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漫谈战国(一)——吴起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5:17
作者:梦回昔朝



写在前面的话:挺喜欢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那段历史,东周末,国不如诸侯的年代,诸侯之间的纷争涌现出一些不那么被王权压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春秋战国在中国里的地位上不亚于文艺复兴相对于欧洲,文艺复兴造就了欧洲近代五百年称霸全球的时代,而春秋战国也使得中国大地能够开始傲立在东方两千年。
  
   战国这段历史有很多人做过解读,然而,用现代的话解读的同时,是否保持了原有的真谛和精髓,尚未发现有这样的著作,这里,在用了很长时间研读了《史记》和《资治通鉴》(古文版及柏杨评议班)之后,我尝试用现代人的眼界看这段历史,根据一些主要的名将、权臣、贤王及一些决定方向的战争、改革(每个人的故事和评说中会穿插一些其他的人和事,以增强事件的连贯性、生动性和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等说起,鉴于自己的鄙薄,或许会以偏概全,期待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更正,批判。
  
   喜欢春秋战国的朋友应该会比较熟悉。战国从魏、韩、赵分晋开始,这么算起来,战国时代首位赫赫有名的大将,便是吴起。
  
   吴起的生平大概是这样的:卫国人(卫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周围,卫国另外还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卫鞅,中国的第一位真正的大改革,他在秦国的改革不亚于邓小平在80年代的改革)家少时,家累千斤,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之后,就学于曾子,后事鲁、事魏、事楚,在吴起任期的几个时段内,在鲁时却齐;在魏时,击秦,做魏河西守;在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可谓战功显赫,然而三次遭忌,两次出走,最后死于楚人“宗室大臣”之手。
  
   吴起的雄才伟略后面再说,鉴于他生平诸多波折和被猜忌,这里首先讲一下在那个社会上被普遍不认可的几个性格缺失:
  
   一,好权,应该说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喜欢权利,因为他们觉得权柄握在他人手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除了搞搞人际关系,不能对一个国家或者团队形成什么实在的发展,也无可厚非;
  
   二,不孝,这个词说得有点重了,缘起是这样的:吴起“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几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之绝。”这段史记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首先:吴起年轻的时候是个狠角色,受不得辱,同样的被那些碌碌的小人讥讽,历史上另外有三个人做出了不同但同样有效的做法,越国国相范蠡年轻的时候怕邻里妒其才而装疯;韩信受泼皮之辱而忍致从那那个小流氓的跨下钻过;苏秦入秦失败之后回家浅修,被嫂子和老婆看不起,从此开始真正的苦读,为充分利用时间而“头悬梁”。相对于这三个人,吴起是较为莽撞的,同时也过于血性,这个性格同时可以诠释下面的一个事情——杀妻;其次,吴起拜的是曾子门下,曾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孔子贤徒,而且以“孝道”留名于世,无怪乎吴起母亲过时的时候没有回去而将其驱逐;第三,吴起的自尊心太强,事业心过重。不过他的母亲却是是一个难得的好母亲,从史记和资治通鉴里的描述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吴起从小是没有父亲的,至少母亲的主导地位很强,这种情况下他年少的时候可以携千金出游而没受阻挠,但是失败之后回家愧对母亲,自尊心和事业心使得吴起励志成为倾相,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过于执著的时候,便少了很多人性的东西,母亲过世没有回去,在以孝为尊的中国确实是其一大缺陷,但根据以上的那么多话也可以看出,他不孝这一点有被夸大的嫌疑。
  
   三,杀妻,为求鲁国将军的位置而杀了身为齐国人的老婆。这一点总觉得有点离奇,战国的时候,妇女基本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鲁国人打不过齐国了,要起用吴起,居然畏惧他老婆是齐国人。哎。不过话说回来,这家事情发生在吴起身上还是比较可能的,吴起对于亲情过于淡漠了,甚至不如其对待自己的士兵。
  
   好了,以上三个重大的性格缺失在伴随着吴起一生的悲剧。在鲁国被人排挤,在魏国同样被人排挤,在楚国居然死在了激进的皇亲国戚之手。同样是卫国人的商鞅,同样的下场。可怜这些改革者,怎么都仅仅在其中自己的国君那里游刃有余,国力在自己手上强盛,却都在没有国君庇护的时候被“宗室大臣”所害。
  
   很少有人在谈论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时候先把缺点讲出来的,不是我不喜欢吴起,而是吴起在用兵和治国上的才能太伟大了,以致于虽被数被排挤,却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开始具有超强的国力和兵力,并且在吴起离开之后还能数年强盛。
  
   下面就从三个国家的来看看吴起的事业成就及其在军事、治国及个人魅力方面的极大优势。
  
   吴起事鲁。鲁国在战国是个米粒一样的国家,在吴起走后没有太久的时间里,就被其他国家给吞并了。但是,战国初期非常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的时候,鲁国国君犹犹豫豫的聘请了吴起做将军,还逼得吴起把齐国老婆给杀了。后来,“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我们强调两点,第一,齐国在战国初期是非常强大的,战国中期曾经与强秦并称东帝和西帝。居然败给鲁国;第二,大破。说明吴起以相对少量兵力来对抗齐国大军,并且将齐国击溃了。可见吴起用兵之善,吴起的用兵在后面魏、楚中会详细谈,并且吴起留《兵法》于世,司马光评价: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
  
   吴起事魏。我们都知魏国在魏文侯受上成为了战国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曾经住黄金台以求贤,说明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明君。吴起在遭受鲁国大臣排挤之后,出走致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河西守,以据秦、韩。说明吴起在鲁国的军事成就已经名扬国内外了。后来文侯死了,武候对吴起也是相当的信任,从武候与吴起的谈话中可以得知,这个时候得吴起已经从将才逐渐的转向国家的治理。
  
   史记中有一个应该是真实的故事说得很形象:吴起为将,与最低级的士兵穿的一样,吃的一样,睡觉的时候不设将军专用的行军床,行军的时候不乘坐高头大马,亲自与士兵一起背粮草,与士卒分劳苦。有一个士兵生病了,窗口化脓,吴起亲自“吮之”,为他吸脓水。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大哭,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讲,“吴将军曾经这样对待孩子的父亲,他父亲舍身杀敌,战死沙场,现在这样对待我的儿子,我不知道孩子将会如何战死了。”这段文字我看了很多遍,每当我在夜深的时候读到这段文字,都禁不住双眼含泪的。这样的将军,换成我是他的士兵,我也会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而不会有任何怨言。
  
   回来说吴起在魏国的事情,吴起做河西守做得非常有成就,“甚有名声”,这个时候武候的相国是田文,也是历史上一个较好的权臣,田文死后,公叔开始搬弄是非,吴起逐渐被武候猜忌。从历史中可以发现一个事情,很多时候,小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宠爱枯竭,不是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尽可能打击可能要超过自己的名臣权相,而那些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未免会有一些小脾气,很容易被里间。区别小人与贤臣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小人都是君王所喜欢和宠爱的,正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思想和主见,他们事事顺着那些明君或者昏君,让君王很爽,自己却毫无成就。贤臣一般都是有自己主见的人,所以有时候会与高层产生一点小小的摩擦。贤臣一般都是可以带团队的,并且会受到自己团队的认可,不是唯心的的说好好好,而是,真正的认可之后的信任!
  
   吴起事楚。被魏国排挤之后,吴起又一次离开自己效忠的国君,楚悼王倒是很欣赏吴起,用作最高执行官,“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就是说吴起到楚国之后不是自己求职,而是马上被聘用的。由此可见,真正有能力的人在一定位置之后,是可以在同行业内形成自己的口碑的。这就要求现代的经理人,一定要注重口碑的力量,而口碑一方面来自业绩,一方面来自属下的评价,阅者,请尝试想想自己做到了那一点呢?
  
   吴起到楚国之后,开始真正按照自己的治国思路来改革,可见他的能力不只局限于——魏国河西守,也可见魏国公叔的推断多么正确,怕自己被超越而排挤贤者,中国历来的高层管理者自己不行的时候都严守次道,至今不止!
  
   吴起“明发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副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可见其治国之才,不亚管仲,商鞅。我们仔细读一下方才那段文字,会发现,旨在安民、强兵,对于现在的管理者,很简单的管理道理,便是把营销将士放作最重要的位置,要舍得一掷千金的去养那些善于南征北战的营销人才,同时,管理层要方向正确,不要朝令夕改,不要听太多的没有在一线做过的人的所谓“管理箴言”,也就是说总部的决策一定要关乎安民——安民有两点,第一,围绕顾客做决策;第二,让自己公司的人的收入稍高于同业。仅此,公司也就不会败坏到哪里去。附带提一下也比较重要的一点:努力发现哪些人是小人,马上干掉,因为不把小人干掉,人才便会自己流失,小人的排挤能力真的是无可比拟的。
  
   楚国大治之后,记得,又是悼王病故,吴起马上被皇亲国戚谋杀。可叹的是吴起权倾一世,居然能在皇宫内被谋杀?! 大概是吴起过于愚忠,一切为公,不愿培养自己势力的原因。想想诸葛亮,想想司马懿,不禁为吴起悲叹。作者:梦回昔朝



写在前面的话:挺喜欢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那段历史,东周末,国不如诸侯的年代,诸侯之间的纷争涌现出一些不那么被王权压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春秋战国在中国里的地位上不亚于文艺复兴相对于欧洲,文艺复兴造就了欧洲近代五百年称霸全球的时代,而春秋战国也使得中国大地能够开始傲立在东方两千年。
  
   战国这段历史有很多人做过解读,然而,用现代的话解读的同时,是否保持了原有的真谛和精髓,尚未发现有这样的著作,这里,在用了很长时间研读了《史记》和《资治通鉴》(古文版及柏杨评议班)之后,我尝试用现代人的眼界看这段历史,根据一些主要的名将、权臣、贤王及一些决定方向的战争、改革(每个人的故事和评说中会穿插一些其他的人和事,以增强事件的连贯性、生动性和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等说起,鉴于自己的鄙薄,或许会以偏概全,期待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更正,批判。
  
   喜欢春秋战国的朋友应该会比较熟悉。战国从魏、韩、赵分晋开始,这么算起来,战国时代首位赫赫有名的大将,便是吴起。
  
   吴起的生平大概是这样的:卫国人(卫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周围,卫国另外还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卫鞅,中国的第一位真正的大改革,他在秦国的改革不亚于邓小平在80年代的改革)家少时,家累千斤,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之后,就学于曾子,后事鲁、事魏、事楚,在吴起任期的几个时段内,在鲁时却齐;在魏时,击秦,做魏河西守;在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可谓战功显赫,然而三次遭忌,两次出走,最后死于楚人“宗室大臣”之手。
  
   吴起的雄才伟略后面再说,鉴于他生平诸多波折和被猜忌,这里首先讲一下在那个社会上被普遍不认可的几个性格缺失:
  
   一,好权,应该说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喜欢权利,因为他们觉得权柄握在他人手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除了搞搞人际关系,不能对一个国家或者团队形成什么实在的发展,也无可厚非;
  
   二,不孝,这个词说得有点重了,缘起是这样的:吴起“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几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之绝。”这段史记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首先:吴起年轻的时候是个狠角色,受不得辱,同样的被那些碌碌的小人讥讽,历史上另外有三个人做出了不同但同样有效的做法,越国国相范蠡年轻的时候怕邻里妒其才而装疯;韩信受泼皮之辱而忍致从那那个小流氓的跨下钻过;苏秦入秦失败之后回家浅修,被嫂子和老婆看不起,从此开始真正的苦读,为充分利用时间而“头悬梁”。相对于这三个人,吴起是较为莽撞的,同时也过于血性,这个性格同时可以诠释下面的一个事情——杀妻;其次,吴起拜的是曾子门下,曾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孔子贤徒,而且以“孝道”留名于世,无怪乎吴起母亲过时的时候没有回去而将其驱逐;第三,吴起的自尊心太强,事业心过重。不过他的母亲却是是一个难得的好母亲,从史记和资治通鉴里的描述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吴起从小是没有父亲的,至少母亲的主导地位很强,这种情况下他年少的时候可以携千金出游而没受阻挠,但是失败之后回家愧对母亲,自尊心和事业心使得吴起励志成为倾相,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过于执著的时候,便少了很多人性的东西,母亲过世没有回去,在以孝为尊的中国确实是其一大缺陷,但根据以上的那么多话也可以看出,他不孝这一点有被夸大的嫌疑。
  
   三,杀妻,为求鲁国将军的位置而杀了身为齐国人的老婆。这一点总觉得有点离奇,战国的时候,妇女基本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鲁国人打不过齐国了,要起用吴起,居然畏惧他老婆是齐国人。哎。不过话说回来,这家事情发生在吴起身上还是比较可能的,吴起对于亲情过于淡漠了,甚至不如其对待自己的士兵。
  
   好了,以上三个重大的性格缺失在伴随着吴起一生的悲剧。在鲁国被人排挤,在魏国同样被人排挤,在楚国居然死在了激进的皇亲国戚之手。同样是卫国人的商鞅,同样的下场。可怜这些改革者,怎么都仅仅在其中自己的国君那里游刃有余,国力在自己手上强盛,却都在没有国君庇护的时候被“宗室大臣”所害。
  
   很少有人在谈论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时候先把缺点讲出来的,不是我不喜欢吴起,而是吴起在用兵和治国上的才能太伟大了,以致于虽被数被排挤,却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开始具有超强的国力和兵力,并且在吴起离开之后还能数年强盛。
  
   下面就从三个国家的来看看吴起的事业成就及其在军事、治国及个人魅力方面的极大优势。
  
   吴起事鲁。鲁国在战国是个米粒一样的国家,在吴起走后没有太久的时间里,就被其他国家给吞并了。但是,战国初期非常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的时候,鲁国国君犹犹豫豫的聘请了吴起做将军,还逼得吴起把齐国老婆给杀了。后来,“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我们强调两点,第一,齐国在战国初期是非常强大的,战国中期曾经与强秦并称东帝和西帝。居然败给鲁国;第二,大破。说明吴起以相对少量兵力来对抗齐国大军,并且将齐国击溃了。可见吴起用兵之善,吴起的用兵在后面魏、楚中会详细谈,并且吴起留《兵法》于世,司马光评价: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
  
   吴起事魏。我们都知魏国在魏文侯受上成为了战国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曾经住黄金台以求贤,说明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明君。吴起在遭受鲁国大臣排挤之后,出走致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河西守,以据秦、韩。说明吴起在鲁国的军事成就已经名扬国内外了。后来文侯死了,武候对吴起也是相当的信任,从武候与吴起的谈话中可以得知,这个时候得吴起已经从将才逐渐的转向国家的治理。
  
   史记中有一个应该是真实的故事说得很形象:吴起为将,与最低级的士兵穿的一样,吃的一样,睡觉的时候不设将军专用的行军床,行军的时候不乘坐高头大马,亲自与士兵一起背粮草,与士卒分劳苦。有一个士兵生病了,窗口化脓,吴起亲自“吮之”,为他吸脓水。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大哭,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讲,“吴将军曾经这样对待孩子的父亲,他父亲舍身杀敌,战死沙场,现在这样对待我的儿子,我不知道孩子将会如何战死了。”这段文字我看了很多遍,每当我在夜深的时候读到这段文字,都禁不住双眼含泪的。这样的将军,换成我是他的士兵,我也会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而不会有任何怨言。
  
   回来说吴起在魏国的事情,吴起做河西守做得非常有成就,“甚有名声”,这个时候武候的相国是田文,也是历史上一个较好的权臣,田文死后,公叔开始搬弄是非,吴起逐渐被武候猜忌。从历史中可以发现一个事情,很多时候,小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宠爱枯竭,不是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尽可能打击可能要超过自己的名臣权相,而那些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未免会有一些小脾气,很容易被里间。区别小人与贤臣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小人都是君王所喜欢和宠爱的,正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思想和主见,他们事事顺着那些明君或者昏君,让君王很爽,自己却毫无成就。贤臣一般都是有自己主见的人,所以有时候会与高层产生一点小小的摩擦。贤臣一般都是可以带团队的,并且会受到自己团队的认可,不是唯心的的说好好好,而是,真正的认可之后的信任!
  
   吴起事楚。被魏国排挤之后,吴起又一次离开自己效忠的国君,楚悼王倒是很欣赏吴起,用作最高执行官,“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就是说吴起到楚国之后不是自己求职,而是马上被聘用的。由此可见,真正有能力的人在一定位置之后,是可以在同行业内形成自己的口碑的。这就要求现代的经理人,一定要注重口碑的力量,而口碑一方面来自业绩,一方面来自属下的评价,阅者,请尝试想想自己做到了那一点呢?
  
   吴起到楚国之后,开始真正按照自己的治国思路来改革,可见他的能力不只局限于——魏国河西守,也可见魏国公叔的推断多么正确,怕自己被超越而排挤贤者,中国历来的高层管理者自己不行的时候都严守次道,至今不止!
  
   吴起“明发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副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可见其治国之才,不亚管仲,商鞅。我们仔细读一下方才那段文字,会发现,旨在安民、强兵,对于现在的管理者,很简单的管理道理,便是把营销将士放作最重要的位置,要舍得一掷千金的去养那些善于南征北战的营销人才,同时,管理层要方向正确,不要朝令夕改,不要听太多的没有在一线做过的人的所谓“管理箴言”,也就是说总部的决策一定要关乎安民——安民有两点,第一,围绕顾客做决策;第二,让自己公司的人的收入稍高于同业。仅此,公司也就不会败坏到哪里去。附带提一下也比较重要的一点:努力发现哪些人是小人,马上干掉,因为不把小人干掉,人才便会自己流失,小人的排挤能力真的是无可比拟的。
  
   楚国大治之后,记得,又是悼王病故,吴起马上被皇亲国戚谋杀。可叹的是吴起权倾一世,居然能在皇宫内被谋杀?! 大概是吴起过于愚忠,一切为公,不愿培养自己势力的原因。想想诸葛亮,想想司马懿,不禁为吴起悲叹。
是不是所有士兵的脓水,吴起一人垄断了.他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啊:Q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5-12 10:10 发表
是不是所有士兵的脓水,吴起一人垄断了.他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好啊:Q

呕~
君难道未进早餐?
:o :@
吴起一人承包数万魏国武卒的脓水,每天一边办公,一边像吸痰机一样给士兵们吸.你做得到吗?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5-12 10:15 发表
吴起一人承包数万魏国武卒的脓水,每天一边办公,一边像吸痰机一样给士兵们吸.你做得到吗?

魏武卒在吴起那时候照史籍记载可不止数万哟~
吴子恐怕只能靠美眉喂饭了~
羡慕,现如今偶可是摸着堂客手,就象那左手摸右手~:')
(打完字后,湘中王平回首后视,心道:“俺家河东狮不会来抓人吧~”:L )
:') :') :')
你我二人在此灌水~
自由如风君应不会生气吧~
;P ;P :P
我们在此谈河东狮的话,自由如风是不会生气的.;P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5-12 10:32 发表
我们在此谈河东狮的话,自由如风是不会生气的.;P

他搞不好还想学习学习下哩~
;P ;P :P
;P ;P 我怎么会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