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区域防空导弹的典型目标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19:49
例如美国的SM-2ER,毛子的RIF-M,偶们的HHQ-9

它们的典型目标是什么? 典型作战距离是多少呢?例如美国的SM-2ER,毛子的RIF-M,偶们的HHQ-9

它们的典型目标是什么? 典型作战距离是多少呢?
飞机~距离不知~
那么反舰导弹呢?还有个问题就是,目标的高度是多少呢?
是不是低空目标就没办法了呢?
]]
现在主要是反舰弹,包括高空和低空。

如果是低空目标,确实办法不多。也就考虑30公里内的。
XXX负责

礼服-M?
典型目标当然是飞行物啦;P
...我在废话:L
前苏联海军的舰队防空组织



无论最初始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单就战术而言,海洋作战的直接目的在于取得一定范围内空间的控制权,而这同时也是己方海上力量得以生存的根本途径。一贯浪漫的法国人曾以这样一个词来描述这种对空间的控制——“水泡”,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一支舰队,会由构成它的各个战斗单位——水面舰艇、潜艇、海军飞机以及其他海战平台——的火力与信息力,形成对其有效范围内的控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战术级别的“水泡”;而舰队的机动性,会使得这个控制区域得以被放大,当它被放大至可以对战役问题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可以被称之为战役级别的“水泡”,再往后则是战略级别的。而在这里,最前者是我们最主要的讨论对象。
“水泡”这个词的形象之处在于:水泡上的任何细微的破损都会导致里面的空气泄漏出去,最终使水泡崩溃。同样的,近、现代战争中,从水底到天空之间,任何的一个缺环都将导致无法在既定范围的空间中形成有效的控制。
关于卡-31预警直升机,一般的说法是:它是作为前苏联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过渡或“备份”项目而产生的,由于雅克-44无法实现滑跃起飞而最终使得卡-31以替代品的身份加入到了红海军的战斗序列。实际情况远比此要丰富的多(按照国内学术刊物的分析,雅克-44可以通过滑跃甲板来完成起飞,那么,终结雅克-44的恐怕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苏联的解体)。
上世纪80年代,红海军迎来了他的巅峰时期,前苏联的“战略水泡”一度延伸到了远海大洋之上。以反航母为核心任务的苏联海军舰艇编队的水面部分的核心,一般由1164(“光荣”级)或1144(“基洛夫”级)型巡洋舰与1143/1143.4(“基辅”级)型载机重巡洋舰混编组成,后者在舰队空防组织体系中主要担负着为舰队提供外围防空的任务。负责编队对空警戒的是作用距离分别为500及300千米的MR-800和MR-710雷达,主要安装在巡洋舰上。为保持对空警戒的连续性,编队中的巡洋舰采取轮流开机的模式实施警戒,以此来避免由于雷达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而损坏元器件。而更靠外侧处于编队警戒幕内线的攻击核潜艇会将MRKP-60天线伸出水面,以被动方式探测无线电波,以此来拓展警戒范围——这种方式在当时可以发现300千米外E-2预警机的活动。
苏联海军舰艇编队的防空队形,通常将主力的巡洋舰和载机重巡洋舰置于编队中央,大型反潜舰与驱逐舰分散在四周,各舰间距3-10海里甚至更远一些。中、高空火力由搭载“暗礁”远程舰空导弹的1164和1144型巡洋舰承担,其杀伤远界可达90千米。
而受地球曲率限制,舰载雷达对低空来袭目标的截获距离很难大于45千米,因此,搭载射程为24千米的“牛虻”舰空导弹的956(“现代”级)型驱逐舰通常会被布置于水天线附近,用来杀伤被“暗礁”导弹逼到中、低空的目标,而在956型驱逐舰更靠前一些的位置,通常会布置一艘1155(“无畏”级)型大型反潜舰,通过上面的使用垂直发射的“刀刃”近程舰空导弹来弥补低空最后的火力空白区。需要多题一句,956型与1155型的这种小配合在前段时间进行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也曾被俄方使用过,而中方搭载有中程舰空导弹的新型驱逐舰与护卫舰之间,也采用了类此的作战模式。
整套体系为舰艇编队组成了一张层层叠叠、毫无缝隙的“天网”——来袭的攻击机由于“暗礁”导弹的远距离压制,不得不在距离编队很远的时候就进入300米一下低空甚至超低空而无法对目标进行提前瞄准,这样在发射空舰弹药阶段就不得不延长在300米以上空域的逗留时间以完成射击诸元的装定,而这又增加编队在这一阶段的攻击机会;而在进入攻击阵位之前,处于低空的敌方攻击机随时有可能和在外围游移不定的驱逐舰或雅克-38战斗机相遇,对于挂载反舰导弹的相对笨重的袭击者,这种遭遇战至少可以逼迫其抛弃弹药,放弃攻击。
整个防空体系看上去非常完整,但是,问题在于它比不是很坚固,至少与它的对手——美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俄国人的“水泡”,是以“暗礁”导弹的杀伤远界为边界的,于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比,红海军舰艇编队所控制的范围实施上并不是特别大——雅克-38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战机,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也需要躲在“暗礁”的射程内以求自保,只有面对挂载反舰导弹的攻击机或是反潜巡逻机这样缺乏空战能力的目标,雅克-38才有可能前出攻击,并需要在护航战斗机赶来之前迅速返回到“暗礁”的保护范围。这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对手不是像在二战时的太平洋战场上那样,让攻击机越过外围护航舰只,直接攻击主力舰;而是采取“层层剥皮”的战术,先打击外围舰艇,进而在扫清外围之后再对主力舰进行猎杀——正如“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所作的那样,而后者的回报,则是“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这种情形下,前面所说的密不透风的舰队空防体系就可能被瓦解掉,当然,这种战术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如果对手对战场有着非常出色的控制能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就不会留给苏联人太多的机会,伴随着F-14战斗机、“宙斯盾”防空系统等装备的大规模使用,美军在面对前苏联重型反舰导弹攻击时,的确可以较之以往更为高效的实施拦截,或者说,在海战中,那种“一次齐射”式饱和攻击模式在当时,已经行将走到尽头。
对此的应对策略,一是进一步去拓展自己的“水泡”,二则是对“水泡”的内层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前者最终导致了1142.5(“库兹涅佐夫”号)以及后来更大的采用核动力的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类可以搭载如苏-33这样高性能舰载机的大型航母的出现;而卡-31预警直升机最初应该则是作为对原有编队内层防空体系的众多加固手段之一而上马的。


预警直升机对舰队防空的价值



显然,在技术指标上,卡-31以及更早些时候出现的“海王”MK-ⅡA-AEW预警直升机即使与E-2这种“轻量级”的固定翼预警机相比也还相差几个档次。它所安装的E-801 OKO雷达可以同时追逐20个目标,对海上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50千米,对空最大探测距离为150千米——这看起来和现代的重型战斗机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当然,预警直升机雷达的持续开机时间要长得多。
预警机的本质,在于通过机动力来放大信息力:通过飞机的活动高度和速度,在电子技术本身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去让雷达获得更为广大且没有盲区的探测范围。固定翼飞机在速度、高度上对比直升机有着先天而来的优势,这是单靠数量所不能弥补的——所以,对于任何有一定实力的海上力量,单独依靠卡-31 1500万美元的交易价格,很难对人构成多大的吸引力。
在前苏联海军的使用想定中,卡-31的价值应该不会在雅克-44舰载预警机投入使用后而立刻消失,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相互取代的问题,前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也不适合担当固定翼预警机的任务,它最合适的位置是在舰队远程舰空导弹杀伤远界之内,对编队内线空防组织体系进行加固,不仅仅是对于前苏联海军,对其他任何预警直升机的用户都是如此——不同的战略诉求之下,某些基本的战术问题仍然是相同的。
卡-31通常应会布置于水天线之外-远程舰空导弹杀伤远界之内这样一个中间区域,用以弥补编队对空警戒雷达在远距离低空区域的探测盲区,在这个范围内,E-801雷达150千米的探测距离是完全够用的。这显然比在这个区域布置雷达哨舰或潜艇更加有效,后者的战术机动力远远不及直升机,而机动力则可以对信息力加以放大,提高警戒的效率。此外,处于水面的驱逐舰以及潜艇的天线同样也要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这些猎食者本身也极有可能成为猎物。
卡-31使得遂行防空作战的大多数舰只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保持无线电静默,而通过预警直升机回传的参数来确定目标,只有在目标出现在自己杀伤范围之内是才会突然接通雷达,攻击结束后随即关闭雷达等待下一个猎物,这种战术,类似于当年中国防空部队在猎杀U-2飞机时所使用的方式。其效果是,攻击方无法通过编队舰只的雷达信号来确定目标的准确坐标,因此不得不让攻击机进入到机载雷达的有效范围之内来获取攻击参数,而这一过程中,防御方担负外围防空任务的驱逐舰会由于无线电静默而变得更加行踪不定,与雅克-38战斗机配合,会对进入到编队内层区域的入侵者重新产生严重的威胁。而对于类此俄制“暗礁”这类的远程防空系统,可以通过预警直升机传回的信息,提前为舰空导弹进行预瞄甚至预射,在目标出现在可探测区域之后,再进一步对导弹进行精确导引——挂载反舰导弹的攻击机,因此可能会刚刚露头,就发现舰空导弹呼啸而至。
预警直升机的价值同样还在于指挥机制上。它可以部署在任何具备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军舰上,因此,就存在了这样一种可能,一艘防空舰的舰长可以像反潜舰出动舰载反潜直升机那样调动自己舰上的预警直升机——在经济上这是可以承受的,而无需通过上一级的指挥机构来调配固定翼预警机来配合自己的行动,这样可以使得防空作战的组织大大的被简化,变得更加的富有效率,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战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


启示



对于编有大中型航空母舰的舰艇编队,理论上,显然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可以包办一切,例如美国海军所作的,E-2预警机在作为空中战机的指挥所的同时,还担负着为舰队内层防空进行低空补盲的任务。但是,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是——除了美军,很少再有人可以拥有如此庞大的舰载航空兵。前苏联的1143.5型航母的排水量以及上面的舰载机规模,就都要小于同一时期它的美国对头。在这种情况下,规模有限的舰载战斗机和舰载预警机应该尽数部署在编队外围以保持相对空中优势,从而保持编队控制区域的稳定性。而预警直升机不一定非要部署在航母上,它可以由防空舰只来搭载,以避免占用航母有限的空间,所以编队的内层防空交给预警直升机可能更为合适。
而事实上,就笔者个人的观点,像卡-31这样的预警直升机,最合适的搭载平台应该就是安装有远程防空系统的专职防空舰,而不是航空母舰。航母与其他可以搭载飞行器的舰只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编队中唯一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平台,除了少量用于救生的通用直升机外,航母的空间应该全部留给固定翼飞机,这样才能达到编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而编队内层防空的组织体系中,安装有“暗礁”、“宙斯盾”这类远程防空系统的主力舰无疑应被置于核心位置。这类舰只在编队空防体系中起着支撑点的作用——如前所述,远程舰空导弹的杀伤远界,同样是编队内层控制区域的边界,在这一范围内,搭载中、短程舰空导弹的舰只应在主力防空舰的调度下,在主力舰水天线附近进行游猎,以弥补这一区域的火力空白。这种体系下,负责低空补盲和为内线防空实施雷达警戒的预警直升机纳入到主力防空舰的直接指挥下效率最高,相反的,把它搭载在航母上作为舰载机联队的一部分反到会增加指挥环节。
这里,可以设想一下,一支编有航母的舰艇编队,它的固定翼舰载机的规模和实力相比于超级大国的对手都不是很强,至少不会占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支舰队的舰载机理想的配置应该是由航母搭载尽可能多的固定翼战斗机及预警机,用来维持编队外围空间的稳定;主力防空舰搭载并指挥预警直升机,由此搭建起编队内层空防的整体架构,同时由前两者构成的信息-指挥体系对编队中的其他舰只加以调度,用于弥补火力上的盲区。
显然,如果仅仅让主力防空舰搭载一般的反潜直升机用以增加舰队空中反潜的战斗单位的数量,在对编队的资源利用效率上并非一个非常高明的举措。反潜直升机在作战中通常与反潜舰艇配合使用,而昂贵的主力防空舰是不会用来担任驱潜任务的,反潜直升机搭载其上,会使得指挥、协调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必须增加反潜直升机的数量,那么借用日本“白根”级驱逐舰的思路,建造专门的直升机搭载舰只要比叫编队中的所有舰只分摊反潜直升机的搭载更为科学,前者至少不会使得战术协调复杂化,而多架反潜直升机集中搭载,还可以提高舰队航空保障设备的利用效率,而专业的直升机搭载平台还可以为直升机提高更为完备的地勤支援。
转个帖子,用意是介绍一下苏联海军的防空体系,让大家了解一下舰空导弹
在编队防空中的用法.
我觉得他的第一部分关于苏联海军的防空体系介绍是客观的,之所以将其他
部分一起列出,我觉得这么做是出于礼貌,本人并不认为
"预警直升机对舰队防空的价值"和"启示"两部分也真实价值
也不认同苏联海军的防空体系真的在实战中有效
所以也不认同这些苏联海军的经验对我们的海军建设有正面参考价值

但是我觉得通过介绍一个并不成功的"教学案例"
来让大家了解一下舰空导弹体系,仅此而已.
晓非啊,我等你的那篇关于舰艇分工的文章等得是望眼欲穿啊!
麻烦老大出手快点,我也可以饱饱眼福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发射导弹的平台干掉,那是最安全的,飞机平台用我们的飞机或者是舰队的远程防空导弹来打(所以我们需要航母),对方的导弹一旦发射出来,我们估计能做就是用中近程防空了(防空效果能说,以黎冲突就可以看出),剩下的就只有是祈祷了
那么敌方飞机或者反舰导弹只要低空突防,就可以轻松突破到舰队20公里左右的范围了?

以中国为例,因为HHQ-9之后就只有斯基利了吧
是的,对于低空略海飞行的飞机或反舰导弹
仅凭舰载雷达其探测距离的物理极限是40公里
可以说突防到20公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这个40km是针对多高的目标呢? 300m还是30m?
又是多大的RCS的呢? FBC-1也ok?B52也ok?

以前看得文章都是泛泛的说40km。
原帖由 多情狙击手 于 2007-3-28 16:09 发表
晓非啊,我等你的那篇关于舰艇分工的文章等得是望眼欲穿啊!
麻烦老大出手快点,我也可以饱饱眼福

这学期一周7天,4天带班,1天进修,筋疲力尽了。
非哥哪个学校教什么地?方便讲下么?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这学期教7个班空乘,8个班安检。一个加强营的小丫头。累人。
原帖由 chinayx 于 2007-3-28 13:36 发表
例如美国的SM-2ER,毛子的RIF-M,偶们的HHQ-9

它们的典型目标是什么? 典型作战距离是多少呢?


我来讲句实话吧,这些导弹都是吓人的,真正实战中不会有什么空中目标被它们打下来.

但为什么它们还是存在呢.以为假设没有,H-6哪怕带2枚YJ81也能干你没脾气.也就是说,高空突防+中近程ASM就不要拿来丢人了.还有一点,由于有了它们,没有远程ASM在比较远的距离就要非超低空,呵呵,比较费油,作战半径变小......实际上有这么2点,对付一般的小国就很爽了.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本身的物理特征决定的,跟探测雷达性能没多大关系
这些数据都是理想状况下理论数据.
40KM针对多大RCS的目标?没关系?隐形的不隐形的导弹,B-2,F-22,SU-27,J-10,豹子,轰6,运八,波音747,甚至RCS再大十倍也都一样,根本没这概念
前提是这东西掠海飞行.任何舰载雷达包括宙斯盾都很难发现这个距离外
紧贴着海面飞的747,当然747也没这能力.未来也没有这种超越这一障碍的
舰载雷达,除非是未来超高能雷达把海平面压成平面:hug:

40KM是针对多高的目标?这个也是理论数值,既然理论数值嘛,猜都应该
猜到他针对的目标高度当然是0M,随着目标飞行高度的增加,任何舰载雷达
的探测距离都开始增加.

目标不可能真的0M高度飞行,任何舰载雷达也不可能达到探测物理极限
所以40KM这个数据就是综合正负两方面考虑的结果

一般来说,舰载盾式相控阵雷达对20M高度飞行的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大致就是这个数值
“这些导弹都是吓人的,真正实战中不会有什么空中目标被它们打下来”
这话有点……
这么多班,也太强了吧......
原帖由 mpmpmp 于 2007-3-28 17:41 发表


我来讲句实话吧,这些导弹都是吓人的,真正实战中不会有什么空中目标被它们打下来.

但为什么它们还是存在呢.以为假设没有,H-6哪怕带2枚YJ81也能干你没脾气.也就是说,高空突防+中近程ASM就不要拿来丢人了.还 ...

有也没用,如果没有天上飞的掩护
就是由伯克组成的驱护编队也会被H-6+YJ81的组合干得他没脾气
只有挨打的份
原帖由 LXSC 于 2007-3-28 17:44 发表
这么多班,也太强了吧......

合班课,不然非住在教学区不可了。
这些舰空导弹当然是有用啦,不然傻子才发展这些东西呢
贵得离谱的东西

什么是空中目标?他的空中目标是飞来的反舰导弹
拦截能力和成功率还是非常惊人的
原帖由 JCFERRET 于 2007-3-28 17:43 发表
“这些导弹都是吓人的,真正实战中不会有什么空中目标被它们打下来”
这话有点……



:D :D :D 知道这些导弹射程N牛B,我说的那些小国肯定好好当孙子啦.肯定没有猪头会来反舰的.通常手头有的也就是飞鱼和鱼叉,100多的射程,有点危险,还是玩超低空吧.....这下情况就是马岛干小谢的战术.40KM以外摆脱狂奔.所以说,这些导弹没目标打是很可能发生的事,但是他们存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够了.
原帖由 mpmpmp 于 2007-3-28 17:52 发表



:D :D :D 知道这些导弹射程N牛B,我说的那些小国肯定好好当孙子啦.肯定没有猪头会来反舰的.通常手头有的也就是飞鱼和鱼叉,100多的射程,有点危险,还是玩超低空吧.....这下情况就是马岛干小谢的战术.40KM以外 ...

我可没和你说射程问题。
能不能击落空中目标,和射程还真没有必然联系。
原帖由 JCFERRET 于 2007-3-28 17:48 发表

合班课,不然非住在教学区不可了。

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捆饶啊......
我对近代海军不大懂,现代的就更不必说了,不过觉得二战中的区域防空可以用来类比,似乎有点意思:)

重型高炮也是非常贵的,但是如果日美舰队没有从事区域防空任务的重型高炮,那么对方的攻击机队就可以在肉眼可见的距离上(只要在4000米斜距以外)悠哉游哉的协调组织攻击队形,从三个、四个甚至更多方向同时对重要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有了重型高炮以后,即便没有近炸引信,也可以将拦截距离从3000-4000米斜距提高到10000-12000米斜距,使对方飞机大多不得不在这个距离以外就散开进入攻击航路,攻击上协调动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或者攻击机群利用云层接近目标,从云层中突然杀出,这样对领队机和各个僚机的编队技术要求更高。

换而言之,二战的区域防空不能彻底拦截攻击机群,但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方发动攻击的门槛。

现在的远程对空弹命中率不知能达到多少,但我想无非就是提高对方空中攻击的门槛,降低自己在空中打击里的损失概率。
原帖由 JCFERRET 于 2007-3-28 17:37 发表
中国民航安全学院。
这学期教7个班空乘,8个班安检。一个加强营的小丫头。累人。



呵呵,一个加强营?看得太多都看到没胃口了!;P
这年头没有飞机争夺制空权什么弹都白搭...更别提什么所谓专家所说的一种导弹够用论.:@
某国的目标好象携带100公里射程反舰导弹的高亚音速飞机.
]]
100多射程的空舰弹,低空飞到60-80km再发射呀。反正低空看不到的。;funk

这样说还是看不懂HHQ-9干吗用了。摆设吗?
翻出老帖继续问
除了打飞机,还能干什么?
原帖由 YsMilan 于 2007-3-28 15:12 发表
典型目标当然是飞行物啦;P
...我在废话:L

;P ;P ;P
原帖由 多情狙击手 于 2007-3-28 17:46 发表

有也没用,如果没有天上飞的掩护
就是由伯克组成的驱护编队也会被H-6+YJ81的组合干得他没脾气
只有挨打的份



轰六, 至少1~2百公里外就会被人家的雷达发现鸟
别跟我说轰六能在几百公里外还能超低空飞行
一是航程没这么牛, 二是飞弹制导不允许
PLA的C4IS还没牛B到不靠发射机就能制导大批空射导弹的程度
反舰飞弹本身的雷达了不起就20~30公里的侦测距而已
不是先靠发射机提供数据, 打得到目标才有鬼
数据靠哪来, 不就是发射机本身提供的雷达参数吗
低空飞行敌舰雷达发现不了你, 你也找不到敌舰有屁用
又不是打固定不动的目标;P
所以还是得飞到足够高度才行

另外还有敌我识别的问题, 太远雷达只能发现有船却无法肯定是否是目标
总不能看到船就打吧!
原帖由 airbear 于 2007-4-6 23:12 发表



轰六, 至少1~2百公里外就会被人家的雷达发现鸟
别跟我说轰六能在几百公里外还能超低空飞行
一是航程没这么牛, 二是飞弹制导不允许
PLA的C4IS还没牛B到不靠发射机就能制导大批空射导弹的程度
反舰飞弹 ...

大量基础技术概念错误。
好像现在西方的舰队防空舰都以拦截弹道导弹为己任了。
原帖由 chinayx 于 2007-3-29 00:34 发表
100多射程的空舰弹,低空飞到60-80km再发射呀。反正低空看不到的。;funk

这样说还是看不懂HHQ-9干吗用了。摆设吗?


增加敌方任务成本,让敌机不能明目张胆而只能低空突防就是作用之一。还可以对付SS-N-19这样的高空目标。另外红酒末端制导是主动雷达寻的,将来在网络中心战的基础上有潜力打击远程低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