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 “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与中国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4:37:52
songxiaojun.jpg

宋晓军 | 2007年04月07日,12:30


      今天英国《卫报》以“美国曾向英国提供军事解决方案”为题,透露了大量有关“英国水兵事件”的细节。

  文章指出,在英国水兵被扣留后,美国国防部很快就给英国开出一连串军事解决方案的单子,其中包括派战斗机到伊朗革命卫队基地附近巡逻等等。但是英国政府马上拒绝了。用《卫报》的意思是英国就这件事让美国政府躲远一点。其中还披露了英国为了解救这些水兵,四处托关系,不仅中东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卡塔尔、叙利亚),甚至远在南美的哥伦比亚都受托向伊朗政府发去了劝说。伊朗政府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梵帝冈教皇,他在信中希望伊朗政府能让这些英国人回家过复活节。

  文章中还透露了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当英国人四处托人要伊朗政府放人时,由于伊朗的手续是要“各级领导”批准,但正好赶上伊朗的新年,很多“领导”都在乡间度假,因此拖了很长时间。

  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披露这样一个现实:在英国四处托关系从伊朗“捞人”的过程中,把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的另一面暴露出来了。6年前“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其实也是四处托关系“捞人”,只是一些内幕才慢慢透露出来。英国媒体之所以这么快就透露,是因为英国国内众多人反对布莱尔跟随美国参与伊拉克战争。想想一些媒体说是因为布莱尔的“48小时最后通牒”,伊朗迫于压力才放人的诠释,感觉很滑稽。总之,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像是一部后现代的国际关系连续剧,透露出来的信息即断裂又相互关联,如果将来有人拍摄成电影,一定会比刚刚获奖并在国内上演的《通天塔》好看。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美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前往海湾的消息,也是迫使伊朗放人的一个间接理由。如果真是那样,伊朗的那些“领导”怎么还会在乡间度假呢?其实美国航空母舰并不是用来作“叮咬”行动的,航母上的舰载机最大优势是在突防能力强的陆基飞机将对方防空火力和反舰火力摧毁后,抵近对方海岸象“搬运工”一样,对对方的经济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性低空打击。目前美国航母上由于F-14的退役,护航任务本应由新装备的F-18E/F来承担(替代F-14和EA-6B),但是F-18E/F由于刚刚换装,还不具备对航母上的F-18C/D护航独立完成纵深打击任务。更何况,这次在海湾的航母上并没有搭载F-18E/F。有关这一点,“斯坦尼斯”号航母到达海湾后,舰上的18名海军陆战队F-18C/D飞行员和145名维修保障人员,印证了美国第三航母攻击大队指挥官凯文·奎恩“我们的主要行动是对阿富汗的盟军地面部队提供空军支持。”的说法。

  事实上,对于伊朗这样有相对完备防空体系的国家,航母只能依托陆基飞机提供电子支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样的)。航母上的舰载机只能为本身提供电子支援,并不能覆盖象伊朗这样的防空体系。其实这在美国军事论坛上这些专业军事迷已经分析的很多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媒体在分析伊朗扣押英国水兵是冲着联合国决议去的,或者是试探美英的底线。但是他们没有联系到事件发生后,在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上伊朗外长那张谈笑生风的脸庞。在那次会议上,不仅沙特国王向美国背后捅了刀子(谴责美国侵略伊拉克),而且卡塔尔副外长也反对美国打伊朗(卡塔尔的空军基地对打击伊朗比航母重要多了)。阿盟首脑会议是不是展现了伊朗向外辐射的动员能力呢?

  这一点以色列因为深受真主党和哈马斯之困最有感受(以色列被抓士兵现在还没有释放吧,6月份以色列将出来对那场因“人质”事件引发出那场战争的最终报告),因此阿盟首脑会议后,以色列情报网站发出:伊朗与沙特正在接近,埃及也有可能与伊朗恢复关系的等等警告。而关于这一点,在美国鹰派嚷嚷打伊朗的时候,前总统克林顿早有警告,看看美国众院女议长佩洛西对叙利亚的访问令共和党极为的不愉快,也许能从中嗅一点民主党一旦上台的中东政策味道。而伊朗人也不傻,他们看不出来布什在国内的处境吗?沙特国王让布什难堪的讲话不是在押民主党的宝吗?卡塔尔靠天然气出口欧洲而欧洲“绿党政治”需要卡塔尔的天然气来消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希望海湾乱最好乱到把卡塔尔的天然气阻断让欧洲向俄罗斯低头……。这太后现代了!

  总之,我从2004年开始关注伊朗,总认为伊朗能折腾出来一点事。没想到伊朗折腾出来的竟然是一场有关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曾经一度伊朗的电影成为了中国先锋导演的楷模,模仿伊朗电影之风也成为了潮流。听说最近伊朗大导演阿巴斯(《樱桃的滋味》、《生生长流》等等)要来北京,但我觉得先看看由伊朗搅活出来的的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可能更精彩,至少也是对即将来到北京的阿巴斯导演了解的一个预热吧。只是我们看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时多想想中国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应该怎么设计。songxiaojun.jpg

宋晓军 | 2007年04月07日,12:30


      今天英国《卫报》以“美国曾向英国提供军事解决方案”为题,透露了大量有关“英国水兵事件”的细节。

  文章指出,在英国水兵被扣留后,美国国防部很快就给英国开出一连串军事解决方案的单子,其中包括派战斗机到伊朗革命卫队基地附近巡逻等等。但是英国政府马上拒绝了。用《卫报》的意思是英国就这件事让美国政府躲远一点。其中还披露了英国为了解救这些水兵,四处托关系,不仅中东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卡塔尔、叙利亚),甚至远在南美的哥伦比亚都受托向伊朗政府发去了劝说。伊朗政府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梵帝冈教皇,他在信中希望伊朗政府能让这些英国人回家过复活节。

  文章中还透露了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当英国人四处托人要伊朗政府放人时,由于伊朗的手续是要“各级领导”批准,但正好赶上伊朗的新年,很多“领导”都在乡间度假,因此拖了很长时间。

  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披露这样一个现实:在英国四处托关系从伊朗“捞人”的过程中,把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的另一面暴露出来了。6年前“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其实也是四处托关系“捞人”,只是一些内幕才慢慢透露出来。英国媒体之所以这么快就透露,是因为英国国内众多人反对布莱尔跟随美国参与伊拉克战争。想想一些媒体说是因为布莱尔的“48小时最后通牒”,伊朗迫于压力才放人的诠释,感觉很滑稽。总之,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像是一部后现代的国际关系连续剧,透露出来的信息即断裂又相互关联,如果将来有人拍摄成电影,一定会比刚刚获奖并在国内上演的《通天塔》好看。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美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前往海湾的消息,也是迫使伊朗放人的一个间接理由。如果真是那样,伊朗的那些“领导”怎么还会在乡间度假呢?其实美国航空母舰并不是用来作“叮咬”行动的,航母上的舰载机最大优势是在突防能力强的陆基飞机将对方防空火力和反舰火力摧毁后,抵近对方海岸象“搬运工”一样,对对方的经济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性低空打击。目前美国航母上由于F-14的退役,护航任务本应由新装备的F-18E/F来承担(替代F-14和EA-6B),但是F-18E/F由于刚刚换装,还不具备对航母上的F-18C/D护航独立完成纵深打击任务。更何况,这次在海湾的航母上并没有搭载F-18E/F。有关这一点,“斯坦尼斯”号航母到达海湾后,舰上的18名海军陆战队F-18C/D飞行员和145名维修保障人员,印证了美国第三航母攻击大队指挥官凯文·奎恩“我们的主要行动是对阿富汗的盟军地面部队提供空军支持。”的说法。

  事实上,对于伊朗这样有相对完备防空体系的国家,航母只能依托陆基飞机提供电子支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样的)。航母上的舰载机只能为本身提供电子支援,并不能覆盖象伊朗这样的防空体系。其实这在美国军事论坛上这些专业军事迷已经分析的很多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媒体在分析伊朗扣押英国水兵是冲着联合国决议去的,或者是试探美英的底线。但是他们没有联系到事件发生后,在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上伊朗外长那张谈笑生风的脸庞。在那次会议上,不仅沙特国王向美国背后捅了刀子(谴责美国侵略伊拉克),而且卡塔尔副外长也反对美国打伊朗(卡塔尔的空军基地对打击伊朗比航母重要多了)。阿盟首脑会议是不是展现了伊朗向外辐射的动员能力呢?

  这一点以色列因为深受真主党和哈马斯之困最有感受(以色列被抓士兵现在还没有释放吧,6月份以色列将出来对那场因“人质”事件引发出那场战争的最终报告),因此阿盟首脑会议后,以色列情报网站发出:伊朗与沙特正在接近,埃及也有可能与伊朗恢复关系的等等警告。而关于这一点,在美国鹰派嚷嚷打伊朗的时候,前总统克林顿早有警告,看看美国众院女议长佩洛西对叙利亚的访问令共和党极为的不愉快,也许能从中嗅一点民主党一旦上台的中东政策味道。而伊朗人也不傻,他们看不出来布什在国内的处境吗?沙特国王让布什难堪的讲话不是在押民主党的宝吗?卡塔尔靠天然气出口欧洲而欧洲“绿党政治”需要卡塔尔的天然气来消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希望海湾乱最好乱到把卡塔尔的天然气阻断让欧洲向俄罗斯低头……。这太后现代了!

  总之,我从2004年开始关注伊朗,总认为伊朗能折腾出来一点事。没想到伊朗折腾出来的竟然是一场有关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曾经一度伊朗的电影成为了中国先锋导演的楷模,模仿伊朗电影之风也成为了潮流。听说最近伊朗大导演阿巴斯(《樱桃的滋味》、《生生长流》等等)要来北京,但我觉得先看看由伊朗搅活出来的的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可能更精彩,至少也是对即将来到北京的阿巴斯导演了解的一个预热吧。只是我们看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时多想想中国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应该怎么设计。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美打伊朗,我们就去解放宝岛
先不说伊朗如何,看看小布,说得难听点是内外交困,拿伊朗开刀但又没有多少拉场子的。正好伊朗要演出戏,何不顶英国当出头鸟?!疏不知人家英国更是被紧跟小布的战旗搞得伤痕累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无底洞般的额外军费,早已打乱了其自己的国防发展,就说海军吧,新航母的开工拖了又延,45型的数量加了又减。。。不过伊朗人也别得意忘形,路还长着呢
好文...精彩...:lol
又爆料了,撞机事件
可是现在伊朗放了人以后很被动啊
被布莱尔反咬一口啊
布莱尔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他只能过过嘴瘾了。
]]
乱局有利吾.
给他们折腾去吧,对我有利
美国曾建议武力恐吓伊朗 英不让美介入力避冲突  
2007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4月7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有消息显示,英国和伊朗就“人质危机”对峙期间,美国曾提议采用武力对伊朗施压,但遭到了英国方面的拒绝。

  英国媒体援引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的话报道,五角大楼官员曾经向英国提出一系列武力行动的建议,但英方未予采纳,并且表示希望美国能置身事外,同时尽可能的减弱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对抗的气氛。

  据悉,美方提出的建议里包括出动战斗机在伊朗基地上空巡逻,以提醒伊朗目前事态的严重性。

  3月20日,也就是英军士兵遭扣押事件三天前,美军派驻中东地区的第二艘航母开进波斯湾,随后还进行了大规模演习,该地区局势一度非常紧张。之后,应英国的要求,两个航母战斗群调整了演习计划,以弱化地区紧张局势。

  另外有消息称,英国、伊朗和伊拉克三方官员已就扣押事件并非事先预谋的看法达成一致。

  有消息人士表示,“我认为,这次的事件本来是一次小范围的地区纠纷,却演变成了国际事件”。

  一名伊朗高官则表示,“如果事情发生在伊朗人和美军士兵之间,那很可能已经引发了战争”,他同时还透露,在扣押事件发生前,英军在三个月内已经先后三次进入伊朗水域。(钟岩)
中东有悠久的火药桶历史.....
AJJ冻蒜!!

波斯人在玩火。小树丛也在玩火。布莱儿不会去做火中取栗的猫。
好文:D :D
根据历史经验,中央评论看好的,结局都相反。:(
:P :P :P :P :P :P :P
以后有这种事情,只有两个做法:
(1)一周内放回去,赶在新闻的“7天法则”之前。
(2)领导人欢送这些兵时,别的废话不要说,只要
当着国际媒体说一段话:“为了你们和你们的家庭的安全和不受羞辱,
请在回去以后在你们的媒体面前尽量创造性地抹黑我本人和我的国家,你们政府要你们
声明什么就声明什么,我和我的国家理解你们,原谅你们。”
晓军还是很有水准的.消息也都很可靠.对装备的水准,评论人事中无人能敌啊~
偶爸爸都稀饭他!
要是英军当时开火呢?
国际形势和伊朗的国内形势不是28年前了。
算不算标题党啊,最后一段总算和标题的后半句扯上了边,但实在不够上标题的档次.
事情可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新闻报道往往不可信,你们以为那十几个英国士兵是那么好抓的?伊朗人通过这个行动展示的东西那是可以讨论讨论的。怎么抓的?具体时间?地点?海岸线那么长,情况那么复杂,怎么那么巧就给人家逮住了?他们执行什么任务?英国人的后援在哪里?英国人说当时他们离伊朗水域还有三点五海里,我靠你老老,真够近的,你到那里干什么去了?双方接触前后的无线电联络记录都是什么?如果真想告诉大家真相,把这些全公开不就完了吗?还用那么多废话?
那个宋晓军好象上电视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
怕是没那么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