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字横切的实战应用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28:25
主题:[原创] 关于T字横切的实战应用
地址: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18090&u=258


T字横切:全称为抢占为T字横头射击阵位,理论上即攻方纵队以约90度航线交角横穿敌纵队前方,这样攻方可以集中全部侧舷火力对敌先导舰进行大广角射击,而对方只能运用部分前主炮进行还击.意味着强占T字横头阵位的一方可以充分发扬火力,而相反的一方火力受到极大抑制。

作为每个舰队指挥官梦寐以求的最理想状态,T字横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因为海战不同于陆战,均匀介质的战场环境决定双方每时每刻的位置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对方当然不会自投罗网,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客观因素(舰队航速、情报、相对位置、编队训练水平等),指挥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包括判断、决心、时机把握、航海术等)

以下精选历史上几场经典海战,讲述下T字横切战术的具体应用:



                          
  日俄对马海战

双方将领   
日方:东乡平八郎大将  俄方 :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主要参战舰只: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第1分队由东乡本人指挥,包括战列舰“三笠”号(旗舰)“敷岛”“富士”“朝日”号,装甲巡洋舰“春日”“日进”号;第2分队由上村彦之丞中将指挥,包括装甲巡洋舰“出云”“八云”“浅间”“吾妻”“常磐”“磐手”号。重型舰炮方面,计有305毫米16门,254毫米1门,203毫米30门。全队列最高航速可达16节。

俄第二太平洋舰队方面:第1支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本人指挥,包括4艘新战列舰,依次为“苏沃洛夫公爵”号(旗舰)、“鲍罗丁诺”“亚历山大三世”“奥勒尔”号;第2支队由副司令弗勒克尔沙姆少将指挥,依次为旧式战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旗舰)“西索依·维利基”“纳瓦林”号和旧式装甲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第3支队由涅鲍加托夫少将指挥,依次为旧式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旗舰)海防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重型舰炮方面,计有各式305毫米26门,旧式254毫米7门,旧式228毫米8门,旧式203毫米8门。由于舰只新旧不齐,全队最高航速只有11节。

方式:
利用速度接近,强行压迫,集中火力"斩首"

战术进程详解:
      1905年5月27日 04:45 日本侦察船信浓丸发回在九州西部海域发现俄国舰队的电报,东乡下令日本联合舰队出发以截击俄第二太平洋舰队,11:00,俄“奥勒尔”号战列舰擅自离队向跟踪的日本巡洋舰开火,后被制止。13:30分,罗杰斯特文斯基为规避水雷下令转向90度(事实上日舰害怕误炸己方,并没有采取布雷行动),可第2支对此却没有响应,造成俄国舰队队型混乱,分成了两列前后并行的队伍(指第1、第2支队)。13:45,双方进入目视接触,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取大致275度西北偏西航向几乎从俄舰队正前方略过,但由于距离过远,未进入射程。罗杰斯特文斯基下令调整航向为55度企图规避,并命令第1第2支队紧急改战斗队型(单纵队),但是队型变换不佳,为了留出空挡给要归队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和“奥勒尔”号战列舰,第2支队甚至几乎停航,造成前后脱节。最后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单纵队,而是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前后交错并行的两路纵队(第1支队在右、第2、3支队在左,而其他驱逐舰队和运输舰队在非战斗侧又形成了3路纵队)
      
    为避免俄舰队逃脱,东乡下令左转65度与俄舰队成反航(航向几乎相对),13:55“三笠”号上升起了Z字旗,下达了“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励努力”的训令(他应该付给纳尔逊专利费)。大约14:00左右,东乡又下令各舰依次转向左舷16点(180度)。并打出旗语“跟着我”。于是从旗舰“三笠”号开始,后舰依次跟随前舰进行180度转弯,这两次转向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U型转弯”,这时间总共需要15分钟。而在这期间,由于已转向的战舰遮挡未转向战舰的炮火,所以联合舰队的火力将受极大的限制,更致命的是,由于各舰在转弯时都需要通过一个几乎固定转弯点,而俄舰队可以集中火力朝此处射击而无须过多调整射击诸元。果不其然,联合舰队通过转弯点的每艘军舰都遭受了俄舰炮火的一一"点名",“三笠”号首当其冲被命中18次,甚至水线都开始渗水,还是船员奋力堵口才幸保不失。其它各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当时还是“日进”见习军官的山本五十六被打断了两根手指)。可东乡的决心没有动摇,在炮火中受了轻伤的他下达了新的训令“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转弯”。到了14:10以后,联合舰队后续各舰逐渐完成转弯。此次行动可谓有惊无险,除“浅间”舰尾受伤,舵机转动失灵,被迫退出战斗行列之外,联合舰队其它各舰均无大碍。(当然,这和俄国战使用不能“开花”的旧式穿甲弹以及引信不良和炸药质量有关)。完成转弯后的联合舰队的航向为37度,利用航速上的优势已经逐渐超越俄舰队(约在其西北约70度),对其形成压迫之式(逐渐强占了T头,这意味着日舰队可集中全部炮火进行射击,相反俄舰队后部至少有一半火力无法奏效),双方距离也慢慢接近。当到了大约7000码左右,日舰队还没有立即大举反击,而是由“三笠”号先进行炮火试射,随后将数据传达给了全舰队。      
        
      随着东乡一声令下,联合舰队万炮齐鸣,日第1分队的4艘战列舰和2艘装甲巡洋舰集中攻击俄第一支队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第2分队的5艘装甲巡洋舰集中攻击俄第2支队的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这就是东乡的“摘脑”战术,先集中全部火力瘫痪掉对方的旗舰,剩下的敌人必然不战自乱。另外,集火射击除了起到集中兵力、擒贼先擒王的目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目标区域的炮弹覆盖率,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射向对手的炮弹越多,毁伤效果就越强,随之而来的是击沉敌舰概率的提升。根据统计此战日第1分队共向“苏沃洛夫公爵”号 倾泻了305毫米炮弹165-170发、 254毫米炮弹15-16发、203毫米炮弹120-130发  其炮击强度可见一斑!  距记载,日军第1轮齐射就摧毁了“苏沃洛夫公爵”号的前部烟囱,第2轮齐射就摧毁了舰桥和后主炮塔,仅仅15分钟,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变成了浮动的靶船。而日第2分舰队共向“奥斯利雅维亚”号发射了203毫米炮弹200-250发、153毫米炮弹1200发,致使其30分钟后退出战斗,于15:10沉没。
      
    两艘旗舰的瘫痪,标志俄国人败局已定。联合舰队官兵士气大涨,而俄舰队本就低迷的士气更加一落千丈。大约15:00,在从俄舰队正前方穿越之后,东乡又下令180度左转弯(注意,这次是同时转向),换到左舷对敌射击,再次占据了T字横头阵位。之后的战斗就变成了日本人的攻击表演...... 夜间又派出鱼雷艇进行了雷击,第2日又进行了追击.最后以损失区区2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全歼俄太平洋第2分舰队的巨大战果!





战术点评:
  U型转弯的意图?
实际在这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横越俄舰队前方,可是由于距离较远无法射击,俄舰队也调整航向予以规避(没人会傻到往陷阱里钻),此时日舰队位于俄舰队西北方向,为了防止对手逃脱,东乡令舰队首先左转65度与敌人形成反航(相对航向),因为反航战恰恰是俄国人所期望,(原因1,俄方想尽快到达目的地,无心恋战。2,如同之前黄海海战,靠朝敌尾部行进可破坏其抢T企图,)所以俄舰队没有再次进行规避。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将是一场反航战的时候,东乡又进行了第2次左转,这是一次180度大掉头,意图就是转向后首先贴近敌人与之进行并航战,进而利用速度优势逐渐超越、压迫、切入对手航线,最终抢占T字横头阵位。

  为什么不向外(右)转?
向外转固然也能达到与敌并航的目的,而且相对要安全一些。但是就如同之前的黄海海战一样,向外转将导致双方距离拉大,不能达到快速接近对手、在有效射程以猛烈炮火压迫对手的目的。
  
  为什么不用同时转向?
同时转向就是各舰以本舰为转弯点,于同一时间进行转向。对于日舰队来说,这种转向最大优点是不会产生如同U型转弯那样的全舰队固定转弯点。
但其缺点有两点:1,当180度同时转向完成后,意味着旗舰“三笠”号将排在队列末尾,不利于东乡近一步指挥。2,此种转向将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以重新排列队型。
  
  U型转弯的风险问题?
个人认为东乡的冒险还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并不能说是一次有勇无谋的赌博。原因:
1,如果让俄舰队成功到达目的地,此后必然龟缩港内,再想彻底歼灭就非常困难,将导致陷入长期的持久战,这是日本国力所不允许的。因此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以逸待劳,彻底击溃俄舰队,完全掌握制海权。所以对于东乡来说,这个险必须冒险。
2,与俄国海军打过交道的他,知道俄国海军官兵射术如何低下,并且在战前收到的情报显示,俄太平洋第2分舰队的水兵是临时征调拼凑的,素质更为低下。
3,当时风向西北,联合舰队占据上风位置,也就意味着火炮射击所产生的烟雾会影响俄舰队射击.
4,由于之前变阵不良导致俄舰队舰序被打破,队型混乱,将阻碍其射击。





                           
  日德兰海战


双方将领:
英国:杰里科海军上将、戴维·贝蒂海军中将  德国:舍尔海军上将、希佩尔海军上将

主要参战舰只:
英方:由贝蒂率领的前卫舰队包括战列巡洋舰6艘(旗舰狮号)、12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还有配属给他的4艘伊丽莎白女皇级快速战列舰。由杰利科亲率的主力舰队由畏战列舰24艘(旗舰铁公爵号)、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20艘和驱逐舰50艘。
德方:由希佩尔率领的前卫舰队包括战列巡洋舰5艘(旗舰吕左号)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30艘,舍尔率领的主力舰队包括无畏级战列舰16艘(旗舰腓特烈大帝号)、前无畏级战舰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31艘。

方式:
前卫舰队诱敌,主力舰队待机,适时抢占“T”头

双方战术企图:
德国:以希佩尔的前卫舰队充当诱饵在挪威海岸游弋,吸引英国舰队部分舰只跟进,随后由在后方约43海里处设伏的舍尔主力舰队予以歼灭。
英国:由于已经通过无线电破译得知了‘德国公海舰队明日出击’(但具体计划不详),杰利科制定了实际上与德国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既贝蒂的前卫舰队侦察并引诱德舰队,主力舰队守株待兔。

战术进程详解:
      1916年5月31日下午15:25,双方前卫舰队均被发现,希佩尔遵照原计划向东南方折返,朝主力舰队行使。贝蒂未等第5战列舰队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到位,就率领6艘战列巡洋舰以25节高航速企图截击德舰队。下午15:48,双方进行了并航战,贝蒂在没有战列舰队增援的情况下与德国的5艘战巡对垒对(英方舰序为:狮号、皇家公主、玛丽皇后和虎号、新西兰、不倦。德方舰序为:吕佐、德弗林格、塞德利兹、毛齐和 冯德·坦恩),英方由于测距失误致使在15000码上被对手强占射击先手(贝蒂计划在18000码开始炮击) 并且在目标分配上出现失误,皇家公主和玛丽皇后号射向同一目标(塞德利兹),导致德弗林格被忽略并可以不受干扰从容射击。16:03,不倦号被冯德·坦恩号击沉。大约16:25玛丽皇后号被德弗林格号击沉。在这场双方前卫的战巡对抗中,德国人取得了胜利。
      
    可好景不长,到了16:30,第5战列舰队终于赶到并向德战列巡洋舰队发动攻击, 这对德国前卫舰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此时,不久前收到诱敌成功消息的舍尔正准备从西方夹击英国舰队,可前卫舰队的危机使他改变了计划,不得不转向北进以挽救这些岌岌可危的战巡。(在此之前双方行动见下图中一)。不久后英国巡洋舰南安普顿号发现了舍尔的主力舰队并报告给了贝帝,16:46,贝蒂见状下令180度转向以尽快与主力舰队汇合(他终于想起自己的诱敌使命了),第5战列舰队转向略迟钝,遭到了舍尔部分战列舰的炮击。16:55,希佩尔180度转向追赶贝帝舰队,双方互有炮击。舍尔的主力舰队也紧随其后予以追赶。17:30,贝蒂突然命令舰队向东转向企图横切希佩尔舰队小T头(这恐怕是贝蒂在这一战唯一的亮点),但因希佩尔迅速向东南转向而未果。贝蒂这一举动无形中也加快了德国前卫舰队和主力舰队汇合的速度(希佩尔决定等主力舰队汇合再朝东北方向追赶)因为主力舰队中包含6艘老式前无畏战列舰,这无疑拖慢了前进速度。(见下图中二)
      
    而此时杰利科正焦急的等待前卫舰队的侦察结果(这决定他展开队型抢占T字横头的时间和方向)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含糊的‘东南方向’(具体方位、距离皆不详)。直到18点整,杰利科终于看见了贝蒂的前卫舰队,立刻用信号询问了两次,过了一会,终于得到了贝蒂正确的位置报告‘已经望见敌人作战舰队的方位西南偏南。’这个报告可谓雪中送炭,因为受烟雾(包括煤烟和射击烟火)影响当时战场能见度极其低下(杰利科在4.78海里处才望见贝蒂的舰队),由此推测出贝蒂与德国舰队的距离也大致如此,这就意味着德国舰队到达杰利科舰队的可视范围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而杰利科庞大的巡航队型要完全展开成战斗队型需要大致20分钟时间,英国人必须分秒必争!于是铁公爵升起信号旗,6列战列舰纵队依次向东南方转向,24艘战列舰将展开成长达15000码的纵队。(见下图中三、1)18:15,贝蒂与赶来增援的胡德少将的战列巡洋舰队汇合,掉头南下准备夹击德舰队。 这与主力舰队形成的射击阵位后来被称为“风暴角”。而舍尔却浑然不知已经逐渐进入了英国人的T字横头阵位之中。此时烟雾虽有所消散但能见度依然不佳,这将防碍英国人观察目标和判断弹着。18:17,英国战列舰马尔巴罗号首先发难,向右舷110度的德国战列舰开火;18:24阿金库尔号朝10000码左右的目标射击,紧接着是复仇号、大力神号,随后英国主力24艘战列舰陆续进行了炮击。德国人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得晕头转向,英国人的弱光优势和浓密的烟雾使德国人除了炮口的闪光其它什么也看不到。在十分钟里,德国先导舰被命中了至少12次。柯尼格号、吕佐号(于19:45分沉没)和冯德·坦恩号等舰均被击中。18:31,德弗林格号的最后一轮齐射击沉了8000码外与自己对航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指挥官为胡德少将)。18:35,为尽快脱离战斗,舍尔紧急下令“战术转向”(即同时转向)全队各舰以自己为转弯点同时向右转弯180度,而如果依次转向,则转弯点会暴露在敌人的全部火力打击之下。约7分钟后,德国舰队摆脱了险境。双方以各损失1艘战列巡洋舰收场。(见下图中三、2)
      
    18点44分,杰里科才发觉德国人已经逃走了,由于收到鱼雷攻击信号和发现潜艇的误报,杰里科错误的认为德国有将自己引象潜艇和水雷区域意图(实际德国人并没带水雷)。所以没有进行追赶......(以后进程与本文内容无关,因此省略)





战术点评:

  关于英国人的情报优势?
英国人能够进行如此的战术步阵得宜于情报上的优势,并且在战斗中也可以随时破获舍尔同基地的无线电往来。还可以通过无线电探向器和之前缴获的德国海军北海平方面积海图,确定公海舰队位置变化情况,但这种技术在关键时刻显然没发挥出什么作用。
  
    关于贝蒂的指挥?
贝蒂的指挥堪称失败,首先是没等第5战列舰队的4艘快速战列舰到位,不惜丧失一半的战斗力,带着6艘战巡以25节高速冲过去和希佩尔的5艘拼命。在接敌后又没有利用射程上的优势与敌人周旋(英方有4艘装备343毫米主炮且射程超过23000码,而德国只有2艘装备305毫米炮射程且射程超过超过20000码)反让德国人强占了先手之利,无论如何,2艘战列巡洋舰的沉没贝蒂都难辞其疚。另外,单从诱敌角度来看,贝蒂的轻率冒进也没有取得任何有益的作用,因为事实上正是4艘战列舰赶到并对德前卫舰队构成威胁后,才迫使舍尔的主力舰队上钩,而不是他手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战巡。在后来的撤退途中又没有很好的完成侦察任务(向主力舰队汇报敌人准确位置),甚至曾经失去了对德舰队的接触,直到晚6点以后才发回了正确的位置报告,险些延误战机。



                    (从巡航队型变成战斗队型示意图)
   
关于英主力舰队的展开问题?
英国主力战列舰队共分成6列纵队,列间距2000码 ;每列4艘战列舰,间距500码。要从这样的巡航队型展开成为战斗队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有两点非常重要
1,展开的时机问题,如果展开过早敌人会发现并予以规避,甚至会转向反切英国人T头,而如果展开过晚,轻则遗失战机,更糟糕的是假如在敌人射程范围内展开,转向点将受到打击,这对于保持如此密集舰距的英国舰队,其后果不堪设想。
2,展开的方向也很重要,如果向左展开舰队将向东南开去,则会偏移西南方向的目标,舰队射击角度也将加大,也许会由于射界问题丧失一部分火力。而如果向右转固然会获得更好的射击位置,但因为德舰队离己方舰队较近,约15分钟后将到达目视接触距离,而向西北方向(右)展开则会缩短双方接近时间,这无疑要冒很大风险。
从事实上看这次变阵完成出色,展开的时机基本准确,虽由于侦察不利稍有怠慢但也无关大局,向东南(左)展开也没有影响到火力的发挥,并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次复杂的机动(要知道单是调动这6路纵队的战舰就需要繁杂的指挥和一整套信号规定)可以说直到此时,英国人还胜券在握。
  
  英国人为什么成功抢T而没有取胜?
在这次炮击过后,英国人战果只有区区1艘战列巡洋舰,而自己还被击沉了无敌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德国军舰重视装甲防护外, 我们也可以从部分舰只枪炮官的射击报告中窥见一斑:
“贝勒丰:6点15分发现灰色可疑舰只,6点25分开火,无法确认成果”; “本鲍:6点29分向吕佐开火,距离1000码,无法确定成果”; “征服者:6点31分,距离12000码向边境伯爵级战列舰开火,对方快速消失” ;“君王:6点33分,右舷95度战列舰5艘,3艘国王级,2艘凯撒级,向带头的国王级开火,第一发落在舰艉远处,第二发在后甲板附近跨射,对手消失。向凯撒级开火, 无法确认成果。”

1,出现了这么多次‘无法确认成果’和‘对方消失’可见低下的能见度对英国的观察和射击的影响(虽然比6点钟左右有所好转,但依然不佳)。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假设能见度良好的话,德国人也很有可能提前发现英国主力舰队的埋伏而转向规避。所以,战场环境对双方互有利弊。
2,英国人的炮火最初显得凌乱、稀疏,从前文叙述中看 18:17分马尔巴罗号首先向德舰开火后约7、8分钟其余各舰才陆续开火。并且从射击报告中看,英舰瞄准目标相差各异,火力分散,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火射击。还有部分舰只存在开火较晚的问题。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德国舰队娴熟的同时转向运动。无可否认这是一次成功的机动,除了可以避免出现全舰队的固定转弯点。还有一点,因为此时的德国舰队中只有担当先导的希佩尔前卫舰队和舍尔主力舰队中的第3战列舰队受到了打击,剩下的两个战列舰队都从未进入英舰射程。而这种转向可以尽快将舰队向后转移而脱离困境。可这一机动也存在这很大的危险性,因为如此庞大、密集的舰队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同时完成一次180度大掉头,期间如果有战舰因舵机损坏、操舰不良等原因卡在其它战舰的转弯路径上,则极易引起碰撞甚至是队型混乱。 然而从事实上看,德国人的这次转向完成的非常出色,几分钟后,整个舰队成功脱险。

主题:[原创] 关于T字横切的实战应用

更多内容请见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18090&u=258主题:[原创] 关于T字横切的实战应用
地址: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18090&u=258


T字横切:全称为抢占为T字横头射击阵位,理论上即攻方纵队以约90度航线交角横穿敌纵队前方,这样攻方可以集中全部侧舷火力对敌先导舰进行大广角射击,而对方只能运用部分前主炮进行还击.意味着强占T字横头阵位的一方可以充分发扬火力,而相反的一方火力受到极大抑制。

作为每个舰队指挥官梦寐以求的最理想状态,T字横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成功,因为海战不同于陆战,均匀介质的战场环境决定双方每时每刻的位置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对方当然不会自投罗网,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客观因素(舰队航速、情报、相对位置、编队训练水平等),指挥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包括判断、决心、时机把握、航海术等)

以下精选历史上几场经典海战,讲述下T字横切战术的具体应用:



                          
  日俄对马海战

双方将领   
日方:东乡平八郎大将  俄方 :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主要参战舰只: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第1分队由东乡本人指挥,包括战列舰“三笠”号(旗舰)“敷岛”“富士”“朝日”号,装甲巡洋舰“春日”“日进”号;第2分队由上村彦之丞中将指挥,包括装甲巡洋舰“出云”“八云”“浅间”“吾妻”“常磐”“磐手”号。重型舰炮方面,计有305毫米16门,254毫米1门,203毫米30门。全队列最高航速可达16节。

俄第二太平洋舰队方面:第1支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本人指挥,包括4艘新战列舰,依次为“苏沃洛夫公爵”号(旗舰)、“鲍罗丁诺”“亚历山大三世”“奥勒尔”号;第2支队由副司令弗勒克尔沙姆少将指挥,依次为旧式战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旗舰)“西索依·维利基”“纳瓦林”号和旧式装甲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第3支队由涅鲍加托夫少将指挥,依次为旧式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旗舰)海防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重型舰炮方面,计有各式305毫米26门,旧式254毫米7门,旧式228毫米8门,旧式203毫米8门。由于舰只新旧不齐,全队最高航速只有11节。

方式:
利用速度接近,强行压迫,集中火力"斩首"

战术进程详解:
      1905年5月27日 04:45 日本侦察船信浓丸发回在九州西部海域发现俄国舰队的电报,东乡下令日本联合舰队出发以截击俄第二太平洋舰队,11:00,俄“奥勒尔”号战列舰擅自离队向跟踪的日本巡洋舰开火,后被制止。13:30分,罗杰斯特文斯基为规避水雷下令转向90度(事实上日舰害怕误炸己方,并没有采取布雷行动),可第2支对此却没有响应,造成俄国舰队队型混乱,分成了两列前后并行的队伍(指第1、第2支队)。13:45,双方进入目视接触,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取大致275度西北偏西航向几乎从俄舰队正前方略过,但由于距离过远,未进入射程。罗杰斯特文斯基下令调整航向为55度企图规避,并命令第1第2支队紧急改战斗队型(单纵队),但是队型变换不佳,为了留出空挡给要归队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和“奥勒尔”号战列舰,第2支队甚至几乎停航,造成前后脱节。最后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单纵队,而是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前后交错并行的两路纵队(第1支队在右、第2、3支队在左,而其他驱逐舰队和运输舰队在非战斗侧又形成了3路纵队)
      
    为避免俄舰队逃脱,东乡下令左转65度与俄舰队成反航(航向几乎相对),13:55“三笠”号上升起了Z字旗,下达了“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励努力”的训令(他应该付给纳尔逊专利费)。大约14:00左右,东乡又下令各舰依次转向左舷16点(180度)。并打出旗语“跟着我”。于是从旗舰“三笠”号开始,后舰依次跟随前舰进行180度转弯,这两次转向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U型转弯”,这时间总共需要15分钟。而在这期间,由于已转向的战舰遮挡未转向战舰的炮火,所以联合舰队的火力将受极大的限制,更致命的是,由于各舰在转弯时都需要通过一个几乎固定转弯点,而俄舰队可以集中火力朝此处射击而无须过多调整射击诸元。果不其然,联合舰队通过转弯点的每艘军舰都遭受了俄舰炮火的一一"点名",“三笠”号首当其冲被命中18次,甚至水线都开始渗水,还是船员奋力堵口才幸保不失。其它各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当时还是“日进”见习军官的山本五十六被打断了两根手指)。可东乡的决心没有动摇,在炮火中受了轻伤的他下达了新的训令“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转弯”。到了14:10以后,联合舰队后续各舰逐渐完成转弯。此次行动可谓有惊无险,除“浅间”舰尾受伤,舵机转动失灵,被迫退出战斗行列之外,联合舰队其它各舰均无大碍。(当然,这和俄国战使用不能“开花”的旧式穿甲弹以及引信不良和炸药质量有关)。完成转弯后的联合舰队的航向为37度,利用航速上的优势已经逐渐超越俄舰队(约在其西北约70度),对其形成压迫之式(逐渐强占了T头,这意味着日舰队可集中全部炮火进行射击,相反俄舰队后部至少有一半火力无法奏效),双方距离也慢慢接近。当到了大约7000码左右,日舰队还没有立即大举反击,而是由“三笠”号先进行炮火试射,随后将数据传达给了全舰队。      
        
      随着东乡一声令下,联合舰队万炮齐鸣,日第1分队的4艘战列舰和2艘装甲巡洋舰集中攻击俄第一支队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第2分队的5艘装甲巡洋舰集中攻击俄第2支队的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这就是东乡的“摘脑”战术,先集中全部火力瘫痪掉对方的旗舰,剩下的敌人必然不战自乱。另外,集火射击除了起到集中兵力、擒贼先擒王的目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目标区域的炮弹覆盖率,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射向对手的炮弹越多,毁伤效果就越强,随之而来的是击沉敌舰概率的提升。根据统计此战日第1分队共向“苏沃洛夫公爵”号 倾泻了305毫米炮弹165-170发、 254毫米炮弹15-16发、203毫米炮弹120-130发  其炮击强度可见一斑!  距记载,日军第1轮齐射就摧毁了“苏沃洛夫公爵”号的前部烟囱,第2轮齐射就摧毁了舰桥和后主炮塔,仅仅15分钟,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变成了浮动的靶船。而日第2分舰队共向“奥斯利雅维亚”号发射了203毫米炮弹200-250发、153毫米炮弹1200发,致使其30分钟后退出战斗,于15:10沉没。
      
    两艘旗舰的瘫痪,标志俄国人败局已定。联合舰队官兵士气大涨,而俄舰队本就低迷的士气更加一落千丈。大约15:00,在从俄舰队正前方穿越之后,东乡又下令180度左转弯(注意,这次是同时转向),换到左舷对敌射击,再次占据了T字横头阵位。之后的战斗就变成了日本人的攻击表演...... 夜间又派出鱼雷艇进行了雷击,第2日又进行了追击.最后以损失区区2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全歼俄太平洋第2分舰队的巨大战果!





战术点评:
  U型转弯的意图?
实际在这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横越俄舰队前方,可是由于距离较远无法射击,俄舰队也调整航向予以规避(没人会傻到往陷阱里钻),此时日舰队位于俄舰队西北方向,为了防止对手逃脱,东乡令舰队首先左转65度与敌人形成反航(相对航向),因为反航战恰恰是俄国人所期望,(原因1,俄方想尽快到达目的地,无心恋战。2,如同之前黄海海战,靠朝敌尾部行进可破坏其抢T企图,)所以俄舰队没有再次进行规避。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将是一场反航战的时候,东乡又进行了第2次左转,这是一次180度大掉头,意图就是转向后首先贴近敌人与之进行并航战,进而利用速度优势逐渐超越、压迫、切入对手航线,最终抢占T字横头阵位。

  为什么不向外(右)转?
向外转固然也能达到与敌并航的目的,而且相对要安全一些。但是就如同之前的黄海海战一样,向外转将导致双方距离拉大,不能达到快速接近对手、在有效射程以猛烈炮火压迫对手的目的。
  
  为什么不用同时转向?
同时转向就是各舰以本舰为转弯点,于同一时间进行转向。对于日舰队来说,这种转向最大优点是不会产生如同U型转弯那样的全舰队固定转弯点。
但其缺点有两点:1,当180度同时转向完成后,意味着旗舰“三笠”号将排在队列末尾,不利于东乡近一步指挥。2,此种转向将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以重新排列队型。
  
  U型转弯的风险问题?
个人认为东乡的冒险还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并不能说是一次有勇无谋的赌博。原因:
1,如果让俄舰队成功到达目的地,此后必然龟缩港内,再想彻底歼灭就非常困难,将导致陷入长期的持久战,这是日本国力所不允许的。因此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以逸待劳,彻底击溃俄舰队,完全掌握制海权。所以对于东乡来说,这个险必须冒险。
2,与俄国海军打过交道的他,知道俄国海军官兵射术如何低下,并且在战前收到的情报显示,俄太平洋第2分舰队的水兵是临时征调拼凑的,素质更为低下。
3,当时风向西北,联合舰队占据上风位置,也就意味着火炮射击所产生的烟雾会影响俄舰队射击.
4,由于之前变阵不良导致俄舰队舰序被打破,队型混乱,将阻碍其射击。





                           
  日德兰海战


双方将领:
英国:杰里科海军上将、戴维·贝蒂海军中将  德国:舍尔海军上将、希佩尔海军上将

主要参战舰只:
英方:由贝蒂率领的前卫舰队包括战列巡洋舰6艘(旗舰狮号)、12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还有配属给他的4艘伊丽莎白女皇级快速战列舰。由杰利科亲率的主力舰队由畏战列舰24艘(旗舰铁公爵号)、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20艘和驱逐舰50艘。
德方:由希佩尔率领的前卫舰队包括战列巡洋舰5艘(旗舰吕左号)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30艘,舍尔率领的主力舰队包括无畏级战列舰16艘(旗舰腓特烈大帝号)、前无畏级战舰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31艘。

方式:
前卫舰队诱敌,主力舰队待机,适时抢占“T”头

双方战术企图:
德国:以希佩尔的前卫舰队充当诱饵在挪威海岸游弋,吸引英国舰队部分舰只跟进,随后由在后方约43海里处设伏的舍尔主力舰队予以歼灭。
英国:由于已经通过无线电破译得知了‘德国公海舰队明日出击’(但具体计划不详),杰利科制定了实际上与德国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既贝蒂的前卫舰队侦察并引诱德舰队,主力舰队守株待兔。

战术进程详解:
      1916年5月31日下午15:25,双方前卫舰队均被发现,希佩尔遵照原计划向东南方折返,朝主力舰队行使。贝蒂未等第5战列舰队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到位,就率领6艘战列巡洋舰以25节高航速企图截击德舰队。下午15:48,双方进行了并航战,贝蒂在没有战列舰队增援的情况下与德国的5艘战巡对垒对(英方舰序为:狮号、皇家公主、玛丽皇后和虎号、新西兰、不倦。德方舰序为:吕佐、德弗林格、塞德利兹、毛齐和 冯德·坦恩),英方由于测距失误致使在15000码上被对手强占射击先手(贝蒂计划在18000码开始炮击) 并且在目标分配上出现失误,皇家公主和玛丽皇后号射向同一目标(塞德利兹),导致德弗林格被忽略并可以不受干扰从容射击。16:03,不倦号被冯德·坦恩号击沉。大约16:25玛丽皇后号被德弗林格号击沉。在这场双方前卫的战巡对抗中,德国人取得了胜利。
      
    可好景不长,到了16:30,第5战列舰队终于赶到并向德战列巡洋舰队发动攻击, 这对德国前卫舰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此时,不久前收到诱敌成功消息的舍尔正准备从西方夹击英国舰队,可前卫舰队的危机使他改变了计划,不得不转向北进以挽救这些岌岌可危的战巡。(在此之前双方行动见下图中一)。不久后英国巡洋舰南安普顿号发现了舍尔的主力舰队并报告给了贝帝,16:46,贝蒂见状下令180度转向以尽快与主力舰队汇合(他终于想起自己的诱敌使命了),第5战列舰队转向略迟钝,遭到了舍尔部分战列舰的炮击。16:55,希佩尔180度转向追赶贝帝舰队,双方互有炮击。舍尔的主力舰队也紧随其后予以追赶。17:30,贝蒂突然命令舰队向东转向企图横切希佩尔舰队小T头(这恐怕是贝蒂在这一战唯一的亮点),但因希佩尔迅速向东南转向而未果。贝蒂这一举动无形中也加快了德国前卫舰队和主力舰队汇合的速度(希佩尔决定等主力舰队汇合再朝东北方向追赶)因为主力舰队中包含6艘老式前无畏战列舰,这无疑拖慢了前进速度。(见下图中二)
      
    而此时杰利科正焦急的等待前卫舰队的侦察结果(这决定他展开队型抢占T字横头的时间和方向)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含糊的‘东南方向’(具体方位、距离皆不详)。直到18点整,杰利科终于看见了贝蒂的前卫舰队,立刻用信号询问了两次,过了一会,终于得到了贝蒂正确的位置报告‘已经望见敌人作战舰队的方位西南偏南。’这个报告可谓雪中送炭,因为受烟雾(包括煤烟和射击烟火)影响当时战场能见度极其低下(杰利科在4.78海里处才望见贝蒂的舰队),由此推测出贝蒂与德国舰队的距离也大致如此,这就意味着德国舰队到达杰利科舰队的可视范围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而杰利科庞大的巡航队型要完全展开成战斗队型需要大致20分钟时间,英国人必须分秒必争!于是铁公爵升起信号旗,6列战列舰纵队依次向东南方转向,24艘战列舰将展开成长达15000码的纵队。(见下图中三、1)18:15,贝蒂与赶来增援的胡德少将的战列巡洋舰队汇合,掉头南下准备夹击德舰队。 这与主力舰队形成的射击阵位后来被称为“风暴角”。而舍尔却浑然不知已经逐渐进入了英国人的T字横头阵位之中。此时烟雾虽有所消散但能见度依然不佳,这将防碍英国人观察目标和判断弹着。18:17,英国战列舰马尔巴罗号首先发难,向右舷110度的德国战列舰开火;18:24阿金库尔号朝10000码左右的目标射击,紧接着是复仇号、大力神号,随后英国主力24艘战列舰陆续进行了炮击。德国人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得晕头转向,英国人的弱光优势和浓密的烟雾使德国人除了炮口的闪光其它什么也看不到。在十分钟里,德国先导舰被命中了至少12次。柯尼格号、吕佐号(于19:45分沉没)和冯德·坦恩号等舰均被击中。18:31,德弗林格号的最后一轮齐射击沉了8000码外与自己对航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指挥官为胡德少将)。18:35,为尽快脱离战斗,舍尔紧急下令“战术转向”(即同时转向)全队各舰以自己为转弯点同时向右转弯180度,而如果依次转向,则转弯点会暴露在敌人的全部火力打击之下。约7分钟后,德国舰队摆脱了险境。双方以各损失1艘战列巡洋舰收场。(见下图中三、2)
      
    18点44分,杰里科才发觉德国人已经逃走了,由于收到鱼雷攻击信号和发现潜艇的误报,杰里科错误的认为德国有将自己引象潜艇和水雷区域意图(实际德国人并没带水雷)。所以没有进行追赶......(以后进程与本文内容无关,因此省略)





战术点评:

  关于英国人的情报优势?
英国人能够进行如此的战术步阵得宜于情报上的优势,并且在战斗中也可以随时破获舍尔同基地的无线电往来。还可以通过无线电探向器和之前缴获的德国海军北海平方面积海图,确定公海舰队位置变化情况,但这种技术在关键时刻显然没发挥出什么作用。
  
    关于贝蒂的指挥?
贝蒂的指挥堪称失败,首先是没等第5战列舰队的4艘快速战列舰到位,不惜丧失一半的战斗力,带着6艘战巡以25节高速冲过去和希佩尔的5艘拼命。在接敌后又没有利用射程上的优势与敌人周旋(英方有4艘装备343毫米主炮且射程超过23000码,而德国只有2艘装备305毫米炮射程且射程超过超过20000码)反让德国人强占了先手之利,无论如何,2艘战列巡洋舰的沉没贝蒂都难辞其疚。另外,单从诱敌角度来看,贝蒂的轻率冒进也没有取得任何有益的作用,因为事实上正是4艘战列舰赶到并对德前卫舰队构成威胁后,才迫使舍尔的主力舰队上钩,而不是他手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战巡。在后来的撤退途中又没有很好的完成侦察任务(向主力舰队汇报敌人准确位置),甚至曾经失去了对德舰队的接触,直到晚6点以后才发回了正确的位置报告,险些延误战机。



                    (从巡航队型变成战斗队型示意图)
   
关于英主力舰队的展开问题?
英国主力战列舰队共分成6列纵队,列间距2000码 ;每列4艘战列舰,间距500码。要从这样的巡航队型展开成为战斗队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有两点非常重要
1,展开的时机问题,如果展开过早敌人会发现并予以规避,甚至会转向反切英国人T头,而如果展开过晚,轻则遗失战机,更糟糕的是假如在敌人射程范围内展开,转向点将受到打击,这对于保持如此密集舰距的英国舰队,其后果不堪设想。
2,展开的方向也很重要,如果向左展开舰队将向东南开去,则会偏移西南方向的目标,舰队射击角度也将加大,也许会由于射界问题丧失一部分火力。而如果向右转固然会获得更好的射击位置,但因为德舰队离己方舰队较近,约15分钟后将到达目视接触距离,而向西北方向(右)展开则会缩短双方接近时间,这无疑要冒很大风险。
从事实上看这次变阵完成出色,展开的时机基本准确,虽由于侦察不利稍有怠慢但也无关大局,向东南(左)展开也没有影响到火力的发挥,并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次复杂的机动(要知道单是调动这6路纵队的战舰就需要繁杂的指挥和一整套信号规定)可以说直到此时,英国人还胜券在握。
  
  英国人为什么成功抢T而没有取胜?
在这次炮击过后,英国人战果只有区区1艘战列巡洋舰,而自己还被击沉了无敌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德国军舰重视装甲防护外, 我们也可以从部分舰只枪炮官的射击报告中窥见一斑:
“贝勒丰:6点15分发现灰色可疑舰只,6点25分开火,无法确认成果”; “本鲍:6点29分向吕佐开火,距离1000码,无法确定成果”; “征服者:6点31分,距离12000码向边境伯爵级战列舰开火,对方快速消失” ;“君王:6点33分,右舷95度战列舰5艘,3艘国王级,2艘凯撒级,向带头的国王级开火,第一发落在舰艉远处,第二发在后甲板附近跨射,对手消失。向凯撒级开火, 无法确认成果。”

1,出现了这么多次‘无法确认成果’和‘对方消失’可见低下的能见度对英国的观察和射击的影响(虽然比6点钟左右有所好转,但依然不佳)。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假设能见度良好的话,德国人也很有可能提前发现英国主力舰队的埋伏而转向规避。所以,战场环境对双方互有利弊。
2,英国人的炮火最初显得凌乱、稀疏,从前文叙述中看 18:17分马尔巴罗号首先向德舰开火后约7、8分钟其余各舰才陆续开火。并且从射击报告中看,英舰瞄准目标相差各异,火力分散,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火射击。还有部分舰只存在开火较晚的问题。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德国舰队娴熟的同时转向运动。无可否认这是一次成功的机动,除了可以避免出现全舰队的固定转弯点。还有一点,因为此时的德国舰队中只有担当先导的希佩尔前卫舰队和舍尔主力舰队中的第3战列舰队受到了打击,剩下的两个战列舰队都从未进入英舰射程。而这种转向可以尽快将舰队向后转移而脱离困境。可这一机动也存在这很大的危险性,因为如此庞大、密集的舰队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同时完成一次180度大掉头,期间如果有战舰因舵机损坏、操舰不良等原因卡在其它战舰的转弯路径上,则极易引起碰撞甚至是队型混乱。 然而从事实上看,德国人的这次转向完成的非常出色,几分钟后,整个舰队成功脱险。

主题:[原创] 关于T字横切的实战应用

更多内容请见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18090&u=258
是不是应该算上苏里高之战?
纳尔逊有一次就犯兵家之大忌,指挥舰队从竖方向插入敌人的横头,充分发挥了两舷火力,使自己成为横头,将敌人拦腰截断成为两个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D
这种文章不静下心来把文章对着图逐字逐句地慢慢琢磨,几乎是看不懂的。
穿越了有用~
;P ;P :P
除非有图,但也要很有耐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