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功在千秋,堪比张仪的西域双星----大汉解忧公主和冯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04: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绵延的乌孙山,南濒波涛湍急的特克斯河。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让我们就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踏入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千年不变的美丽。   

公元前120年,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也许是天意吧,刘解忧出生的这一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汉书 · 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汉书 · 西域传》中对乌孙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   

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绵延的乌孙山,南濒波涛湍急的特克斯河。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让我们就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踏入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千年不变的美丽。   

公元前120年,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也许是天意吧,刘解忧出生的这一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汉书 · 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汉书 · 西域传》中对乌孙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   

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随即到来的王权之争中,解忧公主又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了。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现在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了。  
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汉和匈奴在乌孙的势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治似乎就是这么残酷,一场变革之后,汉在乌孙的影响,汉和乌孙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称为狂王,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不用问,狂王和解忧公主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生死存亡,怎么办?向来聪慧刚强的解忧公主决不会坐以待毙,尤其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岁月的磨练后,智慧和胆识都比狂王高出一筹,更不会坐视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而且在十年后,乌孙国内再起动荡,已经回归长安养老的冯嫽,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毅然上书皇帝,再次持节不远万里出使西域诸国,勘为千古楷模。这是后话了。  

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啊!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啊,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该回家了。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不独公主自己,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历史是一条河,青春也是一条河,当青春融进了历史,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而是千古流传。细君也好,解忧也好,冯嫽也好,虽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明典治国,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依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终难磨灭。莽莽乾坤留倩影,悠悠青史占风流。愿今天这点承载着敬慕和感念的浅陋文字,能些许告慰那些寂寞的香魂。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初到乌孙,解忧公主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诸如吃半生不熟兽肉和腥臊难咽生乳等等,努力学习乌孙语言,使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汉昭帝刘弗陵刚继承皇位,匈奴便乘机接连进犯五原、朔方(今内蒙古境内)等地,同时对乌孙也采取攻势。公元前74年春,匈奴又派人威胁乌孙昆莫,要求交出解忧公主。这个举动使翁归靡瞠目不知所措。对此,解忧毅然上书汉昭帝,建议汉、乌联合出击匈奴。公元前72年秋、汉、乌联军20万,东西夹击匈奴,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北边的威胁基本消除。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不过,在从《汉书·西域传》等史书中,还是能看到她深深的乡恋之情:“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  
亲”两结局:细君和解忧(1)  
 千古青史,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温柔奉献,委婉机智,扭转局势,既需要英雄的鲜血,也需要美人的热泪。汉代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大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程不识的事迹至今广为传诵;信使张骞、苏武、班超的事迹亦令人赞叹不已;而解忧等“和亲”的使者,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要靠牺牲女人来换国家的和平是国家的耻辱。
  这两个女人都是巾帼英雄,而躲在这两个女人背后的男人呢?
原帖由 过期密码 于 2007-5-14 11:12 发表
  这两个女人都是巾帼英雄,而躲在这两个女人背后的男人呢?

唉~
:') :') :')
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


楚王刘戊?这个不是七国之乱的那个和吴王一起造反的吗?难道解忧被送走还有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吗?????????:L
乌孙人,哈萨克族的祖先.
靠婚姻笼络异族,维持王朝稳定,是无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