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阎崇年把乾隆诗作与全唐诗相媲美(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6:20
笑看阎崇年把乾隆诗作与全唐诗相媲美(转贴)  
阎崇年在中 央10套播出的《清12帝疑案之乾隆篇》中赞扬乾隆的诗文成就时这样说:“整个唐朝2000多位诗人,诗作也不过4万多首,而乾隆以一人之力就作诗4万多首,并且乾隆还是个业余作家......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云云,阎教授言下之意不过就是乾隆的诗文成就可以和整个唐朝相媲美,而且对唐朝诗人个人而言更是远胜之,因为整个唐朝近300年的诗人加起来才比得上乾隆嘛。  

对阎崇年的这种比法我首先感到的就是莫名其妙。首先,无论在文学价值、艺术造就还是历史高度方面,乾隆诗作都是无法与全唐诗相比的。总的来讲乾隆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是比较高的,但严格的看,乾隆诗作中的很多质量并不怎么样,这样的诗作数量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价值呢?!诗作多但总体质量不高的高产诗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有人在,很多还不为人知,乾隆诗之所以全部保存只不过他是皇帝的原因。在中国几千年的诗坛中几乎就没有乾隆诗的地位,就是在满清的诗坛中乾隆诗也没有多少地位可言。

而乾隆诗作的数量也是不应该像阎崇年这样简单的跟全唐诗相比的。乾隆爱作诗,珍爱诗而他作为至高无上、掌握绝对权利的皇帝对他自己诗作的保存拥有着绝对的资源优势。且乾隆时代距今不过200余年,乾隆所作的每一首诗都要严格的记录下来,并用各种方式保存珍藏起来,使他的诗作能够完整的保存至今。而全唐诗最晚的距今也有1100年了,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变乱,而全唐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只是平民,他们不能像乾隆那样能运用各种资源优势、手段来保存自己的作品,能保存下来的诗作只有是少数中的少数了。像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诗作保存至今的只有三首了,而作为一代高才,难道平生所作只有这区区三首?!可见保存至今的4万余首全唐诗只是整个唐朝诗作的冰山一角。

仅一部康熙《御制全唐诗》就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加上后来陆续增补的五千多首,目前出版的《全唐诗》已达五万四千余首),作者计两千两百多人。当然这并非唐诗的全部与唐代诗人的全部。实际上,唐人上自帝王后妃、宰相将军,下至士卒小吏、平头百姓,包括渔夫樵子、村妇小儿、僧道乞丐、宫女娼妓,大多会诗能吟。孟郊在《教坊歌儿》诗里感叹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并序》里讲述他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刺史任上于建平(今重庆巫山)看到的情形:“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含思宛转,有〈淇澳(奥)〉之艳音。”白居易在贬谪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寄给元稹一封长信,即著名的〈与元九书〉,信中写道:“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往有咏仆诗者。”会昌六年(846),白居易逝世后,刚即位的唐宣宗作诗称颂他:“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而类似于“旗亭画壁”、歌妓唱诗(见载于薛用弱〈集异记〉等),两都(长安、洛阳)宫女以红叶题诗、军衣藏诗(见载于〈本事诗〉等)的故事在唐代社会颇为寻常,后任所传不过一二而已。

一般人爱说“唐诗”,而闻一多先生偏要说“诗唐”(诗的唐朝)。唐朝的确是诗的王朝,唐帝国的确是诗的国度,“其温文尔雅的风度令人着迷(美  维尔-杜伦:〈东方的文明〉)”。在这样一个鸾飞鱼跃,凤翔鹤集的时代里,能连续推出诸如“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方外十友”、“吴中四杰”、“竹溪六逸”、“饮中八仙”、“大历十才子”、 “九老”、“十哲”等诗人群体,簇拥出云蒸霞蔚的“盛唐气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李白、杜甫这样万世流芳的大诗人,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岂是乾隆诗能望其项背,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

经过1100年的沧海桑田,全唐诗仍为人们所熟知,所咏颂,而仅仅过了200年完好无损保存至今的乾隆诗现在有几个人知道?更别说妇孺咏颂了。可见,乾隆诗作无论在文学价值、艺术造就还是历史高度上都是不能望全唐诗项背的。并且乾隆诗是有很多枪手的帮忙的,还有乾隆只作了诗中的的一句都要把整首诗算作他的作品等等乾隆的这些“拿来主义”屡见不鲜。

我们再来做一道小学生的算术题:四万多首诗,一年365天,一天一首,要多少年呢?答案是109年多。乾隆同学就算神童吧,5岁开始作诗,作83年,基本上需要三天作四首,跟方便次数差不多。所以就像方便一样,虽然因为是清酋而保存了下来,但人们是一个也记不住的——记得住的大概就是前些年辫子戏里头提到的,跟民间传说差不多的,一片两片三四片。再者就是枪手了,专门有一班给乾隆做枪手的御用文人,他们绝非少数。他们帮乾隆作诗,或者乾隆改一两个字,或者根本不改就据为己有。

我以上说的这简单的几点,作为历史文化研究员的阎教授您应该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吧。



http://post.baidu.com/f?kz=180899965笑看阎崇年把乾隆诗作与全唐诗相媲美(转贴)  
阎崇年在中 央10套播出的《清12帝疑案之乾隆篇》中赞扬乾隆的诗文成就时这样说:“整个唐朝2000多位诗人,诗作也不过4万多首,而乾隆以一人之力就作诗4万多首,并且乾隆还是个业余作家......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云云,阎教授言下之意不过就是乾隆的诗文成就可以和整个唐朝相媲美,而且对唐朝诗人个人而言更是远胜之,因为整个唐朝近300年的诗人加起来才比得上乾隆嘛。  

对阎崇年的这种比法我首先感到的就是莫名其妙。首先,无论在文学价值、艺术造就还是历史高度方面,乾隆诗作都是无法与全唐诗相比的。总的来讲乾隆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是比较高的,但严格的看,乾隆诗作中的很多质量并不怎么样,这样的诗作数量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价值呢?!诗作多但总体质量不高的高产诗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有人在,很多还不为人知,乾隆诗之所以全部保存只不过他是皇帝的原因。在中国几千年的诗坛中几乎就没有乾隆诗的地位,就是在满清的诗坛中乾隆诗也没有多少地位可言。

而乾隆诗作的数量也是不应该像阎崇年这样简单的跟全唐诗相比的。乾隆爱作诗,珍爱诗而他作为至高无上、掌握绝对权利的皇帝对他自己诗作的保存拥有着绝对的资源优势。且乾隆时代距今不过200余年,乾隆所作的每一首诗都要严格的记录下来,并用各种方式保存珍藏起来,使他的诗作能够完整的保存至今。而全唐诗最晚的距今也有1100年了,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变乱,而全唐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只是平民,他们不能像乾隆那样能运用各种资源优势、手段来保存自己的作品,能保存下来的诗作只有是少数中的少数了。像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诗作保存至今的只有三首了,而作为一代高才,难道平生所作只有这区区三首?!可见保存至今的4万余首全唐诗只是整个唐朝诗作的冰山一角。

仅一部康熙《御制全唐诗》就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加上后来陆续增补的五千多首,目前出版的《全唐诗》已达五万四千余首),作者计两千两百多人。当然这并非唐诗的全部与唐代诗人的全部。实际上,唐人上自帝王后妃、宰相将军,下至士卒小吏、平头百姓,包括渔夫樵子、村妇小儿、僧道乞丐、宫女娼妓,大多会诗能吟。孟郊在《教坊歌儿》诗里感叹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并序》里讲述他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刺史任上于建平(今重庆巫山)看到的情形:“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含思宛转,有〈淇澳(奥)〉之艳音。”白居易在贬谪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寄给元稹一封长信,即著名的〈与元九书〉,信中写道:“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往有咏仆诗者。”会昌六年(846),白居易逝世后,刚即位的唐宣宗作诗称颂他:“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而类似于“旗亭画壁”、歌妓唱诗(见载于薛用弱〈集异记〉等),两都(长安、洛阳)宫女以红叶题诗、军衣藏诗(见载于〈本事诗〉等)的故事在唐代社会颇为寻常,后任所传不过一二而已。

一般人爱说“唐诗”,而闻一多先生偏要说“诗唐”(诗的唐朝)。唐朝的确是诗的王朝,唐帝国的确是诗的国度,“其温文尔雅的风度令人着迷(美  维尔-杜伦:〈东方的文明〉)”。在这样一个鸾飞鱼跃,凤翔鹤集的时代里,能连续推出诸如“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方外十友”、“吴中四杰”、“竹溪六逸”、“饮中八仙”、“大历十才子”、 “九老”、“十哲”等诗人群体,簇拥出云蒸霞蔚的“盛唐气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李白、杜甫这样万世流芳的大诗人,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岂是乾隆诗能望其项背,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

经过1100年的沧海桑田,全唐诗仍为人们所熟知,所咏颂,而仅仅过了200年完好无损保存至今的乾隆诗现在有几个人知道?更别说妇孺咏颂了。可见,乾隆诗作无论在文学价值、艺术造就还是历史高度上都是不能望全唐诗项背的。并且乾隆诗是有很多枪手的帮忙的,还有乾隆只作了诗中的的一句都要把整首诗算作他的作品等等乾隆的这些“拿来主义”屡见不鲜。

我们再来做一道小学生的算术题:四万多首诗,一年365天,一天一首,要多少年呢?答案是109年多。乾隆同学就算神童吧,5岁开始作诗,作83年,基本上需要三天作四首,跟方便次数差不多。所以就像方便一样,虽然因为是清酋而保存了下来,但人们是一个也记不住的——记得住的大概就是前些年辫子戏里头提到的,跟民间传说差不多的,一片两片三四片。再者就是枪手了,专门有一班给乾隆做枪手的御用文人,他们绝非少数。他们帮乾隆作诗,或者乾隆改一两个字,或者根本不改就据为己有。

我以上说的这简单的几点,作为历史文化研究员的阎教授您应该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吧。



http://post.baidu.com/f?kz=180899965
阎崇年无非是说乾隆诗作数量巨大,没有扯到在艺术高度上可于全唐诗媲美吧.
阎崇年对于明清的历史定位,基本上是准确的
大力吹捧明君,首先就是基本历史观的迷失~~~~
某一位牛人曾经说过:乾隆诗只是一种帝王体的打油诗.
而且乾隆的诗并不都是他自己写的。
  请看这句啊"...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连老金都觉得乾隆爷的诗作刻在某些地方是对中华文化的巨大破坏吧...
原帖由 因陀罗 于 2007-6-27 22:53 发表
  请看这句啊"...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连老金都觉得乾隆爷的诗作刻在某些地方是对中华文化的巨大破坏吧...

这句话是说过了头,乾隆的诗没看过,我也不懂诗歌鉴赏.据说并不怎么样,对中国文化贡献肯定是有一点的,当然说不上巨大.
我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牵强附会的做法.
乾隆提诗五万首,
力压全唐古今秀.
问谁能背出一句,
      ---------没有!
嗯,我寡识~~一句都背不出来

所以个人认为阎崇年才是牵强附会的,呵呵
原帖由 八宝山老妖 于 2007-6-28 13:53 发表
乾隆提诗五万首,
力压全唐古今秀.
问谁能背出一句,
      ---------没有!

我记得“一片两片三四片,,”,但不能肯定是乾隆爷的:D
五万首诗
我也能做
当然是
梨花
体的~~;P ;P
看过那集、确有吹捧乾隆之嫌,当时就挺反感。说这句话的时候连佳句的例子都举不出。
原帖由 dcym 于 2007-6-28 12:19 发表

这句话是说过了头,乾隆的诗没看过,我也不懂诗歌鉴赏.据说并不怎么样,对中国文化贡献肯定是有一点的,当然说不上巨大.
我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牵强附会的做法.


-----------------------------------------
对中国文化贡献肯定是有一点的,当然说不上巨大--------卖纸的肯定是挣了。我听说宫廷购物的价格比正常物价要贵得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只要是用心写并且不是色情无聊的东西,对文学都是贡献,但问题是这种程度的贡献值得一提么?
原帖由 青虹 于 2007-6-28 21:01 发表

我记得“一片两片三四片,,”,但不能肯定是乾隆爷的:D

============================================
纪晓岚
不知道和梨花体有得比么?
乾隆诗基本是垃圾。
把乾隆诗当做宝的阎崇年也是垃圾。
吃屎吃得多了,脑子里面也是屎。
阎教员吹捧乾隆无不妥
但是拿几万的诗来吹捧就显得很SBL
一个皇帝一生写几万的诗
要是他自己写 的,那他肯定无法勤政
要不然就是找枪手

不过由此可见
阎教员还是很可爱的

PS:不知道阎教员和以前足协那个阎王是不是亲戚,两人长的好象啊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6-29 17:19 发表
阎教员吹捧乾隆无不妥
但是拿几万的诗来吹捧就显得很SBL
一个皇帝一生写几万的诗
要是他自己写 的,那他肯定无法勤政
要不然就是找枪手

不过由此可见
阎教员还是很可爱的

PS:不知道阎教员和以前足协那 ...

一个又干又瘦,一个满脸横肉,哪里像了……:L :L
原帖由 dcym 于 2007-6-28 12:19 发表

这句话是说过了头,乾隆的诗没看过,我也不懂诗歌鉴赏.据说并不怎么样,对中国文化贡献肯定是有一点的,当然说不上巨大.
我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牵强附会的做法.

  过头么?乾隆的诗如果刻在其他有文物价值的地方,不是破坏是什么?
原帖由 因陀罗 于 2007-6-30 05:15 发表

  过头么?乾隆的诗如果刻在其他有文物价值的地方,不是破坏是什么?

我说说过了头,是指阎崇年把乾隆诗作说成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贡献云云.
对现在来说,乾隆的诗作也算历史文物,保定的莲花池就有好多乾隆诗的石刻.能说有人去刮掉这些石刻不算破坏历史文物么?
原帖由 因陀罗 于 2007-6-30 05:15 发表

  过头么?乾隆的诗如果刻在其他有文物价值的地方,不是破坏是什么?

我说说过了头,是指阎崇年把乾隆诗作说成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贡献云云.
对现在来说,乾隆的诗作也算历史文物,保定的莲花池就有好多乾隆诗的石刻.能说有人去刮掉这些石刻不算破坏历史文物么?
乾隆还喜欢鉴赏名画, 不管多大副的画作,都要在正中间盖个戳,这个败家子
原帖由 dcym 于 2007-6-30 08:48 发表

我说说过了头,是指阎崇年把乾隆诗作说成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贡献云云.
对现在来说,乾隆的诗作也算历史文物,保定的莲花池就有好多乾隆诗的石刻.能说有人去刮掉这些石刻不算破坏历史文物么?

    你这不是玩狡辩么,貌似以前偶也很喜欢的说?
    你到大姑娘身上刻几个字,能说有人去把这些字刮了不算人身伤害?;P
     破坏历史文物,在乾隆把他的不入流的诗词刻上去时就发生了。至于后人去刮掉这些石刻,当然算破坏文物,假如偶跑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刻上“东阳杜二到此一游”,你把偶的大作刮掉同样是破坏文物,难道这样就代表偶先前在纪念碑上刻字倒不算破坏文物?:o
你到大姑娘身上刻几个字,能说有人去把这些字刮了不算人身伤害? ;P ;P
原帖由 happygolf 于 2007-6-29 18:51 发表

一个又干又瘦,一个满脸横肉,哪里像了……:L :L

仔细想一下
相当象的啊!

靠~~~~~一样的萎琐:o
萎琐男:D :D
原帖由 因陀罗 于 2007-6-30 14:48 发表

    你这不是玩狡辩么,貌似以前偶也很喜欢的说?
    你到大姑娘身上刻几个字,能说有人去把这些字刮了不算人身伤害?;P
     破坏历史文物,在乾隆把他的不入流的诗词刻上去时就发生了。至于后人去刮掉这些石 ...

什么是狡辩呢?:D
您做这个假设忽略了好几个前提,首先一个普通的石头不是大姑娘,也不是纪念碑,乾隆要是刻在故宫里,那当时是人家自己家,你在你家墙壁上写几个字不会考虑以后你家也有可能成为历史文物吧?要是刻在外地一石头上,这个石头本身能有多少文物价值?乾隆的诗作书法再不堪,未见得连块石头都比不上吧?我也没听说乾隆非把自己的字跟苏黄米蔡刻一块儿吧?
再说了,人家乾隆好歹也是一历史名人,您说他刻一字能和您刻一字等量齐观吗?(当然您要与启功同级另当别论),您自己找块石头刻上字去换乾隆石刻,恐怕人家不换给您吧?
名人题字,古往今来多了去了.到今天随便一芝麻小吏一公司老板都敢到处给人题字,乾隆作为帝王在石头上题几个字,未见得就委屈了那块石头吧?
想到个问题,乾隆这几万首诗肯定有大批的是出自御用文人枪手,可能都不止一半,可还是一首好诗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清朝整个社会的文化文明水准的没落?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7-1 12:11 发表
想到个问题,乾隆这几万首诗肯定有大批的是出自御用文人枪手,可能都不止一半,可还是一首好诗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清朝整个社会的文化文明水准的没落?

只能说那个时候诗歌走向没落
阳春白雪被下里巴人取代
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7-1 12:40 发表

只能说那个时候诗歌走向没落
阳春白雪被下里巴人取代
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唐诗之于唐朝,宋词之于宋朝,都是下里巴人吧。
送毛伯温 明世宗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鼉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张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