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帖木儿东征明帝国述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18:44
一、 归国  
公元1403年春,时年67岁的跛子帖木儿(Timur lenk,或者叫Tamerlane)在扫荡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之后,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至此,他已经连续征战长达6年之久,在半个亚洲大陆上散布着灭绝人性的恐怖:1398年,他从自己位于乌兹别克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进攻北印度,屠德里;1399年在伊朗;1400年在土耳其;1401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屠巴格达和大马士革;1402年回到土耳其,在7月20日的安卡拉会战中俘虏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巴耶西德。很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布尔萨——这座由汉尼拔设计的千年古都也沦陷了,少数土耳其人靠着希腊海员的帮助才得以渡过达达尼尔海峡,逃脱被屠杀的命运。  

欧洲人有理由为他们未来的命运担忧:6年以前,奥斯曼土耳其骑兵刚刚在保加利亚重创了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法国联军,被公认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军队,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天之内就把它杀得全军覆没。非洲人也有理由为他们未来的命运担忧:一个世纪以前,埃及马木留克骑兵曾经在巴勒斯坦全歼过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远征军,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就把它痛击过两次。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所建立的四大蒙古汗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察合台、伊尔、金帐)臣服于帖木儿,而剩下的一个元帝国也早就自行崩溃了,只剩下一些互不隶属的部落在蒙古高原上互相争斗。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还从未有过帖木儿这样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个冒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跛子无论是向欧洲还是非洲进军,似乎都将势如破竹。  


可是帖木儿突然撤退了,留下惊魂未定的土耳其人和埃及人去恢复他们的故土。原因无他,在地球上的另一侧上发生的意外事件,正猛烈地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要回去圆一个梦,一个他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梦。经过一年多且战且走的山地行军(对手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波斯的土著居民),他在公元1404年春夏之交返回了自己那金壁辉煌的首都撒马尔罕。帖木儿当然知道,有客人已经在那里等他多时了。  

这位客人是来自遥远东方的大明使节。他此行是为了向帖木儿催收已拖欠了明帝国多年的贡赋。而帖木儿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显然,帖木儿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汉语里“朱”就是“猪”的谐音,所以才管明成祖朱棣叫“猪可汗”。  

二、 阴谋  

帖木儿第一次向明朝纳贡是在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九月,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二。诏宴其使,赐白金十有八锭。自是频岁贡马驼。二十五年兼贡绒六匹,青梭幅九匹,红绿撒哈剌各二匹及镔铁刀剑、甲胄诸物。”不应忘记,陕西和甘肃直到1387年才真正纳入明帝国的版图,“太祖欲通西域,屡遣使招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帖木儿实际上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明朝,并派使团来纳贡的国家元首,因此朱元璋对他非常有好感。  


公元1395年,帖木儿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外交信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其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近,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皇帝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福,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来中国者,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朱元璋根本不了解帖木儿帝国的真实情况,被这封近乎无耻的阿佞颂扬文章深深打动,“帝得表,嘉其有文。明年命给事中傅安等赍玺书、币帛报之。其贡马,一岁再至,以千计,并赐宾钞偿之。”实际上,帖木儿帝国与明帝国的版图和国力相差无几,朱元璋也没有经营中亚的计划,帖木儿主动称臣纳贡,年年派使者来华,目的一是刺探明帝国的情报,二是做生意:“盖番人善贾,贪中华互市,既入境,则一切饮食、道途之资,皆取之有司。虽定五年一贡,迄不肯遵,天朝亦莫能难也。”  
一、 归国  
公元1403年春,时年67岁的跛子帖木儿(Timur lenk,或者叫Tamerlane)在扫荡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之后,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至此,他已经连续征战长达6年之久,在半个亚洲大陆上散布着灭绝人性的恐怖:1398年,他从自己位于乌兹别克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进攻北印度,屠德里;1399年在伊朗;1400年在土耳其;1401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屠巴格达和大马士革;1402年回到土耳其,在7月20日的安卡拉会战中俘虏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巴耶西德。很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布尔萨——这座由汉尼拔设计的千年古都也沦陷了,少数土耳其人靠着希腊海员的帮助才得以渡过达达尼尔海峡,逃脱被屠杀的命运。  

欧洲人有理由为他们未来的命运担忧:6年以前,奥斯曼土耳其骑兵刚刚在保加利亚重创了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法国联军,被公认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军队,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天之内就把它杀得全军覆没。非洲人也有理由为他们未来的命运担忧:一个世纪以前,埃及马木留克骑兵曾经在巴勒斯坦全歼过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远征军,可是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就把它痛击过两次。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所建立的四大蒙古汗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察合台、伊尔、金帐)臣服于帖木儿,而剩下的一个元帝国也早就自行崩溃了,只剩下一些互不隶属的部落在蒙古高原上互相争斗。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还从未有过帖木儿这样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个冒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跛子无论是向欧洲还是非洲进军,似乎都将势如破竹。  


可是帖木儿突然撤退了,留下惊魂未定的土耳其人和埃及人去恢复他们的故土。原因无他,在地球上的另一侧上发生的意外事件,正猛烈地刺激着他的神经。他要回去圆一个梦,一个他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梦。经过一年多且战且走的山地行军(对手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波斯的土著居民),他在公元1404年春夏之交返回了自己那金壁辉煌的首都撒马尔罕。帖木儿当然知道,有客人已经在那里等他多时了。  

这位客人是来自遥远东方的大明使节。他此行是为了向帖木儿催收已拖欠了明帝国多年的贡赋。而帖木儿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们的猪可汗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显然,帖木儿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汉语里“朱”就是“猪”的谐音,所以才管明成祖朱棣叫“猪可汗”。  

二、 阴谋  

帖木儿第一次向明朝纳贡是在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九月,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二。诏宴其使,赐白金十有八锭。自是频岁贡马驼。二十五年兼贡绒六匹,青梭幅九匹,红绿撒哈剌各二匹及镔铁刀剑、甲胄诸物。”不应忘记,陕西和甘肃直到1387年才真正纳入明帝国的版图,“太祖欲通西域,屡遣使招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帖木儿实际上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明朝,并派使团来纳贡的国家元首,因此朱元璋对他非常有好感。  


公元1395年,帖木儿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外交信函:“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其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近,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皇帝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福,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来中国者,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朱元璋根本不了解帖木儿帝国的真实情况,被这封近乎无耻的阿佞颂扬文章深深打动,“帝得表,嘉其有文。明年命给事中傅安等赍玺书、币帛报之。其贡马,一岁再至,以千计,并赐宾钞偿之。”实际上,帖木儿帝国与明帝国的版图和国力相差无几,朱元璋也没有经营中亚的计划,帖木儿主动称臣纳贡,年年派使者来华,目的一是刺探明帝国的情报,二是做生意:“盖番人善贾,贪中华互市,既入境,则一切饮食、道途之资,皆取之有司。虽定五年一贡,迄不肯遵,天朝亦莫能难也。”  
据西班牙驻撒马尔罕大使克拉维约报道,帖木儿最后一次派使团向明帝国纳贡是在公元1396年,到达南京大概已经是公元1397年了。当年11月,傅安使团也抵达了撒马尔罕。据帖木儿手下的阿拉伯人雅兹迪回忆,傅安似乎水土不服,急着想回国。但帖木儿却把他扣押起来:“安至其国被留,朝贡亦绝。寻令人导安遍历诸国数万里,以夸其国广大。”直到此时,中国人才明白帖木儿帝国到底有多强大。实际上,帖木儿已经准备进攻明帝国了。但就在此时,传来他的孙子皮尔·穆罕默德在印度河战败的消息,于是“印度圣战”提前上演;继而又连续爆发了与奥斯曼土耳其和埃及的军事冲突,“中国圣战”的议事日程因而一拖再拖。  

在伊朗,帖木儿听说了朱元璋死亡,朱允炆继位的消息。一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派耿炳文、李景隆等将军去讨伐。在帖木儿看来,朱棣仅占有北京一隅以对抗全中国,本来不应该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但战争却久拖不决,充分暴露出朱允炆及其将军们在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当然这与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功臣宿将有关。在致巴耶西德的信中,帖木儿表示了他恢复成吉思汗帝国全部疆土的野心。几乎与安卡拉会战同日,朱棣的叛军攻破南京,朱允炆失踪。消息传到小亚细亚,帖木儿立即决定放过手下败将土耳其和埃及,回师中亚,去准备他的中国远征。只有征服蒙古和中国,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的大汗。  


中国的情况和此前的伊朗、埃及十分类似,帖木儿对应付这类局面很有心得。朱棣对政敌的残酷迫害已令他在全中国的精英阶级中丧尽人心,中国西部大量的穆斯林和蒙古人都是帖木儿潜在的盟友,传说中失踪的朱允炆更可以成为一张“存亡续绝”的王牌……关键是要做好备战工作。  


三、 备战  

帖木儿东征明帝国的主要目的,一是在于重建成吉思汗帝国,二在于宣扬伊斯兰教。其实帖木儿帝国和成吉思汗帝国还是有区别的,成吉思汗重在真正地扩张领土,而帖木儿则主要是建立傀儡政府,扩张势力范围,自己亲自统治的土地不过中亚周围。帖木儿在西亚、南亚、东欧都是这么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东亚也准备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或几个臣服于他的伊斯兰教国家。  

经过十多年的情报侦察,帖木儿对新疆和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地形、兵力部署已经了如指掌。当时叫“蒙古斯坦”,后来叫“突厥斯坦”的新疆地区本来就是察合台汗国属地,此时其西部基本上均臣服于帖木儿,北部属于北元的势力范围,东部则臣服于明朝。公元1400年,帖木儿的孙子伊斯坎达就在蒙古斯坦发动过一场战争,攻下了于阗等地,一直推进到塔里木河中游。他的成就引起了几个无能长辈的嫉妒,于是被召回撒马尔罕,以违反军队节度的罪名软禁至死。这位小军事天才死时年仅15岁。帖木儿虽然不是察合台家族的直系后代,但若御驾亲征,以强大的实力征服整个蒙古斯坦自当易如反掌。虽然如此,但帖木儿还是努力撮合着自己几个孙子与蒙古部落首领女儿的婚事,甚至向北元的使者们开空头支票说:“帖木儿的子孙岂能与成吉思汗的子孙相提并论?朕千秋万岁之后,自当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择贤而立……”  

帖木儿已经有了一张极其详尽的军用地图,按照他自己挑选的线路,他的骑兵从于阗到北京需要走161天。在突厥斯坦和甘肃、陕西行军,最大的挑战是水源匮乏。军用地图上面标有所有重要的水源,但它们依然难以供应他的大军。因此帖木儿决定:自己先率20万精兵东征,并留一部分士兵沿路屯田,此后从中亚逐年调援兵。兵力不是问题,他的印度之战动用了80万军队,俄罗斯之战30万,土耳其之战超过50万。何况“元时回回遍天下”,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也都是潜在的兵源。  

为了防止远征计划的机密泄漏,1404年冬天,所有外国人都被勒令离开撒马尔罕,其中也包括克拉维约大使。虽然如此,但通过分析帖木儿此前的一些言行,我们还是可以猜测出他的大致进军计划:若初期的外交、间谍和军事行动都不顺利,就实行缓策,夺取蒙古斯坦,等待援军,再图攻明;中策,占领蒙古斯坦,直入河西走廊,夺取关中地区,先巩固陕甘宁,再等援军,徐图中原;急策,若北元和蒙古斯坦积极配合,明军又不堪一击,就沿黄河长驱东进,截断大运河,与北元围攻北京城。黄河流域已定,再图江淮,因为那里河流纵横,不适合他的重骑兵运动。要找个中国青年(最好是穆斯林),宣传他是出逃的朱允炆,立他为中国皇帝(当然是傀儡),以与朱棣对抗。此外,还要积极策反明军中的蒙古族、回族、知识分子(他们普遍对朱棣不满)这三类人。

明帝国虽然努力学习唐朝制度,但依然继承了很多宋朝弊政,军队内重外轻就是一大问题。朱元璋时,“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洪武四年,士卒之数,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成祖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吏部侍郎王邦瑞摄兵部,因言:“国初,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三十八万有奇。”可见明朝开国时,京军三大营总兵力有七八十万,洪武四年裁减至二十万七千八百有奇,永乐初年又扩编到三十八万有奇。洪武二十六年,把全国划分为17个“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即军区):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云南、贵州、大宁、万全都司,以及后改设的北平行都司、陕西行都司、福建行都司、山西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如果帖木儿来犯,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抵抗的,只有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两个军区。  


明边军实行卫所制,“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陕西都司下辖20卫:西安左护卫、西安右护卫、西安中护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延安卫、绥德卫、平凉卫、庆阳卫、宁夏卫(明中期以后分为宁夏前卫、宁夏中卫等)、临洮卫、巩昌卫、西宁卫、汉中卫、凉州卫、庄浪卫、兰州卫、秦州卫、洮州卫、甘肃卫、山丹卫,以及凤翔千户所、金州千户所等几支小部队。另有西河中护卫,后改云南中护卫,调离陕西。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后来调给陕西行都司,陕西都司于是还剩下15卫2所。  

陕西行都司本来只有3卫3所:甘州卫、肃州卫、镇番卫、镇夷千户所、古浪千户所、高台千户所,洪武十二年后分甘州卫为甘州左卫、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共五卫,又从陕西都指挥使司调来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山丹卫,合计12卫3所。  

综上所述,帖木儿要对付的明军一线兵力共计27卫5所,满额总兵力约15万5千人。二线兵力为山西、河南、四川都司,山西都司7卫5所,河南都司12卫6所,四川都司14卫3所,共计33卫14所,满额总兵力约20万人。其余部队距离太远,很难在半年内赶赴陕西、甘肃前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均为理论最大值,而且我把所有的“所”都视为千户所,而没有考虑百户所的情况。明末兵力往往不及满额兵力的三分之一,“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给临时。”明初的情况应当好很多,但问题依然存在,且一般性伤病、换防、屯田造成的减员势所难免。另一方面,帖木儿的20万军队数字可能也有夸大,但以其国力看,不会夸大太多,此后的援军估计也不会少于此数。我估计双方的一线和二线战斗人员都应该略多于10万人,帖木儿可以在蒙古斯坦临时征兵,明朝也可以在陕甘宁当地临时征兵。论士兵数量,没有哪方占据绝对优势。明军占有防御地利,帖木儿也以擅长攻坚闻名。从纯军事角度看,双方的实力属于同一个档次。当然,帖木儿的部队都是跟他连打了8年仗的百战之余,战斗经验肯定强于明军,可能还是会占据上风。  


四、 出征  

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自古出兵,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公元1404年11月27日,他率军离开撒马尔罕,踏上了“中国圣战”之旅。在冬季翻越白雪茫茫的天水固然辛苦,,但总比忍受塔里木盆地的酷夏要舒服一些。部队推进至锡尔河时遭遇大雪,河面开始结冰。帖木儿在河岸上驻扎了足足50天,等河冰冻结实。这期间,他去祭拜了一位伊斯兰教圣人的陵墓,可能还和家族内部的一些人发生了争执。在过去的几年中,帖木儿最优秀的几位子孙相继去世,令他极其悲痛,哀叹自己没有成吉思汗的福气,虽然百战百胜,但总得自己亲自出马才能解决问题。  
帖木儿的前锋部队,也就是从塔什干出发的右路军已经在公元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进至伊犁河。当日地球、土星、水星连珠,巫师占曰不利兵主,帖木儿心情大坏。但他还是渡过锡尔河,并命令右路军总司令、他的皇孙哈里·苏丹加紧进军,务必在三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而自己则暂时留在讹打刺。这位哈里·苏丹刚刚狂热地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在帖木儿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他打起仗来还是不负众望,于2月下旬推进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位于吐鲁番的东北方,上面的地图标到吐鲁番的西北方是错的,那其实是乌鲁木齐),此处离明帝国西部边界重镇哈密卫还剩大约400公里。

直到现在,明帝国才发觉可能要出事。没有人知道哈里·苏丹是打算就此止步,还是南攻嘉峪关,或东走居延海。总之“朝廷闻帖木儿假道别失八里率兵东,敕甘肃总兵官宋晟儆备。”

宋晟是朱元璋开国时的老将,曾在江西、广西等地作战,后来“四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绝域”。朱棣对他极为信任和欣赏,“进后军左都督,拜平羌将军……专任以边事,所奏请辄报可。”不过,公元1400年伊斯坎达攻略于阗等地,宋晟却坐视不救(当然那是在“靖难”期间)。可能宋晟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多次请求回南京,朱棣都不同意,直到他在1407年病逝。朱棣起兵之日,良臣猛将尚多,但此时张玉、王真、陈亨、张武、谭渊等大将均已死,邱福、刘才、陈珪、郑亨、孟善、火真诸将皆为一勇之夫,“或从起籓封,或率先归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计称大将材也。”(邱福本来被寄予厚望,但他后来指挥失误,在蒙古全军覆没,朱棣震怒,从此以为“诸将无足任者,决计亲征。”)能独当一面者,惟硃能一人(他于1406年病死在征安南的路上);以谋略著称者,也独姚广孝一人。降将中,平安、何福、顾成虽号称宿将,但都难堪重任,盛庸、耿炳文则早已自杀,李景隆被软禁在家。

1404年的明朝实在是多事之秋,朱棣在这年十月“籍长兴侯耿炳文家,炳文自杀。”十一月,“下李景隆于狱”。耿炳文、李景隆的人品和才能自不足道,但毕竟为降将之首,二人无端得罪,朱允炆旧臣难免人人自危。此前,属国安南(越南)发生政变,“八月丁酉,故安南国王陈日煃弟天平来奔。”朱棣已经开始准备南征安南了。为了追捕朱允炆,郑和也正在东南沿海加紧造船。这样看来,朱棣的后方实在问题多多,很难全力投入与帖木儿的大战。所幸北元自被蓝玉击垮后,一直分崩离析,尚不足为患。

撇去缺乏良将劲卒不谈,明朝此时最大的问题有二:一是信息不灵,对帖木儿来袭缺乏准备;二是内部潜在叛徒颇多。据《明史·西域火州传》记载:“永乐四年五月,命鸿胪丞刘帖木儿护别失八里使者归,因赍彩币赐其王子哈散。明年遣使贡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即中亚人)行贾京师者,甘、凉军士多私送出境,泄漏边务。帝命御史往按,且敕总兵官宋晟严束之。”众所周知,甘、凉军士中回族、蒙古族多,尤其是穆斯林多,此次事件显然与前一年帖木儿东征有关。他们既能私送回回行贾京师者出境,还敢“泄漏边务”,当然更会在战场上临阵倒戈。由此看来,由这些人把守的嘉峪关想顶住帖木儿军的攻势,无异于天方夜谈。

综上所述,如果帖木儿在进军过程中不发生重大意外的话,非常有可能消灭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一举占领陕、甘、宁三省。这时明军主力,即朱棣率领的嫡系部队,应该还来得及赶到河南,与之展开决战。如果明军获胜,自然有望将敌人赶回中亚;如果帖木儿军获胜,那么淮河以北的中国人大概就都得改信伊斯兰教。无论胜负如何,对黄河流域的破坏都将是巨大的,安南远征和郑和下西洋更是只能取消了。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向哈密进军的哈里·苏丹突然得到消息:一代天骄帖木儿大汗死了!


五、 天命

到达讹打刺之后,帖木儿的心情本来很好。他的老对手——金帐汗脱脱迷失竟然派来了称臣纳贡的使者,帖木儿非常高兴,宣布赦免脱脱迷失以前的一切罪恶,还许诺将在征服中国后,帮助脱脱迷失加强他对东欧和北亚的统治。现在是全力出击的时候了,他告别了大部分的皇子和公主,遣他们回撒马尔罕。前线捷报频传,蒙古斯坦看来已经基本被征服,他意气风发,计划在2月11日动身前往塔里木河流域,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甘肃战役。

中世纪的穆斯林生活不像现代的这样充满禁忌,酒精饮料是允许的,葡萄酒更是最常见的饮料。自从到达讹打刺以来,帖木儿就一直在痛饮。不仅是葡萄酒,他还喝了阿拉克烧酒——中东和远东地区的一种烈性酒精饮料,通常从发酵的棕榈汁,大米或糖蜜中提取。2月11日当晚,阿拉克烧酒突然把他的体温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高。亚欧非三大洲最优秀的医生围绕在他的周围,却全都束手无策。2月18日,帖木儿大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过去还有1月19日和2月15日两种说法)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向敌人示弱!拿紧你们的……剑!”宏伟的东征中国计划,也就这样随着他的死亡一道烟消云散。

原文出处

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12&id=11555
我对帖木尔帝国不是很了解,但知道它曾经击败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俘虏了它的苏丹.

当时奥斯曼帝国已经使用火器痛揍东欧的骑士们了,也就是说帖木尔帝国的军队对火器并不陌生.

明朝可能对他们没有技术上的优势?
]]
幸好他挂了   要不现在历史很可能就改写了~~~
改写个P!拐子铁木尔对欧洲人可是自称KITA人的!翻译成汉语就是契丹人,也就是自称中国人!搞到最后还不是一样!;P
天啊,还好他挂了!~~~~要不然后果真的就恐怖了
贴一点同时代奥斯曼帝国的武力:

"但奥斯曼土耳其并不是最早运用火炮的穆斯林军队,埃及的马穆鲁克人和西班牙的摩尔人在14世纪就已熟悉这种新式武器。但奥斯曼人的确是将火炮最成功的运用于战争的穆斯林军队。1388年,在对卡拉曼人的战争中,奥斯曼土耳其的野战加农炮首次登场;在接下来发生的科索沃之战(1389年)和尼柯堡之战(1396年)中,这一武器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奥斯曼人的野战炮威力不凡,而且因为土耳其军中为数众多的宗教狂热分子,他们相信在圣战中死去可以立即得到幸福,因此在必要时可以把他们当作炮灰使用;相对的,基督教军队中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对在他们身后发射的大炮极其厌恶,很大的限制了野战炮的使用。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攻城战中使用火炮的历史还要更早一些,14世纪20年代其战术就已相当成熟。"

"  奥斯曼土耳其的火炮和工程部门所需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主要来自巴尔干半岛,这里的沿海地区分布着意大利人的殖民地和商站,当地斯拉夫统治者能进口到欧洲最新式武器,当地工匠也从中获益良多:从1351年开始威尼斯出产的大炮就在达尔马提亚广泛使用;塞尔维亚在14世纪80年代曾是威尼斯和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位于克罗地亚)生产的炸药的大客户,到了90年代,他们已经能自行制造生产这种炸药。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娴熟的巴尔干的铸炮匠人被征服者笼络:无论他们是否皈依伊斯兰教,都被授予蒂玛封地,其中杰出的专家能更优厚的报酬和待遇。例如著名工程师特兰西瓦尼亚的乌尔班,拜占庭皇帝无力购买他发明的巨炮,穆罕默德二世却毫不犹豫给了他四倍于开价的工钱,正是乌尔班的巨炮在1453年扼杀了君士坦丁堡最后的希望。16世纪早期,宗教政策自由开明的奥斯曼帝国更是吸引了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淫威之下无以为生的大量犹太工匠,他们拥有最新的火炮制造技术。随着哈布斯堡势力的崛起,传统的匈牙利和意大利非法军火交易路线已经被切断了,但新教国家英格兰和荷兰立即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奥斯曼帝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奥斯曼土耳其利用其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生产国之一。他们铸造的巨型加农炮比欧洲同时代的炮更大,威力也更强,土耳其人可以就在围攻战的现场浇铸巨炮,比长途运输更为便利,如果无法在现场铸造,破城炮就要先分解才能运输。这种破城炮射程1英里,炮弹重1000磅以上,每天可以发射10次,在15世纪首屈一指。为了保证发射的精确度,每次发射使用的火药都要经过严格称量,并在炮弹上包裹羊皮,填压充实。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运用火炮的战术十分纯熟:他们分散布置的炮兵阵地以形成密集连续的交叉火力;部队突袭前通常进行弹幕射击为之掩护,压迫敌人在阵地中无法抬头;夜战时他们会派人点燃早已在战场上布置好的射程标志;在射击的间隙,还有可动的防弹盾移到阵前保护装填弹药的炮手。"
土尔其人的火器在某些方面还是不错的,但帖木尔劳师远征正处强盛的明朝,说实话我不看好
打过来就好 啦~~~!!

正面战场上帖木尔最多和朱棣打个平手~

而后方 呢~?

明朝后方的百姓对异族统治记忆犹新~~自不会闹事~

而帖木尔后面就惨了~~~~~除了各地的反叛不说~

再加上郑和的一队人马~

HOHO~~~西域重归华夏~:victory:
斩草未除根,后患又无穷。(蒙元匪帮没有被彻底肃清,埋下隐患)
timurid1405.gif

很难说! 帖木尔当时打着"圣 战"的旗号, 在他的统治地区可是很有煽动性的. 因为如此他的军队才能把同样是宗教狂热的奥斯曼军队打败. 而明朝和帖木尔等游牧民族相比在意识形态上差别很大, 不太可能想奥斯曼, 马穆鲁克, 帖木尔这三家互相争战的时候相互收买对方统治下的游牧部落,临阵倒戈.(这三个帝国都是穆斯林)

反过来, 帖木尔想收买明朝的军队难度也很大, 郑海军上将的远洋就不用说了, 兵力在这种世界大战级的战争中几乎可以忽略. 最大的可能是双方陷入消耗战.

不过, 考虑到帖木尔后方面对的是处于上升期的奥斯曼, 以及虽然衰落但依然有战斗力的马穆鲁克, 而明帝国的其他对手包括已经一盘散沙的北元, 以及逐渐复兴的卫拉特蒙古. 在这一层面上, 帖木尔坚持下去的成本要比明帝国大的多(典型的两线作战, 而且又都是较为强大的对手, 明帝国的西线和北线距离相对近的多).  明帝国的其他威胁还来自越南,缅甸, 不过由于这些军队和明军不是一个档次, 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威胁并不很大.

不论如何, 这种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是灾难性的,  在漫长的战争中, 明朝和帖木尔帝国的血都将流光.
幸亏这鞑子挂得早,不然大家有可能都成了穆斯林了.;P
;P 郑和的意识形态可疑哦!朱棣的情报头子情报机关的民族成份也很杂哦!基本上是蒙古人当道!:D

不过其实放心!明朝?拐子铁木尔要先过了东察和台汗国和瓦拉(准噶尔)这两关,没那么容易的,到明朝边境还要走3000公里啦!

另外鉴于我国的历史定位,察合台汗国也属于我国的历史政权之一,拐子铁木尔似乎是西察合台汗国的汗室的女婿,其实是一个国家!;P
后方不稳,路上长途运输,都是问题。不看好,不过明要胜他也要多花点力气。
原帖由 xcxy 于 2007-5-9 14:22 发表
;P 郑和的意识形态可疑哦!朱棣的情报头子情报机关的民族成份也很杂哦!基本上是蒙古人当道!:D

不过其实放心!明朝?拐子铁木尔要先过了东察和台汗国和瓦拉(准噶尔)这两关,没那么容易的,到明朝边境还要 ...


你把意识形态和宗教完全等同起来了, 郑海军上将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他是明朝的宦官, 中国人的思想根本来说是农耕民族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中对于游牧民族有着自然而然的优越感,就算有蒙古人,或者其他民族, 在明朝为官之后, 也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这种优越感, 比如此后的清王朝, 未战即被游牧民族收买, 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说我不相信明朝会不战而出现内奸.  不过, 同样宗教的地区, 在占领之后的治理的确会相对容易一些.

而游牧民族则不同, 他们更注重实际利益, 在利益相同的情况下, 可能会倒向有相同信仰的帝国, 但这种信仰并不很牢固.

之前所说的帖木尔击败奥斯曼帝国俘虏其苏丹的战斗, 实际上是帖木尔贿赂了奥斯曼军队中国土库曼部落, 结果在战场上, 在奥斯曼军队取得优势的情况下, 鞑靼骑兵和土库曼骑兵先后反水, 才被帖木尔击败. 所以我觉得, 和帖木尔这种各个部落联合起来的大军开战, 分化瓦解的作用可能要比硬拼大的多, 可能性也很高. 关键是明朝肯不肯下本了.

从这一点来看唐朝的袒罗斯之战, 唐朝雇佣兵反水似乎也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没有阿拉伯国家, 西域那些游牧民族自然会跟着有钱有势的唐朝大哥, 然而阿拉伯人来了,而且和唐朝一样有钱, 人家还是游牧民族出身, 自然更容易为西域那些国家所接受. 而唐朝又没有专门花钱去收买, 反水是自然的了.

帖木尔和明朝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有力量的势力了, 察合台汗国早就成了帖木尔的附庸,

要说帖木尔和中国是一家,让我想起来一首打油诗,猜猜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吧;P
:D
四海之内
本皆兄弟
胡为扰壤
致此汹汹
日酋明治
一看還以為是重覆帖. 原來不是阿.

  這帝國的事我有興趣.  頂起來再細看.免得沒看完下回找不到.;P
最大的可能是双方陷入消耗战.
明应该是凶多吉少。。。
帖木尔的火器凶猛,有强悍的象炮!明军骑兵基本被废....
不要高估了敌人的实力,低估了大明的战斗力!
原帖由 飞翔的蜗牛 于 2007-5-9 09:15 发表
……
不论如何, 这种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是灾难性的,  在漫长的战争中, 明朝和帖木尔帝国的血都将流光.

建立者死后就灭亡的帝国是没法和明朝比赛流血的。
]]
]]
原帖由 飞翔的蜗牛 于 2007-5-10 17:29 发表
楼上的,

请你他妈先看明白我的帖子在说话, 别一上来就唧唧歪歪.

1 这帖子不是我写的, 极有可能你不认识标题上的ZT, 回帖是我的, 是为了让大家参与讨论而已, 当然有的B一上来就是吞烟吐火而来, 那就对不起了

2 我哪个回帖也没说看好帖木尔,只说对于明朝来说会损失惨重, 亚历山大也没灭得了印度, 不过你看看印度在亚历山大死后多久就改朝换代了,如果你他妈看完我得回帖, 就知道我恰恰认为明朝内部不会有矛盾

3 清允许我太阳你父母. 来而不往非礼也. 尤其是你这种不看贴就瞎BB得2B


小毛孩,总抱着一种斗争的心态在网络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希望你在社会生活中不要这样。
而且你要看看你要反对的东西针对的是谁,别什么见人扔屎盆子都抢上来用脑袋接,然后嘴巴再不干不净的。
呵呵, 大毛孩, 仔细看看这个帖子这么多楼, 上来就问候父亲母亲的是谁

我的回贴是为了吸引讨论, 把明和帖的优势缺点分析一下, 我不反对任何想好好讨论的人, 倒是某些人上来就不干不净, 让人扫兴
原帖由 飞翔的蜗牛 于 2007-5-10 19:13 发表
呵呵, 大毛孩, 仔细看看这个帖子这么多楼, 上来就问候父亲母亲的是谁

我的回贴是为了吸引讨论, 把明和帖的优势缺点分析一下, 我不反对任何想好好讨论的人, 倒是某些人上来就不干不净, 让人扫兴

我说过了,不要认为什么屎盆子都是针对你的脑袋的。
你这样的年纪好斗是当然的,不过把别人的一句比喻当作是针对你,未免太敏感了。

以后你当官了,或者有钱了,见到不喜欢的东西(而不问其原因不探究其意义)再乱发脾气吧。
算了, 我一向是以和为贵的, 看来你年龄大, 我叫你一声大哥, 这事算过去了.
继续友好讨论~!~~~~~
嗯,老先生了,自然要尊重点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