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原创--海底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39:12


海底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先民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骚扰而修建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在历史上为我国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虽然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长城的战略防御作用已经消失,但是新中国的中华儿女仍然用长城来代称我国的国防力量,甚至长城已经成为我华夏民族热爱和平自存强图的民族象征。特别是不久前,万里长城还被全球网民公推为新的七大世界奇迹之首,足见其建筑规模的宏伟和历史价值的巨大及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超凡影响力。
  
  众所周知,自潜水艇被发明以来,其水下通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几乎所有相关的军事通讯科技专家。尤其是在核潜艇发明之后,虽然动力和航程都没有了限制,以至于可以在数百米甚至近千米的的深海中航行数月之久而不需浮出水面。但是,潜水艇在深海里根本无法与基地保持大数据交换和实时的双向联系,而只能单向被动接受极其简短的电文和资料。而且,现在实用的所有潜艇通讯方式均需要潜艇升至海面下数十米以内的浅水区,但潜艇在这样的浅水里又极易被敌方的反潜力量发现,导致灾难发生。所以,发明一种安全高效的潜艇通讯方式也就成了全世界通讯专家的梦想。

  在所有的对潜通讯新构想之中,蓝绿激光卫星通讯方案是最为合理和可行的。所谓蓝绿激光卫星通讯,就是用可以向海面定点发射高功率蓝绿激光的人造卫星,对海面以下数百米深的潜水艇的通讯技术。蓝绿激光因为亮度高穿透力强及能够携带大容量的实时信息,所以可以成为对潜通讯的理想载体。但是用卫星作为它的发射平台的弊端也是很明显和难以克服的,比如不利的天候海况影响、轨道因素和反卫星武器的不断进步以及过于高昂的研制发射和维护费用都对它的真正实施制造了困难。那么能否利用蓝绿激光卫星通讯技术中的优点来发明出没有上述缺点又具有其他功能的新方案呢?能,这就是我的概念性设计方案:海底长城!
  
  跟我国大陆上的万里长城一样,这座位于大洋海底的“长城”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它主要由位于海底的“节点”和联结各“节点”之间通讯的“干线光缆”所组成,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蓝点就是“节点”,它位于一些对我国具有实际战略意义的岛屿、海峡、航道、港口等附近,蓝线是“节点”之间的“干线光缆”,红点是整个网络的“陆地基站”位置,它们分别设置在我国的青岛、舟山、福州、花莲、高雄、香港和陵水,这样的安排是出于对整个地缘战略安全的考虑。图2是“海底长城”可能达到的最大规模的示意图,它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起东太平洋,西至阿拉伯海,北至北冰洋,覆盖了所有对我国未来长期发展起战略作用的海域。那么,这样宏大的网络是如何铺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

  
  整个网络的关键单元是“节点舱”,所谓节点舱就是可以向海水水体发射高强度蓝绿激光的具有一定浮力的浮标状设备(参见图3)。它的内部有一“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它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小型核装置,它在间谍卫星和类木卫星探测器上有所应用),能够为“节点舱”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电力。“节点舱”的头部是“散热器”,它可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对流作用将“核能温差发电机”内部多余的热量导出。“散热器”的下方是“激光窗”,它是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的窗口,一共有24面呈环状分两组排列在舱体的整个圆周上。在海水的长期浸泡下,如果没有清洁措施将很难保证“激光窗”外光学表面的洁净,会极大影响“节点舱”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信号的能力。所以它的外表面不仅涂覆有一定自洁功能的纳米材料涂层,而且它还配备有一具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除去附着在光学表面上的污物。“激光窗”的里面是多具蓝绿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器是可以灵活转动的,能够选择位置适合的“激光窗”来发射蓝绿激光,而接收器则是固定式的。“激光窗”的下面是“设备舱”,里面主要安装有“蓝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节点舱之间通讯用蓝绿激光的设备)、“干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干线光缆通讯用激光的设备)、“激光调制器”、“激光解码器”、“节点计算机”等其他电子及光学设备。“设备舱”的下方是“底舱”,能够连续数十年持续发出高温的“微型核反应堆”就安装在这里。

圖三

圖三

  
  图4是“节点舱”典型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一共有两个“节点舱”,分别由各自的“锚锭”和“系留索”固定并且悬浮在海床之上,共同组成了一个“节点”。 事实上“节点”上的“节点舱”不只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有多个,这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和海底的地形地貌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节点舱”都向对方发射出一道蓝绿色光束,它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双向传递和交换的:从“干线光缆”传来的信息被“节点舱”内部的电子/光学设备处理后,用“激光调制器”加载在由“蓝绿激光发生器”所产生的高功率蓝绿激光上,由发射装置散焦成一定角度后从选定的“激光窗”里射向目标“节点舱”;接收到蓝绿激光信号的“节点舱”再用内部的电子及光学设备处理成激光信号通过“干线光缆”传递给另一个数百乃至上千公里外的其它“节点”上的“节点舱”。因为“节点舱”发射出来的激光是散开了一定角度的,所以就可以照射到更大范围(最大半径可达数百米)内的其它的“节点舱”。即使“节点舱”彼此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甚至还存在很大的高度差,只要都能够接收到对方发射出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光束,就可以实现正常的通讯工作。

圖四

圖四

  
  只要我们将上面描述的“节点舱”连接在一条长度为500-1000Km(甚至更长)的直径为2Cm左右的“干线光缆”上就可以开始“海底长城”干线网络的架设工作了,概略的实施方法如下:首先是要建设“陆地基站”,“陆地基站”的位置完全由具体的战略需要来决定,我前面提到的7个地点只供参考。然后将“干线光缆”的一端连接进“陆地基站”,再将整条“干线光缆”连同“节点舱”、“系留索”和“锚锭”一同装进一艘小型“无人工程潜艇”(参见图5,它是可以由核潜艇拖曳潜航的高度智能化的小型无人潜水艇,具有一个完全符合水动力学的外形和三轴操纵系统,能够在潜艇的拖曳下产生水动升力及必要的控姿力矩,它有一个体积很大的“中央舱体”和高度自动化的施放设备)中。再将其由核潜艇拖曳入海,边潜航边把“中央舱体”中的“干线光缆”施放出来铺设到海底(参见图6)。当到达指定海域后,“中央舱体”内部的干线光缆几乎完全施放完毕,“锚锭”、“系留索”和“节点舱”先后与“无人工程潜艇”分离,“节点舱”在“锚锭”的重力作用牵引下慢慢沉入海床坐底。随后,由核潜艇上的蓝绿激光通讯设备激活“节点舱”,进行首次实验性通讯作业,与“陆地基站”实时联系。如果一切顺利核潜艇上的导航装置将记录下“节点舱”精确的坐标位置,并发给基站,至此此次的全部铺设工作宣告完成。下一次的铺设作业可用同样的方法从本基站或其他基站向外铺设,也可以用核潜艇将装有两端都连接有“节点舱”的“干线光缆”的“无人工程潜艇”拖曳到需要拓展的已经坐底的“节点舱”附近。先从“无人工程潜艇”的“中央舱体”中出释放出一个“节点舱”和“锚锭”,在“锚锭”沉入海底后(“锚锭”与已经坐底的“节点舱”的最远距离由“节点舱”的最大通讯半径来决定)再在核潜艇的拖曳下继续向远洋铺设。这样,如此的反复作业,经过多次铺设工作后,从我国近海直至太平洋、印度洋,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海底蓝绿激光通讯网络。

圖五

圖五


圖六

圖六

  
  有了这个网络,再施以其它设施我们就可以完成许多极有战略防御价值的工作,它们主要有对潜通讯、情报收集、实施攻击等。
  
  在每个干线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专门对潜通讯的“通讯支线”(参见图7),它其实也是由一段光缆和连接于它两端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对潜通讯的那一端的“节点舱”可以向上发射蓝绿激光。“通讯支线”的长度可以有数十到上百公里长,目的是尽量远离“节点”,减小被它国发现的几率,其铺设方法跟干线完全相同。对潜通讯时,潜水艇要到达“通讯节点舱”所在的海域,并且在其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悬停在“通讯节点舱”的上方,然后向下方发射堆状的携带有身份识别信息的蓝绿激光寻求“通讯节点舱”的应答。当该艇身份被基站确认并认可后“通讯节点舱”就向上发射蓝绿激光,从而实现了潜艇对整个网络的通讯联系。有了它,我国的核潜艇就可在深海里无须浮出水面就能够与基站保持实时联络。在大洋深处的核潜艇也可以通过基站接入我军内部网络,及时上传和下载各种资料和信息。甚至,艇上的官兵还能够与家人和好友进行视频聊天!如此,基地能对分散在各大洋的所有潜艇都进行很好的掌控,随时发出指令,使通讯具有跟高的时效性,大大的提高了部署和作战效率。我国的潜艇也就能控制所有有战略价值的海域,能够随时对敌对国家和地区构成实际上的战略威胁。

圖七

圖七

  
  在一些重要航道和港口及军事基地附近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专门对水面船只、舰艇及水下潜艇实施监听的“侦测支线”( 参见图7), 它也是由一段光缆和连接于它两端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实施监听的那一端的“侦测节点舱”内没有蓝绿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取而代之的是高灵敏度的被动式声纳系统和其它侦测设备。
  
  在一些对我国有潜在军事威胁的军事基地和对未来可能的战争进程有重要影响的海峡、岛屿附近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能够对水面舰艇、水下潜艇和各种飞行器实施有效攻击的“攻击支线”(参见图7),同样它也是由光缆和连接于它上面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实施攻击的那一端没有“节点舱”,取而代之的是锚沉于海底的如能够攻击预警机的“锚雷式反辐射导弹”(参见图8、9)等各种其他水下武器,它们统一称为“攻击节点”,而在“节点”附近那一端的“节点舱”内没有“核能温差发电机”和蓝绿激光发射装置,取而代之的是高容量的蓄电池组和蓝绿激光接收器,所以只能够被动接收从干线网传来的敌目标信息和攻击指令。在突发的战争和军事冲突时,也可以临时在敌对国的战略要地附近铺设“攻击支线”,为最终赢得战争提供了支持。

圖八

圖八


圖九

圖九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未来军事科技的发展和演进不断研发出其它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的“支线”,并且不断接进“干线”,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极大战略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长城”!
  
  综上所述,“海底长城”是拥有强大战略防御力量的规模宏伟的系统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如果能够拥有,必然会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战争的发生,还可以在无法避免的战争里为我国争取到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对遏止战争的升级,最终结束战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海底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先民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骚扰而修建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在历史上为我国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虽然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长城的战略防御作用已经消失,但是新中国的中华儿女仍然用长城来代称我国的国防力量,甚至长城已经成为我华夏民族热爱和平自存强图的民族象征。特别是不久前,万里长城还被全球网民公推为新的七大世界奇迹之首,足见其建筑规模的宏伟和历史价值的巨大及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超凡影响力。
  
  众所周知,自潜水艇被发明以来,其水下通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几乎所有相关的军事通讯科技专家。尤其是在核潜艇发明之后,虽然动力和航程都没有了限制,以至于可以在数百米甚至近千米的的深海中航行数月之久而不需浮出水面。但是,潜水艇在深海里根本无法与基地保持大数据交换和实时的双向联系,而只能单向被动接受极其简短的电文和资料。而且,现在实用的所有潜艇通讯方式均需要潜艇升至海面下数十米以内的浅水区,但潜艇在这样的浅水里又极易被敌方的反潜力量发现,导致灾难发生。所以,发明一种安全高效的潜艇通讯方式也就成了全世界通讯专家的梦想。

  在所有的对潜通讯新构想之中,蓝绿激光卫星通讯方案是最为合理和可行的。所谓蓝绿激光卫星通讯,就是用可以向海面定点发射高功率蓝绿激光的人造卫星,对海面以下数百米深的潜水艇的通讯技术。蓝绿激光因为亮度高穿透力强及能够携带大容量的实时信息,所以可以成为对潜通讯的理想载体。但是用卫星作为它的发射平台的弊端也是很明显和难以克服的,比如不利的天候海况影响、轨道因素和反卫星武器的不断进步以及过于高昂的研制发射和维护费用都对它的真正实施制造了困难。那么能否利用蓝绿激光卫星通讯技术中的优点来发明出没有上述缺点又具有其他功能的新方案呢?能,这就是我的概念性设计方案:海底长城!
  
  跟我国大陆上的万里长城一样,这座位于大洋海底的“长城”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它主要由位于海底的“节点”和联结各“节点”之间通讯的“干线光缆”所组成,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蓝点就是“节点”,它位于一些对我国具有实际战略意义的岛屿、海峡、航道、港口等附近,蓝线是“节点”之间的“干线光缆”,红点是整个网络的“陆地基站”位置,它们分别设置在我国的青岛、舟山、福州、花莲、高雄、香港和陵水,这样的安排是出于对整个地缘战略安全的考虑。图2是“海底长城”可能达到的最大规模的示意图,它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起东太平洋,西至阿拉伯海,北至北冰洋,覆盖了所有对我国未来长期发展起战略作用的海域。那么,这样宏大的网络是如何铺设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

  
  整个网络的关键单元是“节点舱”,所谓节点舱就是可以向海水水体发射高强度蓝绿激光的具有一定浮力的浮标状设备(参见图3)。它的内部有一“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它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小型核装置,它在间谍卫星和类木卫星探测器上有所应用),能够为“节点舱”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电力。“节点舱”的头部是“散热器”,它可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对流作用将“核能温差发电机”内部多余的热量导出。“散热器”的下方是“激光窗”,它是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的窗口,一共有24面呈环状分两组排列在舱体的整个圆周上。在海水的长期浸泡下,如果没有清洁措施将很难保证“激光窗”外光学表面的洁净,会极大影响“节点舱”发射和接收蓝绿激光信号的能力。所以它的外表面不仅涂覆有一定自洁功能的纳米材料涂层,而且它还配备有一具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除去附着在光学表面上的污物。“激光窗”的里面是多具蓝绿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器是可以灵活转动的,能够选择位置适合的“激光窗”来发射蓝绿激光,而接收器则是固定式的。“激光窗”的下面是“设备舱”,里面主要安装有“蓝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节点舱之间通讯用蓝绿激光的设备)、“干线激光发生器”(它是利用电能来产生干线光缆通讯用激光的设备)、“激光调制器”、“激光解码器”、“节点计算机”等其他电子及光学设备。“设备舱”的下方是“底舱”,能够连续数十年持续发出高温的“微型核反应堆”就安装在这里。

圖三

圖三

  
  图4是“节点舱”典型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一共有两个“节点舱”,分别由各自的“锚锭”和“系留索”固定并且悬浮在海床之上,共同组成了一个“节点”。 事实上“节点”上的“节点舱”不只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有多个,这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和海底的地形地貌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节点舱”都向对方发射出一道蓝绿色光束,它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双向传递和交换的:从“干线光缆”传来的信息被“节点舱”内部的电子/光学设备处理后,用“激光调制器”加载在由“蓝绿激光发生器”所产生的高功率蓝绿激光上,由发射装置散焦成一定角度后从选定的“激光窗”里射向目标“节点舱”;接收到蓝绿激光信号的“节点舱”再用内部的电子及光学设备处理成激光信号通过“干线光缆”传递给另一个数百乃至上千公里外的其它“节点”上的“节点舱”。因为“节点舱”发射出来的激光是散开了一定角度的,所以就可以照射到更大范围(最大半径可达数百米)内的其它的“节点舱”。即使“节点舱”彼此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甚至还存在很大的高度差,只要都能够接收到对方发射出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光束,就可以实现正常的通讯工作。

圖四

圖四

  
  只要我们将上面描述的“节点舱”连接在一条长度为500-1000Km(甚至更长)的直径为2Cm左右的“干线光缆”上就可以开始“海底长城”干线网络的架设工作了,概略的实施方法如下:首先是要建设“陆地基站”,“陆地基站”的位置完全由具体的战略需要来决定,我前面提到的7个地点只供参考。然后将“干线光缆”的一端连接进“陆地基站”,再将整条“干线光缆”连同“节点舱”、“系留索”和“锚锭”一同装进一艘小型“无人工程潜艇”(参见图5,它是可以由核潜艇拖曳潜航的高度智能化的小型无人潜水艇,具有一个完全符合水动力学的外形和三轴操纵系统,能够在潜艇的拖曳下产生水动升力及必要的控姿力矩,它有一个体积很大的“中央舱体”和高度自动化的施放设备)中。再将其由核潜艇拖曳入海,边潜航边把“中央舱体”中的“干线光缆”施放出来铺设到海底(参见图6)。当到达指定海域后,“中央舱体”内部的干线光缆几乎完全施放完毕,“锚锭”、“系留索”和“节点舱”先后与“无人工程潜艇”分离,“节点舱”在“锚锭”的重力作用牵引下慢慢沉入海床坐底。随后,由核潜艇上的蓝绿激光通讯设备激活“节点舱”,进行首次实验性通讯作业,与“陆地基站”实时联系。如果一切顺利核潜艇上的导航装置将记录下“节点舱”精确的坐标位置,并发给基站,至此此次的全部铺设工作宣告完成。下一次的铺设作业可用同样的方法从本基站或其他基站向外铺设,也可以用核潜艇将装有两端都连接有“节点舱”的“干线光缆”的“无人工程潜艇”拖曳到需要拓展的已经坐底的“节点舱”附近。先从“无人工程潜艇”的“中央舱体”中出释放出一个“节点舱”和“锚锭”,在“锚锭”沉入海底后(“锚锭”与已经坐底的“节点舱”的最远距离由“节点舱”的最大通讯半径来决定)再在核潜艇的拖曳下继续向远洋铺设。这样,如此的反复作业,经过多次铺设工作后,从我国近海直至太平洋、印度洋,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海底蓝绿激光通讯网络。

圖五

圖五


圖六

圖六

  
  有了这个网络,再施以其它设施我们就可以完成许多极有战略防御价值的工作,它们主要有对潜通讯、情报收集、实施攻击等。
  
  在每个干线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专门对潜通讯的“通讯支线”(参见图7),它其实也是由一段光缆和连接于它两端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对潜通讯的那一端的“节点舱”可以向上发射蓝绿激光。“通讯支线”的长度可以有数十到上百公里长,目的是尽量远离“节点”,减小被它国发现的几率,其铺设方法跟干线完全相同。对潜通讯时,潜水艇要到达“通讯节点舱”所在的海域,并且在其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悬停在“通讯节点舱”的上方,然后向下方发射堆状的携带有身份识别信息的蓝绿激光寻求“通讯节点舱”的应答。当该艇身份被基站确认并认可后“通讯节点舱”就向上发射蓝绿激光,从而实现了潜艇对整个网络的通讯联系。有了它,我国的核潜艇就可在深海里无须浮出水面就能够与基站保持实时联络。在大洋深处的核潜艇也可以通过基站接入我军内部网络,及时上传和下载各种资料和信息。甚至,艇上的官兵还能够与家人和好友进行视频聊天!如此,基地能对分散在各大洋的所有潜艇都进行很好的掌控,随时发出指令,使通讯具有跟高的时效性,大大的提高了部署和作战效率。我国的潜艇也就能控制所有有战略价值的海域,能够随时对敌对国家和地区构成实际上的战略威胁。

圖七

圖七

  
  在一些重要航道和港口及军事基地附近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专门对水面船只、舰艇及水下潜艇实施监听的“侦测支线”( 参见图7), 它也是由一段光缆和连接于它两端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实施监听的那一端的“侦测节点舱”内没有蓝绿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取而代之的是高灵敏度的被动式声纳系统和其它侦测设备。
  
  在一些对我国有潜在军事威胁的军事基地和对未来可能的战争进程有重要影响的海峡、岛屿附近的“节点”上都向外延伸有数条能够对水面舰艇、水下潜艇和各种飞行器实施有效攻击的“攻击支线”(参见图7),同样它也是由光缆和连接于它上面的“节点舱”组成,所不同的是实施攻击的那一端没有“节点舱”,取而代之的是锚沉于海底的如能够攻击预警机的“锚雷式反辐射导弹”(参见图8、9)等各种其他水下武器,它们统一称为“攻击节点”,而在“节点”附近那一端的“节点舱”内没有“核能温差发电机”和蓝绿激光发射装置,取而代之的是高容量的蓄电池组和蓝绿激光接收器,所以只能够被动接收从干线网传来的敌目标信息和攻击指令。在突发的战争和军事冲突时,也可以临时在敌对国的战略要地附近铺设“攻击支线”,为最终赢得战争提供了支持。

圖八

圖八


圖九

圖九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未来军事科技的发展和演进不断研发出其它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的“支线”,并且不断接进“干线”,使它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极大战略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长城”!
  
  综上所述,“海底长城”是拥有强大战略防御力量的规模宏伟的系统的战略性防御工程。如果能够拥有,必然会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战争的发生,还可以在无法避免的战争里为我国争取到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对遏止战争的升级,最终结束战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图文并茂,楼主真是花了不少时间,且不说你的节点舱是否合理,这样的规模的网络建造成本有考虑吗?
拖网渔船怎么对付
是个大工程,楼主也辛苦,但是可行性并不高
楼主确实辛苦了,写的不少啊。航母还要整个编队的协同防御,如此浩大的工程,即使建成后,如何防御?
楼主画图能力碉堡,不过建成这个规模的海底长城还是要考虑一下成本问题
LZ辛苦了,不过这个设想确实。。
1、激光的优势就是相干性非常好,所以指向性很好,在很远距离内依然不发散,这也是激光用于潜艇通讯的前提。所以LZ提出的“散开了一定角度”的激光是不现实的。MD的潜艇激光通信实验也是约定了通信地点和时间的;
2、所谓“微型核能温差发电机”,并且还应用到了卫星上,说的就是核能电池吧。不过目前实用的核能电池都是利用吸收核辐射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方式,所以不是温差。需要利用温差来驱动热机发电的核装置我们一般叫反应堆,而现阶段裂变堆由于临界体积的限制做不到小型化,所以所谓“温差发电”欠妥;当然也有可能LZ是想说温差发电机,不过那货功率不够并且还未实用吧?
3、即使是核能电池,目前依然是BKC,tg的核电池还没有用到卫星上的记录;
4、既然整个计划的核心是遍布大洋的海底光缆,LZ有没有考虑过海底光缆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这货不像卫星,地球上有很多机构可以监视,对手在和平时期切掉所需的代价也远比卫星小,对手所需承担的外交压力也要小得多。
顶楼主,能不能实现另说,至少有理有据,比那些个画航母的强多了。
看不明白但觉得厉害,留着慢慢分析。
点子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来楼主绝对是很用心的,赞一个
不过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在未来30年都不大吧
成本,维护都是要话很多钱的
战时敌人会第一个摧毁这个系统,而且敌人也有可能截获这里面的信息吧
感觉局座认定的海底长城是海带养殖场……
还不如让远洋渔船吊根管子下来,接上潜艇,不但可以交流战场信息,还可以补充空气和食品饮水

而且远洋渔船被敌方发现的概率远比铺设的管线小,又能机动
成本浩大,作用有限。楼主用心了,赞一个,但是可行性不高。
工程浩大,成本是个问题。
九十年代的美国防长写的南海假想战争中就是中国的潜艇发射放空导弹击落霉菌预警机
中国现在要扩张,现在讲究的是机动,不是防御,弄个这种东西不就是固步自封?
同样的投资核潜艇大概更有搞头。守的代价一般高于功的。
为何不将通讯攻击侦查节点合并成一个节点?相当于把一艘核潜艇人撤走,直接沉海底用通讯电缆链接随时待命攻击喽
感觉上,不太现实,搞这么大的工程,成本不亚于一只航母舰队,而且很容易被对方破坏。
不过,楼主的原创精神应该给与肯定,而且你是下了功夫做的,这份诚意应该赞扬。
楼主你的设想是能被监听的。
好帖顶一个
修建这个水下长城系统要花多少钱啊,楼主没考虑预算。
哇塞,哥们,有前途啊!你海军工程兵吧!这玩意比声纳网强多了!
这个好强啊!
我能说楼主的犀牛玩的不错么
肥狗旺财 发表于 2014-2-6 07:38
拖网渔船怎么对付
无解。。。。。。。。。。。
海军需要的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你简直太牛了,我很佩服.但是蓝绿激光在水下通讯方面目前 基本被判死刑,距离达不到数百米,目前可用的也就百米以内.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激光头的寿命也比较悲剧,开关次数比你想象的短得多,而且还非常贵.
其实有无人潜艇的话用作节点动态组网就够应付一些紧急情况了.水下通讯 ,大量数据传输,目前还是不现实.
晓航名字不错,以前喜欢过的一个女孩叫这名字
历史上所有被动防御举措都不如攻势防御来的消费比突出。
可行性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