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8mm步枪弹使用前铅后钢这样一种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2:14
请教为什么5.8mm步枪弹使用前铅后钢这样一种结构?既不利于穿甲,也不利于增大杀伤力,不是说前钢后铅更容易造成穿透和翻滚吗?5.8手枪弹就是这样的设计的,如果手枪和步枪设计思路不同,那为什么5.56步枪弹,5.7手枪弹也是采用这样的结构,5.8mm步枪弹好像如果不考虑敌人穿防弹衣的情况下空腔效应该是3种小口径步枪弹里面最弱的,如果换成前钢后铅不是可以增强翻滚效果了吗,而且5.8mm步枪弹长径比比5.56步枪弹大,空腔不应该更弱的呀,不懂,请教一下!请教为什么5.8mm步枪弹使用前铅后钢这样一种结构?既不利于穿甲,也不利于增大杀伤力,不是说前钢后铅更容易造成穿透和翻滚吗?5.8手枪弹就是这样的设计的,如果手枪和步枪设计思路不同,那为什么5.56步枪弹,5.7手枪弹也是采用这样的结构,5.8mm步枪弹好像如果不考虑敌人穿防弹衣的情况下空腔效应该是3种小口径步枪弹里面最弱的,如果换成前钢后铅不是可以增强翻滚效果了吗,而且5.8mm步枪弹长径比比5.56步枪弹大,空腔不应该更弱的呀,不懂,请教一下!
前铅后钢更容易翻滚~
而前钢后铅的穿透性能更好~5。8mm重弹就是这样的设计~
  楼上说了,我就不用重复了
楼上的楼上说的,要反过来理解,才是正确答案。
http://www.gun-world.net/ammo/58x42/58mm.htm

自己去看吧!
原帖由 wolf2000 于 2007-5-29 15:42 发表
楼上的楼上说的,要反过来理解,才是正确答案。

完全同意:D
前铅后钢,会损失一些穿甲性能。
但铅在前,铅软,可以减少跳弹的。
再胡猜一下
铅重,钢轻,而子弹前细后粗。前铅后钢,可使重心更靠近子弹中间,飞行时更稳定。
ss109的钢头很小,对重心的影响不大。我想知道,它会不会更容易出现跳弹?
ss109的钢头,要符合弹头的弧线,工艺要求高一些。而钢心生产更方便。
那么为什么说5.8mm枪弹的空腔效应是最小的,按c.a.t.f 说的我们的子弹更容易翻滚啊
原帖由 kenmust 于 2007-5-29 17:53 发表
那么为什么说5.8mm枪弹的空腔效应是最小的,按c.a.t.f 说的我们的子弹更容易翻滚啊

我想是5.8普通弹弹头本身较重的缘故~~~
同样结构的5.45步枪弹翻滚的确很厉害~~
可能还是因为没有权威的数据吧,也没有上过战场验证,我也是看了各类报导觉得疑惑不解,究竟咱们的子弹好不好啊
如果对付没有穿防弹衣的敌人空腔效果比5.56还要差的话,那么维和部队某些时候就很危险了
原帖由 kenmust 于 2007-5-29 19:19 发表
如果对付没有穿防弹衣的敌人空腔效果比5.56还要差的话,那么维和部队某些时候就很危险了

有文章比较过了~5.8的空腔效果的确是要差一些
5.8mm长径比夹在5.56和5.45之间,而且如果前铅后钢的结构有利于翻滚的话,比5.45少就算了,5.8怎么也不可能比长径比少、采用前钢后铅结构的5.56少那么多啊,单纯一个重量上的原因真的对翻滚影响这么大吗,还有没有人有别的看法,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前铅后钢弹头更稳定,因为重心靠前.稳定了翻滚自然差些,对防跳弹也有利,5.45容易翻滚是因为弹尖是空的,几乎一碰就变形,瞬间就变成不规则形状,然后发生不规则翻滚.
老美的SS109的情况正好反过来,缺点是防跳弹性能差些,优点是即使长径比小,只要有翻滚的趋势就容易断成两截或破裂,然后开始各种美妙的翻滚.SS109的特点还在于弹头内铅含量高,弹头体积比5.8和5.45不占优势,但铅多了弹头就重,既可以用惯性去促进钢心的穿甲,还使弹头相对变重,得到更好的弹道系数.
貌似铅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的设计也许考虑了节约铅的使用.以前已经有例子了,二战德军大量生产铸铁芯的9毫米冲锋枪弹,目的就是为了节约铅.
国产的5.8重弹,光靠弹头增重看来无法达到与7.62X53相当的穿甲能力,所以采取了前钢后铅的设计,而且钢心看来比轻弹的还细,所以我感觉当初设计师花了不少工夫来设计,据说还是用的较贵的穿甲弹专用钢,基本就是"能翻滚的穿甲弹".
发张自拍热辣写真。:D
中间的那个尾部已经变形了。
也就是说5.8步枪弹唯一的优点就是防跳弹,否则重弹又能翻滚,又能穿甲的为什么不全用重弹算了,普通弹怎么说也应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点吧,我就是想不通这点,PRSOV 大大给说一下啊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5-30 19:06 发表
前铅后钢弹头更稳定,因为重心靠前.稳定了翻滚自然差些,对防跳弹也有利,5.45容易翻滚是因为弹尖是空的,几乎一碰就变形,瞬间就变成不规则形状,然后发生不规则翻滚.
老美的SS109的情况正好反过来 ...

这点你就错了。5.45mm的7N6 子弹头部确实是有一个空腔,但根据美国人的研究发现,该弹头头部的空腔很可能并不是蓄意这样设计的,而是当时前苏联生产子弹的工艺所造成。无论是在对战场上的尸体解剖还是对靶场对明胶组织的弹道试验都证实了,5.45子弹射入人体后头部很少变形,主要是靠翻滚来加大杀伤力。而头部空腔的作用并不是变形,而是使弹头重心更加偏后,以降低子弹在人体内的稳定性,使弹头提前偏转并翻滚。
还有另外的一点,所谓5.45子弹头部有空腔指的是7n6的5.45子弹,该弹在70~80年代大量生产,并用于阿富汗战争。而前苏联从1991年开始使用5.45的重弹7n10来代替7n6,该弹头的主要改进是换用淬火的高碳钢芯来取代原来的低碳钢芯,弹头的重量也有小幅度的增加,而且7N10弹头头部是没有空腔的,而原来有空腔的7n6弹药自那以后就逐渐停产了,所以现在俄国军队使用的5.45弹,很可能是没有空腔的。
ms要考虑到赤道转动惯量问题~那位dx分析下
钢芯在后还有个好处就是,击中目标后钢芯不易变形在惯性作用下前压,使铅头破碎变形~
;P  能不能前面放很小一截铅,中间是一段硬钢芯,后面再跟一大截铅呢?这样又可以防跳弹,加强穿甲、翻滚、破碎变形。将5.8重弹再拉长,弹尖空腔放铅,重新设计枪管搞出一支95A2。
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加个空尖为好。;P
原帖由 kenmust 于 2007-5-29 17:53 发表
那么为什么说5.8mm枪弹的空腔效应是最小的,按c.a.t.f 说的我们的子弹更容易翻滚啊

同为小口径,但3种弹的杀伤原理还真的是不太一样的说。
原帖由 c.a.t.f 于 2007-5-31 16:50 发表
ms要考虑到赤道转动惯量问题~那位dx分析下

呵呵,其实气压,气温都对外弹道的影响都比地球自转的影响大不知道多少倍。
因为你的弹道高度不够,最到10多米罢了。
因为由于惯性,地球表面上一点同地心连线上(包括延长线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高度越大,线速度越大,你最大弹道高才那么一点,就是在赤道上无论往什么方向上打能差多少呢?这个量只怕对对于一颗子弹的弹道散布来说可以忽略了。
原帖由 不玩CS的T 于 2007-6-1 12:59 发表

呵呵,其实气压,气温都对外弹道的影响都比地球自转的影响大不知道多少倍。
因为你的弹道高度不够,最到10多米罢了。
因为由于惯性,地球表面上一点同地心连线上(包括延长线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高度 ...

此赤道非毕赤道~~~,这里的赤道转动惯量,指的过整体质心且垂直于自转轴的横轴的转动惯量,是理论力学的一部分~~~理论上,赤道惯量小,旋转稳定性高
我的理解,赤道转动惯量主要受膛线的缠距影响;缠距越小,弹头的转动惯量越大,出膛后飞行就越稳定;枪管膛线也有影响,膛线较多,可以赋予弹头更大的转动惯量。但可别弄成了鬼子的38式。
原帖由 希佩尔 于 2007-6-1 19:44 发表
我的理解,赤道转动惯量主要受膛线的缠距影响;缠距越小,弹头的转动惯量越大,出膛后飞行就越稳定;枪管膛线也有影响,膛线较多,可以赋予弹头更大的转动惯量。但可别弄成了鬼子的38式。

极转动惯量又和赤道转动惯量不一样~~对弹道的影响也不一样~
原帖由 c.a.t.f 于 2007-6-1 20:13 发表

极转动惯量又和赤道转动惯量不一样~~对弹道的影响也不一样~


不好意思,好帖不仔细,也不了解术语。按老兄的描述,赤道惯量与时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波动曲线。这个与弹头的加工精度有关吧,理想的情况是弹头受力焦点的正面投影与弹头的重心重合。
咋觉得都跑题了,还是没有人能回答5.8mm普通但相对于重担的优势吗,别告诉我就只有防跳弹,还有没有性能上的其他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