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戴安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46:10
● 彼得·辛格
  戴安娜王妃去世已经十年,但依然星光四射。媒体上充斥着悼念和回首文章,全世界的公众似乎也还照单全收。(编者按:戴安娜于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附近遇车祸丧生。)

  戴安娜是否已经变成一种新潮流下的圣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又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2004年,我与戴安娜的崇拜者面碰面。那时,我在海德公园。英女王在那一天为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揭幕。我混在一群中年妇女之间,她们穿着夹克外套,戴着帽子,上面都是徽章。看上去这群妇女就像是足球拥趸无疑,只不过,徽章上的相貌是戴安娜,并非贝克汉姆。

  我开始同她们攀谈起来。我了解到她们的衣服、手提袋和鞋子都在仿造戴安娜曾经用过的款式。有些人在家里有一间“戴安娜室”,里面都是悼念王妃的纪念品。她们的生活看起来都是围绕着一位当时已去世七年的女性。

圣洁女神和情景剧

  意大利雕塑家比亚吉的作品,似乎意在刻划这种圣女崇拜现象——戴安娜雕像中的姿势和衣服,就像是圣母玛丽亚的模样。这尊作品告诉我们,明星人物已经取代了宗教人物。

  英国学者伊凡思研究了戴安娜死后人民对她的大量悼词,发现有些人将她比作圣女或天使,还有人直接将她和耶稣相提并论。

  世上出现了有关戴安娜死因的奇谈妙论,甚至说到由于她是英国王位的威胁,因此英国情报机构谋杀了她。还有说她根本就没死,而是与新欢多迪制造了整个事件,用以逃避公众的注目,以便两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随后,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之死往往也带来了种种预言:比如,有人说歌星莫里塞在史密斯发行唱片《女王之死》中,已预言了戴安娜的死亡。
 如果我们用理性一点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对戴安娜的这种极度崇拜,与任何一种邪教(cult)其实都没什么分别。尽管,戴安娜生前曾利用自己的名望促进了一些有价值的事业。
  戴安娜曾为绝症患者和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们奔走呼号。她在禁用地雷方面的工作,有时候被嘲笑为政治上的天真。但她的举动还是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一问题上。

  如果她没死,她的工作是否会促成有关禁雷的沃太华条约,不得而知。然而,直到现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俄国、中国、以色列和伊朗,还是没有签署这一条约。

  当然,戴安娜一方面致力于穷病者的关怀工作,另一方面却生活奢华,其中不无矛盾。但戴安娜身上的瑕疵,却刚好构成了她吸引人的地方。

  与那些不苟言笑、拘谨含蓄的英国王室成员相比,戴安娜把自己表现得是平凡不过的一个人,同你我没什么分别。当她与不忠的丈夫闹离婚而导致焦头烂额之际,成千上万的妇女对此感同身受。在情景电视剧还未出现之前的年代,戴安娜的一生就是活脱脱的情景剧了。

情感认同还是公益热心?

  媒体对戴安娜永无止休的关注,让人们感觉自己很了解她,甚至密切关注她的生活起伏和一举一动,有如家庭成员一样。对于活得平淡乏味的人们来说,与戴安娜生活在一起的感觉无疑是充满刺激和光彩的。

  史宾塞伯爵曾对人们说,别把他的妹妹给神圣化。他的葬礼演说,是对戴安娜的众多挽词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篇。他说,把戴安娜奉为圣女,同她那“机灵鬼怪的幽默感”格格不入。

  然而,接下去的说词,他还是让戴安娜披上了神圣的色彩:他说,戴安娜为别人做好事的热心“有如孩子那样的纯真”。对于英国报章所作的嘲讽,史宾塞说:“我由衷而唯一的解释就是,真正的善行正威胁到道德光谱另一端的那些人。”

  戴安娜之死,与媒体以及为媒体工作的狗仔队不无关系。史宾塞这番话或许是对此的辛辣反击。但其中亦不无道理。有的人就是利用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来逃避道德责任。如果你让自己相信“人本自私”,那又何必做好人呢?
  一个用天真诚恳的心来行善的人,显然会威胁到这层保护的外壳。面对威胁,人们便以嘲讽来还击。戴安娜如果生活在美国,日子可能就会过得更好,因为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常理所当然地接受善心善行。
  戴安娜的生与死,对千千万万热爱与仰慕她的人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她的死,曾让千万人感到悲恸,把信件和捐款支票纷纷投到戴安娜纪念基金会去。

  基金会的网站叫做www.theworkcontinues.org——意即公益事业永恒不息。显然的,如果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它目前已经归于平淡,成为公众慈善工作的一部分。

  看来这是无可避免的。当我们的热情是被一个个人所引发的话,感受一般是短暂的,很难持久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或许,那些与戴安娜强烈认同的人们都在想象自己对戴安娜的善行已尽了心意,所以现在也就不多做些什么了。

·作者Peter Singer是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墨尔本大学荣誉教授。

原题:Saint Diana?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7年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彼得·辛格
  戴安娜王妃去世已经十年,但依然星光四射。媒体上充斥着悼念和回首文章,全世界的公众似乎也还照单全收。(编者按:戴安娜于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附近遇车祸丧生。)

  戴安娜是否已经变成一种新潮流下的圣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又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

  2004年,我与戴安娜的崇拜者面碰面。那时,我在海德公园。英女王在那一天为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揭幕。我混在一群中年妇女之间,她们穿着夹克外套,戴着帽子,上面都是徽章。看上去这群妇女就像是足球拥趸无疑,只不过,徽章上的相貌是戴安娜,并非贝克汉姆。

  我开始同她们攀谈起来。我了解到她们的衣服、手提袋和鞋子都在仿造戴安娜曾经用过的款式。有些人在家里有一间“戴安娜室”,里面都是悼念王妃的纪念品。她们的生活看起来都是围绕着一位当时已去世七年的女性。

圣洁女神和情景剧

  意大利雕塑家比亚吉的作品,似乎意在刻划这种圣女崇拜现象——戴安娜雕像中的姿势和衣服,就像是圣母玛丽亚的模样。这尊作品告诉我们,明星人物已经取代了宗教人物。

  英国学者伊凡思研究了戴安娜死后人民对她的大量悼词,发现有些人将她比作圣女或天使,还有人直接将她和耶稣相提并论。

  世上出现了有关戴安娜死因的奇谈妙论,甚至说到由于她是英国王位的威胁,因此英国情报机构谋杀了她。还有说她根本就没死,而是与新欢多迪制造了整个事件,用以逃避公众的注目,以便两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随后,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之死往往也带来了种种预言:比如,有人说歌星莫里塞在史密斯发行唱片《女王之死》中,已预言了戴安娜的死亡。
 如果我们用理性一点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对戴安娜的这种极度崇拜,与任何一种邪教(cult)其实都没什么分别。尽管,戴安娜生前曾利用自己的名望促进了一些有价值的事业。
  戴安娜曾为绝症患者和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们奔走呼号。她在禁用地雷方面的工作,有时候被嘲笑为政治上的天真。但她的举动还是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一问题上。

  如果她没死,她的工作是否会促成有关禁雷的沃太华条约,不得而知。然而,直到现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俄国、中国、以色列和伊朗,还是没有签署这一条约。

  当然,戴安娜一方面致力于穷病者的关怀工作,另一方面却生活奢华,其中不无矛盾。但戴安娜身上的瑕疵,却刚好构成了她吸引人的地方。

  与那些不苟言笑、拘谨含蓄的英国王室成员相比,戴安娜把自己表现得是平凡不过的一个人,同你我没什么分别。当她与不忠的丈夫闹离婚而导致焦头烂额之际,成千上万的妇女对此感同身受。在情景电视剧还未出现之前的年代,戴安娜的一生就是活脱脱的情景剧了。

情感认同还是公益热心?

  媒体对戴安娜永无止休的关注,让人们感觉自己很了解她,甚至密切关注她的生活起伏和一举一动,有如家庭成员一样。对于活得平淡乏味的人们来说,与戴安娜生活在一起的感觉无疑是充满刺激和光彩的。

  史宾塞伯爵曾对人们说,别把他的妹妹给神圣化。他的葬礼演说,是对戴安娜的众多挽词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篇。他说,把戴安娜奉为圣女,同她那“机灵鬼怪的幽默感”格格不入。

  然而,接下去的说词,他还是让戴安娜披上了神圣的色彩:他说,戴安娜为别人做好事的热心“有如孩子那样的纯真”。对于英国报章所作的嘲讽,史宾塞说:“我由衷而唯一的解释就是,真正的善行正威胁到道德光谱另一端的那些人。”

  戴安娜之死,与媒体以及为媒体工作的狗仔队不无关系。史宾塞这番话或许是对此的辛辣反击。但其中亦不无道理。有的人就是利用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来逃避道德责任。如果你让自己相信“人本自私”,那又何必做好人呢?
  一个用天真诚恳的心来行善的人,显然会威胁到这层保护的外壳。面对威胁,人们便以嘲讽来还击。戴安娜如果生活在美国,日子可能就会过得更好,因为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常理所当然地接受善心善行。
  戴安娜的生与死,对千千万万热爱与仰慕她的人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她的死,曾让千万人感到悲恸,把信件和捐款支票纷纷投到戴安娜纪念基金会去。

  基金会的网站叫做www.theworkcontinues.org——意即公益事业永恒不息。显然的,如果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它目前已经归于平淡,成为公众慈善工作的一部分。

  看来这是无可避免的。当我们的热情是被一个个人所引发的话,感受一般是短暂的,很难持久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或许,那些与戴安娜强烈认同的人们都在想象自己对戴安娜的善行已尽了心意,所以现在也就不多做些什么了。

·作者Peter Singer是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墨尔本大学荣誉教授。

原题:Saint Diana?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7年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圣女也是人啊,也有生理需要,更何况丈夫不忠,所以一边扮演了弱者,一边找了一堆情人,因此不能说人家是做了婊子又立牌坊。
想当年,大学宿舍里流行的一句话:海灯法师还遗精呢:D
貌似这人在外国很受人尊敬的!
正牌“米”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尤其是这样假的做派。: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