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看完我写的这个书评后坚定的和我分手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2:41:04
《活着》寻疵

近日有朋友向我极力推荐《活着》一书,我便找来读了一遍,不料却发现其内容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1、苦根到底有多大?
  小说中,“我”问富贵:“苦根现在有多大了?”富贵回答:“要是按年头算,苦根今年该有十七岁了。”
  小说中没有具体给出苦根出生于哪一年,但提供了可供我们分析的若干线索。苦根的妈妈(也是富贵的女儿)凤霞生他时死了,苦根四岁时他爸爸因事故也死了,富贵把他接到了自己身边,“一起过了半年,村里包产到户了”。全国范围内的包产到户开始于1979年,但直到1981年才基本完成。我们不妨把富贵所在村子实施包产到户的时间定在1980年,那么苦根四岁(按农村的习惯,当是虚岁)时,当是1978或1979年。以此推算,苦根当生于1975或1976年。
  小说原著写于1992年(篇末注有“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我”就是在当时走村串户搜集歌谣时碰到富贵的。那么,富贵对“我”叙述他自己的故事,就应是比“现在”(1992年)早十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富贵对“我”叙述他自己的故事,当发生在1982年。但如果按苦根生于1975或1976年来算,这年苦根“按年头算”应是6岁或7岁,不可能是17岁。
  2、凤霞多大生的孩子?
  这是我从上面那个问题引申出来的问题。与苦根一样,小说中对凤霞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出生年代(书中所有人没有一个给出了具体出生年代),但仍有若干线索可以分析。按照小说情节,富贵被国民党军队抓了丁,后在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渡江后,他于那年秋天“跟在解放军后面”回到了家乡。由此而论,他回到家乡的时间当是1949年秋天。他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带着个三岁的男孩在割草”,这两个小孩就是他的一双儿女凤霞和有庆。由此可见,风霞当生于1941或1942年,她的弟弟有庆当生于1946年。
  前面已经提到,凤霞生苦根是在1975或1976年,那么她在生孩子时至少也有33岁了。但从小说情节看,她是文革“越来越厉害时”结婚的,那么时间当在1966或1967年(她出嫁后还有红卫兵来村子里抓走了生产队长,那么她出嫁就不可能迟于1968年),就是说,她是结婚近10年后才生孩子的。这明显有悖常理。
  3、凤霞在城里是怎么生活的?
  按照上面的推论,凤霞从结婚到因难产去世,前后在城里住了近10年时间。但小说一直没有交代她是以什么身份住在城里的。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户籍管理异常严格,像凤霞这样农村户口的人长期住在城市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会带来无数的麻烦问题),除非她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但小说中对此只字未提。
  4、有庆的死不合理。
  按照小说的说法,有庆是13岁时被学校动员去献血,因为医生抽血过多死的。但这明显不合理——我国献血法规定,只有超过18岁的成年人才能献血,未成年人不得献血。有庆13岁时应是1959或1960年,此时虽然没有献血法,但献血者不得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已是各个医疗机构的成文或不成文规定。13岁的有庆不可能去献血(就是去了医生也不会要),更不可能因抽血过多而死。
  5、小说中有一个“煮铁”的情节,看得出作者是想表达“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但这个情节太离谱。大炼钢铁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建立小高炉炼钢,用汽油桶“煮铁”的做法不可能有人去做,因为太荒唐——基本上每个集市或大一些的村子都有铁匠铺,炼铁对农村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另外,关于把汽油桶底烧漏了后反而把里面的铁器烧熔成一团的说法也很匪夷所思——他们煮铁用的是什么燃料不得而知,但估计就是农家烧饭常用的稻草之类,其燃烧温度是决无可能熔化钢铁的,“烧成一团”更是不可能。
  《活着》中类似的事实错误还有很多。在下虽对对文学一窍不通,但在下以为,细节和事实处理在文学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你的作品的可信程度。而可信度在我看来,直接关系到其情感的真实程度。由于《活着》中的大量事实性错误,它要打动我已经根本不可能,像推荐它的朋友说的“看的眼泪哗哗的”更是不可能了。

说明:文中说的“朋友”就是推荐《活着》给我的GF。《活着》寻疵

近日有朋友向我极力推荐《活着》一书,我便找来读了一遍,不料却发现其内容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1、苦根到底有多大?
  小说中,“我”问富贵:“苦根现在有多大了?”富贵回答:“要是按年头算,苦根今年该有十七岁了。”
  小说中没有具体给出苦根出生于哪一年,但提供了可供我们分析的若干线索。苦根的妈妈(也是富贵的女儿)凤霞生他时死了,苦根四岁时他爸爸因事故也死了,富贵把他接到了自己身边,“一起过了半年,村里包产到户了”。全国范围内的包产到户开始于1979年,但直到1981年才基本完成。我们不妨把富贵所在村子实施包产到户的时间定在1980年,那么苦根四岁(按农村的习惯,当是虚岁)时,当是1978或1979年。以此推算,苦根当生于1975或1976年。
  小说原著写于1992年(篇末注有“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我”就是在当时走村串户搜集歌谣时碰到富贵的。那么,富贵对“我”叙述他自己的故事,就应是比“现在”(1992年)早十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富贵对“我”叙述他自己的故事,当发生在1982年。但如果按苦根生于1975或1976年来算,这年苦根“按年头算”应是6岁或7岁,不可能是17岁。
  2、凤霞多大生的孩子?
  这是我从上面那个问题引申出来的问题。与苦根一样,小说中对凤霞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出生年代(书中所有人没有一个给出了具体出生年代),但仍有若干线索可以分析。按照小说情节,富贵被国民党军队抓了丁,后在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渡江后,他于那年秋天“跟在解放军后面”回到了家乡。由此而论,他回到家乡的时间当是1949年秋天。他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带着个三岁的男孩在割草”,这两个小孩就是他的一双儿女凤霞和有庆。由此可见,风霞当生于1941或1942年,她的弟弟有庆当生于1946年。
  前面已经提到,凤霞生苦根是在1975或1976年,那么她在生孩子时至少也有33岁了。但从小说情节看,她是文革“越来越厉害时”结婚的,那么时间当在1966或1967年(她出嫁后还有红卫兵来村子里抓走了生产队长,那么她出嫁就不可能迟于1968年),就是说,她是结婚近10年后才生孩子的。这明显有悖常理。
  3、凤霞在城里是怎么生活的?
  按照上面的推论,凤霞从结婚到因难产去世,前后在城里住了近10年时间。但小说一直没有交代她是以什么身份住在城里的。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户籍管理异常严格,像凤霞这样农村户口的人长期住在城市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会带来无数的麻烦问题),除非她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但小说中对此只字未提。
  4、有庆的死不合理。
  按照小说的说法,有庆是13岁时被学校动员去献血,因为医生抽血过多死的。但这明显不合理——我国献血法规定,只有超过18岁的成年人才能献血,未成年人不得献血。有庆13岁时应是1959或1960年,此时虽然没有献血法,但献血者不得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已是各个医疗机构的成文或不成文规定。13岁的有庆不可能去献血(就是去了医生也不会要),更不可能因抽血过多而死。
  5、小说中有一个“煮铁”的情节,看得出作者是想表达“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但这个情节太离谱。大炼钢铁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建立小高炉炼钢,用汽油桶“煮铁”的做法不可能有人去做,因为太荒唐——基本上每个集市或大一些的村子都有铁匠铺,炼铁对农村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另外,关于把汽油桶底烧漏了后反而把里面的铁器烧熔成一团的说法也很匪夷所思——他们煮铁用的是什么燃料不得而知,但估计就是农家烧饭常用的稻草之类,其燃烧温度是决无可能熔化钢铁的,“烧成一团”更是不可能。
  《活着》中类似的事实错误还有很多。在下虽对对文学一窍不通,但在下以为,细节和事实处理在文学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你的作品的可信程度。而可信度在我看来,直接关系到其情感的真实程度。由于《活着》中的大量事实性错误,它要打动我已经根本不可能,像推荐它的朋友说的“看的眼泪哗哗的”更是不可能了。

说明:文中说的“朋友”就是推荐《活着》给我的GF。
介世道就介样:

    拿这种科学精神研究一部普通的文化作品,会被认为"不理风情"的.

    但拿这种科学精神研究红楼梦,你就成大师了,每讲一堂课挣5K元,外加一群狂热的文学女青年,签名累到手酸!;P
活着是一本很反动的书.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被称禁了,而书没有.这本书的反动不是一点半点,他把一个人的困难全部归结到GCD,是非常邪恶的.作者是机器变态的.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有许多文人要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困难全部归结到这一点上,来攻击,这种文人是要受到谴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