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4:36:34
http://news.qq.com/a/20160715/029030.htm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公路上用白布覆盖的遇难者尸体。

每年国庆日,热情、骄傲、浪漫的法国人都会大肆庆祝一番,除了首都巴黎的阅兵,全国各地还会举办各种群众集会。但今年却是一个悲伤的国庆日,东南部城市尼斯的烟花表演活动遭到了严重恐怖袭击,一辆大型卡车在人群中高速行驶了2公里……原本欢乐的滨海公路瞬间变为悲伤之地,恐怖分子卡车所过之处,留下一路覆盖着白布的尸体。

去过法国或看过法国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尼斯-戛纳-马赛,那是一片地中海的蔚蓝海岸,干净、休闲、富裕,充满着文化气息……就这么一处美好、远离政治的地方,现在也遭遇了死亡逾80人、100多人受伤的黑色恐袭!笔者早上醒来,朦胧中看到手机弹出的消息,真的觉得非常震惊和难过。

有同事问,对这次恐怖袭击,军事角度能不能做下解读?能说些什么呢,虽然法国警方说在卡车上发现了枪支,但在此次袭击中的死者,显然大多数是被卡车碾压致死的。

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的作案手法也多种多样,用精密的定时炸弹、用自动步枪射击、劫持民航客机撞击,是有组织恐怖活动惯用的手法;而那些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的“独狼”袭击者也可以轻易找到作案工具,用长刀刺杀、用高压锅造爆炸物、驾驶车辆高速撞击,在此次袭击之前,其实均已屡见不鲜。

我们能怎么办呢?枪支射击的停止力有限,难道要给每个外出执勤的警察都配备反坦克火箭筒?看到高速冲向人群的卡车,就一火箭筒将它击毁?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车头已被警察打成蜂窝的恐袭卡车。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由于枪支的停止力有限,这辆卡车在人群中冲撞了2公里才停下来。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单纯的物理防御措施对付不了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就像人类文明肌体中的癌细胞,谁也不知道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会发作、会用什么方式袭击。法国此前已经历两次严重的恐怖袭击,欧洲杯、国庆日的安保不可谓不严,但再严格的安保也难以监控到每一个人。

就在上个月,致58人死亡的美国奥兰多恐怖袭击事件中,凶手奥马尔·马廷是阿富汗裔美国人,同时也是安保公司G4S的武装安全人员,虽然曾因宣称与基地组织有联系被FBI调查,但最终通过检查,合法持枪。谁人能知道他是在什么真的变成了狼?谁又能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起袭击?

法国警方刚刚发现,此次尼斯恐袭的凶手也是一名31岁突尼斯裔法国人。他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与IS有无联系?有无去过叙利亚或土耳其?又或者他只是一名平时在邻居眼里不过是举止有点奇怪的年轻人,但已经透过网络或其它地下手段接受了宗教极端思想?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美国奥兰多恐袭案中的凶手奥马尔·马廷,他是一名武装安保人员,现在还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变成了“狼”。

以上问题,我们还不知道,知不知道其实也不重要,通讯便捷、隐私保护、迁徙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现在恐怖主义利用了这些文明成果,但我们不可能为了切断极端思想而放弃掉这些成果。

我们应该做的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当前最紧迫是要尽快消灭盘踞在叙利亚、伊拉克的“伊斯兰国”(IS)恐怖组织。

最近两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有组织恐怖袭击,或多或少都与IS有关,不是它直接组织策划的,就是宣称效忠IS的组织所为。而“独狼式”恐怖袭击,虽然凶手不一定直接接受IS指令,或与IS有联系,但都受到了极端思想的蛊惑,以及IS成功的鼓舞。

许多时候,我们谈论IS时,只将其视为一个残暴、善于宣传、武力强大的恐怖组织;但在那些宗教极端者眼里,它却是“精神祖国”。IS当初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并不是宣传上的托大,它对极端主义者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就如同电影《魔戒》中毁灭召唤邪恶的“魔眼”一样,只有铲除了IS,这波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狂潮才有可能被扑灭。但人类社会要清除极端宗教思想,或许要50年、100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文/杜松涛)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电影《魔戒》中的“魔眼”索伦,在电影情节里它能唤起人心中的恶念。IS现在就是宗教极端分子的“魔眼”。http://news.qq.com/a/20160715/029030.htm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公路上用白布覆盖的遇难者尸体。

每年国庆日,热情、骄傲、浪漫的法国人都会大肆庆祝一番,除了首都巴黎的阅兵,全国各地还会举办各种群众集会。但今年却是一个悲伤的国庆日,东南部城市尼斯的烟花表演活动遭到了严重恐怖袭击,一辆大型卡车在人群中高速行驶了2公里……原本欢乐的滨海公路瞬间变为悲伤之地,恐怖分子卡车所过之处,留下一路覆盖着白布的尸体。

去过法国或看过法国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尼斯-戛纳-马赛,那是一片地中海的蔚蓝海岸,干净、休闲、富裕,充满着文化气息……就这么一处美好、远离政治的地方,现在也遭遇了死亡逾80人、100多人受伤的黑色恐袭!笔者早上醒来,朦胧中看到手机弹出的消息,真的觉得非常震惊和难过。

有同事问,对这次恐怖袭击,军事角度能不能做下解读?能说些什么呢,虽然法国警方说在卡车上发现了枪支,但在此次袭击中的死者,显然大多数是被卡车碾压致死的。

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的作案手法也多种多样,用精密的定时炸弹、用自动步枪射击、劫持民航客机撞击,是有组织恐怖活动惯用的手法;而那些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的“独狼”袭击者也可以轻易找到作案工具,用长刀刺杀、用高压锅造爆炸物、驾驶车辆高速撞击,在此次袭击之前,其实均已屡见不鲜。

我们能怎么办呢?枪支射击的停止力有限,难道要给每个外出执勤的警察都配备反坦克火箭筒?看到高速冲向人群的卡车,就一火箭筒将它击毁?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车头已被警察打成蜂窝的恐袭卡车。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由于枪支的停止力有限,这辆卡车在人群中冲撞了2公里才停下来。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单纯的物理防御措施对付不了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就像人类文明肌体中的癌细胞,谁也不知道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会发作、会用什么方式袭击。法国此前已经历两次严重的恐怖袭击,欧洲杯、国庆日的安保不可谓不严,但再严格的安保也难以监控到每一个人。

就在上个月,致58人死亡的美国奥兰多恐怖袭击事件中,凶手奥马尔·马廷是阿富汗裔美国人,同时也是安保公司G4S的武装安全人员,虽然曾因宣称与基地组织有联系被FBI调查,但最终通过检查,合法持枪。谁人能知道他是在什么真的变成了狼?谁又能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起袭击?

法国警方刚刚发现,此次尼斯恐袭的凶手也是一名31岁突尼斯裔法国人。他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与IS有无联系?有无去过叙利亚或土耳其?又或者他只是一名平时在邻居眼里不过是举止有点奇怪的年轻人,但已经透过网络或其它地下手段接受了宗教极端思想?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美国奥兰多恐袭案中的凶手奥马尔·马廷,他是一名武装安保人员,现在还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变成了“狼”。

以上问题,我们还不知道,知不知道其实也不重要,通讯便捷、隐私保护、迁徙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现在恐怖主义利用了这些文明成果,但我们不可能为了切断极端思想而放弃掉这些成果。

我们应该做的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当前最紧迫是要尽快消灭盘踞在叙利亚、伊拉克的“伊斯兰国”(IS)恐怖组织。

最近两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有组织恐怖袭击,或多或少都与IS有关,不是它直接组织策划的,就是宣称效忠IS的组织所为。而“独狼式”恐怖袭击,虽然凶手不一定直接接受IS指令,或与IS有联系,但都受到了极端思想的蛊惑,以及IS成功的鼓舞。

许多时候,我们谈论IS时,只将其视为一个残暴、善于宣传、武力强大的恐怖组织;但在那些宗教极端者眼里,它却是“精神祖国”。IS当初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并不是宣传上的托大,它对极端主义者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就如同电影《魔戒》中毁灭召唤邪恶的“魔眼”一样,只有铲除了IS,这波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狂潮才有可能被扑灭。但人类社会要清除极端宗教思想,或许要50年、100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文/杜松涛)

我们不可能为每名警察配备火箭筒,只能尽快毁灭“魔眼”

图:电影《魔戒》中的“魔眼”索伦,在电影情节里它能唤起人心中的恶念。IS现在就是宗教极端分子的“魔眼”。
IS是魔眼吗?!

整个绿教才是魔眼!
最新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内政部消息称,发生在南部城市尼斯的卡车冲撞人群事件,已经导致84人遇难。(截至7月15日13:40)
光明网评论:“政治正确”,正是恐怖分子眼中民主国家的“软肋”

光明网评论员:法国国庆日,尼斯遭遇恐袭,袭击已致超过80人死亡。

  当地时间14日晚间,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严重伤亡。尼斯所在地区当局高官称,在撞人的卡车上发现了手榴弹等武器,卡车司机曾向人群开枪。更多卒不忍睹的细节,透过各国驻法媒体呈现出来,“卡车撞向人群、像在玩保龄球一样”、“有人倒地不起,还有人踩着尸体逃离”、“路上发生了一场大屠杀,尸体无处不在”。

  从今天(15日)早晨中文消息出现开始,报告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盯着屏幕看动态的人们每隔几十分钟,就会看到一个新的死亡数字跳出。每次增加的一个“1”,都代表着一个刚刚停止心跳的、横卧在尼斯街头血泊中的人。这与“伊斯兰国”(IS)有关的推特账户在社交网站上“庆祝”尼斯恐袭的情景一起,形成了关于人类文明最吊诡的叙事。

  经历过启蒙之光照耀和唯理论哲学洗礼的欧洲大陆,一直站在人类文明探索的前沿上。仅仅在二战之后七十年的历史镜头中观察,它也以一种哲学式的热情完成了若干人类未来更好路径的考察,比如,超过阶级政治、寻求福利国家之路,超越民族国家叙事、开启一体化进程,超越种族宗教的壁垒、将宗教宽容和多元思想前置为政治运行的基本前提。但近年来暴恐屠杀的出现、恐怖氛围的弥漫,却在不断强调着这种文明的脆弱,不断动摇着文明的规则,不断为“只有野蛮才能对抗野蛮”的原始逻辑招魂。

  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2016年3月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加之此次的尼斯事件,已经很明白地在表达:宗教宽容和尊重少数裔的“政治正确”,正是恐怖分子眼中民主国家的“软肋”;言论自由与权利平等,轻而易举地就能被极端民族主义与文化狭隘摧毁。在这种情况下,恐袭不仅带来了流血和屠杀,更在不断累进地逼迫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面对文明的两难——是要继续秉持文明逻辑同时给予暴恐机会,还是要铲除暴恐出现社会土壤但却违背文明的规则?

  原则上是两难,现实中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去年巴黎遭遇暴恐后,法国政府宣布了几条措施,一是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整个法兰西岛(大巴黎区域)展开全面搜索”;二是关闭边境,“必须确保没有一个犯过罪的人进入法国”。在公共危机和近乎战时的状态下,一些民主社会的禁忌也只能被打破,比如要求市民“允许警察进家搜查”。野蛮所自带的那种洪荒之力下,文明社会不得不以限制自由的方式保护自由,不得不以收紧宽容的方式维护宽容,并事实鼓励了极右势力和思想的扩展。这种无奈的、应激性的反应,其实是暴恐事件带来的最大深层“伤害”,将在长久的时间中展现出它的后遗症。

  文明被野蛮摧毁,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眼前的景象再次说明,今天离“历史”并不遥远。一座现代城市,能被瞬间拉回中世纪的语境;一个似乎都在以时装周、电影节、世界杯为主题的社会,能瞬间出现尸横街头的战争景象。去年巴黎遭遇暴恐后,有评论者曾以慰藉之笔写到:“要相信所有的荒诞都有被治好的那一天,人类就是这么从猴子变过来的。”

  真的么?
法国再遇恐袭,野蛮还有被治愈的一天么? _光明网评论员 _光明网  http://guancha.gmw.cn/2016-07/15/content_20976977.htm
光明网评论员
忘了什么 ?!在东方某国,讲政治 讲政治正确的程度 远远超过 西方民主国家!

绿绿更是远远超于主体民族,受到优待!
法国再遭恐怖袭击 暴露出5大治国软肋
http://zjnews.china.com.cn/yuanchuan/2016-07-15/93953.html

熬过了欧洲杯,还是没有熬过国庆节!可怜的法国人。

  7月14日,当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百姓,高兴地观看完国庆焰火表演;极端恐怖事件发生了,一辆白色大卡车高速冲向人群,大量人员在瞬间被冲撞以至碾成碎片。

  现场到处是尸体和残块!

  丧生的人数,也从最初的30多人,迅速提升到70多人,乃至会更多……

  一个黑色的国庆日。

France.png

  离上次巴黎的重大恐怖袭击,其实也就半年多时间。那天,同样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但却成了黑色星期五,枪手对多个剧院、足球场等多个场所发动攻击,100多人命丧恐怖分子之手。

  以至于当时法国总统奥朗德以颤抖的声音,宣布法国进入60年来最紧急状态。

  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袭击,必须被严厉谴责和强力打击。但欧洲频繁遭遇恐怖袭击,尤其是法国,俨然成了欧洲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更需要深刻反省。

  据一位客居法国的朋友的观察:

  法国一再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暴露了这个国家的几点治国软肋。

  第一,过于强调人道主义的治国政策。

  第二,过于纵容多元文化的民族和移民政策。

  第三,在操作层面上过于疏松的安全控制。

  第四,法国在国际上的非大国非弱国地位,也是恐怖分子选择目标时的一个考虑。

  第五,巴黎恐袭,如此多地点袭击、多人员参与,必定有较复杂的筹划,法国的情报人员干什么去了?

  在他看来,前两点,在法国属于政治正确,所以没有人愿意挑明,一般人也不敢提出反对和收紧的建议。目前是典型的人善被人欺的状况。“把人道治国当做软弱可欺”,应该是法国总统最应该向这个世界说的一句话。

France2.png

  【2】

  一个发达的西方国家,近年来成了恐怖袭击的频发地。

  去年年初,发生《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总编在内的12人死亡。当年8月,法国国际列车遭袭事件,主要靠两个休假美国大兵的机智和勇敢,才避免了一场屠杀,这完全是运气。但到2005年11月份,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则震惊了整个世界。

  恐怖主义确实防不胜防,但在去年11月,恐怖分子拿着AK47和炸弹在巴黎繁华街区如入无人之境,巴黎的安保漏洞也真让人叹为观止!要知道,当时再过几天,也就是2015年11月底,世界将在巴黎举行全球气候大会,至少有数十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与会。

  这一次何尝不是如此?刚刚举行完欧洲杯,法国一直高度戒备;昨天是法国国庆节,安保肯定也不会松懈。但依然发生了这种极端恐怖事件,似乎恐怖分子稍有行动,无往而不利。

  一位曾长期在法国工作的记者朋友说:

  为什么是法国?法国人,呵呵,傲慢,作死,真没有办法。《查理周刊》已经说明法国人不得人心,但这份周刊仍然我行我素。然后,法国警察,跟《虎口脱险》里的德国兵一样。前年,有个加拿大杀人狂魔,在巴黎呆了几天,法国警察愣让人跑了。可他一跑德国去就被抓住了。警戒太松懈了。法国人会说,呵呵,我们自由,警察不管我们。但是恐怖分子管啊!

  我理解他对法国的喜爱和无奈。恐怖分子现在发动袭击,肯定不会是心血来潮,而是精心策划。

  正如一位朋友所讽刺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你觉得他们是一群丧心病狂的混蛋,没有做人底线的疯子,他们却坚信自己是最有理想、最富正义感、代表这个世界的终极秩序、来净化这个世界的英雄。”

France3.png

  【3】

  去年还是2005年巴黎骚乱10周年。10年前,两位北非青年在逃避警察追捕中触电身亡,引发全国性骚乱。这已经已暴露出,法国表面的繁华掩盖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种族问题。

  巴黎骚乱,其实和环巴黎的首都贫民带有关——很多无所事事的贫困青年,不少来自北非,生活在巴黎郊区的贫民窟,与主流社会脱离,也没什么工作,自然这里就成了暴力的高发区,恐怖主义传播的温床。

  这也是为什么在法国,会有那么多年轻人加入伊斯兰国。

  尤其可笑的是,新疆七五事件发生后,中国法庭判决多位暴恐分子死刑,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竟横加指责说,他们对此表示遗憾,法国和欧洲国家反对任何情况下的死刑判决。

  法国现在感觉如何呢?

  震惊、愤怒之后,则是反击,必定的:

  第一,法国必须复仇,必须强力打击恐怖势力,可以肯定,还有很多恐怖分子在法国潜伏,想想真可怕。美国作为始作俑者,也须顾及法国人感受,加大军事攻击力度。美国想从中东抽身,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欧洲也不会答应。

  第二,法国必须全面改组情报、国安系统。911事件后,美国痛定思痛,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变动,成立了统一的国土安全部。法国的问题,似乎比911前的美国更大,更需要机构整合,保卫国土安全。其他国家也要引以为鉴!

  第三,难民的处境将更加艰难,西方难民政策会收紧。事实上,英国公投退出欧盟,主要原因,就是对过度难民和移民的担忧。去年11月份袭击发生后,有法国难民营被焚烧了。都是不择手段的报复,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将更加激烈,人类的悲剧啊!

  第四,突然的焦点,也使发酵的南海问题黯然失色,美国、日本你们也别再鼓劲了,中国也可以略松一口气,准备的一评二评乃至N评,有的也可以省省再发吧。

  为无辜遇害的平民哀悼。恐怖袭击,必须重拳出击;血的教训,法国真要好好反省!
消灭了这个还有基地组织还有塔利班,全消灭了,还会有极端组织1,极端组织2
相关报道说,该少年行凶时曾高呼“真主至大”,德国当地官员表示,警方在这名难民少年的家中找到一面“伊斯兰国”的手绘旗帜。

这名少年只身移民德国,曾住在难民营。官员说,他究竟是极端组织成员,还是受到了极端思想影响,尚不得而知。IS已于19日表示对这起袭击负责,声称行凶少年是他们的“战士”。19日晚些时候,IS又发布了一段关于袭击者的视频。画面中,这名少年手持刀具,宣称要对“异教徒”国家采取行动。
法国总理瓦尔斯日前针对恐袭使用了“长期伴随法国”的表述,可以相信,放弃对恐袭“零容忍”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今天的欧洲就是如此无奈。

欧洲这几年的恐袭几乎都由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发动,他们有些是外来的,有些是土生土长的。然而断言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时代已经来临仍很牵强附会,世界上的冲突并非沿着文明的分界线展开,当今世界的基本单位仍是国家,国家利益继续主导各种博弈。

国家通常都会恪守理性的底线,但是具体到某些力量和个体的人,就有可能是另一回事了。

们几乎是无法预防的一群人,欧洲的社会结构是开放的,如果对他们单独设防,不断强化防线,欧洲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就将动摇,也会因对付极少数恶人而误伤大量无辜的人,撕裂整个社会。但是假装一切都好,新的恐袭真就更容易发生,这是恐袭出现蔓延势头时任何社会都面临的两难。

  然而欧洲显然进入了恶性循环,愤怒和不信任在很多地方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不断扩大,欧洲为此焦躁不安,却束手无策。出现一个好办法并且形势开始好转的拐点尚遥不可及。

  欧洲的困扰决不是它所特有的,美国最终很可能难以做到切割。“911”之后美国反恐较有效果,但是美国一直是很多恐怖分子“最向往”的攻击目标。如果欧洲被恐怖主义“吞没”,美国必岌岌可危。

  今天的恐袭与“基地”领头时有了很大不同,它们的变异将被证明是神出鬼没的。恐怖主义将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重大挑战,地缘政治竞争或许更深刻,但对付恐袭的紧迫性将会超过它。

  如果不能在现有机制下有效对付恐怖主义,后者就可能像癌细胞一样带来颠覆性后果。西方说不定会出现我们今天难以置信的一些变化,英国脱欧,特朗普崛起,这些或许只是林中“恶花盛开”之前的几个花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