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出世的“山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14:50
[center]不该出世的“山鹰”[/center]
2003年12月13日,又一架涂有黄色防锈漆的飞机从西南大地腾空而起,这次的主角是贵航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JL-9“山鹰”高级教练机。“山鹰”起飞了,看完下面的文章,也许你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山鹰”不该出世。
[center]动力,来自何方?[/center]
资料显示,贵航于1992至93年间开始下一代高教机的预研工作,直至上世纪末为止,贵航一直不紧不慢的进行着先期预研、选型以及初步设计。然而自FTC-2000以1:10的模型在2000年第三届珠海航展上亮相以后,这个项目就像开了全加力一样,不断取得进展,2001年12月进入详细设计阶段,2002年8月发图完毕,2003年5月15日开铆,11月30日总装完毕,12月13日首飞……成飞刚刚在FC-1上创造的一连串记录没过多久就被贵航人逐一打破,究竟是什么动力让贵航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愈跑愈快呢?
前期的充分准备和扎实的技术储备是一个因素(相对于“山鹰”来说扎实),部队对于新一代高教机的要求也是一个方面,但个人认为这都不是主要因素。对于前一个因素来说,贵航在两三年甚至三五年前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为什么当时没有大提速,而只是慢悠悠的“准备”呢?对于后者来说,目前的高教机主力歼教-7的缺点在于启动布局落后,教练型在经过了特殊改装之后,起降性能更逊一筹,飞行员的视野也不甚理想,但是这些问题从歼教-7服役的那天起就出现了,就算是因为苏-27的入役导致了训练三代机飞行员的高教机的缺口突然出现,那么这个缺口的最大值的出现之时也应该在90年代中期。事实上,飞苏-27的都是经过选拔的尖子飞行员,他们需要的是针对苏-27的改装训练,这只有在稍后引进的苏-27UB上才能实现。至于歼教-7座舱设备落后,不能适应新型战斗机训练要求的问题则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座舱设备改善,完全没有另起炉灶的必要。
究竟其加速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来自何方?依我看,主要是来自L-15的压力,-15的首次公开亮相时在2001年8月的北京航展上,它所展示的技术水平全面压倒FTC-2000,也就是今天的“山鹰”,贵航的领导在此刻显示出了强烈的“市场意识”,“山鹰”的生机就在于实践和成本,基于这个原因,进度和成本的极力控制成了被贵航人贯穿“山鹰”研制过程始终的主导思想。正是L-15成为了“山鹰”的催生剂。
[center]前景,去向何处?[/center]
脱胎于歼教-7的“山鹰”与身为战斗机双座教练型的前者不同,“山鹰”引入了通用型高级教练机的概念,也就是说,飞行员在接受完最初的基础训练以后,就将在“山鹰”上接受统一的高级课目训练。我不否认引入这种概念的必要性,这是大部分国家的普遍做法,但是在目前情况下,用“山鹰”作为通用型教练机,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
众所周知,“山鹰”在歼教-7的基础上修改了气动布局,除了提高其将性能外,主要就是为了在气动特性上向第三代战斗机靠拢。而实际情况是“山鹰”的操纵系统和座舱界面与三代机仍存在质的差距。尤其是操纵系统,我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都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飞行学员在“山鹰”上根本无法体验到这种操纵系统的驾驶感受。看上去保留机械液压操纵系统降低了“山鹰”的制造成本,实际上这笔费用转嫁到了三代机的双座教练型的使用成本上去了。同时,由于“山鹰”的气动布局向三代机靠拢,必然会加大其气动特性与二代机(歼-7、歼-8)的吻合度,所以从“山鹰”到二代机的跨越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仍然需要歼教-7的过渡,“山鹰”至多可以完成歼-7E/G/MF等型号的改装训练。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无疑是“山鹰”中庸的定位造成的,也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山鹰”加入现役已似板上钉钉。而且相比其技术出众,但仍有些虚无缥缈的“后来者”,市场总是比较垂青“先来者”,尤其是在还没有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也不可能完全引入市场机制的中国军品市场。“山鹰”这颗种子一旦扎根市场,就完全有可能解除“山鹰”改、“山鹰”2这样的国时,继续巩固它的市场份额。看来,贵航段时间内是可以“衣食无忧”了!
[center]几点思索[/center]
1、长久以来,中国的飞行学员从下“初教”开始,“歼教”就一直伴其左右,直至它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歼教-5、歼教-6、歼教-7恰好代表着亚音速、超音速、两倍音速战斗机。步步上升,中国飞行员成长的阶梯可以称得上坚实而稳固。但是通过战斗机该教练机也有一些弊端,更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中国的教练机必须脱离“歼教”,真正地“教练”化。
K-8可以说是“教练”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它在功能上起到衔接初教与高教机的训练任务,用以替代日益老化的歼教-5。事实证明这一步跨得很好,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实现了大批量出口,中国飞行员成长的新阶梯开始形成。
正在新旧阶梯的更替进行到关键的第三层(或者说第二步)之时,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者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就好像在初教-6——K-8——L-15这三个大阶梯的后两个之间横生了小半格阶梯出来,就功能而言与L-15平行,技术水平却要低半格。在L-15这一层尚未形成之前,这小半格的出现会对前者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整个阶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这难道就是常听到的“改革的阵痛”?
先抛开上面的“阵痛”,憧憬一下新阶梯形成以后:初教-6更显老迈,功能也过于简单;K-8的功能与上下层都有重叠,存在意义已不大(但在过渡时期,其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唯有L-15正年富力强。所以个人认为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初教机取代初教-6,并在功能上镶上拓展,正在研制的L-15也应适当考虑直接下接初教机的技术要求,最终形成新初教——L-15的搭配,简化了结构,功能丝毫不受影响。不过这个想法只是灵光衣衫,可行性没有充分考虑,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起探讨。
2、军品研制项目归属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像JSF那样的公开竞标(过程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完全引入这种机制的条件还不成熟,许多与这种机制相抵触的东西仍然存在,也没有显示出消失的迹象。在新高教机这个项目上,即使通过上述方式决定项目归属的可能性不存在,也应该退而求其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所有相关研制力量共同开发(在自主条件下展开跨公司、跨集团合作的可能性依然为零)。
令人遗憾的是,市场竞争机制还为引入中国军品市场,恶性竞争已经捷足先登。在没有统一协调和管理的前提下贵航和洪都两家几乎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新高教机的预研,为了应对击伤上更及先进的L-15的强劲挑战,贵航采取了拼命加快进度、压缩成本的策略,目的只有一个:抢先占领容量本来就不大的教练机市场。循着这个目的,最终确定的方案只有一个难点:如何更快、更便宜的造出来!很自然的,他们赶在了洪都人的前面。飞惯了歼教-7的人见了“山鹰”当然较好,殊不知“山鹰”浪费了国家的钱不说,还让洪都那个尚未出世却更加出色的L-15再同时面对资金、技术两方面难题的时候,又感受到了可能到来的市场危机!如果洪都人沉不住气,也拿出相应对策,降低L-15的技术水平,那么损失最大的只能是部队的战斗力!
整个过程发展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个研制单位的协调统一,没有看到决策层的高瞻远瞩,我们本已有限的资源竟然用在了无意义的内耗上!贵航的行为已属不该,决策层更是难辞其咎!曾经令我们满怀希望的L-15如今前途飘忽,中国的航空工业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摆脱非技术因素的束缚!
Flanker_27
8.Jan.2004[center]不该出世的“山鹰”[/center]
2003年12月13日,又一架涂有黄色防锈漆的飞机从西南大地腾空而起,这次的主角是贵航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JL-9“山鹰”高级教练机。“山鹰”起飞了,看完下面的文章,也许你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山鹰”不该出世。
[center]动力,来自何方?[/center]
资料显示,贵航于1992至93年间开始下一代高教机的预研工作,直至上世纪末为止,贵航一直不紧不慢的进行着先期预研、选型以及初步设计。然而自FTC-2000以1:10的模型在2000年第三届珠海航展上亮相以后,这个项目就像开了全加力一样,不断取得进展,2001年12月进入详细设计阶段,2002年8月发图完毕,2003年5月15日开铆,11月30日总装完毕,12月13日首飞……成飞刚刚在FC-1上创造的一连串记录没过多久就被贵航人逐一打破,究竟是什么动力让贵航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愈跑愈快呢?
前期的充分准备和扎实的技术储备是一个因素(相对于“山鹰”来说扎实),部队对于新一代高教机的要求也是一个方面,但个人认为这都不是主要因素。对于前一个因素来说,贵航在两三年甚至三五年前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为什么当时没有大提速,而只是慢悠悠的“准备”呢?对于后者来说,目前的高教机主力歼教-7的缺点在于启动布局落后,教练型在经过了特殊改装之后,起降性能更逊一筹,飞行员的视野也不甚理想,但是这些问题从歼教-7服役的那天起就出现了,就算是因为苏-27的入役导致了训练三代机飞行员的高教机的缺口突然出现,那么这个缺口的最大值的出现之时也应该在90年代中期。事实上,飞苏-27的都是经过选拔的尖子飞行员,他们需要的是针对苏-27的改装训练,这只有在稍后引进的苏-27UB上才能实现。至于歼教-7座舱设备落后,不能适应新型战斗机训练要求的问题则完全可以通过改进座舱设备改善,完全没有另起炉灶的必要。
究竟其加速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来自何方?依我看,主要是来自L-15的压力,-15的首次公开亮相时在2001年8月的北京航展上,它所展示的技术水平全面压倒FTC-2000,也就是今天的“山鹰”,贵航的领导在此刻显示出了强烈的“市场意识”,“山鹰”的生机就在于实践和成本,基于这个原因,进度和成本的极力控制成了被贵航人贯穿“山鹰”研制过程始终的主导思想。正是L-15成为了“山鹰”的催生剂。
[center]前景,去向何处?[/center]
脱胎于歼教-7的“山鹰”与身为战斗机双座教练型的前者不同,“山鹰”引入了通用型高级教练机的概念,也就是说,飞行员在接受完最初的基础训练以后,就将在“山鹰”上接受统一的高级课目训练。我不否认引入这种概念的必要性,这是大部分国家的普遍做法,但是在目前情况下,用“山鹰”作为通用型教练机,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
众所周知,“山鹰”在歼教-7的基础上修改了气动布局,除了提高其将性能外,主要就是为了在气动特性上向第三代战斗机靠拢。而实际情况是“山鹰”的操纵系统和座舱界面与三代机仍存在质的差距。尤其是操纵系统,我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都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飞行学员在“山鹰”上根本无法体验到这种操纵系统的驾驶感受。看上去保留机械液压操纵系统降低了“山鹰”的制造成本,实际上这笔费用转嫁到了三代机的双座教练型的使用成本上去了。同时,由于“山鹰”的气动布局向三代机靠拢,必然会加大其气动特性与二代机(歼-7、歼-8)的吻合度,所以从“山鹰”到二代机的跨越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仍然需要歼教-7的过渡,“山鹰”至多可以完成歼-7E/G/MF等型号的改装训练。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无疑是“山鹰”中庸的定位造成的,也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山鹰”加入现役已似板上钉钉。而且相比其技术出众,但仍有些虚无缥缈的“后来者”,市场总是比较垂青“先来者”,尤其是在还没有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也不可能完全引入市场机制的中国军品市场。“山鹰”这颗种子一旦扎根市场,就完全有可能解除“山鹰”改、“山鹰”2这样的国时,继续巩固它的市场份额。看来,贵航段时间内是可以“衣食无忧”了!
[center]几点思索[/center]
1、长久以来,中国的飞行学员从下“初教”开始,“歼教”就一直伴其左右,直至它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歼教-5、歼教-6、歼教-7恰好代表着亚音速、超音速、两倍音速战斗机。步步上升,中国飞行员成长的阶梯可以称得上坚实而稳固。但是通过战斗机该教练机也有一些弊端,更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中国的教练机必须脱离“歼教”,真正地“教练”化。
K-8可以说是“教练”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它在功能上起到衔接初教与高教机的训练任务,用以替代日益老化的歼教-5。事实证明这一步跨得很好,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实现了大批量出口,中国飞行员成长的新阶梯开始形成。
正在新旧阶梯的更替进行到关键的第三层(或者说第二步)之时,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者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就好像在初教-6——K-8——L-15这三个大阶梯的后两个之间横生了小半格阶梯出来,就功能而言与L-15平行,技术水平却要低半格。在L-15这一层尚未形成之前,这小半格的出现会对前者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整个阶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这难道就是常听到的“改革的阵痛”?
先抛开上面的“阵痛”,憧憬一下新阶梯形成以后:初教-6更显老迈,功能也过于简单;K-8的功能与上下层都有重叠,存在意义已不大(但在过渡时期,其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唯有L-15正年富力强。所以个人认为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初教机取代初教-6,并在功能上镶上拓展,正在研制的L-15也应适当考虑直接下接初教机的技术要求,最终形成新初教——L-15的搭配,简化了结构,功能丝毫不受影响。不过这个想法只是灵光衣衫,可行性没有充分考虑,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起探讨。
2、军品研制项目归属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像JSF那样的公开竞标(过程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完全引入这种机制的条件还不成熟,许多与这种机制相抵触的东西仍然存在,也没有显示出消失的迹象。在新高教机这个项目上,即使通过上述方式决定项目归属的可能性不存在,也应该退而求其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所有相关研制力量共同开发(在自主条件下展开跨公司、跨集团合作的可能性依然为零)。
令人遗憾的是,市场竞争机制还为引入中国军品市场,恶性竞争已经捷足先登。在没有统一协调和管理的前提下贵航和洪都两家几乎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新高教机的预研,为了应对击伤上更及先进的L-15的强劲挑战,贵航采取了拼命加快进度、压缩成本的策略,目的只有一个:抢先占领容量本来就不大的教练机市场。循着这个目的,最终确定的方案只有一个难点:如何更快、更便宜的造出来!很自然的,他们赶在了洪都人的前面。飞惯了歼教-7的人见了“山鹰”当然较好,殊不知“山鹰”浪费了国家的钱不说,还让洪都那个尚未出世却更加出色的L-15再同时面对资金、技术两方面难题的时候,又感受到了可能到来的市场危机!如果洪都人沉不住气,也拿出相应对策,降低L-15的技术水平,那么损失最大的只能是部队的战斗力!
整个过程发展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个研制单位的协调统一,没有看到决策层的高瞻远瞩,我们本已有限的资源竟然用在了无意义的内耗上!贵航的行为已属不该,决策层更是难辞其咎!曾经令我们满怀希望的L-15如今前途飘忽,中国的航空工业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摆脱非技术因素的束缚!
Flanker_27
8.Jan.2004
南飞,不要再让人失望了!

大家讨论下L15用什么窝扇?
山鹰是不是与FC-1搭配,是买给巴基斯坦的呢
说实话,我也很不喜欢“山鹰”。不过如果要是和FC-1配套的话我看倒是还不错,如果想配套J-10或者30、27等,我想以“山鹰”的性能肯定不行,我还是更看好L-15。但是就如楼主所说,“山鹰”在时间上抢了先,部队也确实急需,我想可不可以先少量生产,尽快解部队燃眉之急,等L-15出来了再大量装备。当然,L-15自己也要争气,尽快、尽好的搞出来啊!!!
有什么办法呢?国家决策层思路混乱,空军自己也是无头苍蝇般,(当然也许是有人吃了别人嘴软),这些人成天只想升官发财,国家的国防不会放在心上的!
最怕就是洪都为了赶时间而降低技术。
L-15的发动机计划用AI-222K-25F或DV-2F
好像都是乌克兰的东西
不错!不过L-15是不会前途飘忽的,自己也期待,出口也很有市场,前途比山鹰是要大的。
以下是引用cidf在2004-1-8 17:01:00的发言:
有什么办法呢?国家决策层思路混乱,空军自己也是无头苍蝇般,(当然也许是有人吃了别人嘴软),这些人成天只想升官发财,国家的国防不会放在心上的!

典型的极端悲观主义者!照你这么说你去倭国红灯区去吧,那里歌舞生平!
以下是引用eqq121在2004-1-8 16:46:00的发言:
山鹰是不是与FC-1搭配,是买给巴基斯坦的呢
我看不可能,连个电传操纵都没有,怎么搭配呀?
我主要是看不上它还沿用WP13!
这种飞机肯定短腿!
有竞争比没有竞争好,不管山鹰是好是坏,出了一个象样的产品就是好事,对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总是有利的,不存在什么浪费钱的事,美国的F35和F22不就是竞争出来的吗?
难道说竞争失败者就是在浪费钞票?
教9最多就能培训7,8的飞行员。培训第三代的?!笑话!
L-15可不可以用秦岭啊?

俄系发动机可能是试飞或者出口准备的吧,象K8,自己用的发动机也是自己的
L15太慢
以下是引用rsjd在2004-1-8 22:02:00的发言:
有竞争比没有竞争好,不管山鹰是好是坏,出了一个象样的产品就是好事,对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总是有利的,不存在什么浪费钱的事,美国的F35和F22不就是竞争出来的吗?
难道说竞争失败者就是在浪费钞票?
F-22和F-35确实是通过竞争搞出来的。不过用来竞争的机种无一不是精品,它们都属于同一技术层次。而JL-9与L-15由于技术差距很大,所以并不存在竞争,JL-9也根本不配与L-15进行竞争。JL-9我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它是国产的,不象L-15还要用进口发动机。然而,国产就一定要落后吗?[em10][em10]
别争啦!自己研发新型航空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的瓶颈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没有真正完全不受制于人的新一代战机!
以下是引用rsjd在2004-1-8 22:02:00的发言:
有竞争比没有竞争好,不管山鹰是好是坏,出了一个象样的产品就是好事,对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总是有利的,不存在什么浪费钱的事,美国的F35和F22不就是竞争出来的吗?
难道说竞争失败者就是在浪费钞票?

我的观点是恶性竞争还不如不竞争
与其大家用尽手段抢夺有限的资源
还不如像以前那样计划分配呢!
如果大家是同时拿出方案来,摆在桌面上公平竞争
不管谁赢了,我都没有话说
而现在就像两个人在比赛110米栏
没有裁判
“山鹰”抢跑不算还干脆绕过所有栏
这叫什么竞争?!
以下是引用杀手约翰在2004-1-8 19:24: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idf在2004-1-8 17:01:00的发言:
有什么办法呢?国家决策层思路混乱,空军自己也是无头苍蝇般,(当然也许是有人吃了别人嘴软),这些人成天只想升官发财,国家的国防不会放在心上的!

典型的极端悲观主义者!照你这么说你去倭国红灯区去吧,那里歌舞生平!

[/quote]

如果去倭国红灯区能使中国空军变聪明点,那我就去!
以下是引用cidf在2004-1-9 11:19: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杀手约翰在2004-1-8 19:24: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idf在2004-1-8 17:01:00的发言:
  有什么办法呢?国家决策层思路混乱,空军自己也是无头苍蝇般,(当然也许是有人吃了别人嘴软),这些人成天只想升官发财,国家的国防不会放在心上的!
  

  典型的极端悲观主义者!照你这么说你去倭国红灯区去吧,那里歌舞生平!
  
[/quote]

如果去倭国红灯区能使中国空军变聪明点,那我就去!
[/quote]

呵呵~~兄弟颇有些"我不入地狱谁入"的胸怀!
JL-9和L-15各自的定位都不同,谈什么竞争呢?JL-9总师不是说了吗,JL-9面对的是歼7MF、歼8的几个新改型这类三代座舱界面,二代飞行品质的二代半战机的飞行员培训,而L15则是瞄准苏-27、歼10等这类纯三代战机飞行员的培训。两者干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竞争什么?只有在空军今后装备的都是第三代战机的时候,它们才能可能出现竞争,只要空军还是保持三代和二代半战机共存的局面,JL-9和L-15就会各司其职,各干各的,不可能出现所谓的竞争!
以下是引用大黄蜂在2004-1-9 13:06:00的发言:
JL-9和L-15各自的定位都不同,谈什么竞争呢?JL-9总师不是说了吗,JL-9面对的是歼7MF、歼8的几个新改型这类三代座舱界面,二代飞行品质的二代半战机的飞行员培训,而L15则是瞄准苏-27、歼10等这类纯三代战机飞行员的培训。两者干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竞争什么?只有在空军今后装备的都是第三代战机的时候,它们才能可能出现竞争,只要空军还是保持三代和二代半战机共存的局面,JL-9和L-15就会各司其职,各干各的,不可能出现所谓的竞争!

JL-9能做得L-15都能做
我们就急这两三年时间吗?
这点时间值得我们开发一种新机吗?
再说这两三年还是JL-15降低技术水平换来的呢!
正因为降低了技术水平在有了针对“二代半”这一说!
定位不同,而且高教九技术非常成熟
K-8和L-15足够了,山鹰不用。
中国难道还少这些重复建设的玩意吗?
L-15最快都要05或06年才能服役,在此之前,那些二代半战斗机的飞行员培训怎么办?用三代机来培训,一来成本贵,而且三代机自己也不够教练机用,哪里还可以兼顾二代半战机飞行员的培训?就算L-15出来也必定是先弥补三代机的教练机的紧缺,才考虑二代半的培训。二来三代机的飞行品质和那些歼-7MF、歼8新改型相差实在太大,不可能用三代机来培训的!
就象 要考大学的人,老做着初中的习题 ,就是再聪明,也给耽误了---中国的飞行员啊
现在的市场 是 快鱼吃慢鱼

何况,贵行几万职工没有JL-9怎么活??
上街卖盒饭么给你们这些饱汉不知饿汉饥的??
《兵工科技》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看看书
为什么不用k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0 10:47:12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普通的人在2004-1-9 22:20:00的发言:
《兵工科技》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看看书

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我有,而且看过好几遍!
那种表面文章能说明什么问题?兵工的记者可能比我知道更多的真实情况,可他能说吗?
还想忠告一点:看书要动动脑子,不要书上说一就是一!
二代半,中国二代半飞机有几架??
三代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还会大批生产二代半?
为几架二代半专门生产教练机有必要吗?面向国际市场也没竞争力!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4-1-10 11:40:00的发言:
二代半,中国二代半飞机有几架??
三代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还会大批生产二代半?
为几架二代半专门生产教练机有必要吗?面向国际市场也没竞争力!

[em09][em09][em09][em09]
现在有些人老是喜欢抱着旧的不放,认为二代半改改能顶三代机甚至四代用.我都要晕了!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4-1-10 11:40:00的发言:
二代半,中国二代半飞机有几架??
三代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还会大批生产二代半?
为几架二代半专门生产教练机有必要吗?面向国际市场也没竞争力!

第三代战机现在中国有多少架?以歼7、8为代表的二代战机又有多少架?以现在二代战机的现存规模,以11和10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机的年产和装备量要达到多少和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替换完毕?在第三代战机未能完全替换二代战机前,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是否可以全部依赖在第三代战机身上?以现有的第三代战斗机数量能否承担这个责任?
以下是引用大黄蜂在2004-1-10 11:52: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4-1-10 11:40:00的发言:
二代半,中国二代半飞机有几架??
  三代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还会大批生产二代半?
  为几架二代半专门生产教练机有必要吗?面向国际市场也没竞争力!

第三代战机现在中国有多少架?以歼7、8为代表的二代战机又有多少架?以现在二代战机的现存规模,以11和10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机的年产和装备量要达到多少和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替换完毕?在第三代战机未能完全替换二代战机前,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是否可以全部依赖在第三代战机身上?以现有的第三代战斗机数量能否承担这个责任?
[/quote]
老兄啊!难道现在没有二代机的教练机吗?现在三代机的年总产量应该有近100(包括进口的),3年后加上现在已经有的三代机是多少?3年后"山鹰"能不能定型?即使定型,新生产的飞机的使用寿命是多少?总该大于10年吧?可是从现在算起,5年后还剩多少二代机?要那么多的二代机的教练机有什么用?[em12][em12][em12][em12][em12]
问题是在对JL-9的介绍中说,JL-9能够对于第三代战机的飞行员进行训练,比方说起降速度低了等等。然而,我就不相信,一个J——7的改造品能够与第三代战机并驾齐驱,要是那样,我们就不用搞什么新歼了,直接改造J-5得了。
以下是引用东北一只虎在2004-1-10 12:04:00的发言:
问题是在对JL-9的介绍中说,JL-9能够对于第三代战机的飞行员进行训练,比方说起降速度低了等等。然而,我就不相信,一个J——7的改造品能够与第三代战机并驾齐驱,要是那样,我们就不用搞什么新歼了,直接改造J-5得了。

[em09][em09][em09][em09][em09][em09]
我们的J-5F性能可以达到并部分超过F-22.2年后我军用J-5F击败美日联合空军,收回了琉球……XD 又一部YY小说有了[em11][em11][em11][em11][em11]
歼-8的几个新改型甚至FC-1、传闻中的歼-7MF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有超视距空战能力,而二代教练机的代表JJ-7是没有超视距空战训练能力的,换言之,要训练超视距空战就必须上第三代才能训练,这无疑会对本来就数量不足的三代教练机使用雪上加霜,年产100架,三年后也就是只有300—400架左右,一旦打起来,光靠三代机够用吗?我也很想我们的战斗机群是全部由三代机组成,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在可见的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以下是引用大黄蜂在2004-1-10 12:12:00的发言:
歼-8的几个新改型甚至FC-1、传闻中的歼-7MF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有超视距空战能力,而二代教练机的代表JJ-7是没有超视距空战训练能力的,换言之,要训练超视距空战就必须上第三代才能训练,这无疑会对本来就数量不足的三代教练机使用雪上加霜,年产100架,三年后也就是只有300—400架左右,一旦打起来,光靠三代机够用吗?我也很想我们的战斗机群是全部由三代机组成,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在可见的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J-8的东西到现在也没有确认,就算有也是和FC-1一样用电传的,JL-9没有使用电传怎么来训练新J-8和FC-1的飞行员?另外你听谁说的要在飞教练机时就训练超视距空战的科目?这是战斗训练科目,不是飞行训练科目,是在到部队后才开始的!"三年后也就是只有300—400架左右"你忘了加现在已经有的了!我们的战斗机群是全部由三代机组成,现实告诉我们这在可见的将来都是可能的才对,难道说你连20年后都看不见?[em11][em11][em11]
还是想强调一个事实:论进度,L-15只比JL-9落后两、三年!
难道我们俩这点时间都等不起吗?
这两三年时间需要我们开发一种新型教练机吗?
就算是要养活贵航几万职工,那也不是用这种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