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西域英雄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9:13
西域,一个文化大融合,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英雄好汉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本传要描写的,就是这些纵横西域的英雄好汉。

耶律大石(1087~1143),亦作大实,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汉字,于1115年考取进士(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辽国曾经禁止所有辽人应科举,耶律大石以辽贵族的身份考取进士,可见当时汉化程度已经比较深了)。耶律大石接着又被擢升为翰林承旨,契丹语称翰林为林牙,所以他又被人称为大石林牙。大石既是高干子弟,又有高学历,还会一门外语,加入公务员行列自然如鱼得水,几年内就被升为辽兴军节度使。

大石的省级干部生涯没过多久,就碰上了金军的入侵。1122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败,逃往夹山,耶律大石与诸臣于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大石自任西南路都统,总管军事。五月,宋军打算趁火打劫,趁金军大破辽军之机捞一把,于是以援辽抗金为名集兵雄州,谋攻燕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先戍新城防御。六月,宋果举兵进攻。辽军对付新崛起的金军固然力不从心,屡战屡败,不过对付传统手下败将宋军则毫不含糊。六月三日,大石率辽军一举击退宋军,继会主力追至雄州,大胜。六月六日,大石召见宋使马扩,责问宋朝袭辽的原因,马扩说金答应金宋联合灭辽后归还燕地,大石义正词严地质问道:“西夏多次上表欲攻宋,本朝都把表章封好转给南朝,不肯见利忘义。归朝怎么听了女真一句话就兴兵?你吃完这顿饭就走,回去转告童贯,欲和仍旧和,不和则出兵阵上相见。”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宋朝君臣联金攻辽、希望别人替自己火中取栗的政策有多愚蠢。弱者永远无法用外交为自己谋来利益。

不久,耶律淳的北辽被金所灭,大石与北辽的萧太后于1123年二月逃到天祚帝耶律延禧处。耶律延禧暴跳如雷,立刻杀了萧太后,然后责问大石:“我还在,你怎敢立耶律淳为帝?”大石答道:“陛下以全国兵力尚且不能拒敌,搞得要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我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子孙,岂不胜于向他人乞求活命?”耶律延禧张口结舌,赐给大石酒食,赦免了所有相关人等,又任命大石为都统,于四月率军东征。大石率军袭进攻奉圣州的金军,结果战败被俘,很没面子地被金二太子完颜宗望用绳子绑着领路,去袭击耶律延禧的行营。结果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袭击成功,俘获耶律延禧的两个儿子和大批妃子、公主、大臣,得车万余乘。也许因为耶律大石带路有功,金军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又于九月率领七千余人逃回耶律延禧处。耶律延禧见大石带回这么多人马,又得到了阴山室韦部落的援兵,马上从右倾逃跑主义变为左倾机会主义,决定要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苦劝无效,终于领会到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连夜离开夹山大营。三天后过黑水,白达达的祥稳(官名)床古儿献给他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大石率众再向西北行军,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可敦为胡语王后之意)。耶律延禧没能支持多久,1125年二月,他就被金将完颜娄室擒获。

可敦城是辽西北路招讨司所在地,当时辽西北的军队尚未受到金军的进攻,所以还有一支完整的军队。大石在可敦城召集了西北七州的长官和十八个部落的首领开会。大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说,以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了所有与会者。会后他聚集了士兵万余人,战马万余匹,置官吏,国家初具规模。1128年,大石已经聚集了数十万兵马,并于次年攻下金在北方的两座营寨。金此时正忙于对付宋,腾不出手来,于是向诸部族征兵进攻大石,但诸部族不从,所以进攻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石并没有被一点小甜头冲昏头脑,他知道要恢复辽国旧领基本没有可能,而最近的进攻已经使金国注意到了自己,西域此时并没有任何强大的势力,正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他决定向西发展。1130年二月二十日,大石杀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然后率领兵马,高唱着“Go west”,开始向西域进军了。

大石预先写信给高昌回鹘王毕勒哥,历数两国旧好,说明自己只是借道向西。毕勒哥亲迎大石至宫中,大宴三日,并同意归附。又给他马六百匹、骆驼百匹、羊三千,送出境外。大石进入黑汗王国境内,基本一路顺利,一些零星的抵抗也被辽的大军轻易粉碎了。大石在额敏河流域筑起了也迷里城(又称叶密立,即今新疆额敏)作为据点,招抚周围突厥语系诸部,很快就得到四万户,控制了东起土拉河、西至额敏河的广大地区。1132年二月五日,大石在也迷里正式称帝,建元延庆,同时又按照突厥部族习惯,称古儿汗,西辽正式建立(外国史学家也称为黑契丹或喀喇契丹)。大石从1124年自立至此时共八年,辽军在戈壁、沙漠和草原间艰难行进共三万里,体现了大石惊人的统率力、气魄和胆略。

不久辽军进攻黑汗王朝的东汗国,在喀什噶尔附近遭到东汗阿赫马德的阻击,于是转而进攻七河流域地区。此处居住着不少迁居过来、已经突厥化的契丹人,一向和东汗国有矛盾,见到同胞的大部队后马上归附,辽军人数猛增一倍。但大石并没有冒进,而是屯大军于边境待机而动,对东汗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东汗阿赫马德没多久就去世了,其子伊布拉辛软弱无能,国内内乱四起,1134年初,他无法控制局面,于是只好请大石进驻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大石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东汗国,而他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降封伊布拉辛为土库曼王,让他作为附庸统治喀什噶尔附近地区。大石见八剌沙衮城地势左山右川,是中亚地区少有的耕牧两宜的富饶之地(当然,现在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了),于是决定在此建都,改城名为虎思斡耳朵。其后不久,吉尔吉斯人和康里人也来臣服。

1134年三月,大石派萧斡里剌为帅,统七万骑伐金。不过由于大漠阻隔,军队在东行万里后,牛马多死,粮草不足,只好回军。大石只好仰天长叹。其后一两年间,西辽又发起了一次对金军的进攻,金派完颜宗翰征讨,结果被辽军引入沙漠,遭到伏击,粮草断绝,人马多冻死。金军中一名契丹籍将领乘机率数千骑叛逃,金军大败。而这也是辽金的最后一次交锋,此战之后,大石就只忙于巩固自己在西域的统治了。

1137年,大石率军西进。此时黑汗王朝的西汗国已经成为塞尔柱突厥王朝的附庸,西汗马赫穆德出兵抵抗,被大石打得大败,逃回撒马尔罕,大石没有穷追,只是巩固新占领区的统治。1141年,塞尔柱苏丹桑加尔在马赫穆德的一再请求下,率十万余骑兵东征西辽。九月九日,两军在卡特万(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以北)交战,辽军大胜,斩杀三万余人,桑加尔和马赫穆德逃到呼罗珊,从此不敢再进犯西辽,而大石从此控制了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广大的河中地区。大石进入撒马尔罕,改其名为河中府。像对付东汗国一样,大石并没有消灭西汗国,而是立马赫穆德之弟,(另一名)伊布拉辛为傀儡,统治其旧地。不久,大石又派额儿布思进攻花剌子模,迫使其归附,每年交付三万第纳尔的贡品,看来比起攻占对方的领土,契丹人还是对坐收岁币更感兴趣。

到这时,西辽达到全盛时期,其领土东至今蒙古的土拉河上游,东北至今叶尼塞河上游,西北至今咸海以北,西至今土库曼的卡拉库姆沙漠,西南至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东南隔沙漠与西夏相对。领土和当年辽国全盛时期不相上下。西辽是一个绝对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有契丹、回鹘、葛逻禄、塔吉克、汉、康里、钦察、乌古斯、乃蛮等民族。
大石沿用辽的南北面官制。除了直辖领地,西辽对附属国采取不同的统治方针,有的任其完全自治,有的任命监督官常驻其都城,有的定期派出官员视察并收取贡品。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废除中亚地区分封土地的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不允许将军直接控制军队,扭转了中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军队对中央王朝的离心倾向;维持农耕和游牧两部经济体制,在农耕地区减轻赋税以换取地主阶级的支持;还有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等等。这些方针政策很符合当地的情况,所以西辽的统治一直比较稳固。

1143年大石去世,庙号德宗。但他已经成为西辽的象征,以至于他死后数十年,西域、金和宋仍然以大石之名代称西辽。西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211年,被成吉思汗铁木真击灭的乃蛮部落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帝直鲁古的帝位,辽至此正式灭亡。屈出律保持西辽的国号,进行压迫宗教自由和横征暴敛的统治。1218年,他被蒙古西征军的大将哲别击败并擒杀,西辽灭亡。西域,一个文化大融合,让无数人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英雄好汉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本传要描写的,就是这些纵横西域的英雄好汉。

耶律大石(1087~1143),亦作大实,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汉字,于1115年考取进士(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辽国曾经禁止所有辽人应科举,耶律大石以辽贵族的身份考取进士,可见当时汉化程度已经比较深了)。耶律大石接着又被擢升为翰林承旨,契丹语称翰林为林牙,所以他又被人称为大石林牙。大石既是高干子弟,又有高学历,还会一门外语,加入公务员行列自然如鱼得水,几年内就被升为辽兴军节度使。

大石的省级干部生涯没过多久,就碰上了金军的入侵。1122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败,逃往夹山,耶律大石与诸臣于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大石自任西南路都统,总管军事。五月,宋军打算趁火打劫,趁金军大破辽军之机捞一把,于是以援辽抗金为名集兵雄州,谋攻燕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先戍新城防御。六月,宋果举兵进攻。辽军对付新崛起的金军固然力不从心,屡战屡败,不过对付传统手下败将宋军则毫不含糊。六月三日,大石率辽军一举击退宋军,继会主力追至雄州,大胜。六月六日,大石召见宋使马扩,责问宋朝袭辽的原因,马扩说金答应金宋联合灭辽后归还燕地,大石义正词严地质问道:“西夏多次上表欲攻宋,本朝都把表章封好转给南朝,不肯见利忘义。归朝怎么听了女真一句话就兴兵?你吃完这顿饭就走,回去转告童贯,欲和仍旧和,不和则出兵阵上相见。”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宋朝君臣联金攻辽、希望别人替自己火中取栗的政策有多愚蠢。弱者永远无法用外交为自己谋来利益。

不久,耶律淳的北辽被金所灭,大石与北辽的萧太后于1123年二月逃到天祚帝耶律延禧处。耶律延禧暴跳如雷,立刻杀了萧太后,然后责问大石:“我还在,你怎敢立耶律淳为帝?”大石答道:“陛下以全国兵力尚且不能拒敌,搞得要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我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子孙,岂不胜于向他人乞求活命?”耶律延禧张口结舌,赐给大石酒食,赦免了所有相关人等,又任命大石为都统,于四月率军东征。大石率军袭进攻奉圣州的金军,结果战败被俘,很没面子地被金二太子完颜宗望用绳子绑着领路,去袭击耶律延禧的行营。结果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袭击成功,俘获耶律延禧的两个儿子和大批妃子、公主、大臣,得车万余乘。也许因为耶律大石带路有功,金军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又于九月率领七千余人逃回耶律延禧处。耶律延禧见大石带回这么多人马,又得到了阴山室韦部落的援兵,马上从右倾逃跑主义变为左倾机会主义,决定要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苦劝无效,终于领会到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连夜离开夹山大营。三天后过黑水,白达达的祥稳(官名)床古儿献给他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大石率众再向西北行军,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可敦为胡语王后之意)。耶律延禧没能支持多久,1125年二月,他就被金将完颜娄室擒获。

可敦城是辽西北路招讨司所在地,当时辽西北的军队尚未受到金军的进攻,所以还有一支完整的军队。大石在可敦城召集了西北七州的长官和十八个部落的首领开会。大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说,以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了所有与会者。会后他聚集了士兵万余人,战马万余匹,置官吏,国家初具规模。1128年,大石已经聚集了数十万兵马,并于次年攻下金在北方的两座营寨。金此时正忙于对付宋,腾不出手来,于是向诸部族征兵进攻大石,但诸部族不从,所以进攻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石并没有被一点小甜头冲昏头脑,他知道要恢复辽国旧领基本没有可能,而最近的进攻已经使金国注意到了自己,西域此时并没有任何强大的势力,正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他决定向西发展。1130年二月二十日,大石杀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然后率领兵马,高唱着“Go west”,开始向西域进军了。

大石预先写信给高昌回鹘王毕勒哥,历数两国旧好,说明自己只是借道向西。毕勒哥亲迎大石至宫中,大宴三日,并同意归附。又给他马六百匹、骆驼百匹、羊三千,送出境外。大石进入黑汗王国境内,基本一路顺利,一些零星的抵抗也被辽的大军轻易粉碎了。大石在额敏河流域筑起了也迷里城(又称叶密立,即今新疆额敏)作为据点,招抚周围突厥语系诸部,很快就得到四万户,控制了东起土拉河、西至额敏河的广大地区。1132年二月五日,大石在也迷里正式称帝,建元延庆,同时又按照突厥部族习惯,称古儿汗,西辽正式建立(外国史学家也称为黑契丹或喀喇契丹)。大石从1124年自立至此时共八年,辽军在戈壁、沙漠和草原间艰难行进共三万里,体现了大石惊人的统率力、气魄和胆略。

不久辽军进攻黑汗王朝的东汗国,在喀什噶尔附近遭到东汗阿赫马德的阻击,于是转而进攻七河流域地区。此处居住着不少迁居过来、已经突厥化的契丹人,一向和东汗国有矛盾,见到同胞的大部队后马上归附,辽军人数猛增一倍。但大石并没有冒进,而是屯大军于边境待机而动,对东汗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东汗阿赫马德没多久就去世了,其子伊布拉辛软弱无能,国内内乱四起,1134年初,他无法控制局面,于是只好请大石进驻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大石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东汗国,而他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降封伊布拉辛为土库曼王,让他作为附庸统治喀什噶尔附近地区。大石见八剌沙衮城地势左山右川,是中亚地区少有的耕牧两宜的富饶之地(当然,现在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了),于是决定在此建都,改城名为虎思斡耳朵。其后不久,吉尔吉斯人和康里人也来臣服。

1134年三月,大石派萧斡里剌为帅,统七万骑伐金。不过由于大漠阻隔,军队在东行万里后,牛马多死,粮草不足,只好回军。大石只好仰天长叹。其后一两年间,西辽又发起了一次对金军的进攻,金派完颜宗翰征讨,结果被辽军引入沙漠,遭到伏击,粮草断绝,人马多冻死。金军中一名契丹籍将领乘机率数千骑叛逃,金军大败。而这也是辽金的最后一次交锋,此战之后,大石就只忙于巩固自己在西域的统治了。

1137年,大石率军西进。此时黑汗王朝的西汗国已经成为塞尔柱突厥王朝的附庸,西汗马赫穆德出兵抵抗,被大石打得大败,逃回撒马尔罕,大石没有穷追,只是巩固新占领区的统治。1141年,塞尔柱苏丹桑加尔在马赫穆德的一再请求下,率十万余骑兵东征西辽。九月九日,两军在卡特万(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以北)交战,辽军大胜,斩杀三万余人,桑加尔和马赫穆德逃到呼罗珊,从此不敢再进犯西辽,而大石从此控制了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广大的河中地区。大石进入撒马尔罕,改其名为河中府。像对付东汗国一样,大石并没有消灭西汗国,而是立马赫穆德之弟,(另一名)伊布拉辛为傀儡,统治其旧地。不久,大石又派额儿布思进攻花剌子模,迫使其归附,每年交付三万第纳尔的贡品,看来比起攻占对方的领土,契丹人还是对坐收岁币更感兴趣。

到这时,西辽达到全盛时期,其领土东至今蒙古的土拉河上游,东北至今叶尼塞河上游,西北至今咸海以北,西至今土库曼的卡拉库姆沙漠,西南至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东南隔沙漠与西夏相对。领土和当年辽国全盛时期不相上下。西辽是一个绝对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有契丹、回鹘、葛逻禄、塔吉克、汉、康里、钦察、乌古斯、乃蛮等民族。
大石沿用辽的南北面官制。除了直辖领地,西辽对附属国采取不同的统治方针,有的任其完全自治,有的任命监督官常驻其都城,有的定期派出官员视察并收取贡品。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废除中亚地区分封土地的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不允许将军直接控制军队,扭转了中亚地区普遍存在的军队对中央王朝的离心倾向;维持农耕和游牧两部经济体制,在农耕地区减轻赋税以换取地主阶级的支持;还有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等等。这些方针政策很符合当地的情况,所以西辽的统治一直比较稳固。

1143年大石去世,庙号德宗。但他已经成为西辽的象征,以至于他死后数十年,西域、金和宋仍然以大石之名代称西辽。西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211年,被成吉思汗铁木真击灭的乃蛮部落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帝直鲁古的帝位,辽至此正式灭亡。屈出律保持西辽的国号,进行压迫宗教自由和横征暴敛的统治。1218年,他被蒙古西征军的大将哲别击败并擒杀,西辽灭亡。
西域英雄传·张议潮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很重要的是要有机会在正确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一点就是决定你能否跨过英雄豪杰和路人甲之间的那个障碍的重要因素,而那个障碍也就是一线之差而已,相信杨利伟身边的两位替补宇航员会毫无保留地在这一点上赞成我。

那么本文的主角张议潮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呢?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和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失去了对西域和河西的控制权,吐蕃和回鹘乘势而起,成为西域和河西的新统治者。郭历史学家和翦历史学家的门徒们不停地努力证明少数民族对发展生产力起了不成比例的巨大而不可代替的作用,可是吐蕃贵族们却没有与他们合作的意思,他们对烧杀抢掠的兴趣显然大于发展生产力。吐蕃统治期间,河西地区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族贫民皆为奴隶,整个河西暗无天日,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开成年间(836~840),唐使者赴西域,途中看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于吐蕃的唐人见到唐使者的旌节,夹道欢迎,流着泪大呼:“皇帝是否还记得陷于吐蕃的生灵?”河西人说话口音略有变化,可是衣服装束仍然不变。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仍念念不忘故国。张议潮(799~872)就是于799年在处于吐蕃残暴统治下的沙州(今敦煌)出生的。他出身于当地豪门,从小亲眼目睹,也许还亲身感受过河西人民的悲惨境况,于是以纵横西域的唐朝名将封常清为偶像,立下了打倒吐蕃反动派的志向。

张议潮一直在努力学习兵法和武艺,积蓄力量并等候时机。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磨遇刺身死。郎达磨无子,他的权臣立其妃子三岁的侄子乞离胡为赞普。许多人都不服,导致国内叛乱四起。藏文的史书记载,这些叛乱“初发难于康,寝而及于全藏,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最后吐蕃洛门川讨击使尚恐热(即论恐热)篡夺了吐蕃大权,自称宰相,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争权夺利而大打出手,河西人民生灵涂炭,尚恐热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大批屠杀青壮年,残害老弱,用槊挑着婴儿为戏,焚毁房屋,使得五千里间都成为白地,激起了河西人极大的愤慨。这时吐蕃内部又发生饥荒和将领叛乱,唐朝廷决定乘此机会收复河湟地区。847年五月,河东节度使王宰率军于盐州大破尚恐热,848年十二月,凤翔节度使崔珙奏击败吐蕃军,收复了和原州和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和萧关七关以及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张议潮的机会来了。

英雄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把握住机会,张议潮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本地豪杰安景旻、阎英达的帮助下,联结当地豪门索氏、李氏,率领沙州各族人民于848年揭竿而起,《资治通鉴》说他“帅众被甲噪于州门,唐人皆应之,吐蕃守将惊走,议潮遂摄州事”。看起来似乎轻松愉快,其实取得起义的胜利远远比这艰难得多,根据《张淮深碑》,张议潮经过浴血奋战,使用计谋,多次白刃交锋,才获得了胜利。不久他又攻下了瓜州(安西)。占领瓜州后,张议潮在自己多年前就已经定下的“阴结豪英归唐”的思想指导下,立即派了十队使者,携带十份同样的表章,分十路奔赴长安报捷,以示对唐王朝的忠心。其中还有一路是由和尚组成的,因为吐蕃笃信佛教,和尚易于通行。敦煌莫高窟的大和尚悟真就是其中之一,他后来还因为送信有功被封为“京城临坛大德”。十路人中大多数都没有到达,只有走东北道的一路,才经过千辛万苦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帮助下,于850年到达长安。这两年中,张议潮以沙州为根据地,整训军队,发展生产。851年,他发起进攻,连克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部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岷县)九州之地。八月,他派遣其兄张议谭等29人,奉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一州图籍入长安告捷,至此,除凉州外,陷于吐蕃之手近百年的河西之地终于复归唐朝所有。唐朝廷接到图籍和捷报后,下诏褒奖张议潮等人,十一月,下令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十一州,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

张议潮身兼节度使、管内观察使、营田支度使等职位,手握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可这些只是唐朝廷开出的空头支票。唐朝廷此时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已经无力给他任何援助,只是封给张议潮官职,把包袱完全扔给他。河西之地此时仍然危机四伏,南面的吐蕃虽败,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卷土重来;北面的回鹘则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吐蕃的叛军和变民则结成许多股流寇,不停地劫掠河西各地。张议潮一方面发展内政,首先,在辖区内全面恢复唐制,废除部落制,重建县乡里;重新登记人口、土地,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恢复唐朝服装,推行汉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内地”。这两项措施迎合了沙州等地汉人怀恋大唐故国的心理,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归义军政权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已汉化者编入乡里,与汉人杂居。吐蕃化较深者部分继承吐蕃制度,仍用部落的形式进行统治,尊重他们的习俗。同时吸收少数民族头面人物参加政权。这些措施受到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对于具有强大政治、经济、社会势力的佛教,他们首先废除了吐蕃时期的僧官制度,恢复唐制。并通过削减寺产限制其依附人口的发展,通过“分都司”削弱了都僧统的政治经济权力,以后又通过控制僧官的任免权使沙州僧官逐渐依附于世俗政权。寺院依附人口的减少导致寺院经济衰落,一些原由寺户上役时从事的工作逐渐被各种租户和雇工所代替,以沙弥为代表的下层僧徒承担的劳务开始增多。高利贷收入在寺院收入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上述几方面措施的实行使归义军政权取得了内部的稳定,为其在河西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其次,兴修水利,整修农田,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当时沙州修建了许多沟渠,每一沟渠还设有“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由于水利灌溉的兴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第三,恢复中断百年的丝绸之路,使内地、河西地区和西域的经济交流日臻频繁。另一方面,朝朝秣马,日日厉兵,领导河西人坚决地打击侵略。856年,张议潮击败吐谷浑王的进犯,追击一千里,擒获三名吐谷浑宰相,当场斩首示众,俘获三百余人,牛羊驼马二千余头。六月六日,他击败来犯的回鹘军,夺取驼马万余匹。张议潮统治期间,一直没有中断过和异族的作战。

吐蕃的残兵败将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凉州的姑臧。凉州是河西重镇,唐前期一直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将统辖河西东部的重兵屯于此地。为实现对河西和陇右的有效控制,张议潮于858年八月率番汉军7000余人东征凉州,经过三年奋战,终于在861年攻下凉州。863年,唐朝廷设凉州节度使,统凉、洮、西、鄯、河、临六州,以张议潮兼任节度使。

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朝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廷的势力终于可以达到陇右。此时唐朝廷则开始对张议潮的势力发展非常担心,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他进行防范。张议潮看出了唐朝廷对他的忌惮,于是将归义军的军政事务交给了其兄张议谭之子张淮深,于867年、自己69岁时入长安,作为变相的人质。唐朝廷对他加官赐爵,封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赐田千畦,宅于宣阳坊,庄于义谷川。872年,张议潮卒于长安宣阳坊私第,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74岁。唐朝廷诏赠太保,葬他于素滻南原。

张议潮统治下的河西有十一州四千里之地,户口接近百万,军队既有以战斗力强闻名的陇西健儿,也有回鹘和吐蕃族的精兵,实力超过唐朝任何一个藩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立为王也无人能奈何得了他,可他却毅然把百战得来的土地交回到了唐朝廷手中。他心向祖国,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为祖国收复了大片国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当然,有的历史学家不一定会这样想,那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啦),“无私”二字,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敦煌遗书中存有其就学时所抄《无名歌》、《邓县尉判》、《讽谏今上破鲜于叔明、令狐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书》、《封常清谢死表闻》、《佛说无量寿宗要经》、《释如来稻芊经》等。

张淮深继任后,基本沿用张议潮的旧制。890年,他由于内部政变,和其妻、子一起被杀。当地豪族索勋篡权,两年后,嫁给李明振的张议潮第十四女又与诸子合力除掉了索勋,最后是李氏家族倾覆,张议潮之孙张承奉重任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的内乱给活动在其周边和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久甘州被回鹘攻占,占据肃州的龙家也不再听从归义军的号令。凉州因有甘、肃二州相隔,实际上亦脱离了归义军的控制。至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时,归义军实际控制的已仅有瓜沙二州了。张承奉不甘坐守瓜沙,想用武力恢复归义军兴盛时的旧疆,并于910年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自称至文神武天子。但在911年被甘州回鹘击败,被迫认回鹘可汗为父,成为甘州回鹘政权的附庸。914年,沙州的另一个大族曹氏家族中的曹仁贵(后更名议金)取代了张承奉,恢复了归义军称号,此后归义军政权一直把持在曹氏家族手中,直到1036年被西夏吞并。

引用资料:《中国通史》、刘进宝:《敦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