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与成本无关,与垄断有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6:09:59
最近,对两件“小事”的讨论搅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其一,关于手机漫游费还该不该收取?其二,交强险费率该不该降低?前者,为“维持”移动运营商每年超过20%的利润率贡献良多;后者,则为“拉动”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大幅度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是以大量侵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一句话,垄断带来超额利润,与成本无关,应该纠正!

  是不是暴利?数据说了算

  用事实说话才更有力量,先看一些数据:

  北京有位胡先生2006年的手机电话费一共花了23000元,其中漫游费就接近1万元,现在已经证实,其实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漫游的成本仅为其所收取费用的几百分之一,这一万元花得实在冤枉!而与之相应的是在2006年这一年里,中移动税前盈利968亿元,同比又增长23%;运营收入 2853亿元,同比增加21%,每月每户平均收入81.6元。中联通税前利润也增长29.4%。中国企业利润率2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企业,利润率不过才1%!中国企业真强!

  在有了1050元起的交强险以后,保险公司的“业绩”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保财险披露,车险业务2006年大幅增长,营业额增加53.36亿元。这主要是得益于交强险业务的带动。中国平安2006年报颇为喜人,在2004年、2005年连续连年承保利润为负的前提下,2006年一举实现净利润 10.48亿,在其他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新增的交强险可谓“功勋卓著”。这是总体的,再看看局部的,据重庆市保监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去年7月1日到今年3月底,重庆市交强险保费收入即达2亿元,赔付金额却仅为2438万元,只是1/10。3月份,交强险赔付率为11.7%,而同期汽车商业险的赔付率为55.7%。——交强险还谈什么“不盈不亏”?笑话。

  要知道,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低保线才不过200多元,难道是想“劫富济贫”?面对铁的事实,还有必要做那些苍白无力的狡辩吗?借用一句话,“徒增笑尔”!

  “美好”的初衷与“残酷”的现实

  凡事都有因果,漫游费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不同地区的手机资费差价,进而保障各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正常发展:虽然成本几乎为零,但设定了漫游费就能从技术手段上阻止人们零成本的异地使用手机,避免了东西部运营商的冰火两重天。而交强险制定的初衷则是为了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建立相关基金为生命的安全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但现实是,过高的漫游费成为了移动运营商的敛财工具,造成信息交流成本居高不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客观上还造成移动运营商过度浪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同样的,过高的交强险不但加剧了车主的用车成本,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制度腐败”。目的虽然良好,执行却现偏差。比如,某些地区车管所出台了不上交强险就不予上牌的硬性规定,原因就在于可以因此获得4%的所谓“管理费”!据说,交强险的管理和营销费用合计竟然达到总保费的24%!交强险不是“强制交”的吗?还用什么营销?有人说“……它们可能会通过提高提存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手段,将因交强险获得的利润隐藏起来。”现在看来,仅所谓的营销费用就能让保险公司获益不菲。

  虽然都涉嫌垄断,但漫游费与交强险的“命运”显然是截然不同的:“无良”的漫游费从制定到被“揭露”的过程长达10多年。而生不逢时的交强险却从制定之初就备受争议,不满周岁就有被大幅改革降低费率的可能。这是因为“纸包不住火”了,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人们能够轻易获取相关知识的今天。现在早已不是漫游费制定之初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了,人们不再缺乏足够的交流平台,借助于网络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晓天下事。诸如漫游费、月租费、初装费这类低成本、高利润的做法还是少来了,“捏着鼻子哄眼睛”只会贻笑大方。

  国际惯例的交强险要么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主导,要么是商业化运作自负盈亏,而中国的交强险则是“脚踏两只船”:既要求交强险体现社会效益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又要实行商业化运作,费率由保险公司主导制定。保险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傻子才不搞鬼呢!这种“男女不分”的做法很自然就被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机构利用来“寻租”,而代价则是消费者的双重付出。

  与成本无关,因垄断而生的交强险正是社会诸多漏洞制度的一大缩影,如何尽快完善相关制度,让公共利益从制度制定伊始就远离商业利益,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最近,对两件“小事”的讨论搅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其一,关于手机漫游费还该不该收取?其二,交强险费率该不该降低?前者,为“维持”移动运营商每年超过20%的利润率贡献良多;后者,则为“拉动”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大幅度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是以大量侵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一句话,垄断带来超额利润,与成本无关,应该纠正!

  是不是暴利?数据说了算

  用事实说话才更有力量,先看一些数据:

  北京有位胡先生2006年的手机电话费一共花了23000元,其中漫游费就接近1万元,现在已经证实,其实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漫游的成本仅为其所收取费用的几百分之一,这一万元花得实在冤枉!而与之相应的是在2006年这一年里,中移动税前盈利968亿元,同比又增长23%;运营收入 2853亿元,同比增加21%,每月每户平均收入81.6元。中联通税前利润也增长29.4%。中国企业利润率2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企业,利润率不过才1%!中国企业真强!

  在有了1050元起的交强险以后,保险公司的“业绩”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保财险披露,车险业务2006年大幅增长,营业额增加53.36亿元。这主要是得益于交强险业务的带动。中国平安2006年报颇为喜人,在2004年、2005年连续连年承保利润为负的前提下,2006年一举实现净利润 10.48亿,在其他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新增的交强险可谓“功勋卓著”。这是总体的,再看看局部的,据重庆市保监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去年7月1日到今年3月底,重庆市交强险保费收入即达2亿元,赔付金额却仅为2438万元,只是1/10。3月份,交强险赔付率为11.7%,而同期汽车商业险的赔付率为55.7%。——交强险还谈什么“不盈不亏”?笑话。

  要知道,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低保线才不过200多元,难道是想“劫富济贫”?面对铁的事实,还有必要做那些苍白无力的狡辩吗?借用一句话,“徒增笑尔”!

  “美好”的初衷与“残酷”的现实

  凡事都有因果,漫游费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不同地区的手机资费差价,进而保障各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正常发展:虽然成本几乎为零,但设定了漫游费就能从技术手段上阻止人们零成本的异地使用手机,避免了东西部运营商的冰火两重天。而交强险制定的初衷则是为了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建立相关基金为生命的安全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但现实是,过高的漫游费成为了移动运营商的敛财工具,造成信息交流成本居高不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客观上还造成移动运营商过度浪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同样的,过高的交强险不但加剧了车主的用车成本,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制度腐败”。目的虽然良好,执行却现偏差。比如,某些地区车管所出台了不上交强险就不予上牌的硬性规定,原因就在于可以因此获得4%的所谓“管理费”!据说,交强险的管理和营销费用合计竟然达到总保费的24%!交强险不是“强制交”的吗?还用什么营销?有人说“……它们可能会通过提高提存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手段,将因交强险获得的利润隐藏起来。”现在看来,仅所谓的营销费用就能让保险公司获益不菲。

  虽然都涉嫌垄断,但漫游费与交强险的“命运”显然是截然不同的:“无良”的漫游费从制定到被“揭露”的过程长达10多年。而生不逢时的交强险却从制定之初就备受争议,不满周岁就有被大幅改革降低费率的可能。这是因为“纸包不住火”了,尤其是在网络如此发达,人们能够轻易获取相关知识的今天。现在早已不是漫游费制定之初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了,人们不再缺乏足够的交流平台,借助于网络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晓天下事。诸如漫游费、月租费、初装费这类低成本、高利润的做法还是少来了,“捏着鼻子哄眼睛”只会贻笑大方。

  国际惯例的交强险要么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主导,要么是商业化运作自负盈亏,而中国的交强险则是“脚踏两只船”:既要求交强险体现社会效益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又要实行商业化运作,费率由保险公司主导制定。保险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傻子才不搞鬼呢!这种“男女不分”的做法很自然就被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机构利用来“寻租”,而代价则是消费者的双重付出。

  与成本无关,因垄断而生的交强险正是社会诸多漏洞制度的一大缩影,如何尽快完善相关制度,让公共利益从制度制定伊始就远离商业利益,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从今年7月1日起,机动车车船税这一税种将统一由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代收代缴。——又是“强交”的,这就从侧面肯定了保险公司具有的部分“政府职能”,对于这种商业公司,行吗?真是不明白了,车船税交给保险公司?税务局干什么呢?如此一来,车船税应改名为车船保险费才是.........
1050元太贵了
垄断是个筐,在中国啥看不顺眼的都可以往里面装
一千元太贵,好像农用车一百您就用着吧.:D
交强险是保护第三人利益的,交得越多,事故第三人就获赔越多,支持:victory:
手机漫游不仅在中国是个高价,这两天欧盟也在讨伐欧洲的电信营运商的手机漫游费太贵了。
交强险是保护第三人利益的,交得越多,事故第三人就获赔越多,支持

===========您老真的都不混社会?还说得出这话,我都服了你了。
交强险交那么多钱,出事了才赔多少?如果是死人的话,MS最多才赔五万,
这点钱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