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外交新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15:52
我国的外交策略也确实是应该进行若干调整的,就当前而言,最需要调整的有三点:其一,不结盟政策;其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其三,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原则上的定位。

  不结盟政策在过去了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与我国休养生息,安于国内建设的大方针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是在现在我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后,若继续坚持这一思想,则是极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因为不结盟政策实际上把我国关在地区整合的大门之外,使我国不能借此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大和经济实力因一体化的推进而增加,这也就是说,不结盟政策实际上封杀了我国的向外发展。这与我国欲在五十年内成长为世界是最为举足轻重的的大国,这一新时期的发展总目标是相矛盾的。所以从服从国家总的战略目标出发,就必须结束这样的策略,而选择相反的做法,--结盟

  同不结盟政策一样,不干涉他国内政实际上也是一个极不明智的误国这策。世局之变化正是通过各国内外局势的动荡表现出来的。做为一个国家,要想使局势朝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演变,在客观上就必须参入其中,在这方面使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要做全球警察,在任何一国出现问题时都要去干涉一番(对许多国家的内政而言,我们自是不必过问)。这里的意思是政府心中要有全球观念,长远观念,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所发生的事绝不要熟视无睹,在其可能影响到局部或整体势态,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有可能涉及到我相关利益时,要果断的采取行动,以合适的方式来影响事态的变化,使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发生之事件施加影响的行为。而且一个国家越是发达,与外边的联系便越广,受外部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也就必然性的对外界所发生之事越是关心,所谓干涉行为也就自然而然越多。由此可见干涉行为是有其一定积极意义的,完全否定之在理论说不过去,在实际上也必使我国丧失了许多影响世态发展的机会,所以以后对此点策略务必要重新考量。

  此外,与其他国家间亲疏远近的标准也要重新调整调整。以往我国习惯于以国家的性质和发达的程度论敌人与朋友,如此粗勒的划法自是极不科学的,也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形甚不相符合。如一些社会性质与我国截然不同,又很发达的国家与我国关系是一向友好,而某些与我国社会性质雷同且又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却曾长期与我国为敌,这就与我国外交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不相一致。思想理论与实际情况不一样,需要检讨的当然应是自身。以后我国一定要以实际利害关系做为决定与他国亲疏远近的标准,而不要再采用其他标准。从利害原则出发,在今后与诸国发展关系时应有以下几项考虑: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本着多栽花、少行刺的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尽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因一些国家如美国等惧怕我国之堀起会影响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故此极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我国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的同时,还要从诸多方面对我国实施打压,不但自己出面,而且还可能拉进一些其它国家组成反华联盟,共同做敌于我国,因此我国除与其正面的作有理有节的斗争和灵活、巧妙的周旋外,还要从战略上采取一些措施以有效的对付之。1 走结盟之路,尽可能将更多国家拉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点后文中将详论;2 要与那些很可能成为其勾结对象用于共同反华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加之印度等与我有一些隔阂的邻国积极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要加强经贸来往,强化其在华利益,以使这些国家顾及现实利益而不愿随意开罪我国;要恰当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拆解随时可能组成的反华联盟。3要着意搞好那些明里暗里与其叫劲、不干受其支配的国家的关系,如利比亚、伊拉克、伊朗、缅甸、越南、古巴、朝鲜,南斯拉夫、俄罗斯及其它一些与其潜在的敌对国等,不管其政治背景如何,也要将其视为同盟,在诸多方面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以此分散和消耗其精力物力。在这些国家里,当然要最着重与最能有效牵制其力量的俄罗斯结成事实上的政治同盟。现在中俄两国面对共同的"敌人"可以说是同舟共济、唇齿相依,相同的处境使两国越走越近。事实上,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只要中俄双方真心团结在一起,走强强联合之路,相互依靠、互为支持,那外界任何强敌也难将我们两国扳倒。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关系之重,所以以后应将稳定与发展俄之关系视为我外交基石之一。当然也要防止其在以后阻挠我有可能损及其利益的外交行动,如下面所要论述的我统一外蒙和推动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在国内国际情形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外交政策、思想要随之做出调整的是不能仅限于以上所提的几个,不过这里为篇幅所限,就不能足一而论了。下面我要着重谈的是结盟问题。因为其他问题在思想转过弯后,就比较容易在实际工作中改正之,而结盟实乃是一项宏伟的大工程,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外交工作所要追求的核心,所以必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反复的论证、周密的策划,以搞清要与谁结盟,意义所在,实现的可能性和其中内存的必然性有多大,以及如何运作之,将来可能碰到哪些困难,需要克服那些难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此不妨作一下小小的探讨,以期望能有所益于将来此项工作的展开。

  既然要走结盟之路,那首先便要考虑选择盟友。选择哪些国家呢?远亲不如近邻,一般的国家都是选择自己的邻邦,和地理上相拒不远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当然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组成联盟即有可能性(地理上相接、文化相近、经济等各方面交流与方便合作甚为方便,利益共同之处甚多),又有必然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地区政治经济等不断的往一起整合)。不过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宏大,所以联盟对象那是不能仅限于邻近的几个国家的。我们必须将尽多国家纳入我们的体系之中。环顾四周,北方是俄罗斯集团,向这里发展,已是不可能;而东、南、西面属于整个亚洲的地区,国家林立,现在虽然出现了几个小联盟,但大都很松散,难言是真正的实体,实际上依旧处在各自为政的阶段。由于这些国家与欧美等势力集团在地理上相距遥远,所以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地区各自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却是很难将他们拉进自己的集团之中。这在实际上便为我国未来势力拓展留下了一大片空间。为了我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该以宏大的气魄,努力的将这些小联盟以及其他尚未结盟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共同的经济政治实体之中,组成一个大亚洲联盟。这在实际是也就是说,要实现"亚洲一体化"。

  可以想见,只要"亚洲一体化"能够实现,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那么不仅仅改变的是亚洲格局,而且还会引起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亚洲集团的崛起,将使世界现在呈现出的多极的集团化发展趋势最终得以形成;同时,由于亚洲综合实力的强大,美国集团将退而居次,一花独放,主导世界的情形也将随之不再显现;许多弱小的国家也会因之而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说话的机会。

  上述的情形假若能得以实现,那么毫无疑问,将会是最有利于我国的世界新格局。因为未来亚洲地区的综合实力在世界各大区中必占第一,而我们中国的实力在亚洲诸国中又据首位。由此不难推测出我国未来将在世界上的位置若何。而假如未来的情形并不是这样,亚洲依然是处于"四分五裂"之中,我们中国依旧是坚持不结盟政策,那我们享受不到因结盟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不说,孑然一身、孤军奋战,处在集团势力包围下,在激烈的国际对抗与斗争中必难是众列强的对手,就是为一些小国所慢待,怕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为了我国的长远利益着计,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促使未来的世界格局朝这一方向发展。而实现这一格局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亚洲一体化能否实现,因为其它区域的集团化发展已经形成或正在生成之中,只有我们亚洲这边尚不见踪影;所以一旦亚洲最终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实体,那么这样的格局就变为了现实。

  那么亚洲一体化能否变为现实呢?依我看,那是完全有希望的。这绝不是信口胡侃,因为来亚洲一体化的实现确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上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一体化"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

  "一体化"自五十年代首先发起于西欧后,在并不太长的时间内,世界其它地区那是先后纷纷效访之,比如,除了西欧率先组成的"欧共体"之外,在美洲有"北美自由市场"、"南锥体"、"里约热卢布集团"等,在非洲组成了"非洲统一体"、"马格里布集团",在亚非之间众多的阿拉伯民族国家还组成了"阿拉伯联盟",在其东部,是临近我们的"南亚联盟"和"东南亚联盟",在我们的北方,矗立着的是依然庞大的"独联体",和新成立的"中亚联盟",此外世界上还有众多的小集团、小联盟。现在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推入了这股大潮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入了一体化的进程。

  为什么大家都对"一体化"乐此不彼,纷纷入盟呢?极显然,是因为它确能给成员国带来巨大实际利益。当然这种利益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经济上。一体化使得贸易壁垒在成员国间近于消失,跨国经济发展的阻力被弱化到最小程度,这在微观上使得企业的市场得以扩大,运作成本得以减少,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能更多更快的得到相关的技术与各种信息,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挑选人才,借以获得素质更高的员工;此外,同类企业的增多,也会使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为在激烈的竟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致于败下阵来,它们就会不得不提高危机意识,更加努力的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大企业产品的技术开发,这在客观上自然是益于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如此等等好处自是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与进一步的发展。从宏观上而言,"一体化"无疑也会大大的促进各成员国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物资、劳务、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的自由流动也会使它们能得到更加有效及时的利用,更为合理的配置;对各个国家而言,其实都是一个大促进,如对相对发达者,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在成员国内自由出售,同样的也能更易于从盟国得到各类资源,这些都不再受限制。而在此之前,那些欠发的国家为保护本国那些水平落后的企业,往往是要利用关税等手段设障阻碍他国企业在本国发展的;对落后者而言,自是益于他们得到更多的外来投资、先进的经验、技术、设备,甚至能因此而得到富裕者的财政支持, 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亦可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经济就能得到更快的开发,产业水准得到尽快的提高。由此可见,不论贫富,都能因之而得到好处。天有不测风云,哪个国家也不敢断言自己在前进中永不会触到险滩,而每每在危难之际,自己都希望能有别的国家挺身而出,雪中送炭、出手相援。然而在联盟之前,各自为政之下,能有几国诚心相助呢?但是在入盟之后,由于其利益与众多盟国的效益相紧联系到一起,一 荣具荣、一损具损,其中一国出了问题,势必使其它国家的经济也连带受损。所以这些盟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其经济出现恶化、陷于困境之时,必从大局出发,慷慨解囊、倾力而助,这样受难国在得到其它盟国的有力支持后,就能更好的克服能难关,渡过危机,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由此可见,"一体化"是有益成员国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当然一体化的好处远非这些,比如,有利于相关国家间除去存见、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有助于相关国家团结起来,提高区域竟争力,共同对付外界的发难等等。正是由于"一体化"有着诸如此类的众多好外处,能给参入者带来巨大的切实利益,所以才引得众多国家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走上了"一体化"之路。 "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在维护各国自尊的基础上,以实际利益为纽带,以自愿、平等的协商谈判为方式,将割裂开的地区经济乃至政治整合到一起,以促使地区经济等各方面越过地理的障碍,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体化"实乃是对"国家"这个传统的概念的一次大突破,在未来,其就是取代国家,也未必就不存在着可能。

  正是由于在这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其作为人类历史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满足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在二战后不久就在一些地方必然性的产生了出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仅仅是为个人所情愿。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不难发现人类的历史实际是就是一部各地区政治经济不断往一起整合的历史,也就是不断走向统一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多如牛毛的氏族部落渐渐"合并"成众多的小国,再至众小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化中又慢慢的"合并"成数目更少,但人口更多、更为集中、地盘也更大的大国家。经过不断的整合,到了现在终形成了屈指可数的这些国家。而社会发展到如今,似乎大家又准备来一次大整合,以使世界上"国家"的数目更少,更进一步的向世界大一体逼近。那么顺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会不会终有一天出现世界大一统的局面呢?这可真说不好。但可以让人断定的是向其步步迈近的步伐那是时刻也不会停止,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所采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在以前,至少是在上世纪以前,地区整合的手段多用的是野蛮的武力侵略。弱肉强食,弱者被迫屈膝称臣,强者则到处耀武扬威、征战逞狂。血火之中,那还顾及什么生命的宝贵与尊严?那还讲什么平等和自愿?但自近现代以来,这样的方式却是不灵了。希特勒、默索里尼、裕仁天皇就把错了历史的脉搏,循复了这一历史老路,妄图实现"三分天下、一统世界"的梦想。但是,以刺刀、大炮开道,以损人利已为目的,来吞并其它国家和民族必引起被侵略者的强烈不满和起来奋而抗击。在众多的正义力量联合反击之下,侵略者恶毒的阴谋终宣告破产,害人者终以自食苦果而告终。二战表明,以武力来推动地区往一起整合那是再也行不通了。纵是一时得逞,也必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地区整合的方式需要换换了。

  "一体化"正是满足这种历史需求应运而生的。由于其是以众成员国间相互平等为基础,互利为目的,在尽力维护各国的自尊和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达成条约,自愿加入。这种方式无疑能为人们所接受,能被现代文明所认同,因此在这种新型的区域整合模式一朝登陆西欧之后便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深为其所吸引。在巨大的现实利益相诱之下,其它区域的许多国家也纷纷步其后尘,相互结盟,走上了"一体化"之路。现在可以说,"一体化"在当今世界上已发展成为一股大潮流,气势磅博,不可阻挡。

  但是这股潮流在我们亚洲却是表现不佳。截至目前,在亚洲仅仅出现了几个松散的局部利益联盟,几个主要的大国,如中国、日本仍是游离于任何联盟之外。占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洲并没能象其它区域一样出现一个广泛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共同体"。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是亚洲人民不需要吗?

  当然不是。可想得见,前边所列述的"一体化"给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益处那是完全适用于亚洲地区;并且,亚洲人民也只有走上这条道路,才有前途可言,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和平,才能提高区域竟争力,尽快的赶上发达地区的水平,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否则回避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继续处于"四分五裂"之中,那就使亚洲诸国难以得到上述这些好处,也就不能获得尽快的发展。亚洲在徘徊,而其它区域却是在大张旗鼓的顺利发展,由是必然使得本已落后的亚洲地区更为落后,与人差距更是呈加速度的拉大。这当然不是我们亚洲人民所愿看到的。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亚洲人自是应该认同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团结到一起、联合到一起,踏上"一体化"之路。而亚洲人民对发展与进步的共同追求,终会使亚洲一体化得以实现。由此我们可发现它的实现确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它迟迟难以出现呢?

  审视一下当今亚洲的情形,我们就会不难发现在现实中,确有许多客观性因素在阻碍着亚洲一体化的实现。1)亚洲多数国家经济水平依然很低,缺乏足量的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竟争力的企业,这就使得他们短时期内尚没有能力实现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无法将自己的市场开放到足够的程度(企业所出的产品技术落后档次低,没法拿到国际国际市场上去同人家竟争,而只能做原材料供应国;经济的落后又使得其没法过多的向外开放市场,因为担心落后的产业一下子被国外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竟争中冲跨掉。)。2)亚洲众国家间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作为推动"一体化"的最大动力,--相互贸易的发展也不是很快,量也不大。例如我国除和日本、南韩以及东南亚的几个国家的贸易还算频繁外,与中亚、南亚、西亚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就均不怎么样。做为幅员最为辽阔,人员最多,而发展速度也最快的我国情形尚是如此,其它国家更是不用说了。3)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差太大,实难以相提并论。4)价值观念尚未统一,在一些地区,点统治地住位的竟然是近于邪教的思想。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既不利于本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阻挡了"一体化"的推动。5)地理上交通不便。亚洲地区面积虽然广大,但是地形却是颇为不平整,坐落于亚洲中部的又是面积庞大的高山与荒漠,为其所阻,使得亚洲国家不能象欧洲诸国等一样,往来容易。6)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国家之间存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的一些还很深,非???、南韩等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与俄罗斯间的领土问题也未解决;而两韩依然是处于分裂之态,统一尚是无期。就是刚刚从苏联帝国崩溃后新独立出来的几个中亚国家,其中一些相互之间也存有矛盾,有的甚而还兵刃相见,爆发了战争。还有一些矛盾也只不过是刚刚冰解不久或者说暂时是被压抑了下去,如中俄间、中越间、两伊间、越柬间等等。如此多的矛盾与隔阂存在,自是使大家无法平下心来,不去搞对对抗而去谈合作与走向一体。7)有的国家现在依然是炮火纷飞、战乱不休,如斯里兰卡、阿富汗等。8)在实际上,也没有有志向的国家来充作积极推动其实现的力量。9)从外部因素而论,也会有别的大国势均力想法没法阻挠这一实体的出现。因为这一空前强大无比的实体的出现必会降低他们在国际上现处的优势地位。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亚洲一体化"之实现到了现在依旧是形影具无。众多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思想家,畏惧这些难题,竟然也没有人敢来做这方面的构想。

  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是说它的实现是绝不可能之事。我们只要是以宏远而不是短浅的目光来看这些问题,以能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分析这些矛盾,我们就会不难发现这些困难也并不是永不可克服,矛盾也不是永不能解决。

  比如现在多数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使得相互交往联系并不多,对这点,如果我们不是拘于当前的状况而是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就会不难看到,经济总体水平固然现在不高,但是经济终归要发展,并且在实际上亚洲经济向前发展的脚步近些年来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速度也不慢。向前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各国间更进一步的加深联系、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到那时,"一体化"就要被相关国家的政府提到日程上来了。

  再如思想文化方面,差异自然是有的,但由于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历史文化背景相近,所以在这方面实在是大同小异。并且随着不断加强的交流与相互的磨合,相异的文化版快间必能很好的相互吸纳、相互促进、相互理解与认同。我国的外交策略也确实是应该进行若干调整的,就当前而言,最需要调整的有三点:其一,不结盟政策;其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其三,与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原则上的定位。

  不结盟政策在过去了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与我国休养生息,安于国内建设的大方针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是在现在我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后,若继续坚持这一思想,则是极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因为不结盟政策实际上把我国关在地区整合的大门之外,使我国不能借此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大和经济实力因一体化的推进而增加,这也就是说,不结盟政策实际上封杀了我国的向外发展。这与我国欲在五十年内成长为世界是最为举足轻重的的大国,这一新时期的发展总目标是相矛盾的。所以从服从国家总的战略目标出发,就必须结束这样的策略,而选择相反的做法,--结盟

  同不结盟政策一样,不干涉他国内政实际上也是一个极不明智的误国这策。世局之变化正是通过各国内外局势的动荡表现出来的。做为一个国家,要想使局势朝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演变,在客观上就必须参入其中,在这方面使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要做全球警察,在任何一国出现问题时都要去干涉一番(对许多国家的内政而言,我们自是不必过问)。这里的意思是政府心中要有全球观念,长远观念,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所发生的事绝不要熟视无睹,在其可能影响到局部或整体势态,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有可能涉及到我相关利益时,要果断的采取行动,以合适的方式来影响事态的变化,使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发生之事件施加影响的行为。而且一个国家越是发达,与外边的联系便越广,受外部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也就必然性的对外界所发生之事越是关心,所谓干涉行为也就自然而然越多。由此可见干涉行为是有其一定积极意义的,完全否定之在理论说不过去,在实际上也必使我国丧失了许多影响世态发展的机会,所以以后对此点策略务必要重新考量。

  此外,与其他国家间亲疏远近的标准也要重新调整调整。以往我国习惯于以国家的性质和发达的程度论敌人与朋友,如此粗勒的划法自是极不科学的,也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形甚不相符合。如一些社会性质与我国截然不同,又很发达的国家与我国关系是一向友好,而某些与我国社会性质雷同且又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却曾长期与我国为敌,这就与我国外交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不相一致。思想理论与实际情况不一样,需要检讨的当然应是自身。以后我国一定要以实际利害关系做为决定与他国亲疏远近的标准,而不要再采用其他标准。从利害原则出发,在今后与诸国发展关系时应有以下几项考虑: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本着多栽花、少行刺的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尽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因一些国家如美国等惧怕我国之堀起会影响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故此极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我国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的同时,还要从诸多方面对我国实施打压,不但自己出面,而且还可能拉进一些其它国家组成反华联盟,共同做敌于我国,因此我国除与其正面的作有理有节的斗争和灵活、巧妙的周旋外,还要从战略上采取一些措施以有效的对付之。1 走结盟之路,尽可能将更多国家拉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点后文中将详论;2 要与那些很可能成为其勾结对象用于共同反华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加之印度等与我有一些隔阂的邻国积极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要加强经贸来往,强化其在华利益,以使这些国家顾及现实利益而不愿随意开罪我国;要恰当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拆解随时可能组成的反华联盟。3要着意搞好那些明里暗里与其叫劲、不干受其支配的国家的关系,如利比亚、伊拉克、伊朗、缅甸、越南、古巴、朝鲜,南斯拉夫、俄罗斯及其它一些与其潜在的敌对国等,不管其政治背景如何,也要将其视为同盟,在诸多方面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以此分散和消耗其精力物力。在这些国家里,当然要最着重与最能有效牵制其力量的俄罗斯结成事实上的政治同盟。现在中俄两国面对共同的"敌人"可以说是同舟共济、唇齿相依,相同的处境使两国越走越近。事实上,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只要中俄双方真心团结在一起,走强强联合之路,相互依靠、互为支持,那外界任何强敌也难将我们两国扳倒。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关系之重,所以以后应将稳定与发展俄之关系视为我外交基石之一。当然也要防止其在以后阻挠我有可能损及其利益的外交行动,如下面所要论述的我统一外蒙和推动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在国内国际情形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外交政策、思想要随之做出调整的是不能仅限于以上所提的几个,不过这里为篇幅所限,就不能足一而论了。下面我要着重谈的是结盟问题。因为其他问题在思想转过弯后,就比较容易在实际工作中改正之,而结盟实乃是一项宏伟的大工程,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外交工作所要追求的核心,所以必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反复的论证、周密的策划,以搞清要与谁结盟,意义所在,实现的可能性和其中内存的必然性有多大,以及如何运作之,将来可能碰到哪些困难,需要克服那些难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此不妨作一下小小的探讨,以期望能有所益于将来此项工作的展开。

  既然要走结盟之路,那首先便要考虑选择盟友。选择哪些国家呢?远亲不如近邻,一般的国家都是选择自己的邻邦,和地理上相拒不远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当然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组成联盟即有可能性(地理上相接、文化相近、经济等各方面交流与方便合作甚为方便,利益共同之处甚多),又有必然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地区政治经济等不断的往一起整合)。不过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宏大,所以联盟对象那是不能仅限于邻近的几个国家的。我们必须将尽多国家纳入我们的体系之中。环顾四周,北方是俄罗斯集团,向这里发展,已是不可能;而东、南、西面属于整个亚洲的地区,国家林立,现在虽然出现了几个小联盟,但大都很松散,难言是真正的实体,实际上依旧处在各自为政的阶段。由于这些国家与欧美等势力集团在地理上相距遥远,所以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地区各自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却是很难将他们拉进自己的集团之中。这在实际上便为我国未来势力拓展留下了一大片空间。为了我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该以宏大的气魄,努力的将这些小联盟以及其他尚未结盟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共同的经济政治实体之中,组成一个大亚洲联盟。这在实际是也就是说,要实现"亚洲一体化"。

  可以想见,只要"亚洲一体化"能够实现,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那么不仅仅改变的是亚洲格局,而且还会引起世界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亚洲集团的崛起,将使世界现在呈现出的多极的集团化发展趋势最终得以形成;同时,由于亚洲综合实力的强大,美国集团将退而居次,一花独放,主导世界的情形也将随之不再显现;许多弱小的国家也会因之而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说话的机会。

  上述的情形假若能得以实现,那么毫无疑问,将会是最有利于我国的世界新格局。因为未来亚洲地区的综合实力在世界各大区中必占第一,而我们中国的实力在亚洲诸国中又据首位。由此不难推测出我国未来将在世界上的位置若何。而假如未来的情形并不是这样,亚洲依然是处于"四分五裂"之中,我们中国依旧是坚持不结盟政策,那我们享受不到因结盟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不说,孑然一身、孤军奋战,处在集团势力包围下,在激烈的国际对抗与斗争中必难是众列强的对手,就是为一些小国所慢待,怕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为了我国的长远利益着计,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促使未来的世界格局朝这一方向发展。而实现这一格局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亚洲一体化能否实现,因为其它区域的集团化发展已经形成或正在生成之中,只有我们亚洲这边尚不见踪影;所以一旦亚洲最终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实体,那么这样的格局就变为了现实。

  那么亚洲一体化能否变为现实呢?依我看,那是完全有希望的。这绝不是信口胡侃,因为来亚洲一体化的实现确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上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一体化"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

  "一体化"自五十年代首先发起于西欧后,在并不太长的时间内,世界其它地区那是先后纷纷效访之,比如,除了西欧率先组成的"欧共体"之外,在美洲有"北美自由市场"、"南锥体"、"里约热卢布集团"等,在非洲组成了"非洲统一体"、"马格里布集团",在亚非之间众多的阿拉伯民族国家还组成了"阿拉伯联盟",在其东部,是临近我们的"南亚联盟"和"东南亚联盟",在我们的北方,矗立着的是依然庞大的"独联体",和新成立的"中亚联盟",此外世界上还有众多的小集团、小联盟。现在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推入了这股大潮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入了一体化的进程。

  为什么大家都对"一体化"乐此不彼,纷纷入盟呢?极显然,是因为它确能给成员国带来巨大实际利益。当然这种利益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经济上。一体化使得贸易壁垒在成员国间近于消失,跨国经济发展的阻力被弱化到最小程度,这在微观上使得企业的市场得以扩大,运作成本得以减少,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能更多更快的得到相关的技术与各种信息,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挑选人才,借以获得素质更高的员工;此外,同类企业的增多,也会使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为在激烈的竟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致于败下阵来,它们就会不得不提高危机意识,更加努力的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大企业产品的技术开发,这在客观上自然是益于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如此等等好处自是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与进一步的发展。从宏观上而言,"一体化"无疑也会大大的促进各成员国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物资、劳务、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的自由流动也会使它们能得到更加有效及时的利用,更为合理的配置;对各个国家而言,其实都是一个大促进,如对相对发达者,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在成员国内自由出售,同样的也能更易于从盟国得到各类资源,这些都不再受限制。而在此之前,那些欠发的国家为保护本国那些水平落后的企业,往往是要利用关税等手段设障阻碍他国企业在本国发展的;对落后者而言,自是益于他们得到更多的外来投资、先进的经验、技术、设备,甚至能因此而得到富裕者的财政支持, 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亦可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经济就能得到更快的开发,产业水准得到尽快的提高。由此可见,不论贫富,都能因之而得到好处。天有不测风云,哪个国家也不敢断言自己在前进中永不会触到险滩,而每每在危难之际,自己都希望能有别的国家挺身而出,雪中送炭、出手相援。然而在联盟之前,各自为政之下,能有几国诚心相助呢?但是在入盟之后,由于其利益与众多盟国的效益相紧联系到一起,一 荣具荣、一损具损,其中一国出了问题,势必使其它国家的经济也连带受损。所以这些盟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其经济出现恶化、陷于困境之时,必从大局出发,慷慨解囊、倾力而助,这样受难国在得到其它盟国的有力支持后,就能更好的克服能难关,渡过危机,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由此可见,"一体化"是有益成员国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当然一体化的好处远非这些,比如,有利于相关国家间除去存见、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有助于相关国家团结起来,提高区域竟争力,共同对付外界的发难等等。正是由于"一体化"有着诸如此类的众多好外处,能给参入者带来巨大的切实利益,所以才引得众多国家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走上了"一体化"之路。 "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在维护各国自尊的基础上,以实际利益为纽带,以自愿、平等的协商谈判为方式,将割裂开的地区经济乃至政治整合到一起,以促使地区经济等各方面越过地理的障碍,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体化"实乃是对"国家"这个传统的概念的一次大突破,在未来,其就是取代国家,也未必就不存在着可能。

  正是由于在这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其作为人类历史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满足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在二战后不久就在一些地方必然性的产生了出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仅仅是为个人所情愿。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不难发现人类的历史实际是就是一部各地区政治经济不断往一起整合的历史,也就是不断走向统一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多如牛毛的氏族部落渐渐"合并"成众多的小国,再至众小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化中又慢慢的"合并"成数目更少,但人口更多、更为集中、地盘也更大的大国家。经过不断的整合,到了现在终形成了屈指可数的这些国家。而社会发展到如今,似乎大家又准备来一次大整合,以使世界上"国家"的数目更少,更进一步的向世界大一体逼近。那么顺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会不会终有一天出现世界大一统的局面呢?这可真说不好。但可以让人断定的是向其步步迈近的步伐那是时刻也不会停止,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所采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在以前,至少是在上世纪以前,地区整合的手段多用的是野蛮的武力侵略。弱肉强食,弱者被迫屈膝称臣,强者则到处耀武扬威、征战逞狂。血火之中,那还顾及什么生命的宝贵与尊严?那还讲什么平等和自愿?但自近现代以来,这样的方式却是不灵了。希特勒、默索里尼、裕仁天皇就把错了历史的脉搏,循复了这一历史老路,妄图实现"三分天下、一统世界"的梦想。但是,以刺刀、大炮开道,以损人利已为目的,来吞并其它国家和民族必引起被侵略者的强烈不满和起来奋而抗击。在众多的正义力量联合反击之下,侵略者恶毒的阴谋终宣告破产,害人者终以自食苦果而告终。二战表明,以武力来推动地区往一起整合那是再也行不通了。纵是一时得逞,也必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地区整合的方式需要换换了。

  "一体化"正是满足这种历史需求应运而生的。由于其是以众成员国间相互平等为基础,互利为目的,在尽力维护各国的自尊和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达成条约,自愿加入。这种方式无疑能为人们所接受,能被现代文明所认同,因此在这种新型的区域整合模式一朝登陆西欧之后便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深为其所吸引。在巨大的现实利益相诱之下,其它区域的许多国家也纷纷步其后尘,相互结盟,走上了"一体化"之路。现在可以说,"一体化"在当今世界上已发展成为一股大潮流,气势磅博,不可阻挡。

  但是这股潮流在我们亚洲却是表现不佳。截至目前,在亚洲仅仅出现了几个松散的局部利益联盟,几个主要的大国,如中国、日本仍是游离于任何联盟之外。占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洲并没能象其它区域一样出现一个广泛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共同体"。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是亚洲人民不需要吗?

  当然不是。可想得见,前边所列述的"一体化"给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益处那是完全适用于亚洲地区;并且,亚洲人民也只有走上这条道路,才有前途可言,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和平,才能提高区域竟争力,尽快的赶上发达地区的水平,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否则回避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继续处于"四分五裂"之中,那就使亚洲诸国难以得到上述这些好处,也就不能获得尽快的发展。亚洲在徘徊,而其它区域却是在大张旗鼓的顺利发展,由是必然使得本已落后的亚洲地区更为落后,与人差距更是呈加速度的拉大。这当然不是我们亚洲人民所愿看到的。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亚洲人自是应该认同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团结到一起、联合到一起,踏上"一体化"之路。而亚洲人民对发展与进步的共同追求,终会使亚洲一体化得以实现。由此我们可发现它的实现确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它迟迟难以出现呢?

  审视一下当今亚洲的情形,我们就会不难发现在现实中,确有许多客观性因素在阻碍着亚洲一体化的实现。1)亚洲多数国家经济水平依然很低,缺乏足量的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竟争力的企业,这就使得他们短时期内尚没有能力实现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无法将自己的市场开放到足够的程度(企业所出的产品技术落后档次低,没法拿到国际国际市场上去同人家竟争,而只能做原材料供应国;经济的落后又使得其没法过多的向外开放市场,因为担心落后的产业一下子被国外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竟争中冲跨掉。)。2)亚洲众国家间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作为推动"一体化"的最大动力,--相互贸易的发展也不是很快,量也不大。例如我国除和日本、南韩以及东南亚的几个国家的贸易还算频繁外,与中亚、南亚、西亚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就均不怎么样。做为幅员最为辽阔,人员最多,而发展速度也最快的我国情形尚是如此,其它国家更是不用说了。3)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差太大,实难以相提并论。4)价值观念尚未统一,在一些地区,点统治地住位的竟然是近于邪教的思想。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既不利于本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阻挡了"一体化"的推动。5)地理上交通不便。亚洲地区面积虽然广大,但是地形却是颇为不平整,坐落于亚洲中部的又是面积庞大的高山与荒漠,为其所阻,使得亚洲国家不能象欧洲诸国等一样,往来容易。6)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国家之间存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的一些还很深,非???、南韩等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与俄罗斯间的领土问题也未解决;而两韩依然是处于分裂之态,统一尚是无期。就是刚刚从苏联帝国崩溃后新独立出来的几个中亚国家,其中一些相互之间也存有矛盾,有的甚而还兵刃相见,爆发了战争。还有一些矛盾也只不过是刚刚冰解不久或者说暂时是被压抑了下去,如中俄间、中越间、两伊间、越柬间等等。如此多的矛盾与隔阂存在,自是使大家无法平下心来,不去搞对对抗而去谈合作与走向一体。7)有的国家现在依然是炮火纷飞、战乱不休,如斯里兰卡、阿富汗等。8)在实际上,也没有有志向的国家来充作积极推动其实现的力量。9)从外部因素而论,也会有别的大国势均力想法没法阻挠这一实体的出现。因为这一空前强大无比的实体的出现必会降低他们在国际上现处的优势地位。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亚洲一体化"之实现到了现在依旧是形影具无。众多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思想家,畏惧这些难题,竟然也没有人敢来做这方面的构想。

  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是说它的实现是绝不可能之事。我们只要是以宏远而不是短浅的目光来看这些问题,以能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分析这些矛盾,我们就会不难发现这些困难也并不是永不可克服,矛盾也不是永不能解决。

  比如现在多数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使得相互交往联系并不多,对这点,如果我们不是拘于当前的状况而是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就会不难看到,经济总体水平固然现在不高,但是经济终归要发展,并且在实际上亚洲经济向前发展的脚步近些年来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速度也不慢。向前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各国间更进一步的加深联系、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到那时,"一体化"就要被相关国家的政府提到日程上来了。

  再如思想文化方面,差异自然是有的,但由于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历史文化背景相近,所以在这方面实在是大同小异。并且随着不断加强的交流与相互的磨合,相异的文化版快间必能很好的相互吸纳、相互促进、相互理解与认同。
社会制度方面,尽管在当前这方面的不同是显而易见,但我们也应看到许多国家都正处于史无前例、规模宏大的改革之中,改革几乎涉及到了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每个国家的情形虽然各异,但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改下去的最终结果将会使各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在本质上趋于一致,"一体化"由此就有了共同的基础。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而使得交通多有不便,这也是阻碍其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这个因素也不是说不可克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这一难题将会在可预见的日期内得到解决。现在一些国家已撑握了修筑高速铁路的技术,试想,在不远的时期内,如果技术再提高些,成熟些,相关国家也具备了提供足够财力,那我们就完全可以在亚洲地区建设出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以之将亚洲各国联接起来,如此,交通问题不就可以得到解决吗?

  在阻碍"一体化"实现的诸多因素中,亚洲许多国家存有的矛盾和隔阂无疑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让人头痛的矛盾尤如横亘在"一体化"道路上的一座座大山,滞迟着"亚洲一体化"的实现。毫无疑问,这些日积月累所堆集起来的矛盾一时是难以化解的,对此我们在心里上应是明白。不过我们亚洲人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我们无休无止的深陷于这些矛盾之中,不能自拔,那我们亚洲人也就永远无法团结到一起,更不用说要合入一体了,由此便失去了这一促进各国发展状大的大好机会。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竟争中,势单力薄,处于分散中的亚洲诸国因此将很难是其它已呈集团化发展的国家的对手而肯定落于人后。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贫穷落后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每个国家心里明白。所以为了共同的发展状壮大,为了能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一席之位,我们亚洲人就应该彼此以宽容的心对待对方,在求同存异,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努力的求得矛盾的化解。

  回想几十年前的欧洲,诸国间矛盾之深、之大,那是远远的超过今日的亚洲;其程度之激烈,以至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后来,共同利益的追求,终使得大家放弃了前嫌,而走向了团结,走向了"一体化"可以说,没有昔日的相互谅解、相互让步,就没有后来的"一体化"进程,也就没有今日繁荣昌盛的欧洲(当然主要是中西欧)。亚洲人应该向欧洲人学习,应该明白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所带来的好处要远比相互敌视和对抗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多的多。当然,这一点,亚洲人民早晚都会认识到。

  由上述可见,问题虽然多而复杂,但也并不是可解决的,顶多只是条件的一时不具备而已。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问题终有可解决之日。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那许多敕手之事都会迎刃而解。因此,亚洲一体化之实现的可能性那是绝对有的,而且希望是大大的。

  不过,尽管实现是必然之事、早晚之事,实现的途径和渠道却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存有多种可能,并非是只可能按着某一单一的模式走。大致而言,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来亚洲人民没有能力来完成,而是在外来势力的主导下实现最终实现统一的。即四分五裂的亚洲各国先被其它集团分而吞噬之,然后再在各集团的逐步合并中最终走入一体。这种途径极显然是极合乎这些势力集团的利益,当然也正是他们处心积虑,日日所期待的。

  在现实中它们也确是按照这个方向来引导亚洲局势发展的。在他们坚持不竭、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这种走向倒是倪端已露,可能性看来很大。假如未来的亚洲就是按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那一方面,必使许多国家或者说是绝大部分国家(当然有骨气的国家还是有的)被那些外来强权纳入各自的势力之内,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附庸。这样亚洲人就会被别人摆上了一个极不平等的位置,沦为他们任意摆布的对象,肆意敲诈勒索的对象,尊严和利益那是再也无从谈起。从此,亚洲的上空那将是再也看不到明亮的太阳了,亚洲的人民将重返到与人为奴的处境之中。另一方面,亚洲众兄弟邻帮间的团结友好、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也将不在了,代之以是矛盾进一步激化、隔阂进一步加深……如此,那真是亚洲人莫大的悲哀!所以,对这条途径,我们应该联合各国人民坚决抵制之。除了这条途径,还有一条,也就是在亚洲人民自己主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实现"一体化"。这无疑是符合包括我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亚洲人民的利益的,因而应为我们亚洲人所选择,所追求。

  中国人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着计,自是更应该竭力阻止前一势头,而在同时积极影响亚洲局势朝后一条途径发展。为了使政府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里不妨再着重分析一下如果我们能以后一种方式实现"亚洲一体化",那在客观上能给我国带来哪些巨大的益处。

  政治上:1)由于我国在客观上存有诸多优势因素,如人口、地理位置、面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等都是所有亚洲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一旦实现"一体"之后,我国必然的能够凭借自已的实力在其中居于非常优越的位子,自然而然的做上领袖,在诸国中起到主导作用。这样在无形之中就能加大、加深对他们的政治影响,使他们的种种行为与自己的利益要求相一致。实际上,也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将亚洲各国纳入到自己的盟友体系之中,纳入到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样做也就是要以一体化作为无形的链条,将诸国与我链到一起;作无形的网兜,将诸国与我网到一快,一荣具荣、一衰具衰。利益被捆绑到一起,自是在客观上使得他们不得不忠心耿耿的支持我国,在各个方面配合好我国。由此而看,这实在是扩展我们中国势力,加大我国影响力的一个行之有效,又非常高明、巧妙的手段。

  2)随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加深,各国亲合力必得到渐渐的加强,这在无形之中也就能起到排挤、瓦解欧美俄等大国集团在亚洲各地的影响力和其在亚洲的布局。对他们而言,为了维护他们在世界的优势地位,自是极不希望出现一个实力超群、在各方面可以压倒自己的势力集团,所以在内心中自然是希望亚洲各国永远有解不开、解不完的疙瘩、续不完的仇,永远处于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和敌视之中,永被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矛盾、隔阂、纠纷、仇恨所分开、所割裂。当然他们在表面上是不能这么讲的,但骨子里却就是这么想的,并且在现实中也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策划和引导亚洲的。可以说亚洲之所以出现这样相互对抗的格局,在很大程度是就是他们费尽心机、竭力误导的结果。自柏林墙倒塌、冷战自欧洲消退以来,人们都以为对抗和战争就要远离人间,世界将进入一个空前美好的和平时期。然而,现实往往和人们天真善良的想像不一样,世界许多地区仍是充满着动荡和危险。就我们亚洲而言,和平的详云并没有飘过来,对抗和战争的阴云依旧是笼罩在亚细亚的上空。无论是东亚、西亚,还是南亚、北亚,甚至是中亚,无一不处于对抗之中。可以说,亚洲的冷战并没有结束,还在持续。难道是亚洲人民性好自相残杀,讨厌团结与和平?当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格局,确实并不是个人所情愿,而是别人所情愿,亚洲人之所以这样做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这种意愿。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起见,需要亚洲人如此去做,需要亚洲人陷入这种相互对抗的格局之中。因为只有如此,在对抗中的一方或双方为了在对抗中获得优势,才不得不低下身来,去揖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才会心甘情愿的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去购买他们的军火,信由他们敲榨,也才会有人主动的请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纵使因此受到羞辱,也在所不惜),当作保护神,依为大靠山。否则,亚洲格局不是这样的话,而是另外一种情形,哪还有谁再如此强烈的需求他们呢?其势力在亚洲的存在岂不是失去了意义、没有了理由?所以那是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甚而不惜代价将亚洲推入如此理想的格局之中。朝鲜半岛、我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印巴之间,以前的两伊之间,现在以阿之间,伊拉克与其众邻国之间等等之所以形成对抗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在中间发挥作用的结果。当然 这些我们可以视为冷战时期的产物,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似乎应该理解;可是在两极相对峙的格局瓦解之后他们却依然是要在亚洲设法维持这种冷战局面,意图若不是如此还能何在呢?为了一已之利,看来他们是要铁了心让亚洲人民陷入这种格局之中,子子孙孙最好也接着相互恶斗不息。对那些欲图打破这种格局的力量尤其是那些舛傲不训、试图称霸一方、敢与其公开叫板的国家,则骤然翻脸予以重击,以挫其志气、损其实力,使其回到这种秩序中来。因为这样的格局本身是其所追求的最大目的,所以在打击之时,一定还要留有余地,以防一方被彻底击跨而再也形不成这样的局面。几年前的海湾战争就能很了的说明这一点。回想当时,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违背道义的伊拉克侵略军被打得已是毫无还手之力,一触即溃、一败涂地。这下,人们都以为作恶多端的萨达姆应被盟军轻易而擒;纵使擒他不住,萨政府至少也要被推翻吧,转而扶上一个亲近他们的政府。就当时的情形而言,那些大国们如果想这样做,那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在事实上人家只是适可而止,并没有拔掉萨达姆,这个西亚动乱的祸根。留下他,用途才大呢。因为只要这个好走极端的恶魔存在于世,并且继续执撑伊拉克的大权,西亚人民就难有安宁之日,就不能团结到一起,西亚地区相对抗的格局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否则,哪里还能再容易找到如此合适的一个对象来勇于闹矛盾、搞对抗、制造地区分裂呢?一旦消科掉威胁,而让西亚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那谁还在再继续做冤大头,花去大把大把人民的血汗所换来的钞票来购买他们的保护呢?谁还再甘心做他们的附庸呢?所以矛盾之根源那是绝对不能铲除掉的。其用心之深由此可见一般,对亚洲格局的实际期望也由此昭然若揭,不言而明。

  但是,如果亚洲地区继续处于分裂之态,相对抗的格局,那无将是极大的阻碍着亚洲进一步发展的。所以我们亚洲人那是绝不能任由这种局面长期持续下去的。而一旦亚洲人民能够清醒过来,为了更长远、更大的利益,捐弃前嫌、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握手言和而团结到了一起,共携手走上了一体化的大道,那则是对恶毒阴谋最致命的一击。

  谁还再需要找他们做靠山呢?在这时,纵使还有某些国家偎在其的怀抱之中,也当是少数。随着时光的推移,亚洲各国的距离将被越拉越近,而这些外来势力在各地的影响力则是日薄西山,对各国的讹诈也将日益失灵。最终他们与亚洲诸国的关系将由支配与被支配转为平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相互往来。

  3)利于我国与诸邻国以及与其它亚洲国家之间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解决包括领土在内的诸多争端。

  4)利于边疆地区安定团结,进一步的弱化甚而免去了一些国家如印度等对我国极少数民族分裂者的支持。

  5)大气候下,利于我国最终完成领土统一的历史使命。

  6)潜在战争的减少,军事上的压力得以减轻,安全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7)利于我国反击其它大国对我的打压。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我国在国际上的处境与从前相比,已是获得大大的改善,但居安思危,我们绝不可沉醉于一时的和平与宁静中,错误的认为危机再也不相侵扰我国。我们应该多一分忧患意识,少一分麻痹思想。我们应该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中依然存在许多对我不利的因素,在前进的道路上依旧会遇到许多难题待以克服。对此,我们如果看的不清、认识不深、准备不足,那就难免再度陷入内竭外困之中,从而再次沦为他国任意凌辱、宰割的对象。

  在这些诸多的问题中,最大的隐患不是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之争,也不是围绕意识形态或是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引发的一些思想上的争端,而是切于最实际的利害关系着计,一些大国势力畜意的想打压我国。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的国力日渐增强,又加之我国底盘非常的巨大,所以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综合国力那是直追那些强国。这样的势头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列强们便担心,终有一天我国会超越他们,从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这当然是他们最为不愿看到的。此种心态正如一个企业极不愿意看到另一个远比自己有前途的企业顺顺当当的发展下去一样,总希望其多出点乱子,忽然崩溃才好呢。所以其基于这种心理,他们在一边与我保持正常来往的同时,一边就要设法对我采取一些不光彩的行为,以打击我国,遏止我国的发展。比如在国际上不断的散步"黄祸论"陡应起他国对我国不断发展强大的紧张,以来组织反华同盟,孤立我们国家:利用我宗教、人权、意识形态等一些领域产生的问题不时敲击我国,败坏我国名誉:在国内则支持一些人闹地区独立,以图肢解我国土:扶持一些"异议"分子和反政府组织,企图以此颠覆我政权,紊乱我政治等等。这些国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对我进行恶意的攻击,使得它们与我国之间的矛盾遂生。这种矛盾源于万物之间的相斥性,所以将是长期存在,非只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现象。因此只是形式与手段发生变化,激烈程度因具体环境的不同而起伙不一,绝不因其领导人发生变化就会发生思想上的转变,当然也不会因我国出现变故就予以放弃。对此,国人应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心理上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面对扑面而来的打击,我们应该怎么办?退让回避是绝不可能,人家根本就不会放过你,磕头求饶更不可取,怜悯从来就代替不了利害关系的考虑。要想不做别人的附庸,不被别人随意的欺压,除了要根据具体的情形采取恰当的策略对付之外,最大根本的就是要自尊自强、不断的状大自己,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到对手无可憾动的地步。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加大改革力度,理顺各方关系,促进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增强内在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必须要走的途径就是走结盟之路,将尽多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盟军之内,以此增加外在力量。在现实中,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可行之路就是大力推动"亚洲一体化"的进程,使得亚洲尽多数国家变为自己事实上的盟友(当然我们与其它地区的国家也是应该搞好关系的,只是难以象与邻近国家这样容易借地理之便联合到一起),可想见,只要这样的一体化得以实现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那在无形之中,就会使这些成员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积极主动的支持我们,从而大大的增强我之力量,这样就能使我国在反击那些反华势力的斗争中,力量更大,更有取胜的把握。否则,势单力薄的我国何以谈得上与欺我者相抗衡?又安能与众强并雄于世界?

  8)退一步讲,纵使"一体化"不能使亚洲众国一 一入盟,但为实际利益驭使,也必使相当一部分国家入围,如此,那就比不朝这方面努力的好。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无所作为,什么也就捞不着。

  经济上:1)利于我国商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扩大市场。我国要变成一个经济大国,无疑首先就必须成长为一个出口大国,让更的企业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而在当前,我国经济规模与水平已经发展到期一定程度,许多商品在国内日显市场饱合,工业生产呈现过剩之态,经济周转出现困难,进入了所谓的危机时期。如何解决克服困难、摆脱危机?刺激消费和调整结构、升级产业自然是要做的,不过进一步扩大出口无疑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出路之一,当然实际上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步子。老牌发达国家莫不是由此实现致富,新兴发达国家同样也悉数是由此振兴经济、迎头赶了上来。由此,摆脱危机,进一步的寻求发展使得我国要向外出口更多产品,要转变为一个出口大国日益提到日程上来。而要进一步的扩大出口,一方面要在老市场上继续深挖和拓展,另一方面就要不断的开拓新市场。传统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集中于欧美地区和东亚、东南亚一带的新兴产业国家,而与南亚、西亚、中亚、非州、拉美地区的经贸来往则显得相对较少,所以说开拓新市场就是指主要开拓亚非拉等地区的市场。那么采取何种策略、以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就当前而言,走"一体化"之路,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联结到一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最迅速最彻底的消除贸易上的障碍,大大促进与相关国家间的贸易来往。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拉美和非州为距离遥远所限,自是无法与其论及结盟之事,只能更多的靠工业界自身艰苦的努力,当然外交部门也应尽自己全力帮其开拓市场。而在亚洲这块,与这些国家组成一个大联盟、合为一体则是可能之事。可想见,如果"亚洲 一体化"能得以实现,那必将会大大益于我国经济在这些地区拓展。当然这种积极意义也更会体现到我国与那些传统的贸易伙伴如东南亚、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必使他们与我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更上一层楼。

  亚洲地区一体化如果果真能实现,无形之中也使我国与欧美等对手在争夺亚洲市场中的竟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亚洲市场又是世界上潜力最在的市场。幅员最为辽阔,人口最为众多,资源最为丰富,人民最为勤劳,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也最为迅速,所以在不远的将来必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如果我们在分蛋糕中分到了这一快,那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大促进,为我国经济实力最终超过欧美等对手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我国经济水平从整体上而言,倘落后于欧美等国。想短时期内超过,谈何容易。所以在与之贸易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进口的大都是高附加值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则多是利润甚微、甚至无利可图的中低档、粗加工产品。少数属高精尖的产品还多出自外资……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贸易,虽不情愿,但也无奈。谁让你实力不足,技不如人呢?而这些亚洲国家,除了日本等极少数之外,大多数水平都是与我在同一水平上,有的甚而还不如我国,所以与这些国家打交道,那是吃不了亏,不至于落于下风。

  中国的企业家们不要把目光光盯到海外,而忽视了身边的这块大肥肉。应树起雄心壮志,准备放身一搏,要紧随着政府外交攻势的展开积极的参入到亚洲地区的经济大竟争之中,力争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到亚洲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

  2)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使我国能得到更多种类不同、价廉物美的商品,能得到更多的投资,先进的技术、人才等等。

  3)"一体化"的实现乃是在我国进入世贸之后对我国企业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大推动。把他们置于这样的一个超级大市场内,使他们面对众多强手更直接、也是更为剧烈的竟争,将在客观上迫使他们不得不不断的钻营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加强和优化经营管理等等,以从各方面来提高竟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仅在微观上有助于提高企业活力,从宏观上也是益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

  4)尤利于富裕的劳动力得到更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

  5)利于我国边疆地区最终开发出来。

  6)人口的频繁流动必在客观上直接有利于促进游泳、交通等多项产业的发展。

   7)有助于与相关国家间协调利益纷争,减少对抗。加强各种合作,互补不足。在遇到困难时,也能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团结到一起,尤如散开的手指收回成一个拳头,更有力量参入到世界大竟争之中,更有力量反击外界对亚洲经济的打击。

  8)由于"一体化"的实现带来的其它相关经济利益等等。

  以上是从政治、经济方面来客观的分析"亚洲一体化"的实现给我国所带来的正面意义(当然负面意义也肯定存在的,比如,是不是会使跨国犯罪更为容易?是不是会引火烧身,把我国牵进一些与我国原本无干系的经济危机、甚而政治动乱之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当然都应予以充分的考虑,以便在将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力弱化之)。从这些并不完全的分析即可看出亚洲一体的实现必将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其意义将远大与加入世贸,其功劳则能与历史上的秦皇汉武相比。可以预见,"亚洲一体化"的实现必会使我国历史又掀开新的一篇,进入又一个新纪元。

  正是其意义有如此之巨大,所以政府应将之列为中国外交新战略中重中之重来追求,来推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将其付诸现实。

  在将这一宏伟的目标变为现实的进程中,政府的所做所为无疑是极为重要、至关成败的。所以政府对之必须郑重以待、早日着计,做好各种相应的预测分析,准备好相应的战略、战策,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及具体的行动方案等等。为了促使这一目标能得以早日实现,这里不才再提几条小小的建议,或许能为决策者在推动这一进程中作些参考之用。
1)将推动亚洲一体化之实现定为基本国策,作为今后外交工作之重心,为之做长期努力的准备。

  2)向各国倡言自己的主张;要大造舆论,向世人说明亚洲走向一体的必要性、必然性,争取尽多国家的支持;在做舆论之时,要着重强调并适当放大共同利益,同时要为亚洲人民树起若干共同的威胁,比如其它地区的集团化发展所必然要给亚洲诸国带来的竟争压力,地区安全,恐怖与犯罪,环境污染等等。很多情形下,人们相互之间的相互妥协往往是在外来力量的威胁之下不得以促成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苦口婆心的劝导。比如,当初欧共体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对付苏联集团的威胁,而并不是完全出于促进各国经贸联系的需要。

  所以为增加各国亲合力,便于各国相互间纠纷的解决,大力渲染外来威胁是极有必要的。为增加彼此间的亲合力也要设法加大外势力集团与亚洲国家间的离心力,比如,一旦发现外势力企图对某国家或地区图谋私利,有所不轨时,就要在舆论上予以及时揭露、大加鞭斥与攻击;再相好的国家也总有利益不合,闹起矛盾之时,在此刻,我国少要调和,而是要因势利导,设法扩大矛盾,将他们的间隙再拉大些,,裂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才好呢。如若亚洲某国与外势力集团矛盾公开化,相互叫起劲来,我国也要联合一些国家明里暗里给其加油充气,对其做出支持。此举非是不道德也,实乃大义之所需。

  3)设法让其它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等国打头阵,自己最好以积极的赞同者、支持者、和参入者身份出现。否则太过积极、太热心难免引起别国怀疑。要主动向对我怀有成见的国家示好,除了努力在经济方面与各国发展关系之外还要在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方面多多开展交流,以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可与一些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或在演习时,相互观麾,以尽力消除彼此间的疑心与戒意。

  4)当以实现经济目的为主,但是一些地区安全问题不解决,"一体化"则是不可能实现,所以应设法发起亚洲众国成立一个类似欧盟的安全组织,以此组织帮助亚洲各国化解彼此间的矛盾,消除掉相互对抗的格局,实现亚洲真正的和平。此外亦可以此组织去调解相关国家的内部纠纷,促成民族和解,安定社会秩序。对于一般的问题,要强调亚洲的独立自主,尽量在亚洲国家的范围内解决,不要劳驾联合国及其它一些国际组织参入,以免为他人所操纵。当然在必要之时也得需要。

  5)要为一体化的实现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如设法加速一些落后国家社会的改革与开放,促使其尽快转为现代国家,更易与其它国家相溶。必要时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财政援助,以加快其发展速度,但其必须能偿还得了,还得快。以后对任何国家都不要搞无偿援助。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穷人等待救助,就救助不了,因为缺钱。可为什么不顾自己,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慷慨向别人施舍财物呢?真是有病!远交近攻的古训在今后也要一改(以后改为强攻弱交,与我相对抗者多攻,与我对抗者的另外对抗者多交,而不论地理上的远近)。在尽量都要搞好关系的前提下,如果选择援助对象,则要优先考虑近者,在今后我所援助者,则主要为亚洲区域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小国。拿有限的资金去援助大的国家,对人而言,显然是起不了大用,也就没了什么意思。而拿同样数目的资金去资助一个小国,人家则会感恩投涕。情形既然如此,那我们干吗不就选择"投资少,见效大"的呢?以前我们最爱标榜自己援助他国不附任何条件,这样做应受到称赞还是给予怀疑呢?我看此类之举以后也极有必要研究研究。

  交通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大一体必不可缺的硬性条件之一。现在我国就可组织专家对此做相应的准备,在条件成熟后,即可联合多国全面启动亚洲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将亚洲国家更紧密的联结到一起,使经济共同体的实现成为可能。

  6)做为一项宏伟的大工程指望在短时间内一挥而就自然是不可能,对此要做长期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将其付诸实现。大体而言其过程可能是亚洲各国先形成区域联盟(现在这种轮廓显现,只是一些国家如我国等尚尚未入盟),在区域联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实行大合并(我国的任务就是要促使这些分散开的小联盟最终合到一起,实现理想中的"亚洲经济共同体";当然如果此道太为艰难,也不妨就象西欧那样先组织一帮精英国家结成高起点的共同体,然后再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个或逐批的择优将他们纳进。)联盟的层次当然也是逐步的提高,由先实现自由贸易至发展为关税同盟最终达到完全实现货币统一、内外政策一致的真正意义上的大联盟、大共同体。

  就我国而言,最可能要走的路是先实现中国的统一,然后以统一后的中国联合统一后的朝鲜与东南亚众国结成东亚联盟(日本虽然是我现在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我经济联系也极为紧密,但由于和我及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彼此心理上的隔阂太大,所以渐时是没法拉其入伙的。只有在这些问题不存在了之后,大家都能相互认同,才能谈得上步入一个大家庭。我国可趁此机会联合诸国共同"孤立"之,不还回大家一个公道,就是不让它入围。),最后随着区域联盟的合并溶于大共同体之中。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说应走的步骤、所要经历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应是多方同时出击,即在做一件工作中,同时也要做其它方面的工作。如努力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就应积极运筹组建东亚联盟,以及拉近与南亚、西亚、中亚国家之间的各方面关系,与相关国家开始筹划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推动亚洲安全组织的成立,帮助诸国调解相互间的矛盾促成亚洲和平真正的实现等等,以使最终理想的早日实现。

  在推动这一进程中,时间也是要把握好的,急功近利,一切草率而成,则必是没有实际意义,到头劳而无功,白耗了人力物力。行动太慢,做事没有效率,没有紧迫感,则极有可能会丧失机会而落于人后,比如,就可能会使西亚终落入欧洲人之手,中亚则重回俄罗斯的怀抱,日本到最后和美国实现了联合,或先是同韩国一起与东南亚国家实现了联盟,到了那时,我们才看出来苗头,再后诲岂不晚矣!

  7)苏联之覆,中国之签。我们中国要做一个聪明的国家,以后务必要做到强兵而不黩武、据雄而不称霸;不去营建海市蜃楼、夸富显能,徙耗国力,去做无谓的竟赛与竟争,空博虚名;只图实际利益实实在在的增加(否则就是毫无意义,劳而无功),一步一个脚印的将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古人在群雄角逐中有"高筑墙,多积粮,缓称王",今日我国在多国竟争中则要"拆开墙,多积粮,不称王,只要强",如此去做,我们才能使我中华树大根深、枝繁叶茂,长盛不衰;也才能使我在国际大舞台上力争取得一个极佳的位置,主动的地位。

  以上是从几个方面粗论推动一体化实际实现的具体方略,当然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单依靠这些那是远远不够,其各个方面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形在实践中完善、补充,这是自不待言的,所以对这些就不再做一 一的详细探讨,在这里我只是想再简单的谈论一下谋求我国统一的问题。

  统一包括与台湾实现统一和与外蒙实现统一。就台湾方面而言,不管成效如何,政府现所奉行的策略无疑都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如此,短期内希望完成统一,那则是不可能的事。台湾不同于香港、澳门,也不同于科威特、也门,两岸之对峙倒是和前东德、西德,今日之南北朝鲜相对抗的情形相同,阻碍着统一的关键之因素仍是两岸各自推行的基本社会制度相异,许多治国之思想在根本上也是相矛盾,遂导致彼此间不能相容,统一之进程也就始终无法真正启动。将原因归一于外人对台独的挑唆和支持显然是不合乎实际情况的。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历史上只不过是瞬间之事,绝不会是铁板一块,永远持续下去。可想见,随着两岸各自对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制度将逐渐趋同,这是无需怀疑的(现在两岸共同之处不是越来越多吗?),而社会制度的相同之日,便是两岸相统一之时。

  政府若能深刻地认识到此点,无疑是有益于克服目前躁动起来的情绪,更为恰当的处理这一大问题。当然这绝不是说政府在台独之浊浪扑起的时际,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任其造势作恶,误导民心。而是说在打台独,争统一的行动中,要有历史眼光,要能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到各类问题的实质、相应的背景、可能导致的影响等等;对各种可能要发生的事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准备有相应的针对办法;对各种不测之事件,也要冷面而视,平心相待;要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不要指望在三、五年内就能与台湾实现统一;舆论上的争斗自是还要继续下去,但也不必凡事都要斤斤计较,给人不留任何余地;发出的声音也不要老只是政府一家,也不妨体现出一些多元化,多多表现出民意;台湾强调"戒急用忍",其实大陆也应具备这种心态,也要有务实精神,在当前不能求得政治统一的情形下,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去推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绝不要在当前许多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试图在两岸关系上搞拔苗助长,甚而激动于一时的得失而鲁莽行事,制造出无可挽回的人间大悲剧……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仍要以诚相动、攻心为上,更要以巨大的实际利益相诱,武力要挟、外交上的打压则除非在万不得已之时则不要过于凸现(曾有多少无耻之国家利用两岸相争坐收鱼翁之利?)。

  一边在媒体上打台独,一边在现实中拉感情,更主要的是要加速两岸经济文化的整合,在客观上使统一形成大趋势,任谁也最终无法拦阻。基于此,就要让更多的台湾艺人频繁出现在大陆舞台上,让他们来大陆陶金的热度始终不减。对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是要多加鼓励,赔本赞助也干;要让更台胞的脚步踏到更广阔的祖国大陆的青山沃土之上,意义不仅在于旅游经济发展,更让他们能了解现在大陆的现壮,看到大陆的前途,领略祖国的伟大,加强心理上的认同感。在经济上则更是要促进台商来大陆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投资。要引导他们不要仅把思想局限于短期的投机,捞一把就走,而是要具备战略性眼光,敢于长期的大手笔投资;对他们在大陆的发展不要做任何限制,要尽最大程度上保护他们的权益,尽可能的给予他们最大的优惠,给予最大的方便,台商纵使因此而得到一些特殊利益,也无大妨碍,因为肥水毕竟没留外人田吗;不仅要引导他们做一般的加工制造,要也放手他们在第三产业发展;对投资于基础产业者,如农林畜牧、交通设施(公路、铁路、码头港口机场)以及高科技产业者等等尤要欢迎。无论两岸政治上恶化到什么程度,经济关系则是绝不要后退半步。

  在打击台独中,外交上的封杀,军事上的恫吓固然不可少,但一定要适度,封杀只是政治方面上,其它方面则不宜干预,甚而在必要时还要给予帮助;军事上也不宜给其压力过大,以后不要再在福建等地搞直接明确针对其的军事演习,人民解放军也少要在这些地区调动;要多向其伸撖揽枝,少要展示军舰与导弹。当然为提升我国军力,不断的提高武器性能与水平的步伐那是绝不停止,但这是为了防御外人,绝不是为了对付同胞。不过更多的显示和平统一的诚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极不得已时做武力解决的最无奈选择。既然保留着此项选择,那也就应有情形最坏时的准备。最坏的情形莫过于因此而导致和美国等最终爆发了直接的战争,事态千变万化,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不会场发生,所以对此要早做准备的好(即准备着美国派兵干拦阻,日本和欧共体做经济后援),以有备无患。现在我们不妨利用俄美正相抗衡之时,和俄加强军事上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性能更佳的远程洲际导弹技术、导弹精确制导与反导的技术、卫星侦察与航天武器的相关技术等等,在这方面决不停止追求,要尽力不输与人(以后不论人们主观上多么的对反对,在客观现实中这种高科技武器的竟争都是不可避免)。要让其明白,双方不战则已,一旦战火燃起,一定是一场不寻常的战争。战场必不会仅局限在台海两岸,战火一定会烧到那些干预者的本土之上,届时,他们自己的家园怕也是要被炸个稀烂哩,伤亡人数又何止十万、百万!当然在公开场合上我们是不能说要与其搞比拼的,以免被其当作主要敌人而予以重点打压,我们只是要在事实中具备这种能力。我们仍要强调双方要以友好合作为重,但在现实的另一面,我们却是不得不加紧技术开发与升级,我们必须要有这种打击能力,以形成威慑,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当前台独虽然日显猖獗,但也只是一极小部分人在活动而已,大多数台湾同胞那是决不会追随他们、支持台湾独立的。所以在对付台独中,仍要着眼于团结大多数人,孤立和打击极少数人,出击矛头要直指那些极少数闹得是最凶的台独分子,和那些公开主张台独的极端政治党派、团体。出击中不光要与其作正面相斗,还可从侧面下手,手段机智灵活,不要拘于一格…… …… 一旦发现这些人与国外支持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集团或一些人物相来往时(在必要时我们倒是应设法暗中给其牵线搭桥,促成他们相会,不过千万不要让其知道我们是在其中出了力的),都要在媒体上大加报道、广为宣传,以将他们相互勾结的事实及时公之于众,让人们明白这些人只不过是为他人所用,充当他们的走狗而已。其目的只有一个,既不惜牺牲掉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利益,来阻遏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团结,由此而更加发展强大起来。在揭露这一真实目的同时,要将之与这些外部势力正在拼命鼓动和支持少数西藏人闹独立,甚而也试图将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分出去的无耻行径联系到一块来讲,以让人们能更清楚明白外人支持这些人闹独立的真实动机所在,和这些分裂者在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实际角色。其实让达赖等其它地区的分裂者多与国外这些反华势力的代表人物见见面(当然仍要反对国外政府与其公开接触),甚至而多到台湾去溜溜,也挺好。因为这样正好可以实现反效应,台湾人能因此将这些人及其所做之事看得更清楚,天长日久,不厌烦才怪呢。

  为了更巧妙、也更有效的打击这些人,不妨暗中支持这些人(或这些极端政治团体)的敌对者、或是竟争者,以加大其的力量,借他们之手从诸多方面将这些分裂者打压下去。

  对那些公开主张两岸统一,大力抨击台独者,则要另眼相看、不同对待。要暗中间接的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帮助。凡其在大陆所开展的一切经济业务,都要暗中给以特别关照,要让其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为其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对其中的一些知名人士,如若愿来大陆访问、考察或探亲、旅游等到,都应热烈欢迎、高规格接待。也可主动相邀至大陆,与其共商统一大事。对身在大陆的台胞,尤其是对那些在大陆已斥资巨多的的台商,则希望他们在岛内组成或拉拢有实力的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做阻止台独、追求统一的中坚力量,来不断的把两岸推向统一。其实他们也应有这种义务,两岸统一,他们必是现实中的最大受益者,两岸决裂,他们则成了最直接的最大受害者。此种利害关系将使他们不由得不关心政事,渴望统一。所以利用他们来拉动两岸各方面关系最好不过。当然,这要凭其个人所愿,不能做任何强求,也不能因为拒绝就冷待他们。

  由于前述关键性阻碍因素在短时间期内难以克服,所以无论现在我们多么努力,在短时期内也难以指望完成统一。但是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坚信,只要我们策略正确,而又尽心力,那我们就一定会最终达到目的,斩不断的血缘关系、隔不开的骨肉之情一定会最终将台胞与我们拉到一起,圆上统一之梦。

  在两岸实现统一之后,还要设法让外蒙重回祖国的大家庭中来。对我们而言,外蒙回归的意义不仅在于使我国领土增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和几百万人口,而且能很好的体现了了我中华民族的新的历史时期里不可阻遏的复兴之势。改革开放使我国空前发展壮大,得以顺利的收回了香港、澳门,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是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和外蒙的回归。中国人就是要通过事实向世人展现出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必是越来越团结、越过越强大,而绝不会象一些外人所期望的那样,步苏联后尘,土崩互瓦解、四分五裂,重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状态。外蒙之重归,在精神上对国人之鼓舞那将是无法言喻,对维护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安定团结也有莫大的意义。面对中华民族的大统一之趋势,那些人如若仍是执迷不悟,反潮流、闹分裂,又能有多大意义,产生多大效果?又有几人还能与之相随?

  对外蒙而言,其实也只有重回到祖国的怀抱之中,才会因得到祖国的强力支持而迅速发展起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否则,穷乡僻壤、荒土孤地,那有什么希望可言、前途可言?

  尽管如此,但这也并不是说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外蒙拉回来。可以想见,为了促其的成功回归,仍需运用高超的智谋、进行精心的筹划,自然更要付出许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

  在推动统一的进程中,有几方面的问题是要注意的: 1 对其态度要特别真诚友善,切勿一时性气而对其耀武扬威、以武力相胁;2 要以利诱人,同时要设法瓦解其为防止过于依赖我而实施的多元化引资战略;3 重视外蒙内部那些明智的、有战略眼光的人士的作用;4 时间也要把握好,就总的情形而言,统一之进程启动地越早越好,因为其的重要支持者,同时也可能是统一的最大阻力-俄罗斯,现在正处于疲弱之时,元气尚未恢复过来,无力东顾,而且处在西方列强的战略性打击之下,不得不向我频送秋波、欲结金兰之后。此种情形无疑为我国和外蒙顺利实现统一造就了极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如不趁此机会下手,而拖到俄罗斯力量恢复、雄风再现之日,则此天赐之良机已是不再矣。

  在统一台湾与外蒙之后,中国下一步追求目标就是要将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组成一个联盟,然后再逐步使亚洲各区域联盟联结到一起,完成一体化的进程。

  以上是谈一体化的分阶段实现,当然未来的的统一之路也不是说就一定是这样,实际情形的千变万化也可能使统一的进程呈现出其他样子。所以在推动一体化实现的进程中,我政府千万不要拘于一种模式、生搬硬套,而是要始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引导,尽力促使"亚洲共同体"早日顺利的实现。

  凡事言之殊易,行之殊难。可想见,为了促使这一极为雄伟的目标变为现实,我们中国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克服多少困难;但是无论其中有多少险阻,我们中国人也要不计艰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将其推动下去。因为这决着我们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决定着我们中国未来的的前途。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我们中国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中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竟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应顺应时代潮流,调整好现有的战略战争策,积极主动地去影响世局的变化;特别的,在当前也最为主要的即是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将亚洲地区各国整合到一起,为形成一个合理的世界新格局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出头还是不出头?是一个大问题
以下是引用浪迹在2003-12-27 14:16:00的发言: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出头还是不出头?是一个大问题


拿下台毒后可以有限出头。
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看,我们确有必要对我们的对外政策作一反思。比方说不出头、不干涉内政就被我们过于绝对化了,结果使得我们既交不了新朋友,又得罪了老朋友,在国际上给人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好文章啊………………
中国不仅仅要结盟,而且要当盟主…………
中国自己的内政不要别人干涉,但要干涉别人的内政…………
中国不仅仅要打仗,还要打大仗,轰动性的,打对手措手不及……
其实如果找出十年前的报纸什么的和现在的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外交政策已经在悄悄的转变了,以前我们的政策感觉有些太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