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友对印度自研LCA战机的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9:27
台湾网友对印度自研LCA战机的评价[转]

    这是台湾《尖端科技》杂志社论坛上的一次讨论,帖子的原名叫《是印度阿三还是南亚之虎???? 新世纪印度空军 》,我这里有节选的粘贴过来。希望大家看看台湾朋友是如何看待印度的LCA战机的,希望大家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下面发言的有几个是在台湾军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相信有些朋友看见ID也认识,我就不多说了。
     -- 作者:caqusa
   
    -- 发表时间: 2003/05/11 03:00am
   
    众所周知LCA是一种轻型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仅9吨,本身就决定了是一种与F5是同等级别的前线战斗机,航程短载弹少,印度计划中的LCA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四余度电传等事实上并不先进,从气动上看印度由于没有技术上足够的储备搞鸭式布局是不现实的困难太多,气动上搞不清楚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律根本别想,软体根本没法写,就好像让小学生当教授一样。LCA试飞了,印度人一阵欢呼似乎已经胜利大功告成。现在就让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看看LCA的真实面目巴:
   
    1)结构上最低要求,首先飞机的主要承力结构是高性能的合金钢,其屈服强度比铝合金高3-6倍,高强度耐腐蚀耐疲劳,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装配要求很高,而且几乎100%的锻压成形(要求超大吨位的压力设备),冶金工业水平要求非常高并且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以保证质量。第二,飞机大量采用铝合金几乎都是高性能的,其强度比汽车工业用的钢材都要高。以上工业要求印度根本没有能力达到。第三现代飞机都要采用钛合金,如F14/15/16/18、F22/35上大量采用的Ti-6AL-4V,高性能,但非常复杂成本比合金钢高很多,因为钛的冶炼工艺十分复杂,从原钛(海绵钛)冶炼成工业成品钛要消耗大量能源,技术要求之复杂全世界仅美俄欧洲及老共才有,更何况钛合金其他成分含量变化十分敏感,加工过程稍有变化性能便有较大误差。钛合金成形困难,需要数十万吨级的压力成形设备,这些对印度无疑是天方夜谭,癞蛤蚂想吃天鹅肉。第四,复合材料是与传统ISOTROPIC金属材料完全不同的,需要特殊生产及检测设备很小的缺陷对复合材料产品都是致命的,用复合材料则必然采用钛合金否则回产生电位腐蚀。
   
    2)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几乎涉及到电子电气电脑资讯产业的个个方面,许多网友都是次方面的高层人才,本人一点你们既通。印度在硬体方面完全是空白,软体方面只是给美欧打工的水准,在此项目上完全依靠进口,老共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刚刚入门,不客气的讲印度根本没有资格谈论什么火控设备电传操纵系统。
     3)飞机的设计实验阶段是最漫长最艰难的,首先要决定气动外形必须要有深厚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几十年风洞实验积累的实验数据经验(包括教训),你才有可能知道往那个方向可能是正确的,比如机翼的几何形状,位置,翼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根本没有捷径。一些所谓专家及岛内的三流学者及印度的权威们声称用电脑可模拟解决,纯属胡说八道,计算空气动力学到目前根本无法替代实验,空气是可压缩的有粘性高速下计算条件几乎必然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是一道全世界都没解决好的难题,(在许多行业人们搞的所谓非线性的计算在航空界的专家眼里都是垃圾,这是题外话),更别提需要超级电脑。结构上为了减轻重量并满足要求,结构力学计算不但要相当高的水平,载荷条件或载荷谱只有美俄欧及老共经过多年研究及积累数据才有,举例大家都知道第一架原型机要作静力破坏实验,计算误差3%就算失败。。。科学是无法作假的,违反自然规律受惩罚的是自己。
     4)分系统,飞机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要各个专业合作,那一个分系统都不能出错,如弹射座椅等。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本人不客气的对LCA原型机作如下结论(并非武断),请网友明晰:
   
    1)飞机没有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及钛合金机构更别提Honeycomb之类的,全机为铝合金结构,重量较大远远超过设计要求。
   
    2)机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机械操纵设备,没有使用电传操纵系统,由于气动上LCA几乎肯定是非稳定型的(气动中心在重心前),因此飞机是不可控制的,为了保证可以上天飞行以显示其成功,因此必须在飞行员前的设备舱加配重,这样飞机可以操纵但原设计的飞行性能全面降低一个等级(原设计就不怎么样)。由于加配重,原设计的雷达电子火控设备无法正常安装,因此LCA仅安装了简单的飞行仪表或模拟座舱。更主要的是全机内部设备系统布置全面被迫打乱。本身就少的可怜的机内载油进一步减少,由于外挂问题在气动等一系列问题没解决因此无法加挂副油箱,航程不可能超过1200公里。
   
    3)由于武器系统及电子设备没有确定因此LCA目前没有加挂武器的能力,即使有机炮及飞弹由于对于发射时的气动,结构振动,发动机喘振等问题没解决,因此没有作战能力。
   
    4)飞行员弹射座椅没有来源,全世界仅美俄及老共有能力研究制造弹射座椅(欧洲均采用LOCKHEED MARTIN或者MD/BOEING的产品),美俄的弹射座椅较为复杂重量大,因美俄都已停产15吨级以下的战斗机,老共又不会提供,因此LCA上没有安装弹射座椅(弹射座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老共用了近十年时间才彻底解J7问题),为保证飞行员安全,试飞较为保守,不敢做大的机动动作,无法超音速,无法达到升限。这些都已从新闻中得到证实。



转载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

      我曾作为我们公司代表在ada(航空开发署)最敏感级别实验室工作过几个月,我将避免提及具体地点和负责人姓名。实际上我写的都是媒体报道过的公开秘密。ada为drdo下属的高级国防研究机构,它以开发国产lca战斗机引以为豪,同时也参与开发其他航空相关领域项目,但lca是其最得意的项目。lca意为轻型战斗机,它一旦成军,将成为印度历史上从图纸设计到正式投产完全自主的最先进的战斗机。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梦。这个梦会实现吗?这项计划预计将于15-20年后完成,前提是政府不放弃它。迄今为止这项计划已经吞噬了数以亿万计的投资。您知道它始于15-20年前,最近(我想是去年)完成了首飞并被认为具有是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功。每家通讯社和报纸都不惜版面报道,许多高官,包括总统和总理以及abdul kalam都高度赞扬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的努力工作并认为这是印度航空史的巨大飞跃。但是严酷的现实却和一般外行所瞭解的表面现象相去甚远。这次试飞的实际上是一架不携带任何武器的飞机,其目的仅是测试基本的起飞和降落性能,其测试状况简化到不能再简化。根本没考虑武器的系统整合,甚至雷达也没有安装,采用的是最原始的ins(惯性导航系统)。即使这样的一次试飞也拖了20年之久。但是它在媒体报章中却成了明星,甚至出现在star news的报道中,更有军事分析家预测它将在5年内成军并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战斗机的水准。这真是新千年最大的笑话。实际上,ada内部对此非常不满,由于巨大的投入和延期(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少高层研究人员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更严重的是,由于发现使用的技术已完全过时,不得不重新修改,甚至可能把从图纸推翻重来,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变得毫无意义,经过多年努力又回到了起点。以上还只是第一阶段,其目标仅为建造一架可以飞的飞机。(我说的飞并不意味著通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复杂机动,仅仅是基本的起飞,滞空一段时间,降落,仅此而已。)下一阶段将是整合武器系统,将在5-10年完成,但按照这里的进度,也许要加上另外10-15年,那是地球恐怕都毁灭了。当然世界航电领域都有一个很长的产品研发周期,但是诸如跟踪目前科技水平,紧跟研究计划等做法在这里完全缺乏,甚至是一团混乱。首席试飞员为rakesh sharma,但执行本次试飞任务的是wing cmdr kothiyal,他经常出现在我工作的实验室,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不明白他居然还敢飞这样的玩具飞机。内部官僚主义:这些混乱的背后原因是规划水平低下,不同政府部门间缺乏协作。虽然ada是主要研发部门,但gtre, bhel, ade以及其他数不清的部门也参与其中,这些部门分布于印度各地,每个部门以自己习惯的节奏工作,不同部门间的自我中心,官僚主义传统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整个计划由于美国的禁运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大多数线控飞行,雷达研究在美国开展,最有可能是lockheed martin,但他们也不再合作,俄国也有不少问题,关键的kavery发动机就在那里测试。资源管理:在资金方面,这里就像在花自己的钱,多数高级研究人员过著帝王般的生活,对项目贡献却寥寥无几。param超级计算机被丢在走廊里吃灰尘,没有人愿意碰她,我在那里时,每个高级研究人员必须每年更新他们的实验室设施,因此,你经常发现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最新款silicon graphic工作站,却根本没人动它们。如果是像我这样的短期工作,你就有机会和各种各样的高级玩艺打交道。所有最新版本复杂软件包像rational rose这里都有,但政府配额指派的研究人员却没人对它们感兴趣。这里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令人瞠目结舌。顶级国防实验室被武装到了牙齿,从来不缺钱花,但却没人认真利用。他们还在规划下一个15-20年的预算。我认为分配给lca项目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他们应该重新考虑整个计划,从而使整个过程进行得更有效。(他们应该从isro(估计可能是涉及阿穷的研发单位,译者)学到些东西。但也有一些勤勉的研究人员在该项目的初始阶段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是这个项目的支柱,但因为内部问题(提升,偏见等)以及最近软件工业的发展,他们中的精华已跳槽到提供他们更有挑战性工作的公司如honeywell, boeing, hughes, ba,(并不是因为更好的待遇,而是因为在这里他们的工作的不到认可。)国防实验室剩下的,至少在ada不过是一群效率低下的人。最后还是希望我国的lca梦想不要只存在于图纸上。台湾网友对印度自研LCA战机的评价[转]

    这是台湾《尖端科技》杂志社论坛上的一次讨论,帖子的原名叫《是印度阿三还是南亚之虎???? 新世纪印度空军 》,我这里有节选的粘贴过来。希望大家看看台湾朋友是如何看待印度的LCA战机的,希望大家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下面发言的有几个是在台湾军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相信有些朋友看见ID也认识,我就不多说了。
     -- 作者:caqusa
   
    -- 发表时间: 2003/05/11 03:00am
   
    众所周知LCA是一种轻型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仅9吨,本身就决定了是一种与F5是同等级别的前线战斗机,航程短载弹少,印度计划中的LCA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四余度电传等事实上并不先进,从气动上看印度由于没有技术上足够的储备搞鸭式布局是不现实的困难太多,气动上搞不清楚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律根本别想,软体根本没法写,就好像让小学生当教授一样。LCA试飞了,印度人一阵欢呼似乎已经胜利大功告成。现在就让我们从几个主要方面看看LCA的真实面目巴:
   
    1)结构上最低要求,首先飞机的主要承力结构是高性能的合金钢,其屈服强度比铝合金高3-6倍,高强度耐腐蚀耐疲劳,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装配要求很高,而且几乎100%的锻压成形(要求超大吨位的压力设备),冶金工业水平要求非常高并且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以保证质量。第二,飞机大量采用铝合金几乎都是高性能的,其强度比汽车工业用的钢材都要高。以上工业要求印度根本没有能力达到。第三现代飞机都要采用钛合金,如F14/15/16/18、F22/35上大量采用的Ti-6AL-4V,高性能,但非常复杂成本比合金钢高很多,因为钛的冶炼工艺十分复杂,从原钛(海绵钛)冶炼成工业成品钛要消耗大量能源,技术要求之复杂全世界仅美俄欧洲及老共才有,更何况钛合金其他成分含量变化十分敏感,加工过程稍有变化性能便有较大误差。钛合金成形困难,需要数十万吨级的压力成形设备,这些对印度无疑是天方夜谭,癞蛤蚂想吃天鹅肉。第四,复合材料是与传统ISOTROPIC金属材料完全不同的,需要特殊生产及检测设备很小的缺陷对复合材料产品都是致命的,用复合材料则必然采用钛合金否则回产生电位腐蚀。
   
    2)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几乎涉及到电子电气电脑资讯产业的个个方面,许多网友都是次方面的高层人才,本人一点你们既通。印度在硬体方面完全是空白,软体方面只是给美欧打工的水准,在此项目上完全依靠进口,老共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刚刚入门,不客气的讲印度根本没有资格谈论什么火控设备电传操纵系统。
     3)飞机的设计实验阶段是最漫长最艰难的,首先要决定气动外形必须要有深厚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几十年风洞实验积累的实验数据经验(包括教训),你才有可能知道往那个方向可能是正确的,比如机翼的几何形状,位置,翼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根本没有捷径。一些所谓专家及岛内的三流学者及印度的权威们声称用电脑可模拟解决,纯属胡说八道,计算空气动力学到目前根本无法替代实验,空气是可压缩的有粘性高速下计算条件几乎必然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的计算方法本身就是一道全世界都没解决好的难题,(在许多行业人们搞的所谓非线性的计算在航空界的专家眼里都是垃圾,这是题外话),更别提需要超级电脑。结构上为了减轻重量并满足要求,结构力学计算不但要相当高的水平,载荷条件或载荷谱只有美俄欧及老共经过多年研究及积累数据才有,举例大家都知道第一架原型机要作静力破坏实验,计算误差3%就算失败。。。科学是无法作假的,违反自然规律受惩罚的是自己。
     4)分系统,飞机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要各个专业合作,那一个分系统都不能出错,如弹射座椅等。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本人不客气的对LCA原型机作如下结论(并非武断),请网友明晰:
   
    1)飞机没有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及钛合金机构更别提Honeycomb之类的,全机为铝合金结构,重量较大远远超过设计要求。
   
    2)机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机械操纵设备,没有使用电传操纵系统,由于气动上LCA几乎肯定是非稳定型的(气动中心在重心前),因此飞机是不可控制的,为了保证可以上天飞行以显示其成功,因此必须在飞行员前的设备舱加配重,这样飞机可以操纵但原设计的飞行性能全面降低一个等级(原设计就不怎么样)。由于加配重,原设计的雷达电子火控设备无法正常安装,因此LCA仅安装了简单的飞行仪表或模拟座舱。更主要的是全机内部设备系统布置全面被迫打乱。本身就少的可怜的机内载油进一步减少,由于外挂问题在气动等一系列问题没解决因此无法加挂副油箱,航程不可能超过1200公里。
   
    3)由于武器系统及电子设备没有确定因此LCA目前没有加挂武器的能力,即使有机炮及飞弹由于对于发射时的气动,结构振动,发动机喘振等问题没解决,因此没有作战能力。
   
    4)飞行员弹射座椅没有来源,全世界仅美俄及老共有能力研究制造弹射座椅(欧洲均采用LOCKHEED MARTIN或者MD/BOEING的产品),美俄的弹射座椅较为复杂重量大,因美俄都已停产15吨级以下的战斗机,老共又不会提供,因此LCA上没有安装弹射座椅(弹射座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老共用了近十年时间才彻底解J7问题),为保证飞行员安全,试飞较为保守,不敢做大的机动动作,无法超音速,无法达到升限。这些都已从新闻中得到证实。



转载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

      我曾作为我们公司代表在ada(航空开发署)最敏感级别实验室工作过几个月,我将避免提及具体地点和负责人姓名。实际上我写的都是媒体报道过的公开秘密。ada为drdo下属的高级国防研究机构,它以开发国产lca战斗机引以为豪,同时也参与开发其他航空相关领域项目,但lca是其最得意的项目。lca意为轻型战斗机,它一旦成军,将成为印度历史上从图纸设计到正式投产完全自主的最先进的战斗机。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梦。这个梦会实现吗?这项计划预计将于15-20年后完成,前提是政府不放弃它。迄今为止这项计划已经吞噬了数以亿万计的投资。您知道它始于15-20年前,最近(我想是去年)完成了首飞并被认为具有是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功。每家通讯社和报纸都不惜版面报道,许多高官,包括总统和总理以及abdul kalam都高度赞扬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的努力工作并认为这是印度航空史的巨大飞跃。但是严酷的现实却和一般外行所瞭解的表面现象相去甚远。这次试飞的实际上是一架不携带任何武器的飞机,其目的仅是测试基本的起飞和降落性能,其测试状况简化到不能再简化。根本没考虑武器的系统整合,甚至雷达也没有安装,采用的是最原始的ins(惯性导航系统)。即使这样的一次试飞也拖了20年之久。但是它在媒体报章中却成了明星,甚至出现在star news的报道中,更有军事分析家预测它将在5年内成军并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战斗机的水准。这真是新千年最大的笑话。实际上,ada内部对此非常不满,由于巨大的投入和延期(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少高层研究人员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更严重的是,由于发现使用的技术已完全过时,不得不重新修改,甚至可能把从图纸推翻重来,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变得毫无意义,经过多年努力又回到了起点。以上还只是第一阶段,其目标仅为建造一架可以飞的飞机。(我说的飞并不意味著通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复杂机动,仅仅是基本的起飞,滞空一段时间,降落,仅此而已。)下一阶段将是整合武器系统,将在5-10年完成,但按照这里的进度,也许要加上另外10-15年,那是地球恐怕都毁灭了。当然世界航电领域都有一个很长的产品研发周期,但是诸如跟踪目前科技水平,紧跟研究计划等做法在这里完全缺乏,甚至是一团混乱。首席试飞员为rakesh sharma,但执行本次试飞任务的是wing cmdr kothiyal,他经常出现在我工作的实验室,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不明白他居然还敢飞这样的玩具飞机。内部官僚主义:这些混乱的背后原因是规划水平低下,不同政府部门间缺乏协作。虽然ada是主要研发部门,但gtre, bhel, ade以及其他数不清的部门也参与其中,这些部门分布于印度各地,每个部门以自己习惯的节奏工作,不同部门间的自我中心,官僚主义传统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整个计划由于美国的禁运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大多数线控飞行,雷达研究在美国开展,最有可能是lockheed martin,但他们也不再合作,俄国也有不少问题,关键的kavery发动机就在那里测试。资源管理:在资金方面,这里就像在花自己的钱,多数高级研究人员过著帝王般的生活,对项目贡献却寥寥无几。param超级计算机被丢在走廊里吃灰尘,没有人愿意碰她,我在那里时,每个高级研究人员必须每年更新他们的实验室设施,因此,你经常发现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最新款silicon graphic工作站,却根本没人动它们。如果是像我这样的短期工作,你就有机会和各种各样的高级玩艺打交道。所有最新版本复杂软件包像rational rose这里都有,但政府配额指派的研究人员却没人对它们感兴趣。这里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令人瞠目结舌。顶级国防实验室被武装到了牙齿,从来不缺钱花,但却没人认真利用。他们还在规划下一个15-20年的预算。我认为分配给lca项目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他们应该重新考虑整个计划,从而使整个过程进行得更有效。(他们应该从isro(估计可能是涉及阿穷的研发单位,译者)学到些东西。但也有一些勤勉的研究人员在该项目的初始阶段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是这个项目的支柱,但因为内部问题(提升,偏见等)以及最近软件工业的发展,他们中的精华已跳槽到提供他们更有挑战性工作的公司如honeywell, boeing, hughes, ba,(并不是因为更好的待遇,而是因为在这里他们的工作的不到认可。)国防实验室剩下的,至少在ada不过是一群效率低下的人。最后还是希望我国的lca梦想不要只存在于图纸上。
:victory: :victory: :L :D
我怎么觉得像是大陆人写的……
台湾人上次搞了一个歼十

这次有来评价LCA了!
很多术语完全不是台湾风格,难道用word简繁转换过
就当娱乐看看也好
至少那篇印度人写的看起来的确是英文翻译过来,而不是用中文写的。

印度人和善 友好,但也比较懒散,所以困难项目一拖再拖并不奇怪,他们碰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放下工作,出去喝茶,回来继续,再解决不了就再出去喝茶……
不好评价...不过感觉有点怪
上面那篇不是ww写的,是 老狼 写的,呵呵
这次试飞的实际上是一架不携带任何武器的飞机,其目的仅是测试基本的起飞和降落性能,其测试状况简化到不能再简化。根本没考虑武器的系统整合,甚至雷达也没有安装,采用的是最原始的ins(惯性导航系统)。


世界上有哪个飞机首飞的时候是带弹带雷达要搞复杂飞行的??小龙首飞的时候带雷达了吗?即使是印度人写的,也绝对是一个业余中的外行写的。
不是我,是 传说中的 老狼,这文有些年头了,这厮貌似已经退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