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瓦良格”号能变身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11:30
中国民间公司按“废钢铁”价格买进大型航母“瓦良格”号,引起国内许多人的颇多“联想”,国外军情部门更对其“关怀”备至。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有没有能力续建一艘未完工的大型航空母舰?有没有可能使“瓦良格”号航母起死回生?

  继“明斯克”号﹑“基辅”号航母之后,“瓦良格”号航母是中国民间公司按“废钢铁”价格购入的第3艘俄罗斯航母。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瓦良格”号(Varyag)并非“油尽灯枯”的退役舰,而是“壮志未酬”的俄海军唯一大型航母“库玆涅佐夫”号的后续舰──尚未完工却遭停建。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人对其“联想”颇多,国外军情部门更对其“关怀”备至,那么续建一艘未完工的大型航空母舰有无可能,“瓦良格”号航母是否能起死回生,威镇海疆?其中的奥妙又有多少?让我们作一全景式透视。   出身名门命途坎坷

  要谈“瓦良格”号,就不能不从俄罗斯海军的骄傲“库玆涅佐夫”号重型航母和前苏联海军的航母之路说起。

  1982年,令西方海军侧目不已的1143.5型“载机巡洋舰”工程设计由前苏联的涅瓦中央设计局完成。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库玆涅佐夫”级重型航母的首舰。最初名为“克里姆林宫”号,苏联解体后俄海军又将其正式命名为“库玆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从20世纪60年代的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开始,苏联一直回避“航空母舰”的称谓,而自创了“载机巡洋舰”的叫法,据说这完全是为了舰只在假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时方便进出的“变通”。“载机巡洋舰”也好,“航空母舰”也罢,这都是冷战时期前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在全球各大洋争夺霸权的先锋和重拳,不愧为一代名舰。

  然而,这些昔日的“名门望族”,不论是曾驰骋大洋的“基辅”号,“明斯克”号,还是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今日都已沦为他国的博物馆﹑娱乐城,这是最令俄罗斯总统普京痛心疾首的。

  美国生畏的“另类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库玆涅佐夫”号航母的后续舰。是冷战时期前苏联赶超美国的关键海军装备项目,号称是其30年研制心血的结晶。

  “瓦良格”号于1985年在乌克兰的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设计排水量67500吨,规模超过“库”舰,仅次于美国的“尼米玆”级核航母。能够搭载40﹣70架舰载机,尤其是改装自苏﹣27“侧卫”的苏﹣33“海侧卫”重型舰载机特别善战,追踪目标距离可达2400千米,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连美国专家都相信它比美海军王牌舰载机F﹣14D“雄猫”都超出一筹,除此之外,“瓦良格”号航母自身也携带大量攻击性武器,光射程超过550公里的SSN﹣19“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就够美国人痛苦一阵子了。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导弹不再像“基辅”级航母那样暴露在外面,而是全部实现了垂直发射,飞行甲板因此变得空旷乾净,航母的隐身性能也随之提高不少。

按前苏联海军最初的造舰计划,“库”舰和“瓦”舰的舰首都十分类似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应安装两座弹射器。但是,由于前苏联弹射器研制工作的严重滞后,不得不改为采用上升角为12度的滑跃起飞甲板且作权宜,而这后来就成了“库”舰与“瓦”舰“最显著的外形特徵”。
  苏联解体后“下马”

  1983年1月,“库玆涅佐夫”号在位于黑海之滨﹑久负盛名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35个月后,即1985年12月下水舣装,2号舰“瓦良格”号(最初定名为“里加”号)随即于当月开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相继发生政治剧变,苏联政局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苏军高层(主要是俄籍将领)已经意识到“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随时有分裂的可能。作为苏海军的支配力量,争取获得建造中的“库”舰,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于是,尽管舣装,海试工程尚未完成,苏海军还是于1991年1月匆忙签署了“库”舰入役令,并旋即将该舰调离黑海,北上进驻俄罗斯境内的北方舰队基地。

  当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而刚刚完成近80﹪进度的“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工作被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府“叫停”。当时“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各种武器装备按计划已完成进度的70﹪。但分家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瓜分黑海舰队及分摊航母建造经费等问题上争吵不休,闹到最后俄罗斯乾脆停止供应“瓦良格”号的部件和建造资金,而乌克兰海军又不需要这个庞然大物,遂只好将其抛进废船交易市场。   此时俄乌两国已经在“瓦良格”号身上花费了5亿美元和10年的光阴,却功亏一篑。“瓦良格”号这个海上巨无霸,不能走向海洋,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不说是当代航母的一个悲剧。

  给“瓦雅格”一个机会

  21世纪的战火,极有可能从海上燃起,为了掌握未来战争中的制海权﹑制空权,各海洋大国都十分重视航空母舰和航母技术的发展。一些涉及航母所特有的舰﹣机适配性的技术问题,如航母与舰载机的配合﹑起降方式,如何增加搭载数量﹑发挥最大效能等,被视为21世纪初发展航母的关键技术。

  “瓦雅格”号重型航母的设计﹑工艺﹑建造无疑是很先进的,舰上大部分设备或结构在建造的那个年代都是世界上一流的。造船业本身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冶金﹑机械﹑电子﹑动力﹑化工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军舰更突出了这种水平,也体现了一国的军备能力。

  “瓦雅格”号舰体各部分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十分考究的,工艺精致,结构紧凑﹑合理,综合性能很突出。这就为其续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虽然不是太强,但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金属结构制造业水平等方面与世界顶尖级水准差距并不算大,有的地方还是处于领先的。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上也已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说,在设计﹑建造(包括改装﹑续建)航空母舰方面,中国是完全有能力的。只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就一定能给“瓦雅格”号航母一个重返大洋﹑大显身手的机会。
  打造精锐的舰载战机

  舰载机群是航空母舰的主要“杀手”,它承担攻击﹑制空﹑预警﹑电子战﹑反潜等多种作战任务,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效能。而舰载机的重量和尺度又直接取决于航母本身的排水量和甲板面积。据俄罗斯官方出版的《海军武器装备》资料披露,“瓦”舰(1143.7工程舰)舰长322.3米(水线长290米)﹑型宽82.3米﹑吃水14.14米,标准排水量5.85万吨﹑最大排水量6.75万吨。飞行甲板面积16700平方米。可以说“瓦雅格”号巨大的舰体和飞行甲板已为搭载高性能的舰载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更令人叫绝的是“瓦雅格”号航母别具一格的滑跃式飞行甲板。

  “库玆涅佐夫”号航母,是前苏联第一艘采用滑跃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该航母的滑跃甲板长约60米,上升角为12度。1989年底,苏海军在“库”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苏﹣27K﹑米格﹣29K﹑苏﹣25T的滑跃起飞试验。其他飞机如安﹣74预警机﹑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滑跃起飞试验随后也取得了成功。

  苏海军第2艘采用滑跃甲板的航母就是“瓦雅格”号,它是迄今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采用滑跃甲板的航母。甲板上升角为14度,其滑跃起飞的出动架次,据资料称可达10分钟起飞12架次,即平均50秒钟起飞1架次。如果说西方的“海鹞”等作为本身具有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舰载机,尚显示不出滑跃式甲板的魅力,那么总重近20吨的苏﹣27K采用滑跃起飞则令人刮目相看,因为这表明常规高性能舰载机可以利用滑跃甲板起飞,便可节省研制弹射起飞装置的昂贵费用。   舰载机技术复杂,研制一种新型舰载机一般要花几十亿美元的研制费,为了节省经费,一般采用在陆基飞机基础上改进的方法。世界上舰载机本来就不多,可供中国选择的就更少。据分析,主要有四型﹕苏﹣27K(苏﹣33)﹑米格﹣29K﹑“飞豹”FBC﹣1战斗轰炸机及正在研制的F﹣10战斗机,其起飞重量在18吨至30吨之间。中国已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苏﹣30系列等当今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其舰载型苏﹣33战斗∕攻击机已在俄海军“库”舰上正式服役。该型舰载机应为首选方案,但仍需引进。备选方案则是在中国的“飞豹”FBC﹣1及F﹣10的舰用改进型中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舰载机中的“黑马”──米格﹣29K舰载机。印度在向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同时,选中了米格﹣29K作为配套舰载机。从经济角度和实用性看,印度的选择是十分恰当的。雅克﹣38虽然在舰上使用方便,但技术落后﹑能力有限﹔苏﹣33作战效能虽是米格﹣29K的5倍以上,但却机体大﹑价格贵。米格﹣29K恰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效费比较好的﹑技术成熟的中档舰载机。而且米高扬公司正在研制米格﹣29K型的舰载空中加油机,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米格﹣29K舰载机群的作战效能。这一举措也已引起了中国海军的关注。

  舰载预警机对航母至关重要,中国海军的正确选择应是固定翼飞机,因为直升机的性能﹑容积﹑航程等均有限,难以满足像“瓦”舰这样重型航母预警兼联合作战空中指挥之需要。中国可考虑引进乌克兰制造的安﹣74预警机,备选方案才是引进俄罗斯的卡﹣31RLD预警直升机,或是在国产直﹣8上加装预警雷达。

  此外,已引进的苏﹣27﹑苏﹣30也可用作空中指挥机,其机载雷达探测到的目标信息可传输给航母上的预警直升机,以增大直升机的预警范围。苏﹣30加盟预警行动,也不失为中国为“瓦雅格”号航母提供的一种新颖的预警模式。

  一体化探测防御体系

  21世纪初的全维海战,要求航母成为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中心。C4ISR (Command, Control,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aissance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监视﹑侦察系列)则是现代航母必备的作战管理系统,它直接影响航母和舰载机作战效能的发挥。航母舰载C4ISR系统包括大量的控制台和工作站,以保证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可有20个大屏幕显示器,25个作战信息中心控制台,4个舰桥控制台,20个JMCIS控制台和多达100个的JMCIS (Joint Maritime Combat Information System,联合海上战斗信息系统)台式工作站。

  中国近年来在IT产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导弹驱逐舰等中型舰艇的C4ISR系统研制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虽然研制航母的C4ISR系统会复杂﹑困难得多,但只要保证足够的投入,中国一定能为“瓦雅格”号研制出一套分布式的顶用的舰载C4ISR系统。中国可能遇到的难点是为“瓦雅格”号航母安装数据链。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航母普遍安装了11号﹑16号和22号三套数据链系统﹑通过全综合通信系统(FICS)和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将航母融入一体化的网络战场。中国在数据链的开发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今后若不加大研制力度,短期内拿不出适用的装置,肯定会影响“瓦雅格”号航母的续建进程,形成致命的缺陷。对于种类繁多的舰载雷达﹑光电设备和声纳,中国完全有能力以自制和引进并举的方式,为“瓦雅格”号航母配套齐全功能强大的全维探测手段。


另外,在舰载防御系统方面,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必须解决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难关。当今排水量比“瓦雅格”号航母小得多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以及在研的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新一代航母,都普遍安装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对抗日益饱和的全向反舰导弹的攻击。
  “瓦”舰原先打算在舰首滑跃起飞跑道后端,配置12单元的SSN﹣19“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另外,在舷侧再安装4组24单元的SAN﹣9“利剑”舰空导弹垂直发射井作为点防御系统。可惜在“瓦”舰出售给中国之前,上述装置已全部拆毁。但中国已从俄罗斯引进了垂直发射的SA﹣12﹑SA﹣15等地空导弹系统,完全可以仿制出类似的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当然,中国也可以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通过购买诸如欧洲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来为“瓦雅格”号航母装备功能完善的﹑强大的防御体系。再与信息探测系统联手,构成“瓦雅格”号一体化的全方位的探测∕防御网。

  关键是强有力的“心脏”

  “瓦雅格”号选择何种动力装置,需从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装备的效费比以及国内舰用发动机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瓦”舰的同级舰“库玆涅佐夫”号是采用常规蒸汽轮机,英国的“无敌”级航母也是安装常规动力──燃汽轮机。意大利海军的新航母“鲁吉·艾诺蒂”号将安装4台LM2500燃气轮机(单机功率为22000千瓦),采用燃﹣燃联合推进方式(COGAG COmbined Gastirbine And Gasturbine复合式燃气涡轮机动力系统),通过2轴驱动2个可调螺距螺旋桨,使最大航速可达32节,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当今各国的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常规动力清一色的为燃气轮机组合装置,蒸汽轮机因加速度性能差已被淘汰出局。中国海军新一代主战舰艇的动力装置也都采用了燃气轮机组合。因此,中国目前完全有能力自制或外购合适型号的燃气轮机组合,为“瓦雅格”号航母配置强劲有力的推进系统,使其以30节以上的高速巡航在辽阔的大洋上,全面满足舰载机起降作业的要求。

  但对大﹑中型航母而言,选择核动力装置则更为适宜,首先,核动力几乎有无限的续航力。如美国的“尼米玆”级核动力航母的续航力可达100多万海里。

  其次,核动力航母无燃油舱,省下的容积﹑重量可多载航空燃油和弹药,增强持久作战能力。此外,核动力航母能持续以30节的高速巡航,机动性好,有利于避开恶劣天气和摆脱敌方核潜艇的追踪。再从舰船总体设计角度看,核动力航母不需进排气烟道,节省空间有利于总体布局。没有排烟,避免了烟气对上层建筑上天线及舰载机的侵蚀﹔消除了烟羽的红外辐射,更有利于对抗红外制导的导弹﹔无排烟,甲板上空不会出现紊流,提高了舰载机起降的安全系数。


  中国海军目前虽然没有核动力水面舰艇,却有多种型号的核动力潜艇。因而对于核动力装置的压水反应堆,中国是完全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单堆功率可达200兆瓦级(世界平均水平),双堆的功率输出完全可推动7万吨级的航母高速航行。完全可以将核潜艇的反应堆移植到“瓦雅格”号航母上来﹗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K15型压水反应堆就是从“绿宝石”级核潜艇上移植而来的。这样做,不仅技术风险小,节省费用,而且周期短,便于舰员熟练掌握,快速形成战斗力。

  如果给“瓦雅格”号航母移植一颗强有力的“心脏”,那么让她重返大海,将不再是一个梦想﹗中国民间公司按“废钢铁”价格买进大型航母“瓦良格”号,引起国内许多人的颇多“联想”,国外军情部门更对其“关怀”备至。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有没有能力续建一艘未完工的大型航空母舰?有没有可能使“瓦良格”号航母起死回生?

  继“明斯克”号﹑“基辅”号航母之后,“瓦良格”号航母是中国民间公司按“废钢铁”价格购入的第3艘俄罗斯航母。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瓦良格”号(Varyag)并非“油尽灯枯”的退役舰,而是“壮志未酬”的俄海军唯一大型航母“库玆涅佐夫”号的后续舰──尚未完工却遭停建。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人对其“联想”颇多,国外军情部门更对其“关怀”备至,那么续建一艘未完工的大型航空母舰有无可能,“瓦良格”号航母是否能起死回生,威镇海疆?其中的奥妙又有多少?让我们作一全景式透视。   出身名门命途坎坷

  要谈“瓦良格”号,就不能不从俄罗斯海军的骄傲“库玆涅佐夫”号重型航母和前苏联海军的航母之路说起。

  1982年,令西方海军侧目不已的1143.5型“载机巡洋舰”工程设计由前苏联的涅瓦中央设计局完成。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库玆涅佐夫”级重型航母的首舰。最初名为“克里姆林宫”号,苏联解体后俄海军又将其正式命名为“库玆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从20世纪60年代的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开始,苏联一直回避“航空母舰”的称谓,而自创了“载机巡洋舰”的叫法,据说这完全是为了舰只在假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时方便进出的“变通”。“载机巡洋舰”也好,“航空母舰”也罢,这都是冷战时期前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在全球各大洋争夺霸权的先锋和重拳,不愧为一代名舰。

  然而,这些昔日的“名门望族”,不论是曾驰骋大洋的“基辅”号,“明斯克”号,还是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今日都已沦为他国的博物馆﹑娱乐城,这是最令俄罗斯总统普京痛心疾首的。

  美国生畏的“另类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库玆涅佐夫”号航母的后续舰。是冷战时期前苏联赶超美国的关键海军装备项目,号称是其30年研制心血的结晶。

  “瓦良格”号于1985年在乌克兰的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设计排水量67500吨,规模超过“库”舰,仅次于美国的“尼米玆”级核航母。能够搭载40﹣70架舰载机,尤其是改装自苏﹣27“侧卫”的苏﹣33“海侧卫”重型舰载机特别善战,追踪目标距离可达2400千米,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连美国专家都相信它比美海军王牌舰载机F﹣14D“雄猫”都超出一筹,除此之外,“瓦良格”号航母自身也携带大量攻击性武器,光射程超过550公里的SSN﹣19“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就够美国人痛苦一阵子了。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导弹不再像“基辅”级航母那样暴露在外面,而是全部实现了垂直发射,飞行甲板因此变得空旷乾净,航母的隐身性能也随之提高不少。

按前苏联海军最初的造舰计划,“库”舰和“瓦”舰的舰首都十分类似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应安装两座弹射器。但是,由于前苏联弹射器研制工作的严重滞后,不得不改为采用上升角为12度的滑跃起飞甲板且作权宜,而这后来就成了“库”舰与“瓦”舰“最显著的外形特徵”。
  苏联解体后“下马”

  1983年1月,“库玆涅佐夫”号在位于黑海之滨﹑久负盛名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35个月后,即1985年12月下水舣装,2号舰“瓦良格”号(最初定名为“里加”号)随即于当月开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相继发生政治剧变,苏联政局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苏军高层(主要是俄籍将领)已经意识到“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随时有分裂的可能。作为苏海军的支配力量,争取获得建造中的“库”舰,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于是,尽管舣装,海试工程尚未完成,苏海军还是于1991年1月匆忙签署了“库”舰入役令,并旋即将该舰调离黑海,北上进驻俄罗斯境内的北方舰队基地。

  当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而刚刚完成近80﹪进度的“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工作被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府“叫停”。当时“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各种武器装备按计划已完成进度的70﹪。但分家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瓜分黑海舰队及分摊航母建造经费等问题上争吵不休,闹到最后俄罗斯乾脆停止供应“瓦良格”号的部件和建造资金,而乌克兰海军又不需要这个庞然大物,遂只好将其抛进废船交易市场。   此时俄乌两国已经在“瓦良格”号身上花费了5亿美元和10年的光阴,却功亏一篑。“瓦良格”号这个海上巨无霸,不能走向海洋,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不说是当代航母的一个悲剧。

  给“瓦雅格”一个机会

  21世纪的战火,极有可能从海上燃起,为了掌握未来战争中的制海权﹑制空权,各海洋大国都十分重视航空母舰和航母技术的发展。一些涉及航母所特有的舰﹣机适配性的技术问题,如航母与舰载机的配合﹑起降方式,如何增加搭载数量﹑发挥最大效能等,被视为21世纪初发展航母的关键技术。

  “瓦雅格”号重型航母的设计﹑工艺﹑建造无疑是很先进的,舰上大部分设备或结构在建造的那个年代都是世界上一流的。造船业本身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冶金﹑机械﹑电子﹑动力﹑化工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军舰更突出了这种水平,也体现了一国的军备能力。

  “瓦雅格”号舰体各部分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十分考究的,工艺精致,结构紧凑﹑合理,综合性能很突出。这就为其续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虽然不是太强,但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金属结构制造业水平等方面与世界顶尖级水准差距并不算大,有的地方还是处于领先的。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上也已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说,在设计﹑建造(包括改装﹑续建)航空母舰方面,中国是完全有能力的。只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就一定能给“瓦雅格”号航母一个重返大洋﹑大显身手的机会。
  打造精锐的舰载战机

  舰载机群是航空母舰的主要“杀手”,它承担攻击﹑制空﹑预警﹑电子战﹑反潜等多种作战任务,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效能。而舰载机的重量和尺度又直接取决于航母本身的排水量和甲板面积。据俄罗斯官方出版的《海军武器装备》资料披露,“瓦”舰(1143.7工程舰)舰长322.3米(水线长290米)﹑型宽82.3米﹑吃水14.14米,标准排水量5.85万吨﹑最大排水量6.75万吨。飞行甲板面积16700平方米。可以说“瓦雅格”号巨大的舰体和飞行甲板已为搭载高性能的舰载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更令人叫绝的是“瓦雅格”号航母别具一格的滑跃式飞行甲板。

  “库玆涅佐夫”号航母,是前苏联第一艘采用滑跃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该航母的滑跃甲板长约60米,上升角为12度。1989年底,苏海军在“库”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苏﹣27K﹑米格﹣29K﹑苏﹣25T的滑跃起飞试验。其他飞机如安﹣74预警机﹑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滑跃起飞试验随后也取得了成功。

  苏海军第2艘采用滑跃甲板的航母就是“瓦雅格”号,它是迄今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采用滑跃甲板的航母。甲板上升角为14度,其滑跃起飞的出动架次,据资料称可达10分钟起飞12架次,即平均50秒钟起飞1架次。如果说西方的“海鹞”等作为本身具有垂直∕短距起降能力的舰载机,尚显示不出滑跃式甲板的魅力,那么总重近20吨的苏﹣27K采用滑跃起飞则令人刮目相看,因为这表明常规高性能舰载机可以利用滑跃甲板起飞,便可节省研制弹射起飞装置的昂贵费用。   舰载机技术复杂,研制一种新型舰载机一般要花几十亿美元的研制费,为了节省经费,一般采用在陆基飞机基础上改进的方法。世界上舰载机本来就不多,可供中国选择的就更少。据分析,主要有四型﹕苏﹣27K(苏﹣33)﹑米格﹣29K﹑“飞豹”FBC﹣1战斗轰炸机及正在研制的F﹣10战斗机,其起飞重量在18吨至30吨之间。中国已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苏﹣30系列等当今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其舰载型苏﹣33战斗∕攻击机已在俄海军“库”舰上正式服役。该型舰载机应为首选方案,但仍需引进。备选方案则是在中国的“飞豹”FBC﹣1及F﹣10的舰用改进型中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舰载机中的“黑马”──米格﹣29K舰载机。印度在向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同时,选中了米格﹣29K作为配套舰载机。从经济角度和实用性看,印度的选择是十分恰当的。雅克﹣38虽然在舰上使用方便,但技术落后﹑能力有限﹔苏﹣33作战效能虽是米格﹣29K的5倍以上,但却机体大﹑价格贵。米格﹣29K恰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效费比较好的﹑技术成熟的中档舰载机。而且米高扬公司正在研制米格﹣29K型的舰载空中加油机,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米格﹣29K舰载机群的作战效能。这一举措也已引起了中国海军的关注。

  舰载预警机对航母至关重要,中国海军的正确选择应是固定翼飞机,因为直升机的性能﹑容积﹑航程等均有限,难以满足像“瓦”舰这样重型航母预警兼联合作战空中指挥之需要。中国可考虑引进乌克兰制造的安﹣74预警机,备选方案才是引进俄罗斯的卡﹣31RLD预警直升机,或是在国产直﹣8上加装预警雷达。

  此外,已引进的苏﹣27﹑苏﹣30也可用作空中指挥机,其机载雷达探测到的目标信息可传输给航母上的预警直升机,以增大直升机的预警范围。苏﹣30加盟预警行动,也不失为中国为“瓦雅格”号航母提供的一种新颖的预警模式。

  一体化探测防御体系

  21世纪初的全维海战,要求航母成为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中心。C4ISR (Command, Control,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aissance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监视﹑侦察系列)则是现代航母必备的作战管理系统,它直接影响航母和舰载机作战效能的发挥。航母舰载C4ISR系统包括大量的控制台和工作站,以保证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可有20个大屏幕显示器,25个作战信息中心控制台,4个舰桥控制台,20个JMCIS控制台和多达100个的JMCIS (Joint Maritime Combat Information System,联合海上战斗信息系统)台式工作站。

  中国近年来在IT产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导弹驱逐舰等中型舰艇的C4ISR系统研制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虽然研制航母的C4ISR系统会复杂﹑困难得多,但只要保证足够的投入,中国一定能为“瓦雅格”号研制出一套分布式的顶用的舰载C4ISR系统。中国可能遇到的难点是为“瓦雅格”号航母安装数据链。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航母普遍安装了11号﹑16号和22号三套数据链系统﹑通过全综合通信系统(FICS)和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将航母融入一体化的网络战场。中国在数据链的开发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今后若不加大研制力度,短期内拿不出适用的装置,肯定会影响“瓦雅格”号航母的续建进程,形成致命的缺陷。对于种类繁多的舰载雷达﹑光电设备和声纳,中国完全有能力以自制和引进并举的方式,为“瓦雅格”号航母配套齐全功能强大的全维探测手段。


另外,在舰载防御系统方面,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必须解决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难关。当今排水量比“瓦雅格”号航母小得多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以及在研的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新一代航母,都普遍安装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对抗日益饱和的全向反舰导弹的攻击。
  “瓦”舰原先打算在舰首滑跃起飞跑道后端,配置12单元的SSN﹣19“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另外,在舷侧再安装4组24单元的SAN﹣9“利剑”舰空导弹垂直发射井作为点防御系统。可惜在“瓦”舰出售给中国之前,上述装置已全部拆毁。但中国已从俄罗斯引进了垂直发射的SA﹣12﹑SA﹣15等地空导弹系统,完全可以仿制出类似的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当然,中国也可以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通过购买诸如欧洲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来为“瓦雅格”号航母装备功能完善的﹑强大的防御体系。再与信息探测系统联手,构成“瓦雅格”号一体化的全方位的探测∕防御网。

  关键是强有力的“心脏”

  “瓦雅格”号选择何种动力装置,需从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装备的效费比以及国内舰用发动机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瓦”舰的同级舰“库玆涅佐夫”号是采用常规蒸汽轮机,英国的“无敌”级航母也是安装常规动力──燃汽轮机。意大利海军的新航母“鲁吉·艾诺蒂”号将安装4台LM2500燃气轮机(单机功率为22000千瓦),采用燃﹣燃联合推进方式(COGAG COmbined Gastirbine And Gasturbine复合式燃气涡轮机动力系统),通过2轴驱动2个可调螺距螺旋桨,使最大航速可达32节,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当今各国的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常规动力清一色的为燃气轮机组合装置,蒸汽轮机因加速度性能差已被淘汰出局。中国海军新一代主战舰艇的动力装置也都采用了燃气轮机组合。因此,中国目前完全有能力自制或外购合适型号的燃气轮机组合,为“瓦雅格”号航母配置强劲有力的推进系统,使其以30节以上的高速巡航在辽阔的大洋上,全面满足舰载机起降作业的要求。

  但对大﹑中型航母而言,选择核动力装置则更为适宜,首先,核动力几乎有无限的续航力。如美国的“尼米玆”级核动力航母的续航力可达100多万海里。

  其次,核动力航母无燃油舱,省下的容积﹑重量可多载航空燃油和弹药,增强持久作战能力。此外,核动力航母能持续以30节的高速巡航,机动性好,有利于避开恶劣天气和摆脱敌方核潜艇的追踪。再从舰船总体设计角度看,核动力航母不需进排气烟道,节省空间有利于总体布局。没有排烟,避免了烟气对上层建筑上天线及舰载机的侵蚀﹔消除了烟羽的红外辐射,更有利于对抗红外制导的导弹﹔无排烟,甲板上空不会出现紊流,提高了舰载机起降的安全系数。


  中国海军目前虽然没有核动力水面舰艇,却有多种型号的核动力潜艇。因而对于核动力装置的压水反应堆,中国是完全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单堆功率可达200兆瓦级(世界平均水平),双堆的功率输出完全可推动7万吨级的航母高速航行。完全可以将核潜艇的反应堆移植到“瓦雅格”号航母上来﹗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K15型压水反应堆就是从“绿宝石”级核潜艇上移植而来的。这样做,不仅技术风险小,节省费用,而且周期短,便于舰员熟练掌握,快速形成战斗力。

  如果给“瓦雅格”号航母移植一颗强有力的“心脏”,那么让她重返大海,将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表示怀疑.
改了也不放心
瓦良格号也不错呀!不过俄罗斯的老搞成一半巡洋舰一半航母,不论不类,一艘60000吨库玆涅佐夫号只载40多架飞机,其中三分之一还是直升机,MY GOD……
我出x元来支持啊
不会的!!要也不会要这个东东!
不要
我虽然赞成,
但我认为这是不会的
中国还是会自己重新造
否则肯定把印度的抢过来了,还会给阿三呀
我看最重要的环节还是预警机呀
没它,就好像没有眼睛一样
要是以色列肯卖给我们,我们的航母早就驰骋大洋了
中国买了这么多废铁,因该学会了如何制造吧
现在最快而却便宜的方法是找意大利买----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建议改成两栖攻击舰,既省钱,技术含量也不高,只在近海活动,不需投入太大护航费用,可以靠大陆战斗机掩护,专用于台湾,就当废物利用,积累经验,平时用于训练试验,用处多多.
不会的,椐消息说在美、俄的压力下已放弃了它的军事用途,我们老板正准备把它买过来放在福建搞旅游,真的。(就是买畿辅的那个老板)
应该不会使用它来作为我们的第一艘航母。因为这一级的航母是在冷战末期按照前苏联的模式设计和生产的。无论是使用方式,还是舰体本身的设计思想,都不一定符合当前我们对于航母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引进这些航母更多的是基于参考的目的而非实际的应用。
    我们购进的目的,一来,学习俄罗斯的航母设计,以便在建造我们自己的航母时闭门造车。尽管我们的五官甚至不少军官已经登上了美、英、法等国的航母进行了实际考察,但是可想而知,这样的考察队与实际设计和建造一艘真正的航母还有很远的距离。而我们先后引进的墨尔本号、2艘基辅级航母和瓦良格,由于可以放在船厂里慢慢的研究,可以想象对于我国的航母设计将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二来,我们可以通过俄罗斯的航母检验我们自己的一些相关技术。比如对比特种钢的性能、研究跃升式跑道的具体数据等。
    通过系统研究这些现成的航母,再结合我们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实际需求,我们就基本上可以设计出一种既满足需要又合乎设计、生产能力的中国的航母了。
不错了
支持
这顶多只能说是一种想法。真正用于实际可能回困难的多。
不太可能续建
可怜
好文,但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以后不能叫它航空母舰了!要叫大行运输舰!没看到狗日的吗?
以下是引用zlangh1512198409在2003-12-22 11:51:00的发言:
以后不能叫它航空母舰了!要叫大行运输舰!没看到狗日的吗?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作训练舰用有何不可,舰载机开发,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航母战斗群战术都需要训练舰,总不能把第一艘国产航母作训练用吧?
或者改装一艘大型快速集装箱船作训练舰用?不用斜角甲板,直接用全通甲板左侧做着舰区,艏部右方装研制中的弹射器和14度斜角跃飞甲板,舰桥偏置甲板右后方,不用太大,足够容纳航空航海舰桥就行了,甲板下设一机库,也不必太大,二座升降机只够单机使用(歼十的尺寸15*10米),多设舱室可多载学员兼作远洋训练舰。
想法是好的,现实是不可能的!
要造就造两艘差不多的·不可能只造一艘的!
呵呵中国完全可以仿制一艘啊!~~
支持
我觉的要看费用的多少
   如果自己能解决载机的问题 该一下也还不错毕竟它比较大
  而且改装周期比新建要短 在自建的航母服役前还可以积累使用经验嘛
如果没有原设计者的帮助,恐怕续建比新造更艰巨.
具有关消息称:原本买的初衷就是作为航空母舰使用的,光图纸就运回几卡车,搞回国海装的一帮人费了很大的力,但后来可能因政治原因续建瓦良格的计划无限期的搁置了,目前瓦良格未来的命运会如何还不得而知。不过个人认为改装航空训练舰的可能比较大,
加几道阻拦索,到时歼十双发/歼十一的着舰、起飞都可以练习。动力随便加好了,能维持几节的基本移动能力就行。还可以拖出去让海航的FBC-1和Su-30进行攻击航母训练,给美国人看。

建个陆地的模拟甲板几千万还拿不下来呢。
现在瓦良格已经开始有变化了……
我发过一次关于这个的了,可反映不大
一群晕人!你们知道什么啊!见过实物吗!没有见过别瞎说!还有那位兄弟说直升机多,你动动你的糨糊脑子!那只不过是个平台,怎么用,怎么升级,改造要看这个国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我相信大船是没有问题的对于消化老毛子的技术!这艘船一定是………………我们学校参观的时候,就知道了,去年的事!我们不仅仅买船!嘿嘿!还有………………
这顶多只能说是一种想法。真正用于实际可能回困难的多。
ding
太破了
还不如重造一艘
好是好看,就是不好用啊,自己造!
顶多就是训练舰 兼作直升机航母 让直9进驻 打ww用得着
真要重做 非得开膛破肚呢
瓦良格永远不会变成现役航母的。
真要是这样就好了。[em00][em00][em09][em09]