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大扫荡--宋庄战斗经过简介(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43:56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

  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日本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

  至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

  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日本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

  至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向英雄致敬
宋庄之战的战果存在极大水分。 网上流传的种种版本都是基于当年边区报纸的一则报道。
其中最大的破绽是所谓日寇的坂本旅团长根本子虚乌有,其他的很多报道也是夸张其词。基本上这是一片典型的浮夸报告。 因为部队突围而走,根本无法核实所报战果....  后来聂荣臻司令员在上报之时随手就把这个战果打了对折变成了500多人, 到今天宋庄之战究竟歼敌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嗯,战果无法核实是肯定的,没有击毙旅团长也是一定的。但要确定的是这两个连是否确实是激战16小时,最后成功突围而走?如果这个过程是真的话, 那么此战确实曾给日军造成相当(一百,二百,三百?)杀伤,那也是差不多的吧?
就象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胡老人家上甘岭一役孤身守阵地,称其歼敌二百多人,我也认为这个数字不太准——还得考虑我军炮火支援等因素。但最起码他不打死打伤几十个敌人,估计这阵地是守不住的。
PS:《烈火金钢》中开头描述的赵保中团之战,是不是就以此战为样本叙述的啊?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
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水水灌灌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灌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灌灌灌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