鄂东长江北岸,全市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是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典型”,早在1956就开始兴办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合作医疗的弊端日益突出,干部群众迫切呼唤建立新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2003年,这个市被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市。从此,武穴市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武穴市石佛寺镇机车下村卫生室,村支书陈学元说,他家9口人,去年每人交15元钱参加合作医疗,共交了135元。一家人没有患大病,只有3个孙子看门诊多,共报销了2000多元门诊费用,享受到了很大实惠。村里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家,大家称赞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武穴市卫生局副局长干健对半月谈记者介绍,过去,武穴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完全是农民自筹,每人5元~25元不等,以村为单位,资金规模小,保障能力弱,门诊报销两三次就没了,更不用说患大病,农民有怨言。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除了农民每人自筹的15元外,还有中央、省市财政为每人补贴40元,达到55元,资金规模大大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有了政府的资金保障,武穴市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参合率已由2003年的64.84%增长到2007年的81.6%,农民参合户受益率达52%。

    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偿

    据干健副局长介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改革中,武穴市按卫生区域规划,在全市325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256个村级卫生室,从每个农户的合作医疗基金里划出14元作为门诊报销费用,实行以镇为单位的门诊统筹,参保农民每次看门诊可报销5元钱,报销不限次数,不设立家庭账户(即门诊报销不实行家庭包干),头痛脑热看门诊主要在村卫生室进行,基本可做到“小病不出村” 。

    在武穴市石佛寺镇、田家镇等一些乡镇卫生院,记者还多次看到一种标有“大病二次补偿”的公示名单,上面汇总了全镇患大病住院的农民名单和二次补偿金额等。

    在田家镇田镇村,62岁的二组村民柯洪法告诉半月谈记者,去冬今春,他因肠梗阻住了两次院,共花了2万多元。去年先在镇卫生院报了2600多元,年底实行大病二次补偿报了785元;今年元月第二次动手术,镇卫生院又报了2400多元,另外门诊还报了200多元,今年底可能大病二次补偿还能报一部分。老人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据介绍,大病二次补偿是武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目前,这个市对住院病人一年报销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但年底根据资金节余情况,除按规定留存5%外,还会利用余额对一些特别需要救助的大病患者实行二次补偿。这项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问题,起到了一种“准社会保险”作用。据统计,2003年以来,这个市共有1035位农民享受了大病二次补偿,个人报销最高一年达3.46万元。而对未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保农民,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每年为他们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农民家庭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为方便农民住院,扩大受益面,武穴市还采取了住院放开政策,不设住院门槛。农民患病只要符合住院要求,不需要级级转诊,可以在全市范围自由选择医院住院,也可以直接到省城定点医院住院。同时,对农民住院不设住院费起付线,并实行现场报销制度,即在病人出院结账时就扣除报销费用,深受农民欢迎。

    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说,经过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大发展,既方便了农民就医,又使面宽量大的农村卫生预防保健网络有了牢固载体和畅通运行渠道,同时有效净化了农村医疗市场,确保了农民用药安全,解决了政府的一件忧心事。

    风险共担,管办分离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过去,武穴市传统合作医疗路子之所以越走越窄,主要原因是合作医疗基金收支不平衡,超支严重,政府不能兜底。这也正是困扰许多地方政府的共性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始后,武穴市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采取了一种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为基金超支设立了三道防线:一是门诊以乡镇为单位,超支部分由各医疗点按其实现的合作医疗门诊收入占该乡镇合作医疗门诊收入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担;二是住院以全市为单位,超支部分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按其实现的合作医疗住院收入占全市合作医疗住院收入的总额比例进行分担;三是对农民住院报销每年每人2万元封顶,大病补偿除外;门诊则每人每次5元封顶,次数不限。

    武穴市兴办农村合作医疗早,时间长,农民们习惯把新型合作医疗与传统合作医疗进行对比,认为过去的作法有一大弊端是“干部吃好药,农民吃草药”。武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副主任彭剑说,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实行的是镇办镇管、村办村管、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干群差别大,农民不满意。

    面对传统合作医疗的不足,武穴的做法是“管办分离”:镇、村干部只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资金的筹措,不负责资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农民的资金统一由财政部门收缴,与中央和省市的补助资金一起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全市成立市、乡镇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统一资金的审核、发放、公示等,收支两条线,保障了基金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武穴市从市政府到村委会层层成立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定期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得到了农民的信任。 (冯诚 田建军 杨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