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2:18
]]
SF

好长,慢慢读:L
有几个问题,
蓝绿激光的传输距离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自然光可以近似的看成全光谱光线,但是为什么做为光源的太阳一般认为是红色的,而不是光的混合色--白色?不就是因为红色段的衰减比冷色段的慢吗。这也就证明了做为冷色段的蓝绿光不太适合做为远距离传输的介质。何况还要求用这种手段在卫星和潜艇之间通信?要从太空到大气层再到海洋这样不同的多个介质,衰减度可想而知。国外做的相关研究目前多限于舰船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还有以后转载最好附上图片,很多地方没法清楚的理解。
原帖由 balzac 于 2007-9-16 20:25 发表
有几个问题,
蓝绿激光的传输距离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自然光可以近似的看成全光谱光线,但是为什么做为光源的太阳一般认为是红色的,而不是光的混合色--白色?不就是因为红色段的衰减比冷色段的慢吗。这也 ...

你可以收一下"蓝绿激光"
长波通信:call: :call:
谁说的"做为光源的太阳一般认为是红色的"?太阳初升和下山的时候看上去的颜色,也不是太阳一般认为的颜色呀。
尘埃较多的大气条件下确是红光穿透能力较强,但是也没人就说在海洋里也还是红光穿透能力强。前者是瑞利散射,波长越长散射越弱;后者可没这个规律
想想当年生命起源的时候,在海洋里。之所以是叶绿素,不是叶红素,应该只能解释成蓝绿光才能穿透海洋吧
整个网络的关键单元是“节点舱”,所谓节点舱就是可以向海水水体发射高强度蓝绿激光的具有一定浮力的浮标状设备(参见图3)。它的内部有一“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它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小型核装置,它在间谍卫星和类木卫星探测器上有所应用),能够为“节点舱”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电力。“节点舱”的头部是“散热器”,它可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对流作用将“核能温差发电机”内部多余的热量导出。“散热器”的下方是“激光窗”,它是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的窗口,一共有24面呈环状分两组排列在舱体的整个圆周上。在海水的长期浸泡下,如果没有清洁措施将很难保证“激光窗”外光学表面的洁净,会极大影响“节点舱”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信号的能力。所以它的外表面不仅涂覆有一定自洁功能的纳米材料涂层,而且它还配备有一具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除去附着在光学表面上的污物。“激光窗”的里面是多具蓝绿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器是可以灵活转动的,能够选择位置适合的“激光窗”来发射蓝绿激光,而接收器则是固定式的。“激光窗”的下面是“设备舱”,里面主要安装有“蓝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节点舱之间通讯用蓝绿激光的设备)、“干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干线光缆通讯用激光的设备)、“激光调制器”、“激光解码器”、“节点计算机”等其他电子及光学设备。“设备舱”的下方是“底舱”,能够连续数十年持续发出高温的“微型核反应堆”就安装在这里。
历史上事实存在的长城挡不住游牧的机动进攻.你这个也一样.
特别是不久前,万里长城还被全球网民公推为新的七大世界奇迹之首;P ;P ;P
原帖由 365赌王 于 2007-9-16 22:00 发表
历史上事实存在的长城挡不住游牧的机动进攻.你这个也一样.

没有长城,中国早成印度了;P
原帖由 请你喝茶1 于 2007-9-16 22:06 发表
特别是不久前,万里长城还被全球网民公推为新的七大世界奇迹之首;P ;P ;P

你有反证吗?:b
不怕人家的扫雷设备把你的节点舱给割了?
为什么会对长城有如此的偏见呢?:o
原帖由 huor 于 2007-9-16 22:12 发表
不怕人家的扫雷设备把你的节点舱给割了?

节点舱有真的也可以有假的,真的周围都是扫雷设备的克星,谁割谁还不一定呢:D
长城确实没有完全挡住游牧民族的进攻,但挡住了大部分的进攻!如果没有长城,我们恐怕也得和古罗马帝国一样灰飞烟灭了!
没有长城的话,匈奴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可以进中原一次,有了长城以后,匈奴可能一年也来不了几次,这就是长城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汉帝国、唐帝国都是依托长城,展开进攻,赶走了游牧民族!即便在内外交困的明朝晚期,没有吴三桂献关,游牧民族一样难以进入中原腹地(有说法认为满清骑兵可以绕开长城,但那样就使他们处于远离基地的作战状态,后勤难以保障,和大顺军打起来未必占优!)
长城确实不是万能的,但借此否定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是不应该的!:victory:
]]
你怎么克扫雷设备?
太贵了这东西,效果也不见得很好!
原帖由 huor 于 2007-9-16 22:19 发表
你怎么克扫雷设备?

扫雷设备是无敌的吗?:D
原帖由 松坡晓雷 于 2007-9-16 22:20 发表
太贵了这东西,效果也不见得很好!

那不知道,着需要具体的论证:)
原帖由 果冻 于 2007-9-16 22:21 发表
通信时必须赶到节点处,不能实时通信,缺陷很大啊。:b :b

比蓝绿激光卫星强多了,因为它只能听而不能说:b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7-9-16 22:18 发表
长城确实没有完全挡住游牧民族的进攻,但挡住了大部分的进攻!如果没有长城,我们恐怕也得和古罗马帝国一样灰飞烟灭了!
没有长城的话,匈奴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可以进中原一次,有了长城以后,匈奴可能一年也来 ...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原帖由 晓航 于 2007-9-16 22:25 发表

扫雷设备是无敌的吗?:D

那你现在拿出个方案来克它呀
原帖由 晓航 于 2007-9-16 21:44 发表
整个网络的关键单元是“节点舱”,所谓节点舱就是可以向海水水体发射高强度蓝绿激光的具有一定浮力的浮标状设备(参见图3)。它的内部有一“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它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小型核装置,它在间谍卫 ...

几个细节问题。
1 两个节点舱的间距多少?
2 水下地形变化如何克服?
3 节点舱距离海床的距离应该是多少?
4 如何确保激光束指向?
5 节点舱姿态控制手段。
6 成本。
原帖由 huor 于 2007-9-16 22:31 发表

那你现在拿出个方案来克它呀

你得先说你拿什么来扫节点舱啊?
]]
原帖由 shwneo 于 2007-9-16 22:19 发表


为什么是叶绿素呢?因为蓝绿色光最不易被叶绿素吸收,,所以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只有蓝绿色光被叶子反射了,所以叶子是绿色的:b

折射定律,在任何时候都是红色光的折射率最小,穿透性最强:victory:

莫非阁下认为水中还是红光穿透性最强?
随便给个帖子看看。http://xzw.net.cn/News_Show2.asp?NewsID=6652
刚翻过生物学的书,几种叶绿素的吸收光的能力还是在0.43-0.53um最强的。其实叫蓝绿激光的光是很偏蓝的,而叶绿素基本不吸收的是相当绿的光。这些地方是有点不对
叶绿素应该主要吸收能透过海水的波长的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性状的原理应该没错
成本不知道啊,但是怎么想也要比发射卫星便宜
原帖由 huor 于 2007-9-16 21:16 发表
谁说的"做为光源的太阳一般认为是红色的"?太阳初升和下山的时候看上去的颜色,也不是太阳一般认为的颜色呀。
尘埃较多的大气条件下确是红光穿透能力较强,但是也没人就说在海洋里也还是红光穿透能力强。前者是 ...

太阳是红色的,这个是在幼儿园学的吧,幼儿园有教导光谱的吗?肉眼看到的太阳不会是冷色调的吧,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证明,以冷色调光线在空气中传输是有相当大困难的。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这样的以现有卫星来说极难实现广播式的通信方式。还有我从来没有否定过蓝绿激光在水下的穿透能力,我也注明了,现在条件下最有希望的是舰艇间的短距离通信。但那个在实验时,也就是300米的深度范围。相对于23000千米高度地球同步卫星来说只是一小段距离。83年原苏联做的通信实验,信号不是用卫星发出的,卫星只是一面镜子,能量是地面的发射站发出的,卫星很难有那么大功率的能量完成相关的信号发射。

原帖由 晓航 于 2007-9-16 21:44 发表
整个网络的关键单元是“节点舱”,所谓节点舱就是可以向海水水体发射高强度蓝绿激光的具有一定浮力的浮标状设备(参见图3)。它的内部有一“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它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小型核装置,它在间谍卫 ...

而且激光的指向性是非常强的。相对于活动的潜艇来说,难以定位是美国放弃相关的卫星开发最关键的原因。虽然可以由潜艇根据星图向卫星主动发出信号定位,但是为了精确定位,潜艇工作深度会受到限制,不论是“节点舱”还是GPS浮标,潜艇的工作深度大概是水下100米的距离,隐蔽性会严重缩水,实用性受到制约。
原帖由 晓航 于 2007-9-16 22:39 发表

你得先说你拿什么来扫节点舱啊?

扫锚雷的传统手段,割底下的缆绳。
你这东西底下得有个缆和海底电缆接着吧
还没有发表呢,所以可能随时删帖:P
而且激光的指向性是非常强的。相对于活动的潜艇来说,难以定位是美国放弃相关的卫星开发最关键的原因。虽然可以由潜艇根据星图向卫星主动发出信号定位,但是为了精确定位,潜艇工作深度会受到限制,不论是“节点舱”还是GPS浮标,潜艇的工作深度大概是水下100米的距离,隐蔽性会严重缩水,实用性受到制约。
--------------------
潜水艇的惯导精度早就超过百米级了:D
百米级的惯导精度对于海底长城完全够用了
:L 先定位潜艇然后才能通信?而且工程之浩大……
]]
地球同步轨道大约是36000km,23000km大约是GPS卫星的轨道
原帖由 huor 于 2007-9-16 22:58 发表
地球同步轨道大约是36000km,23000km大约是GPS卫星的轨道

不好意思,算少了,不过这样的空气中衰减会更大
原帖由 晓航 于 2007-9-16 22:42 发表

        图4是“节点舱”典型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一共有两个“节点舱”,分别由各自的“锚锭”和“系留索”固定并且悬浮在海床之上,共同组成了一个“节点”。 事实上“节点”上的“节点舱”不只限于两个,而是可 ...

你能不能直接回答我这些问题。

你的回答,和我提出的问题基本毫无关联。
且不谈什么海水衰减,指向性问题。
知道什么是海缆吗?知道海缆有多贵吗?知道海缆在海里是埋着还是飘着的吗?知道海底地震对海缆的影响有多大吗?知道海缆检修船出动一次的成本有多高吗?
最后,知道前个星期台湾附近一震又震断了一根海缆了吗?

拜托做这些千秋大梦的时候先去看看通信原理和激光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