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36:42
野味


李气虹 (2007-07-26)



  最近,广东人在全国的形象不太好,一切皆与吃野味有关。

  如果说上周传出洞庭湖田鼠成为广东人桌上野味,让外人觉得恶心;那前天广州《新快报》图文并貌报道广东人吃猫,以及数十名上海市民拦截猫贩准备运往广东的860只宠物猫的消息,再次让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以一种奇异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广东同胞。

  想到猫儿的温驯可爱,网上激起了一片口诛笔伐,大骂广东人“残忍”、“狼心狗肺”、“惨无人道”、“连猫都吃,早晚遭报应!!!”,甚至有人“呼吁中央给广东省放几枚原子弹,那里的人太肮脏,恶心死了”。

  广东人确实认为食用田鼠可收滋阴补阳之效,这可不是北京“纸箱馅料包子”那样耸人听闻的“假消息”。连帮忙打理家务的阿姨,都说她小时候在清远老家就经常吃父亲从田里抓到的田鼠,“味道真的比猪肉、鸡肉好吃”,但也不忘补充一句:“现在不敢吃了,也不知道现在卖的是不是老鼠肉?”

  上星期五终于在番禺钟村翠屏园一家餐馆,找到专门烹调鼠、蛇、麻雀、昆虫的野味店。菜单上注明对“老鼠肉”的做法有吊烧、红烧、煎焗,此外还有“干迫老鼠”、“啫啫老鼠煲”等名堂,都以时价出售。问服务员“老鼠肉”是不是“田鼠肉”,对方回答“哪有那么多田鼠好卖,有些是饲养的老鼠肉”。

  可是,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下令严禁贩食田鼠、果子狸和穿山甲,广东省工商局、食物安全办公室人员全面出动查禁。这家野味店因为风声紧,刚在三天前暂停销售老鼠肉,但不忘告诉熟客等政府查禁行动结束后再来询问。吃不到田鼠,我们就点了一道“秘制炆蛇碌”,蛇吃鼠,吃蛇等于“间接吃鼠”,就这样阿Q地为自己的“寻鼠行动”划上句号。

  据《新快报》报道,广东人吃猫,最早由潮汕一带开始风行。猫肉被认为可以祛湿、壮阳滋阴,但在粤菜食谱上并没有猫肉的记载,却有一道“龙虎斗”(猫蛇一块吃)的名菜。不单是广东人吃猫,广西人也吃。笔者在广西采访时,经常在乡镇见到许多路边小吃店门口摆出“猫肉火锅”的菜牌。

  广东人吃野味的安全性遭质疑,已非第一次。早在2003年6月,尽管当时人们怀疑广东人吃果子狸吃出沙斯疫情还有待科学研究的证明,当年《新周刊》第156期的《广东方式》专题中,就有“广东恶食史”的内容,触及了人们的心中的疑问。

  擅长美食评论的上海专栏作家沈宏非,在该期写了一篇《口腔的广东方式》,为广东人好吃杂食进行辩解。他指出,广州人爱吃“生猛鲜活”的海鲜野味,缘于没有电冰箱的时代所形成的饮食观念;加上广东长时间湿热的天气,为了祛湿降火,平衡健康营养,因此服膺“药食同源”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广东的平原面积不大,不宜种植水稻和小麦,在北方和中原人眼中可说是“穷山恶水”之地;而自南宋以降,中国经济重心因战乱不断南迁,各地难民南下广东造成粮食危机,因此不得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如今广东经济位居全国前列,广东人“杂食”的基因早已种下。

  沈宏非用一句话为广东人喊冤:“一部粤菜史,就是一部口腔的‘被迫害史’。”

  吃补,是中国人固有的保健观念;要说广东人吃野味不文明,那么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吃蛇肉、狗肉,饮虎鞭酒又高尚多少?吃鼠或吃猫与吃狗都一样,现在更要命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取得这些动物?如何宰杀?摊贩的诚信良心,决定了食品是否安全可靠。不要只图一时口腹之快感,结果“祸从口入”。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野味


李气虹 (2007-07-26)



  最近,广东人在全国的形象不太好,一切皆与吃野味有关。

  如果说上周传出洞庭湖田鼠成为广东人桌上野味,让外人觉得恶心;那前天广州《新快报》图文并貌报道广东人吃猫,以及数十名上海市民拦截猫贩准备运往广东的860只宠物猫的消息,再次让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以一种奇异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广东同胞。

  想到猫儿的温驯可爱,网上激起了一片口诛笔伐,大骂广东人“残忍”、“狼心狗肺”、“惨无人道”、“连猫都吃,早晚遭报应!!!”,甚至有人“呼吁中央给广东省放几枚原子弹,那里的人太肮脏,恶心死了”。

  广东人确实认为食用田鼠可收滋阴补阳之效,这可不是北京“纸箱馅料包子”那样耸人听闻的“假消息”。连帮忙打理家务的阿姨,都说她小时候在清远老家就经常吃父亲从田里抓到的田鼠,“味道真的比猪肉、鸡肉好吃”,但也不忘补充一句:“现在不敢吃了,也不知道现在卖的是不是老鼠肉?”

  上星期五终于在番禺钟村翠屏园一家餐馆,找到专门烹调鼠、蛇、麻雀、昆虫的野味店。菜单上注明对“老鼠肉”的做法有吊烧、红烧、煎焗,此外还有“干迫老鼠”、“啫啫老鼠煲”等名堂,都以时价出售。问服务员“老鼠肉”是不是“田鼠肉”,对方回答“哪有那么多田鼠好卖,有些是饲养的老鼠肉”。

  可是,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下令严禁贩食田鼠、果子狸和穿山甲,广东省工商局、食物安全办公室人员全面出动查禁。这家野味店因为风声紧,刚在三天前暂停销售老鼠肉,但不忘告诉熟客等政府查禁行动结束后再来询问。吃不到田鼠,我们就点了一道“秘制炆蛇碌”,蛇吃鼠,吃蛇等于“间接吃鼠”,就这样阿Q地为自己的“寻鼠行动”划上句号。

  据《新快报》报道,广东人吃猫,最早由潮汕一带开始风行。猫肉被认为可以祛湿、壮阳滋阴,但在粤菜食谱上并没有猫肉的记载,却有一道“龙虎斗”(猫蛇一块吃)的名菜。不单是广东人吃猫,广西人也吃。笔者在广西采访时,经常在乡镇见到许多路边小吃店门口摆出“猫肉火锅”的菜牌。

  广东人吃野味的安全性遭质疑,已非第一次。早在2003年6月,尽管当时人们怀疑广东人吃果子狸吃出沙斯疫情还有待科学研究的证明,当年《新周刊》第156期的《广东方式》专题中,就有“广东恶食史”的内容,触及了人们的心中的疑问。

  擅长美食评论的上海专栏作家沈宏非,在该期写了一篇《口腔的广东方式》,为广东人好吃杂食进行辩解。他指出,广州人爱吃“生猛鲜活”的海鲜野味,缘于没有电冰箱的时代所形成的饮食观念;加上广东长时间湿热的天气,为了祛湿降火,平衡健康营养,因此服膺“药食同源”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广东的平原面积不大,不宜种植水稻和小麦,在北方和中原人眼中可说是“穷山恶水”之地;而自南宋以降,中国经济重心因战乱不断南迁,各地难民南下广东造成粮食危机,因此不得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如今广东经济位居全国前列,广东人“杂食”的基因早已种下。

  沈宏非用一句话为广东人喊冤:“一部粤菜史,就是一部口腔的‘被迫害史’。”

  吃补,是中国人固有的保健观念;要说广东人吃野味不文明,那么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吃蛇肉、狗肉,饮虎鞭酒又高尚多少?吃鼠或吃猫与吃狗都一样,现在更要命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取得这些动物?如何宰杀?摊贩的诚信良心,决定了食品是否安全可靠。不要只图一时口腹之快感,结果“祸从口入”。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