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对国军的战术水平有提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38:22
看完郭汝玫写的正面战场做战记。觉的国军除了筑垒防御有提高外,其他方面没有提高甚至是下降。攻击和撤退的水平很低,基本上是攻则不克退则必溃。看完郭汝玫写的正面战场做战记。觉的国军除了筑垒防御有提高外,其他方面没有提高甚至是下降。攻击和撤退的水平很低,基本上是攻则不克退则必溃。
在sc看到这个战例真的很伤心
“西北军的肉搏水平很烂
烂到什么程度?
长城抗战的时候,以大兵力猛攻一个只有六十余人的山炮中队,而且该部只有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十二枝步枪,西北军屡次突至山炮阵地面前,然后立即被日军用刺刀打跨,最后以死伤数百人的代价换取日军这个山炮中队虽然伤亡过半但仍能固守阵地
可二十九军战后却把这个战斗吹成用白兵战全歼日军两个山炮中队”
国军的精锐部队 大多换了好几茬人
战术?
基层的骨干都打光了
原帖由 54060 于 2007-9-22 23:30 发表
在sc看到这个战例真的很伤心
“西北军的肉搏水平很烂
烂到什么程度?
长城抗战的时候,以大兵力猛攻一个只有六十余人的山炮中队,而且该部只有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十二枝步枪,西北军屡次突至山炮阵地面前 ...


结果现在这个战例被描述成“一名中国士兵手刃日寇60人”……:Q
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这个没用到吗?

如果用的到的话,六十多日军解决几百西北军很正常啊,毕竟火力放在那里呢。西北军的火力装备好象和TG有一比。

如果完全是白刃战的话,日军有可能,西北军不会不开枪吧。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9-23 00:21 发表
三门山炮,两挺轻机枪,这个没用到吗?

如果用的到的话,六十多日军解决几百西北军很正常啊,毕竟火力放在那里呢。西北军的火力装备好象和TG有一比。

如果完全是白刃战的话,日军有可能,西北军不会不开枪吧。


这个造成情绪上的逆反主要原因估计是对29军所谓大刀队的吹捧。
77时29军表现的不好,装备很好,打的很差,更像一群保地盘的军阀。

按照明辉的说法就是“从七七事变可以看出二十九军还是一支有负虚名的抗战队伍“

这年头近年来强调正面战场,于是乎什么都能鸡犬升天。任意的夸大。
记得是说拼刺刀的话
十几个鬼子可以顶的上几十个八路
顶的上百多个国军
]]
长城抗战最终是以日军兵临城下,国民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收场的,所以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的那次偶然的胜利就更显珍贵,于是全国的主流媒体开始连篇累牍的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手中的大刀也愈加神奇了。当时《申报》的一位名记竟然写文章说:日军专门制作了一种铁项圈套在脖子上以防大刀夜袭。曾担任长城抗战中方副帅的黄绍宏将军质问《申报》的总经理史量才如此“义和团”式的夸张宣传于抗战有何益处,史说没有先进的素材可供宣传所以只能宣传大刀了。结果就有了上海的知识界妇女们不远千里来慰问“天下无敌”的二十九军,与“威力无比”的大刀合影。在以杜黑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精英们讨论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的时候,在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将军们已经提出装甲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可以作为独立的力量而非步兵的附庸的时候,中国的媒体上却充斥着乞丐杀敌、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国,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报道。《塘沽协定》签署后,中央军被迫撤出华北,二十九军要独立承担保卫古都的重任,它已经扩编为十万人,经费也不再捉襟见肘,但将军们仍不愿让士兵扔掉手中的大刀。37年的初夏,战争一触即发,日军公然在长安街上进行步坦协同的巷战演习,二十九军的回应是派一队士兵在日本兵营前耍大刀,当时的国内媒体纷纷喝彩,“七七事变”之后,戴碟形钢盔、穿灰军装、足登布鞋,背被长穗大刀挺立芦沟桥头的士兵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人民对这支劲旅寄予厚望,日军不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吗?!7月27日日军向二十九军发起总攻,一名流亡北平的东北学生在目睹前线的惨状后自杀,大刀的神话就要破碎了!28日,北平南苑第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守军战死5000人以上,在南苑军营军训的近千名北平学生也大部殉国。宋哲元军长于29日离开北平,退往保定,第二十九军驻北平部队也陆续经门头沟撤退,北平沦陷。
喜峰口当真细论起来就是败仗……
在南苑军营军训的近千名北平学生也大部殉国。
~~~~~~~~~~~~~~~~~~~~
绝对的损失啊!!!!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9-23 12:43 发表
记得是说拼刺刀的话
十几个鬼子可以顶的上几十个八路
顶的上百多个国军

看八路军里有一个场景就是鬼子退子弹和八路拼刺刀的.
讲讲就偏题:L :(
白兵战对部队的士气和训练要求很高,国军白兵战水平一直被土鳖和鬼子鄙视:L
想不通国军为什么不和共军一样学日军,日军对土鳖的影响还是很强。
]]
原帖由 54060 于 2007-9-23 19:37 发表
白兵战对部队的士气和训练要求很高,国军白兵战水平一直被土鳖和鬼子鄙视:L

359旅那些种 老了地的兵,南征时还有后卫连刺刀反冲锋赶了国军一个团鸭子,缴获机枪数挺的纪录。:D :D :D
当然有提高,抗战时只能转进到四川,解放战争就能转进到台湾了,而且是两栖转进。。
]]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9-23 12:43 发表
记得是说拼刺刀的话
十几个鬼子可以顶的上几十个八路
顶的上百多个国军

你记的谁说的?台儿庄一战中的国军大刀队才250人,按你所谓的那种比列日军十来个就能抗的住了,又怎么会被我军收复1/3的阵地呢?
原帖由 54060 于 2007-9-23 19:37 发表
白兵战对部队的士气和训练要求很高,国军白兵战水平一直被土鳖和鬼子鄙视:L

阁下说反了吧?从来就没有日本人认为84的白兵战水平有多高,抗战前期84除了预先伏击日军以后去打落水狗式白刃战以外请你拿出84打白刃战比较厉害战列来。到是国军有数次相当漂亮白刃突击。
拿几次个例的成功说明整体实力?怎么蒋介石的拥趸都这种路数??:o
原帖由 朱宇 于 2007-9-24 09:38 发表

说反了?真不知道你对抗战的了解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

拿几次个例的成功说明整体实力?怎么蒋介石的拥趸都这种路数??:o

请不要给人扣帽子,你对抗战又了解多少?你有什么证明吗?没有,对于你来说凡是证明国军抗战的都是蒋的拥趸吧。历史需要的是证据,而不是象你一样用猜测。
]]
我并没有说84作战能力不行,但是84的白刃战方法基本上都是伏击后打落水狗式的白刃战。比如:


 榛子镇之战(这是日方的说法,中方称为“干河草村战斗”或“王店子村战斗”,因为这次战斗发生在这两个村子之间),打的正是日军这个在潘家峪进行大屠杀的“支那驻屯步兵第一联队第一机关枪中队”!

  当时,为了恢复此前被日军侵夺的冀东根据地基本区,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率八路军第十二团主力和地方区队,由滦河以东地区进抵丰滦迁地区,寻歼日伪当地驻军,力图夺回根据地。

  李运昌,面貌温和,气质娴雅,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很难想象这位儒将在战场上却是个天杀星。当年,著名的游击英雄节振国刚到李运昌手下任职,为其儒将外表所惑,还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当时节振国所部擒获汉奸十余名,按照审问结果当杀。但节担心自己刚当八路,不懂政策而过分严厉,于是千辛万苦一百多里把这些汉奸送到李运昌的司令部请求指示。

  令他大开眼界的是,吃着饭的李运昌认真看完报告,把嘴一抹,很兵痞地喝道:“统统拉出去砍了!”

  就当街砍了,血流满地。
作者: 步兵军士 发布日期: 2007-7-08
 反而是老粗节振国吓了一跳,回来说:“要是我判,也不过是枪毙而已……”

  这一次,李运昌又开了荤。8月16日,侦察人员汇报日军一百多名从沙河驿出发,试图扫荡滦河以西地区(日军方面记录当时还不知道八路军主力杀回来的事情,认为当面对手是“土共”)。李运昌当即命令第十二团团长曾克林担任前敌总指挥,率部在王、干两村间设伏,坚决吃掉这股日军。

  这一战,八路军上下打得特别坚决凶狠。

  原因是从番号上,12团已经发现这支部队就是潘家峪大屠杀的日军元凶,而十二团,正是大屠杀后进入潘家峪的第一支部队,被屠杀的村民的尸体,就是十二团收敛的。参加战斗的序列里,就有一个全是潘家峪子弟组成的“复仇团”!

  18日,日军果然进入了李运昌部预设的伏击圈。以下是八路军方面关于此战的记载(作者为第12团第2营营长):

  上午10点多,敌人的车队终于大摇大摆地开过来了。我断定这是开路的伪军,没命令打。又一个营的伪军过去,后面是一百八十多个鬼子兵押着一百四十多辆运粮车。鬼子的后面又是伪军,大约有两个营。我指挥员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等敌人的后队进入干河草村东,前队已进入王店子村中时,我命令6连向王店子出击,歼灭其先头部队;5连向干河草村东出击,攻打敌人的后队。6连迅速攻进王店子村内,与敌人展开巷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人仰马翻,乱成一团。伪军们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敌人先头部队与我军交战后,日本鬼子队长佐佐木二郎指挥鬼子兵跳下汽车,占领了干河草村东公路两侧壕沟。敌人利用沟边的土坎展开火力,我5连出击受阻,被敌人密集火力压制在干河草村东的开阔地上。时值盛暑,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子弟兵们在战斗中有的晕倒,有的受了伤,还有的牺牲了。附近各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上抢救我们的伤员和中暑晕倒的同志。有的群众一口气背了十多次伤员,战士的鲜血渗透了他们的衣裳;有的老乡冒着生命危险往阵地上送水、送小米绿豆汤,解救中暑的战士。

  情况紧急,团长曾克林命令我二营全营发起冲击。特务连和“潘家峪复仇团”插到敌后,投出一颗颗手榴弹;一排长李学良绕到敌后重机枪的后面,一个箭步上去踢翻敌机枪射手,夺过那挺打得通红的重机枪。我营各连战士一跃而起,端着刺刀冲进敌群,一场短兵相接肉搏战开始了。

  “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们,像一只只下山的猛虎,专门找鬼子官拼杀格斗。一个战士摔倒了,鬼子趁机扑过来,那个战士双腿猛地一蹬,鬼子摔了个四脚朝天。战士趁势跨上去,骑在鬼子身上,一手掐住他的脖子,一手握紧铁拳,像捣蒜似的一拳拳打下去。打一拳喊一声“血还血!命还命!”战士们带着满腔仇恨为死难亲人报仇雪恨,祭慰亲人们在天之灵。

  战斗结束了,一百多个鬼子全部被消灭。谷子地里传出一阵欢呼声“杀人魔王佐佐木二郎完——蛋——啦——”这喊声震撼了大地,战士们闻声一齐拥向谷子地。佐佐木二郎仰面朝天躺着,他带队血洗潘家峪时获得的那枚六角银质勋章还戴在他罪恶的胸前。

  复仇之战,果然酣畅。

  根据日方在《晋察冀边区西边肃正作战》中的记载,八路军的战果有所夸大,此战,日军共计阵亡58人,伤百余人。第一机关枪中队被打垮,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只得任由八路军在当地自由发展。

  唯一遗憾的是,此战中被打死的日军代理中队长佐佐木高(日方记载中无佐佐木二郎其人)并不是执行潘家峪大屠杀的日酋。这个中队中,有两个叫做佐佐木的日军军官。真正的凶手名叫佐佐木信三郎,日军中尉,就在一个月前,被转调回国了,以后去了缅甸,还参加了英帕尔之战。日本战败后此人逃过了盟军的审判,回到故乡青森隐居,一直到1979年10月才悄然死去。
]]
]]
]]
抗战早期,少量中央军如87、88、36师战术水平、装备较高;中期普遍水平下降,包括18军、74军,5军战力均不如早期,后期,驻印军战术水平可与相同数量日军相比。但国内部队战术回升水平较小。
]]
]]
原帖由 新北洋水师 于 2007-9-24 10:47 发表

抗战早期中央军兵员素质较高,到了中期后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几乎伤亡殆尽所以造成战斗力下降,后期由于蒋想保存自己势力以准备同GCD开战所以在保存实力。地方军系统中的桂军战术水平也不逊于中央军。川军和西北 ...

说到晋绥军,你似乎忘记了傅宜生;P
]]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9-24 11:29 发表

说到晋绥军,你似乎忘记了傅宜生;P

少数,晋绥军的少数强旅。
外战”,属于中国话没学到家的表现,建议回炉销毁。;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