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清贫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58:27
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质生活”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放松的心情。“清贫主义”,是有了质量自信之后的一种生活品味,是在“环保”生活中经营自己的个性。如果你还在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奢华,那么你离国际品味已越来越远了。

  “贫”品环保

  高质量生活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变化,对珍贵原料的过度利用的“旧式高质量生活”(如黄金水龙头)已经过时,“贫”调的“节俭主义”、“新式高质量生活”则大当其道。在今天的西方国家,炫耀财富不再是高收入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有质量的生活体验,高收入者的生活消费已经从对昂贵的物质用品的追求转变到了对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前几天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现在的法国人流行一种新生活,这种生活不是让自己如何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一些,相反,是让自己“清贫”地生活。其实,不只是法国人流行“清贫”地生活,在德国,尽管奔驰轿车跟他们德国的名字一样值得骄傲,但他们家庭用的大都是排气量很小的车辆。再说美国,其宾馆里的电视机,大都要比中国落后10年。我看过一位德国小朋友的环保记事本上摘下来的记录: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时洗;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从这些西方人的“清贫”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自然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他们意识到今天的所谓的“废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据了解,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愿意花大钱搞灯光工程作为形象工程,为什么不限制夜景工程的电?

  “贫”品素食

  现在有些人以为吃鲍鱼海参燕窝就是高质量食物,甚至有些人花高价去买“野味”。实际上在西方,我们早就落伍了。随便上网逛逛,关于素食的信息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素食网站漫山遍野,纷纷介绍素食理念、素食生活方式并提供素食食谱。而科学家也纷纷提出素食的健康本色,让“肉食动物”们有些汗颜。原来,这些素食主义者体味的正是“荷塘月色”的清新口感,和味蕾如沐荷风习习的沉醉。天然素食包括天然谷物、全麦粉制品、豆类、绿色或黄色的蔬菜等等,这些“贫”调素食日益流行。在香港,200多家素食馆生意兴隆;在台湾,全岛素食者超过200万;加拿大多伦多素食协会的会员5年来增加了1倍多;1/6的英国人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在德国,素食连锁店遍布大街小巷。全球素食者中,最有号召力的是活跃在妖娆舞台上的好莱坞明星。据说,为了减肥,“吃素等于爱美丽”已成为她们坚持信念、宣传素食的口号。切尔西·克林顿,这位血液里充满着公众聚焦元素的女人,被德国《素食健康》杂志捧为明星人物,并赐予她一个响亮的绰号:富贵乞儿。其实,在美国,像切尔西这样的“富贵乞儿”并不少见,他们功成名就、显赫一时,从艳星麦当娜到体育明星刘易斯,越来越多的名人为素食主义摇旗呐喊。他们希望用一种新潮而又积极的价值观以延长其内在的迷人要素,而素食恰恰就是这些星级人物的理想选择。一者是素食可以抗衰养颜、保持形体;二者素食又是一种有着古老贵族渊源的、仁者和智者的生活方式。

  “贫”品布衣

  有些去海外的人非常惊讶:老外为什么穿得那么土!T恤牛仔裤就往街上跑,不怕丢脸!不过,在海外呆了几年,这些“海龟”派也穿得低调了,回乡探亲,反问:“你们用不用穿得那么夸张?”繁华闹市,穿得夸张的人不少,穿得土头土脑的也有,但却出现不少穿得低调的“布衣”部族。我曾经读到一个“我是布波”的专题。“布波”,是“波希米亚”(bohemian)与“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混种。前者是西方社会早年的浪族,反物质消费,追求灵性生活,抽大麻,穿着随便,是对努力上进的奋发精神的叛逆;而后者,一直是西方商业社会的主流群族,统称中产,带有小资情调,追求物质消费,强调专业资格,野心大,向上爬,努力工作,尽情消费。“布衣”,也可算是布尔乔亚的品味。风情万种的丝绸,经过了阳光的曝晒、风霜的捶打,渐渐褪了颜色,每一次的搓洗挤压,酸碱腐蚀了多彩的华丽,那分精心呵护的小心翼翼,也耐不得光痕流逝的岁月,弃之不舍,留之不宜,所以还是把“布衣”穿在身吧,尽管平俗,可是夏能吸汗,冬能暖身,熨贴你的身心,这样的衣服,是属于午后阳光和山间青草的,没有逼人的华丽,虽然不如那些衣服高档,却温暖而体贴。(舞月飞)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质生活”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放松的心情。“清贫主义”,是有了质量自信之后的一种生活品味,是在“环保”生活中经营自己的个性。如果你还在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奢华,那么你离国际品味已越来越远了。

  “贫”品环保

  高质量生活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变化,对珍贵原料的过度利用的“旧式高质量生活”(如黄金水龙头)已经过时,“贫”调的“节俭主义”、“新式高质量生活”则大当其道。在今天的西方国家,炫耀财富不再是高收入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有质量的生活体验,高收入者的生活消费已经从对昂贵的物质用品的追求转变到了对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前几天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现在的法国人流行一种新生活,这种生活不是让自己如何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一些,相反,是让自己“清贫”地生活。其实,不只是法国人流行“清贫”地生活,在德国,尽管奔驰轿车跟他们德国的名字一样值得骄傲,但他们家庭用的大都是排气量很小的车辆。再说美国,其宾馆里的电视机,大都要比中国落后10年。我看过一位德国小朋友的环保记事本上摘下来的记录: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妈妈接受我的建议,等衣服积多些时洗;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从这些西方人的“清贫”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自然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他们意识到今天的所谓的“废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据了解,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愿意花大钱搞灯光工程作为形象工程,为什么不限制夜景工程的电?

  “贫”品素食

  现在有些人以为吃鲍鱼海参燕窝就是高质量食物,甚至有些人花高价去买“野味”。实际上在西方,我们早就落伍了。随便上网逛逛,关于素食的信息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素食网站漫山遍野,纷纷介绍素食理念、素食生活方式并提供素食食谱。而科学家也纷纷提出素食的健康本色,让“肉食动物”们有些汗颜。原来,这些素食主义者体味的正是“荷塘月色”的清新口感,和味蕾如沐荷风习习的沉醉。天然素食包括天然谷物、全麦粉制品、豆类、绿色或黄色的蔬菜等等,这些“贫”调素食日益流行。在香港,200多家素食馆生意兴隆;在台湾,全岛素食者超过200万;加拿大多伦多素食协会的会员5年来增加了1倍多;1/6的英国人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在德国,素食连锁店遍布大街小巷。全球素食者中,最有号召力的是活跃在妖娆舞台上的好莱坞明星。据说,为了减肥,“吃素等于爱美丽”已成为她们坚持信念、宣传素食的口号。切尔西·克林顿,这位血液里充满着公众聚焦元素的女人,被德国《素食健康》杂志捧为明星人物,并赐予她一个响亮的绰号:富贵乞儿。其实,在美国,像切尔西这样的“富贵乞儿”并不少见,他们功成名就、显赫一时,从艳星麦当娜到体育明星刘易斯,越来越多的名人为素食主义摇旗呐喊。他们希望用一种新潮而又积极的价值观以延长其内在的迷人要素,而素食恰恰就是这些星级人物的理想选择。一者是素食可以抗衰养颜、保持形体;二者素食又是一种有着古老贵族渊源的、仁者和智者的生活方式。

  “贫”品布衣

  有些去海外的人非常惊讶:老外为什么穿得那么土!T恤牛仔裤就往街上跑,不怕丢脸!不过,在海外呆了几年,这些“海龟”派也穿得低调了,回乡探亲,反问:“你们用不用穿得那么夸张?”繁华闹市,穿得夸张的人不少,穿得土头土脑的也有,但却出现不少穿得低调的“布衣”部族。我曾经读到一个“我是布波”的专题。“布波”,是“波希米亚”(bohemian)与“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混种。前者是西方社会早年的浪族,反物质消费,追求灵性生活,抽大麻,穿着随便,是对努力上进的奋发精神的叛逆;而后者,一直是西方商业社会的主流群族,统称中产,带有小资情调,追求物质消费,强调专业资格,野心大,向上爬,努力工作,尽情消费。“布衣”,也可算是布尔乔亚的品味。风情万种的丝绸,经过了阳光的曝晒、风霜的捶打,渐渐褪了颜色,每一次的搓洗挤压,酸碱腐蚀了多彩的华丽,那分精心呵护的小心翼翼,也耐不得光痕流逝的岁月,弃之不舍,留之不宜,所以还是把“布衣”穿在身吧,尽管平俗,可是夏能吸汗,冬能暖身,熨贴你的身心,这样的衣服,是属于午后阳光和山间青草的,没有逼人的华丽,虽然不如那些衣服高档,却温暖而体贴。(舞月飞)
“贫民”俱乐部

  他们不是陶渊明,更加不是方志敏。他们是高收入的一群,他们的清贫是时髦的清贫。透视高收入的都市清贫一族,有人洒脱自得,有人其乐无穷,有人是入乡随俗。

  俱乐部成员:赵梅/某集团对外事务官/务虚族

  月入:30000元

  主张:清贫简朴

  赵梅说,自己开始追求“清贫生活”,是因为读了一本《清贫思想》。她说,当今时代,追求物质享受已经成了大部分人最大愿望,除了那些生活无着的家庭,可他们也在做着富贵之梦。可是,当你金玉满堂,穿则锦衣,食则玉食,出则豪车,就是对身心最有益处的生活方式了?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一种恬静的心态,追求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平衡协调发展,这仍然是需要人们考虑的。所以中庸之道还是有用的,即我们既不能近乎自虐式地自律,也不能无节制地追求物欲,而是应探索适度的、有益身心、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日本中野孝次的《清贫思想》和美国梭罗的《瓦尔登湖》都倡导“清贫简朴的生活”,表达的是同样的生活理念———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摆脱物欲对心灵的统治。

  谁说我们需要那么多钱?赵梅认为生活应尽量简朴,摆脱物欲缠绕,让心灵悠游于平和自由之境,那才是一个人最高尚的生存境界。“清贫”绝不是“贫穷”,而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在简单、朴素之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和“风雅”之境。

  俱乐部成员:韦易/某大公司市场总监/抠门族

  月入:15000元

  主张:花钱买不了好生活

  一个月入15000元的男人,居然每个月消费仅不到300元!唯一给我列的帐单是这样子的———房子:住自己买的,所以不需要花钱;手机费:20元左右(用的是CDMA的套餐,平时都用座机);交通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伙食费:从家里带饭,算下来大概4块钱的成本;晚上一般只喝点稀饭,吃些青菜,最多1.5块钱。一个月下来大约:6.7×30=201块;零花钱:没有烟酒爱好,只是同学会经常聚一下,出去吃饭或喝茶、咖啡,轮到出钱的时候也有一些,估计一年下来1500元应该够了,平均到每个月大概85元多;其他:喜欢户外运动,看书在网络上,但是在家从不上网,因为白天在办公室一直上网(包括网络办公),又省了一笔。总共加起来不到300块。

  这样的开支明细,让人觉得他很省,甚至有点抠门,但他觉得,这种生活其实很充实丰富。花钱多少与生活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与收入更没关系。

  俱乐部成员:鸦片/旅法人士/越洋族

  月入:4000欧元

  主张:懈怠的法式清贫

  我在午夜的MSN上找到了鸦片。鸦片说,在法国清贫早已流行,这是一种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物质享受的懈怠的清贫。她自己已习惯了法式面包的生活,法国人的饮食非常简单,午餐通常是工作餐,比早餐稍丰盛一些,由蔬菜沙拉、一盘热菜(一般是肉类或鱼)和一个甜点组成,再配上主食面包,无论是餐馆还是单位或学校的食堂,配置大多如此。晚餐则是一天中的盛事,但也只是多几道汤和一些奶酪而已。

  鸦片还笑说,法国大餐是仅次于中餐的美食,但出现的频率却很低,只是逢年过节或家庭团聚的时候才会现身。着装方面,在大街上少见西装革履的人群,除了写字楼里的白领,一般人的穿着都很随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