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杨无敌生平最大的对手--宋太祖爱将“耍宝王”党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2:28
我现在时常的觉得自己颇有点“多愁善感身”的气质,记得幼时刚接触历史的时候,每每读到英雄末路,国破身死的章节时,就总会有种想哭的冲动,现下则有很大的不同,每每读到激动处,总有一种皮毛竖起的感觉,先前一直以为是自家有皮肤过敏的原因,后来读了夏里布多昂的《阿达拉》之后才知道这位浪漫派大作家和我也一样皮肤不好,他写道:“我们沉醉在快乐中的时候,常有针刺般的感觉猛醒,好似警告我们珍惜很快逝去的时光。”
  
   我的好友M君曾对我说:“我一天最欢乐的时光就是晚上下班后静静的坐在电脑前看吴宗宪主持的节目。” 虽然都是坐在电脑前,但我和他却有些不同,先是因为自家的门风是绝不允许我打麻将推牌九的,加上后来在“吊膀子”方面屡战屡败,如此便少了很多打发时间的休闲活动,是以躲进书中也确是我一天之中“沉醉在快乐中的时候”。虽还远没达到“针刺般的猛醒”,但那也是我肉多皮厚的缘由吧。前些日子和一个朋友在QQ上互吹牛皮,吹到情浓处,浑不觉得鼓已三更,先是他说宋朝文人搞笑的事情很多,又问我宋朝武将里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党进”,便添油加醋的说了他几件轶事,朋友笑得花枝乱颤,我便小有些得意,还说党进曾把“杨家将”的大佬杨老令公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万分,朋友自是不信,嘱我写篇文章给他看看,便是这篇文章最初的由来。文章中党进的有些轶事是不能作为信史的,人物之间的对话我也有增润和删减。这篇文章也没有在兵数人物等上作详细的考证,虽是按史书来写,但多用演义的笔法,亚圣也提倡“众乐乐”,大家看了如能“乐乐”也就是我的初衷了。我现在时常的觉得自己颇有点“多愁善感身”的气质,记得幼时刚接触历史的时候,每每读到英雄末路,国破身死的章节时,就总会有种想哭的冲动,现下则有很大的不同,每每读到激动处,总有一种皮毛竖起的感觉,先前一直以为是自家有皮肤过敏的原因,后来读了夏里布多昂的《阿达拉》之后才知道这位浪漫派大作家和我也一样皮肤不好,他写道:“我们沉醉在快乐中的时候,常有针刺般的感觉猛醒,好似警告我们珍惜很快逝去的时光。”
  
   我的好友M君曾对我说:“我一天最欢乐的时光就是晚上下班后静静的坐在电脑前看吴宗宪主持的节目。” 虽然都是坐在电脑前,但我和他却有些不同,先是因为自家的门风是绝不允许我打麻将推牌九的,加上后来在“吊膀子”方面屡战屡败,如此便少了很多打发时间的休闲活动,是以躲进书中也确是我一天之中“沉醉在快乐中的时候”。虽还远没达到“针刺般的猛醒”,但那也是我肉多皮厚的缘由吧。前些日子和一个朋友在QQ上互吹牛皮,吹到情浓处,浑不觉得鼓已三更,先是他说宋朝文人搞笑的事情很多,又问我宋朝武将里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党进”,便添油加醋的说了他几件轶事,朋友笑得花枝乱颤,我便小有些得意,还说党进曾把“杨家将”的大佬杨老令公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万分,朋友自是不信,嘱我写篇文章给他看看,便是这篇文章最初的由来。文章中党进的有些轶事是不能作为信史的,人物之间的对话我也有增润和删减。这篇文章也没有在兵数人物等上作详细的考证,虽是按史书来写,但多用演义的笔法,亚圣也提倡“众乐乐”,大家看了如能“乐乐”也就是我的初衷了。
  一
  
   党进是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宋史》上说他很小就被后晋大臣杜重威收在家里为“奴”,这个“奴”和陶渊明家的“奴子”意思差不多,工作内容的大抵是侍候主子,有为人聪敏的奴还可以分派到高级一点的工作,比如收租之类。但是党进先生无疑不在聪敏的范畴之类,一直到二十多岁仍然是和杜重威的大老婆、中老婆、小老婆、婢女们一起侍候着杜重威,杜重威也喜欢党进纯朴的个性,所以很是放心的让党进和自己的娇娘们日日相处。我总以为古时妻妾成群的男人们都是节俭的,而独守空房的我,则是浪费的,是以现在的我是每日在浪费中无限憧憬着节俭。
  
   杜重威和党进都能算做是“代北集团”的成员,所谓“代北集团”,樊文礼先生的《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中说:“是指从唐末以来兴起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以沙陀三部落为核心,融合奚、突厥、吐谷浑、达靼等所谓五部之众以及汉族等多种民族成分在内的军人政治集团”。陈寅恪大师曾把唐朝三百年的政治历史分成了四个集团,即:关陇集团、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长安集团和河北藩镇集团(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而“代北集团”则兴起于唐朝的黄巢大起义之后,这个集团出了许多名将和猛将,从朱邪执宜开始,到“独眼龙”李克用时期的壮大,他们四处为唐朝打击叛乱,可唐朝并不待见他们,李可用就曾上表大骂唐昭宗说:“我帮你破庞勋,退黄巢,你用我的时候,就夸我是韩信姜太公,你一不用我了,便骂我是戎羯胡夷,这样搞以后谁还理你呀?你头上带的通头冠,腰上系的白玉带,难道没我的功劳吗?”(资治通鉴 卷258)代北集团也创造了“沙陀三王朝”, 五代五朝中,除朱梁朝之外,其余四朝都四出自李克用这一系统,其势力也一直延续到了北汉和北宋初年。
  
   杜重威是历史上大名远扬“儿皇帝”石敬塘先生的妹婿,所以政治理念和石先生也非常相近,一味的只想傍着契丹主子的大腿,后汉的刘志远打败了他,把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只差没杀他,到了自己临死的时候对史弘肇、郭威等人说:“我最爱的大儿子没了,二儿子还小,杜重威是个大威胁,我死后你们立刻杀了他”。郭威他们等刘先生一落气,便诛杀了杜重威全家,他的尸体被挂在大街上,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涌而上,吐口水的吐口水,拔胡须的拔胡须,腿长的用脚踢,手粗的用掌掴,不消片刻,尸体便一片狼藉,不复有“尸样”。 (旧五代史 卷109)可见群众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所以毛主席才会说:“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选集 卷1)
  
   主子杜重威殁了后,党进仿佛一只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虽然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可因为自家天生好气力,长得又高又壮,而被军队看中,稀里糊涂就当了兵,到了后周因参加高平之战有功,当上了铁骑都虞候,“都虞候”是统兵官,这个官名开始于隋朝,当时为东宫卫官,称为“左、右都虞候”,就是专门负责搞警卫的(隋书 百官志 下),而“铁骑”是禁军的番号,是一支骑兵部队,它和殿前司的控鹤步军及侍卫司的龙捷马军、虎捷步军是后周军队的四大主力。到了宋朝把铁骑改名为日骑,控鹤改为天武,龙捷改为龙卫,虎捷改为神卫,称为“禁军上四军”(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8)这四军是宋朝前期禁军的精锐部队,待遇和薪水也是最好的。公元960年,赵匡胤及部下在陈桥发动兵变,披上黄袍当了皇帝,党进先生也就自然而然的改作了宋朝的官,赵匡胤和他的交情一直不错,在乾德二年把他迁做了禁军龙捷左厢都虞侯,并领利州观察使的加衔。这个利州观察使只是武官的阶官,并不管事,虽然这个阶官只有正五品,但薪水很高,是以宋人称这种阶官为“贵品”,可见赵匡胤是比较器重党进的。
  
   宋太祖赵匡胤年轻的时候练得一身好拳棒,身子骨非常硬朗,当上皇帝后也不消停,喜欢微服出行,京城大内四下里走走逛逛,所以当时禁军各厢的都虞侯们为了防止当今皇上突然兴趣来了,转到自己的地盘上询问治军的情况,就都特制一根木棒,把本厢兵力及武器的明细都详详细细的写在上面。党进先生也跟了流行风,把本厢的情况都写在了木棍上,日日棍不离手,刚巧赵匡胤一日里碰到了党进,就问:“老党啊,你那厢兵数现在是多少呀?有没有吃空额的情况呀?” 党进先生一时开始紧张起来,一紧张就开始发昏,流了满头满脸的油汗,一张炊饼也似的脸死命扭曲着,无奈何委实记不起来,干脆把心一横,把那支木棍从腰里别出来,大声道:“臣的兵数都写在这棍上了,官家但请看,俺不记得。”赵匡胤低头见党进举着那支密密麻麻写着文字的木棍,不觉大笑起来,事后赵匡胤越想就越觉得党进为人纯朴直率,当时赵匡胤已经把当年和自己一起打拼天下的义社兄弟们都下放到了外地,在乾德元年又冤杀了号称“禁中第一猛将”的张琼(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4记为张琼为自杀,宋史本传则记为被逼自杀,今从陈峰先生《武士的悲哀》的考证),接替张琼殿前都虞侯位置的是杨信,杨信是赵匡胤的绝对亲信,从开国前就一直在赵匡胤麾下当任裨校,他当任了铁骑、控鹤的都指挥使,并迁殿前都虞候,但在乾德四年,他突然就哑了,《宋史 本传》里说:“四年,信病喑,上幸其第,赐钱二百万。”就是他得了哑巴病,忽然之间就不能说话了,这个病确实比较怪,即便在今天也不能说哑就哑,而且尤为戏剧化的是,杨信在临死的前一天,他突然又能说话了,就象他当年突然不能说话一样,当时的宋太宗听闻后非常吃惊,亲自跑到他家里去搞科普调研,只见杨信躺在床上,口齿非常的清楚,数来宝似的说着从前赵匡胤对自己恩典,说到情浓处不禁涕泗横集(宋史本传)。赵匡胤虽然此后仍一直让杨信带兵,但提拨新的将领是势在必行的,今天遇到的党进无疑是人选之一,随后赵匡胤就把党进迁为权侍卫步军司事,乾德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皇舅,兼点检侍卫步军司事的杜审琼病死,党进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杜审琼的位置(宋史 外戚上),不久以后再提升他为步军司都指挥使,并给了他武将的最高荣誉-节钺(彰信军节度使衔)。
  
   为了历练党进,朝廷便派党进去河北前线防秋,按照宋朝的规矩,赴任外地是要先过正衙,即在文德殿朝参之后,御史台再开一张明细表报告閣门,最后再入对请辞(乾德二年后顺序略有不同),党进先生虽然一字不识,可是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偏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左右帮闲便让他把辞谢的通篇文章都背下来。可到了入队请辞那天,党进先生一进大殿,又开始紧张了,一紧张便又开始发昏,先前背的一句也想不起来,情急之中抬头瞪着赵匡胤哈声哈气的说:“臣听说上古的时候风俗恁地朴略,臣唯愿官家好生将息!”赵匡胤听了先是一愣,缓过神来后笑得直打跌,连连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爱卿还是赶紧启程先吧。”大殿中的仗仪卫士也都掩口而笑。
  
   党进见都笑了,以为自己说得非常高妙,遂很是得意,摇摇晃晃的出了殿,左右帮闲急急的跑上来问:“太尉(宋武将都俗称太尉),太尉,您如何想到说那两句的?!”党进一捋胡子,咧开嘴笑道:“我经常看见那些措大们(措大之说起于唐,泛指迂腐的读书人,又有醋大之辨,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好让官家知道我也读书来。”(宋人轶事汇编引玉壶清话 卷8)其实赵匡胤也不见得就有多欣赏读书人,《湘山野录》便记载了有次他和赵普过朱雀门,指着门上的匾额说:“怎么不直接就写朱雀门?中间加个之字是甚道理?”赵普说:“阿呀,那是语助词呀。”赵匡胤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么事?”
  二
  
   宋帝国开宝元年七月,北汉主刘承钧病死,其养子刘继恩即位。赵匡胤抓住这个时机,八月,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为正副都部署,宣徽南院使曹彬为都监,棣州防御使何继筠为先锋部署,怀州防御使康延沼为都监;建雄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绛州防御使司超副之,隰州刺史李谦溥为都监,兵分东西两路攻北汉。(继资治通鉴长编 卷5)朝中的掌权派郭无为乘机派人暗杀了刘继恩,迎立刘承钧的另一个养子刘继元,并暗通北宋,主张投降。郭无为走的是张三丰路线,长相又很有雷公的气质,早年在武当山做道士,后周郭威为帝时,差一点就聘用了他,不料被人谗间,便被fire了。此后隐居在太原郊外的抱腹山中。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甚有才干,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郭无为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刘氏一脉着想的,自己是因为出于爱护北汉才这么做的。就正如抗战时期,有个烟厂出产了一种“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并在上面郑重其事的写道“凡我大中华爱国之同胞应一致改吸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如烟草商来想,他们也自是在爱国。在这祭奠先人的日子里,我也很是愿抽一抽马将军牌的香烟,只是恐怕得要“上下而求索兮”了。
  
   刚即位的北汉主刘继元听闻宋帝国的已经出兵的消息后,马上派刘继业(即杨老令公杨业,为行文方便,以后都以杨业称呼)、冯进坷等出兵驻守在前沿阵地团柏谷(今山西太谷西南),一边连忙派使者到辽国求援,杨业部的监军马峰和李继勋部的先锋何继筠相遇,何继筠也是宋初的名将,从小就爱布阵,守边二十多年,死时赵匡胤流着泪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把他生前最爱的佩剑和介胄一起下葬。何继筠部大破马峰部,光斩首就有二千余级,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斌。击溃马峰后,宋军遂一路直逼至太原城下,十一月,辽国的南院大王塔尔南下救援北汉,李继勋、曹彬、党进当即撤兵。
  
   如按照赵匡胤的用兵习惯和指挥艺术来分析,这一次攻击北汉,固然有北汉内乱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我觉得应是赵匡胤的一次试探性攻击,借这一次攻击来摸清北汉的实力和辽国援兵的路线及达到北汉所需的时间等等,所以辽军的援兵一赶到战场,党进、曹彬等人便马上撤军了。而仅仅三个月过后,宋太祖赵匡胤宣布亲征北汉,命李继勋、赵赞、曹彬、党进等部先赴太原,并对彰德节度使韩重赟说:“辽国必然知道我这次行动,也一定会再次派兵来救援北汉,他们也还是会认为我们会象第一次攻击北汉那样在河北的镇州、定州方面不防备,你可以为我领兵马上赶赴此二州,出其不意,击破他们。”遂命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义武节度使郭延义副之。再命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防守从山西阳曲方面下来的辽军。一定布置妥当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亲率主力,于二月十七日从开封出来,折西越过太行山,在二十八日进驻潞州。
  
   北汉方面再次遣使去辽国“哭庭”,仍是再次排出杨业和冯进珂进驻在团柏谷的老套路,看来刘继元先生应是一个诚恳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从来不做变化,“由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便是他的人生信条。杨、冯等人安营以后,命卫队指挥使陈廷山带着几百游骑兵在附近侦探宋军,陈先生运交华盖,印堂黑得发亮,才刚走出几里路,就碰上了李继勋、党进浩浩荡荡的本部大军,陈廷山见黑云一样的宋帝国大军,二话不说,拍马就飞速迎将上去,驰到宋军前阵时,一个鹞子翻身迅捷的翻身下马,“扑”的朝地上一跪,动作干净利落,然后大叫道:“投降拉,投降拉,不许杀我哦,不然我就不要活了”。杨业、冯进珂听闻陈廷山临阵投降以后,连忙撤兵赶回太原城。宋军遂一路长驱直入,围在太原城下。
  
   三月初,赵匡胤大军赶来,当天就紧急召开了一个小型军事会议,决定了围城打援的战略方针,第二天,命李继勋军于城南,赵赞军于西,曹彬军于北,党进军于东,为四寨以逼之。安营扎寨,在军事行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谷霁光先生说:营垒未立,往往难以布阵,不立营垒而布阵,亦往往陷于险境,这是行军临阵的通例(谷霁光《古代战术中的主要阵形-方阵》)所以一般双方攻战时,是一定不会轻易就让对方安心舒适的安营布阵的,象三国的曹操和马超打仗,马超先生便什么事也不干,就是每当曹军要安营布阵时,就用西凉骑兵一阵猛冲,不然他安心干好。北汉方面自然也不会轻易的就让宋军在自家城下安营布阵,先是北汉乘着阴天强攻宋军赵赞西寨部,赵赞被打个措手不及,正欲上马指挥,一箭射来,贯穿了自己的脚面,一时间象载木头一样被钉在地上,动弹不得,看着如潮水般涌将过来的北汉兵,赵赞先生心中叫苦不迭,要把脚硬拔出来吧,箭又很长,一路拔将出来,委实是痛得很,要自家脚砍了吧,估计自己会晕过去,结局更坏,自己正急得发昏的时候,党进部的监军李谦溥带着兵来助拳了,原来他正领着兵在西山上砍木头,听见杀喊声,连忙下山赶到赵赞的西寨,两军合力才击退了北汉军。
  
   党进见李谦溥带兵去伐木头半晌也没回,不由得一阵焦躁,穿戴整齐,单身骑马到寨前观望,才一立定,便见正前方一团黄云飞奔前来,当头一个满脸杀气,身体绷直得象射出的箭一般紧紧的贴在马上,身后百余骑兵也都彪悍魁梧,形成一个小型突阵直冲而来,在古代军事战争中,突阵基本都是临时组合,人数一般在数百到数十人之间,最擅长这种战法的强人无疑就是三国时期的吕布先生了,他在常山和张燕万余大军对垒,仅带着成廉、魏越等十多骑反复驰突张燕军阵内,杀将进去再杀将出来,一天之内可以这样玩上三四次,打得黑山飞燕先生又重新做了老本行-山贼。这种战法固然需要战将和战士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同时也能起到震慑敌军,扰乱其阵形的巨大作用。(后汉书 卷105)同时杨业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破坏城东面党进的营寨。党进身边的小校说:“太尉,打头那个是北汉的杨业,号称无敌。我们快回去喊人先。”党进大喝一声,道:“来得好!老子打一辈子的战,就从没见过无敌的人,孩儿们,我们上去先搠翻几个贼鸟。!”翻身上马,仅领着身边几个兵士就迎将上去。杨业见宋军一魁梧大汉风驰电掣的冲了过来,满脸煞气,双目如电,头发胡子都直竖了起来,如神人一般,胆气便先泄了一半,又见党进几骑迎面冲过来,以为党进军中早以提防,遂提着长枪虚晃一招,勒过马头就开溜也。党进单骑直接杀入杨业的突阵中,杨业突阵兵如破开浪裂般被党进冲杀成两片,不复成阵,四散溃逃,一北汉兵一边低着头奋力的跑一边惊呼道:“好一条大虫!!!”另一北汉兵马上接过话来说:“你才知道呀,就是党大虫!!!是个玩命的主,喂!前面那谁?!别挡我的视线啊,如果我被宋军拿了,我做鬼都不放过你!”
  
   杨业见自己的兵散作满天星,左右不是头,便死命朝自己城中逃去,党进紧追不舍,在后面大叫道:“兀那无敌的,你若有胆,便折回来和我打!”杨业马快,甩开党进一段距离后,飞也似的躲进一条长壕里,屏住了呼吸一会,暗自祈祷了一会,就呆在壕里不动了,党进追丢了杨业,勒住马在原地打圈,大呼道:“你出来!出来!出来!”声若奔雷,徐徐不散。杨业在壕中撇了撇嘴,朝壕外翻了一个大白眼,也不再理会党进的聒噪,百无聊奈中,便抄起长枪在沙地上画起圆圈来。待到杨业画了一个大圆中间又夹了三个小圆之后,北汉的援兵已经开始列队出城,杨业听到鼓声,象只中了箭的兔子一样迅速的奔到了城下,大叫道:“你们快放绳子哎!宋军那个大虫不是耍子。”卯足了劲,双脚很有节奏的一伸一缩的渐渐爬了上去。党进远远的看见杨业沿着绳子爬上了城,狠狠的啐了一口,才慢慢的勒马走向营中,边大笑道:“痛快!委实痛快!”
  
   (诸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会要啐我一大口,把杨老令公写得如此之不堪,而且还如此之夸张其事,可史书实实在在是这么记载的,象长编的卷十云:劉繼業復以突騎數百犯東寨,党進挺身逐繼業,麾下數人隨之,繼業走匿壕中,北漢兵出援之,繼業緣縋入城,獲免。夸张是有,但黑杨并没有 :),不佞也粉爱杨家将的:)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杨老令公也不会因为这一场败战而堕了声名)
  
   我犹记得自己初中时很胖,因和一个瘦子争夺MM的物理笔记时,而起了争执,我昂起了头,用自己那双层下巴对着他说:“那我俩单挑吧,谁赢就谁抄!”瘦子表示了不屑,让我很是受伤,从此我便开始了三年脂肪燃烧的岁月。数年后,同学相聚,他因多金而发福,我因情殇而消瘦,正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呜呼,荀子诚我不欺哉!古来也有很多演义小说中双方大将互相单挑,有从上午挑到下午,也不嫌困的者,也有从城中一路挑到乡下,也不嫌累者,但这是小说艺术的形式,唐末五代至宋初,是我国武风很烈的时期,双方大将阵前相斗的记载也非常多,比如后唐李嗣源和燕将元行钦两人就在阵前斗得天昏地暗,两人对射了大半天,元行钦的命很苦,射八箭才中了李先生一箭,而李嗣源射八箭倒是有七箭都结结实实的扎在元先生身上。(资治通鉴 卷269)而宋帝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更是单挑的个中好手,《东都事略 卷1》中记载,后周显德三年,赵匡胤随后周世宗出征,唐将皇甫晖、姚凤领兵十五万固守清流关,赵匡胤夺下清流关后,一路追击皇甫晖,皇甫晖狗急跳墙,大叫道:“我俩各为其主,你今天领兵打败我不算本事,如今玩得就是刺激,玩得就是心跳!我要和你玩命!你敢是不敢?”赵匡胤大笑,自己单骑出列,对着双方士兵大叫道:“你们都不要干预,我就和皇甫晖单挑,你们不是我的对手。”两人遂在阵前骑斗,不消片刻,赵匡胤就生擒了皇甫晖。所以阵前两人的PK,是要靠很多种因素来引发的,在战场中,如果双方都是圆阵或方阵,那么两军武将有一定的“骑斗”几率,但如果一方以防守型的月阵,那就很难打起来,又或是一方在野战中有制高点,而布下抢山竖阵,那么就更难引发。而且也不一定是开战就打,而大部分的例子是双方混战以后或追击战中才引发。

  
   经过两败后,北汉也不再主动出击,日日龟缩在城中,诚心诚意的等待起辽国的援兵来。王曾瑜先生的《宋朝兵制初探》中说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事天才”, 还说“他命将出师,只在临行前作简要的指示和告诫”。先前他出征北汉时,就派何继筠镇守在阳曲以防备辽国的援军。此刻,前几日被赵匡胤征召的何继筠也日夜兼程的赶到了太原赵匡胤的大营,赵匡胤简略给何继筠分析了辽军动向以及行军的路线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再辛苦一点,吃了这碗麻浆粉就马上赶回阳曲,明天正午,我什么事情都不干,专等你的捷报。”第二天中午,赵匡胤便登上北楼,就见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领着一队人马前来报捷,说何继筠部大破辽国在阳曲方面的援军,斩首高达一万多级,擒武州刺史王彦符,排阵使王破得,获得马匹盔甲无数。赵匡胤非常兴奋,这可是继何继勋在辽州之战中大破辽、北汉联军之后的有一次大捷!而另外一支镇守在定州、镇州的韩重贇早就在嘉山布下了大阵,盼星星望月亮的等待着辽军,四月,辽援军果然从定州南下,和赵匡胤先前所预计的完全一样,辽援军压根就没有想到宋军会在这里阻击自己,所以看到韩重贇的嘉山大阵之后,不战自溃,韩重贇一路猛追,斩首三千多级,擒首領二十七人。
  
   得知两路辽国援军被击退之后,宋军又决开了汾河开始灌城,我们知道,用水攻城,必然要水源高于被攻的城池,水才会灌入城中,所以测量水高是最紧要的事情,古代军事中测量水高之工具有三,一叫水平,二叫照版,三叫度竿,至于宋军当时用的那一种已不可考,总之是筑渠以后决开了汾水,灌入了北汉太原的瓮城,水攻之后,宋军的内外马步军都军头、横州团练使王廷义不戴盔甲,坐在舟上亲自敲鼓领兵进攻太原城,王先生敲出来的tempo和啤酒一样顺口,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可正当他敲得眉飞色舞之间,太原城中一箭射来,“扑”的一声,射穿了他的脑袋,当下就扑到在船上,不省人事。几天后不治身亡。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袁州刺史石汉卿同样也是乘舟强攻太原,但他比王廷义精细,穿戴得非常整齐,将要接近城墙时,几枚流矢都射中了他,石先生先是小叫了一声然后说:“我不会游水!”便一头栽进了水中,去聒噪龙王了。
  
   宋和北汉战况愈来愈激烈,而北汉的郭无为先生则四处表现他的行为艺术,有次竟当着北汉主及群臣的面上演自杀的闹剧,在使尽浑身解数后,郭无为见北汉的本土势力仍然是非常顽强,遂放弃了继续玩“无间道”,打算自己领兵去投奔宋军,便自告奋勇的要求在夜间突袭宋军,刘继元非常感激他,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并派杨业和郭守斌两人做副手。并亲自一路送行到延夏门,郭无为在大风大雨中一路踉踉跄跄的走到北桥,开始召集军队准备出击。谁知杨业先生因为崴了脚,也不打报告,就领着一部分兵去医务室了,而另一位副手郭守斌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方向感和责任感的人,在走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后,他就竟然领着大部分士兵在自己的城池里迷路了!郭无为非常的生气,自己琢磨着这样狼狈的去投奔宋军,一定没有什么好的待遇,便又气急败坏的领着病回了城中。北汉的宦官卫德贵早就对郭无为有怀疑,见今晚他带着兵东转西转,忽进忽退,遂暗中四处打探,得到消息后向刘继元报告了郭无为里通外军,企图投奔。刘继元震怒之下,马上把将郭无为斩首示众。
  
   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到闰五月,引汾水灌城已经开始显出效果,汾水从延夏门的瓮城开始灌入,穿过外城后开始直接进入到城中,北汉连忙派兵抛沙袋,挖深堤,宋军就大吼“风”!“风”!“风”!然后一阵箭雨射出,射得北汉兵哭爹喊娘,滚做一团,可城中毕竟有聪明人,他告诉大家把干草都扔进水里,大堆的干草顺着水流从高朝低流动到外城的水闸和水口,完完全全的把城中水闸、水口都堵住了,一时间水患大为减弱。战斗又日日胶着,天气又非常闷热,赵匡胤一时间很是着急,第二天,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率诸班卫士在赵匡胤的营外叩头,大声道:“陛下,臣愿率诸班先登急击,以尽死力!”赵匡胤急忙走出营,扶起赵廷翰,长叹道:“你们都是我亲手训练的,无不一当百,我是要留着你们备肘腋,同休戚的呀!我宁可不得太原,也决不能让你们白白冒险!」赵廷翰和诸班卫士感动得无以复加,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便再次下拜高呼万岁。赵匡胤时的诸班,都是直接继承了后周的,后周世宗在高平之战因侍卫亲军的表现实在是太差,所以公开召募天下豪杰,不管是绿林好汉还黑道人士,只要武艺高强,就可以选进殿前诸班。(《五代会要》卷12《京城诸军》)。
  
   赵匡胤之所以说诸班都是他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是因为当初后周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下台之后,自己正是接任了张的位置,也正是凭借殿前诸班这股强大的军力,赵匡胤及部下才有胆量在陈桥玩兵变。所以他把殿前诸班看得如同心肝宝贝一般。他为了历练他们,曾一次把三十个御马直(殿前诸班之一,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改名簇御龙直)送到一代名将郭进的麾下历练,结果他们在郭进军中耍打牌,摆臭脸,谁知郭进也不告状,在半个时辰之内就连续斩了十多个御马直,军中刑刀手都斩得手都软了,死命劝郭进买赵匡胤一个面子。余下的御马直也忙不迭的磕头求饶,郭进这才作罢。当时正在武便殿开大会的赵匡胤得到消息之后,气得脸都绿了,在殿中大叫道:“我的每一个御马直,都是从一千多个好汉中选出来的!就违犯了那么一点军规,郭进就这样滥杀!那天下的好汉都不够被他杀的!哎哟!可心痛死我了!”待到自己气消了之后,又偷偷派人到郭进军中说:“朕知道他们这些人仗着宫中的势,肯定是不服从你的调教的,你杀非常得对”。
  
   赵匡胤拒绝诸班求战之后,战争仍是没有一点进展,而且得到可靠消息,辽国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再次派援军南下,天气也越来越闷热,军中渐渐有很多人感染了痢病,疫情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我国古代医学不甚发达的情况下,瘟疫和疾病是军队中的大灾难,象汉朝的马援将军南征交趾时,就遭受到了“瘴疠”的严重打击,自己军中士卒先后感染,军队的死亡率竟高达了40%-50%。郭霭春先生的《中国医史年表》就说正是这次战役马援军给中原带回来了恶性疟疾。在这种多重不利的情况下,赵匡胤开始计划撤军,太常博士李光赞、宰相赵普也先后上章请求班师,至此,长达一百多天的太原围城战结束。宋军徙太原民万余家于山东、河南。宋帝国开始采取了在经济上困绝北汉的政策,《宋史 本纪第二》中记载:“己未,命兵士迁河东民万户于山东。”和《长编》的记载有出入,顾吉辰先生的《宋史比事质疑》中有详细的分析,开宝二年的迁徙北汉百姓应是分别安置在山东和河南两地,并非只是在山东一地。
  
   赵匡胤自从开国平定李重进叛乱开始,就从没失败过一场战役,开宝二年这次亲征的失利,他是念念不忘的,开宝九年,在灭掉最大的敌人南唐之后,赵匡胤决定再次进攻北汉,开宝九年八月,他派出党进、潘美、牛思进、米文义、杨光义(这个人宋史没有立传,《宋史记事本末中》这个人记载为“杨光美”。《长编》中记载为杨光义,今从长编)分五路进攻北汉,党进部再次直接进逼太原城下,并在城下大败北汉军,斩首数千。同年十月,赵匡胤去世,继位的太宗马上召回了五路兵马。党进也奉命开始撤回京师,最宠爱自己的宋太祖赵匡胤就这样去世了,做为掌握侍卫司马军、步军长达十多年的党进是否也曾在回军的途中思考一下自己的将来呢?
  
  
  (说一说题外话,嘿嘿。关于石岭关一战,几本基本史料记叙这一战是完全不相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两个数据,即《宋史 何继筠本传》的斩首数千级说和《宋史 孔守正本传》斩首一万五千级说,并说这两条其中一说是有问题的。我便老老实实的翻了几天书,《辽史》讳败是众所周知的,石岭关一战辽方的指挥官《长编》中记载为“契丹南大王沙相公”,这个“沙相公”应该就是辽穆宗应历年间的南府宰相耶律沙,而无论是《辽史》还是《契丹国志》对一战都基本没有描述。昨晚便求救于windg2000兄,他提示我应该还是在宋史里寻找答案,并要我去看《宋史 张思钧传》,在windg2000兄的指点下,我的疑团也逐渐解开,张思钧传中记载为:“尝从战于石岭关,斩首万五千余级。阁门祗候齐延琛、苗昶陷军中,思钧鼓劲骑突入,夺还。”这就说明张思钧当时是参加了石岭关一战,而且此战他表现得非常出色,利用突阵冲击辽军,救回了陷在敌阵中的宋将。再翻阅《宋史 孔守正传》里面也有和《宋史 张思钧传》互相呼应的记载,即:“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由此,基本可以断定,石岭关一战应是获得了大胜,在完全击溃辽军后,宋军获得了打扫战场的权利。这一战是辽州大捷之后的有一次大捷!再次,也感谢windg2000的指点迷津 :)

  龚自珍写诗给常州学派的今文大师宋凤翔中道:“万人从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表达了他对宋先生学术上的惊讶,今借一下表达自己的意思,哈哈,非马屁!
  四
  
   党进撤军回朝之后有什么具体的行状,不能确切的知晓,但宋太祖赵匡胤的去世应对他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因为党进是一个非常顾念旧情的人,他从小就被杜重威收养,杜重威被诛以后,他的后代子孙混得非常不好,一没有低保可以吃,二没有工会可以加入,所以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党进寻到他们以后,就把自己的工资分成两份,自己拿一份,杜家的子孙拿一份。
  
   宋太宗即位后,即不按照常例在赵匡胤死的当年就宣布改元,同时大赦天下,跟着便先后赏赐薛居正、沈伦、卢多逊三位宰相钱五百万,银三百斤,枢密使曹彬、楚昭辅,钱五百万、银三百斤。宣徽南院使潘美、北院使王仁镐,各赐钱三百五十万、银二百斤。赐齐王廷美绢万匹、钱五百万,武功郡王德昭绢五千匹、钱五百万,兴元尹德芳绢三千匹、钱三百万。赐殿前都指挥使杨信、马军都指挥使党进银各六百斤,殿前都虞候李重勋、马军都虞候李汉琼、步军都虞候刘遇、神卫左右厢都指挥使杨美银各三百斤。如此大规模的奖赏钱财是非常罕见的,而且数目比赵匡胤奖赏开国将领的数额还要大。党进虽然领了奖赏,但估计并不太开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里,党进仍在家喝着闷酒,宋朝的酒大都都是酒精含量不高的黄酒,所以党先生怎么喝也不醉,遂站起身来在房间来回的踱着步,似有所感的说了一句:“天气不正啊!”。谁知在房外站岗的一小兵高声应道:“小人这里天气却正得很!”(宋人轶事汇编引宋稗类抄),由此可见,这个小兵一是非常有反抗的精神,二是他应该是跟随党进已久的心腹,也颇得了党先生“耍宝”的真传。
  
  
   宋太宗如何上位的,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但宋太祖在位时期,宋太宗赵匡义利用自己晋王和开封府尹的身份,委实培植了一大批的势力,我今就《宋史》的记载和邓广铭先生《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一文罗列出一些被宋太宗收罗在自己旗下的武人:
  
   元达,身高八尺还有余,他的特长是好箭术和好力气。曾经喝醉以后一剑砍倒一棵大槐树,元先生长期而稳定的职业是山贼,后归于宋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当任御龙直队长。
  
   戴兴,太宗府下第二号小巨人,七尺余,美男子,敢于任事,在家乡开封雍丘拥有众多的MM粉丝。太宗上位后,任御龙直副指挥使。
  王超,太宗府下第三号小巨人,十几岁便有七尺余,太宗上位后,隶御龙直。
  
   此三人可以算作“晋王府身高小虎队”,元达先生耍剑如雷霆霹雳,实在可算为“霹雳虎”,戴兴先生眉目如画,又长得一脸的好胡子,当“小帅虎”委实是实至名归。而王超以后在真宗朝的表现,算做“乖乖虎”也并不为过。另外还有:
  
   王汉忠,太宗府中一号单挑小王子,太宗上位后,补殿前指挥使
  
   尹宪,太宗府中二号单挑小王子,不过他经常打输,临到老了,还要和人单挑,结果仍是输,最终气死了。太宗上位后,擢为殿直。
  
   傅思让,身高很高,力气很大,擅长骑在马上射箭。长期在家乡耍横,后归于宋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补亲事都校。
  
   郭密,全身的muscle异常发达,完全有资格参选健美先生,在知瀛州马仁瑀的推荐下,归于宋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补指挥使。
  
   李斌,高大魁梧,归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补御龙直副指挥使。
  
   王继升、王昭远两父子,继升擅长指挥骑兵作战,太宗上位后,迁军器库副使。昭远诨号“铁山”,箭术高超,从小就和恶少们混在开封大街上,太宗最喜欢他,一直都只叫他的小名,太宗上位后,补殿前指挥使。
  
   王宾,擅长射箭,特长是怕老婆,太宗上位后,任东头供奉官。
  
   安忠,他是跟随太宗时间最久的心腹之一,文盲,会制作弓箭,擅长骑射。
  
   王能,有非常浓重的左倾思想,擅长建造军事工程,太宗上位后,迁殿前左班指挥使。
  
   王凝,太宗府中箭术第一人,太宗上位后,补殿前指挥使。
  
   李重贵,军人出身,年轻时在王审琦帐下,擅长剿匪,后归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补殿前指挥使。
  
   刘用,小有名气的音乐家、歌唱家,擅长骑射。太宗上位后,迁散都头都虞候。
  
   杨琼,少年时期跟随冯继业,生平最恨神仙,天生神力,后归太宗帐下,太宗上位后,迁神勇指挥使。
  
   这些武人共通特点大抵有二,一是有身高,宋朝招募士兵,身高是第一条件,禁军上四军对士兵的身高要求尤其严格,如天武第一军的身高要求是5.8宋尺,如按一宋尺为31厘米计算的话,即身高要达到1.80米,二是大都很会射箭,宋朝的武器以弓箭为主,《翠微先生北征录》卷7《弓制》中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当时一个好汉武艺高不高强,第一是要他能开多少石的弓,二是看“射亲”技术(射亲即射箭的准确率)。象岳飞先生,不到20岁就能开三百宋斤的弓(1宋斤为1.2市斤),破了开弓的记录。而且这些资料尚只是太宗当时收罗各色人物的冰山一角,而且还没有包括府中的文人及术士等。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的晋王赵匡义在开封是有很大的势力,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晚年才会有迁都洛阳以避开赵匡义在开封势力的想法,宋太宗不光收罗各种人物,而且还把触角伸到到了太祖的禁军将领里,据《宋史》卷260记载,太宗曾有次派人无缘无故的送酒和烧烤给当时是御马军使的田重进吃,田重进道:“你替我谢谢晋王,这些东西我不会吃的,我老田只知道天子,别的一概不知!”结果自讨了没趣。
  
   至如太宗有没有送烧烤给另一位禁军大将党进先生吃,则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但是党先生曾经是和太宗有过一次间接的亲密接触,当年赵匡胤曾让党进领兵在京城戒严,党先生带着兵从大内一径走到开封大街上,别的事情他都不管,只看街面上的店铺有没有做贩卖国家保护动物的,凡是有的,立马带人冲进他们店面,当场就把那些笼子里的鸟儿、猴儿、猫儿、狗儿都一律放走,并恶狠狠的说道:“你们买的肉不去给自家的爹妈吃,反而精心饲养这些畜生?”刚巧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匡义的随从提着一只鹰走过,党进马上喝住了他,让他赶紧把鹰放生,这随从斜了一眼党进,慢吞吞的说:“我养的是晋王的鹰。”党先生一听,马上挤出了一个笑脸,整个大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以左手三指握右手的大拇指,右手四指伸直,稍近胸前,叉着手(宋朝叉手说话表示认真、尊敬,用在这里也许并不合适,只为追求效果耳 :) )道:“原来是晋王的鹰啊,那你可得小心的呵护着,别让它被别的小动物欺负啦!哟,你看它多可爱啊,真是一支好畜生,刚还冲着我笑呢!”在一旁围观的百姓都哈哈大笑,党进也无羞愧之色,大声道:“笑个甚?早晚收拾你们这些泼才,散了,散了,让晋王的人先走。”
  
   我幼时曾读过一本发蒙的书,名叫《幼学琼林》,书中卷二的身体部分里有“党进虽然大腹,非多算之人也;李纬徒有好须,不足齿之伧欤。”这么一句话,说得是党进虽然肚子大却没有货,不会算计,开始总觉得党先生颇有点鲁智深的气质,但从这件轶事看来,无疑他并没有鲁先生的聪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虽然给人以粗豪耿直的印象,但细细一品位,其实可以发现鲁智深是个做事情非常有条理的人,象他在打镇关西之前安排金氏父女的和动手之前的挑逗都是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步骤来进行的,只是三拳就打死了镇关系在计划之外,但他看出郑先生已经快要死掉的情况下仍然朝围观的群众说这厮是诈死,足见他处变不惊和颇有算计的一面。而党进虽是性格比较直,但做事情很是蠢,因为他这样做,一是坏自己的声名,二是这样做既不能讨好到赵匡义,而且这事如果传到赵匡胤那里,赵匡胤也不会太高兴。
  
   到了太平兴国二年,也就是太宗上位七个月后,他的第一刀挥向了宋帝国的四位宿将,即安远节度使向拱、武胜节度使张永德、横海节度使张美、镇宁节度使刘庭让,太宗把向拱和张永德转为左卫上将军,张美专为左骁卫上将军,刘庭让转为右骁卫上将军,罢去了他们的节钺,而授予这些诸卫上将军的虚衔,下发的文件里是说“不敢以藩领之任重烦旧德也。”而实际的意思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么宋太宗接下来的对象是谁呢?会是宋太祖朝的三位禁军大将杨信、李重勋和党进吗?
怪只怪俺们国家历史上滴有名将军们太多了~
这位俺真是第一次见到有这么多篇幅说他滴~
;P ;P :P
以前没听说过;P
继续,请继续:D
  五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夏四月,宋帝国的起居舍人辛仲甫对辽国进行国事访问,辛先生文武双全,长相俊美,一直走的是偶像派路线,他开始是在郭崇手下做秘书,宋帝国收复四川后,此地很不太平,太祖赵匡胤就问宰相赵普:“读书人里又有一身好武艺的人是谁?朕要派这样的人去四川。”赵普说:“左补阙辛仲甫不错。”赵匡胤就把他召了进来,辛先生便先拿着“乌漆新劲弓”表演了自己的箭术,赵匡胤再问:“能不能披甲?”辛先生更是卖了老命,全副盔甲的在赵匡胤面前上蹿下跳的耍了一回兵器,赵匡胤非常满意,便派他做了西川兵马都监。
  
   太宗当初就听闻到辛先生的名声,自己上位之后,就把辛仲甫升做了太子舍人,并马上派他使辽。辛仲甫到辽国之后,接到了辽景宗的当面接见,双方互相问候寒暄之后,便扯起了闲谈,辽景宗当着群臣的面问道:“你们大宋国有个叫党进的是吗?真是一员超级猛将啊!你们国家还有几个象他这样的将军?”辛仲甫说:“我们国家的名将太多了,党进虽然勇猛,但少谋略,如果光他那样的猛将我大宋国数不胜数。”辽景宗就不高兴了,不让辛仲甫回去,辛先生说:“我偏要回去,不让我回去的话,我就死给你看。”辽景宗见辛先生说得非常认真,也不再为难他,辛先生回国后,宋太宗非常高兴,夸他做事灵活,没丢面子。
  
   而那位声明远扬到辽国的猛将党进,则没那么高兴了,在随后的九月,宋太宗在京城西搞了一次阅兵,开始士兵的排练都是由殿前都指挥使杨信负责的,可太宗却很快的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天武左厢都指挥使崔翰负责,理由是杨信先生得了哑巴病,就是开不了口让他知道,崔翰和太宗的关系可以用亲密来形容,后来太宗灭掉北汉时,正是崔翰劝说太宗继续进兵攻击辽国的。而杨信先生也就从此开始赋闲了,其实他虽然哑,但他手下有个奴叫田玉,是和自己非常有默契的一个人,杨信无论是上前奏事还是和宾客谈论又或是指挥部下,只要回头看一下田玉,然后在自己手掌随便写几个字,田玉就能马上把杨信的意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所以太宗的理由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再随后的十一月,宋太宗罢去了宋太祖当年义兄弟之一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石守信的节度使职务,把他转为西京留守。
  
   终于,宋太宗的清理对象轮到了党进先生,《宋史》上载:“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即河南许昌县治)没有理由,亦没有说明,当时党进的反应更没有记载,党进被下放以后,仍是保持他一贯的耍宝的风格,《宋人轶事汇编》里记载了他下放在地方以后,有次带兵在城中转悠,见有一个说书人正在一台上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便围将上去问:“你在说甚?”那说书人见这么多兵围住了自己,惊得“腾腾腾”退了三步,说:“小。。。。。。小人在说韩信。”党进一听大怒,眼睛睁得圆环一样,大声道:“你蒙我!我是多精细的一个人!你当着我面便讲是说韩信!待到你见着韩信时,你定又会对渠讲是在说我!!!孩儿们!给我打这个两面三头的人二十军棍!”党先生的这件轶事后来还被沈从文先生拿去写了一篇文章,多有替说书人抱不平之意,按我看来,这个说书人却确是命犯太岁,遇上党进这位不晓得“韩信”是个什么人物的主。前两年我还曾风闻过某位红歌星曰过,说是伊无意中听了一首《满江红》,过后觉得这词写得特棒,四下打听后方得知这个词作者叫岳飞,便问别人可不可以让这个岳飞先生帮自家作词写歌。如此看来这位歌星是和党进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以哲人们常感叹“历史总是离我们如此的近”。
  
   《邻几杂志》中还记载了党先生后来终日无所无事,一日实在闲得慌,就请画师来画自家的容貌,也给后世子孙留个念想,画师画完后给他看,谁知党进当下就把画扔到地上,大发脾气,画师小心翼翼的拾起来问:“敢问太尉,小人那里画错了?小人虽不才,但也给很多达官贵人画过象,无一不夸小人画得真切的。。。。。。。。”党进怒道:“还夸你画得真切?我自己前几天没事画了头老虎,还给老虎的眼睛贴了金箔纸,人家都说我这对老虎眼睛画得好,怎么着?!我便消不得一对金眼睛?!我便消不得眼睛上贴金箔纸?!”画师听完这段高论之后,张大了嘴巴,呆在了原地。直到党进挥手叫自己退下时,才回过神来,忙不迭的收拾画具飞速的逃离了党先生的房间。所以党进以后都没有画像,到了宋神宗时,他在参观太庙的时候,突然觉得要把开国功臣的肖像都画到两厢的墙壁上,遂发下通知,要求开国功臣的后人们三日内都把自家先人的画像贡呈上来,三日后,唯有党进的后人们没呈画像,而是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上说:“我们家里没有先祖党进的画像,如果一定要,陛下可以派人到城南什物库的那尊土地像面前观摹,家祖党进的长相和那尊土地一模一样。”(麈史)
  
   由上面几件轶事来看,党进在地方以后,无战可打,无敌可杀,终日无所事事,脾气比较暴躁,说明他还是比较郁闷的,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当年的一起上班的同样是宋太祖的几位禁军大将如李重勋已如三月病势,杨信在五月也离开了人间,剩下了他一个人,一天他从外赶回家,见一条大蛇睡了自己床上的睡衣里,不禁暴跳如雷,大骂道:“好条长虫!!!居然和本帅抢地方睡觉!我要烹了你,我说烹就烹!”当下就叉住了蛇,叫下人煮熟吃了。几天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
  
   再过一阵,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再次发大军亲征北汉,五月初五日,北汉主刘继恩在大臣马峰的劝说下出城降宋,而他的老对手杨业也做了大宋的臣子,杨业归宋以后,是否有时会想起这位勇猛的老对手呢?而一生征战北汉的党进,是否死前仍有许多的遗憾呢?
  
   纵观党进先生的一生,没有找到他虐杀克扣士兵百姓的事例,也没有找到他贪墨无良、陷害同僚的事迹,他虽然粗暴,但为人忠义,他身为高官后,每次见到杜重威的后人都要行礼下拜,他虽然没有文化知识,但却懂得教人孝顺父母,《宋人轶事汇编》中还记载他接待宾客和文人都非常温和,很喜欢开玩笑,当然,我估计他在那些文人面前开得玩笑一定很不好笑。若有人请他披上盔甲给大家瞧瞧,他便非常来劲,那些文士们见他穿戴盔甲以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忽擐甲胄,即髭髯皆磔竖,目光如电,视之若神人”,可见党进天生就是一块领兵打仗的料。党进的轶事在宋人的笔记中保存了这么多(相比较同时期的武将,党进的轶事应是记载得最多的一位),足见他应是一位大家都比较喜爱的将领,大抵是因为他这种天真浪漫,做人没有算计的缘故吧,而后的一代文宗东坡写了一首诗,叫《洗儿戏作》,诗为: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妄到公卿。这是他自己的心里话,东坡的这个儿子最后结局如何且不渠管他,但党进的一生,却恰恰印证了东坡的这首诗。
   全文完
终于,宋太宗的清理对象轮到了党进先生,《宋史》上载:“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即河南许昌县治)没有理由,亦没有说明,当时党进的反应更没有记载,党进被下放以后,仍是保持他一贯的耍宝的风格,《宋人轶事汇编》里记载了他下放在地方以后,有次带兵在城中转悠,见有一个说书人正在一台上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便围将上去问:“你在说甚?”那说书人见这么多兵围住了自己,惊得“腾腾腾”退了三步,说:“小。。。。。。小人在说韩信。”党进一听大怒,眼睛睁得圆环一样,大声道:“你蒙我!我是多精细的一个人!你当着我面便讲是说韩信!待到你见着韩信时,你定又会对渠讲是在说我!!!孩儿们!给我打这个两面三头的人二十军棍!”党先生的这件轶事后来还被沈从文先生拿去写了一篇文章,多有替说书人抱不平之意,按我看来,这个说书人却确是命犯太岁,遇上党进这位不晓得“韩信”是个什么人物的主。前两年我还曾风闻过某位红歌星曰过,说是伊无意中听了一首《满江红》,过后觉得这词写得特棒,四下打听后方得知这个词作者叫岳飞,便问别人可不可以让这个岳飞先生帮自家作词写歌。如此看来这位歌星是和党进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以哲人们常感叹“历史总是离我们如此的近”。
:D :D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