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星被报废拆除,是造谣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43:00
中华之星,离拆不远了,没有注入研制资金,没有获得定单,失去高速列车,据续发展与完善的动力与研制人才队伍,空余一台中华之星列车有什么意义,就象博物馆中剩下的那架运-10一样,空余恨中华之星,离拆不远了,没有注入研制资金,没有获得定单,失去高速列车,据续发展与完善的动力与研制人才队伍,空余一台中华之星列车有什么意义,就象博物馆中剩下的那架运-10一样,空余恨
人总是要S的,但别人都说你现在已经X了,那算不算造谣啊?
  原来楼主认为秦沈线是博物馆,哈,那没办法了。
晕了,到底拆没拆,谁有证据吗请不要光用嘴说。
车还在跑,楼主硬说它等于拆了.:D
吃蘑菇 你是小孩子么,看问题只看表面,只看眼前
怎么这几天老是几个低等级ID在发中华之星被拆的帖子?:o
因为“拆了”被辟谣,所以要“即将拆了”:D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3:05 发表
吃蘑菇 你是小孩子么,看问题只看表面,只看眼前



什么是表面?你表面是?目前你还?:D
根据我从CD论坛帖子上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如下:

原来运行在沈阳——秦皇岛之间中华之星动车组已经于2006年8月停驶,列车已经贴上封条入库。相对映的L517/518次列车也已经在网上时刻表里查不到了。

所以,是不是被拆不能证实,但是说“还在跑”肯定是不正确的。

但是也有好消息:据说,铁道部在2006年在洙洲又造了一台中华之星,准备用于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提速后北京——沈阳间的运行。此信息尚未被证实,但好在用不了几天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华之星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行后,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这个车本身就是试验性质的,和蓝箭没有本质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华之星不会,也没有办法量产.至于说后续投入,中国从西门子全套引进了ICEIII的技术,注意,是全套技术,包括所有的图纸,数据,工装等等,中国已经可以生产ICEIII了,包括全部部件,如果国内的技术工艺能满足要求的话,ICEIII可以全部国产化,ICEIII就已经是自己的孩子了,它大大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水平,这个起点比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高的多,既然有这个起点了,我们为什么不用,还一定要抱死了必须自己搞的想法呢?
ICEIII的引进和一般的引进生产不一样,是连人家的技术专利,图纸什么的全弄来了,相当于当年引进MIG19/21,这些东西的引进伤害中国航空工业了吗?没有这些跨越式的引进,以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水平,中国到了70年代可能还造不出MIG17级别的飞机呢.引进先进技术,创造一个高起点,有什么不好
请教楼上,ICEIII和CRH计划有什么关系?ICEIII现在是什么状态?准备投产吗?
即使象你所说,毫无保留的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可以造出高速火车,但核心的研究创新的能力是可以靠引进获得的么,如果过些年,需要更加先进的高速火车,怎么办,还是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我认为,还是以自主研究创新为主,引进外国的技术为副,获得研究创新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超过外国的技术,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5:18 发表
即使象你所说,毫无保留的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可以造出高速火车,但核心的研究创新的能力是可以靠引进获得的么,如果过些年,需要更加先进的高速火车,怎么办,还是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我认为,还是以自主研究创新 ...


引进和创新并不矛盾。

你干吗要把创新和引进对立起来???

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别有居心了。

没有J-5 J-6 J-7的引进,能有中国的航空工业??能有J-10???

就算是J-10在WS10进度落后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引进AL-31f,J-10能够那么快就飞起来??

没有从苏联引进的专家,模型教练弹。能有今天中国的核工业???

没有改革前期引进的286。386。486。能有今天的龙芯??曙光4000???

就算自己研究的银河,神威超级电脑。cpu照样是引进的。

中国的工业基础从一开始那样不是引进???

中国在高速铁路上和西方至少有20年的差距。引进比自己研究划算的多,不论从资金投入,还是时间上。

怎么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没有排斥引进外国技术,而是要以自主研究创新为主,引进外国的技术为副,是要引进外国的技术真正为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服务,而不是引进外国的技术断送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
自主研发为主,引进为辅——这是美国的水平了。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应该以引进吸收为主,自主创新为辅。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5:48 发表
我没有排斥引进外国技术,而是要以自主研究创新为主,引进外国的技术为副,是要引进外国的技术真正为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服务,而不是引进外国的技术断送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

这么说话就太书呆子气了。自主创新也不是凭空的,也是要技术基础的
在引进中创新有什么不好?闭门造车能创新吗?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5:48 发表
我没有排斥引进外国技术,而是要以自主研究创新为主,引进外国的技术为副,是要引进外国的技术真正为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服务,而不是引进外国的技术断送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

你的愿望是好的,但市场运营要求我们不单只有自主研究。你多看一些经济学的书就明白了
原帖由 问题一箩筐 于 2007-4-5 15:15 发表
请教楼上,ICEIII和CRH计划有什么关系?ICEIII现在是什么状态?准备投产吗?

ICEIII将安排在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已经派大量的人员去德国学习了.ICEIII是CRH计划的一部分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5:18 发表
即使象你所说,毫无保留的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可以造出高速火车,但核心的研究创新的能力是可以靠引进获得的么,如果过些年,需要更加先进的高速火车,怎么办,还是引进了外国的全套技术?我认为,还是以自主研究创新 ...

什么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你连世界二流水平都赶不上,谈何创新?如果现在不引进ICEIII,以中国目前的高速铁路技术水平,过些年,连ICEIII这样级别的东西都是奢望.而引进ICEIII后,消化它的技术,未来才有可能更快的搞出自己的东西.这个道理很浅显吧?
中国当年如果不引进MIG19/21,不掌握超音速飞机的基本技术,如何创新出今天的J10/11.东风113倒是很创新,可无非是镜花水月.引进是学会走路,创新是学会跑步,先学会走再说吧.当你不会走路的时候,有人可以搀扶你一把,教会你走路的秘诀,为什么不学呢?自主研究是主流,但当你的基础太低,差距太大的时候,引进先进技术,迅速提高自身的技术起点,是非常好的办法.不能一味自己摸索,毕竟时间不等人
对高速铁路对中国到底能有什么作用持怀疑态度.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需要的.就象民航市场,协和式比不过播音空客...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lol :lol
引进就把很多本来要自己花大时间才搞得通的东西一下解决. 有时候技术突破就差那一个小小的跷门. 人家不告诉你你再花多十年也未必搞得通.  ;P
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
================
你到德国看看.;P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7-4-5 20:33 发表
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
================
你到德国看看.;P

  
  那是瑞士..........德国的大部分出租车是大众。
原帖由 mmmmmmm 于 2007-4-5 19:05 发表
对高速铁路对中国到底能有什么作用持怀疑态度.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需要的.就象民航市场,协和式比不过播音空客...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lol :lol

对于中国这种国土辽阔的国家来说,高速轨道交通非常合适,运力比航空高的多
原帖由 尽吹散 于 2007-4-5 15:48 发表
我没有排斥引进外国技术,而是要以自主研究创新为主,引进外国的技术为副,是要引进外国的技术真正为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服务,而不是引进外国的技术断送我国的技术发展创新

国内铁路车辆从来都是仿造的,从没“自主创新过”~:D :Q
  不引进如何最快赶上?不要忘记,毛主席是大力主张引进的!我们的韶山列车、解放大卡车都是仿制的,不过长期不说明仿制而已。要说仿制,毛主席仿制最多,怎么样?一下子就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了!
如果什么都可以在家自个搞得好,不用学习别人的经验,那还用上学干什么?
是啊,先进!MD比Y-10先进,搞死的就是你!什么叫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什么叫作二流水平?全世界有几个国家有时速超过300的高速列车?怎么不说屈指可数?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7-4-5 20:33 发表
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
================
你到德国看看.;P

先弄清楚S系列和E系列再说!!!;P ;P ;P ;P
你先去看看所谓中华之星是怎么拼凑出来的,楼上的在虚幻就是这得性,还在这里扯Y10;P 你有空到株洲我带你去时代集团看,看看你们吹嘘的中华之星到底是什么水平;P
还有人在这里混淆概念!引进技术和国内组装是两个概念,当年组装MD的时候,MD公司可曾给了中国MD82的全套技术?
如果要比较,ICEIII的引进和MIG19/21的引进比较类似,而与MD事件完全不同,MD客机只是国内组装而已,人家什么技术也没给
原帖由 mmmmmmm 于 2007-4-5 19:05 发表
对高速铁路对中国到底能有什么作用持怀疑态度.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需要的.就象民航市场,协和式比不过播音空客...大奔也不适合做出租车....:lol :lol

当然有好处
本来上海到北极最快需要12小时,以后只要5小时,大大缩短旅客的时间成本,这个就是优势
如果放在物质运送上,那就可以缩短货物运送的时间成本(比如南方的蔬菜运到北方,需要的保鲜成本可以降低)
用处很多很多啦
简单说就是降低了所有需要通过火车作的事情的时间成本!!!!!!!!!!!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4-6 09:02 发表
还有人在这里混淆概念!引进技术和国内组装是两个概念,当年组装MD的时候,MD公司可曾给了中国MD82的全套技术?
如果要比较,ICEIII的引进和MIG19/21的引进比较类似,而与MD事件完全不同,MD客机只是国内组装而已,人家 ...

支持,有的人就是不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
原帖由 忠国恭民 于 2007-4-6 10:57 发表

当然有好处
本来上海到北极最快需要12小时,以后只要5小时,大大缩短旅客的时间成本,这个就是优势
如果放在物质运送上,那就可以缩短货物运送的时间成本(比如南方的蔬菜运到北方,需要的保鲜成本可以降低 ...



成本呢?提速的成本现在看还是广大人民垫付的(铁道部嘛)。在我们这儿进京的车次中最紧张,人员最多的车是唯一剩下的绿皮车,回回都超员,别的车有时稀稀拉拉,不过也快改成空调车了,票价将涨近一辈。
统筹的考虑速度和成本,在部分高技术获得高速度的同时,提供多层次的服务理论上会很好。但往往是达不成和谐的,会被业绩,表面现象吸收的,就象城际列车是没有低配置的。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现在不流行的,改成和谐发展了。。。
4。18后,倒霉的县级站停点压缩了近一半,想要做合适的车次的话,就得坐汽车到地级市站了。。。:lol :lol :lol
原帖由 mmmmmmm 于 2007-4-6 11:59 发表



成本呢?提速的成本现在看还是广大人民垫付的(铁道部嘛)。在我们这儿进京的车次中最紧张,人员最多的车是唯一剩下的绿皮车,回回都超员,别的车有时稀稀拉拉,不过也快改成空调车了,票价将涨近一辈。
...

大哥,广大人民垫付什么成本了?从94年到现在,火车票涨过价吗?现行的票价体系是94年定的.对比民航,飞机票10年间涨了多少?换了新空调车底,新动车,设施好了,人舒服了,比绿皮车贵一点难道不应该?而且空调车有折扣票价,这个恐怕你不知道吧?许多车次在非春运期间执行的就是折扣票价.别以为绿皮车就不超员.再说,更新设备难道不应该?你希望永远坐绿皮车?铁路舒适性上去了,速度上去了,惟独票价没上去,你认为应该如何?
为什么总是一直引进?好几十年了吧?好像当初日本也是引进,但后来他们自己做得好象很好,中国怎么就不行??另外问一下,东风是不是自主研制的?那位大大给说一下.谢了。
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很多型号上都带有国外产品的印记,到了后期型号,好一些了.DF1/3都是仿苏的,DF4有NY5/6/7的影子,DF6是DF4的发展,也是和美国合作的,DF8之后,主要设计是我们的,但也都还是继承了DF4的许多东西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4-6 17:51 发表

大哥,广大人民垫付什么成本了?从94年到现在,火车票涨过价吗?现行的票价体系是94年定的.对比民航,飞机票10年间涨了多少?换了新空调车底,新动车,设施好了,人舒服了,比绿皮车贵一点难道不应该?而且空调车有折扣票 ...

呵呵,这和我的说法一致的呀!因为铁路系统内部(实际上就是国家全民化的投入)消化了路网改造的成本,所以导致了票价与实际价值的分离.如果真的从投入----产出的"价值规律"来运作,恐怕有不少铁路乘客对本应涨价的票款指三道四,对因提速而涨价(本来是应该的)持否定意见了.......



另外,刚才法国的VE50车组,时速超过540公里/小时了....而且是两节机车,四节车厢的商业化车组.......呜....:lol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