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独孤氏 嫉妒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4:07:35
显赫的家世
  
  独孤氏是隋文帝的老婆。
  
  她很有“旺夫运”,这可能与她显赫的家世有关。独孤氏的祖先出自于漠北的鲜卑族,后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迁,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她的父亲独孤信,“雅有奇谋大略”,曾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因“功参性命,望实俱重”的军功得以加官晋爵,任北周大司马,被封为河内公,与宇文泰等并列为府兵柱国大将军。除此之外,他还眼光如炬,选女婿选的准,七个闺女中,就有三个做了皇后。大闺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老四嫁给另一柱国大将军李昺,生唐高祖李渊,后被追谥为元贞皇后;闺女里的老幺,便是我们要讲的隋文帝的文献皇后。难怪《北史》、《周书》皆叹曰:“周隋及皇家,(独孤氏一门)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当初,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觉得将来必成大业,便特地将年仅十四岁的小闺女许配给他。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坚娶对了老婆,独孤氏也没嫁错对象。后来,独狐氏给他生有一女五子。而他们惟一的女儿杨丽华长大后嫁给周宣帝宇文贇,被立为“天元大皇后”。这样,独孤氏的姐姐是皇后,女儿又是皇后,真可谓“贵戚之盛,莫与为比”。
  
  有一次,周宣帝宇文贇与杨皇后小两口吵架,皇帝本希望杨皇后服软认错,可杨丽华竟“进止详闲,辞色不挠”搞得周宣帝很没面子,勃然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虽然当时杨坚功勋卓著,封为北周上柱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可当时取而代之的时机还不成熟。若是皇帝一发威,这杨氏不仅富贵堪忧,可能还会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独孤氏明白事情的后果,所以得知消息,马上亲自入宫请罪,跪在殿前叩头不止,以至血流满面,终使得周宣帝收回成命,保住了杨皇后,也保住了杨氏一门的身家性命与地位。
  
  后来,周宣帝死,小皇帝宇文阐周静帝继位,年仅八岁。当时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总领百官,都督内外诸军事。当时,杨坚步步进逼,除了名号,无论威势,还是形制,已经是皇帝的待遇了。可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怕天下人说闲话。这时,又是独孤氏派人给杨坚送去一颗定心丸,她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她的意思是,都已经这样了,就别装了,赶紧坐上去吧。于是,杨坚终于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了隋王朝,而独孤氏也随后被封为皇后。
  
  由此可见,独孤皇后是一位很有见地,目光长远的女性。史书上说她“谦卑自守,柔顺恭孝,不失妇道”,真是母仪天下的好典范。这大概是家里出的皇后太多,经验丰富的缘故吧。更难得的是,她生活俭朴,不好华丽,就是喜爱读书,识达古今,因此颇受隋文帝的敬重。
  
  《隋书》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突厥人向幽州总管推销一箱价值八百万的上品明珠,幽州总管就呈报独孤皇后,怂恿独孤氏买下。她婉言谢绝,并说:“我不需要这些。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家都觉得有此国母实乃大隋之幸。隋文帝也因此更加敬重和喜爱她。
  
  独孤皇后公私分明,颇识大体。有一次,她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触犯王法,按律当斩。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想放他一马。但独孤皇后则进谏说:“此涉及国家刑法大事,怎能为了我一个人的情面而更改国家刑律(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文帝闻此言,深为其动,逐将其按律处死。与其对照的是另一件,她的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受了皇后指责,便怀恨在心,曾以猫鬼巫蛊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也很恼火,气得三天都没吃饭,可最后还请求文帝赦免其罪。她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他只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胆敢请求留他性命。”于是陀被免去死刑。
  
  史书上说她每次给皇帝进言或谈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往往很后隋文帝的心意,也令众人敬服,宫里将她与文帝并称为二圣,由此可见她的威望之高。
  
  
  奇妒的性格
  
  独孤皇后千好万好,但有一点非常不好。那就是嫉妒心特别强,甚至有些离谱。
  
  当初,她嫁与杨坚时,就让他发誓“无异生之子”,就是说,不准他再找第二个女人。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特别是贵为君王,这种话也可能只是小两口蜜月期的戏言罢了。可独孤皇后就有本事让它成为事实。她的办法就是形影不离,让其他女人没有机会近皇帝的身。特别是自杨坚当了皇帝以后,更是紧紧盯着,不给他犯错的机会。每次上朝,他都要跟着文帝,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而她则在殿下静静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真是两情相悦,相顾欣然。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坚持着。同时,对于朝堂上讨论的国家大事,若觉得所有妥,她也会“随则匡谏”,使得杨坚受益匪浅。想想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惠心可嘉,文帝自然心里畅然,后来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
  
  可她总是这样一本正经,张口一个为天下百姓计,闭口一个谋社稷之远虑,日久天长,也终会产生 “心理逆反”,再加上,几十年看一张老脸,便是再爱,也终会有审美疲劳的。
  
  所以,作为男人,杨坚也很郁闷压抑。终于有一天,他逮住了发泄的机会。在仁寿宫,他无意碰上一个姓尉迟的宫女,颇有美色,“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尝到甜头后,第二天下朝又准备去私会尉迟女,却遍寻不见。一问原来是独孤皇后醋意大发,将其“阴杀之”。 杨坚一听大怒,觉得这皇帝做得太窝囊,太憋气,便单人匹马,跑出宫门,钻进深山谷里独自生闷气。后来两位重臣高熲、杨素得知,急急追来,“扣马苦谏”。这时杨坚委屈得泪流满面,叹息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劝解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杨坚这才有所顿悟,在山中“驻马良久”,至到半夜才返回宫里。
  
  独孤皇后也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又是担忧,又是愧疚,等到杨坚回来,立马“流涕拜谢”,高熲、杨素两位大臣又从旁好好劝解,终使得隋文帝杨坚回心转意,并“置酒极欢”。而独孤皇后此后也有所收敛。从这件事,不难看出,独孤皇后的嫉妒心虽重,可两人感情更深。要不,贵为皇帝的杨坚也不会跑到深山里哭鼻子,早就把她废了。一个皇帝怕老婆怕到这份上,也是够难为他了。
  
  独孤皇后的嫉妒若只是因为爱她的丈夫也就罢了。可她澎湃的醋意竟溢到朝堂之上,宫门以外。史书上说,她后来竟连大臣的小妾都看不顺眼,每“见朝士及诸王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估计是更年期的心理异变吧。
  
  当时,有个叫高踞(熲?)的大臣,就是曾在山里劝导过杨坚的那位,是隋朝的开国元老,德高望重,与独孤皇后的娘家也有着深厚的交情。当他的原配夫人去世后,身为相国的高踞很是伤心,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这话深受皇后赞叹。可不久传来相国爱妾生子的消息,这令独孤皇后火冒三丈。认为高表里不一,再想想他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却宠爱小妾,更是觉得愤怒,再想起当时高劝文帝时讥讽自己是一妇人(其实高是指尉迟宫女),心里更是怀恨不已。于是在文帝耳边猛吹枕边风,不让他的日子好过。真是不明白别人生孩子和她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女人的嫉妒心,一旦失去控制,真是可怕。
  
    
  遗憾的短视
  
  更过分的是,她还强力干涉儿子的夫妻之事。在她晚年,她好像越来越见不得小妾,特别是小妾生孩子,更要不得。因为她曾定过一个荒唐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恨不得大家都从一而终,估计这也是更年期焦虑症的表现之一吧。而她一生犯的最大错误,便是茂盛的嫉妒心摧毁了判断力,从而鼓动杨坚废了太子杨勇,而改立晋王杨广。废太子,最大的理由就是嫌杨勇不爱正室元妃,而爱小妾云氏,还生有一子。而立杨广,也是因为杨广巧妙利用了她的弱点,而且太会伪装和演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样子。据说他府里的偏妃或宫女有孕,都偷偷打掉,而宫里派人探视,他甚至都不和正妃在一起。真是没见过这样做母亲的,管都管到儿子的性生活上了。
  
  也许正是这种泛滥的嫉妒心让独孤皇后心神俱扰,刚刚五十岁,便重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归西。皇后死后,文帝终得以解放,放纵声色,其中最宠幸江南美女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由于贪欢过度,一年之后,便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个时候,又想起他的皇后来,不免有所感念,有所懊悔,也更有辛酸地对侍者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而事实证明,独孤皇后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她所推崇的“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晋王杨广,其实恰恰相反,是个不扣不扣,骄奢荒淫的家伙。在他老父亲病重时,便敢在父王的寑宫里调戏父亲的宠妃陈夫人。这时,杨坚才恍然大悟:“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只可惜,后悔已晚,祸根早已埋下,悲剧已经开始上演。
  
  如果独狐皇后地下有灵,知晓她所满意和选择的杨家接班人,就是这样一个大淫虫时(连亲生父亲的宠妃都要霸占),不知她作何感想?两人若在九泉之下相会,执手相看泪眼,除却悲叹,还能怎样?
  显赫的家世
  
  独孤氏是隋文帝的老婆。
  
  她很有“旺夫运”,这可能与她显赫的家世有关。独孤氏的祖先出自于漠北的鲜卑族,后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迁,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她的父亲独孤信,“雅有奇谋大略”,曾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因“功参性命,望实俱重”的军功得以加官晋爵,任北周大司马,被封为河内公,与宇文泰等并列为府兵柱国大将军。除此之外,他还眼光如炬,选女婿选的准,七个闺女中,就有三个做了皇后。大闺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老四嫁给另一柱国大将军李昺,生唐高祖李渊,后被追谥为元贞皇后;闺女里的老幺,便是我们要讲的隋文帝的文献皇后。难怪《北史》、《周书》皆叹曰:“周隋及皇家,(独孤氏一门)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当初,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觉得将来必成大业,便特地将年仅十四岁的小闺女许配给他。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坚娶对了老婆,独孤氏也没嫁错对象。后来,独狐氏给他生有一女五子。而他们惟一的女儿杨丽华长大后嫁给周宣帝宇文贇,被立为“天元大皇后”。这样,独孤氏的姐姐是皇后,女儿又是皇后,真可谓“贵戚之盛,莫与为比”。
  
  有一次,周宣帝宇文贇与杨皇后小两口吵架,皇帝本希望杨皇后服软认错,可杨丽华竟“进止详闲,辞色不挠”搞得周宣帝很没面子,勃然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虽然当时杨坚功勋卓著,封为北周上柱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可当时取而代之的时机还不成熟。若是皇帝一发威,这杨氏不仅富贵堪忧,可能还会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独孤氏明白事情的后果,所以得知消息,马上亲自入宫请罪,跪在殿前叩头不止,以至血流满面,终使得周宣帝收回成命,保住了杨皇后,也保住了杨氏一门的身家性命与地位。
  
  后来,周宣帝死,小皇帝宇文阐周静帝继位,年仅八岁。当时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总领百官,都督内外诸军事。当时,杨坚步步进逼,除了名号,无论威势,还是形制,已经是皇帝的待遇了。可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怕天下人说闲话。这时,又是独孤氏派人给杨坚送去一颗定心丸,她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她的意思是,都已经这样了,就别装了,赶紧坐上去吧。于是,杨坚终于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了隋王朝,而独孤氏也随后被封为皇后。
  
  由此可见,独孤皇后是一位很有见地,目光长远的女性。史书上说她“谦卑自守,柔顺恭孝,不失妇道”,真是母仪天下的好典范。这大概是家里出的皇后太多,经验丰富的缘故吧。更难得的是,她生活俭朴,不好华丽,就是喜爱读书,识达古今,因此颇受隋文帝的敬重。
  
  《隋书》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突厥人向幽州总管推销一箱价值八百万的上品明珠,幽州总管就呈报独孤皇后,怂恿独孤氏买下。她婉言谢绝,并说:“我不需要这些。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家都觉得有此国母实乃大隋之幸。隋文帝也因此更加敬重和喜爱她。
  
  独孤皇后公私分明,颇识大体。有一次,她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触犯王法,按律当斩。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想放他一马。但独孤皇后则进谏说:“此涉及国家刑法大事,怎能为了我一个人的情面而更改国家刑律(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文帝闻此言,深为其动,逐将其按律处死。与其对照的是另一件,她的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受了皇后指责,便怀恨在心,曾以猫鬼巫蛊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也很恼火,气得三天都没吃饭,可最后还请求文帝赦免其罪。她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他只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胆敢请求留他性命。”于是陀被免去死刑。
  
  史书上说她每次给皇帝进言或谈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往往很后隋文帝的心意,也令众人敬服,宫里将她与文帝并称为二圣,由此可见她的威望之高。
  
  
  奇妒的性格
  
  独孤皇后千好万好,但有一点非常不好。那就是嫉妒心特别强,甚至有些离谱。
  
  当初,她嫁与杨坚时,就让他发誓“无异生之子”,就是说,不准他再找第二个女人。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特别是贵为君王,这种话也可能只是小两口蜜月期的戏言罢了。可独孤皇后就有本事让它成为事实。她的办法就是形影不离,让其他女人没有机会近皇帝的身。特别是自杨坚当了皇帝以后,更是紧紧盯着,不给他犯错的机会。每次上朝,他都要跟着文帝,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而她则在殿下静静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真是两情相悦,相顾欣然。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坚持着。同时,对于朝堂上讨论的国家大事,若觉得所有妥,她也会“随则匡谏”,使得杨坚受益匪浅。想想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惠心可嘉,文帝自然心里畅然,后来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
  
  可她总是这样一本正经,张口一个为天下百姓计,闭口一个谋社稷之远虑,日久天长,也终会产生 “心理逆反”,再加上,几十年看一张老脸,便是再爱,也终会有审美疲劳的。
  
  所以,作为男人,杨坚也很郁闷压抑。终于有一天,他逮住了发泄的机会。在仁寿宫,他无意碰上一个姓尉迟的宫女,颇有美色,“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尝到甜头后,第二天下朝又准备去私会尉迟女,却遍寻不见。一问原来是独孤皇后醋意大发,将其“阴杀之”。 杨坚一听大怒,觉得这皇帝做得太窝囊,太憋气,便单人匹马,跑出宫门,钻进深山谷里独自生闷气。后来两位重臣高熲、杨素得知,急急追来,“扣马苦谏”。这时杨坚委屈得泪流满面,叹息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劝解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杨坚这才有所顿悟,在山中“驻马良久”,至到半夜才返回宫里。
  
  独孤皇后也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又是担忧,又是愧疚,等到杨坚回来,立马“流涕拜谢”,高熲、杨素两位大臣又从旁好好劝解,终使得隋文帝杨坚回心转意,并“置酒极欢”。而独孤皇后此后也有所收敛。从这件事,不难看出,独孤皇后的嫉妒心虽重,可两人感情更深。要不,贵为皇帝的杨坚也不会跑到深山里哭鼻子,早就把她废了。一个皇帝怕老婆怕到这份上,也是够难为他了。
  
  独孤皇后的嫉妒若只是因为爱她的丈夫也就罢了。可她澎湃的醋意竟溢到朝堂之上,宫门以外。史书上说,她后来竟连大臣的小妾都看不顺眼,每“见朝士及诸王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估计是更年期的心理异变吧。
  
  当时,有个叫高踞(熲?)的大臣,就是曾在山里劝导过杨坚的那位,是隋朝的开国元老,德高望重,与独孤皇后的娘家也有着深厚的交情。当他的原配夫人去世后,身为相国的高踞很是伤心,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这话深受皇后赞叹。可不久传来相国爱妾生子的消息,这令独孤皇后火冒三丈。认为高表里不一,再想想他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却宠爱小妾,更是觉得愤怒,再想起当时高劝文帝时讥讽自己是一妇人(其实高是指尉迟宫女),心里更是怀恨不已。于是在文帝耳边猛吹枕边风,不让他的日子好过。真是不明白别人生孩子和她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女人的嫉妒心,一旦失去控制,真是可怕。
  
    
  遗憾的短视
  
  更过分的是,她还强力干涉儿子的夫妻之事。在她晚年,她好像越来越见不得小妾,特别是小妾生孩子,更要不得。因为她曾定过一个荒唐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恨不得大家都从一而终,估计这也是更年期焦虑症的表现之一吧。而她一生犯的最大错误,便是茂盛的嫉妒心摧毁了判断力,从而鼓动杨坚废了太子杨勇,而改立晋王杨广。废太子,最大的理由就是嫌杨勇不爱正室元妃,而爱小妾云氏,还生有一子。而立杨广,也是因为杨广巧妙利用了她的弱点,而且太会伪装和演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样子。据说他府里的偏妃或宫女有孕,都偷偷打掉,而宫里派人探视,他甚至都不和正妃在一起。真是没见过这样做母亲的,管都管到儿子的性生活上了。
  
  也许正是这种泛滥的嫉妒心让独孤皇后心神俱扰,刚刚五十岁,便重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归西。皇后死后,文帝终得以解放,放纵声色,其中最宠幸江南美女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由于贪欢过度,一年之后,便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个时候,又想起他的皇后来,不免有所感念,有所懊悔,也更有辛酸地对侍者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而事实证明,独孤皇后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她所推崇的“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晋王杨广,其实恰恰相反,是个不扣不扣,骄奢荒淫的家伙。在他老父亲病重时,便敢在父王的寑宫里调戏父亲的宠妃陈夫人。这时,杨坚才恍然大悟:“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只可惜,后悔已晚,祸根早已埋下,悲剧已经开始上演。
  
  如果独狐皇后地下有灵,知晓她所满意和选择的杨家接班人,就是这样一个大淫虫时(连亲生父亲的宠妃都要霸占),不知她作何感想?两人若在九泉之下相会,执手相看泪眼,除却悲叹,还能怎样?
隋朝,挺可惜的,仅仅二世而亡。
不亡对不起天下~
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隋炀帝的那句“好头项,不知该谁来砍他”,呵呵,原文记不清了,盼达人释出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